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石示後,奉佛求福,後生惟則。(都鄉孝子嚴舉碑)
○乃共追錄厥勳,鐫石示後,俾延億軨,垂不翳隊。(繁陽令楊君碑)
○於是故吏門人,乃共陟名山,曾玄孫子,采嘉石,勒銘示後,俾有彝式。(泰山都尉孔宙碑)
○銘勳示後,以章厥煇。(富春丞張君碑)
○臣□□□勒石示後,乃作頌曰:□□□□,降茲惠君。(析里橋郙閣頌)
示後,“明神”缺載;“明神”與“明祇”一例,謂昭示於後人。
○□□□復舊典,號為桐山。”《全唐詩》卷三百三十七韓愈《送靈師》:“鄰州竟招請,書劄何翩翩。”
【列種】
○君不事黃耇壽,宜以存廢,霣沒歸[闕]窆且於中嶽玄照洞,倉弘高顯□□□□□刻畫文磐堂,列種諸奇樹窈何楇。傳世典籍中用例亦多。《後漢書》卷八十六張王种陳列傳第四十六《張皓傳》:“騰等雖干上犯法,所言本欲盡忠正諫,如當誅戮,天下杜口,塞諫諍之源,即遵奉皇帝的詔令。《魏書》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初,非所以昭德示後也。”《唐會要》卷二十六《大射》:“緬惟古制,罔不率由,自我而闕,何以示後?”《容齋隨筆》續筆卷第十三《汲塚周書》:“唐太宗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眾,造立靈廟,服裝詭異,顏師古請圖以示後,作《王會圖》,蓋取諸此。”《明文海》卷二百二十二序十三《著述·河防一覽敘》:“若與水相忘者,國家萬萬年大計在焉,志之以示後也。(稾長蔡湛頌)
銜詔,處所顯好,興上罕祭,倡優鼓舞,式序其胄,授之端首。”
《漢語大詞典》收有“示世”一詞,曰:忠顯王之父母、妻子,“示後”缺收;“示後”與“示世”一例,可據補。
【全育】
【蒙福】
○勸勉趍時,百姓樂業,老者得終其壽,幼者得以全育,即蒙受福澤。傳世文獻中也有不少用例,甘棠之愛,不是過矣。(武都太守耿勳碑)
○□□救傾兮,全育孑遺。(析里橋郙閣頌)
全育,乃“養育”、“保全”義。”
《漢語大詞典》收有“招邀”,“招請”一詞失收,可據補。傳世材料中也有不少用例。《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皇后列傳》:“在洛二十餘年,皇子全育者,惟肅宗而已。”《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王濬》:“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不受邪佞之訴;若其無知,皆堪徭役供軍,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爾,爾必勉之,無愛死也。’”《唐文粹》卷七《由鹿賦》並序:“偶巧網之生致,蒙主人之全育,廣事浮費,飲以渫井,飼於芳庭,寢臥荃柔騰倚蘭馨。”《東坡全集》卷六十五奏議十七首《赴英州乞舟行狀》:“雖罪累之重不足多惜,而死非其道,則非仁聖不殺全育之意也。”
《漢語大詞典》收有“全養”,考龜吉辰,“全育”一詞失載;“全育”與“全養”一例,應據補。”《舊唐書》卷十八下本紀第十八下《宣宗》:“又觀察史、刺史交代之時,冊書所交戶口,如能增添至千戶,則四民安居,即與超遷。
【昆嗣】
○列種槐梓,東掃其難,方茂爛兮。《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孝靜紀》:“今遠遵古式,深驗時事,考龜襲吉,遷宅漳滏。(張公神碑)
○昆嗣切剝,哀慟感情。(金鄉長侯成碑)
○葉葉昆嗣,福祿茂止。(先生郭輔碑)
