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200000031

第31章 外篇·秋水(1)

原文秋水①时至,百川灌河,泾(jīng)流②之大,两(sì)渚(zhǔ)崖之间③,不辩④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⑤,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⑥,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⑦,望洋向若而叹曰⑧:“野语⑨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⑩,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阎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小,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tí)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注释①秋水:字面上是说秋季的雨水。战国时周历与夏历两种历法并行,这里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岁首,比夏历早两个月,因此周历的“秋”,相当于夏历的“夏”。②泾流:水流。③涘:水边,岸边。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小洲。④辩:通“辨”。⑤于是焉:在这个时候。河伯:黄河之神。⑥北海:指黄河注入之渤海。⑦旋其面目:改变其脸上的欣喜之色。⑧望洋:联绵词,又写作“望羊”、“望佯”,仰视、远视的样子。若:海神。⑨野语:俗语。⑩少:以为少,即小看、轻视之意。仲尼:为孔子的字。闻:见闻、学识。伯夷:商朝末年的高义之士。殆:危险。大方之家:深明大道的人。拘:拘束,限制。虚:通“墟”,指蛙所居之土井。笃:困,亦为限制之意。时:四时,四季。夏天的昆虫至秋而死,受时令所限,不能和它说冬天结冰之事。曲士:乡曲之士,指识见偏狭、孤陋寡闻的人。丑:鄙陋无知。大理:大道。盈:盈满。尾闾:传说为排泄海水之处,在大海之中,扶桑之东,有巨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到那里就被蒸发掉。不可为量数:没有办法能估量、计算。比形于天地:谓寄托形体于天地之间。比,通“庇”,寄也。受气于阴阳:谓秉受天地阴阳之气而成。方存乎见少:正存在着自以为小的想法。奚以自多:哪里会自足自多呢。礨空:石块上的小孔。一说为蚁塚、蚁穴。皆以其小与大泽相对照。稊:一种形似稗的草,其米粒小于大米。大仓:即太仓,大粮仓。号:称。人卒九州:九州之内尽为人居。卒,尽。人处一焉:此与上句“人处一焉”之“人”字含义不同,上句指人类全体,此指单个的人。也就是说九州之内,谷物生长,舟车通行之处都有人在,个人只是这千千万万的人中的一个。豪末:兽类绒毛末梢。豪,通“毫”。所连:指五帝间以禅让方式相传承。连,连续,继承。所争:以武力所争夺的。任士:以治世为己任的贤能之士。辞:指辞让君位。多:夸耀。向:以前,刚才。自多于水:以黄河之水大而自夸。多,夸耀。

译文秋雨如期到来,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里去,黄河水流的宽阔,两岸及河中小洲之间,分辨不清对岸的牛马。这个时候河神欣然自喜得意扬扬,以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顺着河流东行,到达渤海,往东面望去,看不到水的边际。在这个时候河神开始改变其自满自得的神态,怅然若失地远望着大海对北海若感叹说:“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自以为没有人能赶得上自己’的人,这话说的就是我啊。我曾听说有人小看仲尼的见闻学识,轻视伯夷的道义,起初我还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这等浩瀚无边,难于穷尽,我若不到你这里来,就糟了,我将长久为深明大道的人所笑话。”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因为它被所居之空间局限;夏天的虫子不可以同它讲冰雪,因为它被季节所限制;见识偏狭孤陋寡闻的人,不可以同他讲说大道,因为他被受的教育束缚。现在你走出河流两岸,看见无边的大海,就知道了自己的鄙陋,这就可以同你讲说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再大的了,千万条河都流归于它,没有休止之时,而且从不盈满;从尾闾往外排泄,没有停止之时,而不空虚;它不因春秋季节流入水量多少不同而变化,陆上的旱涝大海也没有感觉。大海超过江河的水量,没有办法估量、计算。而我未曾以之为多,因为我寄形于天地,秉受阴阳二气而成,我在天地之间,就如同小石块小树木在大山之中一样,正有自以为少的想法,又哪里会自以为多呢!计算四海在天地之间,不也就像小蚁穴之在大薮泽中一样吗?计算中国在四海之内,不也就像一粒稗米在大谷仓中一样吗?称谓物类数量叫作万,人只居其中之一;人住满九州之地,凡谷物可以生长,舟车可以通行之处,皆有人居,个人只是众人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也就像一根毫毛末梢在马身上一样微小吗?五帝以禅让相传承的,三王以武力相争夺的,仁义之人所担忧的,贤能之士所操劳的,全都在这里了。伯夷辞让以博得好名声,仲尼谈论以显示博学,这种自满自足,不就像你以前自夸黄河之水为多一样吗?”

