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29

第29章 附录刘逢禄《公羊》学的意义(1)

但是,学者们对刘逢禄关注政治的经世致用精神的价值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刘逢禄的经学思想是为清王朝服务。最早提出此说的是章太炎先生,他说:“刘逢禄以《公羊传》佞谀满洲,大同之说兴,而汉虏无畔界;延及康有为,以孔子为巫师,诸此咎戾,皆汉学尸之。要之,造端吴学,而常州加厉。”(章炳麟:《章太炎全集》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81页。)所谓汉虏无畔界,是指刘逢禄在《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中关于夷夏、中外的论说。(原文论言:“余览《春秋》进黜吴、楚之末,未尝不叹圣人驭外之意至深且密也。……圣人以中外狎主,承天之运,而反之于礼义,所以成辅相天地之道,而不过于物。……深思其故,曰:中国亦新夷狄也。……故观于《诗》、《书》,知代周者秦,而周法之坏,虽圣人不可复也。观于《春秋》,知天之以吴、楚狎主中国,而进黜之义,虽百世不可易也。张三国以治百世,圣人忧悲之心,亦有乐乎此也。”)刘逢禄此说是本《公羊》学的精神,反对以种族、血统来区分中外、夷夏,而从礼义、治乱的角度来区分中外夷夏。所以,他承认吴、楚狎主中国,秦的代周是合于天地之道,含有圣人的治百世之法。刘逢禄此说不过就是《公羊》学本有的夷夏之辨的阐发,章太炎则从反对清朝的民族主义出发,特别强调满族与汉民族的种族区别。所以,他批判刘逢禄此说,认为这是泯灭了“汉虏畔界”、“佞谀满清”。尽管章太炎批评的出发点具有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意义,但是,从理论来说这一批评是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来反对具有较多合理成分的《公羊》学的夷夏之辨,并不可取。);他批评惠氏说:“汉学家立论矫诬,大率如此,新学小生,无识傅会,坚执并为一谈,牢不可破,弗思耳矣!惠氏为汉学之祖,影响浮游如此,固知汉学不足信也”(方东树:《汉学商兑》,第319页

汤志钧发展了章太炎的观念,他在《清代经今文学的复兴》一文中,进一步认为刘逢禄的经学思想是仰承皇帝旨意,为了挽救清王朝的衰世服务的。第143页。)。将刘逢禄视为一个迫切希望求得皇帝重用的,刘逢禄的《公羊》学是以三科九旨为核心的经学体系。无论是他对《公羊》学的正面阐述,还是以《公羊》解说《论语》、遍说群经,或者对背离三科九旨的人物(如孔广森、钱大昕)、著述(主要是《左传》、《穀梁》)的激烈批判,都是以《公羊》学的三科九旨为其最终的依据。而三科九旨正是今文《公羊》学的重心,说刘逢禄的经学是向西汉今文经学的回复是有道理的。但是,刘逢禄的这一经学思想,又决不仅仅是西汉今文《公羊》学的简单回复,而是清代乾嘉汉学盛极而衰的物极必反的表现。它适应了社会发展变化需要新的理论出现的时代要求,在晚清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世运学风的转变

清代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的局面,但在乾隆后期就开始了由盛转衰的历史变化。如果说庄存与生活的乾隆时代,这种由盛转衰还不明显,那么刘逢禄所主要生活的嘉庆时期,尤其是道光初年,这种变化就较为显著了。历史的变化总会在思想文化上表现出来,刘逢禄的经学可以说就是这一世运变化的反映。

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清代考证学》中谈到学术变迁嬗递时说:“夫学术犹果实,成熟则烂而落,而新生之可见者也。”(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57页。)清代乾嘉汉学到刘逢禄的时候,可以说是其成熟而烂的时期。在刘逢禄出生(1776)前后,吴学与皖学的代表人物惠栋(1667-1758)与戴震(1723-1777)相继去世,段玉裁、王念孙等一辈人也已经名声显赫。乾嘉汉学如日中天,人人汲汲于声音、文字、训诂、考据、典章、制度、辑佚,并成为时尚,同时汉学不重义理、脱离现实、不讲求国计民生、不谈经世致用的弊端也暴露出来。而社会日益走向衰败的现实,也迫使人们对汉学作出反思,在汉学之外寻求挽救衰败的新理论。伴随着清王朝统治的削弱,文字狱在嘉庆时也被逐渐淡化,使人们有了在汉学、宋学之外另寻理论出路的政治、文化空间。所以,乾嘉汉学开始受到包括一些汉学家在内的批评与怀疑,从而出现了与文字训诂不同的新趋向。

