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400000004

第4章 乾隆时期诗学(3)

首先,袁枚怀疑经典。这一是对经典文本真伪的怀疑。他说:“六经中唯《论语》、《周易》可信,其他经多可疑。”(《答定宇第二书》,《文集》卷十八)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宋代以来,人们对经典文本的真伪问题即多有议论。袁枚说:“善乎杨用修之诗曰:‘三代后无真理学,六经中有伪文章。’”(《随园诗话》卷二)康熙时期,阎若璩即已考证出《古文尚书》之伪。二是对经典思想的质疑。袁枚说:“六经颇有可议之处。”(《随园诗话》卷一)他认为,质疑经典符合圣人思想,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随园诗话》卷二),“疑,非圣人所禁也。孔子称‘多闻阙疑’,又称‘疑思问’,仆既无可问之人,故宜长阙之而已。且仆之疑经,非私心疑之也,即以经证经而疑之也。其疑乎经,所以信乎圣也”(《答定宇第二书》)。质疑经典是正常的事情,袁枚说:“六经者文章之祖,犹人家之有高曾也。高曾之言,子孙自宜听受,然未必其言之皆当也;六经之言,学者自宜参究,亦未必其言之皆醇也。疑经而以为非圣者无法,然则疑高曾之言,而为之干蛊、为之几谏者,亦可谓非孝者无亲乎?”(《答定宇第二书》)

其次,对孔子温柔敦厚诗教的看法。这本是沈德潜极力强调的。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说:“所云诗贵温柔,不可说尽,又必关系人伦日用,此数语有褒衣大袑气象。仆口不敢非先生,而心不敢是先生,何也?孔子之言,戴经不足据也,惟《论语》为足据。子曰‘可以兴,可以群’,此指含蓄者言之,如《柏舟》、《中谷》是也。曰‘可以观,可以怨’,此指说尽者言之,如‘艳妻煽方处’、‘投畀豺虎’之类是也。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此诗之有关系者也。曰‘多识于鸟兽之名’,此诗之无关系者也。”后来袁枚又同意“温柔敦厚”诗教是孔子提出。其《答李少鹤书》云:“来札忧近今诗致,有以温柔敦厚四字训人者,遂致流为卑靡庸琐,属老人起而共挽之。此言误矣。夫温柔敦厚,圣人之言也,非持教者之言也。学圣人之言而至庸琐卑靡,是学者之过,非圣人之过也。足下必欲反此四字以立教,将教之以北鄙杀伐之音乎?”(《随园尺牍》卷八)只是此时沈德潜已经去世。

第三,情欲问题。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公安派重情欲,袁枚对此论述也很多。袁枚自我表白说:“袁子好味、好色。”(《所好轩记》,《文集》卷二十九)直到晚年,他仍宣布:“假我数年,古稀将届,精神毛发逐渐衰颓,惟临水登山、寻花问柳八字,一息尚存,双眸如故。”(《寄庆雨林都统》,《尺牍》卷四)他认为,圣人重视人的情欲,情欲不只老百姓有,圣人也概莫能外。他说:“且‘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夫子之情,则无行不与矣,弗狙召则喜,馆人亡则悲,论战则惧,听《韶》则乐,思周公则梦,终其身循环于喜、怒、哀、惧、爱、恶、欲而不已也。尧举十六相,未必非喜;舜除四凶,未必非怒。喜怒不必为尧舜讳也。孟子不以好货、好色为公刘、太王讳。”(《书复性书后》,《文集》卷二十三)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在于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情欲。他说:“天下之所以丛丛然望治乎圣人,圣人之所以殷殷然治天下者,何哉?无他,情欲而已矣。老者思安,少者思怀,人之情也。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者,圣人也。好货好色,人之欲也;而使之有积仓,有裹粮,无怨无旷者,圣人也。使众人无情欲,则人类久绝而天下不必治;使圣人无情欲,则漠不相关,而亦不肯治天下。”(《清说》,《文集》卷二十二)

