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31

第31章 试论推孝为政与孝文化重构(1)

杨敬芝

上学时候习修古代汉语,我一直有一串疑惑:在《论语》中,孔门后人为什么一连四章编进了孔子对于“孝”的论述?又为什么要把孝归纳到《论语·为政》篇里?因为与考试无关,所以一直存疑而没去深究。多年后的今天,省民俗学会召开孝道文化研讨会的通知,又触发了我当年未解的疑惑,因而又重温了《论语·为政》篇。今天的我毕竟已非当年的小丫头。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使我有如茅塞顿开,终于破解了当年的疑团。对“孝”与“为政”的关系,也有了一些肤浅的理解和认识,并在钱正杰老先生的鞭策下,用心写了这篇论文。

一、孝是帝王的最高德政

在公元前11世纪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金文中的“孝”字,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像是一个孩子背着一位老人。康殷说:“像‘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东汉许慎解释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他们都认为“孝”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之意。《礼记·礼运》也说:“何为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从上述文献古籍可见,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孝敬父母,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也因此延续至今。唯因先圣认为“孝”是“仁”的基础,孝乃为政之本,所以,历代明君都强调“以孝治天下”,强调“百善孝为先”,并带头身体力行,做出榜样。《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孝感动天”,就是赞颂虞舜对多次想害死他的父亲瞽叟和继母及异母弟象毫不嫉恨,仍对父母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帝尧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继承人的故事。

周朝开国明君周文王姬昌也以孝著称。其以德治国,以德教化四海百姓,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达到至极。其开创的周朝八百年基业,也成了我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传说姬昌继承王位之前,对父母就非常孝顺。每日三次问候父亲从不间断。父亲身体安康就心中欢喜,父亲身体欠安就很担忧,并想方设法帮助父亲解除不安的因素。这就是传统童蒙教育课本《弟子规》中“入则孝”篇说的“晨则省,昏则定”。周文王因此成为举国民众的表率。周文王作为“天子”,位尊于万众百姓之上,其道德也高于万众百姓之上,行为世范,因而有号召力、凝聚力。周文王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圣人。

再看《二十四孝故事》记载的汉文帝侍奉母亲的故事。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是嫔妃所生,原本不是太子。因孝顺贤能,而被群臣拥立为帝。汉文帝即位之后,没有一点骄慢之气,侍奉生母薄太后非常殷勤体贴。薄太后生病,三年不起,文帝一直尽心尽力在床前照顾,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看药味是否适中,是否太苦太烫,然后才送给母亲服用。汉文帝虽贵为天子,却能成为久病床前的孝子。其耐心、勤勉、体贴,真正做到了《弟子规》中所说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证明了久病床前有孝子!这说明为政不在多言,“己身正,不令而从”。汉文帝的仁孝因此传遍四方,感动百官百姓。其在位二十四年,由于重德治,兴礼仪,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同其继位之子汉景帝刘启一起,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正是虞舜、周文王、汉文帝这等古代明君,既自身践履孝道大义,又推廓至治国方略,开创了“以孝治天下”的教化模式。无论是从《大学》的修、齐、治、平,还是从《孝经》的“天子之孝”来讲,他们都比较完美地体现出了传统孝道的精神所在,所谓“以孝治天下”的方略才得以历代相沿。民则以“忠孝传家”,统治者则获得“必出于孝子之门”的“忠臣”。有了忠孝双全的重臣良将,天下方可太平而得长治久安。所以,《论语·为政》篇向天下统治者发出了忠告:最高的德政即是行孝,最好的德政才有最好的报答。后世明智仁君也心领神会,“以孝治天下”,使“万国欢心”,“百姓欢心”。所以孔子早就断言:“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即圣贤明君之德,又有哪一种能够超出于孝道之上的呢!由此可见,孝是帝王高于一切的德行。

二、孝道是为政之本

《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还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核心是爱民。如何爱民?那就是实行孝道,因为孝是仁的根本。在《论语·学而》篇中,有子遵照老师孔子的教导,说了一段极其重要的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就是说君子凡事用于根本,根本立,道就生发出来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主张,要像孝顺父母、恭敬尊长那样地去爱护天下万民。民是衣食父母,民为邦本,为政为民,理所当然,通行天下。

《孝经·开宗明义章》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论语·为政》篇中,有人问孔子:“子奚不为政?”(你为何不为官从政呢?)孔子回答:“《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这段话明确指出:实行孝悌之道就是为政,为政就是做人。一人行孝,能感化亲朋邻里;一人行仁,能唤醒多人良知。所以,孝慈就是为政,修身就是教化。

