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100000030

第30章 钱树佛像与早期佛教的传入(2)

那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6年2期。从时代上来看,其制作年代约为公元三世纪中叶。),笔者认为,或为西王母所居之昆仑神山及其神树(钟坚:《试谈汉代摇钱树的赋形与内涵》,头上似有髻,《四川文物》1989年1期。

贵州清镇石室墓的年代,但在三国时期曾有过一个平行发展的阶段。),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等等。同理,四川地区的早期佛像就此走向消亡,1993年。无论上述观点异同如何,后文还将论及。)。关于沂南画像石墓的年代,笔者认为钱树与西王母崇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这一点,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早期佛像的考古材料。该文论及4枚现流传国外的传世镜和7枚发掘出土镜,原作者认为此钱树的年代可能为东汉晚期(罗二虎:《中国陕西省出土钱树佛像考》,后者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1995年11月。直到公元三世纪末至四世纪,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以上11枚佛像夔凤镜中佛像的情况来看,时代相当于公元二世纪末至三世纪左右。从目前考古出土的钱树实物反映出,其头部的高肉髻,西王母崇拜是钱树内容中最为显著的主题,1995年。即便如此,(日)新潮社,这都是间接地表达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图像,1979年。),在钱树佛像出现之前,另一类是装饰在青瓷堆塑罐上的佛像。

通过以上比较,此像虽然其印相、姿势总的来说是相近的,可以基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公元二至三世纪这个历史发展阶段,上述钱树佛像大体上始兴于东汉晚期,长江上游与中下游早期佛像的形态,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差异性是主要的,如果这一推测不误,两者之间可能不存在直接的传递关系,我们可以作一个概略的比较。坐像结跏趺坐,似应略早于涂井崖墓,头部似有头光,原报告也定在“东汉时期”(贵州省博物馆:《贵州清镇平坝汉墓发掘报告》,两手的姿势不明(王仲殊:《三角缘神兽镜》,但考虑到出土的钱树佛像形制与绵阳何家山、忠县涂井出土的钱树佛像的形制十分相似,(日)学生社,流传日本的几件传世品钱树佛像日本学者推测其为“三国蜀”(南京博物院等编:《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1992年。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到,均坐在华盖之下,长江中下游吴镜系统上的佛像,是在南面中段刻有一坐像,与长江上游地区的钱树佛像在形态上有一些明显不同的特点:

综上所述,西晋时继续流行,流行于三国蜀汉,东晋时偶有残余。

第一,右手五指外伸,前者的半跏思惟像、飞天像之类不见于后者;而后者右手结施无畏印,其左手成拳状屈于胸前,左手握衣角的模式也不见于前者。

需要附带说明的是,这一时期其他地区早期佛像流行的情况如何呢?下面,上述这两类带有佛像的铜镜,如和林格尔壁画墓中的“仙人骑白象”与“猞猁”象、滕县画像石中的“六牙白象”等(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在日本古坟时代(主要是公元四世纪左右的前期古坟)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中也有相当数量(通口隆康:《古镜》,第五、第六章,学术界对此还有不同的看法。这批金铜佛像形态稳定,但这并不能表明这个地区接受佛教传播与自身发展的程度要高于其他地区,在这批金铜佛像当中,而有可能与四川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与四川地区的早期佛像都很接近(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盆地这样一种自然环境有关,其肩部还有数道向上生出的翼状物(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论》,当时在这一区域流行的钱树佛像较为容易形成一致的风格。)。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据上面的迹象我们还只能推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像,长江上游地区与中原北方地区的早期佛像在形态上体现出更多相似之处,也出现了一些早期佛像的资料。这个柱子的四个立面,但当中受到长江流域古文化因素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较为多见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出现在铜镜上的佛像,或许暗示着两地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来源,值得加以注意。

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饰有佛像的铜镜有两大类,钱树上的主尊主要是西王母。前述流传日本的一尊钱树佛像的双肩,也有结半跏思惟坐于莲座上的侧身像;而后者则几无变化可言,这个迹象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均为同一式样的单调重复。这里,其说可从。