被称为乾嘉汉学集大成者的戴震,晚年其实也已经不满于汉学的文字训诂,以求“经世”的人物。这就从“经世”方面,以达其“正人心”、“施政利民”之用。所以,他撰写了《孟子字义疏证》,并自许:“仆生平著述之大,以《孟子字义疏证》为第一,此以正人心之要。”(戴霞:《孟子字义疏证》,中华书局,1982年,第186页。)他的弟子段玉裁在《戴东原集序》中也说:“浅者乃求先生于一名一物一字一句之间,惑也。”并说先生之学“用则施政利民,舍则垂世立教而无蔽”。间于戴震与刘逢禄之间的汉学家汪中,在《广陵通典跋》中也宣称自己“尤服膺顾处士(即顾炎武)为经世之学”。这些学者都以经世利民为其思想学术的指归,与乾嘉汉学的文字训诂异趣。比刘逢禄稍大的皖派经学家凌廷堪(1775-1809)则公开批评当时汉学末流之弊,他在《与胡敬仲书》中批评汉学的“浮慕者”“袭其名而失其实,得其似而遗其真”,“不明千古学术之源流,而但以讥弹宋儒为能事,所谓天下不见学术之异,其弊将有不可胜言者”(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98年。)。汉学阵营内部出现这些不同声响,说明汉学界的有识之士也不再迷信汉学,转而承认汉学是有缺失弊端的,并希望用儒学传统的关心国计民生、经世致用的理念来矫正汉学之失。

在刘逢禄46岁的嘉庆二十三年,汉学家江藩出版了《汉学师承记》一书,这部书在汉学与宋学中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随后,以理学正宗自居的桐城派学者方东树撰写《汉学商兑》,对汉学进行了公开的反击与激烈的批判。他批评汉学有六蔽,指名道姓地批评汉学最有代表性的戴震、惠栋、钱大昕三位大家。他批评戴震说:“戴氏号汉学魁杰,诸人推之,以为集大成者,而其论乃失真,抵牾如是,则其余可知矣。”(方东树:《汉学商兑》卷中之下,《汉学师承记》(外两种),三联书店,1998年,第314页。)他说戴震的学说“考实案形,全属影响……陋妄无稽,最为可笑”;他批评钱大昕说:“钱氏于时,号称通儒,而罔气如此,固知汉学皆乱道,由其只顾力标宗旨,不顾是非,蔑义理,而不求于心也”(方东树:《汉学商兑》,第317页。他说刘逢禄的经学“是仰承皇帝旨意的……所以,他的‘经世’,阐扬《春秋》微言,都是为了使垂衰的清政府转为‘盛古’”(汤志钧:《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而以批判理学的以理杀人、阐发义理为其学术的最后归宿,众口一词,无一讲孔子改制,但也暗示三王之道实若循环。)。他认为乾嘉汉学的主要代表在学术上不是失真抵牾、陋妄无稽、傅会浮游,就是惑乱圣道、蔑弃义理。汉学之祖、汉学的通儒、汉学的集大成者都不过如此,其他汉学家的学说自然就更不值一谈。尽管方东树的批评充满不同学派间的敌对攻击之义,不恰当地完全否定了乾嘉汉学的价值,但是,也确实触及到了乾嘉汉学的弊端所在。

