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57

第57章 梅花题材的绘画(上):历史与观念(6)

胡正言(1584-1674),字曰从,号醒天居士,室名十竹斋,安徽休宁人,后寓南京。幼读书,家贫,改学医,年未及冠,即采药行医于大别山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贩药至南京,遂从上元李登攻六书之学,并从金陵诸书画家及文士游。天启初于南京经营十竹斋,为销售文房古玩书籍之铺,后并刻书镌印。崇祯中与复社杨文骢等交往。崇祯十七年(1644)福王朱由崧即帝位,命监制国玺,授武英殿中书舍人。入清仍经营十竹斋,其子孙经营至康熙末。多才艺能诗文,工书,篆、隶、真、行皆能。善画山水人物,尤擅花卉墨梅。精于制墨,治印高古,为一时名手。著有《十竹斋雪鸿散迹》、《十竹斋集》、《此君轩集》、《十竹斋印存》等。

《十竹斋书画谱》为彩色套印图谱,署胡正言辑临,高阳、凌云翰、魏之璜、高友等校。分书画、墨华、果品、翎毛、兰、竹、梅、石8卷共160图,图有胡正言本人所作,也有同时名家吴彬、周之冕、魏之璜、高友等人作品及临仿赵孟、沈周、文徵明、唐寅、陈淳、孙克弘等人画幅。约始编于万历末年,成书于天启七年(1627)。合页连式对版大图,图间隔页附有名人所题诗词。该谱非专为初学者说法之用,除兰、竹谱外,剖析画法的篇幅不多,而以图谱为主。

《十竹斋书画谱》的编绘刻印,尤其是开创的分版彩色套印技术,在明代中后期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的各类画谱和明末版画艺术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印行后广受欢迎,翻刻和仿刻迭出,有崇祯十竹斋重印初刻彩色套印本、康熙五十四年十竹斋彩套本、乾隆间翻刻本、嘉庆二十二年芥子园重刻彩色套印本、校经山房木刻彩印本、光绪五年元和邱氏重刻彩套本、1982年中国书店影印光绪本、198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木刻水印套色本。

《十竹斋书画谱》之《梅谱》,卷首董继周序,辑《芳信先传》(早梅)、《飘飘欲仙》(风梅)、《君子之交》(竹梅)、《东邻窥宋》(过墙梅)、《寿阳点妆》(落梅)等20幅图式,胡正言、凌云翰、周之冕、沈襄、高阳等绘图,顾起元、朱之蕃、董继周等题诗。(四)清代

1王概等《芥子园画谱·兰竹梅菊谱》

《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是一部风行海内300余年,家喻户晓,习画者无不备置一编的大型画法入门教程。在清代以来流传的诸多画传、画谱中,其影响尤其是在民间的影响,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其绘图、雕版、印刷之精良,在整个清代出版史上都堪称代表。

芥子园是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1610-1680)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的别墅。李渔的女婿沈心友家藏明代画家李流芳课徒山水画稿,请山水画家王概整理增编,首列《画学浅说》,末附《摹仿各家画谱》,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芥子园”的名义,用开化纸木版五色套印成书,是为《芥子园画传》第一集(初集)。后来沈心友又请杭州画家诸升编绘兰、竹谱,王质编绘梅、菊谱及草本花卉、木本花卉、昆虫、飞鸟诸谱,王概、王蓍、王臬三兄弟对上述八种增删论订,分前、后两编,配上《画学浅说》及《摹仿各家画谱》,于康熙四十年(1701)刻板付印。后世书商将前编兰竹、梅菊谱改为第二集《兰竹梅菊》,将后编草虫花卉谱改为第三集《翎毛花卉》。嘉庆二十三年(1818)书商又增编人物画谱,至此形成《芥子园画传》四集全本。

今所见《芥子园画谱》重要版本有:康熙四十年王概序刊本(北图)、乾隆三十七年金阊书堂彩色套印本、嘉庆五年芥子园王焕刊本(苏州)、光绪十三年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民国三年上海共和书局石印本、民国十九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二十三年上海有正书局影印本、1983年中国书店影印本等。

