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26

第26章 园艺 园林与花艺中的梅花(中):(4)

水名,因在杭州西湖西山之阴,故名。发源于杭州余杭西部山区,经留下镇,沿今杭州天目山路、古荡、松木场,入京杭运河。在古代,西溪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含义:一是镇名,北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五记载钱塘县四镇,其中之一即西溪,明代后期以来改称留下,地当今西湖区留下镇;二是水名,通常主要指今留下镇至松木场这一段;三是区域名,西溪流域沿岸的整个地区,而其中又以西溪(留下)至古荡为核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西溪以南即今石人岭、北高峰、老和山北麓坡坞地;二是西溪北侧河渚为中心之湖荡湿地,今建为西溪湿地公园。

西溪梅花起于何时?西溪南岸的山麓坡地,竹木葱茜,是野生梅花的理想分布地,想必古来应有梅树生长。就栽培梅花而言,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宋代。周淙《乾道临安志》卷二记载杭州梅花品种:“腊梅、香梅、千叶梅、福梅。”这里的福梅,所指或即西溪安乐山福胜院梅花。顾简《古福胜院记》:“宋僧渊本澄重兴,种梅万树,闭户读书,故有福胜梅花之目,西溪梅花因缘或始于此耶。”吴本泰《西溪梵隐志》卷四。南宋杭州处辇毂之下,市井繁盛铺衍,西溪地区人迹渐多,僧隐栖迹纷至沓来,想必像福胜院那样艺梅观赏和招徕香客的佛寺道院不在少数。元代承其余烈,如安乐山福清院,本唐时竹院,“历传至元天历复竖殿堂于万竹中,间以杂梅,一时游者多为诗镌其堂”毛奇龄《修复福清禅院碑记》,《西河集》卷六四。。到了明代,西溪沿岸禅院隐庐乃至街市庄园艺梅已成了很普遍的现象,规模也逐渐扩大,至迟到万历年间,西溪梅花进入其繁盛期,西溪探梅成了湖上文人雅士武林之游常办的项目。万历三十七年(1609)聂心汤《钱塘县志》卷一“纪胜”:“西溪之山……历方井、法华、秦亭,凡一十有八里,络以小河,夹岸皆茶、竹、梅、栗。二月梅始华,香雪霏霏,四面来袭人。”同时,洪瞻祖在《从秦亭山济西溪行梅花树中十八里……》中写道:“连山带溪横,二九沿清泚。行共梅花树,四境玉辉里。”吴本泰《西溪梵隐志》卷三。入清后,西溪探梅久盛不衰。康熙二十五年(1686)马如龙《杭州府志》卷六:“西溪一带梅花甚盛,沿亘十余里,清芬袭人,中多别业,往往高人逸士托足其间,或肩舆小艇载酒肴,携幞被,有旬日始归者。”康、乾二帝南巡都到过西溪赏梅,“西溪探梅”被列为新订“西湖十八景”之一。

西溪僻处武林山阴,周围山势环绕,极其幽静。宋以来随着都市规模的扩大,逐渐为市人所知,游踪渐至,缁黄之流与择业闲居之士也渐多,尤其是明末清初,更成避乱逃隐者之渊薮。西溪梅花的兴起,得力于寺庙、士绅别业庄园和村民农户三方面的积极种植,因而分布较为广泛,风景各异。而西溪山水本身形态也较丰富,以西溪为界,溪南为灵岩山脉阴坡坞麓,溪北则以湖荡洲渚为主,相互差别较大,相应的梅花景观也就多有不同。南部的法华山及宋辇道沿线,属丘陵坞麓地貌,茂林修竹,景象森秀,梅花漫布山麓,与松竹青白掩映,景象煞是幽清。而西溪北侧河渚、曲水庵一带又是典型的湖荡洲渚地貌,梅花植于塘埂湖岸间,花期落花流水,一副湖渚田园风光、窅然仙境之美。西溪诸地所艺梅花以绿萼为主。马如龙《(康熙)杭州府志》卷六:“西溪十八里夹道种梅,巷曲数十万树,惟绿萼者结实尤佳,他处莫及。”绿萼梅是梅中优良品种,花、果俱佳。尤其是花白萼绿,姿韵清雅,更是观赏梅中上品,时人多以“绿雪”称之。永兴寺冯梦祯手植绿萼两株,号称“二雪”,可以说最具代表性。

