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600000015

第15章 “兒女情”與“風雲氣”(1)

——論張華文學及其玄儒思想

秦躍宇

內容摘要:張華作為西晉重要作家,鍾嶸《詩品》將其列入中品,並批評“兒女情多,風雲氣少”。深入研究張華所處社會思想環境,就會發現這並非公允之論。張華玄儒兼治的入世言行精神內質類似於嵇康對名教的執著,其政治實踐體現的道家思想並非是他的文學作品的真實寫照,即“風雲氣”並不少;我們也不能夠通過具有“兒女情”多的文學創作,證明他是一個類似於王衍之類清談誤國的苟且隨時者。

關鍵詞:張華文學玄學儒學

張華,字茂先,西晉“太康文學”著名作家,《晉書》本傳云:“華學業優博,辭藻溫麗,朗贍多通,圖緯方伎之書莫不詳覽”,其文學成就堪稱“是西晉尚繁縟、重技巧風氣的第一位代表”[1]。但是,以鍾嶸《詩品》為代表的理論批評往往對其具體作品評價不高,甚至有時還頗有微辭。《詩品》將張華詩歌列入中品,並評曰:“雖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猶恨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從鍾嶸對曹植、左思等人的推崇,不難看出,其所不滿意者乃是指張華個人內蘊氣質稍遜“三曹”與“七子”創造的建安風骨。所謂“風雲氣”,有研究者以為是“英雄氣”[2],具體來說應該是指從漢樂府到“建安風骨”進而為“左思風力”所繼承的,關注社會直面現實慷慨激昂的創作風格。相對而言,所謂“兒女情”則是關注個人逃避現實具有消極傾向的思想流露,從而形成閑散平淡的作品風格。如果深入到張華所處的客觀社會思想環境,那麽就可以簡單把這兩種風格傾向歸納為儒家和道家精神的體現,這正符合玄學盛行國政昏暗的西晉現實。

我們以為,由於涉及張華思想研究及其命運的評價往往流於簡單化的批評,語焉不詳,使得人們對其文學作品的誤解具有因人廢言式的嫌疑。如果從玄儒兼治的角度分析,張華思想與權貴賈謐收羅的“文章二十四友”之潘岳、石崇、陸雲等人實難相提並論。張華生活的主要時期大約相當於玄理演進的中朝玄學階段。其基本形象是入世的名士。相較於袁巨集《名士傳》記載中朝名士群體結合名教與自然的入世人生態度,張華是當時能夠比較好地會通儒學、玄理於政治生活實踐的代表人物之一。

張華文學創作著述頗豐,《晉書》本傳謂:“華著《博物志》十篇及文章,並行於世。”《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十卷,今存輯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收《張司空集》一卷。張華主要作品基本可見於清人嚴可均所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五十八,今人逯欽立先生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晉詩》卷三。縱觀張華詩文賦,除去一些應制作品,明顯體現出了當時玄風正熾的痕蹟,例如《答何劭詩三首》:

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纓綏為徽纏,文憲焉可逾。恬曠苦不足,煩促每有餘。良朋貽新詩,示我以遊娛。穆如灑清風,煥若春華敷。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園廬。衰疾近辱殆,庶幾並懸輿。散發重陰下,抱杖臨清渠。屬耳聽鶯鳴,流目玩倏魚。從容養餘日,取樂於桑榆。(其一)

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群生。明暗信異姿,靜躁亦殊形。自予及有識,志不在功名。虛恬竅所好,文學少所經。忝荷既過任,白日已西傾。道長苦智短,責重困才輕。周任有遺規,其言明且清。負乘為我戒,夕惕坐自驚。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發篇雖溫麗,無乃違其情。(其二)

