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59

第59章 墓志所见唐代孝道观(1)

刘蓬春

对于唐人的道德水准,自宋以来,一直评价不高。按照我国封建道德观念的标准,道德的基础是孝道,那么,唐人的道德水准,也要由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孝行来决定。虽然我们在很多地方发现了唐代统治者提倡儒家道德尤其是孝道的文字诏令,但不少人都认为那是套话;对于唐代墓志中对墓主或墓主子嗣孝行的记载,也认为是墓志范文中的程式话语或对被描述者的溢美之词,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即使是套话,为什么只说这样的套话而不说别的套话?如果是溢美之词,为什么只追求这样的溢美之词而不追求别的溢美之词?这些特别说明、重点记载的孝道美行和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孝道套话和程式话语,是否正好说明它就是当时人们所坚持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和正在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所以才需要在墓志中特别强调,才要在神明面前对死者或生者的孝行予以特别的记载和说明?还有,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它所建立于其上的最基本的社会基础必然是稳定的,它最细小的社会细胞必然是健全的。那么,它是如何保持家庭这个基础和细胞的健全和稳定的呢?一般人比较注意唐代开放和浪漫的社会风气,而对于这个强盛王朝在维系其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家庭的稳定方面都有哪些道德方面的贡献,则较少研究,虽然已经有部分学者依据新旧唐书《孝友传》等文献的记载对唐代的孝道风气进行过一些初步的探讨,但是,对于唐人墓志中大量关于唐代的孝行故事和孝道观念的记载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和重视。孝行的主要内容是养生送死,唐人十分重视丧葬,无论贫富贵贱的人们在死后留下的或奢侈或简陋的墓葬,几乎都是有墓必有志。虽然这些墓志有的篇章宏大、详述墓主生平,有的寥寥数语、仅仅勾勒出死者的大概,但是它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涉及唐代社会各阶层民众的丰富信息,而且多数墓志几乎必不可少地都有对于墓主或墓主后人孝行的记载,表现出唐人对于孝行的高度重视。我们能否从唐人遗留最多的墓志中,从他们在神明面前对生者和死者的严肃评价中窥见唐代社会普遍的孝道风气,并且为他们的道德风尚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唐代墓志中的孝行故事

在唐人墓志中,对孝行的记载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信手拈来,也有许多正史中遗漏的典型孝行故事。仅以《全唐文补遗》第三辑为例,出现最多的是以下几类孝行:

(一)苦身葬亲:不计路途遥远,奉亲尸骨还乡

奉亲送死、慎终追远,这是作为人子最基本的义务,也是唐代墓志中最多最典型的孝行故事。开元五年《唐故通议大夫行广州都督府长史上柱国朱府君(齐之)墓志铭并序》记载:墓主朱齐之,以门荫调左亲侍,补宋州虞城尉,历岐州雍县丞、右台监察御史、左台监察御史、湖州武源县令、桂州司马、广州都督府长史,于开元二年六月廿五日终于广州之官舍,享年六十二岁。“以开元五年岁次丁巳十月丁卯朔七日癸酉,葬于河南府河南县梓泽乡张封村、都城西北廿五里之原,礼也。嗣子婺州义乌县主簿升、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晃等,并泣血湘江,远奉灵榇。感霜露之逾迈,托风范于幽泉。式图征猷,永播终古。”

永昌元年《大唐故益州大都督府成都县令韦府君墓志铭并序》载,墓主韦以太宗皇帝挽郎出身,历虢王府典签、赵州录事、邛州安仁县令、隆州苍溪县令、益州大都督府成都县令,“以垂拱四年十二月三日,卒于成都之公馆,春秋五十有七。……即以永昌元年岁次己丑五月壬子朔廿一日壬申,葬于明堂县凤栖原,礼也。有子旻景等,葈貌柴形,茹荼饮血。孝因天至,礼为心成。扬名之道已弘,显亲之功无替。……”

