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600000011

第11章 明清民间宗教的神话理论(1)

§§§第一节 明清民间宗教的创世神话

不管人们在神话的起源及其定义上存在如何大的分歧和争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神话与宗教密切相关。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神话便没有宗教。之所以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乃由于对于神话与宗教起源的认识。从宗教的起源看,最初的神话(即原始神话)是与最初的宗教(即原始宗教)同时产生,且二者的信仰和观念也是一致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说过: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于所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17页。显然,鲁迅认为,神话是对神灵故事的叙述与歌颂,因而也是宗教的萌芽。近代宗教学奠基人麦克斯·缪勒等的“自然神话论”也认为,宗教就来源于那些自然神话,其表现形式也都是这些自然神话。这些宗教和神话中的神灵,都是一样的。都是将诸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的人格化的结果,其中尤以太阳神话最为突出。在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如“中国的原始夏民崇拜蛙神和月神,把它们都当作女神的象征,这便是原始宗教;讲述原始夏人转移蛙神、月神的神密力量的那些故事,便是原始神话。”吴天明《中国神话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5页。可见,原始的神话与原始的宗教是同时产生的,两者是合二为一的,二者从而结合成为原始的宗教神话。然而,这样的“宗教神话”如果仅仅停留在“话”的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其宗教使命还远没有完成,因为宗教是要有仪式的。崇拜这些女神的原始先民们为了将女神们身上的神力转移到自身和氏族,便要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进行虔诚的祈祷和祭拜。只有通过这样的宗教仪式,才能转移它们的神力。因为他们(原始先民们)毕竟只是人,而不是神。在他们看来,如果不举行这样的仪式和虔诚的祈祷和祭拜,神是不会将它们的神力轻易转移的。于是,他们便把自己装扮成这些神灵的模样,做出神灵的动作,并向他们献上牺牲,以求获得神力的转移和授受。这便是宗教神话从“话”到“化”的过程,即将所遵奉神灵之“神力”转移和“神化”为某一特定人或事物的过程。

因此,宗教神话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将自然物人格化并进而神格化的过程。而随着宗教神话的代代相传,这一进程也不断地深化和发展。明清民间宗教的神话体系,也正是遵从着这一历史规律,实现着从“神话”到“神化”的演进的,其具体表现就是提出了“创世”的神话和“教祖神化”的神话。

如前所述,原始的神话思想构成了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因而其创世论便成为其宇宙论、本体论的宗教阐述。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论思想,和西方的以上帝创造了人类和世界、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唯一的创造者的“以神造人”的创世思想不同,中国古代的创世思想则具有自然神的特质,其中的创世者都被赋予了自然物的功能特性。传统的儒家和道家的创世思想便体现了这一点,而佛教的传入,则又使印度佛教的创世思想融入了其中。可以说,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创世神话就是在既吸收和利用传统的创世神话思想以及儒、释、道三教的宇宙本体论,又参照了重新传入的基督教之创世说的基础上,并对它们加以改造和重构而形成的,因而既富有传统思想,又极具时代特色。一明清民间宗教创世神话的思想渊源

1.古老的创世神话

在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中,最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所谓“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之说了。

关于“盘古开天辟地”,有很多神话资料,兹举《艺文类聚》卷一引《五运历年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第2-3页。。

又“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语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巨务,力不暇供,乃于泥中,举以为人。”(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48页。

以上两则关于“盘古”和“女娲”的创世神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自然神化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中自然哲学因素。其中之“女娲作人”的思想,也标志着日后传统创世思想中以女性的生殖功能而引发的重生的女神(母性)崇拜的创世论思想萌芽,明清民间宗教中的最高女神——“无生老母”的创立,就是该思想影响下的直接结果。

2.道家的创世思想

《老子·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这里将天地万物的产生看做是“道”的运行的结果。这个不知名的“道”乃“可以为天下母”,因其“先天地生”且“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故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所产生出来的。道产生万物的过程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老子认为,道乃为有与无的统一,二者“同出而异名”,并提出了“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命题《老子·四十一章》。。天下之(万)物均可以被冠名,但给万物冠名的“道”却是不可以被命名的,因此, “无名”之“道”乃是宇宙之始,其产生了天地万物这些“有名”之物,即使无名生有名,故说“有生于无”。显然,《老子》的创世思想是对原始创世神话作了高度抽象化的哲学概括,将“先天地生”之“道”,提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同时,《老子》还说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老子·六章》。所谓“谷神”,即是指生殖之神,而“玄牝之门”则是女性的生殖道,意味着天地万物均由此产生,故曰“谓天地之根”、“为天下母”。总而言之,老子把“道”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作为本体的“道”是“无”,而由之所生成的宇宙万物是有,有是由“无”产生的;同时,正因为这个“道”能够生产万物,所以她也就具有了生殖的功能与作用,可以被称作“玄牝之门”,体现了对女(母)性之生产功能崇拜的思想。日后道教及其他宗教正是继承了老子的这一思想,并加以改造,从而建立了各自的宗教创世论,成为其宗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佛教的本体论