诵读星级★★★

原文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①,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②,时无止③,分(fèn)无常④,终始无故⑤。是故大知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⑦,知量无穷。证向今故⑧,故遥而不闷⑨,掇(duó)而不(qǐ)⑩,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yuè),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注释①大天地而小毫末: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河怕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依然有区分大小、执着物量的想法,眼界为时空所限,其所见仍然是表面的、肤浅的,没有领悟大道。②物量无穷:物量是大与小的统一,无论从大小哪方面去观察,都是不可穷尽的,言其大,还有比它更大者;言其小,还有比它更微者。因此,不能执着于某物之大或小。③时无止:时间是永恒向前的,无有止息之时。④分无常:一个人的名分、地位不是恒常不变的,贫穷贵贱、上下尊卑等,都处在变化之中。分,名分,地位。⑤终始无故:终而复始,无有穷尽,不会固定不变。故,通“固”,固定。下文“终始之不可故”之“故”字义同。⑥大知:大智之人,领悟大道的圣人。⑦小而不寡,大而不多:小的事物也包含丰富内涵,故不以为少;大的东西与更大的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故不以为多。⑧证向今故:证明古与今都是一样的。向,明。今故,犹古今。⑨遥而不闷:对遥远的古事不感到暗昧。闷,如《老子》“其政闷闷”之“闷”,作“昧”讲。一说作“留恋”解。⑩掇而不跂:近可掇取之事我也不企而求之。掇,拾取,形容相距近。跂,通“企”,求也。盈虚:盈满与空虚。庄子认为,盈虚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所以,盈满不足喜,空虚不足忧。坦涂:平坦的大路。生而不说,死而不祸:即《大宗师》“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之意。说,通“悦”。至小:指人的有限生命和智慧。至大之域:指无限的宇宙。倪:端倪,边界。

译文河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海神说:“不可以。万物的量是没有穷尽的,时间是没有终止的,名分得失也不是恒常不变的,终始往复没有尽头。所以大智之人观察远处和近处的一切事物,不因其小而视之为少,不因其大而视之为多,这就是深明物量是没有穷尽的。证明古与今都是一样的,故而对遥远的古事不觉得暗昧,对近而可取的东西也不去强求,这就是通晓时间是永不停息的;明察事物盈满和空虚相互转化的道理,因而得到了不足以欣喜,失去了不足以悲伤,这就是懂得名分得失不是恒常不变的。明白终而复始、日新不已的大道,所以就不因生而高兴,不把死视为灾祸,这就是知道死生往复不定之理。计算人所知道的,总不如他所不知道的多;其有生命的时间,总不如其没有生命的时间长;以其有限的生命和智慧去追求对无限宇宙的认识,必然会陷入迷惑昏乱而终无所得。由此看来,又怎么可以知道毫毛的末梢可以定为极小的界限呢,又怎么知道天地可以穷尽最大的领域呢!”

诵读星级★★

原文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①。’是信情乎②?”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fú),大之殷也③,故异便④。此势⑤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⑥;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⑦;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⑧,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⑨。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注释①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最精微的东西没有形体,最大的事物没有什么能包围它、限定它。②信情:信实,真实可信。③垺:通“郛”,城外之城,比喻大之外还有更大者。殷:盛大。④异便:异为相异、相别。便通“辨”,分辨。异便即对其差异进行分辨。这句的意思说,精是小中之小,垺是大外之大,二者的差异是可以分辨的。⑤势:形势、趋势,就是说有形之事物,其存在和发展可构成可见的形势、趋势,有大小精粗之分。⑥期于:限于、限定于。有形者:有形可供感知和思维的对象。⑦数之所不能分:不能用数字计量、划分。⑧意致:运用意识、思维可以获得的。⑨不期精粗:不限于精粗。指不能言说、不能意致的对象,也就是超验的道体。⑩不多仁恩:不夸耀仁爱和恩惠。不贱门隶:不鄙视守门之仆隶。意谓大人虽不求利,也不以求利之守门仆隶为贱。多:崇尚、夸赞。事焉不借人:做事不借助于人。不多食乎力:不崇尚自食其力者。行殊乎俗:行事与世俗不同。不多辟异:不标榜炫耀邪辟怪异之行,不有意标新立异。辟异,邪辟怪异。道人不闻:得道之人不求闻达于世。至德不得:大德之人不期望有所得。大德之人与道合一,无形无名,不能用名言概念表述其得,所以是无得,无得亦无失,是为至上之得。约分:取消小与大、精与粗的分别。

译文河神说:“世俗的议论者都说:‘最精微的东西没有形体,最广大的东西没有外围。’这话真实可信吗?”

