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200000038

第38章 兵凶战危——正说《火攻篇》(2)

周瑜奉召从鄱阳赶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他同鲁肃一样,也主张坚决抗御曹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认为: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是后方的局势并不稳定,割据凉州的马超、韩遂,对曹操的侧后构成很大的威胁。曹军放弃北方军队善于骑马打仗的长处,而同吴军在水上进行较量,那是舍长而就短,笨到了极点。加上时值隆冬季节,马乏饲料,北方部队远来江南,水土不服,流行疾病在所难免。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曹操贸然东下,失败乃是注定了的。接着,周瑜又向孙权分析了曹操的实有兵力,认为曹操的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业已疲惫不堪。荆州的降兵至多有七八万人,而且心存恐惧,没有斗志。这样的军队,人数虽多,却并不可怕,只要动用精兵五万,就足以让曹操吃不了兜着走。周瑜深入全面的分析,使孙权更加坚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于是,就调拨精兵锐卒三万人,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军事参谋长),率领部队与刘备会师,共同抗击曹操大军。

十一月(一说十月,又一说十二月),周瑜率兵沿长江西上到樊口与刘备会师。尔后继续前进,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与曹军打了一个遭遇战,曹军初战不利,退回江北,屯军乌林(今湖北蒲圻境内),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时曹军偏偏又受到流行病的打击,战斗力更打了一个折扣。由于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惯于水上的风浪颠簸,便用铁环把战船联结起来,以减轻船体的晃动。周瑜的部将黄盖针对敌强我弱,不宜持久,和曹军士气低落、战船连接等实际情况,建议实施火攻,奇袭曹军战船。周瑜欣然采纳了这一建议,秘密制定了“以火佐攻”、因乱而击之的作战方针。

周瑜利用曹操骄傲轻敌的弱点,先让黄盖写信向曹操诈降,并与曹操事先约好了投降的时间和方式。曹操踌躇满志,不知是计,以为真的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便兴冲冲表示接受黄盖的“归顺”。于是,黄盖率蒙冲(一种用于快速突击的小船)、斗舰数十艘,满载干草,灌以油脂,并巧加伪装,插上旌旗,同时预备快船系挂在大船之后,以便放火后换乘,这一行动方案做得真是丝丝入扣,毫无破绽。

发起进攻那天,正刮着东南大风,战船航速节节加码,迅速向曹军阵地接近。曹军以为这是黄盖前来投降,皆伸长脖子围观守望,毫不戒备。黄盖在距离曹军阵地二里许,下令各船同时放火。一时间“火烈风猛,船往如箭”,径直向曹军冲去。曹军船只首尾相连,分散不开,移动不便,顿时成了一片火海。这时候,风还是一个劲地吹刮,火势熊熊,遂向岸上蔓延,一直烧到了岸上的曹军营寨。曹军上下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惊慌失措,哭爹喊娘,乱作一团,兵败如山倒,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在长江南岸的孙、刘联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扩大战果。曹操被迫率军由陆路经华容向江陵方向撤退,行至云梦时曾一度迷失道路,又遇风雨,道路泥泞,以草垫路,才使骑兵得以通过。一路上,杯弓蛇影,一夕数惊,人马自相践踏,将士死伤累累。孙、刘联军乘胜水陆并进,一直追击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内)。曹操留下曹仁、徐晃驻守江陵,乐进驻守襄阳,自己率领残兵败将奔逃回北方。赤壁之战至此以孙权、刘备方面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火攻的典型战例,充分体现了孙子“火攻”作战理论的精髓要义。在这场决定三国命运的战争中,弱小的孙权、刘备联军面对屡战屡胜、兵锋正锐的曹操大军,没有自乱方寸,不曾胆战心惊,而是在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基础上,针对曹操骄傲轻敌、舍长用短(“舍鞍马而就舟楫”)的特点,利用地理、天时方面的有利条件,果断采取“以火佐攻”的作战方针,乘敌之隙,一把火烧出一个三国鼎立的崭新局面。

在具体的作战过程中,孙、刘联军也认真贯彻了孙子“火攻”战法的基本原则。首先,他们充分做好了实施火攻的必要准备,即预先准备了充足的火攻器材——干草、油脂以及用于突击冲锋的火攻载体——蒙冲、斗舰,这就是所谓的“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其次,他们也做到了“发火有时,起火有日”,即充分利用东南风大起劲吹的机会,及时地放火焚烧曹军的战船和大营。最后,正如孙子所说:“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使火攻与兵攻有机地结合起来。周瑜、刘备等人,在实施火攻袭击方案顺利得手的情况之下,不失时机地统率主力船队横渡长江,乘着敌人惊慌失措、混乱不堪之机,奋勇攻击,大创聚歼,从而扩大了战果,赢得了完全的胜利。孙、刘联军在赤壁大鏖战中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它的统帅集团不愧为谙熟“以火佐攻”、“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这一火攻原则的卓越代表,反映了孙子“火攻”战术思想在冷兵器作战时代所具有的独到价值与深远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子的“火攻”战术原则及其具体方法,业已经受住了历史老人的公正验证,而成为中华兵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