第四,诗歌言情问题。袁枚强调情,他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成文者。”(《随园诗话》补遗卷六)“夫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答蕺园论诗书》,《文集》卷三十)《尚书·尧典》云“诗言志”,强调表现志向抱负,袁枚解释说:“诗人有终身之志,有一日之志,有诗外之志,有事外之志,有偶然兴到、流连光景、即事成诗之志。志字不可看杀也。”(《再答李少鹤书》,《尺牍》卷十)他认为,孔子是主张言情的。“孔子所云‘兴观群怨’四字,惟言情者居其三”(《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六),除“观”之外,“兴”、“群”、“怨”都指情。“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随园诗话》卷十三)。袁枚强调诗歌表现男女之情。他说:“情所最先,莫如男女。”(《答蕺园论诗书》,《文集》卷三十)他认为《诗经·国风》有大量表现男女之情的篇章。他说:“《国风》好色,我辈钟情。”(《陈检讨填词图序》,《外集》卷八)“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伯有赋《鹑奔》,赵孟斥之曰:床笫之言不逾阈,非使人之所闻也。然则其他之赋野有蔓草、有女同车及萚兮者,其非淫奔之诗明矣。”(《随园诗话》卷一)“杜少陵诗光焰万丈,然而‘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分飞蛱蝶原相逐,并对芙蓉本是双”;韩退之诗横空盘硬语,然‘银灯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坐添春’又何尝不是女郎诗耶?《东山》诗‘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周公大圣人亦且善谑。”(《随园诗话》卷五)“宋《蓉塘诗话》讥白太傅在杭州忆妓诗多,忆民诗少,此苛论也,亦腐论也。《关雎》一篇,文王辗转反侧,何以不忆王季、太王而忆淑女耶?”(《随园诗话》卷一)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认为那些“动作温柔乡语,如王次回《疑雨集》之类,最足害人心术,一概不存”(《清诗别裁集凡例》),袁枚对经典重视情感的解释显然也是针对沈德潜的。

第五,以感受论诗问题。袁枚论诗凭感受。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其言动心,其色悦目,其味适口,其言悦耳,便是佳诗。”(《随园诗活》补遗卷一)“能动人心目者,即为佳诗。”(《随园诗话》卷三)袁枚的诗学,整体说来,偏向于司空图和严羽。他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作《续诗品》。他说:“司空表圣论诗,贵得味外味。余谓今之作者,味内味尚不能得,况味外味乎?”(《随园诗话》卷六)“严沧浪借禅喻诗,所谓‘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有神韵可味,无迹可寻,此说甚是。”(《随园诗话》卷八)他认为,感受论诗,渊源在孔子,说:“孔子与子夏论诗曰:窥其门,未入其室,要见其堂奥之所在乎?前高岸,后深谷,泠泠然不见其里,所谓深微者也。此数言,即是严沧浪‘羚羊挂角,香象渡河’之先声。”(《随园诗话》卷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赞同王士禛的诗学。

三辨唐宋,讲变化

明代七子以来,始有唐诗、宋诗之说。袁枚说:“唐、宋分界之说,宋元无有,明初亦无有,成、弘后始有之。其时议礼讲学皆立门户,以为名高。七子狃于此习,遂皮傅盛唐,扼腕自矜。”(《答沈大宗伯论诗书》)袁枚不赞成唐诗、宋诗这样的说法。他说:“夫诗无所谓唐、宋也,唐宋者,一代之国号耳,与诗无与也。”(《答施兰垞论诗书》)此论稍嫌极端。以时代论诗,本属正常,袁枚本人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说法。唐诗、宋诗之说,常有风格的意义,沈德潜就说过“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韵流言外,发露则意尽言中”(《清诗别裁集凡例》)。但这只是大略而论,不可绝对。袁枚不赞成唐诗,宋诗之说,首先是在这一点上。他说:“杜少陵之‘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琐碎极矣,得不谓之宋诗乎?”(《随园诗话》卷七)袁枚主张具体地讨论问题。人们所谓唐诗、宋诗,更常常是意在提倡某种风格,有其创作取向和价值判断。明代前后七子就是如此,清初以后也常有这种倾向。本来提倡某种风格是很正常的,但用唐诗、宋诗这样的概念,就只能是造成模仿。袁枚不赞成唐诗、宋诗之说,主要是这个原因。