《大唐故黄门侍郎兼修国史赠礼部尚书上柱国扶阳县开国子韦府君(承庆)墓志铭并序》记载墓主韦承庆生前为生父和继父之丧尽孝:“……丁纳言府君忧而去职。鲁高柴之淳至,泣血三年;孟献子之居丧,加人一等。于是躬运坟土,手植松柏。庐侧枯柱,枝叶再生。非孝通神明,诚感天地,不然卉木曷以臻兹。……追还正除中书舍人。寻丁继亲忧,去职。公生尽其养,孝德攸闻;没致其哀,孺慕过礼。……公行归忠厚,志尚冲和。含礼让以为心,践仁恕而成德。若乃事亲竭力,亲戚称其孝也;忧国忘身,缙绅称其忠也;敦睦兄弟,闺庭称其义也;敬爱朋执,乡党称其仁也。”

从朱齐之卒于开元二年六月,葬于开元五年十月看,为完成送亲灵柩返乡,其嗣子婺州义乌县主簿升、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晃等使用当时的交通工具从广州运送遗体回到河南到下葬,其间大约历时三年;韦于垂拱四年(688)十二月三日卒于成都,永昌元年(689)五月葬于明堂县凤栖原,至少历时一年。其间路途之遥远,道路之险阻,耗费心力、体力、人力、财力和时间之巨大,可想而知。韦承庆苦身葬父则是躬运坟土,手植松柏,亲自从事体力劳动。以上几起都是当时比较典型的苦身葬亲的事例,所以值得在墓志中详细记载。

(二)居丧尽孝,过礼而逝

不仅要让父母落叶归根、尸骨还乡,尽力举办丧事,使父母入土为安,还要在心中深切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的去世满怀悲伤,如果由于父母去世而悲伤致死者,被认为是孝敬的表现。在墓志中确实也不乏这些事例的记载。

显庆五年裴炎撰《大唐监察御史裴炎故妻刘氏墓志铭并序》“夫人讳,徐州沛人也。若夫陶唐建国,盛绪昭于上年,中阳篡图,茂族繁于后叶。或儒或素,且公且侯。莫不照烂缣缃,葳蕤篆册者也。曾祖轸,齐谏议大夫、高平太守。祖子将,齐和州刺史。匪躬效节,折王槛而驰声;字俗流仁,剖金书而著美。父德敏,见任潭州都督、望都县开国公。蕴方邵之钤略,体宣霸之循良。江湘传来晚之谣,关河结去思之口。夫人,公之第三女也。自笄五念,归于我焉。地尽膏腴,家极钟鼎。而能淑为性,柔婉成姿。服闺训而不渝,佩兰仪而有则。泰而思约,贵而不骄。初无华侈之求,方深负戴之乐。俄而罹母忧,另擗逾制,栾葈过常。姜桂绝兹,粥少进。甫在数月,竟不胜哀。唐显庆五年正月廿六日,卒于兴道里之第。春秋卅有四。……”,可以看做统治阶层对于悲悼父母致死的肯定。

又如《大周故承奉郎吴府君(续)墓志之铭并序》:墓主“……以永徽三年明经擢第……授承奉郎。……俄口内忧,勺饮不入口,哀号无昼夜。枥马闻而辍刍,邻母感而垂泣。亲族勉励,朝夕殷勤。终从灭性之讥,遽迫在辰之兆。以显庆四年六月十一日,奄终于温柔坊里第,春秋三十”。这是因父母去世而悲伤致死的典型。

又如天宝元年辛氏为其夫所撰《大唐故左武卫仓曹参军庐江郡何府君(简)墓志铭并序》:墓主“……以进士及第,解褐扬州高邮主簿……再授左威卫仓曹参军。丁内忧,去职。于制悲裂,情异众人。恻怛之心不忘,伤肾之意无改。泣常流血,有类羔柴;居服有仪,同乎敬子。遂成寝疾,已入膏肓。针乃无疗,药攻不及。以天宝元年六月十九日,卒于河南县敦化坊之里第,春秋五十有七”。

