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100000034

第34章 西南地区出土胡人形象与胡汉关系(3)

蜀汉时期,西南地区与西域胡族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诸葛亮于后主建兴五年(227)第一次北伐时,驻节沔阳,“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据马雍先生研究,这里“凉州诸国王”即指凉州刺史管下的西域诸国(马雍:《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收入其《西域史地文物丛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曹魏正始八年(247),凉州胡王治无戴、白虎文又与蜀将姜维联合攻魏,《三国志?魏书?郭淮传》载:“治无戴围武威,家属留在西海,郭淮进军趋西海,欲掩取其累重,会无戴折还,与战于龙夷之北,破走之。”无戴兵败后,姜维出石营,西迎治无戴和白虎文,引还至成都,将其安置在繁县,即今新繁境内。吴焯认为,无论是诸葛亮时的“胡侯”,还是姜维时的“胡王”,其与蜀联系的通道都是经过青海进入四川西北部的“青海道”,并且指出,治无戴和白虎文及其部众于繁县安置,实际是蜀汉时期一次大的移民,蜀中胡人数量因此剧增(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文物》1992年11期。)。其中,白虎文或为龟兹白姓(姚薇元:《北朝胡姓考》,页376,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其与蜀汉的联系及交往的通道,或与羌人的迁徙及与胡人的联系有关(见后文)。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蜀将姜维本人就是羌族出身。这些移民必将带来更多的胡人文化因素。西南地区的胡人形象,时代集中在东汉晚期以后,蜀汉是一个发现集中的时期,当是这种历史背景的生动反映。

云南保山汉庄乡汪官营蜀汉墓(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出土高鼻环目俑头像(阮荣春:《佛教南传之路》,页56,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云南分册》,页251,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贵州兴义东汉中期M2出土高鼻大眼、螺旋状卷发的跪人灯(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贵州兴义、兴仁汉基》,《文物》1979年5期。)等,与广州等地汉墓出土的同类形象相近,可能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反映了南中国通过海路与域外的交往,因与本文所定义的“胡人”有别,当另文探讨。

四“胡人吹笛俑”的文化内涵

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胡人形象资料中,有一类通常被称为“吹箫俑”的吹奏俑类,俑一般跽坐,头上多戴有尖顶帽,表情或庄或谐,双手竖执乐器吹奏,是数量最多的,有必要单独加以更深入的讨论。以下从其所吹奏的乐器的辨别,结合汉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及相关考古发现,就这种俑类所模拟的人群的族属、来源和社会地位等问题略作探讨。

有关这种俑类的定名,在考古报告中多称为“吹箫俑”,也有少数称为“吹笛俑”的。乐器也应是一种文化表征,实有分别的必要。我们认为,其所吹奏之物,实应为笛。

关于箫,《诗?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郑玄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这是最早关于箫的文献记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箫的实物是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夫人墓出土的春秋早期竹箫(河南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发掘报告》,《考古》1984年4期。)。河南淅川下寺楚墓M1出土石箫1件,用一整块石料制成13个长短不同的异径管,管封底,形成闭管(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战国前期竹箫两件,由13支长短不同的异径苦竹管制成,l件较完整,另l件残破。箫管以竹夹固定,并用自然竹节封底。吹口髹朱漆,管身以黑漆为地,绘朱漆绳索纹和三角纹(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说文?竹部》“箫,参差管乐,象凤之翼”,故箫又名参差;《楚辞?九歌》“吹参差今谁思”;应劭《风俗通义》“谨按《尚书》,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像凤之翼。十管,长一尺”。故孙机先生指出,先秦至汉代,所谓箫皆指排箫,常用于合奏。其箫管要用蜡封底,不封底的名洞箫(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页382,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有学者在考证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上的、发掘报告定名为“箫”的乐器时亦指出,箫之名物,今古有变,报告将此物定名为箫,是就今日理解的词语意义而言,根据当时社会所习用的名称,这个命名是欠妥的,应称为“长笛”(牛龙菲:《长笛考》,收入其《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乐器考》,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同样,我们认为,将本文所探讨的汉晋墓葬中出土的吹奏俑也不能定名为“吹箫俑”。

