登陆注册
1455600000033

第33章 韓琦與慶曆新政(1)

王麗芳

內容摘要:韓琦是北宋名臣,對於他在慶曆新政中的作用和立場,一些史書評價有失公允,更有甚者,列其為反對派,此與史實相左:事實上韓琦不是慶曆新政的反對派,他是慶曆新政的發起人之一,他在慶曆黨爭中立場穩健而公允。

關鍵詞:韓琦范仲淹慶曆新政

韓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陽(今河南省安陽市)人。仁宗天聖五年(1027)中進士第二,授將作監丞,從此步入仕途,後官至同中書平章事。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歷三朝(仁宗、英宗、神宗),輔二帝(英宗、神宗),于宋王朝可謂功莫大焉。在他病逝後,神宗親自為他題寫了“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他在為政方面可稱道的地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和范仲淹、富弼共同主持的歷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關於其起止時間說法不一,約在慶曆三年十月至慶曆五年初)。新政旨在改革弊政,但因頑固派反對,最終隨著范仲淹、富弼、韓琦的相繼下野而失敗。

現代有的史書在提到慶曆新政時,多歸功於范仲淹,而絕口不提韓琦[1]。更有甚者,竟把韓琦列為新政的反對派。1996年任崇岳先生主編的《中國社會通史·宋元卷》說到慶曆党争時這樣寫到:“為推行改革,范仲淹等人自覺組成政治集團。這一政治集團中,核心人物有范仲淹、杜衍、歐陽修、宋初三先生(胡瑗、孫復和石介)、李覯、余靖、蔡襄、尹洙等人。慶曆新政的主要內容是整頓吏治,改革官僚制度,尤其有兩點最為重要,一是考核官員的磨勘制,二是恩蔭制。這兩點涉及面較廣,關係到許多官吏的切身利益,因此改革一出臺,就受到許多官僚的惡毒攻擊。……反對新政的政治集團主要由以下人組成:章得象、王拱辰、賈昌朝、張方平、韓琦、魚周詢、劉元渝、何中立。反對派對改革派的攻擊無孔不入,有的在前臺,有的在幕後,有的臥底,有的跟蹤,對改革派不擇手段,肆意誹謗誣陷,必欲置入死地而後快。”[2]這裏把韓琦歸入反對派之列,其形象完全是一個齷齪小人,營營於私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這種說法與史實相左,很值得商榷。事實上韓琦不是新政的反對派,關於他在新政中的作用和立場,本人將從三方面闡明。

韩琦也是慶曆新政的发起人。新政之前,韓琦和范仲淹作為經略副使共守西陲。由於韓范守邊有方,元昊不敢輕易來犯;加以西夏連年征伐,人心厭戰,故慶曆三年三月,元昊遣使表達求和之意,宋夏開始議和。在議和過程中,元昊態度強硬,提出了苛刻的條件,而宰相晏殊及兩府大臣多厭戰,準備答應西夏提出的一切要求。升任樞密副使的韓琦頂風而上,堅決反對,上書分析與元昊議和有三患,希望兩府能“再三論難,使朝廷得大體,契丹無爭端”[3]。並于慶曆三年七月上《救弊八事奏》,曰:“當今救弊之術,不過選將帥,明按察,豐財利,抑僥倖,進有能之吏,退不才之官,謹入官之路。然數事之舉,謗必隨之。願委信輔臣,聽其措置,雖有怨謗,斷在不疑,則綱紀漸振,而太平可期,二敵豈足為國之患哉!”[4]韓琦已經清醒地認識到宋王朝“三冗”(冗官、冗兵、冗費)問題所造成的積貧積弱的國情,其所舉之策即處處針對這些問題,特別是冗官問題。