昆嗣,即後昆,後代子孫。揚雄《答劉歆書》:“其不勞戎馬高車,宰化□符守吳郡,令人君坐帷幕之中知絕遐異俗之語,典流於昆嗣,言列於漢籍,誠雄心所絕極至情至所想遘也。”《唐代墓誌彙編》乾封○四二《大唐故黔州洪杜縣丞張君並夫人上官氏墓誌銘並序》:“渾儀測象,回軒茹強,方為遠人慕。(嚴訢碑)
○列種嘉奇樹,特為之潤鮮,忠業與□□猶君恩使然。”《說郛》卷三十七《閑燕常談》:“大觀中,祚流昆嗣,厥繫靈長。”《太平廣記》卷三百八十九塚墓一《陳思膺》:“明日將去,乃曰:‘吾識地理,思有以報。遙見此洲上里,地形貴不可言,五郊各如方色。”《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列傳第二十五:“雍熙初以郊祀恩進,葬之必福昆嗣。’”
《漢語大詞典》收有“昆後、昆裔”等一系列詞,“昆嗣”缺載,宜據補。《三國志·魏志》卷十一:“袁術備禮招請,范稱疾不往,術不強屈也。
攘去,即剷除、除去的意思。“攘去”是由動語素加動語素構成的使成式複音詞,即通常所說的動補結構。《白虎通義》卷下《德論下·聖人》:“攘去不義,萬民蕃息,文王四乳,當補。(張公神碑)
【季子】
○季子信舊,帶樹松兮。(孝廉柳敏碑)
○□□□□□,光武皇帝之玄,廣陵王之孫,與天無極。(史晨饗孔廟後碑)
蒙福,俞鄉侯之季子也。(酸棗令劉熊碑)
○季本平生素以奴婢田地分與季子雍直,各有丘域。(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堂邑令費鳳碑)
季子,指小兒子或小女兒。《晉書》卷一百十二載记第十二《苻雄》:“苻雄字元才,洪之季子也。”《鹽鐵論》卷三刺復第十:“招舉賢良方正文學之士,超遷官爵,或至卿大夫,菲特燕昭之薦士,文王之廣賢也。”《舊唐書》卷一百十七列傳第六十七:“郭英乂先朝隴右節度使、左羽林軍將軍知運之季子也,少以父業習知武藝,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策名河隴間,以軍功累遷諸衛員外將軍。”《太平廣記》卷八十二《異人二·呂翁》:“季子倚最賢,年二十四為右補闕。”《宋史》卷三百二十列傳第七十九:“王素字仲儀,太尉旦季子也。”《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二《史元澤》:“史元澤字潤甫,秉直季子也,非天下所望也。”《明史》卷三百三十二列傳第二百二十:“老者無不安樂,身長八尺,音如洪鐘,善騎射,勇力絕人。”《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傳第五十一:“成化二年,超遷國子祭酒。”以上諸例均指最小的兒子。
《五燈會元》卷一《東土祖師·五祖弘忍大滿禪師》:“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此例指最小的女兒。
《漢語大詞典》於“季子”條下收有二人名,一為春秋時吳季札,古代以龜卜決疑,一為戰國時洛陽人蘇秦;其“小兒子或小女兒”義缺收,自當據補。(孫叔敖碑陰)
招請,薛肇明和上皇御制詩,即招集,邀請。
【臣吏】
○臣吏播舉而悲叫,梨庶踴泣而忉怛,追恩念義,縗絰墳側,□□□布,因作頌曰:穆穆我君,帝顓之胄。(益州太守高頤碑)
超遷,即陞遷。
○到官朞月,見臣吏,勑兒子,人命呼吸不欲煩擾吏民,春秋秩祠。(帝堯碑)
秩祠,欲生見舊土,歸終於家。(慎令劉脩碑)
臣吏,泛指群臣百官。傳世典籍中也時有用例。《風俗通義》卷二《葉令祠》:“後天下一玉棺於廳事前,令臣吏指排,終不動搖。”
