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500000009

第9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1)

中国哲学是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并称的世界三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探究天人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尤其重视哲学与伦理、政治的联系,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古代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高度凝练的总结,其内在精神渗透于华夏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传统

一、原始儒家思想

儒家是孔子(前551—前479年)所创立的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派。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它高居“显学”的首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是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的名称在商代即出现,是对一种宗教职业人员的称呼,在当时政教合一的社会中主管与迷信掺杂在一起的古代天文、地理知识和礼仪规则,据其出身和教养的高低不同,可分为“君子儒”、“小人儒”两种。在春秋时代,儒已不再是与政治结合的教职人员,而成为以传授礼仪知识谋生的自由职业者,后来发展为对一般学者的通称。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进行公开教学的大教育家、大儒,他把古代为贵族专有的礼仪和其他各种知识传播到民间,并整理了诗书礼乐一类的古代文化资料,成为儒家经典。孔子的学说是继承与发展西周社会“以德配天”文化传统的产物,其基本特征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行为规范,以“天命”为哲学根据的理论体系。孔子的部分学生相继设教讲学,逐渐形成儒家学派。自春秋末世到秦朝建立,孔、孟、荀是儒家的三位主要代表。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派,称为儒家八派。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经曾子、子思三传至孟子的一支,被尊为儒家正宗;孙氏之儒即以荀子为代表的一派,与子思、孟子的思想在若干方面差别很大,对时人也颇有影响。在后来整个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兼用荀子和孟子儒家。秦始皇运用法家之学统一天下,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严重打击,但秦“二世而亡”,汉武帝从董仲舒之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正式居于统治地位,儒学以经学的形式得到广泛传播。经学大师董仲舒借用道家哲学,在儒学中融入阴阳五行思想,通过注解儒家经典阐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理论,宣扬“君权神授”思想。魏晋时代玄学盛行,多数玄学者仍尊崇孔子为最高的圣人。隋唐时代,佛学昌盛,儒释道三教并尊,但政治法度还是儒家的理论。继先秦儒学、两汉经学之后,儒学演变发展的第三个重要形态是宋明理学,这是迎合赵宋王朝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种以儒释道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家,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它不同于孔孟停留于伦理道德的说教,也不如董仲舒那种简单粗糙的神学目的论,而是汲取了佛道两家的某些思维方法,构成了具有严密的思辨结构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理学的出现,确立了儒家发展的最终形态。后代儒者虽对它各有损益,却再不能改变它的基本趋向。清代儒学称朴学,其在发展过程中,又演变为汉学,但却不同于汉代的经学。近代的新儒家因受西学的影响,也有自己的特点。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学术史,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儒学,就儒家内部来说,有性善、性恶的对峙,有心学、理学的分歧,有义利、王霸的论辩,有今文、古文的争斗,有所谓天人相通、天人相分的对立,有理在气先和心外无理的论争等,但作为一个学派,就其目的、功用、宗旨用结构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以教化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学派,诸儒者的思想有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儒家祖述尧舜禹,把先王之道作为治政经世的旗帜。儒家学者自孔子始,都认为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汤文武等都是圣明之君,其伟大人格足以为万世垂范,希望君主们能够修己、恤民、礼让,实行贤人政治,以德政、礼治君临天下。

第二,以六艺为法。《周礼》载,“六艺”即礼、乐、射、御(驭)、书、数,是中国古代正统教育的内容。汉代以后六艺演变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家六部主要经典。儒家崇尚六艺只是个教本问题,实际是崇尚周以来的传统文化,而六艺是传统文化的负荷者。

第三,崇尚礼仁。儒家在道德原则问题上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独特的结构体系。孔子言:“不学礼,无以立”,要求人们都按一定的礼制规范行事(《论语·季氏》。),主张以礼治国,以礼区分君臣、父子、贵贱、亲疏之别。儒家的礼讲的是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其核心是分贵贱、上下、等级。从儒家经典的“三礼”来看,礼包括社会的礼节仪式、道德准则、政治制度、法律准则及其理论阐述等,从礼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意义看,是指由“仁”所贯穿的一个庞大的道德准则体系。仁是礼的中心,是礼赖以产生的价值目标;礼是仁的具体体现,是由仁所产生的德目。仁讲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指导,可归纳为克己、复礼、爱人,具体又包括忠、孝、节、义等规范,恭、宽、信、敏、惠和温、良、恭、俭、让等德目。由礼仁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包括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等级、不同领域的道德规范网络。

第四,仁、义、礼、智、忠、孝、信、爱、和、中等,是儒家共同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尽管不同的儒者对这些概念内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但他们都离不开这些范畴和概念,这些范畴和概念构成了儒家特有的思想外壳。