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模仿,主张变化,袁枚也有这种看法。他不讲唐诗、宋诗,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袁枚所谓变化,是学习基础上的变化。后人作诗,总是要学习前人。学习前人是必要的,但也容易产生弊病。克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弊病的办法,袁枚认为,主要在变化。他说:“唐人学汉魏变汉魏,宋学唐变唐。其变也,非有心于变也,乃不得不变也。使不变,则不足以为唐,不足以为宋也。子孙之貌,莫不本于祖父,然变而美者有之,变而丑者有之。若必禁其不变,则虽造物有所不能。”(《答沈大宗伯论诗书》)以变化克服学习前人过程中的弊病,就是善学。在这方面,袁枚赞赏宋元人,批评明七子。他说:“变唐诗者,宋元也,然学唐诗者,莫善于宋元,莫不善于明七子。何也?当变而变,其相传者心也;当变而不变,其拘守者迹也。鹦鹉能言而不能得其所以言,夫非以迹乎哉!”(《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变唐诗者,宋元也”,变宋者谁?有人看到袁枚“不甚宗唐,以为大是……欲相与昌宋诗以立教”(《答施兰垞论诗书》),对他“极言唐诗之弊,故以学宋为解”(《答兰垞第二书》),袁枚辩解说:“所陈诸弊,仆不以病唐人,乃以病吾子。何也?……唐诗之弊,子既知之矣,宋诗之弊,而子亦知之乎?”(《答兰垞第二书》)但这并不能证明袁枚和宋诗没有关系。他不愿意把自己和宋诗联系起来,是不是暗示着他在变宋,是变宋者呢?当然这样的话,袁枚不便明说。克服学习前人过程中的弊端,同时,袁枚认为,要能取众家之长。他说:“学汉魏《文选》者,其弊常流于假;学李杜韩苏者,其弊常失于粗;学王孟韦柳者,其弊常流于弱;学元白放翁者,其弊常失于浅;学温李冬郎者,其弊常失于纤。人能吸取诸家之精华而吐其糟粕,则诸弊尽捐。”(《随园诗话》卷四)袁枚曾自述说:“仆诗兼众体。”(《答程鱼门》)蒋士铨说:“我读随园诗,古多作者我不知。古今只此笔数枝,怪哉公以一手持。”(《读随园诗题辞》)袁枚很以为知言。

四非格调,主性灵

明七子主张格调。公安派明确反对,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叙小修诗》)。所谓“格套”,即是格调的意思。沈德潜肯定明七子的格调说。对沈德潜的诗学思想,袁枚是不赞成的,只是他当时并没有明确表示对所谓格调的意见。沈德潜去世后,袁枚在编定的《随园诗话》卷一里,借杨万里的话,明确表示了对格调说的非议,同时表明对性灵的崇尚。他说: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杨万里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待考。不管怎样,这段话是明确体现了袁枚对格调和性灵的看法的。公安派也曾将性灵和格调对举,袁枚没有引用,大概是因为公安派的说法过于简略,不能完全表达他的看法,特别是提到公安派容易引起争议的缘故。

“格调是空架子”,格力雄壮,不免肤阔;声调响亮,不免偏于形式。肤阔而形式,真是“空架子”!一针见血,指出了格调说的要害。明七子、沈德潜的诗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种问题。所谓“空架子”,主要是指性情的缺乏。性情是第一位的,有了性情,形式问题容易解决,所谓“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有了性情,形式问题甚至可以自然解决,“《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袁中道也曾讲到格律和性情的关系。袁枚认为,形式是具体的,不同的诗有其不同的形式,没有普遍的形式。所以他说:“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写格调诗不难,“有腔口易描”,不须有什么天分才能,“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这显然是针对沈德潜的。

