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06

第6章 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1)

一、唐代梅花的分布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国力强盛,社会蓬勃发展,文学艺术繁荣昌盛。在这泱泱盛世的时代氛围里,与整个封建文化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对梅花的欣赏与认识在六朝基础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隋唐结束了几个世纪南北分裂的局面,建立起新的大一统帝国,唐朝版图辽阔,一派泱泱大国气象,经济、社会和文化高度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审美文化不断开拓。唐代的诗歌、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都极其繁荣,为我们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提供了了解这个时代的丰富材料。从唐人各类作品和文献中,能频繁地接触到有关梅花的文字,梅事梅艺活动为之清晰起来,这是梅文化进入活跃期的一个前奏。

大量的材料表明,唐代梅花的分布远较今天广泛。隋唐承北朝基业统一国家,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在北方,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成了核心地区。如今这些地区尤其是山西、陕西一带梅花的栽培已属不易,而在唐代却另是一样,梅花在这一带较为常见。初唐诗人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三七。又康金声、夏连保校注《王绩集编年校注》第88页。王绩,“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叔祖父,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老家庄园植有梅花。其《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进一步回忆道:“忆我少年时,携手游东渠。梅李夹两岸,花枝何扶疏。”《全唐诗》卷三七。可见种梅还有些规模。中唐诗人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回忆在陕西凤翔度过的欢乐童年:“柳爱凌寒软,梅怜上番惊。观松青黛笠,栏药紫霞英。”同上,卷四○六。晚唐李商隐有《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诗同上,卷五三九。,扶风即今陕西凤翔。可见这一带也有梅花分布。至于京、洛一线,读读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同上,卷二二九。李端《送客东归》:“昨夜东风吹尽雪,两京路上梅花发。”同上,卷二八四。不难想见当时长安、洛阳之间早春梅花一路盛开的情景。

何以隋唐时期梅花在黄河流域的分布远较今天广泛,梅花分布区北界延伸至今汾水、渭水流域?一般认为这与隋唐时期我国历史气候进入“第三个温暖期”有关请参考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文集》第475-498页;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册第222-224页。,一些本来只见于长江流域的植物,如柑桔,在关中地区也能栽培结实。当时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状况破坏也不大,山西吕梁、陕西渭河中上游地区仍然是大片茂林密布,自然植被尚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史念海《历史时期森林变迁的研究及有关的一些问题》,《河山集(五集)》第73-91页。。联系殷墟考古中的鼎梅、《诗经·秦风·终南》所说的终南山“有条有梅”,汉代《西京杂记》有关上林苑的梅花品种,以及北魏《齐民要术》把“种梅杏”列为重要的农业项目,可见先秦一直至隋唐时期,梅的分布区域远较今天广大,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能正常生长。魏晋以来流行的《梅花落》以羌笛为主器,属于胡乐范畴,起源于北方地区,其以梅花为主题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唐人梁去惑《塞外》诗曾表疑惑:“塞北长寒地,由来(少)物华。不知羌笛里,何处得梅花。”陈尚君《全唐诗补编》第42页。可能说的是唐之末季的情况。梅之大幅度退出北方地区,是唐以后的事。除了气候冷暖变迁、生态状况整体演变恶化外,其中梅花品种自身可能有一个整体退化的趋势,梅花中一些原本较适宜北方地区生长(如与杏更为接近)的品种可能逐步萎缩湮没,最终留下了南方“半壁江山”的分布格局。

唐代梅的园林栽培也是普遍的。隋、唐两京地区池囿园林繁盛,牡丹是当时最新潮的花卉题材,而梅花也是重要的栽培品种。初唐时期,立春、晦日、元日、人日等节气应景的宫廷御制、应制、应教、唱和及宴游写景诗中,几乎无不提到梅花。如李世民《冬日临昆明池》:“柳影冰无叶,梅心冻有花。”《全唐诗》卷一。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同上,卷五。王勃《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同上,卷五五。可见当时的都城内外御苑梅花较为常见。长安以外,一些士大夫的私营园林也不乏梅花栽培,而且有更明确的景观设置,如中唐宰相李德裕平泉山居以所集异植奇石著称,其中即有临水植梅一景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寒梅》,《全唐诗》卷四七五。。宰相韦处厚元和间贬开州刺史(治所盛山,即今重庆开县),有《盛山十二诗》描写园亭之治,其中有桃坞、茶岭、梅溪等。《梅溪》诗写道:“夹岸凝清素,交枝漾浅沦。”韦处厚《盛山十二诗·梅溪》,《全唐诗》卷四七九。可见也是一处梅花流水相映之景。唐昭宗朝宰相陆希声曾隐居故乡义兴(今江苏宜兴),寄适于村居退闲之乐,其《阳羡杂咏十九首》所咏桃花谷、松岭、李径、茗坡等十数道景观,俨然一片较大规模的园林经营,其中有“梅花坞”一景《阳羡杂咏十九首·梅花坞》,《全唐诗》卷六八九。。遍检《全唐诗》,有“上苑梅”、“宫梅”、“院梅”、“梅园”、“梅馆”、“庭梅”、“梅洲”、“涧梅”、“岭梅”、“梅湖”、“梅亭”、“梅湾”、“梅圃”、“梅溪(蹊)”、“梅花坞”、“官舍早梅”这样一些名目和字眼,其中多属景观,少数是地名。部分属于天然,大多出于人工。既涉及宫廷,也涉及士绅平民。既见于南方,也见于北方。与六朝高度集中于宫廷相比,梅花在唐代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关注如《文苑英华》所收花木类作品,数量依次为杨柳74篇、竹70篇、松柏61篇、莲荷47篇、梅34篇、牡丹31篇、桃19篇、兰18篇、菊17篇,梅居第五,可见唐人关注之程度。,栽培和观赏方式也趋于多样。这是继南朝之后梅花欣赏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其现实基础。