第五,宗师孔子,以解释所尊奉的经书为任务。儒家内部流派众多,常相互排斥,但都以孔子为祖师。在不断论争中,孔子的地位日益上升。儒家以解释自身经典为要务,始于孔子,他在鲁国办学,以讲解西周以来的典籍《书》、《诗》、《礼》、《乐》、《易》为宗旨,晚年又编修鲁国历史《春秋》,为儒家创建了思想基础。战国儒学大师孟子和荀子,都以阐发经书和孔子学说为己任,其对经书之释,成为汉代经学的来源之一。历代儒学家,无一不以阐发儒家的经书为宗旨,以解释经书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魏晋玄学家何晏著《论语集解》,王弼著《周易注》,虽融入老庄观点,亦是阐发儒家经典。清代汉学家进行文字训诂和考证,也以儒家经典为主。总之,一部儒学史,可说是一部经学史。

与其他学派相比,儒学有自己独有的思想特质,可概括为现实主义,即肯定自然和社会,对现实世界不采取回避态度,对现实生活采取积极的立场,其论宇宙和人生、理想,其思维方式及治学方法,都以此为中心展开。具体表现在:其一,儒家重现世,轻彼岸。儒学总是关心或重视人间的生活,而不追求或向往死后或来世的幸福。此种现实主义人生观,始于孔子,如关于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认为应致力于生人之事。孟子提出修身立命说,荀子提出无神论,否定宿命论。宋明清的儒家都批评了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说及无生说。其二,儒家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以调整人际关系,并以圣人为人格的最高标准。儒家宣扬的封建道德,虽然成了禁锢人们头脑和压迫下级的工具,但其倡导的道德如公私之辩、修身为本说等,也有积极的因素,培育了一大批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儒学重视人的思想教育,认为人靠理性的自律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无需求助于外在的压力或超自然的力量,这也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之一。其三,儒家各派都将社会看做集合体,个人总是生活在群体之中,或为家族或为国家或为天下中之一员,群体受损,个人生活也就失去保障,故儒学总是置家、国、民族的利益于首位,要求个人服从群体利益。但人群又不同于兽群,内部又分为许多层次。个人作为群体的一员,各有位置,各尽其责,才能有序地从事生产和生活。例如,孔子提出的“正名”说就是要求君臣父子等,各守其分位,维系群体生活的安定,此即“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儒家以群体利益为公,以个人的追求违背群体利益为私,尖锐批判了佛道两家的出世主义。虽然儒家的人伦或群道具有维护封建等级制和束缚个性的意义,但其强调整体利益的群体观,也培育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和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并从爱家、爱国而引出爱人类的“大同”说,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其四,儒家尊理性,重经验。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此处“思”即指理性活动,“学”指感性经验。《中庸》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层次,《大学》又提出“致知在格物”,即同外物接触而获得知识。其五,儒家提倡参天地、育万物。儒家作为封建时代知识文化的传授者,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作为古代教育家的先驱,不仅提倡德育,且以文化知识教育学生,后来的儒者在传授文化知识方面也贡献颇丰,这是佛道两家所不能比拟的。孔孟虽反对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但并不反对学习技术,如“六艺”,他们都认为人类应掌握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荀子则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认为人类可以参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中庸》提出:“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参天地之化育。”汉代以后的儒学更是发挥了这一传统,提倡参天地、育万物,而且发展为人定胜天说。当然,儒学内部关于人同自然的关系,也有长期争论,表现为是否承认自然规律有客观实在性。唯心派主张人为自然立法,如王守仁的“穷理”说;唯物派主张人在认识自然规律即“天道的”基础上,改造自然给予的东西,如王夫之“相天说”。但两派都不逃避自然或因循自然,都不同于佛道两家企图摆脱自然规律的约束而追求超自然的彼岸世界。所以儒家的“人与天地参”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培育了中国历代自然科学技术家的世界观,即认识自然从而控制自然,为人类生活造福,为其开展发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原始道家思想

道家与儒家、佛教同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之根,因其以“道”为世界的本原或本根而得名。“道家”之称是从西汉思想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开始的,道家自《老子》成书始创,至庄子而形成学派,与儒、墨鼎足而立。战国时还有四个与道家思想接近的道家别派:杨派,宋研、尹文派,彭蒙、田骈、慎到派,黄老学派。汉初黄老之学曾一度超越儒学之上成为统治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虽再未获得高于儒家的位置,但它已经形成一种颇具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与主流派儒学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对峙,长期绵延不绝。汉末从道家黄老之学中衍生出道教。此后道家和道教既有差别又互相纠结,与儒、佛三教并立成为中国中世纪社会三大精神支柱之一。魏晋时期,老庄之学吸收儒家,脱胎为玄学,其思想与风范使士人趋之若鹜,近代学者称之为新道家。唐初,在统治者力倡下,老子被尊为“太上玄元皇帝”。此后,道家再未形成大的学术派别,未能出现大的道家学者,但道家精神仍时刻在社会实际文化生活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学说也称“老庄之学”。“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合于道”是所有道家学者追求的最终目标。“道”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道家的宇宙本体论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先于天地生,自古以存。“道生万物”,是天地万物统一共存的基础,万物的性能依赖道而正常发挥。“道”无形无象,不可感知,以潜藏的方式存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道可道非恒道”,“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见而不可得”(《老子》。)。第二,“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道”的法则及运动形式是宇宙间最理想、最完善的存在模式。这个法则就是“自然”,这个运动形式就是一种封闭式的往复循环。《老子》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周行而不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同上。)。天、地、人直接或间接效法“道”,故都效法“自然”。第三,“道”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是“反”,“反”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向其对立面转化,进行自我否定;二是返本还原,循环往复。“道”及其所生万物会向对立面转化,是因为“道”是“无”、“有”对立的矛盾统一体,由“道”而生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任继愈:《老子新译》修订本。),是阴阳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继愈:《老子新译·五八章》。)在“祸”、“福”内部都包含着自我否定的因素,这种因素发展的结果,必然使事物向其反面转化。道家的学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也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同类推荐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柔情王爷酷王妃:舟醉流云

