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700000002

第2章 緒論(1)

§§§第一节朱熹與《朱子語類》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今安徽歙縣)婺源(今屬江西)人,歷仕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據《宋史》記載,朱熹幼而穎悟,少時慨然有求道之志。朱熹早年廣涉博學,《朱子語類》記述朱熹自述其為學功夫時說:“某舊時亦要無所不學,禪、道、文章、〈楚辭〉、詩、兵法,事事要學,出入時無數文字,事事有兩冊。”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620頁。後其父朱松病亟,將其學業託與好友劉子翬等三人,朱熹《朱公行狀》中言:“晚既屬疾,自知必不起,而處之泰然,略無憂懼之色。手書告訣所善胡公憲原仲、劉公勉之致中、劉公子翬彥沖,屬以其子,而顧謂熹往受學焉。”宋·朱熹《皇考左承議郎守尚書吏部員外郎兼史館校勘累贈通議大夫朱公行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七。見朱傑人等主編,劉永翔等校點《朱子全書》(第二十五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515頁。劉子翬好禪學,授業朱熹之時,還帶着朱熹會僧談禪,《朱子語類》卷一〇四輔廣錄:“某年十五六時,亦嘗留心於此。一日在病翁所會一僧,與之語。”见《朱子语类》,第2620頁。朱熹24歲時,“夏,始見李先生于延平”。清·王懋竑《朱子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9頁。民國《南平縣誌》記載:“熹初師劉屏山,胡籍溪,自以為於道未有所得,乃見侗。熹強志博見,凌高厲空。初見侗,即與論禪。侗正其誤曰:‘懸空理會,面前事却理會不得;道亦無元妙,祇在日用閒著實做工夫處領會,便自見也。’教熹看聖賢言語。熹將聖賢書讀之,漸漸有味,頓悟異學之失,乃返博歸約,就平實處為實,於道日進。”民國《南平縣誌》卷二〇《儒林傳第二十四》,第12頁。朱熹跟隨李侗受業期間,更加切實致力於聖賢之學,待後來“延平李侗老矣,嘗學于羅從彥,熹歸自同安,不遠數百里,徒步往從之”。《宋史》卷四二九《朱熹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2769頁。在此基礎上,朱熹廣求博聞,遍交有識之士,學業日益精進。觀朱熹一生,雖求於仕宦,為官理政,但其畢生精力主要致力於為學、授業與著述。黃榦《朱先生行狀》言:“五十年間,歷事四朝,仕於外者,僅九考,立於朝者,四十日,道之難行也如此。”宋·黃榦《勉齋集·朝奉大夫華文閣待制贈寶謨閣直學士通議大夫諡文朱先生行狀》,見朱傑人等主編,鄭麥等校點《朱子全書》(第二十七冊),第559頁。朱熹晚年“徙建陽之考亭,簞瓢屢空,宴如也。諸生之自遠而至者,豆飯藜羹,率與之共”,同第12767頁。可謂問學傳道,樂在其中。

朱熹為學,“大抵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而以居敬為主。嘗謂聖賢道統之傳散在方冊,聖經之旨不明,而道統之傳始晦。於是竭其精力,以研窮聖賢之經訓”,“熹沒,朝廷以其《大學》、《語》、《孟》、《中庸》訓說立於學官。又有《儀禮經傳通解》未脫稿,亦在學官。平生為文凡一百卷,生徒問答凡八十卷,别錄十卷”。见《朱熹传》,第12769頁。不難看出,朱熹一生論學著述,皆以聖賢之道為宗,修己治人為要,形成了獨特而嚴密的理學思想體系,故而門人黃榦盛言贊道:“道之正統侍人而後傳,自周以來,任傳道之責者不過數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後,曾子、子思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其絕,至熹而始著。”第12769-12770頁。