相对于其他宗教,佛教并不十分关注如何创世的问题,它所关注的是构成现实世界一切事物之本体的性质问题,即本体论问题。或者严格来说,佛教并没有所谓的“创世”论,而只有本体论。由于佛教是由印度传入的外来宗教,因此,中国佛教之本体论乃是在印度佛教本体论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思想加以融合创新的结果。

印度佛教自部派佛教以来,特别是大乘佛教思想的兴起,通过对宇宙万物的终极本质、一切存在的真实本性、众生的本原及成佛的根据等问题的检讨和阐发,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本体论学说。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及其现象都是在因缘的基础上,通过因缘的和合而形成的。因而,对于每一个事物或现象来说,并没有一个决定其自身的独立的实体和自性,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具有创造性的、能够主宰一切的、永恒的、实体性的本体,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所谓“创世神”的存在。同时,却又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尽管没有自性,但却都具有终极的本性,这个终极本性就是本体,就是“空”在印度佛教的本体论中除了“本体性空说”外,还有“本体‘实有’说”、“本体心识说”等,本文主要选取“本体性空说”,乃是由于在明清民间宗教的创世思想中,主要吸收的是佛教的本体论思想中的“空”的观点。。这里的空并非是空无一切的意思,而是表示无自性、无自体,即自性、自体的非存在。空也是缘起,宇宙万物既然都是由缘起而成,那也就是无自性、无自体,就是空,因而缘起性空。

中国佛教本体论思想的形成,是在印度佛教本体论思想的基础上,深受中国固有传统文化思想之影响,特别是传统哲学本体论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极具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本体论思想。按照方立天先生的分析,在中国佛教本体论的形成过程中,为了寻求与印度佛教本体论的“空”的范畴相对应,就选择了中国传统思想中“无”的概念来比附“空”。“而‘无’的内容是自然无为,是超越相对的绝对,是形而上者,以‘无’代‘空’就改变了‘空’的内涵”。同时,“中国佛教学者还吸取魏晋玄学的本末体用概念,并联系到宇宙发生论,认为无或空是在宇宙之先。宇宙万物都是从无中产生出来的,这种看法背离‘空’范畴本义就更远了”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46-747页。。就这样,受中国固有哲学思维的影响,中国佛教在比附和融合印度佛教本体论范畴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本体论,在宗教界和思想文化界都产生了深远而又重大的影响。

4.儒家的宇宙生成论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宇宙论上虽然也承认有最高的主宰“天”的存在。并把支配社会生活的盲目的异己力量称做“命”;同时,也不否认有“鬼神”的存在,但却是要敬而远之。他曾说:“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又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由于其“畏天命”、“敬鬼神”,所以早期儒家一般很少讲述本体论,或语焉不详。只是到了后来,宋明理学的出现,周敦颐才将哲学本体论的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周敦颐在《通书·理性命》中说: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大小有定。(宋)周敦颐《周子通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8页。这里,“万”指事物的多样性,“一”指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是万为一”指事物的多样性具有统一性;“一实万分”则是统一的本原分化为万事万物。因此,他认为,“万物”乃是从金、木、水、火、土五种实物中变化而来,而这五种实物又由阴阳二气变化而来,阴阳二气又从“一”变化而来,这个“一”就是万物的本原和本体,就是“太极”和“无极”。他将《老子》中的“无极”和《易·系辞传》中的“太极”两个概念糅合起来,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他在《太极图说》中说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宋)周敦颐《周子通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48页。按照《太极图说》,从“一”到“万”,即从本体到现象的顺序就是: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反之,从“万”到“一”,即从现象到本体的顺序是:万物→五行→阴阳→无极(太极)。正反两方面的结合,正可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太极图说》)。正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的这一宇宙生成论思想对明清民间宗教的创世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明清民间宗教的创世神话

明清民间宗教的创世论是其教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其信仰体系的逻辑展开的基础,构成了明清民间宗教哲学的宇宙论、本体论。在明清民间宗教者所描绘的创世过程,是一个逐层递进的变化过程。最初的宇宙本原是虚无,并进而被人格化为造物的最高神,从而使宇宙生成论演化为人类诞生论,即从宇宙与万物的自然生成关系演变为人格化的血缘生成关系。如罗教就认为宇宙万物均来自于“太虚空”,其曰: 想当初,无天地,无有名号;本无成,亦无坏,不增不减。