从明万历到清康熙(1662-1722)、乾隆(1736-1795)间,西溪梅花的兴盛绵延达两个多世纪,而其中又以万历后期至康熙年间最为昌盛。从空间分布上说,西溪梅花也有一个溪水南、北两岸的重点转换。大致说来,万历至康熙年间,西溪梅花的繁盛以秦亭山、法华山至留下镇故宋辇路沿线坡麓林景为主,而明崇祯以来,曲水庵开山,秋雪庵重建,以这一系列寺院的兴起为标志,河渚一带逐渐成了僧流驻锡、士人隐居的新区,梅花种植的重点也移到这一线。康熙中期,介于辇道与河渚之间的木桥头、余家庄、高庄、西溪山庄等处梅花弥望一片,蔚为壮观,成了主要的赏梅景点,游人探梅也多取水路舟行。与此相反,地处溪南的法华寺、永兴寺、福胜院等老牌寺庙梅花渐见衰落。嘉庆以来,河渚一带的梅花也逐步衰落。究其原因,与苏州邓尉“香雪海”的情景颇为类似,都是由于当地蚕桑业的挤压,而河渚一带梅花的衰落,与湖荡洲渚之地梅花生长不利多少有些关系。道光间诗人吴乙照《〈西溪梅竹山庄图〉咏》诗直言:“西溪十八里,西溪,到处是蒹葭。”章黼《西溪梅竹山庄图题咏》。“西溪十八里”本来说的是“香雪”,现在“秋雪”(芦花)取而代之,彼消此长之势不难想见。

西溪梅花无论规模还是盛况延续时间之长,在整个杭州地区诸梅花名胜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整个中国古代梅花名胜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它与苏州邓尉梅花规模相近,兴衰历程也大致相同。它们同处于号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水乡、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重心区和传统梅花观赏栽培的核心区内,共同代表了封建社会梅花风景名胜发展的最高成就详见程杰《杭州西溪梅花研究——中国古代梅花名胜丛考之二》,《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4灵谷梅坞(江苏南京)

灵谷寺,在今江苏南京东郊中山陵风景区东侧。该寺历史悠久,创始于晋,本名道林寺,梁改为开善寺,北宋时名太平兴国寺,后又称蒋山寺。故址在明孝陵一带,明初因建孝陵而移至今址,赐名灵谷寺。因处陵寝重地,备受重视,建筑、种植与收藏均极丰富,与凤山天界寺、聚宝山报恩寺并称“南京三大寺”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二八全书。。明孝陵、灵谷一带十里,山道蜿蜒,苍松夹径,灵谷山门内松径犹有五里,森严苍寒,至者莫不印象深刻、交口称赞,为明“金陵四十景”之一,称“灵谷深松”朱之蕃《金陵四十景图考》。。与这沿路大片深林名胜相呼应,寺东的梅花坞也颇著名。梅花之种植可能始于灵谷寺移建时,成化五年(1469),童轩(1425-?)《忆金陵》诗中回忆几年前的南京宴游之乐:“秦淮桥畔月,灵谷寺前花。”童轩《忆金陵》其四,《清风亭稿》卷五。同时史鉴《游灵谷寺》记:“缓辔吟行紫禁中,杂花千树映禅宫。”史鉴《游灵谷寺》,《西村集》卷三。可见这时的灵谷寺一带种花颇多。虽然未明言何种花卉,但梅花至少应居其一。正德、嘉靖间,严嵩《至日集灵谷寺》诗:“林下幽香逢蕙草,水边春信见梅花。”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八一。已明言灵谷寺沿路有梅花。

