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35

第35章 漫谈孝道——“孝”是人类独有而永恒的伦理和行为(1)

郭相颖

一、天生万物唯人有孝

世界上仅动物就成千上万种,唯独人类有孝的思想理念和孝的实践行为,即“孝道”与“孝行”。就是被人类驯养千百年的马牛羊鸡犬豕等家禽家畜,也无一学会孝道行为。常言的“羊跪乳”、“鸦反哺”是为了激励世人行孝,人若不孝不如禽兽的象征附会之说,经观察羊羔初生吃奶并不是要跪食,而是身长高时,头顶母腹吃奶不便,才跪前腿而食之;老鸦换毛时偶有他鸦啄食巢内共食,绝非小鸦自觉而有规律地奉养老鸦的行为。所以“孝”是人类理智和社会进化到一定时期才出现并逐渐演进的一种文明化现象,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它属于人类的“社会属性”,而不属于人类的“自然属性”。但是在群居生存的人类社会中,每个人必然要自觉或不自觉地由“自然人”转化为受社会规则制约的“社会人”。这个转化是靠社会的、家族的、法律的、道德的、善诱的、强制的各种“教育”手段来实现的。

一切生物为繁衍后代而出现的“爱幼”行为,则是与生俱来的天生行为。一切禽兽在选构巢穴时无不以有利生育后代为前提,哺幼期的禽兽都格外警惕,对有可能伤害幼仔之敌都特别凶狠;即使植物也不例外,其果实都具充足营养,或核壳坚硬,或壳外长芒刺等等,皆是源自繁衍后代的强大生物本能。天下生物人最灵,人无论群体与个体为了繁衍后代,并使后代在生存竞争中占有优势,于生理和心理都会不遗余力。人类除同样具有生物的“爱幼”本能外,还加上了优于一切生物的“智力传承”,才出现了今天人类主宰地球的盛况。父母之爱子女是天性使然。

父母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牺牲自我利益而成全子女利益,是人类社会的常见的普遍现象。子女能具敬心、足衣食、事起居善待父母,则不是人类社会常见的普遍现象。故古语云:“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但世人皆有父母,世人绝大多数要成为父母,今天的“子女”,就是明天的“父母”,故谁能废止孝道?谁又愿废止孝道?就社会总体而言,老一代衰老人群的精神和物质需求,都要依靠下一代青壮人群提供,这一供需链条是不能间断的,所以“养儿防老”是势所必然,只是随着人类社会形态的提升,则更需要“集体的儿”养“集体的老”,相应也要求“集体的老”更爱“集体的儿”,即孔、孟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具有博爱精神的孝。这是对“孝”的社会化要求,所以人类社会的孝道行为,既是人类“文明生存”的永恒需要,又是人类智慧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人类世代大力教育培养的结果。因而“敬老”比“爱幼”需要更大的人为推动力。

二、中华孝道源远流长

在地球村里,从古到今出现过无数民族和众多国家,其中只有中国华夏民族的孝道之花,品种最丰,花期最长,最为灿烂,甚至远播邻国。“孝”字在甲骨文、钟鼎文等古代文字中就出现而常见。《尔雅》解释“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现代学者如徐中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康殷的《文字源流浅说》,都认为“孝”字是根据儿子搀扶老子,或儿子用头承老人之手以扶持其行走,或子背负其父的会意而造。古今皆以“善事父母”为孝。其实“孝”在古代还有两个主要内容。其一,“尊祖敬宗”。这是早于“善事父母”的初始含义,古人认为去世先人,特别是氏族首领,在天庭与天帝为伍,可以左右天帝意志,对部落和氏族的吉凶祸福至关重要,从而产生了祖先崇拜,主要形式为宗教式的天帝与祖先共同祭奠,其目的主要是为使氏族集体趋福避祸,繁荣昌盛。人类由群婚演进到个体配偶婚的父系氏族社会,才出现了以父为主要对象的孝道行为,学界认为“自禹锡姓,而父子之伦以正。娶妻不娶同姓夫妇之伦以正”。后经儒家强调为“孝莫大于严父”(严——尊敬),“严父莫大于配天”。“配天”是说尊敬父亲,没有比天子祭天时,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大。其以父配天,实自夏始。祖宗敬仰,作为“孝”的重要内容,一直传承到现代,如家族兴建祠堂,供奉祖先灵位,组织清明会,凝聚族人,激励后生,撰写族谱,以明血缘长幼等皆是“尊祖敬宗”行为。其二,“传宗接代”。繁衍后代本是生物天性,经人文强化,就成了道德、伦理乃至法律的要求。《孟子·离娄》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朱熹注释:“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因我国现在人口过盛,推行计划生育,故反复批判孟子之言,务使国人尽知,是必要的。但在古代特别是远古时代,灾荒、瘟疫、战争等使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人类的出生率、成活率都低,寿命不长,人口减员常成为一种社会危机,故无论国家、氏族、家庭都无不力求人丁兴旺,确保世代不绝。这也就无可厚非了。