二、初盛唐的梅花审美:继承与演变

在隋及初盛唐的近两个世纪中,梅花的欣赏进展相对缓慢。尽管人们接触梅花的机会不少,但这个时期的文人并没有像梁、陈宫廷文人那样着意于梅花春闺绮怨的特色。由宫廷而都市,由江山而塞漠,这个时代文人的生活视野远远突破了宫廷狭窄的天地,他们越来越不屑于钻研草木、刻镂形似之类的诗题,尤其是艳情色彩浓烈的东西,整个初盛唐时期咏梅专题诗、赋作品极少。后世盛称的宋璟《梅花赋》原作已佚。据颜真卿《广平文贞宋公神道碑铭》,宋璟初仕得宰相苏味道知遇,“作《长松篇》以自兴,《梅花赋》以激时”,“《赋》嗤梅艳,《篇》美松长”,“苏深赏叹之”,许为王佐之才董诰《全唐文》卷三四三。。今本宋璟《梅花赋》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嗤梅”而是“赞梅”,与史载不合,显系后人伪托请参考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研究》第384-388页。。宋璟把梅花与青松相对而论,视梅花为反面形象,与鲍照《中兴歌十首》“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愿君松柏心,采照无穷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第1272页。,吴均《梅花诗》“梅性本轻荡,世人相陵贱”同上,第1751页。所表现出的立场、认识一脉相承,属于这个时代对梅花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评价。这个时代人们着意的仍是梅花的时序之感,悲凉的横吹笛曲《梅花落》十分流行。唐代又出现了大角《大梅花》、《小梅花》曲调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四。,也属军中横吹,主要用于“夜警晨严”时吹奏,主题大致与《梅花落》相似,也当是睹梅伤怨春,感征戍伤离别之类,由于主要由大角吹奏,情调则更为凄厉苍凉。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也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以进士文人为骨干的广大新兴庶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无论生活经历、胸襟意气都远远突破了梁、陈宫廷文人的狭隘天地,他们抛弃齐梁文人赏梅咏梅中的艳情绮怨意趣,把梅花的观照和欣赏与广阔的社会场景和人生播迁相联系,梅花跳越出女性的视野,由宫怨、闺怨的托情之物转为广大文人士子感遇咏怀、抒情寄意的比兴之象。首先是《梅花落》,羌笛横吹之曲,当与边塞征戍有关,但现存南朝诗人的作品,大多只为闺阁感春绮怨之情,极少有边情乡思那样的辽阔取义,而唐代诗人笔下则一改此态,引入边关之思,如卢照邻《梅花落》:“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同上。虽然不脱宫体之绮艳色泽,但征夫思妇之立场诚可谓乐府抒情古意的回归,而“天山”“匈奴”云云,比之南朝咏梅一派玉台香奁,境界大为开阔。再读一读张说《幽州新城作》:“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全唐诗》卷八七。卢僎《十月梅花书赠》:“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年年十月梅花发。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自从迁播落黔巴,三见江上开新花。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云度岁华。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春候飒惊楼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一向花前看白发,几回梦里忆红颜。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却想华年故国时,唯余一片空心在。空心吊影向谁陈,云台仙阁旧游人。倘知巴树连冬发,应怜南国气长春。”同上,卷九九。梅花成了士大夫文人感时序、伤播迁、思故乡,抒发人生乖合盛衰之情的自然兴象与物证。这种感遇咏怀之情的寄托,拓宽了梅花抒情写意的功能和意义,实现了时序物色之情由女性向士子,由深宫绮闺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转变。这是梅花审美感受的一个重要演进。