许多材料表明,到万历年间灵谷寺东侧坡麓及附近一带植梅已颇具规模。我们发现,万历之前的诗人游览灵谷寺一带,诗文中常提的多只在松径、塔影和寺前的琵琶街、八功德水,如正德二年(1507)二月都穆《游灵谷记》何镗《古今游名山记》卷二。、嘉靖十八年(1539)十月罗洪先《冬游记》罗洪先《念庵文集》卷五。记灵谷游踪,都未提到梅花坞。而至迟从万历中期始,梅花坞或梅花墅的名称开始见诸文人游记与吟赏。万历二十一年(1593)冯梦祯《灵谷寺东探梅记》:“出朝阳门,群山如玉,清辉蔽野。越灵谷而东二里许,北行百步,达梅花下。花放者已十三四,冲泥纵观,万树弥望。”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二八。天启元年(1621)完成之王象晋《群芳谱》果谱卷一所辑于若瀛一段关于金陵梅花的文字,首先说的是城南华严寺僧擅长缚制红白蟠梅,其次则是灵谷寺梅:“灵谷之左偏,曰梅花坞。约五十余株,万松在西,香雪满林,最为奇绝。第游人杂饮其下,芬仅敌秽。”《二如亭群芳谱》果谱卷一。这里说的五十余株,疑是五千余株,因形近而误,因五十株远不当“香雪满林”的感觉。这还可从同时焦竑《灵谷寺梅花坞六首》中进一步印证:“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借草持壶燕坐,隔林敲石煎茶。”“薝蔔林东短墙,曾开宝地齐梁。初春老树花发,深涧无人水香。”焦竑《灵谷寺梅花坞六首》其一、其二,张豫章等《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明诗》卷一一八。焦竑这组诗从多种角度着笔,所说“村中千树”当是其中部分,所取也只是整数,整个景地应远过此数。焦竑诗还透露了“老树”的信息,梅株多少已有了些年份。崇祯间诗人沈章《灵谷寺看梅》:“下马看碑度孝陵,山椒十里树层层。半开香气清于水,一路人家静似僧。春动粉须都化蝶,夜寒花片欲成冰。”《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明诗》卷八九。申佳允(?-1644)《灵谷寺》:“春湿青苔媚客襦,斜回十里野云迂。珠皈佛塔悬衣舄,绣抹春岚点画图。苔径长松烟不断,石街双屐响相呼。禅宫香傍梅花墅,绛雪披纷簇野酤。”申佳允《灵谷寺》,《申忠愍诗集》卷四。综合上述材料可见,大约明万历以来,灵谷寺梅花坞声名渐彰,游人纷至,成了春日郊游的一道名胜。此景被当时金陵胡元润画入《金陵名胜图册》,称“花时游人如蚁”胡祥翰《金陵胜迹志》卷一〇。。

灵谷寺毁于顺治二、三年间(1645-1646)的战乱,唯无量殿、宝公塔尚存王士禛《游钟山灵谷寺记》,《渔洋山人文略》卷四。,后虽经重建,但规模和地位与明朝远不能比。相应的孝陵与灵谷一带深松茂林也失之樵采,逐步荒疏,梅花坞自然也不例外,开始走向衰落。康熙三年(1664)王士禛《游钟山灵谷寺记》“梅花坞在山门东,寒香数百树,尚横斜山翠中”同上。,梅树数量已明显减少。作为皇陵花草林树,其蕃盛荒芜与朝代之兴衰存亡密切相关。正因如此,清初诗画中都出现了以灵谷梅花为题材,缅念故国往事,感怀天下兴亡的作品。如宜兴画家徐元(字渭文)作有《钟山梅花图》,同乡陈维崧、史唯圆、曹亮武、蒋景祁等为题词。曹亮武《望梅·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真龙曾降。记千门的烁,九重闳敞。种钟山、万树梅花,想旧日东风,一夜都放。宝马钿车,争先出、乌衣深巷。更宸游十里,缀雪含珠,香绕仙杖。如今有谁玩赏。料当初花坞,应偏榛莽。忽对君、几尺丹青,恍玉阙犹存,琼枝无恙。梦入秦淮,问孰把、兴亡低唱。只江天皓月,尚傍数峰辗上。”曹亮武《南耕词》卷一;《全清词》(顺康卷)第12册第7173页。词中所称“十里”、“万树”,正是明人所说灵谷一带“深松”、“梅坞”之胜的常言套语,因此所谓“钟山梅花”所指显以灵谷梅坞为主。康熙二十四年(1685)画家石涛《十五夜对花图卷》题款称其探梅之地有钟陵、灵谷《石涛书画集》第一卷第248-249页。,今南京博物院藏石涛《灵谷探梅》图,也有“两升熟酒骚人醉,十里香芬野客闻”题句石涛《石涛书画全集》第344页。,可见当时明孝陵、灵谷寺一带沿路梅花仍有不少,但所谓“十里香芬”也只是耳闻而已。康熙三十八年(1699)宋荦《灵谷寺》:“此地富松梅,苍髯映寒玉。今来总如扫,晴岚但迎目。”宋荦《西陂类稿》卷一五。说的也是一种今不如昔的感受。清乾隆帝六下江南巡游,数至孝陵、灵谷一线,历览题咏多载《南巡盛典》,其中卷一四所收乾隆三十年(1765)《游灵谷寺》:“孝陵卜幽宫,灵谷迁古寺。迁复阅岁古,瓦兽荆榛坠。后人惜湮灭,稍稍事檀施。岂能复旧观,百什存一二。”所见极是萧散,未见提及梅花坞。可见此时坞中梅树已是荡然无存,后世文人诗文中间有提及,也只是旧京梦华而已。

