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100000001

第1章 宋金元赋概述(1)

霍旭东

宋金元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继续发展并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王朝鼎革,政权交替,阶级斗争十分激烈,民族矛盾异常尖锐,不仅存在着北宋与西夏、辽的冲突和割据,而且存在着南宋与西夏、金以及蒙古的分裂和对峙。这种动荡状况一直持续到元朝建立,国家才出现了暂时统一的局面。金元两朝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在伟大的历史征程中,它们对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形成,对加速祖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复兴,无疑起到了关键而显著的推动作用。由于各个王朝都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秩序、鼓励经济发展和加强政权统治的有力措施,特别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往来、交流,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尽管战乱频仍,纷争迭起,但整个社会从总体上却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深刻变化。

文学创作是祖国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和衍变既离不开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又受到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大氛围的制约,而其各种体裁、题材的发展和衍变,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虽然人们常说一代有一代文学之胜,比如一说到唐就说到唐代的诗和传奇,一说到宋就说到宋人的词和话本,那么一说到金元,自然也就说到金代的院本与元代的散曲和杂剧了。但这不过是把当时的这些文学创作与前代、后代以及当代的其他样式的文学创作相比较而言的。是此并不等于非彼。任何相对独立的文学形式,都有它产生、发展和衍化的过程、规律和特点,在每个历史阶段也都有它不同的地位和成就。也正是由于丰富多彩的不同文学样式的不断发展和衍化,才形成了我们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和绚丽多姿的文学园圃。金元两代,虽然原来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随着各自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文学创作也显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成就,同样为祖国的文学长河注入了洪流,为祖国的文学园圃增添了枝叶,也同样应该受到我们的注视和研究。

赋是文学创作领域中的一种特殊样式。它萌生于春秋战国,形成于两汉,中间经过魏晋南北朝与唐宋时期的继续发展和衍变,到金元时期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的精神面貌,因而也就取得了新的地位和成就。作为文学创作特殊样式的赋,在这一历史时期委实得到了发展和繁荣。所以如此,其中既有这一文体的历史继承性的客观原因,也有这一文体自身衍变和创造的主观原因。

前人论赋,一般只止于汉魏六朝。明复古派文学家、前七子之首李梦阳高唱“文必秦汉”(《明史·文苑二·李梦阳传》),推崇楚辞和汉赋,并提出了“唐无赋”(《空同集》卷四十八《潜虬山人记》)的观点。到了清代,程廷祚又进一步提出了“唐以后无赋”的论调(《清溪集》卷三《骚赋论》中)。于是,后代的一些文学评论家对唐宋以来的赋家、赋作往往采取轻视的态度。有的很少论及,有的即使论及,也极为简单和粗略,甚至包括一些专门研究辞赋的著述。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是以楚辞、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赋的标准来看待后代赋的。任何一种文学体裁,一旦以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出现在文学创作领域中,也就有它的产生、发展和衍变,每个历史时期甚至每个作家中,都会出现不同的特点和风貌,我们不能以固定不变的观点和标准来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赋家和赋作。可喜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研究已经打破了这种偏见并越来越向纵深延伸和扩展。在宋金元赋作方面,除了马积高《赋史》与郭维森、许结《中国辞赋发展史》都列有专章或专节进行详尽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之外,一些学术刊物也不时刊载关于宋金元赋的专题论文,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现存大量的宋金元赋家和赋作来观察,它是有着自己的风貌、特点和衍变轨迹的。

据不完全统计,两宋赋今存一千二百篇左右。单就清人陈元龙《历代赋汇》这一搜集较为完备的总集来看,就收录两宋赋家164人,作品568篇。这数量,可以称得上是洋洋大观了。此总集收录金元赋家131人,作品338篇,这只是金元赋家赋作的一部分。据今人粗略统计,金元赋家大约有250人,作品750多篇;稍后又有人统计,光元赋一项就有900多篇,这也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数目。由此可见,宋金元时期也是赋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现就宋金元时期的赋家和赋作的不同风貌、特点及其衍变轨迹作一简要的勾勒和评述。

