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600000040

第40章 古代教育和文化政策(2)

几次兴学之后,地方州县也大都建立了官办学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四川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来促进地方官学的发展。

(1)设置学官

北宋庆历兴学时,宋仁宗下诏令规定在地方官学设立学官,州县如果立学,本道使者选择所属官员为教授,三年更换一次。如果吏员不足,就选取乡里宿学有教学经验的人(《宋史·选举志》。)。从庆历以后,州学以教授为学官,其职责为经术、行义训导、考核学生、执行学规。元丰元年(1078),全国诸路州府学共设学官53员,四川设置6名,分别是“成都府路眉州、成都各一员,梓州路梓州、普州各一员,利州路利州一员,夔州路夔州一员”(嘉庆《四川通志·学校》。)。

宋代地方学校分为州学和县学两类。地方学校教师被称为教授,州学设教授2人,县学设教授1人。州县在校学生由国家供应伙食,免除赋役,县学的优秀学生可升入州学,州学每三年将部分优秀学生贡入中央太学学习。这就是宋代时推行的三舍法。地方学校所用教材为儒家的“五经”和“六艺”。

(2)规范地方官学的建制

在官学中设置的孔庙,是地方官员和学校师生祭祀孔子先贤的场所,并且“孔庙成为当时官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四川通史》第四册,第264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除此之外,还设有讲堂、学习室、藏书房、食堂和宿舍以及为前代或者当代的学者所立的祠堂。

(3)增加官学的经费来源途径

其一,由官府出资或官民合资修建。资金由地方政府划拨的公田收租而得。北宋时,下令州郡立学,赐学田五到十顷。

其二,私人合资或者出资修建。例如,“治平二年(1065)时,进士冯元崇率邑之儒衣冠者,各办材甓工役之费,易福源们院之隙地重建孔子殿及创学斋四十间,以为师生肄业之所”(嘉庆《四川通志·学校·艺文》。)。

宋代四川官学在建制上大体一致,规模不一,一般州府学规模较大,学生多,而边远地区学校少,学生少。根据宋代的地方教育政策,四川境内设置有路学4所,州学35所,军学8所,监学3所,县学180所。这些学校在三次兴学运动中逐渐被恢复修建。

2宋代四川书院的兴盛

书院在唐末时产生,五代时发展,宋代时兴盛。

宋代四川书院,多数由私人建立的讲学场所,也有一些由官办或者官助。四川书院的极大发展也和当时的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在庆历兴学运动后,四川地方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动书院的发展。

宋代四川书院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有密切关系。从庆历兴学开始,宋代政府虽然将注意力转向官学教育,兴建了各级官学,对书院的扶持相对较少,但从未禁止过书院的发展,并且对书院教育始终给予一定程度的自由(赵旗:《宋代书院的兴起及其意义》,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学校》。)。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四川地方政府也对书院发展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措施,主要表现在赐书、赐田和赐额等方面。

据载,“是时宋代有州县之学,有乡党之学。盖州县之学有司奉旨所建也。……后来所至,书院尤多,而其田土之赐,教养之规,往往过于州县之学”(《文献通考》卷四十六。)。可见,地方政府对书院的重视和扶持。

宋代理学的繁荣,儒释道三教学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是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极大地促进了书院的发展。特别是宋代时四川理学的发展,对书院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宋代时四川著名的书院有:涪州北岩书院、夹江同人书院、黎州玉渊书院和邛州蒲江鹤山书院等等。其中有不少是官办书院。

涪州北岩书院,设在涪州(今重庆涪陵),宁宗嘉定十年(1217)设置,由涪州知府范仲武设置,为官办书院。

夹江同人书院,宁宗嘉定后期设于夹江县城中,夹江知县高定子设置,为官办书院。

黎州玉渊书院,宁宗开禧年间(1205-1207)设于黎州(今汉源县)城内,黎州知府薛绂设置,为官办书院。

蒲江鹤山书院,宁宗嘉定三年(1210)设于县东南隈支山,魏了翁设置,为民办书院。

宋代四川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组织也是研究单位,书院的活动主要有:一是讲学,传播儒家文化,主要是传播理学观点;二是祭祀儒家先圣先贤,也就是祭孔,这也是书院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三是藏书。鹤山书院是其中的主要代表,藏书多达十万卷。讲学由山长担任自教,高门弟子(助教、讲书)任教。并请名儒来做临时性的学术讲演。讲学的内容主要以理学精神研究儒家经典。教学形式多样,体制灵活。

