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200000034

第34章 千里杀将——正说《九地篇》(2)

但是战争是最具有或然性的活动,随机性、变化性是它的根本特点,战术上的“常法”不可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战场形势,如果一味拘泥以往的经验,迷恋于作战的成规,那么就等于胶柱而鼓瑟,非打败仗不可,即所谓“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何博士备论·霍去病论》。)。因此,用兵打仗,在尊重“常法”的同时,更要注重战术的灵活变化,随机创新,因为,后者才是真正的用兵艺术魅力之所在,才是兵学原则不断丰富、不断升华的不竭动力。这正如何去非所说的那样:“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若夫离法而合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子主张在战略进攻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践墨随敌”,因敌变化的战术原则,实在是切中了要害,识破了玄机。

其四,大胆坚决地深入重地,把战争指向敌人的腹心地区。战略纵深是敌人的腹心,对它的打击效果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往往能起到大伤元气、动摇根本的作用。所以,孙子主张以坚决果断的行动,迅速快捷地将重兵插入敌人的心脏地带,“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来确保战略突袭行动取得成功。为达到这一目的,他要求在敌国浅近纵深的“轻地”要迅速通过,不作纠缠,即便是敌之战略前哨的“争地”,也要巧妙迂回,决不旁骛,“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攻,军有所不击”,免得干扰和牵制自己的战略主攻行动。同时,要实行脱离后勤保障的无后方作战,依靠对敌国的劫掠来补充自己军队的粮草,“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孙子这一深入重地、击敌腹心的作战指导原则,在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之战中有非常精彩的印证:战争伊始,美英联军即迅速突入伊拉克境内,兵锋直指伊首都巴格达。为此,美英联军置卡尔巴拉、纳西里耶、纳杰夫等城市、要点于不顾,全速开进,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推进四五百公里,基本上形成了对巴格达的战略合围之势,并很快将这座象征着萨达姆政权力量的城市加以攻克,为这场战争主要作战活动画上一个句号。这种直插腹心、占敌重地的做法,是战略进攻的最佳选择,古今战争史上均无例外。

综上所述,孙子关于战略突袭的指导思想是:以优势的兵力,多变的战术,出敌不意的时间、方向,深入敌之重地,给敌以毁灭性的打击。在战术上,收到“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的效果;在战略上,达到“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其城可拔,其国可隳”的目的。

孙子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进攻突袭作战的普遍规律,曾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孙子亲自参与指挥的破楚入郢之战,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实战体现。

这次影响春秋晚期战略格局的重大战争,以吴军五战入郢、大获全胜而告终。而吴军之所以取胜,除了其政治清明,具备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善于“伐交”争取与国之外,关键在于其作战指导的高明,而这种高明,集中体现为吴军正确遵循了孙子的战略突袭原则。一是“顺详敌之意”,采取疲楚误楚的正确策略,使楚军疲于奔命,并且松懈戒备。二是正确把握进攻时机,明智选择主攻方向,乘隙蹈虚,实施远距离的战略突袭,迫使楚军在十分被动的形势下仓促应战。三是把握有利的决战时机,先发制人,一举击败楚军主力。四是适时进行战略追击,不给楚军以重整旗鼓、进行反击的任何机会,真正做到了“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顺利实现了“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的战略目标。

3.正确认识和运用军事心理学知识,激励士气,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仗是靠人来打的,将军手下没有兵,便成了光杆司令;最好的武器没人去用,便成了一堆废铜烂铁。离开了人,什么仗都打不成。

然而人又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到了尸横遍野的战场,面对彼此杀红了眼的同类,是扑上去拼个你死我活,还是掉转头撒腿逃跑,往往是一念之差,不是让恐惧吓破肝胆,就是让勇敢战胜恐惧,这一切都取决于人的心理状态,这表明将士们精神面貌的好坏,参战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筹码。因此,重视人的心理因素,激励官兵士气,发挥部队的战斗力,乃是战争指导者在管理部队、指导战争时必须优先要解决的问题。

孙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系统阐述军事心理学的兵学大师,军事心理思想是他兵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篇中,他对军事心理学作了最原始的考察,提出了在正确认识部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夺取胜利的主要原则和具体方法。