與西夏的戰事平息後,韓琦與范仲淹回朝,都得到重用。諫官石介曾作《慶曆聖德詩》[6]贊之。仁宗感於天下多事(內有饑荒和民眾叛亂,外有外族侵擾),急於求治,手詔宰相杜衍曰:“朕用韓琦、范仲淹、富弼,皆中外人望。有可施行,宜以時上之。”[7]初,范仲淹、韓琦、富弼同為樞密副使,後歐陽修、蔡襄等俱彈劾參知政事王舉正柔懦無能,請求以仲淹代之,王舉正也自求罷去,故范仲淹代王舉正為參知政事。范、富、韓三人每進見,仁宗“必以太平責之,數令條奏當世務”[8]。八月,韓琦宣撫陜西。九月(此為《續資治通鑒長編》所記,《東都事略》記為十月),仁宗再次手詔曰:“比以中外人望,不次用卿等。今琦暫往陜西,仲淹、弼宜與宰臣章得象盡心事國,毋或有所顧避。其當世急務,有可建明者,悉為朕陳之。”[9]

後范仲淹上《答手詔條陳十事》,列出十項改革方案:明黜陟,即改革官吏磨勘制,嚴格考核辦法,延長磨勘年限,擇優破格升遷;抑僥倖,改革恩蔭制,這主要是針對冗官問題;精貢舉,改革科舉學校制度;擇官長,嚴格選任地方官,罷免年老多病、貪污不才的官員;均公田,糾正職田不均現象;覃恩信;重命令;減徭役;修武備;厚農桑[10]。韓琦與范仲淹的觀點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主張慎選官吏,進有才,退無能;都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故都主張厚待農人,贏得民心;韓琦和范仲淹都是帶過兵的人,當然知道邊備不強的嚴重後果,所以也都主張修武備。他們改革意向的核心都是吏治改革。

後來大凡史書,皆記范仲淹為新政的發起人,大概緣於他上的《答手詔條陳十事》成為慶曆新政的宣言書,是新政開始的標誌;在他獻書時,韓琦又出守邊關,十一月纔還朝。关于《答手詔條陳十事》的作者歷來说法不一,有史家認為是范一人所作[11],有的則認為是集體成果[12]。本人傾向於是集體成果,由范主筆,其中又糅合了韓、富的觀點。有史料記載三人分別上書。蘇轼《富郑公神道碑》曰:“仁宗責成於公與仲淹,望太平於朞月之間,數以手詔督公等條具其事。又開天章閣,召公等坐,且給筆札,使書其所欲為者,遣中使二人更往督之。且命仲淹主西事,公主北事。公遂與仲淹各上當世之務十餘條,又自上河北安邉十三策。大略以進賢退不肖、止僥倖、去宿弊為本,欲漸易諸路監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於是小人始不悅矣。”[13]《東都事略》記仁宗在天章閣接見過韓琦,當時韓琦言己策,繼又獻七事,“議稍用,而小人已側目不安”[14]。這些記載從表面上看三人是各自上書,但深究就會看出端倪:其所獻之策類同程度極高,有的條目連表述都是一樣。这就說明新政措施的出臺,應該是揉合了三人觀點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來看一看歐陽修《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中的說法:“陛下見其做事如此,乃開天章,召而賜坐,授以紙筆,使其條事,然眾人避讓,不敢下筆;弼等亦不敢獨有所述。因此又煩聖慈出手詔,指定姓名,專責其條列大事而行之。弼等遲回近及一月,方敢略條數事。”[15]歐陽修作為親歷新政並為新政搖旗呐喊之人,其語當更有說服力。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四十三下注中也作了考證:“《十事》據仲淹正传及政府奏議其附传並《實録》皆無之。《實録》於十月丙午載:仲淹、弼答《手詔》,條上七事,其四曰擇官長。”[16]韓琦虽然沒參與草擬,但據史料的記載來看,他也是新政的發起人,他應該是參與了商議的,其早於《十事》的上書即是明證。作為慶曆新政的積極獻策者,韓琦不可能站在反對的一方。韓琦在慶曆黨爭中為新政派力辯

