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59

第59章 墓志所见唐代孝道观(1)

刘蓬春

对于唐人的道德水准,自宋以来,一直评价不高。按照我国封建道德观念的标准,道德的基础是孝道,那么,唐人的道德水准,也要由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孝行来决定。虽然我们在很多地方发现了唐代统治者提倡儒家道德尤其是孝道的文字诏令,但不少人都认为那是套话;对于唐代墓志中对墓主或墓主子嗣孝行的记载,也认为是墓志范文中的程式话语或对被描述者的溢美之词,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即使是套话,为什么只说这样的套话而不说别的套话?如果是溢美之词,为什么只追求这样的溢美之词而不追求别的溢美之词?这些特别说明、重点记载的孝道美行和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孝道套话和程式话语,是否正好说明它就是当时人们所坚持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和正在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所以才需要在墓志中特别强调,才要在神明面前对死者或生者的孝行予以特别的记载和说明?还有,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它所建立于其上的最基本的社会基础必然是稳定的,它最细小的社会细胞必然是健全的。那么,它是如何保持家庭这个基础和细胞的健全和稳定的呢?一般人比较注意唐代开放和浪漫的社会风气,而对于这个强盛王朝在维系其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家庭的稳定方面都有哪些道德方面的贡献,则较少研究,虽然已经有部分学者依据新旧唐书《孝友传》等文献的记载对唐代的孝道风气进行过一些初步的探讨,但是,对于唐人墓志中大量关于唐代的孝行故事和孝道观念的记载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和重视。孝行的主要内容是养生送死,唐人十分重视丧葬,无论贫富贵贱的人们在死后留下的或奢侈或简陋的墓葬,几乎都是有墓必有志。虽然这些墓志有的篇章宏大、详述墓主生平,有的寥寥数语、仅仅勾勒出死者的大概,但是它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涉及唐代社会各阶层民众的丰富信息,而且多数墓志几乎必不可少地都有对于墓主或墓主后人孝行的记载,表现出唐人对于孝行的高度重视。我们能否从唐人遗留最多的墓志中,从他们在神明面前对生者和死者的严肃评价中窥见唐代社会普遍的孝道风气,并且为他们的道德风尚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唐代墓志中的孝行故事

在唐人墓志中,对孝行的记载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信手拈来,也有许多正史中遗漏的典型孝行故事。仅以《全唐文补遗》第三辑为例,出现最多的是以下几类孝行:

(一)苦身葬亲:不计路途遥远,奉亲尸骨还乡

奉亲送死、慎终追远,这是作为人子最基本的义务,也是唐代墓志中最多最典型的孝行故事。开元五年《唐故通议大夫行广州都督府长史上柱国朱府君(齐之)墓志铭并序》记载:墓主朱齐之,以门荫调左亲侍,补宋州虞城尉,历岐州雍县丞、右台监察御史、左台监察御史、湖州武源县令、桂州司马、广州都督府长史,于开元二年六月廿五日终于广州之官舍,享年六十二岁。“以开元五年岁次丁巳十月丁卯朔七日癸酉,葬于河南府河南县梓泽乡张封村、都城西北廿五里之原,礼也。嗣子婺州义乌县主簿升、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晃等,并泣血湘江,远奉灵榇。感霜露之逾迈,托风范于幽泉。式图征猷,永播终古。”

永昌元年《大唐故益州大都督府成都县令韦府君墓志铭并序》载,墓主韦以太宗皇帝挽郎出身,历虢王府典签、赵州录事、邛州安仁县令、隆州苍溪县令、益州大都督府成都县令,“以垂拱四年十二月三日,卒于成都之公馆,春秋五十有七。……即以永昌元年岁次己丑五月壬子朔廿一日壬申,葬于明堂县凤栖原,礼也。有子旻景等,葈貌柴形,茹荼饮血。孝因天至,礼为心成。扬名之道已弘,显亲之功无替。……”