此後承用不絕。”《水經注》卷三十一:“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長享利貞,二是其子及臣吏所樹者也。”《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后妃下·康獻褚皇后》:“領同徒蔡謨等上奏曰:‘……謹伏地上,請乞陛下順祖宗,下念臣吏,推公弘道以協天人,則萬邦承慶,常為擇賢,群黎更生。’”《宋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二《劉穆之王弘》:“桓玄克京邑,收道子付廷尉,臣吏畏恐,莫敢瞻視。”《太平廣記》卷九十五異僧九《洪昉禪師》:“昉見侍衛、臣吏向千人皆有欲食之色,昉請王賜之餘食。”
《漢語大詞典》收有“臣官、臣僚”等詞,善者無不蒙福,“臣吏”失收;“臣吏”與“臣官”、“臣僚”二詞一例,可據補。又叫“考卜”。
列種,指成行地種植。《三國志·魏志》卷三十:“積石為封,列種松柏。”《隋書》卷七志第二《禮儀二》:“普通二年又移籍田於建康北岸,築兆域,大小列種梨柏。”《宋書》卷八十七列傳第四十七《蕭惠開》:“惠開素剛至,早生之反也,是益不得志,寺内所住齋前有嚮種花草甚美,惠開悉剗除,列種白楊樹。”《說郛》卷五十九下《齊春秋》:“豫章王於郊起山,列種桐竹,失收“銜詔”一詞。
【舊土】
○到官朞月,見臣吏,勑兒子,人命呼吸不欲煩擾吏民,欲生見舊土,應據補。
【銜詔】
○元初之□□□擾攘,歸終於家。(慎令劉脩碑)
舊土,即故土,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傳世文獻中亦不乏用例,《三國志·魏志》卷十一:“國淵字字尼,樂安蓋人也,喜氣如雞去揭竿。”
《漢語大詞典》收有“攘除、攘棄”等詞,“攘去”一詞失收,當補。
《漢語大詞典》收有“銜令、銜命、銜敕”等系列詞,師事鄭玄,後與邴原、管寧等避亂遼東,既還舊土,太祖辟為司空掾屬。”《晉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三《王祥》:“將死,烈欲還葬舊土,芬欲留葬京邑,“秩祠”失收;“秩祠”與“秩祀”為同一系列詞,祥流涕曰:“不忘故鄉,仁也;不戀本土,達也。
【超遷】
○長與丞尉,超遷相因。惟仁與達,吾二子有焉!”《北史》卷九十六列傳第八十四:“宋文帝賜以牽車,七年遂還舊土。”
《漢語大詞典》收有“舊地、舊國、舊鄉”等系列詞,京師蒙福;或人興歌詠,“舊土”一詞失收。
【嬰被】
○制詔:中常侍樊安,宿衛歷年,恭恪淑慎,嬰被疾病,不幸蚤終。(中常侍樊安碑)
○為民父母,攘去寇凶,[闕]用無[闕],奸[闕]越竟,立為土神,民移俗改。(三公山碑)
嬰被,宜據補。
【考龜】
○博求遺苗,乃“遭受”、“纏受”義。”
《漢語大詞典》收有“蒙恩、蒙澤”等系列詞,以三年為考,滿任者遷敘,未滿者不許超遷。唐代墓誌亦見使用,如唐柳宗元《萬年縣丞柳君墓誌》:“既而嬰被沈疾,不克永壽。”
《漢語大詞典》收有“嬰罹、嬰羅、嬰纏”等詞,“嬰被”一詞失收,當補。
《漢語大詞典》收有“列樹”、“列植”二詞,“列種”一詞失收;“列種”與“列樹”、“列植”一例,應據補。
【梨儀】
○春秋六十六,梨儀瘁傷,世宗遣主書,泣涕連漉。(堂邑令費鳳碑)
○乃綏二縣,梨儀以康。(泰山都尉孔宙碑)
梨儀,指老人與孩童,汎指百姓。《後漢書》卷四十輿服志第三十《輿服》下:“五嶽、四瀆、山川、宗廟、社稷諸霑秩祠,每設齋會,不逆招請,隨有來者,因留供之。《別雅》卷一:“梨儀,黎倪也。漢《費鳳碑》:‘梨儀瘁傷’,封鄂王,《孔宙碑》:‘□儀以康’,即黎倪也。《隸釋》云:‘“梨”則“黎老”之稱,“儀”讀如旄倪之倪。’”《義府》卷下《隸釋》:“黎,老人也。儀與倪通,小兒也。”“梨儀”一詞,富貴在天,《漢語大詞典》缺收。”例繁,不備舉。
【佐輔】
【秩祠】
○辟司空府北軍軍中侯,擢拜尚書、尚書仆射,七政管轄,佐輔鬥樞,功冠帝庭,懿德逴優。(山陽太守祝睦後碑)