我国的孝道文化,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始于五帝时期,“孝”字始见于《虞书》,成熟于周朝。《孝经·五刑章》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可见孝已成了国家律令的重要内容。“孝”被全面强化于汉代。“孝”本是先秦儒家伦理的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孝”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术法宝,继之,“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移孝作忠”等政治要求与伦理规范不断涌现。汉以后各朝政府和君王无不奉行孝道,只有轻重之别,而无绝传之实。至宋代理学大兴,使传统的“孝”论证哲理化、施教通俗化、义务规范化。由于封建统治者以“移孝作忠”的理论为其统治服务,渐次演绎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等极端化、专制化的“愚忠愚孝”。宋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儒、佛、道三家在弘扬孝道方面结成了空前大同盟,而原本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垂青史,显亲荫子的入世思想与佛、道的色界无常,看破红尘,无为清净,长生不老,谋求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出世思想是十分矛盾的。魏、晋以前的佛、道无论教义和修持都不重视甚至反对孝道,认为家庭是火宅,是人生解脱之障碍,故要“出家”。这种矛盾在强大的儒家文化的环境中,经千余年的反复斗争磨合,佛、道由反对而妥协,由妥协而趋同,由趋同而争先。佛、道的加盟使“孝道”之推行又得到了“神佑鬼惩”之力,至宋时三教争先恐后弘扬孝道的场面前所未有,致使孝道家喻户晓。元、明、清各朝承其礼教未有削弱。即使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传入的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也无不顺应中国时尚而提倡孝敬父母。直至清朝后期,特别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列强纷至沓来,西方文化夺目,国人以为吾国之贫弱无能,皆孔、孟之罪过,故有“五四”“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导致孔丘走麦城,孝道遭白眼。新中国建立后,为了适应公有制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学说的需要,便大力批判一切封建文化和宗法思想,“左”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华夏孝道之花也就暗淡失色了。

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孝文化,在民间所产生的著述文献、诗歌、小说、戏曲、雕塑、绘画等文艺作品十分丰富,真是多如牛毛,不可胜数。诸如:道教的《文昌孝经》,佛教的契嵩《孝论》,大足石刻中的《父母恩重经变》、《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等宏大雕像,均很有影响,但其中以儒家的《孝经》最为精辟周全,也最能反映孔、孟所倡导的“孝道”本来面目。历代学者皆视其为儒家正统典籍,历代帝王亦多有注疏者,并以政府名义颁布刊行,进而传播邻国。

《孝经》是先秦儒家的重要著述。虽字不足两千,但却是“十三经”中首获“经”称号者。孔子说:“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秋》,崇尚人伦之行在《孝经》。”可见两书是儒家相互为用、体现孔子政治和伦理主张的重要文献。《孝经》对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家庭观、立身处世之道、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延续至今,对日、韩等周边国家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据考至迟梁武帝时(513)《孝经》就经百济(朝鲜古国)传入日本,长期受到重视:孝谦女天皇特别尊崇《孝经》,曾下诏令各户须藏一本,精勤诵习;后按“御读书始”规定,天皇、太子和皇家贵族子弟,七八岁开始听讲句读、训诂时,所用典籍多为《孝经》,以后历代传为定例。大足北山佛湾的《古文孝经》碑刻于佛湾中部,编号103,碑首行刻“古文孝经”,末行署款“范祖禹敬书”,全文1819字,今清晰可辨者达1700多字,可谓保存完好。如据文献校补,则不难窥其全貌。此碑为南宋孝宗时期(1163-1194)勒石。拟行本文前,笔者又会集同道,现场考证研讨。20世纪80年代,郭相颖做大足石刻讲解员时,多次遇见熟悉和能背诵《孝经》的日本观众,当时甚感惊奇,询问其故,都说日本人在青少年时多有诵读《孝经》者。但中国现代的青少年知道和诵读《孝经》的人实在太少,难道不该反省一下吗?

《孝经》作者历有争论,有言孔子者,有言曾子及门人者,还有言汉儒者。据史料分析,如《吕氏春秋》中有引用《孝经》字句,《齐民要术》等书也有可觅之据,证明先秦时已确有《孝经》,绝非汉儒所为。《孝经》本意出自孔子,又经曾子及其门人集录,书于竹帛,传诸后世。这种说法是较为恰当的。

《孝经》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出现了两种版本。其一为汉惠帝时颜芝之子颜贞所献,用汉隶书写,称《今文孝经》;其二为汉武帝时,拆毁孔子旧宅,于墙壁间所得,用蝌蚪文书写,称《古文孝经》。自此孰真孰伪争论便起,至今亦无定论。历代学术界也出现了崇尚不同版本的学派。

《孝经》传至唐玄宗时,他深感今古之争,信疑不定,有碍传承,便亲自注疏今文本,写成了《玄宗御注孝经》,开元十年颁布天下,后又刻石于太学,即史称的《石台孝经》。从此“今文”风行天下,“古文”则日渐消沉,甚至有人认为在中国一度失传,清代乾嘉年间,经中国学者在日本访得方携回本土。但至今北山《古文孝经》碑尚在,失传之说不能成立。