他甚至指责整个汉学界说:“历观诸家之书,所以标榜宗旨,峻门户,上援通贤,下詟流俗,将刘逢禄的经学思想定位在为挽救垂衰的清政府服务上,不出于训诂、小学、名物、制度,弃本贵末,违戾诋诬,于圣人躬行求仁,修齐治平之教,一切抹杀。名为治经,实足乱经;名为卫道,实则叛道……但通其训诂,而不辨义理。”(方东树:《汉学商兑》,第312页。)认为汉学的全部学问不过是训诂、小学、名物、制度之流,名义上是依据古义,标榜实事求是,实际上是穿凿附会,只讲训诂,不顾义理,完全是弃本贵末的乱经叛道。方东树的批评汉学的不辨义理,抹杀修齐治平,无疑抓住了汉学的两大弊端。所以,他以为汉学是可有可无的,既无关于个人的身心修养,也无关于天下国家的国计民生:“汉学诸人,坚称义理存乎训诂典章制度,而如《考工》车制,江氏有考,戴氏有图,阮氏、金氏、程氏、钱氏皆言车制,同时著述,言人人殊,讫不知谁为定论……窃以此等明之固佳,即未能明,亦无关于身心性命、国计民生、学术之大”(方东树:《汉学商兑》,第405页。)。以实事求是为旗帜,批评宋学空虚无实,本是汉学的特点。而方东树却恰恰批评汉学才是最大的无实,如尘饭木胔一般,于个人国家都毫无价值,所谓“无关于身心性命、国计民生、学术之大”。可见,方东树从宋学立场对汉学的批评,较之宋代以后的理学有一重大的不同,这就是重点已经不在对性理义蕴的阐发,而是强调程朱理学中的经世功用。(冯天瑜:《晚清经世实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81页。)这与戴震在晚年对汉学的反省异曲同工,都表现了对乾嘉汉学斤斤于文字训诂的不满与厌恶,而希望用一种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学说来取代乾嘉汉学,以满足时代的经世致用的需求。

但是,从汉学的文字训诂本身是不可能产生出这样的学说的,以心性学说为中心的宋学也不可能催生出这样的学说,而当时也不具备形成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理论的历史条件,所以,人们只能从以往的学术中去寻求新的理论,而西汉的《公羊》学无疑成为最适合的选择。正如朱一新所说,汉学家既“琐碎而鲜心得,高明者又悟其非,而又炫于时尚;宋儒义理之学,深所讳言。于是求之汉儒,惟董生之言最精;求之六经,惟《春秋》改制之说最易附会”(朱一新:《无邪堂答问》卷一,中华书局,2000年,第25页。)。朱一新之说有欠准确,因为以改制附会为说成于晚清的廖平、康有为,而在清代《公羊》学成于刘逢禄之时,并没有用改制说附会为说的现象,而且这恰好是刘逢禄所忌讳的,刘逢禄的著作基本上不言孔子为素王,是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的,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朱一新之说道出了《公羊》学在嘉庆、道光年间得以确立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术界对汉学的不满;另一方面是在传统学术中,董仲舒、何休为代表的《公羊》学是最适合需要的理论,因为《公羊》学本为汉学的一家之学,此学重义例的发挥,又以义理为主,它既不至引起重家法、重条例的汉学的反对,又可补汉学之失,也可以与宋学的重义理相协调,同时又是与乾嘉汉学、宋学不同的“新”理论。刘逢禄的《公羊》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适应时代学术风气的变化要求而出现的。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值时运世风之变,而治经之业乃折而萃于《春秋》,治《春秋》又折而趋于《公羊》焉。”(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528页。)

如梁启超、钱穆等人所说,从经学史的发展来看,刘逢禄的《公羊》学是沿着庄存与、庄述祖而来的,但是,刘逢禄的《公羊》学不仅与庄述祖有较大的不同,更与庄存与有所区别。正是有了刘逢禄的《公羊》学,以尊奉《公羊》为主的常州学派才得以形成,并为晚清的《公羊》学的风行提供条件。刘逢禄可以说是清代《公羊》学形成的关键性人物,如果没有他的《公羊》学,一方面,庄存与与庄述祖所讲的《公羊》学绝不可能发展为带有体系性的完整学说,《公羊》学也不可能发展为与汉学相抗衡的学术;另一方面,也不可能有可供利用的较为现成的《公羊》学为龚自珍、魏源乃至廖平、康有为发挥附会,从而使之成为风行一时的显学。这也说明刘逢禄所建立的《公羊》学的确适应了时代要求变化理论的需求,否则,刘逢禄的经学绝不可能在后来引起那样大的社会反响,《公羊》学也不可能一度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

