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200000040

第40章 清(7)

注释是《杜诗辑注》的主要工作。作者对前代杜诗注释的成果广泛搜罗,删刈粗陋,汲取精华,纠正错误,新增注释。朱鹤龄云:“今为翦其繁芜,正其谬乱,疏其晦塞,谘诹博闻,网罗秘卷,斯亦古人实事求是之指,学者所当津逮其中也。”(《辑注杜工部集序》)

注释取材广博,比较精确、细致,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很多创新。《奉寄河南韦尹丈人》(卷一)注“韦尹丈人”:“《旧唐书·韦济传》:天宝七载,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唐会要》:天宝七载四月,河南尹韦济奏于偃师县东山下开驿道通孝义桥,公寄诗当在其时。”用新的材料,并加以考证,颇有新意。《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卷四)注:“《唐会要》:宣政殿在含元殿后,即正卫殿也。《唐六典》:在宣政门内,殿东有东上门,殿西有西上门。按,东上门,门下省在焉,西上门,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下,故出左掖。《汉书》注,掖门在两旁,若人之臂掖。”注诗题细致,准确。《晚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卷一一)注“摩诃池”云:“《元和郡县志》:摩诃池在州城西。《通鉴·注》:《成都记》云:摩诃池在张仪子城内,隋蜀王秀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胡僧谓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诃池,今在成都县东南十二里。”注摩诃池准确而简明。相比之下,旧注云因萧摩诃而得名适见其浅陋。《上兜率》(卷一〇)“栋宇自齐梁”下注:“按,王勃《郪县兜率寺碑》:‘兜率寺者,隋开皇中之所建也。’此云‘自齐梁’,疑未详考。”以王勃碑考据,疑“自齐梁”有误,所注甚好。

解释文意符合历史背景,解释多准确,有新意。《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卷三)注云:“此诗‘去秋群胡反’,赵次公、黄注诸注皆指吐蕃。按,《唐书》,至德元载,吐蕃陷威、戎等,诸军入屯石堡,此在陇右、河鄯等州,而河西、凉州未尝陷。《通鉴》:至德二载正月丙寅,河西兵马使盖庭伦与武威九姓商胡安门物等杀节度使周沁,聚众六万,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胡据其五,二城坚守。度支判官崔称与中使刘日新以二城攻之,旬有七日平之,此云‘群胡反’,正指其事。曰‘去秋’者,讨平在正月,而发难在去秋也。是时武威虽复,而余乱尚有未戢者,故欲其早到凉州,安甿黎而按城堡也。”考证史实,准确地解释“去秋群胡反”的准确时间及事件的情况,阐明了诗的写作背景及内容。《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卷一一)“黄老真如律,青袍也自公”下注:“《唐会要》:天宝四载十一月,敕御史依旧置黄卷书阙失,每岁委知杂御史长官比类能否,送中书内下改转曰褒贬。按,《唐·志》:‘尚书员外郎,从六品上。上元元年制,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公时已赐绯,而此云‘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旧注谓青袍九品服,误矣。‘真如律,也自公’,言幕下之体,亦同于朝廷也。”解说幕府也有考核制度,体制大致同于朝廷,对于了解杜甫的诗意非常重要。

不破不立,多指出旧注之非。杜诗注解甚多,错误也多,不廓清旧注的影响,新说就难以产生巨大的影响。任其谬种流传,必然误人子弟。《杜诗辑注》指责前人的错误之处甚多。《八阵图》(卷一二)云:“《东坡诗话》:尝梦子美谓仆,世人多误会吾《八阵图》诗,以为先主、武侯欲与关羽复仇,故恨不能灭吴,非也。吾意本谓吴蜀唇齿之国,不能相图。晋之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吴之志,以此为恨耳。此说甚长。按,史,昭烈败秭归,诸葛亮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就使东行,必不倾危。观此,则征吴非孔明意也。子美此诗正谓孔明不能止征吴之举,致秭归挫辱,为平生遗恨。东坡之说殊非。潘鸿曰:蜀自昭烈亡后,未尝有吞吴之志。晋所灭,失不在此,此亦非东坡之言,当削去。”所谓“东坡诗话”,其实非东坡所著,乃伪东坡注。《杜诗辑注》所驳甚是,同时阐明了杜诗的本意,可谓拨乱反正。《览柏中丞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卷一四)注“三止锦江沸”云:“‘三止锦江沸’是指柏中丞与崔旰相攻时事,黄鹤指讨平段子璋、徐知道及崔旰,非也。子璋反东川,与成都无涉。次公谓宝应元年徐知道反,永泰元年崔旰反,大历三年杨子琳以泸州反,考子林入成都,公当去蜀已久,柏中丞亦不闻反复迁蜀,安可妄为之说哉!”驳斥旧说之误有充分的根据,很有说服力。《玄都坛歌寄元逸人》(卷一)驳陆游东蒙为终南山峰名之说云:“按,公同太白访范隐居诗‘予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此在鲁郡作也。《昔游》诗‘东蒙赴旧隐,尚忆同志乐’,正指元逸人言之。陆放翁谓东蒙乃终南山峰名,引种明逸诗‘登遍终南峰,东蒙最孤秀’为证,乃喜信之说,不足信也。”用考证说明杜甫所到东蒙为山东东蒙山,元逸人所隐亦应为此处,驳斥有力。正是在驳论的同时,《杜诗辑注》进行了新的注释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于论述。