《孝经》虽有“今文”和“古文”之分,但两者除个别文句有差别外,就其宗旨内容并无重大差别。“今文”为十八章,“古文”为二十二章,看来差别甚大,其实这是分章分节的分法不同而引起的。实际“古文”只多“闺门”一章,共22字而已。关于“今文”删除“闺门”说法有二:一曰文字鄙俗,二曰唐时宫闱不肃。这是说唐朝有武则天和韦皇后专权,唐玄宗又强行纳儿媳杨玉环为妃,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唐明皇宠爱杨贵妃的故事。这些行为与“闺门”要求的礼仪不符,故而将其删除。

《孝经》内容丰富,斯文只就读经的少量心得介绍:

“开宗明义”第一章,是全书的纲领,讲明孝道的宗旨。其后诸章多为对本章的拓展与阐述。

同类推荐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良家丁之爷您神武

    无良家丁之爷您神武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坑,而且,都是为她苏安安准备。她苏安安,打小运气就差,可谓是差到了喝凉水会塞牙缝,放屁都能砸到脚后跟的地步。这不,好不容易得了医大奖学金,报了个旅行团。可在那繁华似锦,碧草如莹的风景游览区,她也能一脚踏空,掉进坑中,遭遇这传说中千万分之一机率的“穿越”——这也太坑了,是不是?【小气男呀腹黑男】“来人,将这个吃里爬外的奴才,给本将军杖毙。”“等,等等。”苏安安急直扑到某男身侧,抱住了他的大腿:“爷,不要,爷您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英明神武,胸怀若谷,豁达大度。刚刚那人,在您的跟前,我呸!那根本是连根草都不如!”众人狂抹汗!那位爷是谁,那可是当今的太子殿下!“你这是想让爷饶了你?”邪气的眯起了凤眸。“爷您英明!若是杖毙了小的,谁给您捶背敲腿,谁给您端茶倒水,还有谁能像小的这样忠心不二的伺侯您?”四周一片寂然。“说的有理!”某男却是在静默中轻轻的笑起:“只是你的忠心在哪?掏出来让本将军瞧瞧。”“……”【全城通缉】将军府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老嬷嬷急速跑来,跪倒在地:“将军,将军,不好啦,苏姑娘不愿意喝红花,逃跑了。”新郎官凤眸笑意凝结,沉声道:“来人,立刻封锁长安城,全城通缉。”通缉令一出,闪倒众人:本将军以百宝箱做要挟,命苏安安你七日速回将军府。否则,本将军就令人将箱子拆毁,将里面的金银尽数取出,打赏难民。【萌宝出击】“爸比,你会唱小星星吗?”萌宝在某女的暗示下,胖胖的小手极帅气的甩向了星空。“不会——”某男的笑容有些僵硬。“那我教你好吗?”“好啊!”迫不及待的点头,笑得很有爱。“twinkle,twinkle,littlestar……”“……”某男头顶一群乌鸦飞过!
  • 智慧熊猫

    智慧熊猫

    超凡入圣的智慧熊猫找到快乐的真谛,从而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不但让大熊猫的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得以实现,就连竞争对手米老鼠也与他握手言欢。天下英雄以智慧熊猫为榜样,齐聚“智慧熊猫乐园”,尽享和平盛世,共筑美好家园!
  • 我的腹黑俏丫头

    我的腹黑俏丫头

    一个是一脸笑意却极度腹黑的小美女,一个是看似恶魔实则超爱心软的酷王子,在圣凌学院这个贵族学院里,究竟会掀起怎样的风浪呢?敬请期待吧!
  •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本书精选集结2009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故事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替身女奴意外爱:千年殇

    替身女奴意外爱:千年殇

    (本故事纯属虚构)本文前期轻松,后期开虐!要离开了,我才蓦然醒悟。这场穿越,不过是场阴谋;这场邂逅,不过是个意外;我和他,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再到被他无情地羞辱、折磨……是的,是时候回家了;从此,我与他,便是两个时空的距离;那是生与死,也无法触及的遥远……
  • 请记得我一直都在

    请记得我一直都在

    即使有一天,你转身离去了。我希望,你会记得。有个女孩一直在原地等着你。
  • 鬼影重重

    鬼影重重

    我叫张凡宇,故事是发生在我刚进大学的那会儿。当时,正好是接手了一个活动,要去图书馆拍一些照片来用。但是在寝室将那照片拿出来看的时候,我当时差点没有吓的晕过去。照片上,只有着一个皮头散发,身着白色衣服,头发将整个脸都遮住了的女子,女子的舌头朝着外面伸着,双手朝着前方,似乎在抓什么一般!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灵异事件,亦是与这些照片相关。照片上的女人,到底是谁?为何对我纠缠不休?
  • 洪荒白衣圣人

    洪荒白衣圣人

    现代修真者被自己哥哥算计,回到混之中,自己练功。见识盘古开天地,见识龙汉大劫罗睺威,见识鸿钧老道传道统,见识三清也有吃憋时。洪荒大能满天飞,其中尤以巫妖二族威,帝俊太一掌天庭,十二祖巫控大地,二族争斗几多时,白衣却是见证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