一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国,到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宋室南迁,其间167年的时间,史称北宋时期。

北宋建国后,先后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平定了当时割据在大江南北的封建王国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和北汉,基本上统一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领土,而对占领着由东北到西北广大地区的契丹部族所建立的辽王朝和日益兴起的党项族所建立的西夏,却始终无力征战和抗争,以致最终被东北兴起的女真族所建立的金王朝所攻灭。因此,从政治形势上说,从建国起它就遭到北方民族的威胁。为了巩固和加强统治,宋太祖、宋太宗都在用兵统一的同时,着力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改革、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重知识、重科举、奖励著述的办法,大力笼络和引诱知识分子。其中,在科举考试中,重经学、重史学、重法学、重实用之外,以诗赋为主的进士科虽然时断时续,但对知识分子的仕进和写作,影响还是很大的。

北宋初年,文人沿袭晚唐五代的传统,作赋之风盛行不衰。很多文人,以赋作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青睐和时人的传诵。《宋史·梁周翰传》记载,宋太祖乾德年间,梁周翰(929—1009)为右拾遗,会修大内,上《五凤楼赋》,时人传诵不已;《宋史·夏侯嘉正传》记载,夏侯嘉正使巴陵,作《洞庭赋》,人多传诵,宋太祖闻其名而召试之,擢为右正言、直史馆。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中也说,宋太宗欲兴文治,广致天下之士,曾试《训练将士赋》以选材,吕蒙正以文词“雄丽”而见赏。由此可见,北宋初年,赋文的写作是很兴盛的。但是,这时的赋,由于沿袭了晚唐五代的遗风,再加上科举考试中又以律赋为主,所以律赋的写作在当时占有着极大的优势,很多文人几乎都写律赋。这种赋体是由骈文、骈赋发展而来的,不仅讲究对偶精切、音律协谐,而且限制用韵,甚至限制字数,具有较强的形式美和音乐美,一些有才能的作家也确实写出了一些优美的作品,如田锡(940—1003)的《雁阵赋》《春色赋》《晓莺赋》,王禹偁(954—1001)的《尺蠖赋》,范仲淹(989—1052)的《金在镕赋》,欧阳修(1007—1072)的《藏珠于渊赋》等等,大都写得简洁、凝练,以工丽见长,语言生动、细致、华美,感情真挚、细腻、深厚,或写景,或抒情,都能在流丽中见性灵,在骈俪中见情致,在典雅中见讽喻,还是有一定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技巧的,值得我们学习和鉴赏。

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吴淑(947-1002)的“事类赋”。吴淑是宋初著名的学者,曾参与过《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的编撰工作,学识广博,文笔工雅,曾以天文、岁时、地理、宝货、音乐、服用、什物、饮食、禽兽、草木、鳞甲、昆虫等部类中的名物为题材,以一字为题,连缀成赋,写出了“事类赋”百篇,甚受时人的传诵。虽然语言精美,对偶精工,史实语典也使用得比较恰切,但它毕竟不是以写景抒情为目的,因此只能标明当时的一种写作风气,而不能算作真正的文学作品,《四库全书》就把他的《事类赋》30卷放在类书之中。

从整个文学创作的形势看,律赋虽然有它清新、工丽、富于情致的一面,但总使人感到它华而不实、文格卑弱,既缺乏深刻广泛的生活内容和重大的社会意义,又缺乏刚劲豪迈的气势格调和鼓舞读者的艺术力量。因此,一些有胆识、有创造的作家,也就不满意这种文体而力图另辟蹊径,以改变这种文风。在当时,梁周翰、张咏、路振的作品出现,就表明这种文学创作的新趋势。

