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200000051

第51章 清(18)

《杜诗镜铨》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所有的研究,无论是注释、解说,还是评论,都符合杜甫的原意。杜诗研究历来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有太多的穿凿附会。后代的研究虽然革去前代的一些穿凿附会,但又重新陷入新的穿凿附会。清代的杜甫学仍有不少穿凿附会的东西。杨伦深知穿凿附会对杜甫学的危害,因而力戒穿凿附会,力求回归杜甫诗意的本真。他说:“孟子说诗,贵于以意逆志,但通前后数十卷参观,自能见作者立言之意。浦解好为异说,故多穿凿支离。拙解不为苟同,亦不喜立异,平心静气,唯期语语求其着落,庶少陵于千载之上犹如晤语也。”(《杜诗镜铨·凡例》)他又说:“窃谓昔之杜诗,乱于伪注,今之杜诗,汩于谬解,多有诗意本明,因解而晦,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目。”(杨伦《杜诗镜铨·自序》)所谓谬解,绝大多数都是穿凿附会。研究文学,尊重作家的原意,这是起码的要求,也是崇高的要求。这说来简单,要做到还真不容易,但必须做到。穿凿附会,无异于痴人说梦,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杨伦把符合杜甫原意作为研究追求的目标。“今也年经月纬,句栉字比,以求符合作者之意,殆尚所云镜象未离铨者。”(杨伦《杜诗镜铨·自序》)实际上,杨伦是实现了他“符合作者之意”的追求的。做到这一点也是很了不起的。咏物诗是研究者最容易滋生穿凿附会的地方,杨伦也能避免。杨伦解《江头五咏》(卷九)云:《丽春》:“此公自喻竞进者多,已独耿介自守,不移其性,故人之知公者少也。”《栀子》:“此公自伤以有用之才而孤冷不合于时,甘自老于江湖也。”《》:“此公自喻失位于外,无心求进,有留滞之叹,但当安于义命也。”《花鸭》:“此公自喻以直言救琯外斥,唯恐易招世忌而欲有心韬晦也。”这五首都是咏物诗,杨伦所解似嫌太胶固,太实。然诗的字里行间确实有兴寄,杨伦所解大致符合杜甫的本意。虽然并无直接的证据说杜甫就是这样想的,但也没有证据说杜甫就一定不是这样想的,完全可以说是一家之言。学术允许这样的研究,也需要这样创造性的研究。

总之,《杜诗镜铨》是清代一部重要的杜甫学著作,简洁明白而又广雅博洽,集诸家之长而又有鲜明个性,妥帖平实而又有所发明,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三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大兴(今北京)人。乾隆壬申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司业,累至内阁学士。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四年,左迁鸿胪寺卿。翁方纲是著名学者,读群经,有《书》、《礼》、《论语》、《孟子》诸书的《附记》,并为《经义考补正》。尤精金石之学,著《两汉金石记》。其著作尚有《复初斋全集》、《礼经目次》、《苏诗补注》。其杜诗研究著作为《杜诗附记》。翁方纲又是著名诗人,所为诗,自诸经注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其中,论者谓能以学为诗。

翁方纲一生对杜诗的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其研究杜诗,可以说自幼开始。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少年与青年时期。他大量阅读杜诗和有关注释与研究著作,研读杜诗三十余遍,但心得不多。不过这使得他对杜诗烂熟于心,对日后的研究极有好处。第二阶段是青年(二十多岁)至晚年时期。他抛开前人的研究,独辟蹊径,进行独立研究,完成《杜诗附记》。他的《杜诗附记》云:“余幼而从事焉,始则涉鲁訔、黄鹤以来诸家所谓注释者,味之无所得也。继而读所谓千家注九家注,益不省其所以然。于是求近时诸前辈手评本,又自以小字抄入诸家注语,又自为诠释,盖三十余遍矣。……一日读山谷《大雅堂记》而有会焉,曰:诸先生之论说皆胜语耳。于是手写杜诗全本而咀咏之,束诸家评注不观,乃渐有所得如此。又岁余,而徐徐附以手记,此所手记又涂乙删改,由散碎纸条,渐积写于一处,甲申乙酉以后,按试粤江,舟中稍暇,录成一帙,后乃见吴下有专刻杜诗全文无注释之本,便于携阅,庚戌以后,由阁庁事每于待票韱未下时,当午无事,则以此本复核如此者又十年。”(《杜诗附记自序》)门人梁章巨云:“研精覃思,前后凡三十年始成此册。嗣后意有所得,随时点定,又三十余年,至晚岁重加装池。”(《杜诗附记后记》)可以说,《杜诗附记》是翁方纲一生杜诗研究的硕果,也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学术在创新中发展。翁方纲的杜诗研究角度和用意很新。他研究杜诗,就是要通过对杜诗的分析,探讨诗的基本原理,也就是探讨杜诗所以超越其他诗人的根本奥秘。《杜诗附记自序》云:“其中用事人所共知者不复写入也,其事所系,其语所出,苟非实有关于此篇笋缝节族者,概弗录也。且吾所欲读杜者何为也哉?非欲考史也,非欲缀缉词藻也,唯欲知诗之所以为诗而已。”杜诗正是“诗之所以为诗”的绝佳范本,翁方纲就是要通过剖析杜诗,诠释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道理。