《大唐故黄门侍郎兼修国史赠礼部尚书上柱国扶阳县开国子韦府君(承庆)墓志铭并序》记载墓主韦承庆生前为生父和继父之丧尽孝:“……丁纳言府君忧而去职。鲁高柴之淳至,泣血三年;孟献子之居丧,加人一等。于是躬运坟土,手植松柏。庐侧枯柱,枝叶再生。非孝通神明,诚感天地,不然卉木曷以臻兹。……追还正除中书舍人。寻丁继亲忧,去职。公生尽其养,孝德攸闻;没致其哀,孺慕过礼。……公行归忠厚,志尚冲和。含礼让以为心,践仁恕而成德。若乃事亲竭力,亲戚称其孝也;忧国忘身,缙绅称其忠也;敦睦兄弟,闺庭称其义也;敬爱朋执,乡党称其仁也。”

从朱齐之卒于开元二年六月,葬于开元五年十月看,为完成送亲灵柩返乡,其嗣子婺州义乌县主簿升、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晃等使用当时的交通工具从广州运送遗体回到河南到下葬,其间大约历时三年;韦于垂拱四年(688)十二月三日卒于成都,永昌元年(689)五月葬于明堂县凤栖原,至少历时一年。其间路途之遥远,道路之险阻,耗费心力、体力、人力、财力和时间之巨大,可想而知。韦承庆苦身葬父则是躬运坟土,手植松柏,亲自从事体力劳动。以上几起都是当时比较典型的苦身葬亲的事例,所以值得在墓志中详细记载。

(二)居丧尽孝,过礼而逝

不仅要让父母落叶归根、尸骨还乡,尽力举办丧事,使父母入土为安,还要在心中深切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的去世满怀悲伤,如果由于父母去世而悲伤致死者,被认为是孝敬的表现。在墓志中确实也不乏这些事例的记载。

显庆五年裴炎撰《大唐监察御史裴炎故妻刘氏墓志铭并序》“夫人讳,徐州沛人也。若夫陶唐建国,盛绪昭于上年,中阳篡图,茂族繁于后叶。或儒或素,且公且侯。莫不照烂缣缃,葳蕤篆册者也。曾祖轸,齐谏议大夫、高平太守。祖子将,齐和州刺史。匪躬效节,折王槛而驰声;字俗流仁,剖金书而著美。父德敏,见任潭州都督、望都县开国公。蕴方邵之钤略,体宣霸之循良。江湘传来晚之谣,关河结去思之口。夫人,公之第三女也。自笄五念,归于我焉。地尽膏腴,家极钟鼎。而能淑为性,柔婉成姿。服闺训而不渝,佩兰仪而有则。泰而思约,贵而不骄。初无华侈之求,方深负戴之乐。俄而罹母忧,另擗逾制,栾葈过常。姜桂绝兹,粥少进。甫在数月,竟不胜哀。唐显庆五年正月廿六日,卒于兴道里之第。春秋卅有四。……”,可以看做统治阶层对于悲悼父母致死的肯定。

又如《大周故承奉郎吴府君(续)墓志之铭并序》:墓主“……以永徽三年明经擢第……授承奉郎。……俄口内忧,勺饮不入口,哀号无昼夜。枥马闻而辍刍,邻母感而垂泣。亲族勉励,朝夕殷勤。终从灭性之讥,遽迫在辰之兆。以显庆四年六月十一日,奄终于温柔坊里第,春秋三十”。这是因父母去世而悲伤致死的典型。

又如天宝元年辛氏为其夫所撰《大唐故左武卫仓曹参军庐江郡何府君(简)墓志铭并序》:墓主“……以进士及第,解褐扬州高邮主簿……再授左威卫仓曹参军。丁内忧,去职。于制悲裂,情异众人。恻怛之心不忘,伤肾之意无改。泣常流血,有类羔柴;居服有仪,同乎敬子。遂成寝疾,已入膏肓。针乃无疗,药攻不及。以天宝元年六月十九日,卒于河南县敦化坊之里第,春秋五十有七”。