5松江梅源(上海)

梅源市,故址在今上海市闵行区诸翟镇。宋如林《(嘉庆)松江府志》卷七八:“梅花源,在诸翟镇,王圻别业,后国朝沈白居之。”赵宏恩《(雍正)江南通志》卷二五:“梅源市,(上海)县西北三十六里,地名王庵,明提学副使王圻艺梅千株,著书其中。今其地方幅十余里,土人俱植梅,花开时香闻数里。”关于王圻(1530-1615),史书多称其嘉定或青浦人,字元翰,号洪洲,其先本姓陈,苏州嘉定(今属上海)人,元末迁上海诸翟,承祧王氏。《明史》卷二八六《陆深传》:“邑有王圻者,字光翰,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清江知县,调万安,擢御史。忤时相,出为福建按察佥事,谪邛州判官……迁开州知州,历官陕西布政参议。乞养归,筑室淞江之滨,种梅万树,目曰梅花源。以著书为事,年逾耄耋,犹篝灯帐中,丙夜不辍,所撰《续文献通考》诸书行世。”王圻休官归里,乞养亲老,大约在明万历十四年(1586)。居诸翟,地名王庵,或即因其族居而得名。王圻为其子王思义《香雪林集》所作序言中叙及其祖父王槐“性嗜梅,尝栽数本于庭除”,父王熠“复承先志,于居第后辟园数亩,栽可二三百本,不数年蔚然成林,时余方游宦东西,未暇抱瓮其间”王圻《香雪园集序》,王圻《王侍御类稿》卷四。。王思义《香雪林集》自序则称祖父种梅千株。可见王家梅园始经营于明穆宗隆庆(1567-1572)至神宗万历(1573-1619)间,万历中王圻及其子王思义不断添植,规模渐大。王思义曾为取名香雪林,自称香雪林主人。何尔扬《咏香雪林》:“百亩芳园半种梅,春容潇洒足徘徊。”王思义《香雪林集》卷一三。入清后一仍其盛,并有所发展。吴伟业《过王庵看梅感兴》:“练川(按:嘉定)城南三十里为王庵,学宪王先生著书地也,有梅万株,不减邓尉。”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卷一三。想必当地村民受此影响,纷纷艺梅为业,因而规模不断扩大,“昔人比之小邓尉”宋如林《(嘉庆)松江府志》卷二。。清张吴曼《集唐梅花诗自叙》:“吴淞之阴有奥区焉,水曲而清泉流,地僻而嘉树列,居人咸植梅,又有绿槐高柳、碧梧修竹掩映其间。甲申以还,贞居沈先生(按:沈鸣求)自郡移家此乡,因名之曰梅华源,盖先生栖隐之地,媲美武陵也。”此说梅花源由沈鸣求命名,与《明史》异。然《明史》在后,此说当更为可靠。沈鸣求作有《集唐梅诗》五律百首,其子沈白(号贲园、樗亭天佣子)能承父志,隐居不仕,终老梅源,闭门著书,诗文自娱张吴曼《集唐梅花诗自叙》,《集古梅花诗·集唐梅花诗》卷首。。