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孙子对“人情”的体会也是如此,认为“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基于这样的观念,他对部队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反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他从作战区域的远近角度阐述了军心士气的凝聚或涣散问题。指出:凡是越境进攻作战,越是深入到敌方的重地,就越是能使军心稳固,使士气振奋,牢牢立于不败之地:“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接着,孙子探讨了导致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认为这是由部队的心理状态所决定的:在本土作战,免不得想到家中的父母妻儿,惦记着那一亩三分地、两间破草屋,七思八想,斗志就涣散了,瞅准机会就开溜,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有战斗力?反之,如果远离乡土,深入到敌国的腹地,家里的事鞭长莫及,想也没用,自然开不了小差(到了陌生地方,不认得回家的路)。相反,死亡的威胁则是始终包围着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只好排除各种杂念,鼓起全身勇气,去同敌人拼命,以求死里逃生,这叫做“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孙子进而论述了部队作战中更为普遍的心理活动规律,这就是“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指出要想让部队官兵肯卖命杀敌,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安置到无路可走的“绝境”上去,这样,全军上下就会在求生意识的驱使下,奋不顾身去战斗了。孙子强调,这是军队作战心理的一般共性:“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了解军事心理的目的,是为了在战争中加以运用,为此,孙子系统提出了如何巧妙利用部队作战心理的具体方法,其宗旨是因势利导,处心积虑,使官兵们深陷危险窘迫的环境之中,诱逼其为生存而死战。具体地说,就是“塞其阙”,“示之以不活”,“投之亡地”,“陷之死地”,等等。

该如何来做到这一点呢?孙子也替大家想出了高招:推行“愚兵”之术,把士兵们当作懵懂无知的“羊群”来看待,该怎么折腾他们便怎么折腾,“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让士卒成为一群没有头脑,任凭将帅驱使的战争工具。这样,将帅在利用部队心理“投之无所往”的时候,便可以轻松愉快、得心应手了。士卒们的战斗潜能也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了(不管是自愿还是不自愿),便可以造成“携手若使一人”的“理想”局面,舒舒服服地圆自己的胜利之梦!

应该说,孙子的军事心理思想透露着冷酷残忍的血腥味儿,反映了古代上层统治者与普通士兵之间的阶级对立的本质属性。孙子的“道”,是让民众去服从君主的意志,“令民与上同意也”,而不是让统治者去迁就民众的利益,“令上与民同意也”。所以,他在谈到运用部队作战心理时,考虑的只是将帅的利益,而视士兵生命为草芥,在这样的立场之下,他的招数越高明,对士兵所造成的痛苦也就越深重。这一点我们在今天是要有清醒的认识的,切不可把孙子当作普济众生的“和平主义”、“爱兵如子”的好好先生来看待。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贪生怕死,乃是人的本能,所谓“蝼蚁尚且惜命,而况人乎!”“夫农,民之所苦;而战,民之所危。”(《商君书·算地》。)没有一些绝招是无法让人在战场上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奋不顾身,殊死拼搏的。虽然不同的阶级在这方面所使用的手段会不尽相同,但最终所要收到的效果却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孙子掌握和运用军队心理的原则和方法虽然阴损,虽然可恶,但是却非常实用,非常有效,“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我们大可不必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对它大加鞭挞。

历史上借鉴汲取孙子军事心理思想,用以指导战争实践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其中尤以秦汉之际韩信背水列阵大破赵军最为典型。在这次战役中。韩信根据己方兵力寡少、军心不固以及深入重地等实情,并且针对赵军主帅陈余本人“不用诈谋奇计”的迂腐性格,遵循孙子“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作战原则,“众陷于害”,背水列阵,激发起汉军将士人人死战、个个拼命的昂扬斗志。抑制住了赵军如潮般的攻势,同时出动奇兵袭占赵军大营,使赵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韩信乘机发动反击,终于阵斩陈余,大获全胜,一举灭赵,实现了断楚之右臂的战略目的。

但是,“投之亡地然后存”的作战心理原则,如同孙子其他兵学原则一样,固然是制胜之法宝,却并非用兵之教条。换句话说,实践这一原则,要有一定的条件,如将帅足智多谋,敌将蠢笨如牛,及时出动奇兵策应,等等。总之是要灵活运用,因敌变化,而不能生搬硬套,死守拘泥。同样以韩信背水布阵大破赵军一事为例。如果当时赵军主帅陈余不那么刚愎自用,迂腐疏阔,而能听取部下李左车的意见,自己率主力深沟高垒,持重相峙,派奇兵摧毁汉军的辎重,切断汉军的粮道,那么,韩信再是高明,也玩不成这场心理大战的游戏,而且还很有可能如李左车所估计的那样,沦为赵军的阶下囚。可见,是陈余的无能,造就了韩信的功名。历史上就有因死啃教条,不能灵活掌握这一原则而导致失败、贻笑天下的,如三国时期马谡不讲条件侈谈“陷之死地然后生”原则,舍水上山,放弃要冲,最终惨遭失败,痛失街亭,就是这方面的明显例子。由此可见,要正确发挥孙子军事心理思想的巨大威力,必须辅之以具体的条件,实施高明的指导,用孙子自己的话说,就是“兵无常势,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