《尚书·君陈》篇中记载:周公去世后,成王命令他的臣子君陈代替周公治理东郊成周。成王说:“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其意是说周成王表彰君陈有孝顺恭敬的美德:“因为你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以此就能够推定来从政了。”

上述这些论述解释角度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意思基本一致,就是强调世人对父母要孝,为政之人也要以孝子之心来为政。而把这种仁爱恭顺父母之心推广到君王就是忠诚,推广到兄弟就是友爱,推广到夫妇就是和睦,推广到朋友就是守信,推广到天下就是能敬爱天下百姓万众。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古时的官员被称作“父母官”,治下的百姓便是自己的“子女”(子民),当然要像怜爱自己子女那样爱护他们。

由此可见,将“孝”的养成归入“为政”篇,实在是有深意的。孝悌之道就是为政的根本。没有这个思想准备的人,不懂得要以孝子之心来为政的人,就没有资格为官从政。

三、先贤行孝的启示

孔子在《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段论述是关于孝子侍奉双亲时,对父母日常饮食起居,生养病丧祭等五个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即日常生活中对父母饮食起居要恭恭敬敬,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供养父母要真正乐意而不当成负担,使父母心情愉快;父母有病要心怀忧虑,及时治疗,日夜侍候,不轻易离开;父母去世时,能给予临终的关怀,并认真地办好丧事;逝后每年祭祀要严肃认真,常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五样具备了,才算是事奉双亲。

此外,《论语》中关于孔子学生子游、子夏向孔子请教孝道精髓,孔子对答的论述中,还特别强调孝子对父母长辈要依“礼”行事,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唯其疾之忧”;做到尊“敬”父母,“无违”父母心愿;做到对父母总是和颜悦色,始终心存爱敬,保持善良、敬爱的心,不拿难看嘴脸给父母看,而非“色难”勉强。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子路百里负米养亲、郯子鹿乳奉亲、老莱子戏彩娱亲,这就是养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使父母生有所养,养有所乐,感受到爱的温暖的典型实例。

至于孔子关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的论述,更阐明了孝道的更高一层境界——就是要善于继承先人的志向,善于继续先人的事业。譬如孟子不负孟母三迁、断机杼以教子的栽培厚望,发愤读书,继承孔子儒学,而成孔孟之道,成为千古亚圣而光宗耀祖,做到了大孝显亲。而汉代班固继承其父班彪的遗志续写《汉书》,班固去世后,其妹班昭继续哥哥的未尽事业续修《汉书》,两代三人终于完成这部光耀千秋的史册——这当是善继先人志业的最好范例了。

如此看来,先贤行孝可以归纳为三:孝养父母之身,孝敬父母之心,孝行父母之志。

四、推孝为政的思考

从历代史册可见,当儒学将孝道演绎成“五伦”而推家及国以后,儒学便从以孝齐家延伸到以孝治国,以至于推演到以孝达到和谐大同了。

《孟子·尽心上》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就是讲“不得志时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这一观念就是将个人家族和谐与社会和谐高度统一的思想精华。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强调从政者一要“修己”,二要“安人”。“修己”是“安人”的前提。《吕氏春秋·孝行览》中明确说:“人至孝,则事国忠,处官廉。”这一论点阐明,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掌握国家的重要权力,才能忠于职守,廉洁奉公;而没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则不应让其掌握国家的重要权柄。后一种人即使当了官也必然是贪贿之徒,既办不好事,也安不好民,治不好国。为政为官与做人做事是一个道理。由此引发了笔者的如下思考:

首先,为人子女者要孝敬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法则。人之一生,恩莫大于父母。孝就是知父母恩,感父母恩,只有这样,每个家庭才能和谐,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综观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无论哪一个时代,都强调讲忠孝,讲知恩图报。哲人卢梭也说:“一个不懂得感动、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最无知、最失败的人,也是最不值得别人尊重的人。”因此,做人先要行孝,尽心尽力侍奉父母颐养天年,让父母无牵无挂,安详地走完人生之路。人人都这样,何愁社会不和谐安定!

其次,为人父母者要关爱子女。呵护晚辈,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为人父母的天职。朱熹《家训》有言:“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他还说:“子孙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而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明一直延续下来,不能不说与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关注子孙的繁衍与教育有关。所以,历史上中原虽屡受征服但仍然能迅速同化外来民族,延续华夏文明,使华夏文明没有像古罗马那样蛮族化,没有像拜占庭那样突厥化,也没有像印度那样杂化。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无论对家族和民族来说,古人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客观上对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文明的传承,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根本就是肩负着传承下一代的使命,教育和关心子女的成长就是关心我们的民族传承,就是为社会的长远和谐铺垫基础。