三、杜甫的地位

上述转变在杜甫诗中得到最为典型的表现。杜甫有两首诗专题咏梅,一是《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全唐诗》卷二二六。一是《江梅》:“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同上,卷二三二。两诗均作于晚年漂泊巴蜀时,诗歌的重点都不在咏物,而在于睹梅而生的时序垂暮之感、故园乱离之思。尤其是前一首虽笔笔不离梅花,却字字归于深情抒发,对友人的深情忆念、万里作客的浓郁乡愁与人生迟暮的无穷伤感,由睹梅、寄梅、咏梅等一系列想象牵引激发,使一首貌似咏梅酬答之作成了浓郁的抒情诗。诗中提到了何逊咏梅,与何逊《咏早梅诗》相比,花色刻画减少,抒情之意激增,情感也脱弃了宫怨闺恋的束缚,显示了唐代进步文人视野阅历的开阔丰富、思想情怀的充实激越。杜诗所抒发的友谊、乡思、时序之情,对于封建士大夫尤其是广大中下层官僚知识分子来说,是最为普遍和经常的体验,很容易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可以说,由于杜甫的咏梅抒情,大大丰富了梅花意象的表现视野和抒情功能。

同类推荐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热门推荐
  • 流离火

    流离火

    揭幕一场青春最后的烟火,毕业前你得学会残忍。当所有的兄弟离散,苍凉感弥漫在十八的大学最后一年,深埋心机的新生祝小希陷十八于不义,邪恶的4暮则不失时机的诱引着她内心深处的小恶魔,翩翩佳公子曲莫浮能一字洞穿十八心思,她将如何抉择善恶的一念之间?难道真的像4暮说的那样:第一次做坏人很艰难,就像女人的初夜。被青春的流火冲淡的爱情给每个人都带来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无所畏惧的左手却在舞厅灯光亮起的瞬间毫不犹豫的推开十八,深谙世事的曲莫浮能救别人却救不了他自己,从来不打女人的他却狠狠的落掌在自己最爱的女孩身上。谁是谁的王子?谁是谁的公主?谁又是谁最后的青春?我们再也不能像上个世纪那样青青涩涩的恋爱了,如果注定爱不成才是那场青春的爱情,那么,就当我们都爱过了吧。(本书VIP收费阅读期限从即日起至2012年8月21日,将于2012年8月22日下架)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群星闪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群星闪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它向我们展现了多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第一次发现太平洋;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从此欧洲历史打开新的篇章;著名音乐家韩德尔奇迹般的精神复活,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弥赛亚》;老年歌德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
  • 世界最美的诗歌

    世界最美的诗歌

    《时光文库:世界最美的诗歌》收录了150余首中外最美的诗歌,囊括了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流派的最好作品。这些诗歌富有意境,语言精练。于短小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启迪心智,开阔胸襟。在体例编排上,本书设置“诗人小传”、“品茗赏诗”两个小栏目,简明扼要地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情与婚姻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爱情与婚姻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本卷选录了新世纪十年来的部分爱情婚姻小说。这些文字,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人在新世纪十年中的情感历程,记录了这个时代关于爱情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的希冀、期盼和焦虑的情绪。新世纪以来,爱情与婚姻中包含的物质内核逐渐露出水面。当爱情和婚姻走下精神的祭坛,不得不滑向物质的漩涡。爱情和婚姻中的物质主义,是整个时代缺乏精神性追求的缩影。当我们从精神的教条中迫不及待地逃脱后,又被物质的车轮赶得喘不过气来。豪华的房子、昂贵的车子和各种各样高档的会所,是否就可以安放我们的爱情?在这转型的时代中,不愿放弃爱情的人们,注定要在这纷乱的缠绕中做出艰难的选择。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史话:海上丝绸之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兴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等内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居然回去了

    我们居然回去了

    假如给你一个回到十年前的机会,你会做什么?跟错过的人表白?珍惜虚度的时光?买一注能够中大奖的彩票……男女主角(曹沃、米几何)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后,十分后悔当年因为对方而虚度年华放弃了努力奋斗的机会。每天害怕未来,沉迷过去。梦想着能回到过去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改变现状。然而当某一天他们真的回到了过去,一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就算未来没有人等你,至少此时此刻有人陪着你。
  • 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

    哥哥的死让林沐阳难以接受,带着哥哥的临死前的嘱托,林沐阳决定告别原来的身份,用哥哥的身份继续活着。找到哥哥爱着的女孩江小娴,却被心细的女孩一眼看穿,然而两个人都没有揭穿对方。江小娴小心翼翼的寻找着男友突然消失的原因,还有这个冒牌男友的来历。真相到底能隐瞒多久。林沐阳前女友的突然出现又会给这对假情侣带来怎样的危机,而林沐阳是否真的对以前的身份彻底的告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