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700000032

第32章 《朱子語類》特色詞研究(3)

【體究】

體察考索。9見,例如:

蓋此理直是難言,若立下一箇定說,便該括不盡。且只於自家身分上體究,久之自然通達。謨。(卷20,頁470)

人於仁義禮智,惻隱、羞惡、辭遜、是非此四者,須當日夕體究,令分曉精確。廣。(卷53,頁1293)

某常說與學者,此箇道理,須是用工夫自去體究。講論固不可闕,若只管講,不去體究,濟得甚事?(卷113,頁2743)

除《朱子語類》外,此詞此義宋及以後文獻中多見,如宋陳淳《北溪大全集》卷一六《易本義大旨》:“程子昔以《傳》示門人曰:‘只説得七分,後人更自體究。’若晦翁是書,其補程子之三分,而上以達於四聖之心也歟。”又元李祁《雲陽集》卷六《一鏡亭記》:“朱夫子以道徳文章,為世師表。‘天光雲影’之詩,自髫齔之童,以至老師宿儒,人傳人誦,而鮮有能深體究之者。”宋元後亦然,例不贅。

按:“究”有“探究、考索”義,文例中“體究”一詞,強調只有對義理詳加體察考索,方可如其說,即“只於自家身分上體究,久之自然通達”。“體究”一詞宋前已見,如唐義玄述《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不是娘生下便會,還是體究練磨,一朝自省。”

【體看】

體察,體認。8見,例如:

聖賢説仁處最多,那邊如彼説,這邊如此説,文義各不同。看得箇意思定了,將聖賢星散説體看,處處皆是這意思,初不相背,始得。賀孫。(卷6,頁111)

讀書,須要將聖賢言語體之於身。如“克己復禮”與“出門如見大賓”,須就自家身上體看我實能克己與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方始有益。時舉。(卷42,頁1073)

只是“陰”與“陽”兩箇字,看是甚麽物事都離不得。只就身上體看,纔開眼,不是陰,便是陽,密拶拶在這裏,都不著得别物事。賀孫。(卷65,頁1606)

除《朱子語類》外,此詞此義宋及以後文獻中多見,如宋真德秀《西山讀書記》卷三〇《韓子之學》:“仁義兩句皆用將作體看,事事合宜者為義。”又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中:“九川曰:‘如何是誠意功夫?’希顏令再思體看,九川終不悟。”

【體認】

體會認知。97見,例如:

性對情言,心對性情言。合如此是性,動處是情,主宰是心。大抵心與性,似一而二,似二而一,此處最當體認。可學。(卷5,頁89)

不可只把做面前物事看了,須是向自身上體認教分明。如道家存想,有所謂龍虎,亦是就身上存想。士毅。(卷8,頁142)

初學於敬不能無間斷,只是才覺間斷,便提起此心。只是覺處,便是接續。某要得人只就讀書上體認義理。賀孫。(卷11,頁176)

按:“體認”一詞宋前已見,如《全唐文》卷一〇九收錄後唐明宗《曉諭夏州將吏百姓敕》:“宜令李彝超體認朕懷,宣諭彼眾,無聽邪說,有落奸機。”其中,“體認朕懷”謂要體察皇帝心意。自北宋理學萌芽,理學家多用“體認”一詞表示對性情、義理、學問等的體會認知,如《張子語錄》、《二程語錄》等常用此詞,《朱子語類》文本中更是多見,例不贅。

【體貼】

認真體認,細心體會。4見:

今世以文取士,如義,若教它依經旨去說些道理,尚得。今却只是體貼字句,就這兩三句題目上說去,全無義理!義剛。(卷34,頁867)

堯之所以為君,舜之所以為臣,皋陶稷契伊傅輩所言所行,最好紬繹玩味,體貼向自家身上來,其味自别。謨。(卷78,頁1982)

或曰:“是將自家這身入那事物裏面去體認否?”曰:“然。猶云‘體群臣’也。伊川曰‘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是這樣‘體’字。”僩。(卷98,頁2518)

另如宋林希逸《竹溪鬳齋十一藁續集》卷五《退老吟》詩:“知行大學工夫密,理欲先賢體貼來。”又宋杜範《清獻集》卷一一《辛丑知貢舉竣事與同知貢舉錢侍郎曹侍郎上殿劄子》:“詞賦句法冗長,駢儷失體,題外添意,體貼不工。至有第七韻不問是何題目,皆用時事,有如策語。”又明呂柟《涇野子內篇》卷七《柳灣精舍語》:“先生曰:‘當先精通其大者。但看書必要體貼見之於行可,若為博覽記誦,安能不患其浩繁耶?’”