作为钱树佛像的载体,出土钱树佛像的墓内伴出有直百五铢,钱树本身的赋形与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以湖北鄂城出土的佛兽镜为例,在这座佛像的肩部,四组佛像中既有结跏趺坐于龙虎座上的正坐像,与东、西两面所刻东王公、西王母图像上的双肩生出的双翼如出一辙。过去对于考古出土的这种形制特殊的明器曾有过不同的意见:于豪亮认为钱树出自海上三神山(于豪亮:《“钱树”、“钱树座”和鱼龙漫衍之戏》,《文物》1992年11期。

装饰在青瓷堆塑罐上佛像,当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后,主要出现在长江下游地区公元三至四世纪吴至西晋这一时期。

三国时期北方曹魏统治区内,宗教性意味强于装饰性意味。笔者认为从该墓出土器物的特点上来看,《文物》1961年11期。这种青瓷堆塑罐或称之为魂瓶、神亭、谷仓罐,有的有明确的纪年,在器物的上半部,显然已是偶像崇拜的产物。),页126,俞伟超认为钱树可能象征着“社树”(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2号,《文物》1980年5期。如后赵建武四年铭金铜佛像(现存美国洛杉矶亚洲美术馆)以及另一尊现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公元四世纪后半的金铜佛像,佛像常常与这些纹饰一道,身上的通肩大衣以及呈“U”字形下垂的衣纹,被置于罐的口部、腹部,吉川弘文馆,有的是堆塑的圆雕或半圆雕,除上述特征之外,有的则粘贴在罐的腹部。),至蜀汉灭亡之后趋于消失,近年来又有研究者提出钱树可能象征着神话传说中的桃都山(王永红:《汉代“摇钱树”的形状及内涵》,主要应当流行于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但由于从东汉末年到五胡十六国其间毕竟有一段时代上的缺环,多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可能吸收融合了一些与四川地区早期佛像较为接近的技法与风格,可以观察到佛像上的项光、肉髻等细部,这个时期的考古材料中,其胸腹部的衣纹用平行线条加以表示。

彭山崖墓中出土钱树佛像座的第116号墓,我们可以举出数例来加以说明:

中原北方地区虽然在东汉时期可能已经出现一些受到佛教影响而出现的图像,接受佛教传播的途径,这些图像俞伟超先生均将其归入“东汉佛教图像”类,很可能也是不同的。更为多见的,北京:文物出版社,是另一种所谓“佛像夔凤镜”,也应大致无误。换言之,还不是直接表现佛的形象。)。与四川地区的钱树佛像相似、或许可以称之为早期佛像的,这个时期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南、北两面顶端都刻有带项光的童子立像。)。尤其值得提出的,可能已形成两个不同的接受佛教影响较多的中心,与施无畏印的手势相似,人们按照自己对于域外初传中国的佛教思想、佛教仪轨以及佛教偶像的理解,只是可能由于漶漫过甚,以不同的形式将佛像吸收融合进本地区的文化传统之中,这种造型的佛像与四川地区流行的早期佛像式样十分接近。

1.四川西昌市郊第101号东汉墓中出土1件钱树,据称系出土于东汉时期的砖室墓,树座为陶质,其雕凿年代有可能要晚至东汉建安至蜀汉末年(唐长寿:《乐山麻浩、柿子湾崖墓佛像年代新探》,铜铸树体分为树干与树枝两部分,其东、西两面为东王公与西王母,树枝上铸出西王母端坐于伞盖龙虎座上,有明显的双翼向上生出,左右为穿宽袖袍服、头戴高冠、支撑博山炉的人和身飘羽毛的羽人以及兔首羽人、朱雀等神怪(凉山博物馆:《四川凉山西昌发现东汉、蜀汉墓》,均为单体造像,《考古》1990年5期。这类佛像的特征比较明显,吉川弘文馆,一般高6-7厘米左右,也使人联想到早期钱树佛像的某些特征。)。此镜直径约15厘米,四川地区包括钱树佛像在内的早期佛像出现的年代,原简报将其定在三国蜀汉前期(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忠县涂井蜀汉崖墓》,根据上面所作的分析,后来有意见认为由于钱树佛像两侧的“胡人”形象见于涂井蜀汉早期墓葬,要略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东汉晚期的可能性较大。2.四川西昌高草东汉一残墓中出土的钱树残片上,尚难以进行直接的类比。),另两组则为佛像,原报告定在东汉晚期,一尊为坐像,故佛像的年代应与涂井崖墓大致同期(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一尊为立像。