朱熹逝後,門人弟子爭相搜集刊印朱子生前講學語錄,門人黃榦《池州刊朱子語錄後序》言:“晦庵朱先生所與門人問答,門人退而私竊記之。先生沒,其書始出。”見《朱子語類》,第2頁。現存所見《朱子語類》,是黎靖德在博采諸家之本基礎上於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編輯出版,刊為《朱子語類大全》一百四十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語類》。其成書過程,胡適《〈朱子語類〉的歷史》姜義華《胡適學術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970-979頁。一文中進行了考證,鄧艾民在《朱熹與朱子語類》一文中進行了詳細梳理:

南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時,黎靖德根據南宋甯宗嘉定八年(1215年)李道傳編輯的池州刊《朱子語錄》、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李性傳編輯的饒州刊《朱子語續錄》、南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蔡抗編輯的饒州刊《朱子語後錄》三種按記錄人編排為不同卷次的語錄和南宋甯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黃士毅編輯的眉州刊《朱子語類》、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年)王佖編輯的徽州刊《朱子語續類》兩種按主題類别編排為不同卷次的語錄,綜合起來,刪除其文字和記錄人完全重複的條目後,乃按黃士毅編輯的《朱子語類》所用的主題類别加以編排,出版了比較完整的景定本《朱子語類》。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吳堅編輯出版建州刊《朱子語别錄》,黎靖德又將這本《朱子語别錄》中的一些新條目編入景定本《朱子語類》中,於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出版,這就是現在這本《朱子語類》的初版。見《朱子語類》,第7頁。

由此可見,《朱子語類》作為語錄彙編,真實地記錄了朱子門人自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至宋甯宗慶元五年(1199年)歷時三十年間所聞朱子之語。在《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中,所輯錄四書五經共計七十七卷,其中四書五十一卷(具體為《大學》五卷,《論語》三十二卷,《孟子》十一卷,《中庸》三卷),五經二十六卷(具體為《易》十三卷,《書》二卷,《詩》二卷,《春秋》一卷,《禮》八卷),另《孝經》一卷,《樂》一卷。除此外,關於理氣、鬼神、性理等哲學專題計六卷,論學八卷,關於專人如周子、程子、朱子及其門人弟子等計三十一卷,老氏、釋氏二卷,論本朝及歷代政治、文化及其他計十四卷。從輯錄的內容可見,《朱子語類》廣泛地反映了南宋社會生活的變化及理學文化的發展,也生動地再現了1170年至1270年這一百年間南宋語言的發展實際。

本研究採用的版本是198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理學叢書黎靖德編《朱子語類》,由王星賢以清光緒庚辰(1880年)賀麟瑞校刻本(即劉氏傳經堂本,簡稱賀本)為底本,參校明成化九年(1473年)陳煒刻本(簡稱陳本)、清康熙間呂留良天蓋樓刻本(簡稱呂本)、清同治壬申(1872年)應元書院刻本(簡稱院本),抽對朱吾弼編刻本、日本寬文八年(1668年)刻本基礎上的點校本。參考《點校說明》,見《朱子語類》,第1頁。

§§§第二节《朱子語類》文本語料特徵

一文本語料的性質

關於文本語料的選擇問題,朱慶之認為,理想語料的質地應該具備這樣三個條件:一是要基本保持歷史原樣,年代大致可考,並具有充足的數量;二是語料的用語不過於典雅而含有較多的口語成分;三是語料的內容具有廣闊的社會文化生活覆蓋面。朱庆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辭彙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第1頁。同時,就語言研究中以專書作為研究對象,專書選擇是否適當方面,程湘清《漢語史斷代專書研究方法論》一文中認為有三個衡量的標準:要看口述或撰寫某部專書的作者是否屬於該斷代;要看專書的語言是否接近或反映斷代的口語;要看專書的篇幅大小是否具備相當的語言容量。程湘清《宋元明漢語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頁。

揆諸以上要求,從《朱子語類》文本來看,所錄內容皆為朱子門人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至宋甯宗慶元五年(1199年)歷時三十年間所聞朱子之語,黎靖德于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刊印出版,反映的是1170年至1270年這100年間南宋語言的發展。可見,語料輯錄時代可靠,內容真實可信。從文本篇幅上看,語料容量大,長達230萬字。太田辰夫認為,《朱子語類》是我們研究南宋時期語言實際難得的“同時資料”。(日)太田辰夫著,蒋紹愚等译《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修訂譯本,第374頁。