《芥子园画谱》是众多画家的集体成果。主要编纂者王概(1645-1725?),父命名匄,一名改,亦名丐,后易名概,字东郭,一字安节,号鹿柴氏,室名山飞泉立草堂,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明亡隐居南京莫愁湖东,遂家南京。好学嗜古,能诗文,工画,知画理,又善刻印,兼治刻竹。康熙二十二年(1683)助纂《江南通志》,编入所作山川形胜图50幅。三十六年馆庐江。画山水,学龚贤笔意,善作大幅用绘松石,雄快以取势,冲和不足。兼擅人物、花卉松石。著有《太岳太和山纪略》、《山飞泉立草堂集》等。《梅菊谱》的编者王质,字蕴庵,杭州画家,作品署“东海王质”,生平不详。

《芥子园画谱》中的《梅谱》分画梅浅说、画法图式与名人图画三大部分。画梅浅说由王概编写,包括《画法源流》、《扬补之画梅法总论》、《汤叔雅画梅法》、《华光长老画梅指迷》、《画梅体格法》、《画梅取象说(十种)》、《画梅全诀》、《画梅枝干诀》、《画梅四贵诀》、《画梅宜忌诀》、《画梅三十六病诀》11题。《画法源流》历叙唐以来梅花画法流派源起与发展,其中论“画梅之派有四”:钩勒着色、没骨点染、点墨、圈花头法,概括颇为简明得实。此外诸题均为编次前人技法论说与歌诀,选择较精,序次得当。画法图式有起手画梗式7则、画梗生枝式6则、枝梗留花式2则、老干生枝留花式2则、画根式1则、画花式7则、画千叶花式4则、画须蕊蒂式6则、画花生枝点芽式9则、花萼生枝点芽式3则、全干生枝添花式2则。这一部分由梗而花,由繁而简,笔法剖析较为具体,图例也简明易懂,极便于初学。名人图画摹辑名人整枝图谱21幅,都极具代表性。

2金农《画梅题记》

此为金农画梅所作诗文题跋的汇编,凡31篇。金农画梅多有题记,或记名家之作,或记作画原由及画法,杂叙弟友间事、梅之情状,间也有托兴寓怀者。语言较为雅驯,似经人润饰。《冬心先生杂著》本谓乾隆十五年(1760)自定,但不见有乾隆刊本,可能时间稍后。有《花近楼丛书》本、道光间邹氏辑抄《绘事晬编》本、陈氏种榆仙馆刊本。

3查礼《画梅题跋》

查礼(1716-1783),又名学礼,字恂叔,号俭堂,一号榕巢、铁桥、梅屋子,室名铜鼓书堂、隐书楼,顺天宛平(今北京)人,原籍浙江海宁,移居天津。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辞科,试优等。官至湖南巡抚,未到任而卒。有《铜鼓书堂遗稿》等著作。是书一卷,所收皆自题画梅之作,凡34则。原附刊《铜鼓书堂遗稿》,有乾隆五十三年刊本。同治二年(1863)管庭芬自遗稿本录出,辑入《花近楼丛书》,末有管跋。多画梅心得之言,涉及写梅原由、梅花性理、取景构象、笔墨技法、纸绢格式等,“随笔题句,颇涉风趣”(管庭芬跋)。

4朱方蔼《画梅题记》

朱方蔼(1721-1786),一名方霭,字吉人,号春桥、桐溪钓叟,室名小长芦轩,浙江桐乡人。朱彝尊族孙。工山水,兼擅花卉,晚年工梅。贡生。乾隆五十五年进画南巡行在,褒赐有嘉。著有《春桥草堂诗集》等。《画梅题记》一卷,为其甥金德舆汇辑朱氏题画诸作而成。朱氏晚岁写梅,图成必有题记,此编乃择其佳构付梓,凡40题。所题有诗有跋,诗占大半。跋有涉论画,亦叙其笔墨取法。有乾隆五十五年桐花馆刊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5童翼驹《墨梅人名录》