再来看笛。笛属于单管吹奏气鸣乐器,宋玉《笛赋》:“剡削长干,三孔修长,流离浩荡,壮士抑扬。”但关于笛的历史自来众说纷纭。北宋陈炀《乐书》说笛在西汉时由西域传入中原;应劭《风俗通义》“笛,谨按《礼乐记》,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笛者,涤也,所以荡涤邪秽,纳之于雅正也。长一尺四寸,七孔,其后又有羌笛”。唐人徐坚在其《初学记》中据此两条对宋玉《笛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在考古发现中,裴李岗文化墓葬中出土的16支骨质笛类器物距今有七千余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六次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1期。),并有学者进行了测音研究(黄翔鹏:《舞阳贾湖骨笛的测音研究》,《文物》1989年1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也出土有骨笛(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1期。)。先秦时期,笛类器物改用竹子来制造,如曾侯乙墓出土的两件管乐器,用一根一端带有竹节的竹管制成,管身髹黑漆,并饰朱漆彩绘三角云纹等,管端用木堵塞,管尾利用竹节横隔堵住,管身有1个吹孔和5个按音孔(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据《周礼》郑玄注,“篪,如管,六孔”;蔡邕《月令章句》,“篪,竹也,六孔,有距,横吹之”;《尔雅?释乐》郭璞注,“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则曾侯乙墓出土的管乐器,应称为“篪”(吴钊:《篪笛辨》,《音乐研究》1981年1期。),《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由文献和考古材料可见,“篪”在先秦时期即已流行。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笛类器物,原定名为箫,7孔,墓内出土竹简上有“篴”的记录(湖南省博物馆等:《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7期。),与《周礼?春官?笙师》的记载相同,一般认为,“篴”应为“笛”的古字(方建军:《中国古代乐器概论(远古—汉代)》,页129,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从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实物看,篴也应为横吹管乐器。长沙杨家湾出土的1件吹奏木俑,双手掌心向里执管横吹,所吹应为篪、篴一类器物(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长沙出土的三座大型木椁墓》,《考古学报》1957年1期。)。

由此看来,中国传统的管乐器篪和篴都应是横吹,这和考古出土胡人俑竖吹不同,则本文所讨论的吹奏俑所吹之物既非箫,也非篪或篴。这种乐器到底为何,还需进一步探究。

马融《长笛赋》:“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便易持。”,李善注:“粗者曰,细者曰枚。……,马策也。”此赋明确指出,近世之笛起于羌中,除用作乐器外,游牧民族还将其用做策马工具,有学者据此推测羌笛起源于实用工具——马鞭(张曦:《关于羌笛来历思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2期。)。虽然应劭《风俗通》说笛为“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但吴树平先生校释《风俗通义》,于“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句下注曰:“此句《御览》卷五八〇、《事类赋》卷一一均引作‘汉武帝时工人丘仲所造也’。此句下,两书又引有‘本出羌中’四字。《宋书?乐志》云:‘笛,按马融《长笛赋》,此器起近世,出于羌中,京房备其五音。又言丘仲工其事,不言仲所造。《风俗通》则言丘仲造笛,武帝时人,其后更有羌笛尔。三说不同,未详孰实。’”(吴树平校释:《风俗通义校释?佚文》,页244,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看来,历来就有意见认为,汉代出现的笛,不是华夏传统管乐器——篪和篴的简单传承,而是一种新的创造,并与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合理的推测是,汉武帝时人受到羌笛的启发,在传统横吹管乐器的基础上,创造了竖吹之笛。考古出土汉晋时期的吹奏俑,所吹之物应为受羌笛影响下新发明之笛。

一个应当说明的情况是,今日之羌笛,为双管竖吹,比较短小,与考古所见胡人吹笛俑所持之笛有一定区别。我们迄今尚未发现汉代的羌笛实物,无从比较,但依情理推度,民间乐器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所变化和发展,今日之羌笛与汉代之羌笛,在形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是正常的现象。

同类推荐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热门推荐
  • 剑气纵横

    剑气纵横

    废物赵行天经历爱人背叛以后机缘巧合获得九宫玄月塔!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危险和机遇!定五行,转轮回!从此踏上天下大道,攀上剑客巅峰!
  • 一朝颂

    一朝颂

    多年以后我问他:“你到底是不是对我一见钟情?”当时春风湿意,桃花醉人,他半阖着眼睛,嗯了一声。虽然我与此人也算是经历了生死伤病,然而亲耳听到他承认仍是惹了一身鸡皮疙瘩。片刻后,我喜滋滋道:“你那时看中我什么?”“天真无忧吧。”他倏然睁眼,灿若星河,将我上下一打量,“你那时才七岁,能有什么?”一句话文案:我追你,没有城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代嫁之狂傲庶妃

    代嫁之狂傲庶妃

    长的丑,爹不疼娘不爱,不受混蛋太子宠爱?那又如何?她暮云桑,可是21世纪金牌杀手,压根就不是那个淹死湖底,替姐出嫁的卑微太子妃,她可受不来一星半点的窝囊气!至于北辰默风那丫的,就算是个太子,惹毛她,照样剥皮抽筋削骨一条龙伺候!哼,姐就是这么狂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文学大家

    中国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庶妃有喜

    庶妃有喜

    夏子新文:金牌嫡女,逃嫁太子妃http://m.pgsk.com/a/892265/*一朝穿越,成了任人宰割的灰姑娘。亲爹不疼大娘不爱,嫡姐欺压庶妹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老娘可是来自二十一世纪,难道还斗不过你们这些古董?只是未想到最后,招惹一个个美男相随……温润的长兄,冷情的王爷,腹黑的太子……究竟哪一个,才是她的此生良人?
  • 千年的约定

    千年的约定

    她不是我要等的人,而真正等我的人却一直就在我身旁,只是,我没有发现。当我明白这一切的时候,却已来不及说爱你。下一世,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在一起了?在一起看细水长流……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