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45

第45章 梅花题材的文学表现(下):名家与名作(7)

《暗香》上片从旧时月下相携赏梅写起,陡然转折到自己而今见老,诗情阑珊,芳香生疏。下片则抒发与那位“玉人”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折梅无法寄远,而梅花又复凋零无觅。《疏影》上片先以赵师雄事写苔枝疏花,接着化用杜甫等人诗意,贴写其孤芳自赏、幽韵冷香的特征。下片则连用寿阳梅妆、金屋贮娇、笛曲落梅等典故,描写和感叹梅花的凋落。就咏物技巧而言,两词都长在点化典故和前人语句侧面贴写梅花形象,妙在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之间。而词旨也便多了几分犹疑与晦涩,《疏影》尤其如此。前人解此二词,多称其感伤国势,甚至理解为“伤二帝北狩(按:指徽宗、钦宗被金人强掳北行)”宋翔凤《乐府余论》。,不免有些牵强穿凿,但就词中感伤气氛而言,却与南渡后的衰弱国势相一致。夏承焘先生以为两词与合肥恋情有关《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第49页。,似也不宜指实,词序中明确称应石湖之命,若自托私情,未免过分,但词中“唤起玉人”、西湖携手云云,白石词中反复言及,当有一段风流记忆。而白石词中身世漂泊之感又是最基本的主题,此二词也以此意为主。因此可以这么说,词中国势之忧、绮艳之恋与身世之愁三者相交织,只是“感慨都在虚处,无迹可寻”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是托物寓情的最佳境界。比较言之,《暗香》以抒情为主,写景感怀迹象稍明,其中“旧时月色”、“梅边吹笛”、“疏花”“香冷”、“千树”“寒碧”云云,写赏梅之幽雅、梅景之清逸都极其精妙。而《疏影》以咏物为主,重在缀合典故,点化前人诗语,正如姜夔自己所说,“僻事实用,熟事虚用”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历代诗话》下册第680页。,侧面贴写与暗示,多能离形得似,虚处传神。

6杜耒《寒夜》

杜耒(?-1227),字子野,号小山,南城(今属江西)人。曾官主簿,寓临安,后入山阳帅幕府,理宗宝庆三年(1227)死于军乱。《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全宋诗》卷二八二三。此诗写冬夜与友人煮茗夜话,值窗月映梅,顿觉殊有风韵。后两句语言直白,而兴趣盎然,当时以为佳句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三。。

7魏了翁“傍梅读《易》”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历知汉(今四川广汉)、眉(今四川眉山)等州。嘉定十五年(1222)入朝为兵部郎中,迁太常少卿。理宗即位,因论事激直,被劾降三官,靖州(今属湖南)居住。绍定四年(1231)复职,六年入朝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官至佥书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魏了翁是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与真德秀合力推尊程朱之学,推动了理学在南宋后期的隆兴。曾讲学于故乡白鹤山下,人称鹤山先生。嘉定十五年在临安(今杭州)有《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诗:“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交游间颇为欣赏。后贬居靖州,于古梅下建亭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六。,友人摘此诗句名之曰“傍梅读易亭”魏了翁《肩吾摘取“傍梅读易”之句以名吾亭,且为诗以发之,用韵答赋》,《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

