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14

第14章 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4)

范成大《梅谱》开篇即言“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概括了当时梅花时尚的广泛性。同时的杨万里言“呆女痴儿总爱梅,道人衲子亦争栽”杨万里《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其三,《诚斋集》卷二一。,稍后的吕胜己说“便佣儿贩妇,也知怜惜”吕胜己《满江红》,《全宋词》第1759页。,更是强调了下层社会、普通民众对梅花的知赏。范氏《梅谱》记载了当时杭州卖花者人工温室催梅开花出售的情形,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诸色杂货”记载当时市售的四时花卉中列有梅花、蜡梅,可见梅花是当时重要的花卉商品。生产和市场总是适应消费需求而出现的,市场的活跃反映了社会需求的旺盛,而这类杂货市场大多是面向一般市井社会的,由此不难想见当时一般市民中形成的欣赏和消费群体。当然,这样的商品市场不是梅花所独有的,梅花只是当时市售四时花品中的一种。但梅花报春第一枝的特色又使其获得非同一般的关爱。一般民众对梅花的喜爱是与夏历春节前后一系列年节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从六朝晋宋以来,立春和人日(正月初七)民间形成了馈赠和佩戴罗绢彩花以为祥瑞的风俗。梅花花期最早,因而所制彩花(花胜)多为梅花,两宋之际立春、人日等三春节庆游宴之风更盛,而其重点则移到元夕。从宋太宗朝以来上元宵禁大开,游春活动煞是热闹。在这一系列市井习俗中,绢纸梅花是较重要的应时妆饰物。到了南宋,由于气候温润,梅花花期适当其时,鲜花折枝与纸绢彩胜一起成了人们时行的饰物。洪适《浣溪沙·以鸳鸯梅送钱漕》:“只恐轻飞烟树里,好教斜插鬓云边。”《全宋词》第1376页。无名氏《添字浣溪沙·红梅》:“折得一枝斜鬓插,坠金钗。”同上,第3638页。周密《探春慢·修门度岁,和友人韵》:“箫鼓动春城,竞点缀、玉梅金柳。”同上,第3269页。又《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节物,妇人皆带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说的都是元宵前后梅为春饰的情景。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无款《大傩图》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第4册第122页、图八七。中舞者方冠或斗笠上插有梅枝,这可以说是当时民间插梅闹春风俗的一个真实写照。这种鼓乐喧闹的情景在张镃的《玉照堂梅说》中被视为赏梅禁忌,但却很能反映梅花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梅花不仅在各种游宴娱乐活动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各种物质制造中,梅花作为原料和装饰题材的现象多有所见。首先是在饮食中,梅之果实运用历史悠久,但在南宋,与士大夫阶层爱花至于餐花嚼蕊一样,市井出售的杂食小吃中出现了以梅花命名的制品,如《梦粱录》卷一六“茶肆”中记载的梅花酒、“荤素从食店”中记载的梅花饼。前者当是消暑饮料,取梅花清韵冷香之意,后者当是花色点心,掺花取香或五瓣象形而得名,其创意总出于赏梅风气的影响。同时,据《梦粱录》、《武林旧事》所载,以干、鲜梅实为原料的面果杂食和菜肴比之北宋更是名目众多。

在出土的南宋墓葬、窖藏器具、服饰中,以梅花为装饰和造型图案的物什屡有所见。如1971年江苏南京江浦黄悦岭张同之夫妇墓出土的五瓣银碟和银杯南京市博物馆《江浦黄悦岭南宋张同之夫妇墓》,《文物》1973年第4期。,1980年四川平武龙安镇出土的窖藏梅枝型银杯冯安贵《四川平武发现两处窖藏》,《文物》1991年第4期。,口径都取梅花五瓣造型,内侧或外侧表面雕刻梅花图案,后者(四川窖藏银杯)杯上有一梅花老枝造型的柄,使整个杯形更像一个折枝老梅。同时的陶瓷装饰中也出现了梅花图案,如江西宜春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吉州陶黑釉剔花梅花纹瓶《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第2册第157页、图一八七。,瓶身绘制的是一个类似于墨梅构图的黑地白纹梅花图案。纺织品中梅花题材的图案也较普遍,如1975年福州北郊浮仓山南宋淳祐三年(1243)黄昇墓出土的服饰和丝织品中有梅花流苏丝织图案、梅花水仙山茶花边图案和松竹梅三友缎面图案等福建省博物馆《福州市北郊南宋墓清理简报》,《文物》1977年第7期;福建省博物馆《福州南宋黄昇墓》。,江西德安出土的南宋周氏墓中也出土了一些类似梅花和三友图案的纺织品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安县博物馆《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清理报告》,《文物》1990年第9期。。