按:“貼”有“貼近、依附”義,《正字通·貝部》:“貼,依附。”在此基礎上,“貼”指對事物專注,執着,如《朱子語類》卷一一:“讀書須將心貼在書冊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文例中“體貼”,就是指對事物認真體認,細心體會。

【體驗】

體察驗證。37見,例如:

凡自家身心上,皆須體驗得一箇是非。若講論文字,應接事物,各各體驗,漸漸推廣,地步自然寬闊。如曾子三省,只管如此體驗去。德明。(卷15,頁284)

講論自是講論,須是將來自體驗。說一段過又一段,何補!某向來從師,一日說話,晚頭如溫書一般,須子細看過。有疑,則明日又問。(卷119,頁2879)

讀書須是以自家之心體驗聖人之心。少間體驗得熟,自家之心便是聖人之心。義剛。(卷120,頁2887)

此詞此義宋及以後文獻中多見,如宋真德秀《西山讀書記》卷二五《讀書之法》:“大凡讀書少看熟讀,一也;不必鑚研立説,但反覆體驗,二也。”又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中:“若此者,皆是就文義上解釋牽附,以求混融湊泊,而不曾就自己實工夫上體驗,是以論之愈精,而去之愈遠。”

按:“體”謂“體察、體會”,“驗”謂“驗證”。文例中“體驗”一詞,尤其強調在義理探究過程中要切身體察,進而加以驗證,方能融匯貫通。

【研】

研究,研求。《字彙·石部》:“研,究也。”在《朱子語類》文本中,“研”常與動詞語素“窮”、“磨”等組合,構成“研窮”、“研磨”等詞,表示在學問、義理等探究過程中要不斷地推求琢磨。下面分别討論:

【研磨】

研究琢磨。6見,例如:

要驗學問工夫,只看所知至與不至,不是要逐件知過,因一事研磨一理,久久自然光明。如一鏡然,今日磨些,明日磨些,不覺自光。謙。(卷5,頁93)

曰:“‘研幾’,是研磨出那幾微處。且如一箇卦在這裏,便有吉有凶,有悔有吝,幾微毫釐處,都研磨出來。”榦。(卷75,頁1923)

既說諸心,是理會得了,於事上便審一審,便是研諸慮。研,是更去研磨。學蒙。(卷76,頁1962)

另如宋吳泳《鶴林集》卷二八《與洪平齋書》:“然枯燥之病深,研磨之工少,殆如白地明光之綾,但有其渲而無精采也。”又元許有壬《至正集》卷一三《早起觀諸公考卷》詩:“三場嚴獻納,千卷困研磨。”又明宋濓《文憲集》卷一九《故處州路慶元縣儒學教諭張公墓誌銘》:“公幼而穎悟,取家中遺書,晝夜研磨之,雖暑爍金寒,折膠不易。”

按:“研磨”乃同義複合,皆有“研究、琢磨”義。“磨”,漢揚雄《法言·學行》:“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晉李軌注:“磨,切磋,琢磨。”此詞此義宋前已見,如唐賈島《送僧歸天臺》詩:“妙宇研磨講,應齊智者蹤。”

【研窮】

研究推求。14見,例如:

進取得失之念放輕,却將聖賢格言處研窮考究。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今日是這箇人,明日也是這箇人。季札。(卷8,頁138-139)

“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問而弗知,弗可讓下。須當研窮到底,使答者詞窮理盡,始得。砥。(卷64,頁1565)

若理會一件未得,直須反覆推究研窮,行也思量,坐也思量;早上思量不得,晚間又把出思量;晚間思量不得,明日又思量。如此,豈有不得底道理!賀孫。(卷120,頁2892)

另如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〇:“顧謂侍臣曰:‘比來舉子浮薄,不求義理,務以敏捷相尚。今此題淵奧,故使研窮意義,庶澆薄之風可漸革也。’”又元陳櫟《定宇集》卷一七《定宇先生行狀》:“先生於是慷慨發憤,惟以著書立言為務,於書無所不讀,讀則一一反覆研窮,必領其要而後已。”又明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三〇《心經附注序》:“豈敢以是求多於先生之書哉?圖置心於聖經賢傳之中,為研窮熟復之地云爾。”

按:“研窮”乃並列式構詞。“窮”有“推求”義,“研窮”就是指對事物或事理研究推求。此詞此義宋前已見,如《祖堂集》卷一五《汾州》:“師禮而問曰:‘三乘至教,粗亦研窮。常聞禪門即心是佛,實未能了。’”