但是,刘逢禄的《公羊》学对于时代变革需求的适应是相对的。在古今中外的历史发生变化尤其是发生带有转型性质的变化时,总会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新”理论,这些理论都是时代发展要求的反映。但是,并不是所有“新”出现的理论,都能够充分满足时代变化的需要。一种理论对时代变化的满足程度,决定了其理论价值的高低。只有充分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才是最有价值的理论。所谓充分符合时代需要的理论,不仅指它是一种不同于旧理论的新理论,更是指它可以回答时代需要解答的课题,并给出未来社会发展的答案,也唯有这样的理论才是具有真正“新”义的理论。而这样的新理论较之以往的理论往往是具有某种质的变化的理论,是代表一个新的时代、新的社会阶层的要求的新理论,这样的理论只有在具备了它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之后才可能出现。刘逢禄的时代乃至龚自珍、魏源的时代,都不具备这样的历史条件。所以,刘逢禄的经学较之乾嘉汉学,虽是一种“新”的理论,是时代发展要求新学术出现这一需求的体现,但是,它的“新”只是相对于乾嘉汉学与宋学而言,它本质上仍然是历史上已有的理论,并不具有能够回答时代课题需要的意义,更不具备提供未来社会发展答案的价值。它只是从学术的角度,建立起了一个不同于乾嘉汉学与宋学的今文《公羊》学体系。

二经世致用的价值与局限

刘逢禄的《公羊》学的形成,是社会变化需要的产物,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他的《公羊》学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却是一个颇有异说的问题,这种疑问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刘逢禄的经学是否具有经世致用的意义及其评判上。从《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特别讲求经世致用而言,刘逢禄的经学也带有对现实政治的关切与经世致用的精神,他在其代表作《公羊何氏释例》的序文中,就十分明白地申明,自己治《公羊》学的目的就在于“用冀持世之美志”。研究刘逢禄经学的论著几乎都承认这一点,如王家俭在《晚清公羊学的演变与政治改革运动》中就说,“从逢禄书中三十‘释例’的排列中,可知他除发挥何氏释例以外,还隐含有一个政治目的。虽于‘张三世’、‘通三统’开始,论及《春秋》王者天下一统之义,从而完全否定了刘逢禄经学思想的正面价值。,终则复始,穷则反本,天命所授博,并不限于一姓。最后于‘灾异例’内,则更坦然指出:故圣王必畏天命,而重民命”,认为刘逢禄的《公羊》学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深切关注。张广庆发表的《论清代经今文学群经大义之公羊化——以刘、宋、戴、王、康之论语著作为例》,则说刘逢禄的经学思想具有“与世推移,以应时变”的特点,“《公羊》义例之学,《春秋》经世致用,至是而显”(林庆彰:《经学研究论丛》第一辑,台湾圣环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第308页。)。

同类推荐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三个人物、三个历史事件,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感动:感动你一辈子的心灵礼物

    感动:感动你一辈子的心灵礼物

    我们要以感恩的心过每一天,更要用心看这个世界,用心感动自己,不要把每一件事都视为是理所当然,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改变,且看你如何去衡量。本书精选了78则感动人心的小故事,分类编排,以简单的小故事说明人生的大道理,适合普通大众阅读。这本《感动》的诞生源于对生命的每次理解,和每次激荡起的心中的那份涟漪。不论你身边的是怎么样的人,他们的世界里都有一个或者多个故事。
  • 农门贵女傻丈夫

    农门贵女傻丈夫

    江九月穿越了,穿到了一处绿树成荫的小山村。破屋烂墙,没油没粮,有个老娘,病的!才醒过神来,上山采药却采来一个长相过的去智商不过关的男人!怎么办?清泉眸光湛湛:我饿——九月一指木柴:劈一捆柴换一碗饭,去。没关系,既来之则安之,不就是破屋烂墙没油没粮吗?好!且看她一双巧手如何创业发家,带着母亲走上康庄大道,栽好梧桐树等个金夫婿!可是,谁来告诉她,为什么梧桐树没有引来金凤凰,反而引来一群如狼似虎的亲戚和凶恶威武的大汉!大汉:混账,你居然敢让我家主子给你干活?九月昂首:不劳动的人没有吃饭的资格。大汉:你这个女人心机深沉,放长线钓大鱼,你到底给主子施了什么妖法,让他呆在这里不离开?九月瞪大眼:冤枉!我可是受害人,分明是他先赖上我的!
  • 重生—-狂宠邪女

