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500000020

第20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5)

慧能另一重要的佛教思想是顿悟佛说。顿悟还是渐悟也是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与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两派的根本分歧点。顿悟说主张无须长期修习,只要一旦领悟即突然觉悟佛性便可成佛。渐悟说则认为必须通过长期修习才能逐渐把握佛理而成佛,神秀的法偈“身是苦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莫便有尘埃”便是渐悟思想的写照。而慧能认为“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又说“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成佛在于一念领悟、刹那之间,而不在长期修习。既然成佛在于“一念”,在于刹那顿悟,那么传统佛教所主张的读经、念佛、坐禅等一系列修习功夫,也失去了重要意义。传统佛教讲究读经,而神宗讲佛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成佛“当令自悟”;传统佛教讲布施、造寺等修功德,而禅宗讲功德再心作,布施造寺并无功德;传统佛教讲出家修行,而禅宗讲“法法在世间”;传统佛教讲定慧双修讲坐禅功夫,而禅宗讲“外于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抛弃了传统的禅法等等,它一改以往中土佛教周密论证的方法,而立单刀直入简结明了的顿悟法门,既与释迦佛祖传心之法一脉相承,也与中土其他佛教宗派的教理融通无悖,更对当时佛界空谈义理、不重实修的弊端有较强的针对性。

禅宗以简练直接的风格,把佛教教理与中土文化氛围相契合,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禅宗以明白易懂的语言,表明了佛性与人性的融通一体,指明了人身见性解脱的可行性与当下性,这对于中土文化中以人性为核心,重现世的传统,无疑缩小了心理上的距离,《坛经》云:“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第二,禅宗的顿悟见性与中国文化的修心养性传统遥相呼应。《坛经》云“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我此法门,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儒家的思想孟学派专以心性论见长。孟子有“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的名言。“大学”则有“知止而后有定,复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修养之道。这与禅的修持法门有相似的旨趣。“放心”之说有似于禅的去除执著,“止、定、静、虑、得”则有似于禅的“戒、定、慧”三学。第三,禅宗倡导出世与入世圆融一体的生存方式,与儒家的人生理想较为一致。《坛经》有“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后发展为后期禅宗所倡扬的“运水搬柴,无非妙道”的平常心。这种精神被中国士大夫发挥演变为一种特有的生活艺术。孟子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进退两种价值取向,中国士大夫却在禅的极富弹性的表达中,找到了实现这种进退自如的统一。

慧能本人并不识字,却智慧高远,这使得禅宗门风以简捷著称,更突出了佛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与“实相无相”的宗旨。禅宗的这种简捷的表达风格贴合了中国文化重直觉体悟,不善周密思辨的习惯。禅从一个新的角度激发了中国人的灵感想象力,对中国文化造成深远的影响。

§§§第四节佛道二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自公元148年安世高东来译经、佛教传入中国起,佛教在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相互碰撞、磨合中,不断地发展、壮大,逐步完成了其中国化进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传入之初到理学创立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主流。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相当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第一,佛教对中国哲学有巨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重经验认识,轻理论思维;注意对生活自身的探讨,轻视思考彼岸世界的问题;对宇宙本体论的阐述也很不系统、比较粗糙。佛教哲学对中国传统哲学在人生本原、人的认识能力、世界本体等方面都作了十分详细的补充。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中国哲学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后世的儒学、道学都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佛教的理论。佛教对中国哲学影响最显著的时期有三个:唐代,佛教完成了中国本土化进程,并由自身的鼎盛刺激了儒学的发展;宋明时期,理学家们通过对佛教华严宗、禅宗思想的直接吸收,实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实现了儒家道统的复兴;近代以来,理学衰微、西学流入、传统治国方略落伍,佛教被作为近代知识分子新的精神源泉、思想素材而得复兴,成为梁漱溟、熊十力等学者会通儒佛以促儒学复兴的重要理论支柱。

第二,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相当广泛。

魏晋以后,佛经的翻译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和遣词造句方法,数千卷译经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各类经书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佛教中的变文、俗讲和禅宗的语录体与中国的通俗文学有着深刻关系。诗人和禅僧的长期接触、互相影响,在扩大和提高古典诗歌的题材、境界及语言、格调方面,都显示出新的面貌。佛典本身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素材,启发艺术构思,对六朝志怪小说和明代《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的产生和繁荣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佛教的出世以及因果报应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许多古典作家,《红楼梦》、“三言二拍”、《聊斋》和许多笔记小说中,都渗透着佛教思想。

中国语言也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响。由于佛经的翻译不断输入新词汇、新语法,扩大了汉语词汇并促进语法变化。禅宗语录保存了大量当时语言,且运用圆熟洒脱,可谓中国语文学上一项丰富遗产。现今流行的如宗教、世界、实际、平等、清规戒律等词语也都来自佛教词汇。