乾隆以来王庵梅花逐渐衰落。范廷杰《(乾隆)上海县志》称:“梅源市树周数里,郡邑咸取实于是,近年亦少。”俞樾、方宗诚《(同治)重修上海县志》卷八。至俞樾、方宗诚《(同治)上海县志》则进一步说:“梅花源……人谓不减邓尉,今废。”《(同治)重修上海县志》卷二八。可见此时梅园已衰失殆尽。乾隆朝邑人史槐,环居植梅数百株,人称“小梅源”《重修上海县志》卷二八。,意在比附王圻、沈鸣求故事,足见当时王庵梅花源在上海地区的影响。诸翟镇旧属青浦县,今上海青浦区淀山湖梅园占地约两百亩,是上海郊区最大的赏梅胜地,规划之际若能兼顾王庵梅源的恢复,则古今风流相接,自然与人文辉映,必能充分发挥名胜效应。

6扬州梅岭(江苏扬州)

同类推荐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中华美德4

    中华美德4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热门推荐
  • 时空操控者

    时空操控者

    2297年,在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浩劫之后,拥有时空操控能力的异能者赛德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探险浩劫之后世界的故事。神秘的异能者,巨大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沉没的大陆,震惊的史前文明,奇怪的柱中男……这一切之中到底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秘密?本书剧情火爆,值得一看(异能+科幻+冒险)。
  • 男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男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为男孩们展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故事世界,其中不乏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进取故事、励志故事等。好故事犹如一杯陈年的老洒,愈久弥香。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伴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好故事是孩子手中的花盆,用勤劳、善良把自己的生话美化;好故事是旅行者的背囊,承載着对美好旅程的梦想和希望;好故事是男孩脚下的皮球,如影相随,亲密无间,伴随男孩快快地长大。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 重生之惊世亡妃

    重生之惊世亡妃

    大婚当日被诊出身怀有孕,人人艳羡的静安王妃,转眼间被休弃,紧随而来的暗杀,让一切看上去仿佛是精心谋划的局!当死局逢生,她挟恨归来,与从前一模一样的面孔,惊才绝艳,震惊朝野!。曾经的夫君爱悔莫明,三国皇子倾心相付。她皆冷笑置之。人若辱我,我必辱之。人若毁我,我必毁之!彼时,她含冤逼泪,斥问:“王爷可愿信我?”他神色冷酷,大掌直挥,用最残酷的方法证明她的清白!此时,他惊悔交加,痛说:“我相信你!”她冷冷一笑,“我永远不再信你!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武道逆天

    武道逆天

    生来无属性体质的他,无意间唤醒沉寂的幻空轮!看他苦练肉体,征战妖兽,打劫佣兵,建立国家,纵横兵者大陆!武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兵者大陆,以武为尊,以兵为主,兵者,杀伐也!全身经脉堵塞,武道修为只能止步武兵的他,能否造就不可思议之神话?
  • 娘子大人请减肥

    娘子大人请减肥

    陆老爷:闺女,咱减肥。陆花暖:爹爹,你嫉妒人家身材。路人:陆小姐,减肥吧。陆花暖:哎呦,我知道你说是反话,你是喜欢我了吧,为了吸引我注意力。某人:减肥。陆花暖:是的,相公大人。某人:不要叫我相公。我陆花暖,花痴+自恋,所以说世界的帅哥都是我的,哈哈。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只管挖坑不管埋

    只管挖坑不管埋

    江湖上有很多种人。大侠,女侠,少侠;大魔头,女魔头,小魔头;盟主,阁主,宫主……很可惜的是,这些称号跟赵扶摇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她是传说中江湖上最最最……最底层的小人物。
  •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教育孩子不是驾驭孩子,教育的大智慧是源于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要想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请先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听听孩子的心里话》:你家的孩子成天跟你讨价还价、磨磨叽叽吗?先别着急,也别上火,看看书中这个叫杜小豆的孩子,正在和妈妈的“斗智斗勇”中快乐地成长着。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片段,更是一部快乐教育成果的检验报告。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他们注定要经历的故事,而故事的色彩与味道,父母是有导演权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开明妈妈把“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样,世界上就多了一个快乐的小豆,一个身心健康的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