    重生—-狂宠邪女

    他们终于还是走到这一步了……枪口直指向他,她绝美的脸上透着一丝冰寒,“为什么背叛?”他笑了,从未有过的洒脱洋溢在如神祗般俊美的脸上,眼睑微垂,半长黑发随风飘扬着,就像他的心,释放着让人垂涎三尺的自由。“Angel,不是背叛,我只是突然厌倦了杀手的生活,想逃而已。”被称作Angel的女人脸上虽然面无表情,心却狂涌着绝望般的战栗。他明明知道背叛的下场只有……
  • 龙王恶娇妻

    龙王恶娇妻

    他,身为龙城的王,竟然等一个莫名其妙的女人26年而不能跟心爱的女人在一起,就因为那个古老的传说,龙城的第85代女主人是个天外飞仙,龙城的命运在她的手中。他不信,但迫于王族的压力。心爱的女人因此离开了他而扑进了好友的怀抱,他从此变得冷漠……终于有一天,他等到了他命中的王后,他要她为自己的痛苦付出代价!她,董乐儿,身兼美貌与智慧,堂堂医学院的高材生,一直在等待着自己白马王子的出现。一次偶然的机会,日全食带领乐儿与同寝好友一起进入了历史的漩涡,掉在了古代的战场上,遇到一个古董级别的冷面酷哥,并被逼婚。天!110为什么打不通,谁来拯救我啊!续之鸭霸君王傲来煜,傲来国的帝王,脸如美玉,常被疑似女孩被人街上调戏,他天生爱玩,最大的爱好就是捉弄别人。十岁时为了摆脱唠叨的母亲独自上山跟一奇怪的老头学艺,艺成下山,从此傲来国人人自危。终于有一天,天上掉下一杜妹妹,漂亮而且善变,一会柔弱如水,一会火爆小太妹。究竟哪个是真正的她……?且慢,让本君王男扮女装试探一下。杜青燕,医学院高材生,人如其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偶尔会有暴力倾向。由于一场日食,莫名其秒的来到古代,被一鸭霸的男人所霸占,动不动就是“你是我捡的!”我靠!我是人,是有人权的!不过说实话这男人还是很美的,拐来当老公也不错!两部合为一部的原因是最后四个人有所交集,希望大家继续的支持小妖的作品,不仅喜欢乐儿的可爱活泼,也喜欢青燕柔弱而又火爆的性格。推荐小妖的文文《滥情总裁》正在更新中哦,非常的好看,欢迎大家捧场小妖的第三部作品《妖媚金陵》已经完结,大家可以一口气的读完,同样的精彩绝伦,阅读网址,欢迎大家阅读小妖的第二部作品《穿越之美女保镖》已经完成,讲述的是青华被误认为男子在古代当保镖的奇异旅程,非常的精彩哦!网址:,欢迎大家的阅读!小妖的第四部作品,整蛊搞笑浪漫言情《调教太子妃》已经完结!¥¥¥¥小妖终于建群了,群号47374525(已满)51198075(可以加)欢迎大家加入@@@@@@@@@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你!没错,就是你,看看你自己,你能做什么?你会做什么?把你丢到公元1629年,大明崇祯二年,那个李自成和皇太极的年代,你能生存吗?没有金手指,没有主角命,完全靠自己的专业和知识,你能生存吗?唯一幸运的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背后,有一个集体,一个现代人的集体。来,试试看吧。-----------------------------本人新书《仙路桃花传》本月正式上架,眼下正是最需要成绩的时候,还请一六二九的老读者,老朋友们给予支持,订阅。如果方便的话,月票,推荐票请投给新书吧,可以加更的。新书期头一个月,每100月票即加更一次!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水稻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水稻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帝后

    帝后

    她大景国尊贵的公主,只因生在灾年,三大祭司说她是灾星下界,为祸百姓。冷血的帝王下令将不足月的女婴与她的母妃焚烧祭天。祭坛里王妃的故人千方百计保住她的性命,逃离国境。她跟着养父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看尽世间冷眼白眼。时势所逼,养父再侍君王,带她定居在敌国的土地上。她与敌国的郡主结为好友,好友亡故,令其嫁于敌国太子,再度卷入这王朝的纷争。逆袭,反目,争宠,欺骗,狗血,荒谬,陷害,疯狂……储妃帝后这一条路,究竟要由多少鲜血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