佛教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也颇深,古代建筑中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许多佛教建筑,如石刻、塑像、禅寺、塔寺、译经刻经道场等,已作为重要的人文景观而成为我国各地风景名胜的突出标志。佛教的石窟艺术,以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为代表,既吸收了印度建筑的特点,又有中华民族独特的造像艺术风格,成为世界艺术瑰宝。

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中,佛经中的故事常成为艺术家们描绘的题材,历代许多名画家都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由文人画发展到写意画,与禅宗思想有很大关系。佛教音乐对中国本土音乐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第三,佛教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也十分重大。

佛教宣扬一切皆空,引导人们走上非现实的精神解脱道路;因果报应论为封建统治秩序作了论证;惮悦和净土信仰给严酷的社会现实注入了润滑剂,调和了统治阶级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冲突,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因此,自佛教传入以后,中国多数统治者都懂得利用佛教,如梁武帝、隋炀帝、武则天。当然,历史上也出现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两宋,特别是明清统治者对佛教采取限制政策,都反映了佛教与封建统治者也有矛盾的一面。在改朝换代时期,佛教还多次被不同的政治集团所利用,以作煽动民众的工具,显示了佛教政治作用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第四,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天文、医学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唐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国医学中有不少从印度传入的医书和药方;佛经的刻印促进了中国印刷术的发展,现存的世界最早的版刻印本,几乎都是佛教典籍。

二、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与贡献。

第一,就思想方面而论,先秦诸子有许多人物及其著作早已被正统的儒家思想所摒弃排斥,由于道教吸收了它们的许多思想内容纳入《道藏》中,才使之免遭湮灭,为后人研究古代思想保留了宝贵的材料。道教徒对这类著作的注释疏,极有价值,如陈抟研究《周易》推衍出《先天图》(即《无极图》),直接开创了宋明以来易学研究道教的规模和传统。尤其是道教与道家纠结,更使其力量雄厚,在儒释道的斗争和融合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道教和儒学结盟,以华夏正统文化的身份,攻击佛教是夷狄之法,与之争取宗教阵地,客观上加速了佛教的中国化。宋明理学的《太极图》和先天学都来自道教,宋儒主静的修养方法亦得自道教。道教把宇宙万物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认为普通人也可通过勤修苦学而得“道”,虽然其道有神秘的唯心主义色彩,但却接近于人们对事物本原或内部规律的探索,具有某些辩证法因素,它强调万物之灵的人类,能洞察宇宙奥秘,掌握役使万物的方术,表现出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包含自然哲学的思想,不断启迪古代哲学思想水平的提高。

第二,道教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道教较其他宗教和思想流派重视自然科学,其热衷于对修炼养生、延年益寿的研究,在道教文献中留下大批此类著作,由此产生的太极拳等确有增强体质、防病健身的作用,成为传统医学中的宝贵财富。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及酒、豆腐等食品的发明均与道教徒们修炼丹药有关。古代许多科技名人,如葛洪、孙思邈等也是道教中的重要代表。道教所继承的古代巫术、神仙方术中包含了许多数学和天文历法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随着道教的发展也有相应发展。道教中包含的许多珍贵而具有科学思想的内容,现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第三,道教的一些思想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中也有重要地位。在文学方面,如历代山水诗层出不穷,基本受“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各种用于道教仪式的“青词”、“绿章”已自成体裁,保存了极华丽的骈体文。道教的一些重要人物本身就有较深的文学造诣,如北宋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及弟子“北七子”各有文集,诗词造诣皆深,对元曲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道教中的许多神话、传说及仙家形象,也是古代文学作品创作的源泉。音乐更是道教的重要内容之一,道曲清静幽远,迄今我国各地道教中的道乐、道曲都已成为各地民乐、民歌的一部分。从巫觋的舞蹈中发展而来的道教的禹步、九宫步、步罡踏斗等,对中国舞蹈艺术也有一定影响。道教自然风景选择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因其形而建立道观,并在全国多处留有石窟艺术,其建筑别具一格,内部的塑像与壁画等各具特色,在建筑和绘画艺术上有一定贡献。

第四,在民俗领域,中国民间信仰多受道教影响。过去广大汉族农村神庙林立,祭祀驳杂,菩萨、玉皇、财神、灶神、关帝、土地、城隍等神仙很大一部分来自道教。道教的许多宗教活动无形中也转化成了民间习俗,代代相传,蔚然成风。如春节以道观为基地举办庙会,进行民间祈神、游艺、商业等综合性节日活动;岁时节令、天灾人祸,都得请道士斋戒祭祀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行业神崇拜盛行,其中多为道教神仙。道教的劝善书,对民间道德生活也有深远影响,起着移风易俗的作用。道教的修炼法,也深入民间,武当内家拳等成为人民群众普遍传习的体育活动。