《易经》是儒家原典、儒之大经,“察变于阴阳”,“发挥于刚柔”,包含着丰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哲学内容。宋代理学的建构中,多从《易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理论视野,来树立“天理”人伦之作为世界本体的充实形象与绝对地位。史绳祖《儒释老之异》:“易系辞云生生之谓易,生生两字叠言之,此大易之妙,而吾儒根极用功处。易者变易也,所谓生生者,变化无穷,生意不息,才终于冬,复生于春,才尽于剥,旋生于复,靡有间断。人之一身,消息盈虚,死生得丧,万事万变,无出此理。”史绳祖《学斋占毕》卷一。一般说来,魏晋以来道教玄学流行,《易经》与《老》《庄》并为“三玄”,是道教素隐之士最为青睐、常为捧读的典籍。随着理学的兴起,《易经》受到理学之士的服膺,读《易》成了体悟阴阳变化、证求天理流机的一个象征。魏了翁这首诗的贡献就在于把这一现象与梅花联系起来。此前理学家二程已经以梅花来阐说《易》理:“早梅冬至已前发,方一阳未生,然则发生者何也,其荣其枯,此万物一个阴阳升降大节也。”《程氏遗书》卷二上,《二程集》第39页。通过早梅花发,二程看到了天地阴阳的升降变化。魏了翁这首绝句诗,未能展开这方面的深文大义,也许只是傍梅读《易》的生活写实而已,但几年后贬居靖州,建傍梅读易亭的一首诗中却有了高度的自觉:“人情易感变中化,达者常观消处息。向来未识梅花时,绕溪问讯巡檐索。绝怜玉雪倚横参,又爱青黄弄烟日。中年易里逢梅生,便向根心见华实。候虫奋地桃李妍,野火烧原葭菼茁。方从阳壮争门出,直待阴穷排闼入。随时作计何太痴,争似此君藏用密。”《肩吾摘取“傍梅读易”之句,以名吾亭,且为诗以发之,用韵答赋》,《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梅花的可观不在其疏影横斜,也不在其果实累累,而是其阳和早发体现的阴阳消息、出处行藏方面的理性启示。魏了翁有两首诗重复这样的句子:“梅边认得真消息,往古来今一屈伸。”《李参政壁生日六首》、《海潮院领客观梅》,《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概括的也是这一意思。家铉翁《跋浩然风雪图》一文谈到孟浩然风雪觅诗这一诗家胜事时曾有这样一通议论:“此灞桥风雪中诗人也,四僮追随后先,苦寒欲号。而此翁据鞍顾盼,收拾诗料,气色津然贯眉睫间,其胸次洒落,殆可想矣。虽然,傍梅读《易》,雪水烹茶,点校《孟子》,名教中自有乐地,无以冲寒早行也。”家铉翁《则堂集》卷四。在他看来,孟浩然之事(此事实由后世附会)固然为士人一雅,但终属诗人苦吟之迹,而魏了翁所为,是一种从容透脱的君子气象。后来“傍梅读《易》”成了咏梅常见事典,元明以来绘画中作《梅边读易图》者纷然,代表着理学家所标举的仁者意度、名教之乐,同时也代表即物即理、因梅体悟天理流机、阴阳变化的玄妙境界和独特理趣。

8尼姑《悟道》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六:“子曰:‘道不远人。’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有尼《悟道诗》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蹈(诸本作: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亦脱洒可喜。”就咏梅而言,所谓“陇头”、“春在枝头”云云,是以六朝陆凯《赠范晔诗》为基础。但此诗实非咏物,貌在寻春,实则悟道,是一首道地的哲理诗。所表道理即罗大经所说“道不远人”,此理自孔、孟至道、禅,几成老生常谈,即以寻春比喻,宋代理学家也言之已多,如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而尼姑此诗,首两句写“寻春”也即“问道”之竹杖芒鞋,天下云游,后两句反躬自省,退求自心,符合僧人修行、禅宗顿悟的身份与理念。而以嗅“梅”知“春”形容即事得道的哲理,也更为生动、贴切。

9刘克庄《落梅》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父亲刘弥正,官至吏部侍郎。嘉定二年(1209),刘克庄以荫补将仕郎,从此步入仕途。初为靖安(今属江西)主簿、真州(今江苏仪征)录事参军等,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嘉定十二年(1219)监南岳。嘉定十七年(1224)知建阳县(今属福建)。理宗宝庆初,因所作《落梅》诗得罪权相史弥远,前程受阻。绍定二年(1229)通判潮州(今属广东),因《落梅》诗案的旧账被劾落职。直至史弥远死后,才复官出山。端平二年(1235)得宰相郑清之、参知政事真德秀提拔,为枢密院编修官。此后三十余年,仕途较为顺利,历知袁州、江西提举、广东提举、国史院编修官、监察御史、知漳州、起居舍人兼侍讲、兵部侍郎兼侍讲等职,景定五年(1264)致仕。淳祐六年(1246)被理宗召见,特赐同进士出身。刘克庄晚年趋奉贾似道,颇为时论所讥。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最重要的文学家,其诗集曾被陈起刻入《江湖集》,因此被看作是江湖派诗人,是江湖诗人少数几个显达“钜公”之一,被时人尊为文坛宗主。今存《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其中存诗4500多首,数量在宋代仅次于陆游,词近260首,也颇可观。刘克庄自称“酷爱梅花”刘克庄《汉宫春·秘书弟家赏红梅》,《全宋词》第2600页。,集中咏梅诗104首,词8首,另有不少墨梅、咏梅作品序跋,有关梅花的内容比较丰富。淳祐十年(1250)曾唱和《梅花百咏》,江湖友人和者数十人,并有人为之诠注,影响甚大。

在刘克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咏梅诗却是嘉定十四年(1221)的《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三。诗开头描绘落梅凄凉的景象,透露出诗人的惋惜伤感之意。颔联以“迁客骚人”比喻,既形象地表现了梅花被摧飘落的情形,也赋予了其高洁的人格。颈联写梅虽飘落,但香气犹存。尾联感慨议论,春风掌握着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偏偏忌妒梅花的“孤高”,不知怜惜护持,听任飘零凋落。