這些詩句表達的的希玄忘世消極人生態度是毋庸置疑的,就其外在形式而言已經很有玄言詩的意味了,而張華的其他詩歌有時就直接用“遊仙”或“招隱”作為題目,思想內容自不待言。論及張華思想的玄學自然恬退傾向,學者一般還會選用《鷦鷯賦》、《輕薄篇》、《歸田賦》等作品加以說明,具體表示如“靜守性而不矜,動因循而簡易。任自然以為資,無誘慕於世偽”(《鷦鷯賦》);“人生若浮寄,年時忽磋跎。促促朝露期,榮樂遽幾何”(《輕薄篇》);“眇萬物而遠觀,修自然之通會,以退足於一壑,故處否而忘泰”(《歸田賦》)。以上這些詩賦很好地證明了鍾嶸之批評所謂“兒女情多”。可是問題在於,只要我們放眼張華現存全部作品,則不難發現所謂“風雲氣少”未必盡然。例如《壯士篇》:

天地相震盪,回薄不知窮。人物稟常格,有始必有終。年時俯仰過,功名宜速崇。壯士懷憤激,安能守虛沖。乘我大宛馬,撫我繁弱弓。長劍橫九野,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嘯吒起清風。震響駭八荒,奮威蚋四戎。濯鱗滄海畔,馳騁大漠中。獨步聖明世,四海稱英雄。

其他包括《博陵王宮俠曲二首》“歲慕饑寒至,慷慨頓足吟。窮令壯士激,安能懷苦心”;“生從命子游,死聞俠骨香。身沒心不徵,勇氣加四方”,表現出的慷慨豪情可以說不亞於建安諸子的雄健筆力。其實,古人早已有提出對鍾嶸觀點的質疑,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說:“鄴下風流在晉多,壯懷猶見缺壺歌。風雲若恨張華少,溫李新聲奈爾何?”沈德潛《古詩源》則直接表達了否定意見:“茂先詩,《詩品》謂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此亦不盡然”[3]。今天的研究者也部分指出了問題所在,徐公持先生說:“詩中有宣揚禮法者,亦有敷演玄禮者,思想駁雜,不一而足……這反映了張華內心經常存在矛盾,思考出處問題,首鼠兩端。”[4]玄理與儒學雜陳交錯於張華的文學創作,這已經是大多數研究者的一個共識,例如通過解讀《答何劭詩》,“有助於揭示西晉士人心態的發展變化歷程:即從建功立業的濟世豪情到既仕慕隱的彷徨心態,最終進入朝隱的消極狀態”[5]。張華文學作品中體現出了玄儒兼治的思想結構。

姜劍雲先生《太康文學研究》基本否定了張華並蓄儒道的人格與政治表現:“在他的政治行為中,他雖然不像明哲保身者那樣唯唯諾諾,毫無原則性,但他的鬥爭精神也就止於諫諍。以暴烈的鬥爭方式,捨生取義,在他還做不到,患得患失,觀望僥倖,以待時變,苟且求安,不能不說乃機智玄學家們因時推移、隨遇適變心態在張華身上的具體反映。”[6]從張華的人格與行事結果出發,推導出其“鷦鷯”式特性決定了他的文學創作“雖辭美可稱,而不能脫於世網,可為文士追名者戒也”[7]。我們以為這些意見確實揭示了張華作品中委命順理、與物無患的玄學傾向,但是這樣批評一方面缺乏陳寅恪先生研究古代思想主張的“同情之理解”,未能真正換位思考體會張華實際處境之艱難;另一方面,也有對張華玄儒兼綜思想構成存在一些誤解,未能真正把握其近於裴頠“崇有”理論並導向郭象“名教即自然”玄學命題的精神實質。