但僅僅看做“同時資料”是不夠的,要進行《朱子語類》詞彙研究,重點是要明晰《朱子語類》文本語料的性質,也就是文本中文言與白話、口語與書面語、通語與方言等語言成分之間的比重與關係,從而確定《朱子語類》文本語言是否能代表南宋語言的實際。因此,我們還得弄清楚三個問題:其一,《朱子語類》所記是否為朱熹與其門人弟子講學問辯時所用語言原貌;其二,《朱子語類》中門人弟子所用語言有何特色;其三,《朱子語類》整體用語風格又是如何。

(一)文本中朱熹用語特色

朱熹於建炎四年(1130年)生於南劍尤溪之寓居,高宗紹興二十一年辛未(1151年)二十二歲,銓試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縣主簿,清·王懋竑撰,何忠禮點校《朱熹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8頁。後歷任知南康軍、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知漳州、知潭州、煥章閣待制兼侍講等。從其成長歷程與為官經歷看,閩語自當為其母語。同時,仕宦為官的朱熹自然熟悉以汴洛方言為基礎的通語,講學遊歷中又熟諳四方之異言,如:

因說四方聲音多訛,曰:“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來,只是太邊南去,故有些熱。若閩浙則皆邊東角矣,閩浙聲音尤不正。”揚。(卷138,頁3282)

橫渠盡會做文章,如《西銘》及應用之文,如《百椀燈詩》,甚敏。到說話,卻如此難曉,怕是關西人語言自是如此。賀孫。(卷36,頁956)

劉曉南《朱熹與宋代方音》一文中分析指出,“在主觀上重道輕文,但文的載道傳道作用又使他不得不留意與研討語言文字問題,因為官場上的應對、學友間的論難、教學上的講習、與各地學生的交流,以及閩、浙、贛、湘的遊歷,使他懂得傳道就得克服語言障礙並努力提高語言表現力”,“他閱歷豐富,一生遊歷閩、浙、湘、贛等地,足跡遍及南宋小朝庭大半疆域。他瞭解風土人情,尤其知曉各地方言土語”, 刘晓南《朱熹與宋代方音》,见《中古近代漢語研究》第一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6、53頁。這說明,朱熹作為博學大儒,家學淵源深厚,文言功底雄實,熟讀歷代經傳注疏,深諳通語,在講習經典與問學論辯中自然少不了書面語表達。當我們閱讀《朱子語類》時,其部分章節文字中文言成分較重,也就不足為奇了。再有,朱熹講學論道尤重義理闡釋,認為理解經典重在理會義理,至於語詞音韻,祇合大概領會:

器之問《詩》叶韻之義。曰:“只要音韻相叶,好吟哦諷誦,易見道理,亦無甚要緊。今且要將七分工夫理會義理,三二分工夫理會這般去處。若只管留心此處,而於《詩》之義却見不得,亦何益也!”木之。(卷80,頁2079)

問:“侗者,同也,於物同然一律,無所識别之謂。悾者,空也,空而又空,無一長之實之謂。”先生以為,此亦因舊說,而以字義音訓推之,恐或然爾。此類只合大概看,不須苦推究也。(卷35,頁943)

應該說,“今且要將七分工夫理會義理,三二分工夫理會這般去處”,不僅朱熹如此,自北宋初年理學產生以來,這種“格物致知”的窮理活動就沒有停止過。朱熹作為理學之集大成者,更是強調義理的重要性。這一方面使其語言使用帶有明顯的文人用語特色,即使是口語化表達,也不可能完全是純粹的口語;但另一方面,在與門人弟子的論學問辯中場景隨和,氣氛熱烈,為求道理的通俗易懂,自然用語上也會生動活潑一些。這兩個方面看似矛盾,但又和諧地統一在《朱子語類》的用語風格中。

《朱子語類》中有大量的材料記載朱熹主張以俗語解經:

謂南城熊曰:“聖賢語言,只似常俗人說話。如今須是把得聖賢言語,湊得成常俗言語,方是,不要引東引西。若說這句未通,又引那句,終久兩下都理會不得。若這句已通,次第到那句自解通。”銖。(卷120,頁2911)

因誨郭兄云:“不惟念得正文注字,要自家暗地以俗語解得,方是。如今自家精神都不曾與書相入,念本文注字猶記不得,如何曉得!”卓。(卷116,頁2805)

問:“冠、昏之禮,如欲行之,當須使冠、昏之人易曉其言,乃為有益。如三加之辭,出門之戒,若只以古語告之,彼將謂何?”曰:“只以今之俗語告之,使之易曉,乃佳。”時舉。(卷89,頁2272)

楊永龍《〈朱子語類〉完成體研究》“緒論”部分就“朱熹平時講學和答問時使用的是什麽性質的語言”問題,通過對朱熹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活動範圍以及當時的語言使用情況等方面進行考察後推測認為:“綜合朱熹一生的方方面面,大概可以如此推測:朱熹在講學時,語音方面總體上可能以閩北話為主,夾雜有通語成分;而在詞彙、語法方面,總體上大概以通語為主,夾雜有閩北話成分。”杨永龙《〈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頁。應該說,楊永龍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可見,從對朱熹的家學淵源、為官仕宦及講學遊歷等角度分析,不難看出,《朱子語類》文本中朱熹用語帶有明顯的書面語成分,文言色彩較濃,這是他作為時代理學大儒傳道授業時不可回避的語言事實;但另一方面,朱熹在講學過程中巧妙運用方俗口語、市井俚語表達上的優勢,生動活潑地再現了南宋文人用語實際。門人弟子雖是退而竊記,但畢竟很大程度上實錄了朱熹講學問答的內容,祇要我們進行深入研究,定能很好地分析了解朱熹用語特色。

(二)文本中門人弟子用語特色

朱熹門人弟子眾多,黃榦《朱先生行狀》記述,“摳衣而來,遠自川蜀;文詞之傳,流及海外”。宋·黃榦《勉齋集·朝奉大夫華文閣待制贈寶謨閣直學士通議大夫諡文朱先生行狀》,見《朱子全書》(第二十七冊),第563-534頁。《朱子語類》卷一一六記載,“甲寅八月三日,蓋卿以書見先生於長沙郡齋,請隨諸生遇晚聽講,是晚請教者七十餘人”,见《朱子语类》,第2790頁。由此可見一斑。方彥壽《朱熹書院及門人考》方彦寿《朱熹书院及门人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還對朱子門人進行了詳細考證。

陳榮捷《朱子門人》中言:“弟子者,當然是正式門人。嚴格而論,凡親面請教,祇發一問者,亦為弟子。《語類》、《語錄》姓氏凡九十三人,附同錄音三人,另不知名者五六人。皆是弟子,可無疑義。《語類》卷一一三至一二一為訓門人,共八十人。其中卷一一三至一一九訓一人者五十二人,皆在《語類》、《語錄》姓氏之內,其次序亦同。卷一二O至一二一則雜訓諸人。凡于訓門人各卷發問或受訓者,當然皆為弟子。此外史傳墓誌與各地方誌記其曾從學于朱子者,大概可信。……其中依上述標準得足稱門人(連家學)者四百六十七人,又未及門而私淑者二十一人,共弟子四百八十八人。”陈荣捷《朱子门人》,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7頁。同時,陳榮捷還從地理里居角度對朱子門人進行了分析:“朱門人數之盛,當然與地理有關。朱子門徒(連私淑)之分配,計福建一百六十四人,浙江八十人,江西七十九人,湖南安徽各十五人,江蘇四川各七人,湖北五人,廣東四人,河南山西各一人。此為里居可知者共三百七十八人。可謂來自全國。” 第9頁。