以上几位墓主都是因对父母的逝世过度悲伤而辞世的,都是表现异于常人的例子。在墓志中对他们的事迹如此予以特别说明,表明唐人对于他们深切悲悼父母的行为是肯定的,认为他们对于父母辞世怀有真正的悲切和悼念之情。

同类推荐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在雀跃。还历史以本貌,建言,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在欢笑,在悲泣,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还现实以真实。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双廊:我的客栈我的爱

    双廊:我的客栈我的爱

    相爱七年,到最后却要面对一百万买断爱情,夏安在愤怒之下跑到双廊,没想到心中对这个地方出满了渴望,怜惜夏安的上帝还安排了王子到她身边守护,这一切让夏安感觉被幸福紧紧的抱住了。
  •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这不是一本随便的旅行书,是一本旅行后的记忆录,期待了未知的相遇,邂逅了愿意爱下去的人。只为了追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至此终年

    至此终年

    如果你遇到一个老师,曾是个外科医生。十三岁那年,他和你的母亲在同一间医院被抢救,却意外地,在六七年后,听不见声音,上不了手术台,拿起书,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如果,他和你一样,有个遗弃自己的母亲,不能说出口的父亲。如果,他是因为一场举国的救死扶伤,损失了该有的健康。如果,他爱你。你会舍得,不爱他吗?——得顾平生,平生已无憾。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甜妻来袭,宠不够!

    甜妻来袭,宠不够!

    她被爱迷住了双眼,死在未婚夫和继母的阴谋下。带着怨恨重生到订婚前一周,这一次,她要让这对渣男毒女,一无所有。不敢再相信任何人,一直到他坚定站在她身后,不求回报的付出。更不曾觊觎艾家的一切,他拥有的财富和权利是艾家遥不可及的。他一直守护着,清理着她身边的那些苍蝇,因为她小,压抑的情感未曾释放。本以为她找到真爱,要退出,却发现她被人欺负。那就必须要为她铲除一切困难。艾月,我们结婚,我为你报仇,为你解决一切的难题。艾月,这个男人就交给你处理你了!玩死玩残,都有我在!月儿,你是我的,永远都是我一个人的。别离开我!婚后,才发现她亲爱的寒哥哥,居然有她的影集上千本。艾月一阵恶寒,这家伙究竟有多么闷骚!
  • 农家姑娘不愁嫁

    农家姑娘不愁嫁

    李春儿莫明其妙的穿越醒来,从此傻女变智女,爹娘就忙着给她找婆家。双十年华,却已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无奈,来说媒的,不是鳏夫,就是给人做妾。开玩笑,她堂堂现代人,就算是一辈子嫁不出去,那也不会去给人当后妈,做小妾。还好,家里的人和她的想法一样,就算是养她一辈子,也绝不会让她去别人家受委屈。于是,李春儿开始放宽心,把所有的心思投入到发家致富的计划中去,只盼着早日洗去贫穷,迎来富裕,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啥,这个时代的人居然只会煮菜,不会炒菜?那她只能勉为其难做这第一人了。不是吧!这个时代的人上至老人,下至小孩,个个嗜辣成瘾。那还真是把赚钱的机会送到她的面前呀!…当然,这也得一步一步来,万事开头难,想开酱香馆,开酒楼,得先有资金才行。可那有什么关系,对她来说,只不过是动动脑子的事儿。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羡煞了村子里所有的人,可问题也接踵而来。眼看着她年龄是越拖越大,家人又开始琢磨起她的终身大事来。这次倒好,根本无需找牵红线的媒婆,爱慕她的人直接上门提亲。闲散王爷,世家公子,少年名将…居然连年轻有为的村长也来掺合一脚。这都是什么事儿?个个对她都好得没话说,她还真不知道如何选择?真的是好纠结呀!她不过是一个乡下丫头,要貌没貌,要才没才,这魅力咋就挡不住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