作為任運自然、優遊卒歲人生態度在政治生涯中的對應體現,經常被研究者提及以说明張華缺乏慷慨磊落英雄氣概的重要事件是兩廢賈后未遂。裴頠是朝中重臣,劉卞是禁兵將領,他們先後與張華謀廢賈后,“乃必行且可行的壯義之舉,然而張華猶豫顧慮,錯失良機,誠可謂千古恨事也”[8]。徐公持先生則嚴辭指責:“張華晚年仕於暗主虐后之朝,不知進退,甚獲戀棧之譏。”[9]我們先從理論層面來看,張華自身學識修養鑄就的人生價值理想,是否真的會僅僅因於貪戀祿位而導致“不知進退”。魏晉時期,身處亂世的士大夫們對自身出處行藏的思考一直是玄學清談以及理論關注的焦點問題,其實“名教”與“自然”對立統一命題的現實政治意義明確指向就是“進退”選擇。關於“進”,如何進取有為,張華“少自修謹,造次必以禮度。勇於赴義,篤於周急”(《晉書·張華傳》),他的思想態度亦可以從他的朋友裴頠玄學理論獲知一二。張華與裴頠共事已久,最終同是死於趙王倫篡逆,二人既為官場知己,政治見識自然心有戚戚。裴頠深患時俗放蕩,不尊儒術,名士之徒口談浮虛,不以物務自嬰,以致風教陵遲,乃著《崇有論》以釋其蔽。《崇有論》結合玄學“貴無”理論闡述“名教”規範於現實社會秩序的合理必然,提出了“以有為體”觀點。裴頠的目光更多集中在“以有為用”範疇,針對貴無放達極端行為,強調“濟有者皆有也,虛無奚益於已有之群生”。張華近儒思想相通於此,在愍懷太子被廢事件中體現尤其明顯,他與裴頠苦爭不從賈后之謀,“議至日西不決,后知華等意堅,因表乞免為庶人”(《晉書·張華傳》),這其實可以視為“以有為體”落實於現實政治層面的匡救時弊之功效。關於“退”,如何謙退自潔,張華“器識弘曠,時人罕能測之”(《晉書·張華傳》),我們可以從與他行事多有相似之處的山濤窺見一斑。山濤居官,勤於政事而能儉約自守,既能積極入世行不違俗,又奉道家處柔不爭平和守中政治哲學,世故深沉之餘不失清正樸素。他主選舉之事,位高權重,陳郡袁毅貪濁賂遺公卿,亦送之絲百斤,山濤不欲異於時,乃受而藏於閣上,後東窗事發推檢至其身,山濤“取絲付吏,積年塵埃,印封如初”(《晉書·山濤傳》)。《晉書》本傳云山濤顯達之後,“及居榮貴,貞慎儉約,雖爵同千乘,而無嬪媵。祿賜奉秩,散之親故”;太康四年死後,左長史范晷等上書說:“濤舊第屋十間,子孫不相容”,以至皇帝專門“為之立室”。這與“有台輔之望”的柱臣張華為官清廉自持何其相似,《晉書》本傳云,張華“雅愛書籍,身死之日,家無餘財,惟有文史溢於機篋”。《世說新語·賞譽》注引顧愷之《畫贊》評論說“濤有而不恃”,其實同樣適用於評價張華。有而不恃,出於《老子》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張華行事正有此意。對於玄理的體悟,張華隱秘的道家思想就像山濤身上作為儒家價值倫理的補充一樣存在,是與俗世現實融於一體。這正如王衍品評山濤“此人初不肯以談自居,然不讀《老》、《莊》,時聞其詠,往往與其旨合”(《世說新語·賞譽》),張華雖未投身清談之場自標玄遠,但其實對老莊之旨深有會心。那麽,史書概括張華“器識弘曠”應該是涵括了其人格存在玄學化的內蘊,他對“進退”路徑與結果瞭然於心。張華貫通玄儒,進退有據的恰當操作,甚至專權的外戚集團都表示了認可,“賈謐與后共謀,以華庶族,儒雅有籌略,進無逼上之嫌,退為眾望所依,欲倚以朝綱,訪以政事”(《晉書·張華傳》)。

同类推荐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热门推荐
  • 王氏宗谱

    王氏宗谱

    太原王氏的祖祠,建于全国闻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太原晋祠博物馆内,晋祠是中国现容的少数帝王家祠之一。子乔祠是晋祠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
  • 食色药香:丑女大翻身

    食色药香:丑女大翻身

    这倒霉催的生活啊,幸好药膳在手,治得了小三,整的了恶少,作为一个失忆的穿越丑女。顺带治治老皇帝救救心上人。那些曾经嘲笑我的人啊,总有一天会让你们哭着来求我。书友催更交流群:310025354,林小柔的八字真够点背的,什么倒霉来什么,偏偏某恶少还不怕死的招惹她:爷要有兴致,就是看头母猪都眉清目秀的
  • 狡黠佣人小娇妻