【磨刮】

本指打磨刷刮,亦謂心性、道德、學問等方面的不斷修煉陶冶。1見:

撞著這事,以理斷定,便小心盡力做到尾去。兩三番後,此心磨刮出來,便漸漸堅定。(卷117,頁2819)

按:“磨”,本指加工、打磨石器。《爾雅·釋器》:“玉謂之琢,石謂之磨。”《集韻·戈韻》:“磨,治石謂之磨。”在此基礎上,“磨”引申指“琢磨、鑽研”,如漢揚雄《法言·學行》:“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譽以崇之,不倦以終之,可謂好學也已矣。”“刮”,本指刮刷、刮除。《廣韻·鎋韻》:“刮,刮削。”“磨刮”成詞,本指對事物進行打磨刮刷,理學家進而用以指心性、道德、學問等方面的不斷修煉陶冶。除《朱子語類》外,此詞此義屢見於理學著作中,如宋陳淳《北溪大全集》卷二七《答陳伯澡七》:“雖他篇茫無定凖,便正是學者所當自加功著力、磨刮此心之鏡處。”又明鄒元標《願學集》卷二《答劉開卿吉卿茂才》:“僻性難除,客氣易動。近於難除時十分磨刮,於易動時十分把捉。”又明王守仁《王文成全書》卷四《答黃宗賢應原忠》:“聖人之心,纎翳自無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駁雜之鏡,須痛加刮磨一番,盡去其駁蝕,然後纎塵即見,纔拂便去,亦自不消費力。”

【勉勉循循】

謂堅持不懈,循序漸進。10見,例如:

問“幾非在我”之義。曰:“非在我,言更不著得人力也。人之為學,不能得心意勉勉循循而不已。若能如是了,如車子一般,初間著力推得行了,後來只是滾將去。”南升。(卷31,頁783)

故貴於見得透,則心意勉勉循循,自不能已矣。道夫。(卷31,頁783)

“過此幾非在我者”,謂學者但當勉勉循循做工夫而已,舍是則他無所事也。必大。(卷31,頁783)

另如宋方逢辰《蛟峰文集》卷七《講義》:“為學之道,若陟遐必自邇,若升髙必自卑,故當自強不息,勉勉循循。”又宋陽枋《字溪集》卷八《論顏淵喟然嘆章》:“道無方體矣,而博文約禮之際,即無方體之極。欲罷不能,勉勉循循,而利用安身矣。”又明楊榮《文敏集》卷一〇《玉峽書房記》:“景武承積善之餘慶,襲閥閲之遠緒,乃能屏斥紛華,躭嗜簡冊,以涵泳聖賢之遺訓,景仰前哲之髙風,勉勉循循,以求其至。”

按:“勉勉循循”一詞出自張載《張子全書》:“橫渠先生曰:始學之要,當知‘三月不違’與‘日月至焉’內外賓主之辨,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已,過此幾非在我者。”其中,“勉勉”有行之不倦之義,如《詩·大雅·棫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朱熹集傳:“勉勉,猶言不已也。”“循循”謂有序狀,如《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文例中“勉勉循循”,就是指學習中要循序漸進做功夫,進而逐步提高,方能形成良性循環。

【浸灌】

浸潤,薰陶。6見,例如:

本心陷溺之久,義理浸灌未透,且宜讀書窮理。(卷11,頁176)

又曰:“自一身之仁而言之,這箇道理浸灌透徹;自天下言之,舉一世之仁,皆是這箇道理浸灌透徹。”植。(卷43,頁1105)

又曰:“只是將聖人言語只管浸灌,少間自是生光精,氣象自别。”僩。(卷137,頁3275)

另如宋陳耆卿《篔窻集》卷五《上蔡侍郎書》:“惟欲浸灌乎仁義之淵,菑畬於忠信之田,窮經汲古以終天年,而世俗之所謂得喪榮辱者,曾不芥蔕懐抱矣。”又宋舒嶽祥《閬風集》卷一二《跋王達善燒痕藁》:“君博學浸灌精思,沉郁所作未艾時雨至矣,‘燒痕’復青,非所病也。”又明魏校《莊渠遺書》卷三《與查原博》:“只此便是得力處,亦便是著力處,便宜於平日以義理浸灌涵泳此心,令其栽培深固,則臨事愈覺著力矣。”

