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200000047

第47章 清(14)

(六)用按语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见解,或与前人的论点商榷。一部学术著作,应该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并形成体系,才算一部高水平的著作。仇兆鳌在长期对杜诗进行集注的过程中,对杜诗有深入的研究,他的主要心得表现在对杜诗的分章阐释中,而有些他认为好的见解也放在诗后。《戏为六绝句》(卷一一),仇兆鳌说:“少陵绝句,多纵横跌宕,能以议论摅其胸臆。气格才情,迥异常调,不徒以风韵姿致见长矣。”杜甫的有些绝句确实以议论为主,纵横捭阖,形成其独特的风格。仇兆鳌的评论是很精彩的。有些考证也很有力。《冬日怀李白》(卷一),仇兆鳌说:“李集有《尧祠赠杜补阙》诗:‘我觉秋兴逸,谁言愁气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相宜。烟归碧海少,雁度青天迟。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段成式《酉阳杂俎》谓杜补阙即杜子美,公此诗用李诗迟字以和之。其说非也。公遇李时尚为布衣,其授拾遗,在至德乾元间。且补阙、拾遗官衔不同,岂可强作傅会耶。”仇兆鳌之说甚是。杜甫未做过补阙,故李白的诗不是赠杜甫的。而杜甫的诗与李白的诗在内容上无关联,故杜甫的诗也不是和李白的。仇兆鳌的考证破前人谬说,有利于李白、杜甫关系的深入研究。《卜居》正本清源,力破众说之谬。仇兆鳌说:“公《壮游》诗云‘鉴湖五月凉’,盖深羡山阴风景之美。今见浣花幽胜,仿佛似之,故思乘兴东游,此快意语,非愁叹语。诸说纷纷,总于诗意不合。张谓东向山阴,意在访郑虔也。按公崎岖入蜀,方构草堂,岂能舍妻子而远寻故人?其说迂矣。周珽谓欲东归洛阳,须从山北阴处上船而去。按成都无山,不当以溪畔为山阴,其说凿矣。顾宸谓公欲万里而至山阴,则冕之为人可知。此似作憾冕之词。按公至成都,在乾元二年十二月。次年三月,以李若幽为成都尹,时公方卜居,而裴亦将去矣,焉得有不足之词?其说亦无据也。”仇兆鳌对《卜居》的理解是正确的,力破旧说,虽无新意,但使人们不为谬说所蔽,使其回到正确的轨道,也是对学术的贡献。

《杜诗详注》是清代朴学盛行的产物,是民族诗歌研究方法的结晶。一方面,作者尽量汇集历代关于杜诗研究(广义的研究,包括注释)的重要的和有代表性的成果,汇集各种有关杜诗的重要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杜诗详注》集注所用的原著,有的已经亡佚,这些所存的集注之文,就弥足珍贵。)同时作者进行新的注释,包括对前人研究错误的甄别与批评,提出自己的新的见解,它是一部包含着著者鲜明学术创新的、以阐释为中心(或者说以集注为特点)的、汇集历代杜甫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著作。集成和创新在这里达到了很好的结合。它是杜甫研究史上的高峰。就内容的丰富而言,就影响的巨大而言,在它以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巨著,在它之后,也还没有产生过能与之比肩的巨著。

当然,《杜诗详注》也有严重的缺陷。一方面因为作者并非清代最杰出的学者,在学识方面还没有达到宏博精深的境界,一方面也因为这样一部包罗万汇的著作,难免出现很多错误。故而《杜诗详注》一方面很受推崇,一方面也颇受指责。杨伦《杜诗镜铨》和浦起龙《读杜心解》对《杜诗详注》都有批评与纠正,施鸿保的《读杜诗说》更是一部批评《杜诗详注》的专著。我们认为,《杜诗详注》主要有以下缺陷:

(一)解说和注释存在大量错误。到清代,已经有大量的杜诗注释存在,这对集注来说很方便。然而,《杜诗详注》却将有些错误的注解采入集注中。《阆水歌》“巴童荡桨欹侧过”,解说者没有读懂原文,本来是巴童在船上荡着桨欹侧从江上走过,而解说者误解为“桨欹侧”。“巴童荡桨欹侧过”与“水鸟衔鱼来去飞”两对,句式完全一样。“水鸟衔鱼来去飞”的“来去飞”的是水鸟,而不是鱼在来去,那么“巴童荡桨欹侧过”的“欹侧过”的是巴童,而不是“桨欹侧”。同时,阆中的嘉陵江非常宽,“桨欹侧”,人在岸上是难以看清的,而船工荡桨侧身的姿态却历历在目。同时,船工欹侧荡桨,姿态优美,富有诗意,而写桨欹侧则味同嚼蜡。《上水遣怀》“我衰太平时,身病戎马后”,仇兆鳌说:“太平指天宝以前,戎马,指至德以后。”其“太平指天宝以前”即不符合杜甫原意,应包括天宝时期才对。实际上,杜甫是说安史之乱前,我不为世所用,身心衰惫,安史之乱后,我奔窜逃难,身体多病。这说明仇兆鳌对杜诗的理解还没有达到正确精微的水平。

(二)有些见解浅薄,评论卑陋。研究杜诗,应该有伟大的胸襟、非凡的学识,才会有高明的见解。关于李白与杜甫,仇兆鳌往往从抑李扬杜出发,不顾事实,乱发议论。《冬日怀李白》(卷一),仇兆鳌:“今考:太白集中,有寄少陵二章,一是《鲁郡石门送杜》,一是《沙丘城下寄杜》,皆一时酬应之篇,无甚出色,亦可见两公交情,李疏旷而杜剀切矣。至于天宝之后,间关秦蜀,杜年愈多而诗学愈精,惜太白未之见耳。若使再有赠答,其推服少陵,不知当如何倾倒耶?”考的前半部分说李白赠杜甫的诗“无甚出色”,已使人不能信服,而后半推测如果李白天宝后见到杜甫诗当如何倾倒,则更加无聊。明知不是事实,说来有什么用。《羌村三首》(卷五),仇兆鳌评:“杜诗每章各有起承转阖,其一题数章者,互有起承转阖。此诗首章是总起。次章,上四句为承,中四句为转,下四句为阖。三章八句为承,中四句为转,下四句为阖。此诗法之可类推者。”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羌村三首》是他的名诗,艺术上有很多创新。而仇兆鳌用作八股文的起承转合的方法来评论杜诗,将一篇奇妙精彩的诗评得只剩起承转合四个枯骨。这不是在阐扬、评论杜诗,完全是在亵渎杜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下,仇兆鳌评论说:“今按,《北征》诗尚带率语,如‘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将真情真事信笔写来,黄彻谓如转石于千仞之山,势也。学者尤之过甚,亦未窥其远大者耳。若此诗(按: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悲愁激切,而语皆雅饬,更无疵句议矣。”本来,仇兆鳌所举的《北征》中的六句诗,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杜甫安史之乱回到家中与家人见面的惊喜和自己的身体状况,表现战乱中别离的人们还家的景况,极为真实生动,非常富有艺术创造性。而仇兆鳌以传统的“雅饬”为标准,来进行评论,便显得尴尬与矛盾。既肯定它,又带有否定;认为它是“率语”,又承认它“如转石于千仞之山”,没有说到点子上,没有说深说透,故将对《北征》的主要评论放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

(三)见识不高,别裁不精,有不少冗杂的注释和辑评,也有一些当注、当详者没有注释和辑评。杨伦曾说:“至近时仇注,月露风云,一一俱烦疏解,尤为可笑。”(《杜诗镜铨凡例》)《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卷三)“应是雨催诗”集注:“赵曰:东坡诗‘飒飒催诗白雨来’句,本于杜诗。”作为注释,实在多余。《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卷五)诗末集评:“苏轼曰:七言之伟丽者,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而后寂寞无闻。欧阳永叔云‘苍波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又‘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乐耕耘’,可以并驾争先矣。小生亦云‘令严鼓角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又‘露布朝辞玉关塞,掉书夜到甘泉宫’,亦庶几矣。”苏轼的评论并无高见,且主要谈宋代诗歌,辑入辑评中已嫌不够格,而仇兆鳌更在苏轼基础上引申,大谈宋诗的雄伟激壮:“今按:米南宫《浙江潮》诗‘天排云阵千军吼,地涌银山万马奔’,陆放翁诗‘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云‘云埋废苑呼鹰处,雪暗荒郊射虎天’,又云‘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皆雄伟激壮,可参唐人佳句。”这样的辑评对阅读杜诗没有益处,只是徒增累赘而已。相反,有些应有注释的,却未注释。《北征》(卷五)“仗钺奋忠烈”的“仗钺”只注了出处:“《书》:左仗黄钺。”应有疏解。又《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卷五)“欲知世掌丝纶美”的“丝纶”也只注了出处:“《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应有疏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一〇)是杜甫的名诗,前人多有评论,而《杜诗详注》却没有辑评,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