这些金属、纺织、陶瓷制品显然都用以供应士大夫之类的上流社会,但其制造者却是地位低下的无名工匠。他们大量设计和运用梅花、三友等图案和造型显然是受士大夫阶层赏梅兴趣的影响。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茶肆”:“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同书卷十三“夜市”所记商品中就有“梅竹扇面儿”。现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沈子蕃缂丝《梅花寒鹊图》就是一幅典型的丝织版文人梅花图。文人好尚通过各种途径为市井社会附庸效仿,这大大增强了梅花好尚一类新兴文化时尚的社会影响力,获得广泛的民众基础,这是梅花形象突破士人人格“图腾”,进一步走向公共意象、民族象征的一个良好兆头。从另一个方面说,对这一时尚的发展也是一种丰富和促进。无名工匠们发明的各种装饰图案虽然受到文人绘画的影响,但又有自身的审美传统和技术风格,如纺织品上的三友图案多为三物连体的穿枝线描造型。市井和士林各有其时尚逻辑,宋代文化建设中“雅”“俗”关系是一个深刻的课题,两者的对立统一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前述张镃《玉照堂梅品》所列梅花的“憎嫉”与“屈辱”共26条,其中人事方面如“赏花动鼓板”、“酒食店插瓶”等主要是针对世俗大众的,正是梅花时尚的从者日众、滥为新俗,激发了士大夫精英分子进一步别出心裁、俗中求雅、雅中更雅。如此雅俗两间的张力激发营造起梅花文化生活的广阔空间和浓郁氛围,这是宋代梅文化繁荣昌盛的一个重要表征。就通俗文化方面而言,这种繁荣局面促进了民间大众对梅花形象的认识和喜爱。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梅花装饰图案和工艺造型,开启了后世工艺装饰中梅花图案的先河。此前东晋谢安造新宫“梁花画早梅”可谓是滥觞,而宋以后梅花图案则成了工艺装饰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题材之一,南宋正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

八、总结

上述是南宋赏梅风气的主要方面,体现了梅花受推尊的基本状况。最后我们有必要就这一时期有关梅花的基本认识作一简单的总结。作为梅文化发展的鼎盛阶段,其思想认识也构成了梅花审美的极致,代表了对梅花形象的最高礼赞,奠定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梅花被推为群芳之首、花品至尊。唐宋之际,花卉审美中的一大收获是牡丹的发明与形成审美时尚,唐人有“国色天香”之说,又许为“富贵”之花,入宋则进号“花王”,推为芳国首席,终北宋之世殆无异议。到南宋,正如范成大《梅谱》开篇所说:“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轻重。”北宋后期人们于梅花已多推重之言,但大多着意其品格的高雅别致,其地位不出牡丹“花王”之右。如南北宋之交形成的梅花“清友”的说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又如刘一止《道中杂兴五首》其二:“姚黄花中君,芍药乃近侍。我尝品江梅,真是花御史。不见雪霜中,炯炯但孤峙。”《全宋诗》卷一四四五。梅花之高,但只是乌台清吏直臣而已,而牡丹、芍药更在其上。南渡后观点逐步变化,梅花的地位不断攀升,“群芳退舍,顾凡下,非伊朋侣”王之道《东风第一枝·梅》,《全宋词》第1149页。。“文杏徒繁,牡丹虽贵,敢夸妍妙。”史浩《水龙吟·次韵弥大梅词》,《全宋词》第1274页。“秾华敢争先,独立傲冰雪。故当首群芳,香色两奇绝。”程俱《山居·梅谷》,《全宋诗》卷一四一五。到了范成大著述《梅谱》的南宋中期,梅花的至尊地位已完全确立。南宋后期陈景沂《全芳备祖》备载花、果卉、草、木、农桑、蔬、药七部自称四百余种,实一百二十余种植物的资料,其中花部以梅花为首,牡丹、芍药、红梅、蜡梅、琼花、玉蕊逐居其次。作者自序中提到这些排列是有讲究的:“凡有花可赏、有实可食者固当录之,而不容后也。至于洁白之可取、节操之可嘉、英华之夐出、香色之俱全者,是皆禀天地之英,皦然殊异,尤不可不列之于先也。”陈景沂《全芳备祖》第10页,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这段话几乎可以视作对书中梅花列居首位的一种专门说明,代表了当时花卉品鉴中梅为至尊的时代共识。