在军事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的因素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丝毫的减弱。因此,正确运用军事心理学理论管理部队,指导战争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美军是目前世界上武器装备最为先进的军队,可它却非常重视掌握、运用军事心理学理论,积极摸索利用人的心理因素以达到克敌制胜目的的途径。如它主张内部的团结,其心理训练计划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是“维护部队内部的团结”。又如它也十分注重对敌人从事心理战,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通过散发传单、电台广播、寄送电子邮件等方法,开展铺天盖地、强大持续的政治、军事攻心,动摇对手的抵抗意志,瓦解对手的军心士气,收到了相当理想的效果,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美军成功的做法,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在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军事心理学活动的舞台不但不见萎缩,恰恰相反,它是更见广阔,大有可为。而《九地篇》所反映的军事心理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可以为我们从事军队建设,指导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提供有益的借鉴,发挥应有的作用。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1],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之地,为散地[2]。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3]。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4]。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5]。诸侯之地三属[6],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7]。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8]。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9]。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10]。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11]。是故散地则无战[12],轻地则无止[13],争地则无攻[14],交地则无绝[15],衢地则合交[16],重地则掠[17],圮地则行[18],围地则谋[19],死地则战[20]。

【注释】

[1]有衢地:衢,四通八达的道路。《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

[2]诸侯自战之地,为散地:指在本土作战,士卒近家,危急时容易逃散的地区。曹操注:“士卒恋土,道近易散。”又李筌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散,离散。

[3]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指军队在进入敌境不深的地区作战,士卒离本土不远,情况危急时易于轻返,是谓“轻地”。张预注:“始入敌境,士卒思还,是轻返之地也。”

[4]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争地,指我军占领有利,敌军占领也有利的地区。杜佑注:“谓山水厄口,有险固之利,两敌所争。”又梅尧臣注:“无我无彼,先得则利。”

[5]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交地,指道路纵横、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区。交,纵横交叉。陈皞注:“交,错也。言其道路交横,彼我可以来往。”

[6]诸侯之地三属:三,泛指众多。属,连接、毗邻。三属,多方毗连,盖指敌我与多方诸侯国相毗邻。

[7]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谁先到达就可以得到四周诸侯的援助,这样的地方叫做“衢地”。杜牧注:“我须先至其冲,据其形势,结其旁国。”

[8]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进入敌境已远,隔着很多敌国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梅尧臣注:“过城已多,津要绝塞,故曰重难之地。”

[9]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凡是山林、险要隘路、水网湖沼这类难以通行的地区,叫做“圮地”。圮,《说文》“圮,毁也”。

[10]围地:入口狭隘、归路迂远、敌人能够以少兵胜我多众的地区,叫做“围地”。何延锡注:“围地,入则险隘,归则迂回,进退无从,虽众何用。”

[11]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地势险恶,只有奋勇作战才能生存,不迅速力战就难免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张预注:“山川险隘,进退不能,粮绝于中,敌临于外,当此之际,励士决战而不可缓也。”

[12]散地则无战:在散地上不宜作战。梅尧臣注:“我兵在国,安土怀生,陈则不坚,斗则不胜,是不可以战也。”

[13]轻地则无止:止,停留、逗留。意为军队在“轻地”上不宜停留。梅尧臣注:“始入敌境,未背险阻,士心不专,无以战为。勿近名城,勿由通路,以速进为利。”

[14]争地则无攻:遇到争地,我方应该先行占据;如果敌人已先期占领,则不要去强攻争夺。梅尧臣注:“形胜之地,先据乎利。敌若已得其处,则不可攻。”

[15]交地则无绝:绝,隔绝、断绝。此句意为在“交地”要做到军队部署上能够首尾连贯,互相策应。曹操注:“相及属也。”杜牧注:“川广地平,四面交战,须车骑部伍首尾联属,不可使之断绝,恐敌人因而乘我。”