宋代的四川书院这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其发展和繁荣对促进四川蜀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四川地方政府的扶持对书院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另外,宋代文化繁荣和兴盛是四川书院发达的根本原由。

虽然宋代地方官学和书院都比唐代得到更大的发展,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各地方官学的规模并不是很一致,官办书院的发展规模也很有限,宋代地方政府也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兴学和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

宋代以后,四川地区的书院继续有所发展,不仅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具备了社会教育功能,制度日趋完善,在全国的书院教育中名列前茅,占有重要地位(《四川书院史》,第6页,巴蜀书社,2000。)。

从宋初到清末这段时期,书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的教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熊明安、徐仲林、李定开:《四川教育史稿》,第109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

三清代四川地方政府筹集教育经费、

兴建义学的措施

(一)通过设置学田、对农村集市贸易收税等

措施来筹集教育经费在元代和明代,四川教育仍然有所发展。长期的战争破坏了大量的学校,元代初期,政府开始恢复地方学校,四川地方官员也大力兴学。

明代时,地方政府不提供学校的教育经费,学官俸禄在本地正供内开支,其余费用由各地自行筹集。地方教育费用的来源为地方官员捐俸,挪用罪囚缴纳的赎金,本地士绅赞助等,其中本地士绅的赞助成为最重要的来源。

清代地方官学设置沿袭明代的旧制,四川的学校也分为府学、州学、厅学、县学和卫学等,另外,还有义学、义塾、社学、乡学、私塾等,统称为儒学。清代四川省级教育行政长官为四川学政。省以下的府、州、县,分别设置府学教授、州学学政、县学教谕等官来管理地方教育。清代地方学校的教材也主要是儒家经典。

清代四川官学除了官府津贴之外,还有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筹集的经费,为四川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设置学田。学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各类学校所属田产,是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其租银悉充办学经费,包括师生教学、生活等各项支出。设学田以赡学的制度,创设于宋代,一直沿用到清代(钱蓉:《清代学田的经营管理》,见《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学田来源主要为地方乡绅捐赠,没收私占官地和民间互争产权而长期不能决定归属的土地及寺庙土地。

《蜀海丛说》中记载了清代四川学田的主要来历和用途:“四川各府、厅都有学田,学田的租金和利息的收入用来资助本郡邑文学科名,其所需款项由地方筹集和绅富慷慨捐赠,历岁年都有增无减,达二百年之久。”

学田收入的用途主要有:津贴各郡邑学官;送给值岁科两考的学使,每邑例送栅费数百金;每值科举三年本郡邑廪增附生赴省乡试每人送旅费若干;各县举行考试时的办公费用;没有设学之地给当地书院以资助。

农村集市贸易收税。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各地农村兴起了很多集市,从各地农村集市贸易中所收取的税款都用于该地兴办教育。

学田收入的稳定性,学田收支管理独立性,保证学校日常经费的支出,为清代政府和民间办学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为兴办地方官学,扩大封建人才培养范围和在文化教育上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一定物质基础(钱蓉:《清代学田来源试析》,见《清史研究》1998年第4期。)。总之,四川地方政府的这些措施都对清代四川地方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四川地方政府兴建义学的措施

义学,在宋代以宗族为单位设立,限于教授本族子弟。到明清时成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清代“书院以育英俊,义学以养蒙童”(道光《夔州府志》卷三十六。)。可见,当时的书院相当于成人教育,而义学(包括社学)相当于现今的小学教育。义学在农村较为普及,遍及乡村,对发展地方文化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清代四川有义学48所。义学的学舍叫馆,又称义馆。四川各地所设义学分布极不平衡。官办义学主要由各县知县主持办理。办学资金由知县等倡议捐输银钱产业,或行政命令增加税收,提留各地方公款。民办义学的经费主要靠地方官员、商人、乡绅的捐助。并且地方政府对捐资办学的士绅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嘉庆年间,曾规定“凡地方绅士捐资办学,百两以下,州县给匾奖励,千两以下,按其多寡,院司道府给匾奖励,千两以上者,视其出身,从优酌请议叙”(嘉庆《新都县志》卷四十八。)。这样的措施也促进了四川地方义学的发展。