就咏梅而言,此诗无论立意、技巧都无过人处。但正是这首普普通通的咏物之作,后来却引出了一场官司。宁宗嘉定末(1224)、理宗宝元初(1225),权相史弥远专擅朝政,废宁宗所立皇太子为济王,矫诏改立理宗,并逼济王自杀。史弥远的恶劣行径遭到了当时朝中正义之士的激烈反对,如真德秀、邓若水、洪咨夔等人纷纷上书为济王鸣冤,斥责史弥远擅权废立,一一都遭贬逐。在朝野一片反对声中,史弥远及其爪牙到处寻找证据,网罗罪名,以排斥异己。当时被挖出作为诽谤时政罪证的有陈起的“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柳相公桥”,曾极《春》诗中的“九十日春晴景少,一千年事乱时多”,以及刘克庄这首《落梅》诗末两句等,称其谤讪当政。为此,陈起被发配流放,曾极被贬死舂陵。恰巧陈起为江湖诗人们编辑刊行大型诗歌丛刊《江湖集》,也被毁板,印出的书被禁毁。当权者还效法北宋末年的作法,诏禁士大夫作诗。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江湖诗祸”。宝庆三年(1227)案发时,刘克庄在建阳(今属福建)县令任上,幸得郑清之(与史弥远关系密切)代为开脱,才免除下狱治罪的处分。但他并未因此脱尽干系,绍定二年(1229)解建阳任赴潮州通判,刚上任即被劾去,究其原因即出于旧事报复。刘克庄《病后访梅九绝》其一说:“梦得(按:刘禹锡字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按:李泌字长源)为柳忏当权。幸然不识桃和柳,却被梅花累十年。”至于心理上的影响就远不止十年了,刘克庄在《扬补之墨梅跋》中说:“予少时有《落梅》诗,为李定、舒亶(案:两人制造‘乌台诗案’陷害苏轼)辈笺注,几陷罪苦。后见梅花辄怕,见画梅花亦怕。”《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九。其《贺新郎·宋庵访梅》一词也说:“老子平生无他过,为梅花受取风流罪。”同上,卷一九○。当然,他也由此开始了大量写作梅花诗词,并对因此而名垂青史很是自信刘克庄《病后访梅九绝》其九:“菊得陶翁名愈重,莲因周子品尤尊。从(一作后)来谁判梅公案,断自孤山迄后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

10卢梅坡《梅花》

卢梅坡,宋末人,事迹不详,据元黄正子《山房随笔》所载吴门赠别诗,或在苏州一带生活过。《梅花》:“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全宋诗》卷三七四九。此诗载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另见刘克庄《后村千家诗》卷七。此诗以拟人手法设想梅雪争春,互不相让,由诗人出面裁判,意趣颇为生动。而最后结论之简切明辟,语言之明白亲切,都富有魅力,可以说是千古梅雪之争的定评。

11谢枋得《武夷山中》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举。曾任考官,因指责贾似道奸政,黜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德祐元年(1275)知信州(今江西上饶),率军抵抗元兵,战败城陷,隐姓埋名入武夷山中。后流寓建阳(今属福建),卖卜教书为生。平生以忠义气节自任,元朝屡召出仕,均坚辞,后被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绝食而死。《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叠山集》卷一。此诗作于抗元兵败十年后,谢枋得家乡失守时,妻儿被掳,早已无家可归,而抗元武装渐趋沉寂,复国无望,因而剩下的只是孤守山野,抗节守志。结句以梅花形象自励,透过作者那无比崇敬的心理,不难感受到梅花孤峭苦节的气格神韵在人们心目中已推之弥高,爱之弥笃。

12谢翱《梅花》

谢翱(1249-1295),字翱羽,号晞发子,晚又号宋累。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居浦城(今属福建)。试进士不第。元兵南下,他倾家财募乡兵数百人投文天祥军,参加抗元,被文天祥任为咨议参军。文天祥兵败被俘,他脱身潜伏民间,流亡浙东,与宋遗民往还。《梅花二首》其二:“吹老《单于》月一痕,江南知是几黄昏。水仙冷落琼花死,只有南枝尚返魂。”谢翱《晞发遗集》卷上。《单于》是著名角曲,产于边塞,流行军中,这里代指《梅花落》、《小梅花》一类曲调,借以转喻梅花之凋落。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唐韩偓《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湘浦梅花两度开,直应天意别栽培。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全唐诗》卷六八○。宋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苏轼诗集》卷二一。都是用汉武帝时西域所贡返魂香的故事,写梅花早发或一岁再发。而谢翱以抗元志士、亡国遗民言此,以水仙、琼花等草木作反衬,强调梅花的再生,与“江南”、“南枝”等语配合,表达的是对南宋王朝忠贞不绝的信念。