从宏观上说,翁方纲论诗主张真和正。他认为真是诗的灵魂,作诗只有真,才有艺术生命力。在真的同时,也就得艺术之正,包容各种艺术风格与技巧,形成海纳百川之势,这样,艺术也就达到了超越寻常的境界。杜甫的诗所以伟大,是他的诗达到了全面的真与彻底的实。翁方纲云:“言者心之声,心之声则人之全体具见焉。岂有以迷离惝恍则真者乎?岂有以奇特超悟见真者乎?奇特超悟偶一见之则称善有之,未有时时处处以变眩为主者也。……读杜诗则句句见真,步步皆实地也。由此可以理学业,可以定人品,即以诗言,可以加膏沃,可以养笔力才藻,即所谓羚羊挂角,三昧之旨,亦必从此得之,此乃八面莹澈之真境也。苏诗之酣放,本极精微,然已不能如此矣。是故专学韩则每有意于造奇,学白每有意于闲旷平直,学李太白每有意于超纵,学李义山每在意趋藻饰。即使专主王韦三昧,亦每在意存冲淡,凡专立一路者,其路非不正也。然而意有专趋,则易于渐滋流弊,未有若杜之得正得真者。……必如李义山云:‘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此方是善言李杜者。”(《李杜附记自序》)认为杜诗最真最正,这是翁方纲对杜诗的总体评价,也可以视为翁方纲论诗的最高指导思想。

翁方纲认为,杜诗的突出特点是博大精深,无所不包。首先是内容极为丰富。在一首诗中,往往是上下古今无所不有,小中见大。内容的极大丰富,决定了艺术的极大丰富。因而杜诗在艺术上无所不有,巨刃摩天,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水槛》(《杜诗附记》卷一一,以后略去书名),翁方纲云:“如此一小题而其中古今上下无所不有。”《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卷二〇),翁方纲云:“阻水疗饥却自括入时事,古人诗不苟作如此。”《返照》(卷一三),翁方纲云:“尝取《剑南集》中痕字之句集抄观之,以为放翁善用‘痕’字也,至杜公此篇,则村失魂招,无一不摄入,昌黎谓‘雷硠’‘巨刃’,斯其至矣。”《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翁方纲云:“阮亭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者,岂必尽于三昧诸家得之乎?杜公之大,已自无义不包矣。”丰富而深刻重大的内容、无所不有的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使杜诗远远超越一般的诗作。

在具体评论杜诗时,翁方纲则着重剖析杜诗的意境构成和篇章构成的艺术。《杜诗附记自序》云:“篇中情境虚实之乘承,笋缝上下之消纳,是乃杜公所以超出中晚宋后诸千百家独至之诣,凡有足以窥见下笔之深秘者,苟可以意言传之,则岂有灭尽线迹者哉?”可以说,探求“情境虚实之乘承,笋缝上下之消纳”,是翁方纲探求杜诗奥秘的两条基本途径。