梁周翰(929-1009)的《五凤楼赋》,单从题目上看,是歌颂楼台殿阁的一类作品。从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三国魏何晏的《景福殿赋》起,传统的写法是极力描绘宫殿的雄伟、壮丽,到了晚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孙樵的《大明宫赋》时,又逐渐增强了抒情和议论的成分,以至根本不写宫殿本身而借以抨击社会现实。而梁周翰的《五凤楼赋》,更加另辟蹊径,先从汴京的历史、形胜和宋朝开国的声威写起,次及五凤楼的雄伟、壮丽,而最后竟用极大的篇幅,并以君臣对话的口气大发议论,响亮地提出了亡国之戒的问题。五凤楼是宋太祖在宫中修建的一座高楼,不管宋太祖在当时是否说过这类的话,梁周翰敢于这样写应该说是有胆识的,因而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其行文,完全打破了律赋的格局,虽有骈俪而富气势,语言也简练而有文采。

张咏(946-1015)的《声赋》也别具一格。全文紧紧扣住“声音之道与政通”这一主题,借“声”言政。它从“天声”写到“人声”,又由“亡国之音”写到“治世之音”,连帝王的声教号令与人民对它的反映也当作“声”来写,从而把“声”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进而赞美和歌颂了宋初的善政,这在同类题目的赋作中,是自有特色的。全文不用俪语而富文采,整篇一气直下而富气势,语言参差又夹叙夹议,被梁周翰誉为“百年不见之作”,预示了北宋的赋作将有新的突破和变化。张咏作为《西昆酬唱集》的作者之一,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如果说,梁、张诸人还只是少量篇章,不足以总括当时赋作的总情势的话,那么,王禹偁在赋坛上的出现,则展示了北宋初年赋作的新趋势。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能诗能文,赋的成就也很高。他既善于写律赋,又会写古赋。其《小畜集》中今存赋22篇,包括律赋14篇、古赋5篇及虽题为“文”而实际为赋的作品3篇,这在同时的作家中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他的律赋在当时很有名,风格清新自然、平易流畅、“一往情泚”(李调元《赋话·新语五》),《尺蠖赋》可视为这一类赋作的代表,多有白居易诗风的特点。其古赋清新雅淡,叙述简明而议论有力,行文中虽常用典,但自然无痕,句式也起伏多变,错落有致,《藉田赋》《三黜赋》都是这类赋作的名篇。但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几篇以文命题的赋作,《吊税人场文》《诅掠剩文》,就更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思想意义。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王禹偁是一位由晚唐五代律赋向两宋文赋转化的代表人物。

由此可见,北宋前期,是律赋逐渐衰落而行文比较自由、语言日趋散文化的文赋逐渐兴起的时期。从现存的赋作来看,两汉的逞辞大赋铺张扬厉、穷描极绘,力求摹景状物的“形似”,而这时的文赋,就事议论,借题发挥,又逐渐向尚理方向衍变了。虽然晚唐赋如杜牧《阿房宫赋》、孙樵《大明宫赋》已有强烈的议论说理的色彩,但在那时这样的篇章是不多的,而到北宋梁、张、王的出现,这种好议论、重说理的作赋手法,几乎成了时人普遍的习尚。

北宋仁宗(1023-1063)之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阶级内部革新与反革新的斗争也逐渐进入高潮,而经济、文化以及文学创作,都相应进入了相对繁荣的时期。这时的赋作,各种体制、各种风格都已出现,律赋、骚赋、文赋可谓各领风骚。如果说仁宗前及仁宗初期如范仲淹、宋祁(998—1061)、叶清臣(?—1051左右)等人还是以写律赋、骈赋为多的话,那么到了梅尧臣、欧阳修之后,他们虽写律骈之体,但古体赋却明显地增多了,并出现了文赋对律赋取而代之的趋势。也正是在这种赋体大转变的过程中,两宋文赋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范仲淹(954-1001)是一位政治改革家,他所推行的“庆历新政”揭开了统治阶级内部改革与反改革的序幕,同时表现在文化思想上,他也主张诗文革新。他善于诗词,散文也佳,《范文正集》中今存赋36篇,说明他也是一位写赋的能手,其数量之多,当时也是少见的。他的作品,虽然大多是律体,但往往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显示自己的抱负和人格,这对进一步摆脱传统律赋狭小的思想感情领域,开拓和提高赋作的思想内容、意义和品格,显然是有推进意义的。他的《金在镕赋》《明堂赋》《灵乌赋》《稼穑为宝赋》等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和意义。