(二)梅花的神韵特征和象征意义得到充分的揭示。南宋初黄大舆《梅苑》所收李子正《减兰十梅》序:“花虽多品,梅最先春。”“玉脸娉婷,如寿阳之傅粉;冰肌莹彻,逞姑射之仙姿。不同桃李之繁枝,自有雪霜之素质。香欺青女,冷耐霜娥。”“偏宜浅蕊轻枝,最好暗香疏影。”李子正《减兰十梅》,《全宋词》第995页。无名氏《选冠子》:“休问庾岭止渴,金鼎调羹,有谁如得。傲冰霜,雅态清香,花里自称三绝。”无名氏《选冠子》,《全宋词》第3619页。这些可以说代表了北宋后期对梅花审美特征的基本认识,梅花凌寒敷荣、花色素淡、暗香幽妙、姿态疏雅,在三春芳菲姹紫嫣红中是一“非常之标格,别有一种之风情”李子正《减兰十梅》,《全宋词》第995页。。在这些神韵和品格认识的基础上,南宋进一步深化,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进展:

1以古梅的发明为核心,梅花的枝干形象进一步彰显,由林逋以来重视枝影横斜的闲静幽雅,发展到对整体树形枯瘦、老苍、古淡意味的追求,梅花形象体现了更多意趣化、理想化的色彩。

2人格象征色彩的强化。南渡前后,许多文人认为把梅花比作美女——苏轼等人多出此言,不如比作高士贤人更切合梅花的格韵。以美女喻花是花色女色品鉴中极其古老的表达方式,以高雅幽洁的女性形象比拟梅花,虽能有效地揭示梅花的独特神韵,但在南宋人看来这不免沾染脂粉气,影响了梅花刚正之气、庄严之姿的发挥。事实上美人喻花多少保留了花色形似的因素,而喻为高人贤士则纯然表达精神境界。“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神人妃子固有态,此花不是儿女情。”熊禾《涌翠亭梅花》,《勿轩集》卷八。南宋流行的高人隐者、贞士直臣比喻拟议,使梅花形象越来越成了鲜明的人格象征符号,其品格境界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嗜梅群体的增加和认识的深入,传统的春色游赏情态逐步演进为南宋后期艺植表德、品格标榜的普遍风气。

3气节情操立意的强化。北宋时以林逋为先导的梅花审美重在抉发其闲静幽雅的意趣,苏轼之寄托也重在高雅超逸,其思想基础多在庄禅逍遥一派。“可怜和靖拘香影,更笑花光着色空。自许铁心坚晚节,渠能粉面向春风。”刘克庄《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其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二○。进入南宋后,梅花的凌寒独步、老树遒枝等骨格因素备受重视,气节、风骨之意愈益迈进,儒家道德名教之义深入渗透。梅花形象由“高士”闲隐之好进为“君子”比德之象,道德意志内涵大为增强,体现了宋代儒道复兴,儒释道三教深入融合,封建伦理道德意识不断强化的时代特色和思想深度,梅花因之成了更纯粹、更具社会共鸣的“比德”符号。

由于上述思想认识的大力推进,到南宋后期梅花形象地位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思想流派的广泛参与,使梅花形象及其意义推演周至:“惜树须惜枝,看花须看蕊。枯瘦发纤秾,况此具众美。”陈傅良《咏梅分韵得蕊字》,《止斋集》卷四。“谛观毫发无遗恨,始信名花集大成。”袁燮《病起见梅花有感四首》其二,《絜斋集》卷二四。“似惠和、伊任与夷清,兼三德。”李曾伯《满江红》,《全宋词》第1285页。“违物行归廉士洁,傲时身中圣人清。”曾丰《赋梅三首》,《缘督集》卷六。“御风栩栩臞仙骨,立雪亭亭苦佛身。”曾丰《梅三首》其二,《缘督集》卷七。“花中有道须称最。”葛天民《梅花》,《无怀小集》。梅花成了众美毕具、德范隆备的象征形象,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三)梅花欣赏文化充分展开。这个时期,对梅花的推重贯彻到生活与艺术的各层面,形成了梅花审美文化传统的丰富景象和深厚土壤。梅文化体现于社会生活和艺术创作的许多领域,前面几部分的论述已提供了园艺、文学、绘画、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这些不同层面梅花审美欣赏的信念和意趣、方式和方法自成一体,而又相互交叉渗透、熏陶晕染,奠定了中华民族梅花文化生活的基本格局。

同类推荐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热门推荐
  • 八块腹肌

    八块腹肌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万古天帝

    万古天帝

    天界第一战神,却因功高震主,遭挚爱背叛,死于洞房之夜。聂天重生百年之后,再不做殿下之臣!破苍穹,逆乾坤,凌万天,踏万界!开启一场与当世天才争锋角逐的逆天之旅。这一世,我要创造我的世界!这一世,我要成为万古天帝!这一世,我要主宰天界神域!万古天帝交流群:323877994欢迎加入
  • 完蛋了!惹上霸道撒旦王子!