太虚空,无名号,神通广大;太虚空,生男女,能治乾坤。

太虚空,不动摇,包天包地;太虚空,变春秋,五谷能生。《大乘苦功悟道经》(雍正七年合校本),《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139页。可见,宇宙万物的本原就是太虚空,未有天地及万物之前,就有了太虚空存在着。随后,太虚空创生出了天地、万物、甚而人类(生男女)。显然,这里的太虚空是汲取了佛教哲学思想中的“空”的概念。那么太虚空的本质又如何呢?罗教认为,这个天地万物未有前的太虚空,是一个混沌未分、虚空广大的世界。其曰:说太极图作证。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溟涬始芽,鸿濛滋萌。太极元气,函万物为一。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为乾坤世界。理即是道,道即是理。理即是善,善即是理。理即是太极,太极即是理。太极即是善,善即是太极。未有天地,先有太极。《巍巍不动泰山结果深根宝卷》(雍正七年合校本),《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1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377页。这里,把天地未生之前的太虚空描绘成了一个混沌如鸡子的溟涬鸿濛的世界,并借用道、儒两家宇宙观中的“混沌造天地”和太极图说阐述了世界的生成过程。“混沌造天地”之说出自《庄子·应帝王》。其内容大意是说,南海天帝“忽”与北海天帝“倏”,常常往来于中央天帝“混沌”处,因而给“混沌”添了许多麻烦。为了报答“混沌”,他们两看到“混沌”缺少七窍(即两眼、两耳、两鼻孔、嘴),于是就为“混沌”开了七窍。结果却是“混沌”虽然有了七窍,但七窍流血,死了。这个故事揭示了“混沌开窍,世界生成”的寓意。在明清民间宗教中,不仅罗教,收元教也有类似的创世思想,其《佛说皇极结果宝卷》中就有:“该闻三佛治世,乃混元一气之根;五祖当极,是先天鸿濛之续。”《佛说皇极结果宝卷》,《宝卷初集》第十册,第223-224页,见谭松林主编《中国秘密社会》第三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55页。的宇宙观。

同类推荐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长生修仙录

    长生修仙录

    不求富贵,但求长生。继盘古开天,神魔争霸后,天界神道消失,仙界魔界妖界都人才凋零,各界为补充新血,增强实力。仙魔特此向人间界散播修仙修魔功法。并定下七大境界:练气期、筑基期、金丹期、元缨期,分神期、渡劫期、仙道……世间无长生药,唯有长生道。凡人唯有突破练气,进入筑基方算正式踏入修仙之道,从而延长寿命三百。长生之道求于灵根与悟性,不足者,即便天之骄子也不得长生。故事主人翁却是由一个没有灵根,对修仙一无所知之人,由一次机缘偶得天地本源,从而成就大道。
  • 回家

    回家

    刘国芳对生活进行高度的审美把握,对生命、人性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面,创造出极有意味的作品。即使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细节,一件普通的事件,一句平凡的话语,在刘国芳的笔下,都能洋溢着一种诗意美。他的小小说不仅体现了这一文体特有的瞬间感染力和冲击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本书收入刘国芳最新发表的小说70余篇,这些小说在有限的艺术篇幅里,形成一种独特的内蕴美,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达到了一种理性的、哲学的高度,读后使人心弦为之颤动。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混元至尊

    混元至尊

    一个名叫郭健的大龄青年,在公司组织的郊游中,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灵魂穿越到了南宋时期。并复身在郭靖之子郭破虏的身上。来到南宋以后,又在无意之中得到了独孤求败留下的剑魔令,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修真之路。看他如何在地星的成长,修真界的成熟,仙界、神界的脱变。
  • 娘子,你还能再坏点

    娘子,你还能再坏点

    一朝穿越,她成了古代版的灰姑娘,唯一的一次见义勇为,竟然给自己钓来了一个极品金龟婿——皇上的三儿子。只是为嘛大家要用那种如丧考妣的眼神看着她呢?不就是不能人道吗?她马上要守活寡的人都不在乎了,他们又在乎什么?再说了,天下美男那么多,谁说她就一定要守活寡的。----“娘子,为夫这里痛痛。”指指额头上稍微蹭破的一点皮,男人可怜兮兮的看着她,嘴巴撅的老高,都能拴上一头驴。“来来来,呼呼,吹吹就不痛了哦。”将他一把拉过来,某女对着他的额头吹了三口气,没办法,母爱泛滥。--“娘子,他们欺负我。”手指向那一群亲兄热弟,他说的百般委屈。下一刻,就看见某女撸起袖子冲了出去,将最慢的那一个提腿拎了起来,“十三皇子,你是欺负我们三王府没有活人吗?”话音刚落,她直接把他丢出了很远,她才不管他是不是皇上最宠爱的小儿子,谁要是敢欺负她的夫君,杀无赦。--她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是把保护他当成己任,渐渐地却发现,反倒是自己更加需要他的保护,还有,是哪个王八蛋告诉她,他不能人道吗?那个夜夜让她筋疲力尽的男人分明就是他。--“我不管她是怎么想的,反正总有一天她会是我的女人。”看着她的背影,太子轩辕哲一脸笃定的说道。“我别无所求,只要她能幸福,就算不要这江山,我也心甘情愿。”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她,四皇子轩辕玥喃声说道,敞开的手一点一点的收紧。“她是那样的特别,为了她,我不惜成魔也要护她周全。”看着魔球中她的笑颜,某人一脸邪魅的笑了,眼前被成片的曼珠沙华覆盖。
  • 穿越之绝色神偷