(四)对前人材料梳理不够,集注引用材料有不少失误。集注理应引用最早的、完善的注释作为注释,而《杜诗详注》对前人的注释钻研、熟悉不够,往往抛弃最早的注释,而用后代的注释。《悲青坂》(卷四)的“青坂”,郭知达本已有注释,钱注本用郭知达本注释。《杜诗详注》不用郭知达本注释而用钱注,显然错误。《不见》(卷一〇)的“匡山读书处”的“匡山”,郭知达本注释颇详。《杜诗详注》不用郭知达本注,不用宋人注,而用明代杨慎《丹铭录》之说“《丹铭录》谓指彰明县南之匡山”,真是舍本逐末,很不恰当。

《杜诗详注》作为古代杜甫学的巅峰之作,却有如此多的缺陷,称不上精湛之作,这是令人遗憾的。这表明杜甫研究确实非常难,与此同时,也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一〇王士禛

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阳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时进士,授江南扬州推官。擢礼部主事,迁户部郎中。改翰林院侍讲,迁为侍读。为国子监祭酒,迁少詹事。任兵部侍郎,调户部。迁刑部尚书。后罢,归故乡。王士禛是清代著名诗人,又以博学著称于当时,著述甚富。主要作品收入《带经堂集》。王士禛的杜甫研究成果散见于其著作中。

王士禛是大官僚,又是文坛领袖与文艺理论家,他研究杜甫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儒家思想与自己的神韵理论结合起来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这就形成了他独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从儒家的观点和官僚的立场出发,王士禛对杜诗的思想性评价非常高,总体评价是“杜甫圣语”(《带经堂诗话》卷一《品藻类》),虽是“戏论”,却堪称的评。所谓“圣语”,就是杜诗所表达的思想为人们的指导思想,是人们思想行为的指南,这样的评价,在封建社会可谓最高评价。

杜甫之作为“圣语”,在王士禛看来有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其一,杜甫将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化为了诗的气骨,贯穿诗的一切方面;其二,感时纪事,本之于诚,使其诗成为诗史。他说:“独是工部之诗,纯以忠君爱国为气骨,故形之篇章,感时纪事,则人尊诗史之称。冠古轶今,则人有大成之号。不有拟古浮辞,而风谣俱归乐府。不有淫佚艳靡,而赠答悉本风人。故登吹台于梁宋,则支离东北风尘。栖江阁于夔州,则漂泊西南天地。故浑脱浏漓,只如其自道,顿挫独出,能此者几人?”(郎廷槐《师友诗传录》三〇)忠爱之说,乃为人所常道,史诗之说,也是早已有之。但王士禛论述深刻,而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他超过前人的地方,也是他创新的地方。王士禛还特别强调杜甫之作的“诚”,他说:“盖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故老杜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处在诚实耳。”(《带经堂诗话》卷一《品藻类》)这里的诚实非一般的诚实,而是“气”的“诚”。它是事实的诚、思想的诚,也是内容的诚、艺术的诚。也就是说,杜甫做到了内容最大的真实,达到了一般人没有达到的艺术真实的境界。王士禛用“诚”来提升他对杜诗表达忠君爱国和杜诗是诗史的论述,形成了关于杜诗内容评价的理论体系,论述非常完整和深刻,也是有创见的。