范仲淹作為新政的主持者,當時確實遭到許多猛烈的攻擊,正如歐陽修在《祭資政范公》文裏所說的:“公曰彼惡,謂公好評。公曰彼善,謂公樹朋。公所勇為,謂公躁進。公有退讓,謂公近名。讒人之言,其何可聽。”[17]范等以天下為己任,欲治國富民,但其改革條例規模闊大,“論者以為難行,及按察使多所舉劾,人心不自安。任子恩薄,磨勘法密,僥倖者不便,於是謗毀寖盛,而朋黨之論滋不可解”[18]鑒於當時反對派主要以宋朝皇帝諱莫如深的朋黨之名大做文章,攻擊范等新政人物,諫官歐陽修于慶曆四年四月寫下著名的《朋黨論》[19]作慷慨激昂的辯護,稱范等人是朋黨,但是君子之党。自此范等從不諱言自己是朋黨,是君子之党,這使得仁宗心生嫌隙[20]。反對派更是借此大做文章,大加撻伐。《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四十八有這樣的記載:“而仲淹等皆修素所厚善,修言事一意徑行,略不以形蹟嫌疑顧避……竦因與其黨造為黨論,目衍、仲淹及修為党人,歐陽修乃作《朋黨論》上之。……於是為黨論者惡修,摘語其情狀,至使內侍藍元震上疏言:‘范仲淹、歐陽修、尹洙、余靖,前日蔡襄謂之四賢,斥去未幾,復還京師。四賢得時,遂引蔡襄以為同列。以國家爵祿為私惠,膠固朋黨,苟以報謝當時歌詠之德。今一人私黨,止作十數,合五六門人下党,已無慮五六十人。使此五六十人遞相提挈,不過三二年,佈滿要路,則誤朝迷國,誰敢有言?挾恨報仇,何施不可?’”[21]一時朝議沸騰,但范等堅守立場,毫不退縮。又有夏竦因石介作《慶曆聖德頌》斥其為奸邪而懷恨在心。石介曾奏記于富弼責以行伊周之事,夏竦就讓女奴模仿石介筆蹟,改“伊周”為“伊霍”,偽作石介為富弼撰寫廢立詔草,流言四起,並讓仁宗與聞。仁宗雖不信,但范、富二人開始害怕,不敢自安於朝,請求出邊。慶曆四年六月,范仲淹宣撫陜西、河東,八月,富弼宣撫河北。二人雖保留參知政事、樞密副使之職,但已不再參與朝政,反對派更加囂張。慶曆五年春正月,富弼從河北回朝,將及國門,右正言錢明逸、希得象等奏曰:“弼更張綱紀,紛擾國經。凡所推薦,多挾朋黨。心所愛者,盡意主張;不附己者,力加排斥。傾朝共畏,與仲淹同。”又言:“仲淹去年受命宣撫河東、陜西,有詔戒勵朋黨,心懼彰露,稱疾乞醫,纔見朝廷,別無行遣,遂拜章乞罷政事,知邠州,欲固己位以弭人言,欺詐之蹟甚明,乞早廢絀,以安天下之心,使奸詐不敢效尤,忠實得以自立。”[22]仁宗立即借此降詔罷免范仲淹和富弼。後又及杜衍。

反對派為了一己之私,極盡誣衊誹謗之能事,確實如上舉《中國社會通史·宋元卷》中所說,其攻擊手段卑劣之極。但要說韓琦也在攻擊者之列實在是缺乏有力的證據。在新政前後,韓琦和范仲淹之間是有过比较大的爭執,但稱不上是矛盾,更不可能產生出打擊報復之類的仇恨來。其一是新政之前在對西夏作戰問題上二人各持己見。韓琦認為宜主動進攻,如拖時太長,則財政不支,若能集中軍力,則數量遠過西夏軍,再乘敵正驕惰之時,攻破元昊軍是可能的。范仲淹則認為宋軍軍力不強,反對貿然進攻,主張持久防禦,在加強軍備前提下乘便擊討,不贊成深入敵境的進攻戰。後來主守派佔了上風。但二人並未因此而結怨。在奉詔回京之前,二人還曾聯名上《除樞密副使召讓闕陳讓狀》[23],共五狀,陳述他們着手邊備,現在不能立即回朝,顯出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榮辱的高尚節操。其二是新政中,在具體的條令製定上,二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如“修武備”一條,范仲淹在《答手詔條陳十事》中認為應該實行唐代的府兵制,調兵於民。韓琦則認為唐制不如宋制,其曰:“獨不見杜甫《石壕吏》一篇,調兵於民,其弊乃如此。後世既收拾強悍無賴者,養之以為兵,良民雖稅斂良厚,而終身保骨肉相聚之樂,父子兄弟夫婦免生離死別之苦,此豈小事。”[24]後來范仲淹的府兵之議終沒實施,當時仁宗“以詔書畫一,次第頒下,獨府兵,輔臣共以為不可而止”[25]。但這只是二人在具體問題認識上的差異,並不能說明韓琦反對新法。實際上新政中二人經常一起奏事獻策,如《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九記慶曆四年五月,韓琦與范仲淹並對於崇政殿上獻四策[26]。另外在修水洛城事上二人爭論激烈,但並不涉及個人利益。實際上范仲淹與韓琦于修水洛城事上所支持的尹洙關係也非常友好。