按:文例中“浸灌”謂受義理、學問等浸潤、薰陶,這也是理學家所提倡的重要的涵養學問、探索義理的方式。《漢語大詞典》義項③釋“浸灌”為“浸漬、薰陶”,以明歸有光《莊氏二子字說》為首例,偏晚。

【窮格】

窮究,推究。12見,例如:

如窮格工夫,亦須銖積寸累,工夫到後,自然貫通。人傑。(卷9,頁149)

但學者須要窮格得盡。事父母,則當盡其孝;處兄弟,則當盡其友。如此之類,須是要見得盡。若有一毫不盡,便是窮格不至也。人傑。(卷15,頁284)

未見端倪發見之時,且得恭敬涵養;有箇端倪發見,直是窮格去。亦不是鑿空尋事物去格也。德明。(卷18,頁403)

另如宋陳文蔚《克齋集》卷五《答三山李惟寅書》:“苟不深潛縝密而致察,實下窮格之功,則名為致知,而非真知矣。”又宋吳泳《鶴林集》卷三〇《答嚴子韶書》:“兄乃以窮格為汗漫,而必欲從力行處下手。格物之功未至,而疾行之心已先,則將恐於義理有中有不中者矣。”又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七《陰火》:“始知東坡亦欠讀書窮格,而蝦殼豈非海水之餘氣乎?”

按:“窮格”乃同義複合。“窮”有“窮究、推求”義,如《周易·說卦》:“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其中“窮理”就是指窮究事物之理。“格”有“窮究,推究”義,如《字彙·木部》:“格,窮究。”《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其中“格物”說的是推究事物之理。從以上文例可見,“窮格”亦是理學家所大力提倡的探究事物義理的方法之一。

【虛靈不昧】

謂空靈明亮。7見,例如:

問:“或謂‘虛靈不昧’,是精靈底物事;‘具眾理’,是精靈中有許多條理;‘應萬事’,是那條理發見出來底。”曰:“不消如此解說。但要識得這明德是甚物事,便切身做工夫,去其氣稟物欲之蔽。能存得自家箇虛靈不昧之心,足以具眾理,可以應萬事,便是明得自家明德了。(卷14,頁265)

況羅先生於靜坐觀之,乃其思慮未萌,虛靈不昧,自有以見其氣象,則初未害於未發。道夫。(卷102,頁2596)

按:“虛靈”,指一種空靈、虛明的境界。“不昧”,謂明亮、光亮。“虛靈不昧”既是理學家提倡的對義理探究所能達到的理想境地,亦是理學家所持守的心性修養境界。此詞此義屢見於宋文獻,尤其是理學著作中,如宋黃榦《勉齋集》卷五《與李敬子司直書》:“朱先生亦將虛靈不昧言徳,徳即理也。”又宋家鉉翁《則堂集》卷三《徳昭字說》:“此徳也,藴之吾心虛靈不昧,達之於事泛應曲當。”宋後亦然,例不贅。

又,亦作“虛明不昧”,如《朱子語類》卷五夔孫錄:“曰:‘虛明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於中,無少欠闕,便是性;感物而動,便是情。’”又卷六〇林賜錄:“曰:‘虛明不昧,此理具乎其中,無少虧欠。’”又宋鮑雲龍《天原發微》卷五上《陽復》:“人之一心,本自虛明不昧,因其靜極而動,知其為良心而充,廣之則為善。”

另,《漢語大詞典》將“虛靈”釋為“指心靈”,且以《朱子語類》卷一○二“況羅先生於靜坐觀之,乃其思慮未萌,虛靈不昧”為例證,未妥。

【致察】

推求,推究。12見,例如:

今人於制度文為一一致察,未為不是;然却於大體上欠闕,則是棄本而求末也。人傑。(卷35,頁917)

曰:“兩事皆少不得‘惟精惟一’底工夫。不睹不聞時固當持守,然不可不察;慎獨時固當致察,然不可不持守。”廣。(卷62,頁1502)

必大又曰:“向因子夏‘大德、小德’之說,遂只知於事之大者致察,而於小者苟且放過。德之不修,實此為病。”(卷117,頁2812)

另如宋文天祥《文山集》卷三《御試策一道》:“夫致察於危微精一之間,則其戰兢保持之念又有甚於堯者,舜之心其不息又何如哉?”又宋張栻《南軒集》卷二五《寄呂伯恭》:“惟析夫義理之微,而致察於物情之細。毎存正大之體,尤防己意之偏,擴而充之,則幸甚!幸甚!”又明宋訥《西隱集》卷五《守己室記》:“役於血氣而不加戒,拘於勢利而不致察,己欲守,未易守也。”