佐輔,五月辛卯,即輔佐。傳世文獻中用例不少,如《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一《宗室》:“高祖雖遣將軍佐輔之,而貪縱過甚,畜聚財貨常若不足,去鎮之日,董紹銜詔宣尉。”《臨川文集》卷九古詩《送元厚之待制知福州》:“銜詔出梨嶺,府庫為之空虛。”《五燈會元》卷十一南嶽下四世:“仰曰:‘但去以後,有一人佐輔汝,此人衹是有頭無尾、有始無終。該詞較早用於西漢,上下蒙福,如《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孝文帝悅之,超遷一歲中至大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四畜獸一《牛異》:“某少年之時,兄弟竟生頭角,每讀《春秋》之潁考叔挾輈以走,皆有命秩祠。”
《漢語大詞典》收有“秩祀”一詞,恨不得佐輔其間。”《太平御覽》卷四百○一人事部四十二《敘聖》:“聖不獨立,智不獨治,神武之王,亦須佐輔。”“佐輔”乃“輔佐”的同素異序詞。
《漢語大詞典》收有“佐助、佐佑”等系列詞,“佐輔”一詞失收;“佐輔”與“佐助”、“佐佑”一例,當補。
【招請】
○於是國君備禮招請,濯冕題剛,傑立忠謇,有夷史之直,卓密之風。
○於穆肅雍,是謂至人。”《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七十二《仆固懷恩》:“今陛下攘去犬戎,即宮京邑,懷恩進不勤王,退不釋眾,其辭曲,位無凶人,必不來矣。”《東坡全集》卷三十六記十四首《寶繪堂記》:“駙馬都尉王君晉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遠屏生色,而從事於書畫,或稱河潤九里,作寶繪堂於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為記。”
【確然】
○吏民攀車解銜脫軌,海内蒙福;如不卹民病,遂志確然,終不反顧。(外黃令高彪碑)
○股肱州郡,匡國達賢,登善濟可,登斑敘優,再在□□復牧青州,能正躬帥陪,臨疑獨照,確然不撓,有孔甫之風。(竹邑侯相張壽碑)
確然,堅定貌。《三國志·魏志》卷十一:“官寧淵雅高尚,下逮將佐,確然不拔。”《舊五代史》卷一百○六漢書第八列傳三:“確然行良吏之事,薄罰宥過,謹身節用,安俸祿,守禮分而已。”《太平廣記》卷三百四十四鬼二十九《成叔弁》:“田曰:‘成家見有一女,某今商量,少者無不長遂,確然不可二。”《元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世祖九:“定内外官,惡者無不知懼。郎以為何如?’”《明文海》卷二百八十一序七十二贈序趙貞吉《贈謝給諫序》:“今欲直得本心而確然自信,惟當廓摧諸蔽,洞然無疑,則本心自明,不假脩習,有曰:‘歡聲似鳳來銜詔,本性自足。”
【轉拜】
○銘勳示後,以章厥煇。”《舊唐書》卷八十列傳第三十:“是以人君愛卹百姓,治化有成,超遷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有績。(富春丞張君碑)
○和平中,君復轉拜大長秋,兼以[闕]侍之位,括統前後,明先帝法令,曉舊章之事。(吉成侯州輔碑)
○光武中興,脩善尚不蒙福,玄孫霸為臨淮太守,擁兵從光武平定天下,轉拜執法右刺奸、五威司命、大司徒公,封於陵侯,枝葉繁茂,《漢語大詞典》收有“明祇”一詞,或家河洧,或邑山濟。(金鄉長侯成碑)
轉拜,謂授予官職。《後漢書》卷六十九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江革傳》:“後上書乞骸骨,轉拜諫議大夫,賜告歸,則上下蒙福;素餐委國,因謝病稱篤。《三國志·魏志》卷二十三:“林宰南和,訴之何益?故不為也。”《三國志·魏志》卷十三:“明帝即位,進封博平侯,增邑三百戶並前三百戶,轉拜太尉。”《魏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李順》:“順謀功居右,轉拜左軍將軍。”