童翼驹(1738-1802?),字山子,号古柏山人,山阴人。童钰(1721-1782)子,诸生,后弃举业,游幕为生,乾隆时为山东临邑知县玉栋幕僚。得家传藏书万卷,嗜金石书画。禀承其父“万幅梅花万首诗”之遗风,亦能画梅,尤好红梅。著有《安吉十全诗人》、《印人志》等。是书一卷,前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自序,称:“作客齐鲁,久与阔别,每雨院风窗慨然远想辄泼墨写之,只以自娱不计工拙。又取昔人与余同好者都为一集,题曰《墨梅人名录》,时一披揽,志向往焉。”“宋得四十一人,金一人,元二十九人,明六十一人。”另有《例言》:“墨梅品高于兰竹,自应特为一书,不当与画家同列,是录之作非但因同好,亦所以表着品格也”。首列花光,视为鼻祖,余道释在士人后。“红梅虽用胭脂,而枝干须蒂皆用写法,与墨梅不殊,故善此者亦录焉。”“是录摭拾群书,随览随录,但书人名叙某朝而已,至年代之先后不及深考。”脱稿有年,本待查校一统志再刊,为同人所迫先此刊行。书中所收共132名画家传记资料,止于明末,未及清人。所录主要征引《图绘宝鉴》、《画史会要》等画史著述,也有辑自别集、方志、笔记者。

6徐荣《怀古田舍梅统》

徐荣(1792-1855),原名鉴,字铁孙,号药垣,别号梅花老农,室名石婵娟室、怀古田舍,安徽歙县人,先世为湖北监利人,隶汉军正黄旗,驻防广州军籍。少读经史诸子百家,为诸生,中举人,会试不第,时阮元督粤,拔为学海堂学长。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以知县分发浙江,累迁署杭州知府,咸丰三年(1853)授杭州知府并护杭嘉湖兵备道。咸丰五年太平军自赣入浙,荣战没于阵。在杭时与陈奂、龚自珍、赵之谦诸人交善,唱和甚多。工诗,精隶书,喜画梅,学童钰以草隶法为之,时人称“梅花太守”。其画梅有自题诗云:“学画梅花四十年,江湖台阁派茫然。而今始得童家笔,篆描行字草字圈。”以书法写梅。著有《大戴礼补注》、《怀古田舍诗集》等。

《怀古田舍梅统》纂辑画梅画家小传、画谱、画论、题咏等分类成书,可谓大型梅花画史专集。作者自序署“咸丰二年”“作于越州官舍”。书名“梅统”,乃取赵孟坚《梅谱》诗“所传正统谅末节”之语。书分13卷,卷一为帝王纪,凡4人。卷二至五为士夫录,凡377人。卷六为杂人录,计3人。卷七为闺阁录,凡24人。卷八为方外录,凡59人。卷九为四夷录,仅1人。以上9卷属画史一类,自序所谓“拟之于史纪传之例也”。所辑画人较为赅备,如晋之卫协、郭璞等,传为《诗经》及本草图谱,谅其必绘梅图,而以画家视之。所辑画人名下,除摘录有关画史传记、品鉴外,也兼收本人画梅题诗及他人有关题赠、序跋之作,材料主要取自《历代题画诗类》,间也涉掠诸家诗文别集。卷十为谱,节录《华光梅谱》、宋伯仁《梅花喜神谱》、赵孟坚《梅竹谱》、汤叔雅《画梅法》、王概《青在堂画梅源流》、沈襄《梅谱》等六家画谱内容。卷十一为论,辑录汤垕、汪珂玉、沈颢、沈周论画梅之说,览辑远未赅备。又录谢赫、荆浩、郭熙、韩拙、董其昌、陈继儒等人画法泛论。卷十二为题咏,选录《历代题画诗类》一书中题画梅诗,对清人作品未作补录。卷十三为自序,述画梅源流、体例及是书纂次,谓“纪录”拟于纪传,谱、论、题咏拟于志例,终以自序,则效《史》、《汉》之史裁。是书采辑前人所作,皆录原文,并注明出处。遇有疑义剩义者,则以按语说之或略作补正。如卷二士夫录唐于锡下,辑《青在堂画梅源流》钩勒着色法于锡首创之说,按语对此提出辨正,认为边鸾画梅当在于锡之前。

7王寅《冶梅梅谱》

王寅(1830-1896?),字冶梅,以字行,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后流寓上海。静夫弟。少读书,性耽绘事,初得其兄指授,后广临名迹,又事写生,画艺遂进。太平天国时,展徙流离至上海,卖画为生。日本人喜之,聘至其国,居数年归。画工人物、山水、木石、禽鱼、兰竹,而以画梅得名,与胡璋齐名。绘著有人物、石、竹、兰等画谱数种。

