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300000014

第14章 佛教的各类典籍(2)

中国僧人的汉文佛典撰述,据当代著名佛教研究专家吕澂先生所作的编目有582部,4172卷(详见吕澂:《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124~154页,济南,齐鲁书社,1980。),其中包括现存的唐代以前的大部分撰述和唐代以后的重要撰述,也包括流行于我国的少量的高丽新罗(今朝鲜)学人的著作。从撰述的体裁来分,有章疏、论著、语录、史传、音义、目录、杂撰、纂集等。从撰述的数量来看,章疏部分居首位,数量最多,反映了佛教徒的崇信经典、热衷解注经典的性格。其次是论著部分,反映了隋唐佛教宗派学者的创作热情和独特见解,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风格。史传部分的数量也相当可观,反映了中国僧人重视历史记载的长处。在所有的撰述中,唯一称为“经”并流传后世的是唐代禅宗实际创始者慧能的《坛经》。这是禅宗学人对抗印度佛教,突出中国祖师学说的一种表现。中国佛教学者所撰的佛教典籍,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历史、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等的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史料。要了解中国佛教,当然首先应当了解印度佛教,但关键还在于研究中国佛教,只有深入研究中国僧人的著作,才能真正把握中国佛教的思想脉搏和思想本色。因此,中国僧人的论著、语录和部分章疏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例如,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论》、《三报论》和《明报应论》,僧肇的《肇论》,吉藏的《三论玄义》,智的《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因明入正理论疏》和《大乘法苑义林章》,智俨的《华严经搜玄记》,法藏的《华严经探玄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金师子章》,湛然的《金刚》,慧能的《坛经》,宗密的《原人论》、《禅源诸诠集都序》,普济编的《五灯会元》,藏主编的《古尊宿语录》,延寿的《宗镜录》,契嵩的《辅教篇》,宗杲的《正法眼藏》,等等,都是重要的佛典名著,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分析、批判、总结。

此外,梁僧祐编著的《出三藏记集》、编纂的《弘明集》和唐道宣纂集的《广弘明集》和《法苑珠林》,也是极为重要的佛教思想资料。还有三朝的《高僧传》,即梁慧皎的《高僧传》、唐道宣的《续高僧传》和宋赞宁的《宋高僧传》,这些不仅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必不可缺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史料。

§§§第四节写经、刻经和排印本藏经

佛典的流传伴随着写刻印刷历史前进的脚步,大致经过了由写经到刻经,再到排印经本的演变过程。

一、写经

在新版印刷术发明以前,佛经的弘布流通,只得靠纸墨抄缮,卷帙写传,即以抄写本的形式流传于各大寺院和民间。由于抄写并非易事,所以六朝以来,大的寺院盛行一种建造经藏以珍藏写本经卷的风气。据现存记载的粗略统计,仅从陈武帝令写一切经12藏起,至唐高宗显庆时西明寺写一切经为止的100年间,皇室和民间的写经就达800藏之多,数量十分惊人。写经事业大约一直延续到南唐保大年间(943—957)才终止,其数量当更为可观。但可惜的是,这批古人辛辛苦苦抄写成的藏经绝大部分没有流传下来。现在于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六朝隋唐写经虽然已是残编零卷,也堪称举世的瑰宝了。这些写经对于研究宗教、哲学、语言、文物以及考古等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二、刻经

中原古代刻经有两种形式,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石刻,二是木刻。石刻就是将佛教典籍镌刻在石上,刻在石上的佛经也称石经。石刻最早出现于公元6世纪中叶的北齐高氏王朝统治时期,其代表作有山东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山西太原风峪的《华严经》、河北武安北响堂山的《维摩诘经》等。到了隋代石刻佛经仍然在继续发展。最为著名的是幽州大房山,即今北京房山区云居寺的石刻佛经。自隋炀帝大业年间始一直持续到清康熙三十天启年,前后千余年共刻经石15000余块,刻佛经1122部,3572卷。云居寺石刻佛经的创始人静琬在唐贞观八年(634)的题刻中说:“此经为未来佛□难时,拟充底本,世若有经,愿勿辄开。”刻经的碑版封在石洞和地穴之中。这是佛教徒鉴于北魏和北周两个王朝均曾利用政权力量焚毁经像、消灭佛教的历史教训,巧妙地利用北方的自然条件,刻经石上,埋藏地下,以使佛经流传久远,佛法永存。云居寺的石刻佛经以其稀世珍本,独特的形式,丰硕的内容,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木刻印刷术的发明和进步,唐代已有少量的木刻本佛经问世。现存的唯一实物是刻于唐懿宗李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的《金刚经》。扉页有“祇树给孤园”本刻版画,卷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18个字的题记。可惜这一极其宝贵的文物早已流失到国外去了。根据现有资料,全部大藏经木刻本的雕造,是始于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此后直至清代约1000年间,先后共有10余次官私木刻版本大藏经的雕造,这些版本的大致情况是:

(1)《开宝藏》:因在宋太祖开宝年间雕刻,故名。又因在益州(成都)刻成,也称“蜀版”。它的印本已成为我国后来一切官私刻藏以及高丽(朝鲜)、日本刻藏的共同准据。现仅存数卷残本。

(2)《契丹藏》:始刻于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公元1031年),历30余年完成。近年在山西应县的木塔中发现了12卷,另有《开宝藏》的残卷,它们同是我国的稀世珍宝。

(3)《崇宁藏》(福州东禅院本):刻于北宋末叶,其版式为后来许多版本仿取。现仅残存20多卷。

(4)《毗卢藏》(福州开元寺本):刻于两宋之际,现国内仅在山西残存一册。

(5)《圆觉藏》:南宋初年雕刻完毕,因在湖州思溪(今浙江吴兴)圆觉寺院雕刻,故名。现国内仅存有零散版本。

(6)《资福藏》(思溪本):南宋中叶在思溪资福禅寺刻造竣工。入经1459部,5940卷。现北京图书馆藏5300余卷。

(7)《赵城藏》:金代刻造,元初又补刻过。以前未见传世记录,1933年于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入藏(编入藏经流通)6900余卷,现存5600余卷。此藏不仅保存了宋刻官版藏经的本来面目,还补充了许多重要的著作,因而价值极高。

(8)《碛砂藏》:始刻于南宋末年,完成于元代,历时近百年。刻版地点在平江府陈湖(今江苏吴县陈湖)碛砂延圣院(后改名碛砂禅寺),故名。陕西和山西均有保存,但略有残缺。1931—1933年曾根据陕西藏本影印过500部,缺佚者以《资福藏》本等补入。

(9)《普宁藏》:元初刻造,云南、山西、陕西等省均有保存。

(10)《弘法藏》:相传为元代官版藏经,然迄今尚未发现有流传下来的印本。

(11)《洪武南藏》(初刻南藏):明太祖朱元璋敕令刻造。现存的孤本藏在四川省图书馆,稍有残缺。

(12)《永乐南藏》:一般称之为《南藏》,为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在南京重刻的洪武本藏经,但略有改动。现全国各图书馆多有保存。

(13)《永乐北藏》:明成祖继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刻成《永乐南藏》后,又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在北京刻经,至明英宗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竣工。永乐南北两个藏经的版本因多次地大量刷印分赐全国各大寺庙,所以是保存下来的全藏中最多的版本。

(14)《嘉兴藏》:明末清初刻造。初在山西五台山开雕,因气候寒冷,刊刻不便,后迁至浙江余杭县径山等地继续刊刻,最后由嘉兴的楞严寺集中经版刷印流通。所以本藏既名《嘉兴藏》,又名《径山藏》。此藏特点是摒弃了以往沿用的折叠式版本,而改为轻便的线装书本式;再是全藏分为《正藏》、《续藏》、《又续藏》三部分。《正藏》为《永乐北藏》的复刻本,《续藏》和《又续藏》系收藏外典籍而成。《嘉兴藏》版本格式的改进和吸收藏外佛教典籍的特点,对后来的刻经和佛藏的编纂都发生了较大的影响。

(15)《清藏》:又名《龙藏》,系清代初年的官版藏经。在木刻藏经中,它是我国藏经版片至今基本上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种。

同类推荐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热门推荐
  • 禛情曼舞

    禛情曼舞

    我和胤禛之间,漫长而又迂回的缘分。一生一世,几经轮回。相爱却互相折磨,相逢却又偏偏错过。纠缠的彼此,痴恋的一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代嫁庶妃