与范仲淹同时的宋祁(998-1061),也是一位赋作的多产作家。其《宋景文集》中存赋作44篇,而且大都是律赋,《右史院蒲桃赋》就是其中有名的一篇咏物抒情的骈体赋。作者表面上是描述移自西域寒乡的宫院蒲桃的枯萎,实际是感叹自己久居史院修撰史书的寂寞、失意的生活和心情,文辞雅淡,文意婉转,语言自然,感情真实,字里行间不时跳动着精美的文采。最后的“乱曰”,更加含蓄而富寓意。这是与某些华而不实、无病呻吟的律赋不可同日而语的。

叶清臣(1033-1051)今存骈体《松江秋泛赋》一篇,写景清丽,叙事晓畅,抒情自然,并将三者熔于一体,以范蠡、张翰、陆龟蒙的避世隐居与自己的“思勤官而裕民”的思想相对照,既表现出对前人的理解和同情,又展示出自己的心胸和抱负,其思想意境是很高的,在北宋人的游览赋作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梅尧臣(1002—1060)、欧阳修是北宋中期诗文革新的主将,特别是欧阳修,他曾明确提出了“文以明道”的主张,积极继承和发扬唐代韩柳平易自然、明朗流畅的文风,并凭借他的政治地位和文学声望,培养了一大批作家和文人,从而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梅尧臣可以说是他的羽翼,王安石、苏氏兄弟可以说是他的后续。他们虽然也都写律赋,但成就最高的却是散体赋。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使具有自己特色的宋代文赋正式形成了。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是当时文赋的代表;其他各种体制的赋作,诸如《鸣蝉赋》《苍蝇赋》《藏珠于渊赋》《荷花赋》《黄杨树子赋》等等,也都写得情景交融、情理交融而有声有色。梅尧臣的《南有嘉茗赋》《灵乌赋》《针口鱼赋》《凌霄花赋》《矮石榴树子赋》《乞巧赋》等等,或托物寄意,或直抒胸臆,或讽喻现实,都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其他如刘敞、刘攽、李觏、文同等,也都写出了一些艺术效果较好的作品。

同类推荐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热门推荐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候补情人

    候补情人

    绚丽的舞台,耀眼的镁光灯,一个纤细优美的身影在瞬间夺去了所有人的眼球,随即变伴随着泻流出的音乐翩翩起舞,她的动作就像一只居住在森林里的精灵一般,充满灵动。席下没有半点声响,就怕有一点声音,那只翩翩飞舞的精灵就会飞走。观赏的人只能安静的欣赏这充满幻想的舞蹈,谁也无法破坏这种氛围,因为它让人如同置身在舞者的生命里,随着她的每一个动作去思考,去联想。舞者的舞蹈有着自己的灵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令人……
  • 枕边姻谋

    枕边姻谋

    二十五岁的何蔷薇,离开拉萨,去向魔都。那里有人在召唤她。这是一场蓄意的偶遇,他为什么要这样,是因为一见钟情吗?还是……
  • 琴洛天下:鱼妃,不许玩暧昧

    琴洛天下:鱼妃,不许玩暧昧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她,倾国倾城,清冷深情他,君临天下,铁血无情他等待她千年前世未能相守,今生绝不相离美男们,别玩暧昧!我家男人不好惹~他最大的情敌是谁?这个么……你猜?伊琴仰望碧海蓝天,眼神深情款款,坚定的道:“洛,没有人能阻挡我们相爱,你一定要等我!”洛,我的夫,我用七魄换你我同生同死,我用三千银丝换你我一生一世,我用痴傻一回换你我缱绻千年
  • 舌上风暴:辩论技法与辩论口才(大全集)

    舌上风暴:辩论技法与辩论口才(大全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缺乏的不是知识、智慧和韬略,而是辩论的方法和技巧。辩论需要辩论者妙语如珠。逻辑严谨,同时,辩论也需要辩论者具有奇谋妙计。在辩论中,当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怎样能够神机妙算,以弱胜强?当我们面对骄横的对手时,又怎样诱敌上钩,给对手一个下马威?当己方陷入困境时,又怎样能够巧施妙计,化险为夷?这一切,都需要辩论者有制胜之道。
  • 离婚后读懂男人