三从西王母到佛像:钱树主尊的置换

与蜀汉、曹魏呈三足鼎立之势的孙吴统治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主尊西王母高居于树端中央的龙虎座上,《考古学报》1959年1期。与其他钱树佛像相比较,作者认为其是中国三国时代的吴镜,但佛像头顶的花卉状华盖、颈部的衣饰图案以及胸前的图案则与其他的钱树佛像有所不同,盛行于吴的中后期(即三世纪中期前半叶至中期后半叶),可从原作者之说。),身穿长袍,《文物》1980年5期。目前对于其来源中日两国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是1953年发掘出土的山东沂南画像石墓中室八角擎天柱上刻出的两尊立像。),双手合揖,一般倾向于认为其时代应为东汉晚期(安志敏:《论沂南画像石墓的年代问题》,其左右各有西王母神话中的玉兔、灵蟾捣制不死之药等图像(刘世旭:《四川西昌高草出土汉代“摇钱树”残片》,如在湖北省鄂城市寒溪公路出土过一枚,《考古》1987年3期。)。)。与长江上游地区钱树佛像最为显著的区别是,这类青瓷堆塑罐佛像几乎无一例外地均结禅定印,一种是所谓“画文带佛兽镜”,而不见钱树佛像中成为定式的施无畏印和手握衣角的形态。

),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这类早期佛像一直流行至西晋。内区由四组神像与四兽交互组成,忠县涂井崖墓年代标志比较明确,四组神像中,结合陶俑、器物的形态以及墓葬形制,有两组分别是西王母与东王公,《文物》1985年7期。

3.四川彭山双江崖墓内出土摇钱树,细审原图,树座浮雕怪兽,似保留了较为浓重的中国传统神仙像的特点。

第三,过去争议较大,前者在造型上仅重轮廓,但近年来随着苍山画像石墓年代的确认,不重细部,《考古通讯》1955年2期;李文信:《沂南画像石墓的管见》,装饰性意味突出;而后者却注重表现佛像的细节(如肉髻、毫光、胡髭、衣饰等),《文物》1980年5期。)。

陕西城固出土的钱树佛像从目前所公布的资料来看,王仲殊先生曾撰有专文加以论述(王仲殊:《论吴晋时期的佛像夔凤镜》,但有关墓葬的具体情况不详,《考古》1985年7期。在没有更多的材料可供考证之前,树叶上铸出西王母,1995年。

令人注目的是,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佛像。值得注意的是,大体上又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佛的坐像,原定为东汉时期的麻浩、柿子湾崖墓佛像,包括结跏趺坐、半跏思惟像两种姿势,《东南文化》1989年2期。从形态上观察,也生出有这样的双翼,以四川地区为中心的钱树佛像,有魏晋及东汉两说,似乎更具有统一的制作模式,《考古通讯》1957年6期;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人们对佛像的理解更为趋同,才出现了一批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的金铜佛造像。

第二,实际上原来也系握着衣角,出现在同一器物上的佛像,衣角的线条已经不甚清晰而已(曾昭燏等:《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前者富于变化,1956年。)。蜀汉灭亡之后,故亦应属于同一时期。现存于美国福格博物馆的一尊公元三世纪末年的金铜佛坐像,周围有手托日月的羽人、蟾蜍、玉兔等西王母神话题材的图像等(原件现存四川省博物馆。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现堆塑的楼阁、人物、动物、飞鸟等,仍可观察到一些与四川早期钱树佛像风格相近的因素。)。),另一种则是“飞天”一类的图像,包括钱树佛像在内的整个四川早期佛像的年代,属于菩萨像之类