    完蛋了!惹上霸道撒旦王子!

    呜……难道丑小鸭就不能拥有爱情吗?为什么要这样捉弄我?可是……眼前这个帅到让人窒息的家伙……他的眼睛没有问题吧?他居然还要我负责??一定是吃饱饭闲着所以才拿我来开玩笑的,我绝对不会再次傻傻的被骗!但……我好象已经逃不了了,因为……完蛋了,我碰上的是一个霸道专横的——撒旦王子!
  • 如果·爱

    如果·爱

    小娆这样一个女孩子,也许就是我们在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那一个。纯净美好的容颜下,隐藏着一颗沟壑纵横的心。物质时代巨大的挤压与欺凌,令小娆们备尝艰辛,同时也如鱼得水。这是小娆们的时代。一些坚固的东西崩毁了,这废墟上,却盛开出令人惊艳的花朵。她们在生命的春天信马由缰,在城市的幽暗处,把锦绣年华挥霍,夜夜笙歌。或许,这不是小娆们的错。至少,不全是。
  • 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人生如战场,有“手腕”的人总能把事办得恰到好处。人生如舞台,有“心眼”的人总能把话说昨滴水不漏。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你说话时会不会动“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左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你办事时有没有“手腕”。说话的“心眼”是搞好关系的基础。办事的“手腕”是左右成功的关键。
  • 只是路过你

    只是路过你

    世间所有的男女,皆是路过,也皆会彼此走失,可是爱情却始终在时光里,以它淡定安静的面容,注视着汪洋之中,沉浮向前的你我,即使是相伴一程,也终将铭心刻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寂静欢喜,不来不去

    寂静欢喜,不来不去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ttp://m.pgsk.com/fengshang【公告】本书已经完稿,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跳坑,后面也许会有小虐,但是结局一定温暖,里面也有很多美好温暖的小细节的,希望大家会喜欢,会陪着云初她们一路成长下去。也希望大家多多留言◇◇◇——————————————————————————————————◇◇◇【文艺版文案】沈云初一直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女生那年的蓝白色格子衬衫,嘴角清浅的酒窝,还有少年清澈的眸子都是云初记忆里,无法遗忘的海一直到后来的遇见,慢慢深爱,最后离开那天,云初淋了雨,所有的爱情被湮灭在其中可是云初最终还是相信爱的,她那么热烈的期盼爱情,导致那些撕心裂肺,都变的虚无了起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爱情和梦想,更能让人成长云初掉过很多眼泪,终有一天安然微笑,身边的那个少年,也长成了沉稳的不浮躁的样子所有的秘密交织在一起,那些谎言,也不过以爱之名,也许笨拙,但是却是最真的真心最后不管世界怎么变,伤害怎么勇猛,他们都还有彼此,相拥而爱【装X版文案】当‘善良’温柔的现任男友PK多情花心的前任男友沈云初觉得,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谁比谁更加的极品可是当现任男友的前任女友勾搭上前任男友的现任女友的时候云初知道,这真的不是什么天雷狗血的言情偶像剧而是她更为撒泼狗血的人生最后的最后,一切的一切都化为朵朵的浮云,飘在她悲摧的人生上空最后唯有,寂静欢喜,不来不去◇◇◇——————————————————————————————————◇◇◇【沈云初】如果你们都不爱我,那我一定会好好的爱自己【宋希年】云初,你永远不知道,我曾经多么用力的爱过你,即使现在,依然无法说不爱,这便是我的宿命【周青木】云初,对不起,终究是我对你不起!◇◇◇——————————————————————————————————◇◇◇【推荐时间】《岁月长,不见忘川》【古风】http://m.pgsk.com/a/296304/《日安,摩纳哥海岸》【轻松向暗恋成真】http://m.pgsk.com/a/313390/《全世界借我一秒遗忘你》【已完结】http://m.pgsk.com/a/2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