[16]衢地则合交:合交,结交。曹操注:“结诸侯也。”意谓在衢地上要加强外交活动,结交诸侯盟友,以为己援。王皙注:“四通之境,非交援不强。”

[17]重地则掠:指深入敌方腹地,后方接济困难,要“因粮于敌”,就地解决部队的补给问题。梅尧臣注:“去国既远,多背城邑,粮道必绝,则掠畜积以继食。”掠,掠取、抢掠。

同类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古代战争

    世界军事百科之古代战争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之一,由孙武编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最负盛名的古代兵书。《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谋略著作。
  •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百战奇法

    百战奇法

    社会的本质是对抗和竞争,古兵法所揭示的正是如何在对抗和竞争中获胜的方法和手段,这是它之所以在众多的领域备受推崇的根本原因。《百战奇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颇具特色的兵书,自从产生以来一再刊行,广为流传,为后世兵家所重视和推崇,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百战奇法》共十卷,3万余字,每卷10战,合为百战。现存世有明弘治、嘉靖、万历刻本及多种清刻本、《百战奇法》将战争诸方面概括归纳为100个题目,即“百战”,其与《武经七书》特圳是与《孙子兵法》关系密切引用百条古兵法警句,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在经历生离死别后,植物人唐心怡终于醒了,为了爱人逐渐颓废的兵王何晨光也因此回来了,两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同时,唐心怡的醒来也唤醒了何晨光的斗志,一代兵王也逐渐成熟起来了,在以后的作战任务中也越战越勇,尽显军人的铁骨军魂,若干年后何晨光之子何晨心也毅然参军,之后进入特种部队,一代更比一代强。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预审员笔记

    预审员笔记

    这本《预审员笔记》,是在《八小时以外》编辑部热情而具体的帮助下完成的。每一篇都渗透了编辑同志的心血
  • 平民王后

    平民王后

    “懒猪起床,懒猪起床!懒……猪……”闪电般,一条纤细的手臂自被子里探出,打蟑螂似的猛然拍下不停叫嚣的闹钟,再轻轻一弹将闹钟推入绝崖峭壁底下,而后,「凶」手悄悄缩回被子里去。又过了半会,被子才慢吞吞的一点一点的移开。一张半梦半醒,睡眼惺忪的可爱娃娃脸慢慢露出,可爱的萝莉娃娃脸顶着蓬蓬松松的乱发慢慢的坐了起来,一手在干瘪瘪的无肉的胸前抓了抓。然后她又茫然呆坐着,不知……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政治家、军事家、商界领袖最推崇的传世之作!超越军事理论,原来兵法是最生猛的处世教科书。权威原文:以历史上最权威的版本为底本,准确可靠;经典重现:放大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还原原文诞生的史实真相;白话译文: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案例解读:揭示原著思想精髓,解析古人千年智慧对现代职场、官场、商场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辽、西夏、金在建立自己本民族的政权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本书中叙及的阿保机、阿骨打、萧太后等。正当中原地区出现宋金对峙、纷争不已的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亡了南宋,统一了全国。
  • 跨越千年抢回你

    跨越千年抢回你

    宽敞的国际机场大厅,一名穿着t恤搭配低腰七分裤,足蹬细带高跟鞋,气质出众,清丽脱俗的女子,手拉着行李,匆忙地往机场门口走去。她全身上下散出一股与众不同的特殊气质,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她虽然不算是绝色美女,但那双晶莹灿眸,看起来水汪汪的,此时却闪烁着不知名的火焰,令人情不自禁被吸引住。蓦地,一串轻快的音乐从她提包里传出。她低头在手提袋里找手机,一头过肩的乌黑亮发,又长又直,瞬间划出弧……
  • 拐个贝勒爷回现代

    拐个贝勒爷回现代

    不小心穿越了。我不要嫁给太子。也不要被当成两国交好的礼物。让我和别的女人分享一个丈夫。我才不要。我要逃婚。我干吗要顺从。顺从那不是我雪儿的个性。逃婚成功。咦。怎么多了一个人。哈哈!带了个贝勒爷回来。甩也甩不掉。喂。要死啊。告诉你不许在跟着我……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酷拽校草杠上不乖纯妻

    酷拽校草杠上不乖纯妻

    一次善举,出身贫寒的她转入了当地有名的贵族学校,圣缨高中.阴差阳错之余,得罪了圣缨的太子爷,一对欢喜冤家,就此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