以上几位墓主都是因对父母的逝世过度悲伤而辞世的,都是表现异于常人的例子。在墓志中对他们的事迹如此予以特别说明,表明唐人对于他们深切悲悼父母的行为是肯定的,认为他们对于父母辞世怀有真正的悲切和悼念之情。

同类推荐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热门推荐
  • 温暖的家园(乡土新故事)

    温暖的家园(乡土新故事)

    当城市开始一点一点蚕食乡村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残留着关于乡村的记忆?城市的钢筋水泥支撑不起你我脆弱的灵魂,于是我们让自己的心灵放逐广袤的大地:感受大地的心跳,大口呼吸散发着草香的空气:沐浴和煦的阳光,倾听来自乡野的鸡鸣狗叫……
  • 神曲

    神曲

    大荒少年误入佛祖洞穴,得其法宝,纵横天下。身为佛祖转世的他,在大荒与神农为友,打败蚩尤。在空桑平复水火之争。为了复活佛祖,又不惜以性命为赌注,最终统一宇宙。本书高潮迭起,精彩纷纷,讲述不一样的神曲故事。
  •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本书讲述了教师工作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对于孩子,也就是那些中小学生来说,由他们的本身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老师又必须要能抓住这些孩子的特点,避免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因此,老师在教育时,必须要能“蹲下自己的身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吸收了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经典案例以及中外教育的各种优势,对“蹲下来”的教育方式进行精辟的阐释,相信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会大有裨益。
  • 公司是最好的学校

    公司是最好的学校

    公司是最好的学校,职场如同考场。所有的人都分配做一张试卷的不同部分。有的人分到的是词语填空,有的人做的是选择题,有的人做的是问答题……
  • 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

    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

    《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对气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包括对气场的认识,强弱气场的分析,职场气场,生活气场,气场的挖掘与提升……不但帮助读者深刻地了解气场,而且可以使读者轻松快速地掌握如何打造强大气场的方法。通过对《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的学习,10天你就会打造出强大的气场,你的人生将因气场的改变而改变。
  • 追爱亿万小逃妻

    追爱亿万小逃妻

    "闪电惊骇划破夜空,房内气氛诡异。“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并不认识你啊……”安然紧贴冰冷墙面,眼角泛着泪光。夜皓辰淡淡一笑,周身散发低郁气息,“为什么?不如你来猜一猜?”衣衫撕破,痛如蚀骨毒药,压迫感使人如坠冰窟。安然脸色惨白,瞪大眸子望着夜皓辰,“你……要买我?”夜皓辰饶有兴趣的看着安然,“别说买那么难听,你还没那么值钱。”原以为他只为旧爱报仇生恨,却不想牵扯出上一代的前尘旧恨恩恩怨怨。百转千回,纠缠虐恋。没有硝烟的战场,处处暗流涌动。在爱的角逐中彼此一进一退,本是仇恨报复,却让他们惹火烧身!"
  • 陌家少年:追爱

    陌家少年:追爱

    此文乃美男在畔:混世女王爷(原名风流女王爷)的续篇,但是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我,上官爱,御国唯一女王爷闲王爷的女儿。长得那叫一个美啊,总之所有的语言都不能形容我的美。更绝的是我一个超美的娘和十三个美人爹爹。娘真的非常贪心,而我是绝不贪心的。从小我就立志要娶五个老婆,听着娘的念叨,老婆就等于相公。所以,我的相公们我来啦,别以为你们逃的掉哦!!PS:。
  •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本书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的必读书。
  • 幸福是一种活法

    幸福是一种活法

    人生如白驹过隙,盛年不再来。回忆十年前的往事,仿佛发生在昨天。面对不可逆转的人生,古往今来的圣贤们都曾发出过无限的感慨。作为人,在短暂且以不如意居多的一生中,应该怎样度过每一天呢?快乐还是沮丧,充实还是虚度,抱怨还是谅解,热情还是冷漠,全在自己一念之间。同样,幸福与不幸福也是一念之间的差别,只要你渴望幸福、追求幸福、把握幸福,幸福就是属于你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