嘉庆和道光年间,四川地方政府兴办了大量的义学。如道光十六年,新都县邑人杨中岷一次捐银300两,添置河坝、旱地7亩3分,年收租钱7千。又如安岳县鼓山麓设置的义学,嘉庆十六年,邑绅周荣基捐资建房18间,置田50亩。安岳县知县曾锡也捐60金帛支持义学。

义学教学内容有书法和四书五经等。官办义学师资由县署任命。民办义学由当地士绅推举有学问和威望的人作学东,负责延请教师,然后备文报县儒学备案。

同类推荐
  • 听余秋雨讲文化

    听余秋雨讲文化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春秋霸业

    春秋霸业

    当天夜里,风势很大,大家都在呼呼大睡的时候,田风把他们叫了起来,吩咐这几十个人,去周边砍了些树,然后田风把这些树,拿刀截成一段段的,有从地上随意的捡起两块石头,搓呀搓的,众人都不知道田风要干什么,田风把手都搓的通红了,一会之后,突然一阵火光,烧在了被砍断的木条上。
  • 汉骑

    汉骑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李信来到了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候大凌河之战即将爆发,皇太极随时领军南下,围困大凌河城;在中原,李自成声势越来越大。明朝内部,贪官污吏横行。江山随时倾覆。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且看李信,自囚犯而起,一人一骑,纵横关外,周旋于后金、明朝之间。此刻江山如画,豪情万丈。金戈铁马之间,国色天香,美人倾国又倾城。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有太多诡异的现象让人无法解释,有太多匪夷所思的巧合引入深思,因为它们的神奇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和认知。比如,一个人从万丈高空跌落,竟然安然无恙。一个频繁再婚的男子,在他第53次结婚时,娶到的竟是自己的发妻。科幻作家,鬼使神差地成了著名的预言家。有人则时常可以听到常人听不到的晌动,提前感知地震、泥石流、沉船……一次次应验,一次次令人毛骨悚然。这些人、这些现象、这些可怕的巧合,就在我们周围,与我们朝夕相处……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教妖女一统江湖

    魔教妖女一统江湖

    她身为魔教之主,必要之时心狠手辣,偶尔也会冷幽默。她总是一身黑衣,独断独行,一路披荆斩刺,简单来讲就是夜行侠。她独自一人一马一剑行走江湖,总而言之就是很帅很酷。(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

    本书从宏观的视野出发,以微观的操作细节为立足点,系统地介绍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技巧和智慧。这些理念、技巧和智慧都是他用一生的投资经历证实过的,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傲世圣王

    傲世圣王

    我爱的人,谁也不能动。要是你动了,不好意思,杀!我要杀的人,谁也不能阻,要是你阻了,不好意思,死!踏大陆,战群雄。斗神明,傲天下!
  • 浪迹妖界

    浪迹妖界

    将世事看做游艺,把生死当做儿戏,这会是怎样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冒险呢?嬉笑打闹游妖界,龙魂奇术就侠名。不喜武功,不爱争斗,只是贪恋游玩享乐的洛溪恒偏偏卷入了万妖横行的新世界。抱着游玩的心态,遇事能避则避,该躲则躲;偏偏拥有强大的龙魂奇术,成就侠名。东碰西撞破奸谋,南征北讨立奇功。只想游历一番,却误打误撞发现了惊天阴谋;带领大军只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安全一些,南征北讨只是为了躲避强敌,误打误撞却立下大功。
  • 领导与口才知识(全集)

    领导与口才知识(全集)

    国口才训练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有许多人,因为他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由于说话艺术。” 鉴于此,本书涵盖了领导口才的所有内容,分为下面几个部分:领导口才的魅力、领导口才与心理,领导口才与行为细节、领导口才与自我训练,领导口才与人际关系、领导口才与激励,还有领导在各种场合的说话艺术以及说话技巧。
  • 越测越开心(好看系列)

    越测越开心(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网游之机械时代

    网游之机械时代

    重生一世,北溪回到游戏做起了萌萌哒的机械师小萝莉。双枪重炮,人形萝莉召唤兽,霸气的黄金加特林...一人颠覆整个时代。“我要重现机械师的辉煌。”这是机械的时代,亦是你们的时代。----致所有的机械师玩家!PS:求各种推荐票各种收藏各种打赏各种票票....
  •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千篇一律、机械重复、枯燥乏味是不是你工作的真实感受?另起炉灶、寻找新家、换个环境会不会是你的下一步行动?但是最终解决问题了吗?想要釜底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