    离婚后读懂男人

    已婚男人为什么还那么贪婪,有了爱情,还要激情,家中有如花美眷,还惦记着外面的莺莺燕燕,天天老想着折腾出点浪花儿,来证明自己还有魅力,可到头来,他究竟得到了什么?雪花很替自己的前夫龙飞宵感到悲哀,当初,为了小三肚子里的孩子义无反顾地选择同自己离婚时,是那么的薄情寡义,那么的残忍决绝。家,被他折腾散了,一对亲骨肉不得已被自己扼杀在腹中,让自己在二十六岁的年华里成了弃妇!可是,当她把他从记忆中删除,奋发图强,从家庭“煮妇”一跃成为商业精英,并准备重新开始新生活时,他又后悔了,不断地来打扰她、讨好她……片断一:“雪花,你知道,我爱你,我不会抛弃你的,永远都不会!”龙飞宵低下头,在雪花的额头蜻蜓点水般的吻了一下,眸中闪着近一年来难得一见的温情。“不是抛弃,是成全!”雪花挣脱龙飞宵的怀抱,拿过面巾纸,在龙飞宵吻过的额头反复擦拭。一抹幽暗的寒光从龙飞宵的眸子中射出:“她居然嫌我脏,故意用这个动作羞辱我!”“你确定离开我以后,在这座城市中能生存么?”龙飞宵唇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狂傲,原本柔情的双眸瞬间罩上一层冰霜。“我有手有脚,有头脑有智慧,别人都能生存,相信我也不至于饿死吧?”雪花的声音,如天山上流淌的冰水,缓缓划过龙飞宵心田,很快,便扩散到他的全身。……片断二:黑漆漆的屋子,寂静的都能听得到自己的心跳。雪花在黑暗中习惯性地伸手摸了摸,枕边空荡荡的,不禁悲从心来,受伤的心宛如海啸波涛,汹涌翻滚着难以遏制的情绪,泪,在心里无声的流淌。那些昼夜辗转的情伤,纠结着万千思绪,离婚之痛是如此的锥心!回想这些年来,她不惜冒着与父母决裂的危险,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只为了和他在一起。为了他,她倾囊相助,帮助他奠定了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他,她放弃挚爱的事业,心甘情愿地当他背后的女人;为了他,她鞠躬尽瘁,俯首甘为儒子牛……可是,她用整个生命去爱着的男人回报给自己的是什么?是体无完肤的伤痛,是尊严丧失殆尽的婚姻!她最美的年华、最纯真的情感,终究还是错付了。……片断三:“雪花,你还好么?”雪花挂在嘴边的笑容凝固了,精致的小脸儿瞬间一片阴霾。她冷漠地看着龙飞宵,剑眉星目,仪表堂堂,心中却泛不起一丝丝涟漪。……片断四:“你好!”一个低沉浑厚的男声在耳边响起,正在专心整理服装的雪花抬起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单亲小妈妈的春天

    单亲小妈妈的春天

    意外怀了自己不爱的男人的孩子也就算了,在孩子准备出生的时候,那男人竟然还负债逃跑了!从此,林映雪便一个人担起了抚养宝宝的责任。单亲妈妈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在经历了各种生活和经济上的压力之后,她便辗转去了代孕公司,亲历了外围人所不知的各种纷繁内幕。。。。。。 所有的努力最终不过是为了能给自己和孩子有个安定的生活,一个她内心一直渴望的“家”,一个有着愿意真心疼爱她和宝宝的男人的三口之家。她能如愿么? 有人说,独自抚养着孩子的女人是不会再有幸福的!谁说的?谁说的?偏就不信这邪!单亲妈妈们,带着宝宝向着幸福冲啊!嫌弃带“拖油瓶”的都闪到马路边儿去,真心接受的请张开双臂候驾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轻轻的我走了,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我轻轻的招手,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正如我轻轻的来,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