    代嫁庶妃

    ***他亲手端着那碗堕胎药,送至她唇边,只因他要将她正妃的头街,送给他心中挚爱。***眼泪的温度划过心的位置,她却始终微笑,毫不犹豫饮下那穿心之毒。排山倒海的痛苦袭来,下身鲜血汩汩流下。***她低头,无声低笑,三千青丝却在身前男子眼中寸寸成雪……***当一切明了之时,他,自诩冷心绝情,却从此坠入无边地狱,痛悔终生……&&&&&&&&&&&&&&&&&&&&&&&&**她是当朝宰相侍妾所生之女,十七岁那年终于嫁给了喜欢的人,却不料到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只是一场骗局……**他是当今圣上最受宠的皇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终究无法看清自己的心,亲手将自己心爱的女子推入了地狱……**他是江湖上有名的神医,传言有着能够‘肉白骨,活死人’的医术,传言他是个性格古怪至极的人,从不随意救人,只救自己想救的,只救自己愿意救的……========================================读者群号:75203667敲门砖:内容随意,只要能证明你是读者便行了O(∩_∩)O~========================================推荐新文《盛世狂妃》,女主与《代嫁庶妃》完全不同类型的,绝对不弱哦~~~简介:片段一:“我们私奔吧!”一身男装的她风风火火地冲到白衣少年的面前,无视身后一群人追得鸡飞狗跳,握住了白衣少年的手,故作深情道:“亲爱的,你再不来接我,我们的孩子都要出生了!”身后掉了一地的下巴。男子可生子?白衣少年轻轻挑了挑眉,凉薄的唇忽然抿出一条极具魅力的弧线,大手一揽,薄唇轻启:“好。”“……好啥?”“带你私奔。”“可现在是去哪里?”“回房!”“……去做什么?”白衣少年轻轻一笑,倾国又倾城:“让我们的孩子出生。”“……”片段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水润珠华点绛心

    水润珠华点绛心

    且说迎春被孙绍祖接回去之后,邢夫人不觉得怎样,总是不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无关痛痒。倒是王夫人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宝玉再王夫人身边坐了一会儿说了些没用的气话被王夫人教训了一番,便闷闷的往潇湘馆来。刚进了门,便放声大哭起来。黛玉正在梳洗才毕,见宝玉这个光景,倒吓了一跳,问:“是怎么了?和谁怄了气了?”连问几声。宝玉低着头,伏在桌子上,呜呜咽咽,哭的说不出话来。……
  • 为人处世方与圆

    为人处世方与圆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越来越多样化了。朋友来往、同事相处、夫妻关系等等,每一个社交圈子都有其独特性,对于不善于处理这些关系的人来说,每一个圈子就是一道解不开的难题。只要懂得以方圆策略指导个人的社交行为,社交就会成为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为人处世知方圆,尽是人间四月天。
  • 等待花开的日子

    等待花开的日子

    青春的蜕变,就是学会成长的过程。。一系列的变故和曲折后,林宇燃渐渐对“得罪”过自己的秋露心生爱慕。偏偏这时,秋露却获悉春妮竟然是她的亲姐姐。亲情和爱情的抉择,从来就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作者以她独特的心灵语言告诉女孩们:爱情,就如等待花开的日子,如果在对的时间碰到了对的人,那,就爱吧。
  • 心灵鸡汤精粹版3

    心灵鸡汤精粹版3

    有一种距离叫做远,有一种东西却叫缘,有一种情怀叫思念,有一种关心叫无言。最幸福的事就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守住一生的幸福约定。
  • 八部天龙游:仙人指路

    八部天龙游:仙人指路

    看似平静的大理城暗藏汹涌,仿若天堂的苏州饱含腥风。亦或偷袭各大门派的江湖宵小?捍卫师门!是四处作乱、危害百姓的造反恶贼?击伤贼兵头目!是影射入局之人心神的珍珑棋局?勇斗远古棋魂……当一个又一个阴谋接踵而来,她要面临的究竟是什么?身着道袍的女子,恍惚出现,一手举起,似为他人引进篷莱之路,又似为他人指向地狱之门!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