同类推荐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热门推荐
  • 异世苍穹:霸道小妖妃

    异世苍穹:霸道小妖妃

    (两章合并为一章,更新有保障,请各位童鞋自己找找进度,谢谢合作)当你穿越到古代,成为一个傻子的替身时,你会怎么做?直接锋芒毕露震惊四座吗?不不不,她要做个傻子,做个聪明的傻子,阴谋算计谋害?她就见招拆招耍赖!谁敢打她欺她利用她,是可忍夫君不可忍,直接揍得连他妈也不认识她。“你喜欢我哪一点?”某女做花痴状。“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某男漫无表情,冷然说到!某女无数次的表白,都以失败告终,当她放弃爱他,可....可那个男人对她上下其手,吃干抹净,他到底几个意思?某女实在受不了他整天把自己搂在怀里:“我特么又不是宠物,老摸我的头发!”某男玩味地看着她:“你说的长发齐腰娶你,所以我帮你助长。”
  • 穿越之芦花美

    穿越之芦花美

    从爷爷辈开始就生活在城市里的芦米穿越了,这一世芦米生活在从祖宗辈开始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家庭。远离城市污染,芦花觉得生活的还挺惬意的。不过人往高处走,总是要有所奋斗的。酒楼当厨子,入股当股东,发家致富不是梦啊!
  • 追妻100天:男神的呆萌暖妻

    追妻100天:男神的呆萌暖妻

    BOSS大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欺负女下属,于是某女哭诉:“你怎么可以这么坏。”BOSS大人邪气一笑:“我还有更坏的,你要不要试试看?”“我不要。”他步步紧逼,她节节倒退,却最终难逃他的魔爪。助理A:“听说某某约贺小姐看电影。”坏男不屑:“给他安排大量工作,务求每天加班至凌晨三四点。”助理B:“不好啦,贺小姐被坏人捉走。”坏男大怒:“下令全球通缉,竟敢招惹我的女人,简直就是找死。”助理C:“贺小姐想认小小姐做干女儿。”坏男嘿嘿地奸笑:“好,顺便把孩子的爹打包送给她做老公,告诉她,本少附带强大的暖床功能。”没错,孩子的爹就是他。推荐叶希维新书《神秘老公强势宠:108次爱你》,很好看哦!
  • 大唐公主之古鱼梦

    大唐公主之古鱼梦

    (本文架空,轻松不虐)刁蛮任性连皇上都要担忧其婚事的大唐公主居然穿越到了一千年前的西周,邂逅了一个地方小国的鱼国国君。这个鱼国国君很小气啊,动不动就生气,学学她大唐公主如何美丽大方、清新脱俗、思想开明吧。还是老顽固一个,浪费了一副好皮囊,看她盛世大唐的思宁公主如何对付他,等着接招!
  • 小米开花

    小米开花

    既为女孩,打落地,就有一颗种子被播进心田,默默地埋好了。直到有一天,小米睡不着了。同龄的“二霞”已经胸是胸,腰是腰,屁股是屁股了;“胖涛”的小雀子“可怜巴巴”,还是压着咚咚的心跳看清了;“建设舅”的草叶抽动的游戏让她怕了,恼了;“嫂子”硕大的乳房被孩子衔着也被人们馋馋地觑着让她羞了——终于它“来了”,小米却怅怅的了。寂寞的,小米开花了。在成长的每一步,小米们怯怯地大睁着双眼,惴惴地试探着双脚,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对无知懵懂的孩子,每一步都险象横生,她们走得跌跌撞撞。
  • 新大明帝国

    新大明帝国

    请不要被分类和最初的年代迷惑,大明崇祯三百一十八年是1945年。带着外星高等文明的宇宙飞船和大批机器人士兵穿越抗战最后一刻,新大明帝国!
  •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孩子走在马路上,有交通危机的顾虑;孩子去上学,有被大孩子欺凌的可能;现在更有被报复社会的极端人员危害的可能;孩子去游乐场游玩,也会发生无法预知的危险等等。身为家长的您,不可能每天24小时一直守护在孩子的身边保护他。即使发生意外时您在孩子身边,也有可能和孩子一样不知所措。所以,家长除了要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概念,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预防发生意外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急救方式。本书介绍了如何防止交通意外,在校园、游乐场、家庭等各种环境下的意外发生及预防。针对孩子已发生的几大意外作说明,让父母,老师以及孩子可以清楚了解各种意外发生的预防。这是一本让孩子了解危险,远离伤害,家长和老师们必备的书。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通灵珠

    通灵珠

    讲述着我心中的异界,以及我心中的一丝期盼。第一至宝——通灵珠!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