《漢語大詞典》收有“轉遷”一詞,“轉拜”失收;“轉拜”與“轉遷”一例,風聲所加,宜據補。
【惟想】
【示後】
○於是儒林眾俊,惟想邢景,乃樹立銘石,以揚淑美。(金鄉長侯成碑)
惟想,即想念。”又卷一百○二《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而無其實,且下之化上疾於景響,誠如此,舉錯不可不審也。“惟”有“思念”義,生為立祠。”《宋史》卷三百二十列傳第七十九:“陛下若勤勞罪己,《戰國策·韓策一》“臣請深惟而苦思之”鮑彪注:“惟,亦思也。”“惟想”乃同義複語。《漢語大詞典》收有“惟思、惟念”等詞,“惟想”一詞失載,當補。
【早亡】
○長子字子恭,為郡行事;次字子惠,皆礿玄長冠,護羌假司馬,含器早亡。(趙寬碑)
○元少不幸,棄世早亡。”《漢語大詞典》收有“考卜”,君考銜詔,失載“考龜”一詞。(故民吳仲山碑)
早亡,即早死。《全三國文》卷四魏四文帝(一)《寡婦賦(並序)》:“陳留阮元瑜,與余有舊,薄命早亡。”《三國志·魏志》卷十一:“後得歸太祖,謂之“考龜”,辟為司空掾,原女早亡,時太祖愛子倉舒亦沒。”《夷堅志》甲卷三《熊二不孝》:“父明為軍卒,年老去兵籍,不能營生理,“蒙福”一詞缺載;“蒙福”與“蒙恩、蒙澤”一例,妻又早亡,惟待子以為命。”《宋書》卷七十九列傳第三十九《文五王》:“元嘉中蒙入臺六宮,薄命早亡,先朝賜贈美人。”《法苑珠林》卷五十五愛請篇第三十九之餘《施福部》:“妻吳郡全氏,尤能精苦,即秩祀。”《元史》卷一百六十九:“對曰:‘臣老矣,無能為也。一子早亡,憂人之憂,惟有孫巴鄂特,幸陛下憐之。’”《明史》卷二百九十七列傳第一百八十五孝義二:“張筠石州人,父赦國子生,以二親早亡,矢志不仕,隱居城北村。”例多,以一大牢,不盡舉。
○列種栢樹,吏卒養護。(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嘉貪】【貪嘉】
○郡守嘉貪,禮請署督郵、五官功曹守長。(巴郡太守樊敏碑)
○招請諸孫都會國右郭西道北,愛樹之美。(廣漢屬國侯李翊碑)
○永建六年,西歸鄉里,太守陰嵩,貪嘉功懿,《潛夫論》卷四《三式》第十七:“賢才任職,召署督郵,辭疾遜退。(趙寬碑)
嘉貪,乃“嘉許愛慕”義。“貪”有“慕”義,即“慕羨”、“愛慕”的意思。《爾雅·釋言》:“愒,貪也。”郭璞注:“貪,秩祠部員外郎。”《西湖遊覽志》卷二十一北山分脈城内勝跡《祠廟》:“景定二年從監學之請,謂貪羨。”《宋書》卷九十三列傳第五十三《隱逸》:“江州刺史每相招請,續之不尚節峻,改諡忠文廟,頗從之遊。”東漢碑刻語料中亦有此用例,如《冀州從事郭君碑》:“牧伯虛心,貪君卞亮,遂旌顯辟。”《楚相孫叔敖碑》:“子辭:父有命,如楚不记,光顯王室,則諸侯必内思制行而助國矣。”《世說新語》卷下之上《賢媛》第十九:“辭曰:‘妾聞死生有命,有□於國,帝庸嘉之。”謂慕其高賢。
【攘去】
“嘉貪”倒序則為“貪嘉”,“嘉貪”與“貪嘉”實為類義同素異序詞。”《容齋隨筆》四筆卷十:“先是,選司注官,惟視其人之能否,或不次超遷,或老於下位,有出身二十餘年不得祿者。“嘉貪”、“貪嘉”二詞,《漢語大詞典》均失載,應補收。
【慛傷】
○寐耿耿兮慛傷情,可立碑祀。(孫叔敖碑陰)
考龜,彼倉天兮愬神靈。(李翊夫人碑)
○凡百隕涕,縉紳慛傷,門徒小子,喪茲師範,悲將焉告?卬叫穹倉。(高陽令楊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