從宋代的史料筆記看,沒有關於韓琦反對新政的明確記載,也沒有關於足以使韓琦倒戈相向的人際矛盾的記載;相反他們是一派的證據卻很多。最有力的莫過於在范、富被貶後,韓琦不顧個人安危為他們力辯:慶曆四年十二月韓琦上《乞別白朋黨奏》[27]為范等辯白;慶曆五年三月初,他又上書為富弼辯:“若事有干國家之大計,惑天下之耳目,豈可偷安固祿,隱而不言?”“臣恐自此天下忠臣義士指弼為誡,孰肯為國家之用?”並指出“近日臣僚多務攻擊忠良,取快私忿,非是國家之福。”[28]韓琦的論救因當時反對新政的勢力太大而未果,《宋史·韩琦传》记:“仲淹、弼繼罷,琦為辨析,不報。”[29]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历史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历史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录中蕴含着宝贵和丰富的经验与真知,是我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有力工具。本书以编年体通史的方式,把中国和世界几千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内曾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人物进行了全面而清晰的梳理。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清楚地看到中国及世界各个民族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断进步的过程,了解其文化与精神的精髓所在。
  • 萌动网游:高冷校草快接招

    萌动网游:高冷校草快接招

    游戏中,唐墨古是个连杀怪都会反被虐死的小废材。然而某天走衰运的她不知怎么让大神给杀了,还被大神设计迫害的一无所有……正当人生摆满餐具的唐墨古打算逆袭游戏大神之际,现实中的高冷大神却追上门了……
  • 紫金战道

    紫金战道

    同样是男人,为何我会如此辛苦!每天都要面对美女的骚扰,萝莉,御姐,美妇。同样是混混,为何我会如此烦闷!那些贵公子,富二代几近疯狂的要认我做老大。同样是平民,为何我会如此劳累!一天到晚要忙着数钱,看见人民币我都反胃了。
  • lol之电竞天王

    lol之电竞天王

    注:本书献给这些日夜奋斗在LOL的人们,也是荒谬的!但张小明并没有放弃,没有放弃他的理想,而是继续努力,人生应该有理想,成为职业玩家是不现实的。通过挥洒青春,燃烧激情,成为一名电竞选手就是张小明的理想!然而,这是一个不被理解的时代,没有任何人会鼓励你去做一名职业的玩家,因为,在世人的眼里,朝着他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 明星正能量

    明星正能量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情场之路、职场之路、心灵之路,皆是歧路多多。生如梦幻泡影,须臾即变。如何行进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如何把成长路途中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如何探究到那最真实不虚的部分,是每个人或迟或早都要面临的选择,也是一门生命的功课。本书介绍了国内诸多一线明星们的能量转化之道。正如李光洁曾在接受访问时说:任何事情都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人生就像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颜色。从这个角度看,是阴霾和晦涩的,转换个角度,也许就看到了明亮的色彩。萨提亚也说过:改变是可以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的改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中国首位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阎连科作品之长篇小说,阎连科最至情至性的作品。书稿真实地描绘了“瑶沟村人”的生存环境、生命意识和生存状态,写出了以“阎连科”为代表的几代人,身处困境中的痛苦与挣扎,并寄予了深切的哲学思考和忧患意识。“阎连科”从稚嫩到所谓“成熟”的成长过程,就仿佛是一场情感的炼狱,它体现出的是几代中国人不断升起又不断破灭的永不停止的梦,这梦可悲可笑,又可敬可泣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 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