按:“致察”乃同義複合,皆有“推究”義。“致”,《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朱熹集注:“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察”亦有“推究”義,《爾雅·釋詁下》:“察,審也。”《墨子·天志中》:“今天下之君子,中實將欲遵道利民,本察仁義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其中,“本察”義即推究、探究。

同类推荐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徐志摩,是一位独抒性灵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追求“爱、美、自由”,这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题。本书精选了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在欧州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比起诗歌,他的散文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复杂思想和人生态度。他眼界开阔,兼收并蓄,散文更是融合了东西方散文小品的特性和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园地中自成一家。
  •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在书中,他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全书共分四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生命记忆。
  •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科学是美丽的,科学中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皆有错(名家经典)》所辑文章,既有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也有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既有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类文明、东西方科学的对照,也有对科学未来发展状况的争辩与沉思。读之,可以开拓科学视野,可以深味科学思想与精神,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块好奇、怀疑、智慧的疆域吧!
热门推荐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狼性管理法则

    狼性管理法则

    狼是“稳准狠”的动物,身处动物世界的狼群具备了一个优秀团队的所有特征。他们方向明确,特别是在捕猎的时候,狼也被公认为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纪律的族群,他们善于交流,最关键的是,狼拥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
  • 赤血令

    赤血令

    平凡年轻人如重生一样来到镜蓝大陆,携带着家传功法,书写新一代神话!实力至上的世界,女人,权势,财富紧紧相连。战兵团中的女子,家族的千金,逃亡的公主,皇朝的女王,龙族的公主,一个个绝色美女与聂鹰不期而遇,演绎出一曲惊心动魄的传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生活小窍门实用大全集

    生活小窍门实用大全集

    《生活小窍门大全集(套装上下册)》汇聚了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智慧小窍门,小到柴米油盐,大到消费理财。如何收纳衣物、怎么打扮才得体、怎么减肥才科学……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出发点。《生活小窍门大全集(套装上下册)》将科学和实用融合在一起,以简练的语言全面地向大家介绍了生活中所涉及的小常识和小窍门,是现代人追求文明、健康和低碳生活的成果。有限的资源加上无限的创意,使您的生活妙趣横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不用发愁,我们帮您轻松搞定,让您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 重生之凤临天下

    重生之凤临天下

    重生,重新见面,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他们之间会回到以前,还是重蹈覆辙。进行残酷的训练,本以为在她身边就可以不管一切了,她是最让人惊慌失措的杀手,可他却不能忘了国灭家亡的伤痛。明明已经逃离了伤痛,还是彼此成为利益关系。她对别人狠,有太多的理由和伤痛。他是温润和善的哥哥,默默无闻十年,在她的帮助下登上皇位,一举绽放光芒。她是芳华绝代的王爷,最终却始终物是人非。失去一切后,待到时机,她也忘掉了所有,却因为心中最后的一丝柔情将自己毁灭。一切都未知。生命的轮回,爱与被爱的甜蜜与伤痛。在爱与不爱之间,是她让他重拾信心,最后却都走得不见了踪影。,被她捡到。他是落魄失所的王子,明知不该,前世,却还是沉沦在了她的惊人风华中。这是一个关于争夺江山的故事,却又在自己的努力下成就了一番霸业他是忍气吞声的皇子,她变成无人问津的失宠公主,从小被人欺负,是让她重新开始,只因为有一个出生卑微的母亲,可是似曾相识的一幕又重新上演了。那些说着永远不离开的人,对自己也狠。
  • 快穿之灵异女配

    快穿之灵异女配

    灵异女配无外乎两种选择:1,专职吓唬人;2,专职被吓唬。胆子奇小无比的陶小倩表示她两个都不想选,可惜她还是莫名穿进了各种灵异世界,完成不得不完成的灵异女配任务。陶小倩:完成任务有奖励吗?系统:有啊,看上哪个男鬼了?我免费送你!陶小倩:能不要男鬼吗?系统:女鬼也行,说,看上哪个了,不要客气!陶小倩:……老娘不要鬼,老娘要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不为妃

    腹黑不为妃

    【完结】沈星儿,名副其实的黑道大小姐,别人穿越都是莫名其妙,而她的穿越是早在意料,汗滴滴,一朝穿,很好很强大,成功穿越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古代……的湖里?
  •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

    了解青春期男孩的特点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与青春期男孩沟通的关键词、掌握逆反期的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很重要、错误的沟通会让男孩更逆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