同类推荐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 精品典藏散文

    精品典藏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洪常青、阿庆嫂、李侠、严伟才、高老忠、赵虎、张嘎等等著名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早已为人所熟知。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根据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创造的。那么,这些英雄人物的原型又是谁呢?他们当年是怎样战斗的?至今尚存的原型人物(也是英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命运如何?这是为大家所关心的。《寻找英雄》作者,经过长期。深入的采访,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极大的热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还附有实地拍摄的原型照片,让读者一睹英雄的风采,从中获得裨益和启迪。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杀神传承

    杀神传承

    一个众人眼中的纨绔,如彗星般崛起,一枚古塔。漫天花雨之后,一门功法,亿万年沧桑变化。诸神陨落的时代,踏破紫宸天阙,追求无上巅峰
  •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现代杀手温妮,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灵魂穿越到南越朝顾将军家的嫡女兰若溪身上。这兰若溪因为痴傻非常,不被家人所待见,庶母庶妹任意欺凌。因为被未婚夫退婚,不堪羞辱自尽。再次睁眼,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抹未及眼底的冷笑。身为嫡女还会被你们这些庶女欺负,实在是太没有天理了!她代替痴傻兰若溪在将军府混的风生水起,用计让爹爹休了庶母,设计了庶妹的婚事,将那个抛弃了真正兰若溪的负心男整家破人亡。她女扮男装混商界,组建神秘杀手组织,闯龙潭虎穴,又夺得第一才女的称号。皇帝指给她一门‘绝好婚事’,皇帝的三儿子,南宁王。兰若溪暗骂皇帝老奸巨猾,那南宁王双腿残疾,是南越王朝有名的废物王爷。传说他不能行男女之事,成日汤药泡身,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身为君王制度的牺牲品,她认了,反正都要嫁人,嫁谁都无所谓。在所有人的‘祝福’中,嫁进了南宁王府,将原本清冷萧条的王府闹的鸡飞狗跳......
  • 巅峰争斗

    巅峰争斗

    在这个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庸手。各个身怀绝技不容小觑,即使是一个无名小卒他也能瞬间血洗一个门派。在这个高手如云、尔虞我诈的世界,没可能置身事外。所有人都必须参与斗争,不仅仅是武技无限对决更是智谋的巅峰决斗。这里的人物到底厉害到何种程度?神兽的力量运用于自身,那是何等的强大整个世界将为之颤动!
  • 我的物质爱情

    我的物质爱情

    我喜欢富足有安全感的生活,喜欢任意地挥霍自己的时间,喜欢没有任何的负担就能决定一些事情,而这些都需要钱,所以,我最喜欢钱。可是,如果你以为我是那种美艳不可方物可以靠身材长相一辈子吃穿不愁的女人,那么很遗憾,你错了,你将听到的不是那种俗鄙了的故事,我没那本钱也没那兴趣成为那些故事的女主角。
  • 全职高手

    全职高手

    网游荣耀中被誉为教科书级别的顶尖高手,因为种种原因遭到俱乐部的驱逐,离开职业圈的他寄身于一家网吧成了一个小小的网管,但是,拥有十年游戏经验的他,在荣耀新开的第十区重新投入了游戏,带着对往昔的回忆,和一把未完成的自制武器,开始了重返巅峰之路。===================================
  • 丑颜弃妇闯情关

    丑颜弃妇闯情关

    ”穿越千年庆云国:“平凡,你让我无比厌恶。正想一掌打过去,现代某都市:“林夷如,他靠近她的耳畔说的下一句话让她彻底呆了,“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货色,激不起本王的半点兴趣,还想用这招;如果是个美人,我喜欢你,本王还可以勉强,不过,我们交往吧。”--情节虚构,”她早就火冒三丈,请勿模仿
  • 我爱张曼玉

    我爱张曼玉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少夫人跑路了

    少夫人跑路了

    “戒指我收下了,人……我不要。”被相恋两年的男友甩了,失意逛街却遭乔氏老大的当街求婚,很没品的收下那只价值昂贵钻戒,却把他人给甩了,顺便捉弄了他一下下。与好友去泡个吧玩个乐,却不小心跟好退婚的未婚夫撞到到,作弄的金龟找上门,硬要她做老婆,杯催啊,A市两个最值钱的金龟因为她互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