    狡黠佣人小娇妻

    结婚当天她住进了他的半山别墅,可他却带了两个妖冶的女人“共度良宵”她看不上他,他亦如是。虽然每天活得太煎熬,但总有一幕幕啼笑皆非的闹剧上演,他被气得七窍生烟,她却享受着报复般的快乐。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叶落半夏

    叶落半夏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责任(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责任(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精编成《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责任》。精选五十多篇小故事,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
  • 重生之修炼者

    重生之修炼者

    生前他是古老家族的传人,手握一方势力,执掌生杀大权。重生后拥有五大龙主法力,执手遮天。都市异能称霸,美女艳遇无穷。天才枭雄般的性格,冷静沉着的心思,强大无匹的实力注定他成为绝世强者!且看世界在他脚下如何被一步步的踏平...
  • 魔王毒妃

    魔王毒妃

    她原本是人人闻风丧胆的头号杀手,冷情冷心掩不住万千风华。友情的叛变与人性的扭曲却让她惨遭毒手。一朝穿越,她成了封国的长公主——陆璃。陆璃——凶狠残毒冷血无情的代名词,每一个认识她的人只对她抱有两种情感:憎恶或者惧怕。清醒过来,却发现自己被麻绳捆绑着,凤冠霞帔,嫁衣殷红如焰火,正被陆璃的妹妹送上花轿,要代替她嫁给轩辕国的“魔鬼王爷”。“魔鬼王爷”轩辕凌,传闻中貌若钟馗,性如修罗,每夜都要吸食人血,所有送至他府上的女人,都只有一个下场——死。唇角微扬,一双如水般潋滟的星眸中闪现着凌人的冷光,倾城的笑容中藏着迫人的寒意,“很好,狠毒公主与魔鬼王爷正好相配呢!”那个人人见而厌之的长公主,却在一夕之间绽放着让人忍不住仰视的灼目光华。恶毒的皇后,妒忌的妹妹,懦弱的父王,邪肆阴狠的神秘男子,所有光彩王室背后的阴暗都承载在她身上。既然不再是曾经的那个陆璃,那么,请你们献上最宝贵的东西来祭奠死去的陆璃吧!……一点一点的接触,却让彼此深入了解。原来,貌若钟馗的魔鬼王爷有着俊美无双的容颜,残忍狠毒的郡国公主有着无法遮掩的耀眼光芒。那么,所有妄图伤害或染指她(他)的人,通通把命留下吧!*************************************精彩片段**********************************大婚之夜,红烛摇曳,原本该是满室的旖旎,柔软宽大的床上却正在上演着没有硝烟的战争。风声夹杂着凛冽的杀气,同样一袭红衫的两个人眼中却没有欲望,只有寒冷。轩辕凌将手扣在纤细光滑的脖颈上,居高临下的看着面前足以倾城的容颜,“你真的是那个无知愚蠢的草包公主?”怀疑的语气中却有兴味一闪而过。话音落下,一阵风声,两人的姿势却完全颠倒过来。“王爷夫君对妾身做足了调查呢,妾身确实就是那个狠毒的草包公主,不知王爷对这骑乘式满不满意。”手中的匕首划过一道亮光,紧贴着男人的小腹,陆璃微微一笑。一场看似力量悬殊的对决,却以王爷移步书房为终结,看着桌案上关于郡国公主的资料,轩辕凌峻冷的容颜上闪过邪魅的笑意,“陆璃,我对你有兴趣了,那就好好成为本王的王妃吧!”……诡异阴森的石室内,轩辕凌打开机关,气力尽失,却依然凭己之力承受住所有伤害,唇边溢出一丝鲜血,冲着那抹深深刻在心底的身影大吼:“快给本王滚出去!”
  •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要将浩瀚的五千年历史凝结为一本指南书,考虑到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经历,优中择优地遴选出一些既有代表性,又有趣味性,更有权威性的点,汇集成这样一本书。但愿它能给每一个父母的教育添一点活力,为我们的少年成长添一块砖瓦,也为每一个家庭添一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