同类推荐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桃花蛊

    桃花蛊

    前十七年,她是翩翩少年郎。前二十年,他是江家三公子。她与他桃树下结缘,相识亦相知。风吹桃花,页翻过。少年转罗裙,公子变皇子。花轿、红烛。挚友结鸳盟,不知碎了多少草心,芳心。“不过是桃花蛊,帮你引了就是引了,不需要你负责。”她口是心非。
  • 玻璃唇

    玻璃唇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天地鉴之杀身成仁

    天地鉴之杀身成仁

    嗜血魔魂,在他身上有怎样的秘密。五雷轰顶,新生的生命有什么样的未来。力量传承,背负的是怎样的命运。魔魂复苏,是天意还是人为。烈火焚身,谁才是幕后黑手。邪魔附体,给众生带来什么样的变故。天塌地陷,谁来拯救崩溃的世界。杀生成仁,人死身亡精神不灭。
  • 君莫惜:惟妃作歹

    君莫惜:惟妃作歹

    大唐第一奇闻:以俊美风流闻名天下的四王爷,居然娶了个傻子为妻。没天理了,暴殄天物啊。然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婚后的王爷甘愿当上‘妻管严’?花街柳巷不去了,后院侍妾也全部遣散!到底那傻子是何方神圣?竟让浪子回头,风流王爷变情种。……“什么?四王爷要娶亲?王妃还是个傻子?”风流王爷---李宇晋成亲的消息,在长安城里绝对是重弹一枚。全城的雌性动物,但凡是心脏不好的当场昏厥,稍微有些抗打击能力的心如死灰,生命力堪比小强的就拿出女人的看家本事---一哭二闹三上吊。很显然的,李宇晋与傻子成亲的噩耗,当之无愧地坐上年度最坏消息的第一把交椅。……为了天下,为了苍生,他一次次地负她,当时光错位,往日的甜蜜难以再续,该怎么做才能弥补两人之间那段缺失的空白?……晋与芹儿他为了皇权,多疑狠厉,一次次地伤害自己身边最亲的人,当所有人都离他而去,他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来救赎自己被仇恨蒙蔽的心?……少玄与菲菲三生之约,她却在转眼嫁与他人为妻,为了她,他放弃了所有,可是,爱情又岂能等价代换?……荣与莫离
  • 最后一个道士2

    最后一个道士2

    查文斌——茅山派祖印持有者,正天道最后一代掌教传人。他救人于阴阳之间,却引火烧身,遭天罚阴遣;仗侠肝义胆与一身道术,救活人于阴阳罅隙,渡死人于无间鬼道!身披鱼鳞的远古氐人,复活的神秘君王,真正的扶桑神树······
  • 四季滋补汤

    四季滋补汤

    《四季滋补汤》根据季节变化时人体所需的营养结构,精选了近百道滋补汤的做法,配料科学,运用巧妙,富含营养,让你吃得营养,补得滋润。《四季滋补汤》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
  • 盲妻

    盲妻

    清香四溢,一种香水的名字,夏家秘方所制他,一个独步商场,呼风唤雨的冷心男人她,一个双目失明,心如止水的可怜女人他娶她,为了将神秘配方占为己有她嫁他,为了将家族秘方保存延续故事缘于一场报复,从交易开始,结局却是爱那么爱的方式又是什么?伤害?当他适应了家有盲妻的生活而她,留下他梦寐以求的秘方,拂手而去与那秘方一同留下的还有她积聚在心里许久的独白----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不幸如果他恨你,便成了悲剧因为爱你,所以我选择离开…她走了,难道他要用一辈子来适应没有她的生活吗?----------------------------------------------------------------------第二辑【稚妻】身为孝子,为了却祖父夙愿,要他娶一个发育不良的娃娃为妻,他忍;那个娃娃,不知礼数,在豪门晚宴上大秀街舞,让他丢尽颜面,他忍;作为她唯一的亲人,出席学校的家长会,被当成珍稀动物围观,他忍;小花痴春心大动暗恋人,求他亲身示教,却惹得他热力难耐,他也忍;浪漫情人节,手捧玫瑰巧克力的阳光少年追她追到家里来,他还能忍;谁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娃娃居然敢说要远离他求学!士可忍,孰不可忍!老公不发威,还真当他是大叔!说明:本文慢热,本文初卷小虐,中段揪心,尾声是浪漫感人,除了主角的故事,文中配角的故事同样精彩。本文涉及到的香水制作配方纯属虚构,专业人士请勿细究
  •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以提高人们的当众说话能力为出发点,采用理论和事例相结合的形式,培养读者在公众场合的讲话能力。它将帮助你克服在公众场合发言的恐惧,提高你讲话的质量,并最终提升你演讲的效果。如果你能坚持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你将会逐步成为各个公共场合令人瞩目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