三、元明清

(一)元代1王冕题画诗赋

同类推荐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后宫惊华:妖娆太子妃

    后宫惊华:妖娆太子妃

    她是他交易中的棋子,他是她命中的恶魔。她从面容丑陋到美若天仙,一路真心对他,却最终只是为他换取他情报的筹码,夜晚她乔装任人欺凌的娇娃,把酒言欢,曲意逢迎,却在死亡的边缘,被他冷漠地推入深渊!为了娘和弟弟,她哀求他高抬贵手。他不屑:“你算什么?不过是一个任人欺压的无耻女人!”“就算是无耻的女人,也会有死亡的权利!”她手中软刃一挥,一道血痕清晰惊悚,血色妖娆下她美艳如花!十年欢宠,十年仇怨,他疯了一般地找她,她却如同一抹幽灵,总是在他到来前,悄然离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岛

    2006年英国畅销书top1,超越《达·芬奇密码》《追风筝的人》《哈利·波特6》,令整个欧洲都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多年来,阿丽克西斯发觉母亲总是过分守护着自己的过去,不仅掩埋了自己的根,还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结结实实。阿丽克西斯决定打开母亲尘封的过去。她来到爱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纳龙格的荒凉小岛。这是一处禁地,一处令布拉卡、爱琴海,甚至整个欧洲都谈虎色变的禁地,更是母亲的禁地。禁地打开,一个融合爱恨纠葛的凄凉故事怆然铺展,一曲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徐徐打开……
  • 云傲九天

    云傲九天

    她,Z国龙组的最强队员,因为抢夺一块怪异的石头,被炸成碎片,再次清醒的她发现自己竟然处于母亲的肚子里。而伴随她重生的灰色石头竟然是一件了不起的宝贝,于是乎,逆天的功法,用之不尽的混沌灵气,强大的灵兽接踵而来。前世的她没有享受过亲情,既然上天给了她补偿的机会,那么,她一定会加倍的珍惜。为了让家人幸福快乐,逆天又何妨?敢伤害她的重视的人,不管他是神是魔,她都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他,魔界唯一的魔主,冷酷无情。然而,遇上了她,便是他一生的劫,因为她,他放弃了魔王的身份,甘愿化做普通人,陪她逍遥。他说:“女人,天下和你,我选你!!!”他,精灵族的半精灵王子,天分过人,却因血统被族人排斥。从小流浪在外,生性淡漠,任何人都进不了他的心。然而,被她所救后,一颗心就遗失在了她身上。从此,心里就只装了她一人。他说:“夜,天涯海角,我跟着你。”他,神之圣子,转世重生,变成她的双胞胎弟弟,从小体弱,安静温柔,却只在她面前活泼。他说:“姐姐,我们是双生子,所以,我们要一直在一起。”他,帝国的逍遥王爷,游戏花丛,却从未为任何人停留。然而,遇上她后,他的世界便只剩她一人。他说:“小夜儿,为了你,我错过了那么多美人,作为补偿,把你赔给我吧!”他,混沌神龙,千百万年前,他和她同时诞生在混沌中,千百万年的岁月,两人相互陪伴。为了她,他自愿舍弃一身神力,陪她转世。他说:“为了你,一切都值!”他,家族的天才,却被人暗中下毒,被她所救,从此,他伴她左右。他说:“我会变强,强到有资格站在你身边。”他••••••
  • 纤手谋天下

    纤手谋天下

    然而苍天却不让她就此长眠。重生之后,她决心复仇,让种种美好皆成假象。她在绝望中死去,改变命运!步步为营,机关算尽,潜逃出宫,一场宫变,历经周折,只为寻得那个愿与她共谋天下之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每天读点投资理财学

    每天读点投资理财学

    理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是让理财的人思考并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后将财务资源科学地分配到需要的地方。同样的东西对不同的人其效用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汉堡包对于一个流浪汉的价值远高于一个高级皮包,反之对于一个时尚的白领女性,皮包的价值和效用就要远高于汉堡包。这个道理似乎很容易明白,但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花去很多的资源去追求一些并非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有很多人尽管很会赚钱,也积累了很多财富,但其生活品质却并没有随着其财富的增加而同步提高。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白自已真正的需求,从而导致财富消费的效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