翁方纲认为杜诗最有实境,肯定了杜诗伟大的现实主义特色。而杜诗的过人处还在于它能将实提入虚,或将虚坐实。即将现实的东西升到理论的高度,或将理论的高度联系到具体的现实中。《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卷一一)云:“诗至于杜,句句字字皆真实境会也。敖器之谓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话农桑,事事言言皆着实,然杜公已具此理,特更超浑耳。”这就是说,杜诗的情境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所谓“特更超更浑”,是杜诗的情境(即意境)超越了一般的现实主义,比现实本身更真实,更广阔,更深刻,更具有认知性。《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卷三),翁方纲云:“结句面面俱到,而却是实事,所以为史也,读《春秋》当知此意。”特别强调杜诗对虚实结合的运用。《水槛》(卷一一),翁方纲云:“扶颠何谓乎?岂谓救房琯耶?笔笔是提向空处,而笔笔坐落实地。”翁纲方认为,杜诗不是一般的实,即不是单纯的实,而是由虚入实,或由实入虚,这样的虚实结合,才是情境的极高境界。

但虚不得奇怪,要正,一奇怪就不实了,也就不正了。翁方纲认为杜诗都是质实的,没有奇怪的东西,而《凤凰台》因为结尾近诞,本来非常尊崇杜甫的翁方纲,也不禁有所批评。《凤凰台》(卷六),翁方纲云:“此诗后半未免滞而近乎诞矣,非诗之正也,岂得为杜曲致解说乎?然虽如此,在杜固非其至者,即以诗理言,亦非诗之正也。究竟通合纪行诸篇,皆即景质实,而独此间偶借题忽发奇想,亦是文章随地之变。韩子之文约六经之旨,起八代之衰,而自命怪怪奇奇,杜则无一笔涉怪奇也,只有《秦州纪行》中间偶一写之,正亦未容深泥耳。”翁方纲反对想象,反对浪漫主义,故而对杜诗的浪漫主义也进行了批评,这个批评完全是错误的,反映出翁方纲文艺理论褊狭胶固的缺陷。他过分重实,近乎死板。

翁方纲在论诗重实的同时,也重气。所谓气就是元气、正气,也是气象、气势、力量。《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卷二)翁方纲云:“坡公固云万象摄入牟尼珠,然安能以杜之吸入众景运实入虚耶?其妙在‘元气’二句已包摄尽矣,所以野亭渔翁,水鸟湘竹,色色玲珑,无不出神耳。”杜诗直接用“元气”,故诗也元气充盈。由此可见,杜诗中实与虚的结合,产生出巨大的元气。翁方纲认为评诗首先要看元气,只要有巨大的元气,就不必拘泥诗的形式和技巧的细节。《恨别》(卷七),翁方纲云:“浩浩乎元气鼓荡而行,更不必以第一句第七句之平仄互换为呼吸矣。”《建都十二韵》,翁方纲云:“杜五排到此篇,纯是血泪,所谓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者,岂得以句字之平仄音节求之?然即以一三五字乘除翕阖之理言,亦极正变起伏出没神化之能矣。”杜诗的元气是正义的精神,正义的巨大力量,同时还有艺术所产生的力量。正是内容与艺术巨大的合力,形成杜诗的浩浩元气。这种浩浩元气也就是杜诗情境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所以翁方纲云:“先生之境之真,诗力之厚,所以凌跨百代者也。”(《杜诗附记》卷一一《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在虚实之外,翁方纲非常重视对篇章结构的研究。他认为杜诗有天然章法,也有奇特章法。《乾元中寓同谷县作歌七首》其六(卷六),翁方纲云:“木叶一联,看其对法,此于第六歌中便已办得结束矣,溪壑回春,天然章法。”《建都十二韵》(卷七),翁方纲云:“江剑田园,青蒲翠竹,皆不必与长安关辅相关照也,而神理自然关注,《三百篇》之后,子史文集皆罕此杰构。”《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进》(卷一四),翁方纲云:“专叙射雁一事,亦史迁法也。又‘迥翠麟’乃插入之笔,若无此句,则如马谏猎诸句皆无根矣此种健笔,岂以阮亭之讽而减格哉!”这些对于杜诗句法章法的分析,是很独到的。

翁方纲还分析了杜诗的节奏、音节、韵,很多分析都是很新颖的。《最能行》(卷一三),翁方纲云:“前篇结句以不对承对句,此篇结句以对句承不对,皆自然之节奏。”《白帝》(卷一三),翁方纲云:“浩浩乎直以淋漓雨气为之铿锵节奏,故是骚些竹枝篇法也。”这是比较早的用“节奏”这个术语来论诗,很新鲜。具体的评论也很有见地。翁方纲认为平仄音节与诗的章法有联系。《水宿遣兴奉呈韦公》(卷一八)翁方纲云:“‘璋’字必仄,是转,是开,是接,读者须于此参悟章法。此在全篇内为才过前半,而此句第三字平,第四字仄,合之末句‘老’字以仄收者,愈见章法之迥合也。近日杭人翟晴湖误读此句‘琏’为平声,反谓杜公误用,盖不知诗中音节为章法所关耳。”翁方纲认为杜诗用韵的转换与篇法、段法有密切关系。《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卷二○),翁方纲云:“韵之转换与篇法段法乘承比伍,熟读此篇,思过半矣。”这些研究是很细致的,也是很新颖的。