研究杜诗的目的,主要还在于正确理解杜诗,汲取思想与艺术的营养。所以,《杜诗辑注》非常重视对杜诗思想内容的解说。对于长诗还分段解说。“训释之家,必须事义兼晰。今于考注字句之外,或贯穿其大意,或阐发其微文。古律长篇,汗漫难读者,则分章会解之。若诗语易晓,概不赘词。”(《杜诗辑注·凡例》)

朱鹤龄对杜诗在总体上有正确的把握。他认为杜甫敦笃儒家的伦理道德,在艰难困苦中仍然拳拳忠爱,儒家思想已化为他的性情,而这种性情充分表现在他所有的诗中。他说:“子美之诗,非徒学也,夫诗以传声,节族成焉。声以命气,底滞通焉。气以发志,思理函焉,体变极焉,故曰诗言志。志者,性情之统会也。性情正矣,然后因质以委思,役才以适分,随感以赴节。虽有时悲愁愤激怨诽刺讥,仍不戾温柔和平之旨。不然,则靡丽而失之淫,流漓而失之宕,雕镂而失之琐,繁音促节而失之噍杀,缀辞愈工离本愈远矣。子美之诗,唯得性情之至正而出之。故其发于君父友朋家人妇子之际者莫不有敦笃伦理,缠绵菀结之意极之,履荆棘,漂江湖,困顿颠踬,而拳拳忠爱不少衰,自古诗人变不失贞,穷不陨节,唯有如子美者。非徒学为之,其性情为之也。”用儒家思想去观照杜甫与杜诗,得出了正确而深刻的结论。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他整体的杜甫研究和具体研究,自然成就突出。

《杜诗辑注》对诗篇内容和艺术的解说比较准确,有新意。《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卷一)云:“此诗前后乃陈情也。韦必尝荐公而不达,故有踆踆去国之思,今犹未忍决去者,以眷眷大臣也。然去志终不可回,当如白鸥之远泛江湖耳。意最委折,而语非乞怜,应与昌黎上宰相书同读。范元实但称其得体,未为知言。”准确地解说了陈情的内容特色与表现曲折的艺术特色,最符合杜诗的实际。《塞芦子》(卷三)云:“此诗首以五城为言,盖忧朔方之无备也。高史二寇合力攻太原,克太原则渡河而西,即延州界,北出即朔方五城,朔方节度治灵州,灵距延才六百里尔。灵武为复兴根本,公恐二寇乘虚袭之,故欲以万夫守芦关,牵制二寇,使不得北。景仙从扶风出兵,捣长安之不备,所谓芦关扼西寇也。‘塞’字仍作壅塞解,时太原几不守,幸禄山死,思明走归范阳,势甚岌岌,公故深以为虑也。‘谁能叫帝阍’,即《悲青坂》所云‘安得附书与我军’也。此本陷贼时诗,诸本多误解,故次在收京之后。”从文本出发,认为《塞芦子》就是告诉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统帅,要守好芦子关,防止叛军攻破太原,从延州进攻灵武。并将诗系在收复长安之后。纠正历来一些注家的错误之说,更可见杜甫高瞻远瞩的军事才能。《杜诗辑注》像这样的闪光之处甚多。

《杜诗辑注》虽名曰诗注,其实是包括文的注释,是全集之注。在《杜诗辑注》之前,还没有杜甫的全集之注。完全可以说《杜诗辑注》是杜文注释的开山之作。朱鹤龄说:“子美文集,唯吕东莱略注《三礼赋》,余因为广之,钩贯唐史,考正文义,允称杜集备观。”(《杜诗辑注·凡例》)