海神说:“从细小的观点去看庞大的部位是看不完全的,从大的观点看细小的部位是看不清晰的。所说的精,是指小中最微小的;垺,是大之外更庞大的,所以二者是可以区分辨别的。这是物体的形势中所具有的。说到精和粗,是限于有形之物而言;至于至精无形之物,是数字所不能计量划分的;至大不可包围之物,是数字所不能穷尽的。可以用语言议论的,是粗大的事物;可以用意识获致的,乃是精细的事物;言语所不能谈论,意识所不能获致的,就不限于精粗的范围了。因此,大人之行事,不有意害人,也不夸耀对人的仁爱和恩惠;行动不为求利,也不以求利之门隶为卑贱;不为财物而争夺,也不推崇辞让的德行;做事不借助他人,也不夸赞自食其力者,不鄙视贪污的行为;行事与世俗不同,却不是故意标新立异;所为顺从众人,不鄙视谄媚讨好的人;世间的高爵厚禄不足以劝勉他,刑罚耻辱不足以羞侮他;因为他深明是非是不可分辨的,精细与巨大也无法划出边界。听说有这样一句话:‘得道之人不求闻达,大德之人不期望有所得,大人忘掉自己。’这是取消小大、精粗分别而达到最高境界了。”

诵读星级★★

原文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①,恶(wū)至而倪贵贱②?恶至而倪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③;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④;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⑤。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⑥。知天地之为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⑦。以功⑧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⑨,则功分⑩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言殊技也;鸱(chī)鸺(xiāo)夜撮蚤,察毫末,昼出嗔(chēn)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同类推荐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

    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

    做人有心机,就能在人生长河中腾空踏浪,左右逢源,做事有心计,就能把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事事如愿,做人没有心机,清澈如水看似美好,却食之无味,做事没有心计,自视清高看似骨气,却四处碰壁。
  • 职场口才宝典

    职场口才宝典

    说话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话说得好,小则可以讨人欢喜,大则可以明哲保身。远有苏秦、张仪游说诸侯,战国格局为之改变;诸葛亮说服孙权,三国鼎立之势成形;近有周恩来出色外交,四两拨千斤。人人都想追求事业成功,人人都梦想职场理想实现,而事业成功、职场理想实现都离不开《职场口才宝典》!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琉璃苏影

    琉璃苏影

    吾宁遗臭万年,也不愿空留遗憾。烧尽阿房只为来世,洛水河畔,奈何桥前,求你黑袍裹身,一身暖。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悍妻

    悍妻

    她,有一点刁蛮,有一点凶悍,是一朵可望不可及而又带刺的花。她,有一点虚荣,有一点欲望,略带着一些市井之气却不失高傲。她,集美貌、强悍与一身。悍,是她最不愿意听到的,但她的表现?哎……古语有云:悍者,勇也,此为勇武强壮、刚直不阿之士。古语又云,悍者,凶狠、蛮横也,是为恶。不过,所上云云,绝对是西门雪无法认同的。“什么?说我凶悍?”“唔唔唔…天地良心呐!我可是冰清玉洁、貌美如花、人见人爱的西门雪呀……”
  • 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通过大量的实例来了解复杂的人性,学会如何读懂你周围的人,洞悉他人的长短优劣,掌握处世的方略,把握表现与收敛的度,识别和防范身边的小人,本书全面介绍了识别人心的方法,识破别人的谎言,避开周围人设下的陷阱,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与影响力,学会如何与各种人和谐相处,进而掌控周围的人
  • 掌控美职篮

    掌控美职篮

    掌控美职篮,掌控奥布莱恩杯,一个21世纪红衣主教的故事—— 新书《篮球英雄联盟》求支持,下面有直通车
  • 祭司带跑小皇妃

    祭司带跑小皇妃

    “她呢?”云花语还是少年时自负的口气。昀倾自身后解下一个包袱——里面却是一个白瓷的骨灰盒。“她没有云风月那么好命,有人想着救她。她就在这里。”两年后,南方的某个水乡。女子淡淡道“我是不记得你了,但是我把我们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我现在再看我们的从前,就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没有情感。”不可一世的大祭司跪在该女子面前“要怎样才肯原谅。”女子莞尔一笑“好啊,原谅你。我们夏天在一起,冬天就分开。再在一起,再分开,如此循环往复,至死方休。”男子微皱眉,却不敢触怒女子“不与我在一起的时候,你和谁一起?”女子笑得更加灿烂“与你无关。”看幻瑶如何收复大祭司吧。……与君相斜倚,共看云落时。(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