本篇中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孙子的慎战思想。他强调君主和将帅对战争要谨慎从事,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对于那种缺乏政治目的和战略目标而轻启战端的愚妄行为,孙子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他着重指出国君不可以凭个人喜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也不可以逞一时意气而随便动武。无论是战是和,都必须以利益大小或有无为依据:“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安国全军之道”。否则“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到头来一定会受到现实的惩罚,丧师辱身,为天下笑。曹操在夺取荆州之后,忘乎所以,志得意满,不能认真“修其功”,没有把握住千载难逢的统一天下之良机,拒绝了高参贾诩关于先稳定新占地盘,再伺机攻打东吴的正确建议,轻敌冒进,率意开战,从而埋下了兵败赤壁的种子。在具体作战部署上,曹操又犯联结战船等一系列错误,加上对孙、刘联军可能实施火攻的情况蒙昧无知,疏于戒备,轻信了黄盖的诈降欺骗,终于导致了惨重的失败,葬送了兵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大好机会,其教训的确是非常深刻的。《礼记·曲礼上》讲:“敖(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曹操不听先哲之言,吃亏自在眼前,这对于后人来说,实在具有永远警示的意义。

孙子的这一看法较之于儒、墨之流一味“非战”、“反战”立场无疑更接近于真理,而与《商君书》为代表的法家“主战”理论相比,也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参见黄朴民:《孙子兵法选评》,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乃是从事任何活动的根本依据,战争作为暴力的政治行为,更应该遵循这一宗旨。而要真正贯彻“兵以利动”的精神,国君和将帅乃是关键。古代国君是一国的主宰,他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存亡,在战争问题上尤其如此。国君如果遇事不能沉着冷静,仅凭一腔热血而轻率发动战争,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至于将帅,乃是一军的统帅,他指挥是否得当,与战争的胜负关系极大。遇事冷静,处乱不惊,不为利诱,不为辱怒,是将帅应有的优良素质,也是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有鉴于此,孙子才一再告诫统治者“不可以怒而兴师”,奉劝将帅“不可以愠而致战”。

征之于史,这种“慎战”理论乃不刊之论,正如唐代杜牧所说:“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无差跌。”(杜牧:《孙子注·序》。)像成皋之战中曹咎“以愠致战”终遭杀身,夷陵之战中刘备“以怒兴师”招致惨败,李自成不修其功断送天下,都是违背孙子谆谆教诲的必然结果。

孙子为什么在一篇专门讨论具体火攻战术的文字里,会包含这类表面看上去并不相涉的内容,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内在逻辑联系,这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以至于有学者认为所谓“安国全军之道”云云,很有可能是错简。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留下了一个很大的谜团。其实,往深处去想,解开这个谜团还是有线索可寻的:烈火的破坏性、威胁性是最为巨大的,所谓“如火燎原,不可向迩”,战争的性质正与它相同,对战争的后果自应有高度的警惕,所以以火为喻,引申出“慎战”的道理,提倡“安国全军之道”也就是理有固宜了。孙子的机心缜密,雅人深致,于此可见一斑。

同类推荐
  • 诸葛亮兵书

    诸葛亮兵书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
  •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万箭千刀一夜杀

    万箭千刀一夜杀

    世界经典的闪击战: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不列颠空战,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战役,等等,带你游走世界,观看闪击战。
  • 大决战:淮海战役

    大决战:淮海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情况。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我华东野战军以7个纵队的强大优势兵力在徐州附近的新安镇对黄百韬兵团实施包围,切断黄百韬兵团与李弥兵团等国民党军队的联系,实施重点打击,各个歼灭。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为标志。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就是中国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中,中原地区也成为国共双方志在必得的主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打的第一仗,就是围攻我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从此以后,中原大地上两军作战一直是此起彼伏,彼伏此起,战场越来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国共双方都有在调兵遣将,都有在筹划这场大战,最终以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 世界军事百科之近代战争

    世界军事百科之近代战争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2)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春生恋

    春生恋

    或许你觉得一见钟情这种事很荒诞,或许你觉得不敢表白的男生是孬种,或许你觉得无法承担责任的男人是混蛋,可是他就是那样的人。谢天翔,胆小,一见钟情,表白却一推再推,可是他所经历的让他慢慢成熟,慢慢的……
  • 天上掉下大麻烦

    天上掉下大麻烦

    他随着一场“宝雨”出生,但他一睡就是十年。世界因他的出现达到跨世纪的发展,十年后他醒了。如今的世界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醒来的他“疯狂”的学习这个世界的知识,最后把目光定格到娱乐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军事天才传奇(世界军事之旅)

    军事天才传奇(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本丛书从不同角度阐述军事的相关知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新潮涌动(1910-1919)

    新潮涌动(1910-1919)

    本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面。
  •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
  • 经济热点面对面

    经济热点面对面

    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怎么了?经受了这些打击和考验,中国的经济会大幅下滑吗;通货膨胀率还会上升吗;中国的石油安全吗;中国的粮食安全吗;中国的中小企业能起死回生吗;中央政府会怎么办;宏观政策会走向哪里?这些原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话题,在这一年都成了老百姓迫切想要弄明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