朱鹤龄的杜甫文的注,有两大特点:(一)整个注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注,即注事典、名物制度,包括人名、地名,还注语典,有时对难懂的地方和含义深邃的地方进行解说。极少对杜甫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进行评论。(二)注总体而言比较贴切,比较正确,比较详明,较少错误,较少穿凿附会。其表现出来的注的水平与诗歌部分是一致的。

朱鹤龄的杜甫文的注是开创性的注,也是古代最详细的注,也是质量非常高的注,在杜甫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杜诗辑注》有以下特点:(一)取材极为广博,凡古代与杜甫和文集内容有关的材料以及有关的研究材料尽量网罗。从唐人的材料直至作者当代的材料都努力搜寻,这为辑注内容的丰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对材料认真分析,进行考证。不管是从信前人的材料和结论,还是另立新论,都下一番鉴定考据的功夫,力求做到无征不信。(三)做结论时非常谨慎。众说纷纭,难以作结论时,则罗列众说,供读者选择。《杜鹃》(卷一二)“云安无杜鹃”下注云:“夏竦曰:四句乃题下甫自注耳,误以为诗。黄希曰:《白头吟》:郭东亦有樵,郭西亦有樵。此诗起法或本此。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江南词》:鱼戏蒲(应为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子美正用此格。赵曰:连用四杜鹃,正《诗·有酒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之势(式),岂是题下注耶?此四句特记杜鹃有无,其下云‘我昔游锦城’至‘哀哀叫其间’,则以成‘西川有杜鹃’之句,下又云‘君可有情鸟’至‘泪下如迸泉’,则以成‘云安有杜鹃’之句。诗之引结甚明。”对于“西川有杜鹃”四句是题下杜甫自注,还是诗的正文,这两种根本不同的说法,作者只是罗列众说,而未表态。对于杜诗应注而无材料可注之处,往往存疑。《壮游》(卷一五)“枕戈忆勾践”下注:“‘枕戈待旦’乃晋刘琨语,此作勾践事用,未详。”不可解就用“未详”说明,而不强解,显示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四)广泛利用前人的成果,成集成式的集注之作,又有大量有创见的新注和新解,是一部有创造性的注释之作。特别是关于杜文的注释,更有开创之功。钱谦益晚年虽与朱鹤龄有矛盾,但仍对朱鹤龄注杜的学术精神和学术特点作了充分的论述与赞许。其《杜诗辑注·序》云:“其刊定是编也,斋心祓身,端思勉择,定一字如数契齿,援一义如征丹书。宁质无夸,宁拘无偭,宁食鸡跖,无噉龙脯,宁守兔园之册,无学邯郸之步。斤斤焉取裁于骚之逸,选之善,罔敢越秩。近代攻杜者,觅解未憗,又从而教责之,章比字栉,俨然诗资。长孺蹙额曰:不知群而愚,那用故谤伤。鹤龄虽固陋,忍使百世而下,谓有师心放胆,犯蚍蜉撼树之诮,如斯人者乎?”

《杜诗辑注》也有明显的缺陷。最大的缺陷是对杜甫作品的注释和解说都有明显的错误。这在清人的一些著作中,都有指正。有的解说不够正确,不够透辟精到。《望岳》(卷五)“箭栝通天有一门”下注:“按,地志诸书并不云华山有箭栝。《韩非子》:秦昭王令王施钩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王与天神博于此。《水经注》:自下庙历列柏,南行十一里,东回三里至中祠,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从北南入谷七里又屈一祠,出一里至天井,井才容人行,迂回顿曲而上,可高六丈余,山上有微涓细水,流入井中,上者皆所由涉,别无别路,出井望空视,明如在室窥窗矣。此与天通一门语甚合。所云‘列柏’,岂即‘箭柏’耶?《初学记》事类亦以‘莲峰’对‘箭柏’,则‘箭栝’乃‘柏’字之讹耳。李攀龙《华山记》又云:自昭王施钩梯处西南上三里许,得一峡如栝,曰天门。岂后人因杜诗附会乎?”其注解详而不得要领。其实,杜诗正用《韩非子》以松柏之心为博箭之语。用松柏作为箭栝,自可用箭栝指松柏。朱鹤龄过分拘泥,说“箭栝乃柏字之讹”,迂曲而无据,反致错误。