王士禛对杜诗的艺术论述很多,也很精彩。从宏观上说,他认为杜甫所以能成为一位最伟大的诗人是因为他能集大成,也善于创新。关于集大成,前人论之已多,王士禛所论又有创新。他借汪洪度的话说:“纵观载籍,由汉魏以迄于今,大而塞乎无垠,细而入乎无间,集古今之大成,敻万象而独出者,莫先杜陵,尊之曰圣,诚莫与京矣。”(《居易录》)一般说集大成,是集诗歌艺术之大成,而王士禛所谓的集大成,是集一切文章技巧之大成,集一切文化之大成,其见解又进了一大步。而这个说法,更能反映杜甫集大成的实际。对于杜甫的创造,其论述甚多。不仅称赞其语言技巧的创新,尤为称赞其格调和体裁的创新。“至少陵乃大惩厥弊,以雄辞直写时事,以创格而纾鸿文,而新体立焉。”(《师友诗传录》二六)王士禛特别强调杜甫的“变”:“杜之《新婚》《无家》诸别,《石壕》《新安》诸吏,《哀江头》《兵车行》诸篇,皆乐府之变也。”(《师友诗传录》三)“李杜始大变其(指其古换韵法)格。”(《师友诗传录》一三)所谓变,就是创新之意。正是集大成和大创造,形成杜诗伟大的艺术魅力。“诗至工部,集古今之大成,百代而下无异词者。七言大篇,尤为前所未有,后所莫及。盖天地元气之奥,至杜而始发之。”(《带经堂诗话》卷四《纂辑类》)虽所论为七言大篇,实际上适合一切体裁的诗。的确,王士禛的话非常有见地,正是因为杜甫最善于继承和创新,杜诗才有那样无可比拟的巨大艺术力量。杜甫所以能成为最伟大的诗人,其秘诀也在于此。

王士禛认为杜甫诗的风格是高浑典厚、苍凉悲壮,而其基本艺术方法,就是以赋为主,而兼比兴,即将赋比兴结合运用。“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雅,四曰颂,五曰比,六曰兴。夫六义之序,以赋次风者,何也?元晏先生所云:‘赋也者,因物造端,敷弘而体理也。引而申之,故文必极美,触类而长之,故辞必尽丽。是赋者,古诗之流也。雅颂之则,于是乎托,比兴之音,于是乎俪。故讽喻抑扬之音以寓,涵蓄消停之义以存,是真风雅之正则也。流极其后,缀文之士,不率典言,并务恢张,其辞博诞绝类。大者罩天地之表,细者入纤毫之内。祖构之士,雷同附和,罔知所终。’至杜少陵乃大惩厥弊,以雄辞直写时事,以创格而纾鸿文,而新体立焉。教之白太傅讽喻诗《秦中吟》之属,及王建、张籍新乐府,倍觉高浑典厚,苍凉悲壮。此正一主于赋,而兼比兴之旨者也。以贯六义,无遗憾矣。”(《师友诗传录》二六)王士禛以传统的文艺理论来观照杜甫,对杜诗的风格和艺术方法的把握非常准确,论述非常深刻。

王士禛对杜诗的艺术也有具体论述。他认为杜诗长于议论和叙事。“至于议论和叙事,自别是一体。故仆尝云,五七言有二体,田园丘壑,当学陶韦,铺叙感慨,当学杜子美《北征》等篇也。”(《师友诗传录》五)王士禛还认为杜甫的语言是最美的,“句法杜老最妙”(《然镫记闻》七)。

从各种体裁诗的成就来说,王士禛认为杜甫很多体裁的诗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谈七律云:“学诸家七律(指王维、李颀等),久而有所得,然后取杜诗读之,譬如百川而至于海也,此是究竟归宿处。”论七古云:“七言古诗,诸公一调。唯杜甫横绝古今,同时大匠,无敢抗行。李白、岑参二家,别出机杼,语羞雷同,亦称奇特。”(《带经堂诗话》卷一《品藻类》)评价极高,但非常公允。