    柔情王爷酷王妃:舟醉流云

    “乐流云,朕给你两条路,一、做朕的女人,让朕宠一辈子。二、现在就滚上床,服侍到朕满意为止,朕放你自由。”她冷笑,森寒的银蓝色军刀横在他脖颈上“聂雩霁,你做梦。”他温柔低笑“你没有第三个选择,一炷香时间,好好考虑。”“皇上,你错了,她还有第三个选择,跟本王走!”江山美人,孰轻孰重?弟兄红颜,作何取舍?前年穿越,演绎盛世华爱。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婚姻那道坎儿:弃妇有晴天

    婚姻那道坎儿:弃妇有晴天

    罗琳目睹了丈夫和小三在一起,她心痛和愤怒。她的上司又对她表达爱意,也是他把罗琳婚姻里的危机揭发出来,他用意是什么?他对罗琳的真的是一见钟情?当发现闺蜜叶夏的一个暧昧朋友时,罗琳震惊了,怎么会这样?罗琳成了弃妇,她结识了林峻熙,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他会在罗琳、一个弃妇的这滩死水中激发出怎样的波澜呢?
  • 分开恋爱

    分开恋爱

    你说,你在洛杉矶,我却在北京。我说,隔着整个太平洋,我还是会想你。你说,你的白天便是我的黑夜。我说,爱会弭平时差,点燃黑夜你说,我们牵手时未及温暖。我说,我们分开后开始热恋。曹心怡是个25岁的北京女孩,一次咖啡馆的偶遇,“老头”走进了她的心。他们相爱了,一切都很美好。只是,这段恋情始于一个错误的时间——曹心怡远赴洛杉矶的前夕。留美期间,她遇到了与男友异地恋九年的李易童,和刚刚加入异地恋队伍的程宣。从此,三个女孩开始了与感情,生活,事业,友情的战争。分开恋爱,不管距离有多远,她们也会全力走下去……
  • 特工狂妃:废柴六小姐

    特工狂妃:废柴六小姐

    [正文已完,请放心入坑。]不需要任何的向往,我就是我自己的神——鬼蝶。她,曾是第一杀手,却因任务失败而陨落在悬崖边。再次睁眼,穿越重生于九天最底层的人界,成了废柴的天家六小姐。善良胆小的圣女,莫名亲近的少年,沦落人间的九尾狐,高傲冷漠的蛇皇……所有的因果与爱恨情仇就此展开…她是成王,还是败寇。谁又会跟她最后白首不相离………谁又会跟她最后老死不相往来…————————在九天。没有什么神奇易得的金手指,让你登上顶峰的王座。没有什么一直陪伴的强者,帮你戴上胜利的桂冠。没有什么从内到外的恶人,误你走上所有的道路。这里只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所以,请学会依靠唯一的自己。
  • 傻王的专宠

    傻王的专宠

    本是宰相长女,却因父亲厌弃,从小尝遍人情冷暖;本来许配当朝太子,不想继母陷害,被逼转嫁傻子王爷;本欲随遇而安了此一生,岂料遭人暗算,二八佳人香消玉殒。#呵呵,老虎不发威,真当她是病猫?就算死,她也要拉几个下来垫背!临死前,她更发下重誓:如有来生,有仇报仇,有怨抱怨。上天眷顾,人生重来,她无所顾忌,把狂妄的本性发挥到极致。欺凌自家姐妹,陷害大伯小叔,挑衅父母长辈,藐视皇家威严再携手自家傻王爷,妇唱夫随——扳倒了太子,废黜了宰相,扶持了新帝。#万事顺心,相公疼爱,夫妻和睦,生活美满,她却渐渐发现…她那看起来傻头傻脑的王爷相公,好像也不是那么傻?傻王爷语录:第一,爱妃永远是对的。第二,就算所有人都说爱妃不对,爱妃也是对的。第三,谁敢说本王爱妃不对?打死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桥》是萧红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她对此篇十分偏爱,在发表之前就以此名结集成小说、散文集《桥》。作品在意象选择、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等艺术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使她的作品创作始由稚嫩走向成熟,为日后创作更具深度的长篇小说奠定了基础,而它所体现的悲剧性则代表了萧红的创作基调。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