翁方纲研究杜诗,是从他的肌理说出发的。他在《杜诗札记》中常用“理”这个概念。《杜诗附记·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更提出“杜公诗理”(卷二〇)。可以说,《杜诗附记》就是用“肌理”来阐发杜诗的诗理。而反观翁方纲肌理说形成的渊源,应该说其间有杜甫的重要影响。杜甫本来就是讲“理”的,“熟精文选理”所重的那个“理”,与肌理有某些相通。杜诗“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丽人行》),更有“肌理”之说。虽然我们不能说翁方纲的“肌理”来自杜甫的“肌理”,但其间有审美的共性,故不能仅视为巧合。而论人美讲肌理,论诗也讲肌理,在翁方纲肌理说的形成过程中,他从杜诗中汲取过大量营养,有着深刻的诗歌理论感悟。因此,我们认为,没有杜甫的长期深入影响,翁方纲的肌理说可能不完全会是现在的样子。而在翁方纲用肌理说来研究杜诗的时候,他又受杜诗的影响,丰富和提升了自己的肌理说理论。翁方纲说“诗必研诸肌理,而文必求其实际”(《延辉阁集序》,《复初斋文集》),“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又说“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蛾术篇序》),“考订训诂之事与词章之词未可判为二途”(同上)。他论诗虽有以学问为诗的倾向,而究其根本,却是主张诗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无所不有,又要有正确的思想,符合儒家经典。他的这种诗学理论和主张,在《杜诗附记》中表现得非常清楚、完整。因此,换一个角度说,《杜诗附记》是翁方纲对自己诗学理论的全面运用与阐发,是对肌理说的全面诠释。而且表现得比翁方纲别处的论述似乎更有高度,也更有广度。

翁方纲还非常重视杜甫学的文献研究,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杜诗附记》有考证和辨释,很有水平。《东屯月夜》(卷一七),翁方纲云:“杜诗‘轻云倚细根’,注家率以云生于石解之,盖因诗家多以石为云根也,或遂引张景阳诗‘云根临八极’句以证之,又以杜公拆用‘云根’二字甚新,此皆妄说,不可从也。按诗家相沿,多以石为云根者,如宋孝武诗‘积水溺云根’,李义山诗‘江风吹浪动云根’,此自指石言。至于张景阳诗‘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解之者曰‘八极之云是雨天下’,其非言石明矣。‘云根’者,即谓云起之处耳。杜诗亦屡用云根。……此诗题是《东屯月夜》,则月是题之正位,此二句正接上‘月’字来,曰‘乔木澄稀影’,‘稀影’非他,即乔木之影也。曰‘轻云倚细根’,‘细根’非他,即轻云之根也。”澄清历来关于云根注释的错误,对云根作了正确而细致的解说。《杜诗附记·题张氏隐居二首》引王文简《居易录》认为“曲阜县东北有石门山,即杜子美《题张氏隐居》所谓‘春山无伴独相求’,《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所谓‘秋水清无底’者是也”,“山南有两小阜,俗称金耙齿、银耙齿者。子美诗‘不贪夜识金银气’句,盖偶然即目耳。非身历其处,固不知也”。考证清楚而详细,有益于研读杜诗。

同类推荐
  •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一路看天不低头、扳道工波尔卡、她从山路上走来、绿色旋风、“大碗茶”泡出的艺术人生、放飞的百灵、“魔”女周薇、艺苑“红灯笼”、并蒂花开别样红、“冤家对头”双胞胎等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希腊文学大家,古罗马文学大家,意大利古代文学大家,英国古代文学大家,法国古代文学大家等世界古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名医童养媳