《杜诗辑注》是一部极见功力的著作,是一部集成式的富有学术个性的著作。以注释为主,兼及多方面的研究,集众家之长,而建树颇多,是杜甫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杜诗辑注》与钱谦益《杜诗笺注》齐名,盛行于清代,对于开启和繁荣清代的杜甫学,功绩甚伟。

五金人瑞

金人瑞(1608—1661),一说本姓张,名采,字若采。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金人瑞明末为秀才。入清后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务。学问广博,才思敏捷,狂放不羁。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评点《水浒》与《西厢记》,有新见,流传非常广。金人瑞有反清思想,诗《塞北》云:“塞北今朝下教场,孤儿百万出长扬。三通金鼓摇城角,一色铁衣沉日光。壮士并心同日死,名王卷席一时藏。江南士女却无赖,正对落花春昼长。”描写了清军的屠杀和表现一些士女对亡国的麻木,具有明显的爱国思想。清世祖去世时,金人瑞因参与逐吴令而惊世祖灵,被杀抄家。金人瑞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批评家和诗人,有《沉吟楼诗选》。

金人瑞把杜诗列为“六才子书”之一,称第四才子书,对杜甫非常崇敬,研究杜甫甚勤,把对杜诗的研究看作一生重要的事业。“继批杜诗,以为能将诗圣之诗,句解明晰,则杜诗一日不灭,句解亦一日不灭也。宵深不寐,勤心从事,乃伏案三月未终一卷。”(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每于亲友家素所往还酒食游戏者,辄置一部以便批阅。风晨月夕,醉中醒里,朱墨纵横,不数年所批殆已过半,以为计日可奏成事也。而竟不果,悲夫!临命寄示一绝,有‘且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何如’句。”(金昌《叙第四才子书》)金圣叹批杜诗二十余年,未批完即被杀,未能实现他的杜诗研究规划与宏愿。身后,学人将其杜诗研究成果结集成《杜诗解》四卷。虽非完璧,却是杜甫学的重要著作。

同类推荐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尼采大传

    尼采大传

    法国作家丹尼尔·哈列维,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于1909年创作出了《尼采大传》一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述。本书所依据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 开国功臣:徐达

    开国功臣: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他“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国功臣:徐达》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朝开国元勋郭子仪传奇的一生。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 封神之余元

    封神之余元

    纣王高傲,雄才伟略;妲己娇媚,魅惑天下;闻仲忠义,九死不悔;比干奸猾,争权夺利;太上寡言,老谋深算;元始华贵,生而人上。准提不顾面皮,渡人西去,只为教派气运;接引脸色疾苦,默诵真言,终盼佛教大兴。为你讲述一个不一样的封神世界。余元:“其实,我只想活下去!”
  •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 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 的著作主要有三 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 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 青根据先生《自 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 《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 是一本以一个藏 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 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 共同点是,完 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
  • 逆天:杀手娘亲强悍宝宝

    逆天:杀手娘亲强悍宝宝

    她本是道上公认的杀手女王,一朝穿越,直接成为了孕妇!还在雷海中生下了宝宝!什么?她是先天灵体?可为什么拥有那么强大的体质,却不能修炼?不能修炼,那她还偏偏逆天而行!宝宝强悍,带着娘亲夺宝抢物!娘亲强大,直接领着儿子搅得异世天翻地覆!修武者!炼器师,赌晶师,通通不在话下,什么宝贝,什么神器,全部抢来给她宝宝当玩具玩!娘亲:“不要问宝宝他爹是谁!让我找出来,非得揍的他连儿子都不认识!”宝宝欲哭无泪:“娘,爹他现在就不认识儿子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武神血脉

    武神血脉

    少年李叶,偶得太古血祖之神瞳,融合成自身神级血脉,从此鲤鱼跃龙门,彗星般崛起!修武道巅峰,踏上成神之路,笑傲苍穹!
  • 管理基本功

    管理基本功

    本书主要学习关于管理知识的内容。管理知识的学习过程将不会象我们阅读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那样的轻松或者有任何闲情雅致的感觉。只有当你真正地用心去体会,去学习,并且真正了解坚持的含义,你才能够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
  •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

    千年前的唐朝,万邦来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优越的物质生活,多样的文化融合,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用他们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点上一盏烛灯,开始写鬼怪故事。
  • 大影帝

    大影帝

    不疯魔不成活,一生为戏。作者备注:希望苏叶,在我手上能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