是书通行4册,有光绪十八年(1892)上海五彩公司石印本、光绪二十年上海肇记书局石印本。书中有光绪十八年王昌钺撰《冶梅王先生小传》,谓寅先后著兰、竹、石、人物等谱,后乃作是谱。卷首有俞樾、白珪序。又有光绪十五年自序,知当年始作是谱,十八年成书付梓。第一册首叙写梅法式12则:写梅浅论、梅花枝干诀、中锋偏锋画枝干论、笔墨总论、画梅笔墨论、立品、画花绪言、梅花设色论、设色梅花直指、四影、四枝、超脱。以上内容约完成于光绪十七年,是为初稿,有是年题词8首。次为花枝画法:中锋画向左枝条法、枝条向右中锋画法、偏锋画老干法、大幅树身画法、写花头32法。又次为太极图说,谓画家以一画为法,变化无穷。第2-4册,为冶梅所绘诸式梅图:中堂立轴式22幅、条屏式26幅、横幅式15幅、斗方册式70幅。全书图文并重,论说深入浅出,图例丰富具体,是清末较为重要的梅谱著作。

同类推荐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文章30余篇,主要从嘉陵江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经济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历史资源,探寻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

    这本《中国名酒》由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第七情报员

    第七情报员

    诺博士,一个有着机械钳子手的险恶的、残酷成性的迷恋痛苦的隐遁者,将詹姆斯·邦德牢牢抓在他那钢铁制成的手里。邦德和他美丽而迷人的女助手,秘密进入诺博士隐藏在加勒比海岛的基地时被捕获。诺博士发现了一个机会,既可以处置他的敌人又可以进一步进行他的恶魔研究计划。而邦德则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战……
  • 末世之黄昏

    末世之黄昏

    丧尸爆发,人性泯灭,过往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兄弟之情,男女之爱,在末日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黄昏已经来临,黎明的曙光,何时才会到来?
  • 西游记传

    西游记传

    《西游记传》,明代神魔小说。叙述孙悟空出世,学道,闹龙宫,搅地府,又大闹天宫。被如来压于五行山下;接写观音寻找取经人,魏征梦斩泾河龙,唐太宗入冥,玄奘应诏取经。主要部分为唐僧师徒去西天路上的经历,战胜诸多妖魔,最后取得真经送回东土。
  • 萌妻至上

    萌妻至上

    她叫天宠,天之娇宠,就算无父无母,一样活得风生水起,横行恣意。因为她有一个无所不能,还对她千依百顺的大哥。天宠觉得,大哥绝对是凹凸曼,不管她捅了什么篓子,总能第一时间出现,拯救她于水火。所以,她决定了以后找老公,就以大哥这样的为目标……*【重要提示】咳,因为本文修改时偷了点懒,将几个章节合并到一起,所以——卷一的V章到077章【许你一片天】止,卷二的V章到021章【大结局最终篇】止,其余都是重复章节,勿订-_-
  • 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 死魂灵 欧也妮·葛朗台

    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 死魂灵 欧也妮·葛朗台

    纵观世界文学领域,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形象,其中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又译《悭吝人》)里的阿巴贡,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里的普柳什金,以及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最具代表性。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小恶魔的宠妻

    小恶魔的宠妻

    莫名其妙上天转一圈后拐名邪男回家,吃她豆腐家常便饭,搞暧昧习以为常,打啵上瘾难耐。石头里竟然蹦出小恶魔。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星的代价

    明星的代价

    娱乐圈从来都是纸醉金迷肉欲横流的世界。涉世未深的两个女孩,在金钱、欲望、名利中随波逐流,依仗青春,无所不能。究竟爱情是什么?是金钱的趋势,是欲望的怂恿,还是名利的诱惑……当爱情成为一种手段,才恍然大悟。原来成为明星的代价,是青春的消失殆尽,是挣扎在边缘的呻吟。
  • 人人都要用的心理自控术

    人人都要用的心理自控术

    最受欢迎的斯坦福大学心理课!本书按控制自己——征服自己——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这样一根线索,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所需要克服的种种来自于自己的障碍。书中的每一章都从一个侧面帮助你解决现实中的每一个难题,解开你思想上的谜团和精神上的枷锁,帮助你矫正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美好的人生,从心理自控开始。当你拥有强大的自控力,你将彻底告别自卑、生气、抱怨、焦虑、拖延、赖床等一切不良心理和习惯;你的人脉会更宽广、身体会更健康、家庭会更融洽、收入会更高、事业会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