    名医童养媳

    同是穿越,沈妍的穿越之旅可谓巧妙到极致,混乱到精彩。出身寒门的亲爹中状元,娶公主,抛妻弃子,当了陈世美,为了养活亲娘幼弟,沈妍无奈之下,决定卖身为奴。头顶刚插上稻草,就有人说她一脸旺夫相,被人选去做了童养媳。她果然旺夫,刚做童养媳半年,她的小相公先考中童生,又认祖归宗。沈妍狂晕,没想到她那拈酸古怪的小相公竟然有这么显赫的家势。……怂恿亲娘改嫁,在妯娌成排、妻妾成群的夫家站稳脚,帮婆婆争权贵之家的一席之地,为相公谋夺嫡子名份,还要面对一个有权有势的亲爹、金尊玉贵的公主继母。混乱,非一般混乱。不怕,咱有半吊子医术傍身,中医养生食疗、经络穴位皆通。她多方周旋、八面玲珑,亲疏远近,应付得体。很快,名满京城,令人侧目。……小相公高中状元,公主的绣球抛来了,她将何去何从?步了老娘的后尘,她高声叫好,没有丝毫悲哀,孰不知等她垂青候选的公子王孙早已排到城门口了。白马王子一抓一大把,想选一个好相公还不容易?皇子、世子、贵公子,外加一个金光闪闪的财神爷,海选、复试、决赛,就你吧!本姑娘将就些。
  • 霸爱总裁

    霸爱总裁

    酒吧,是醉生梦死的场所,而恰恰,这个酒吧,名叫“沉沦”。酒吧中,各色灯光打在沸腾的舞池之中,营造出一种极其奢靡,却又寂寞的氛围,舞池中的人,疯狂而热烈,一个个,就像是深夜潜行的妖精一般的!在吧台的角落里,有一片纯白特别引人注目,舞池中不小心泄过去的光,笼罩在她的身上,让她变得恍然而不真实!是啊,她的确不该出现在这里的!有谁是穿着运动T恤便进了酒吧的?她是!有谁是一进酒吧,甚至都不知道自……
  • 白狐情史

    白狐情史

    我,一只懵懂的小白狐,玩弄宫廷朝野,权臣名士,终在女娲的翻手云雨中,从商朝末年穿越到夏朝晚期的风云争斗中。重返故地,旧情难续。从此,我带上了一个娇艳的面具,生杀予夺。
  • 人生要经得起磨难

    人生要经得起磨难

    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人生也是这样,只有历经磨炼才能造就精彩的人生。许多的如意和不如意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如果能经常换个角度思考,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其实是非常精彩的。你不能改变容颜,你为什么不放纵一下自己的笑容:你不能改变环境,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自己。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尽量地放松你的心情吧,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大声抱怨。
  • 也说西游

    也说西游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通过连环画、电视剧的演绎、推介,其人物和主要情节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作者对这部名著情有独钟,深入钻研,并把自己的解读和体会写下来,成就了《也说西游》这本专著,这是一项文化成果和赏心乐事,书中颇出新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不是猪才怪:不倒过来念的是猪(淘乐猪系列)

    我不是猪才怪:不倒过来念的是猪(淘乐猪系列)

    做一个有态度的非主流猥琐猪,猪练得不是贱,是寂寞!脑残人士、寂寞党;雷神,腐女、肥猪流、起床失败爱好者、湿身大师、御宅族、梨花体愤青、菊花教、吼叫小生、衫寨狂人……不要迷恋我,我只是只猪。人人都说我丑,我只是美得不明显!谁说我是猪八姐,人家是纯爷们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龙龙龙

    龙龙龙

    新书出炉啦~~~~~~先说好哈,我不是恒源祥粉丝,其实原本想用别的名字的,但是反复想来,……
  • 重生之小说巨匠

    重生之小说巨匠

    脑中被植入容量300G的小说U盘,重生与地球平行的位面,本着传播文化、娱乐大众的心态,他以笔做剑,挑动天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是武侠界的真命天子,我等只好去扶桑国了。”【小李飞刀非绝响,人间又见楚留香。】“武侠未死,只是需要换个姿势。”《哈利波特》席卷天下,他被称为“魔法爸爸”;《无人生还》、《白夜行》、《达芬奇密码》横空出世,他是当之无愧的“推理之王”。当所有媒体都在猜测他将荣耀封笔的时候,他在稿纸上写下“老人与海”四个字……“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小说,无法想象文学界没有他会是何等的荒芜不堪。”——贝尔诺奖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