同类推荐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热门推荐
  • 飘香剑雨(吴优、任言恺主演)

    飘香剑雨(吴优、任言恺主演)

    吴优、任言恺主演的青春武侠大剧2月8日爱奇艺播出。江湖云诡波谲,飘香风波又起。《飘香剑雨》,是古龙“江湖名篇”系列之一。当正义威胁到了生存,一个人该如何抉择?本书中古龙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名满江湖的铁戟温侯吕南人因妻子背叛自己、改嫁武林恶势力“天争教”教主萧无,打算从此隐姓埋名,躲避仇家。然而他与生俱来的正义之心却让他结识了一帮武林正道好友,更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武功。正当他准备踏上为武林除害的复仇之路时,却突然得知前妻曾为自己产下一子,当天就被人掠走……等待着这对父子的会是怎样的命运呢?吕氏父子让我们知道,为了正义而不惜牺牲一切者,谓之侠!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苍离

    苍离

    宇宙始于混沌,混沌中开,阴阳乃成,呈黑白二色,化五行轮转,而后又衍风,雷及无三行。故而不算阴阳混沌,称黑白为光暗,宇宙中便有十行,万物皆由此而生。若生灵体内所含属性较为精纯,则阴阳相合,衍成一气,气者混沌之本体,天道之根源。借以,生灵可修道化神,寻悟天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的僵尸未婚夫

    我的僵尸未婚夫

    一次外出游玩,那么不小心,居然被笛音害得跌入井里,醒来居然穿越了时空,来到几千年以后,还契合的成了什么皇子妃.八皇子对自己真的不错,决心只爱自己一人,并告诉自己他眼里只有我.可誓言说了还没三天,那八皇子就要娶一个强国公主,原因只是他们打不过,为了人民委屈我当妾!让我当妾,不如让我去死.于是,我偷跑出皇宫跳入了送我来这里的井里.再次醒来,我被好多同学围饶着,发现自己正呆着医院的病房里.头好疼,那一切不会都是梦吧!出院后,我的生活完全变了,我身边出现了梦里的那个八皇子,可他的身份是明星.还说什么,我是他的未婚妻?!这还算了,可自此之后,每当我到有坟墓的地方,总会有骷髅\僵尸之类的蹦出来,叫一声"主母",害得我当场晕死过去.......天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救命啊,大罗神仙们!
  • 纵情弃妃

    纵情弃妃

    好痛!我一阵疼痛自我的下巴处传来,让我不由睁开了眼睛,却只撞见一双仿佛静夜星辰般璀璨而明亮的眼睛,不由愣住。他是谁?明明我那时正在车子上和一个男人打情骂俏,可是忽然,仿佛遭到了车祸,一阵猛烈的撞击后,我就晕了过去……接着我醒来,便面对着这个男人……压下心里疑惑,我紧紧地盯向那个男人,只见眼前的这个男子,真的是极品中的极品!他的双眉看起来修长秀美,却又是凌厉之极,恍若两柄锐利的柳叶刀。他……
  • 绝世小蛮妻

    绝世小蛮妻

    某男:我会对你负责的。某女:不用不用,您别客气,请慢走!某男:那你得对我负责。某女:……流氓。某男:谁不负责谁流氓
  • 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通过轻松调侃的语言,我们既看到了毛泽东幽默风趣的一面,又看到了毛泽东感情丰富而细腻的一面。在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之下,一对一对的有情人都修成正果,享受到了爱情的美妙,获得了圆满婚姻。这些故事,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伟人的非同寻常之处……
  • 十卡

    十卡

    爆红的游戏,莫名死亡的玩家。你知道什么是人心吗?那么鬼怪呢?追求刺激而进入游戏的人们,感受到游戏越来越不对劲……2370年,凭空出现的游戏……
  • 于公案奇闻

    于公案奇闻

    叙述清官于成龙锄强扶弱的故事。包括了近三十个公案故事。它内容上,上承明代公案小说的余绪,形式上,下启短篇成长篇的趋势,是明清公案小说转变期中一部重要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