    穿越之绝色神偷

    人道侠骨清风,佛门寂静点缘。凡尘难修闲得醉,前生后世几百年。经历了不知多少个轮回,灵魂才能进入一个好的皮囊,坎坎坷坷的走过人生每段路程,善恶分明,行侠仗义,人间正道是沧桑。本文叙述了一个亦正亦邪的“神偷”,不管你是否接受他,他都是一个传奇。
  • 懒情女主

    懒情女主

    哎呀,死了!重生了!到古代了!当大小姐了!封建社会啊,没权没势怎么活?哎呀,砸了青楼啦!当街抢了男人了!咱上头有人,我是流氓我怕谁?哎呀,画了本漫画疯抢了!写了本小说流行了!咱出名啦!!!哎呀,上辈子少爹疼缺娘爱,这辈子爹娘疼爱,兄长关怀!嗯,嗯,既然借了这身子重活一会,那咱就好好孝敬爹娘关爱兄长,那咱就逍遥生活阖家欢乐!只是——怎么捡个男人却是个教主,抢个男人竟是个王爷,砸个青楼还粘上个风流神医?……且看咱现代女杀手穿越成为古代大小姐,她会变个什么样的人?且看咱现代著明艳情小说家穿越到古代后,会怎么生活?且看咱现代鸭店老板穿越到古代是否还会开鸭店?你有看到过当杀手的作家吗?木有。所以很惨,明子死了,然后穿越了,不过她点气好,穿过去就当大小姐,所以,当向往平淡生活的明子穿越成为李明儿后,她会怎么生活呢,她的生活是真的趋于平淡还是多姿多彩呢?…………………◆◆片段一“……”看着对面张狂的女人,呃,很烦,因为她很吵。明子打个哈欠,“春芽,关门,放小白。”“汪汪汪……”一只浑身通黑毛色锃亮的藏獒冲了去来。“啊……”“咚”晕了。安静了,世界真美好,生活多美妙!◆◆片段二“你要和我抢这个男人?”“哎呀,不好意思啊,我会不和你抢的。来人啊,扛了回府。”明子挥着手身后出来六个壮汉,扛着地上的男人转身就走。“你……,把人给我放下,你知道我是谁吗?”“不好意思,你是谁我不赶兴趣,我现在只对他有兴趣。拜拜!”转身潇洒地离开。◆◆片段三“来人啊,给我砸,狠狠地砸,砸坏了算她的。”明子指挥着众人。呃,算谁的?顺着手示看去,哦,原来是算老鸨的啊,那就砸吧。…………囧,简介无能,文文精彩,慢热文,本文宠文,帅男多多,轻松小白,亲们可以跳坑啦!!此作是淼一时抽风下的产物,本文不出意外应该是np文,所以,对于不喜欢NP文的亲们,淼在此表示很不好意思,但,可以预定下一本吧,现言的一对一,嘿嘿…………………………特此介绍淼的完结文《重生之老公要从小养成》睡梦中也能重生?嗯,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重生回到六岁的自己的身上,那咱就要从小励志好好学习,没事帮老爸种种瓜,帮老妈赚赚钱,帮家里托托贫,再去找到小时候的老公,从小培养。嗯,嗯,不错,一定要把他变成理想中的完美好男人,完美好老公。◆◆◆◆◆◆◆◆◆◆◆◆好友文文:《首领小夫人》景行《盛世军婚》逐云之巅
  • 酷冷太子妃:夫君,少臭屁!

    酷冷太子妃:夫君,少臭屁!

    “欧阳珊,我一定会让你知道,得罪我的下场是什么?”尹晋轩,炎国高高在上的皇太子,天下唯他掌控,可他却压不住这个动不动就将他的自尊踩在脚底下的女人。他是该厌恶她的,他一直这样认为,可为什么,他的心里,那抹带着淡淡微笑,又时不时透着无助的身影总是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是同情?是怜惜?是爱?或者只是与生俱来的占有欲?佳人寐,帝王殇。城有桃李花,一笑蚀人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雾

    白雾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