袁枚推重“性灵”,什么是性灵?性灵一词,古已有之。袁枚赞成将性灵和格调对举,认为性灵不同于格调,是和格调尖锐对立的东西。由此展开了对性灵的论述。袁枚强调,“性灵”诗首先要有“风趣”,能妙语解颐。所谓“风趣专写性灵”。《随园诗话》里收录了许多这样的诗:“苏州舁山轿者最狡猾,游冶少年多与钱,则遇彼姝之车,故意相撞,或小停顿。商宝意先生有诗云:‘直得舆夫争道立,翻因小住饱看花。’虎丘山坡五十余级,妇女坐轿下山,心怯其坠,往往倒抬而行。鲍步江《竹枝》云:‘妄自倒行郎自看,省郎一步一回头。’”(卷一)“燕以均年虽老,而诗极风趣。近《咏七夕》云:‘相看只隔一条河,鹊不填桥不敢过。作到神仙还怕水,算来有巧也无多。’”(《补遗》卷十)袁枚也经常有风趣之作。他说:“尹文端公好和韵,尤好迭韵,每与人角胜,多多益善。庚辰十月,为勾当公事,与嘉兴钱香树尚书相遇苏州,和诗至十余次。一时材官傔从,为送两家诗,至于马疲人倦。尚书还嘉禾,而尹公又追寄一首,挑之于吴江。尚书复札云:‘岁事匆匆,实不能再和矣。愿公遍告同人,说香树老子,战败于吴江道上。何如?’适枚过苏,见此札,遂献七律一章,第五六云:‘秋容老圃无衰色,诗律吴江有败兵。’公喜,从此又与枚迭和不休。押‘兵’字,有‘消寒须用美人兵’、‘莫向床头笑曳兵’之句,盖探枚方取妾故也。其好谐谑如此。己卯八月,枚江北获稻归,饮于公所。酒毕,与诸公子夜谈,公从后堂札示云:‘山人在外初回,家姬必多相忆,盍早归乎?’余题札后云:‘夜深手札出深闺,劝我新归应早回。自笑公门懒桃李,五更结子要风催。’除夕,公赐食物,枚以诗谢,末首云:‘知公得韵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公见之,大笑。”(《随园诗话》卷一)

“风趣”见“性灵”,但“性灵”诗又不仅仅只是“风趣”诗。“性灵”诗究竟是怎样的诗?上面引到所谓杨万里说的一段话,似乎袁枚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应该从诗人天分的方面去看诗。袁枚说过,“诗境最宽”,“自古文章所以流传至今者,皆即情即景,如化工肖物,着手成春,故能取不尽,用不竭。……即如一客之招,一夕之宴,开口便有一定分寸,贴切此人此事,丝毫不容假借,方是题目佳景。”(《随园诗话》卷一)看到什么写什么,写得出来,说得贴切,就是有写诗的天分。这样写出来的诗就是性灵诗。袁枚说:“行止坐卧,说得着便是好诗。余尝过桥下,则船篷便有须臾之黑;上山转几个弯,则路便峻。徐诜若秀才有句云:‘犬吠知逢市,篷阴识过桥。’又云:‘但觉路几曲,不知身渐高。’‘只因新水绿,愈觉夕阳红。’徐《阻风燕子矶》云:‘隔涧归来踏浅沙,森森古木乱啼鸦。野人问我居何处,笑指孤篷即是家。’刘曾《咏雪》云:‘塔顶松尖消也未,呼童先为出门看。’皆眼前实事。”(《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又说:“余与香岩游天台,小别湖楼,已一月矣。归来几上堆满客中来信,花事都残。香岩有句云:‘案前堆满新来札,墙角开残去后花。’又,《别西湖》云:‘看来直似难忘友,想去还多未了诗。’一片性灵,笔能曲达。”(《随园诗话》补遗卷五)袁枚自己也有这方面的体会,他有诗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遣兴》)袁枚尤其强调“说得着”,他说:“口头话,说得出便是天籁。诵芬《冬暖》云:‘草痕回碧柳舒芽,眼底翻嫌岁底差。可惜轻寒重勒住,不然开遍小桃花。’黄蛟门《竹枝》云:‘自拣良衣去踏青,相邀女伴尽娉婷。关心生怕朝来雨,一夜东风侧耳听。’……又某有句云:‘阶前不种梧桐树,何处飞来一叶风。’‘贪看夜凉窗不掩,秋虫飞上读书灯。’”(《随园诗话》补遗卷二)