对具体的诗的艺术,他也有精彩的论述。如谈杜甫《登高》和《滟滪》二诗:“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如杜子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天漠漠双鸟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是也。”(《带经堂诗话》卷三《真诀类》)论杜甫《高都护骢马行》云:“《高都护骢马行》:此子美少壮时作,无一句不精悍。”(《石洲诗话》卷六《渔洋评杜摘记》)谈杜甫《子规》诗云:“常爱杜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又明初人诗‘数家茅屋临江水,一路松风响杜鹃’,写蜀江风景宛然在目。”(《带经堂诗话》卷一二《佳句类》)

同类推荐
  •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全书主要介绍中外著名思想家,例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中国思想家的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还有外国思想家,例如苏格拉底,百拉图,亚里斯多德,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黑格尔等外国思想家的思想智慧,情操和人格等等。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希腊文学大家,古罗马文学大家,意大利古代文学大家,英国古代文学大家,法国古代文学大家等世界古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符法逆天

    符法逆天

    混沌符道,万法归一; 符法无边,战无不胜! 王玄阳穿越到一个符道盛行的神奇世界,成为一个符道宗门的低级记名弟子,由于融合了前任的灵魂记忆,他的灵魂无比强大,从而拥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天赋,再加上他又得到了符道世上最强大的混沌符道传承,从此以后,他的崛起势不可挡,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且看他如何在天符大陆上纵横无敌,成为符法无边的绝世大能?
  • 家中有鬼

    家中有鬼

    是一个娇妻对战死疆场的丈夫数千年的执爱与等待!为了帮助她,小成买回一幅绢画后,小成远赴北地,一幅绢画,他能否找到已被埋葬了几千年的历史真相,家里便不再平静,想知道大汉不灭的军魂吗?想知道神秘的九转罗盘吗?此文将带你进入古老的国度……,到底埋葬了多少秘密?绢画的背后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干草堆里的爱情: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

    干草堆里的爱情: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

    《干草堆里的爱情: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中除了情爱题材以外,劳伦斯还喜欢在作品中讽刺工业文明对生活和人性的摧残。劳伦斯渴望有一个精神家园,但他不喜欢英国的工业文明,这也是为什么现实中他总想逃离故乡,却在最主要的几部作品中,将故事的发生地点都设在家乡汉诺丁。《干草堆里的爱情: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选取的几部作品,既有描写情爱的《干草堆中的爱情》、《狐狸》,也有揭示工业文明罪恶的《菊花香》,希望能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劳伦斯。值得一提的是,《菊花香》是劳伦斯出道的第一部作品,非常有代表意义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1)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号角声声

    号角声声

    介绍了秦汉前后的各大战争,远古的战争、奴隶社会中的著名战役、秦汉时期的著名战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战役、隋唐时期的经典战役、弱势两宋时期的战役、元的拓展疆土、明王朝的著名战役、满清的军事斗争
  • 绝爱浮生最红颜

    绝爱浮生最红颜

    且看天生命硬、睥睨众生的她如何救人于水火,秦紫心是酷爱考古的医科学生,逍遥地辗转于江湖和庙堂之间。却换来一句"妖孽"。,江湖盛会上拼死救下武林势力。她成为薛国和江湖通缉的对象,带着不断变化的琉璃梳和更大的谜团,错入时空裂痕,和废柴皇帝踏上了啼笑皆非的寻宝路途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来自山西焦煤汾矿集团紫金煤业的周志刚先生,花费数年心血,编选了一本有关做人做事之道的书,嘱我为其作序。初稿是用电脑打印的厚厚的两大本,上卷为做人之道,以“尊、孝、仁、义、礼、智、信、节、忍、诚、谦、宽”为题分为十二个部分;下卷为做事之道,又以“勤、俭、静、思、情、理、法、度、志、毅、谨、恒”也分了十二个部分。
  • 邪帝倾心:惑妃从天降

    邪帝倾心:惑妃从天降

    她神奇地出现破坏了他的好事。他被她的美艳所惊,放下怀中的美妃,与她邂逅。她融化了他内心的坚冰,激发出他似火的激情。不料,他的热情被误解。二人陷入纠结。但他矢志不渝,坚守内心的爱。一句:“从今天起,你便是朕的人!”打动了她。他们解除了种种的误会,相互接纳对方。在层层的阴谋下,他们历经种种磨难。但他们始终坚守。最终,他们突破重围,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