同类推荐
  • 趣谈修辞

    趣谈修辞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就这样日益丰盈

    就这样日益丰盈

    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第一本随笔集,向读者全面展示了小说以外的阿来,展示经藏、汉、西三种文化熏染的阿来。另配有12页阿来的生活写真照片。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曾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热门推荐
  • 御雷

    御雷

    前生,她本是21世纪豪门之女,父母因自己而亡,在雨夜中悲痛欲绝,雷电所劈,竟是得到重生。这世,在异世界成为了那最低等穷困人家的孩子,一切都失去,有的只是一双慈爱的父母。本想平安快乐的度过一切,却在父亲被打的那天,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强者为尊!!她的心态终于得到变化,拥有先天神雷灵魂体的她在这世界混得如鱼得水,逐渐的强大!生杀予夺,翻云覆雨。其实,她只是想要父母过的平安快乐的生活,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而已。等阴谋渐起,她同样被混淆其中,天赋变态的武者,墨希!强大恐怖的强大异者,紫!等众人发现两者居然是一人时,她又会给众人带来怎样的震撼,给这大陆带来怎么样的传奇?五行金为尊,雷电金中王者,霸者!紫天雷动,谁于争锋?以杀止杀!血雨腥风尽现天下!甜美、纯真、犹如百合花般纯洁。恬静、柔美、像那春风温暖人心。重情、豪爽、似无拘无束般潇洒。冷酷、狠辣、宛若死神毫不留情。到底哪个是她,或是,每个都是她。迷惑着众人,影响着众人.【女主绝非善类,对自己人好,对敌人毫不留情,甚至冷血残酷,慎入。】◆◆女主越来越强!过程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绝对精彩!绚丽的异能,科技,异兽尽现眼前,这里不止是爱情,还有友情!亲情!成长与冒险!◆◆◆◆◆◆◆◆◆◆◆◆◆◆◆◆◆◆◆◆◆美银儿子领养◆◆◆◆◆◆◆◆◆安亦祁:由亲亲zhi123领养!二愣:由亲亲X378756741领养!方诺儒:由亲亲maomaoy领养!辰:由亲亲罄罄瑶领养!蛋子:由亲亲383044224领养!鬼:由亲亲风飘渺领养!飘零:由亲亲魅惑小妖领养!聂子澈:由亲亲倾情x绝恋领养!【其他美银大家想要的和小卿说啊~~~】=====小卿最新仙侠玄幻:【弑神无双】姬无双,一个绝色无双的少女,却得机缘进入修仙门派,天资不行,背景不行,只为心中执念不断坚持。一朝变故,却让她差点消香玉损。“无双自认并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之事,却招人祸害!天下间的一切,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何谓好何谓坏!?只在胜负之间,实力之间!”凤凰涅槃,彩蝶破茧,从此锋芒毕露,素手遮天,以吾逍遥,仙挡诛仙,神阻…弑神无双!千澈新文:【望门闲妃】“全场为证,我穆清黎今日在此休夫。”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上仙,本妖赖上你

    上仙,本妖赖上你

    某妖王挑眉邪笑,“上仙,今晚压床吗?”某上仙清浅微笑,“压床,怎么个压法?”妖王俊脸含春,羞红的脸让人想入非非,某上仙抬头望天,想不通三界为什么会有这么无耻的妖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复仇之火一旦点燃,受尽欺凌的落魄公主;她是才智卓绝,所到之处皆成灰土。一步一惊心。然皇帝父亲深邃却无法言说的爱怜,化敌为友,倔犟少年炽烈而一往情深的热恋,赈灾治疫,受百姓生祠拜祭的河神……深宫如棋局,能否将她冻结的心融成秋日里的缓缓溪流,知人善任的君侧第一谋士;她是点石成金,让山茶花沐寒而开,她是生于冷宫,在海阔天空里绽放出一片云淡风轻?,最受奴仆敬重的主人;她是官印经典。宫闱倾轧使她蒙冤入狱,夺储之争又令她错嫁他人
  • 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凡药涉巨毒,方涉峻烈者,或有其他注意事项者,均在【说明】项下对其详加说明。这些方剂屡试屡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书集众家之所长,聚新方于一鉴,可供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研究、学习、使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