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200000035

第35章 清(2)

这里着重谈谈清代杜甫集的注释。杜甫集历来就很难注,虽经宋元明学者的多方努力,完成了基本的注释,但仍存在三大问题:(一)有一些生僻难注的事典和语典没能注释。(二)注释较粗糙,有一些该注释的典制、时事背景等没有注释。(三)单一的专著的注释较少精品,未注的地方较多,错误也不少。清代杜甫学者在继承宋元明注释成果的同时,克服了他们存在的问题,把杜甫集的注释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术如登塔,总是自下而上,所见更远。首先,有所突破,将宋元明未注释的事典和语典等基本都进行了注释。宋元明未注释的地方,虽然数量并不大,但由于较生僻,非常难注,需要非常高的学识和很大的精力投入。难注之处的基本解决,是整个清代杜甫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注释的发明散见于很多杜甫学的著作中,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仇兆鳌《杜诗详注》、顾宸《辟疆园杜诗注解》、张溍《读杜堂杜诗注解》等则比较多。其次,有较明确而完备的体例,完善了宋元明杜甫学者注释不够完善的诗的时事背景、典章制度、人名地名等注释。第三,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注释精品,如前面提到的钱谦益、朱鹤龄、仇兆鳌、张溍等的著作。这些著作注释比较完善、精炼,较少错误。

清代杜甫学者对杜甫文进行全部注释。杜甫作品的研究,历来特别重视诗,文则受到冷落。就注释而言,注家只注释诗,几乎不注释文。在清之前,宋代的吕本中、杨长孺注过《三大礼赋》,也有人零星注过单篇的杜甫文,至于全部的杜甫文,则一直没有人注过。到清代,朱鹤龄注完了全部的杜甫诗和全部的杜甫文。这是杜甫文的第一次全部注释,也是杜甫集的第一次全部注释。朱鹤龄的杜甫文的注释,与诗的注释一样,质量很高,在杜甫的注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后,张溍又在《读杜堂杜诗注解》中对杜甫文进行注释和评论。张溍的注释有自己的特点,和朱鹤龄注释比,相对要简略明白一些。而他的评论则是开创性的工作,是对杜甫文的第一次全面研究,在杜甫的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仇兆鳌《杜诗详注》和杨伦《杜诗镜铨》都将张溍关于杜甫文的注释和评论全文收录,可见清人对其高度重视。总之,清人对杜甫文的注释和评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杜甫之学识博大精深,古人一直叹杜甫集难注。难注的原因,除注者不具备杜甫所具备的一些知识外,还有很多客观因素,如杜甫时代的典籍大量散佚,一些俗语已无人知晓,一些史实也难知详情,杜甫作品本身在流传中造成的错误也无法校勘。这些都使杜甫集留下了一些无法注释的东西。社会在发展,学术在变化,随着一些文物和新发现的文献问世,有些不可注的东西,也许会变得可以注释。而清代杜甫作品注释的诸多缺陷,还有清人未注到之处,为后人更好地注释它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们相信,超越清人的、新的、集成式的、有创造的精湛注释之作,一定会在不太久的将来问世。

清代是封建社会末期,儒家思想仍然是统治思想,而新的民主色彩的思想已经滋生,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也渐渐传入中国。这种情况自然对杜甫研究产生巨大影响。清代研究杜甫的学者,政治思想差异很大,学术思想与方法的差异也很大。其研究杜甫,视角与观点也大相径庭。顾炎武、申光涵为明代遗民。钱谦益为贰臣,由明降清,而暗有复明之意,思想复杂。金圣叹为狂狷之士,本质不离儒家思想,而又有某些叛逆行为。仇兆鳌为正统的官僚。潘德舆虽为布衣,却是儒家思想的卫道士。各自不同的政治思想背景,对杜甫的研究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清代杜甫研究,虽带有时代的共同特征,却是百花齐放。

在杜诗内容研究方面,清人对很多诗篇的主旨提出了新的见解。其中,钱谦益、金圣叹、浦起龙新见尤多。钱谦益解杜甫《收京三首》其二,认为肃宗汲汲御丹凤楼下制,是篡位,认为诗“‘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盖讥之也”,认为“玄宗内禅,故目之曰‘帝尧’。史称灵武使至,上用灵武册,称太上皇,亦可谓殆哉岌岌乎矣。公心伤之”(《杜工部集笺注》卷一〇)。其解便与众不同。浦起龙解杜甫《剑门》云:“夏客云《剑门》诗,因《剑阁铭》而成,用古而能胜于古者。愚按,孟阳之铭,是一篇喻蜀文,有德不在险意。故其词曰‘凭险作昏,鲜不败绩’,为反侧子告也。子美之诗,是一篇筹边议,有怀远之德意,故其词曰‘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为当宁者告也。翻古而非用古,夏客误矣。”(《读杜心解》卷一)其解与古人异。清代学者敢于冲破传统的观点,在杜诗的内容研究方面大胆探索。

儒家思想仍然是清代杜甫研究的指导思想。在研究的时候,清人以儒家思想为准绳,深入阐发杜诗的深刻内涵,阐发杜甫的思想境界和崇高人格。像前代学者一样,清代学者认为杜诗的核心价值在于表现杜甫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认为杜甫的言行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很好体现。但是清代学者的阐述要深刻得多,准确得多,细致得多,可以说清代的研究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潘德舆谈杜甫的忠君爱国,说:“黄氏生曰:‘杜公屡不第,卒以献赋受明皇特达之知,故感慕终身不替。虽前后铺陈时事,无所不备,而于当时荒淫失国,唯痛伤而不忍讥,此臣子之礼也。说者不得公心,影响附会,辄云有所讥切。此注杜大头脑失差处,妄笔流传,杜公之目,将不瞑于地下矣。’按,宋氏濂曰:‘注杜者称其一饭不忘君,发为言辞,无非忠君爱国之意,至于率尔咏怀之作,亦必牵就为说,子美之诗,益不白于世。’此论最通。夫杜即爱君,岂有篇篇寄意者?果如是,徒形其琐琐好名而已矣。此注者之凿也。黄氏之说,剧得杜意,然黄氏亦有所本。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已讥唐人咏杨妃者,为无礼于君矣。此等处有关名教,学诗者之开宗明义章也。顾黄氏谓杜公‘献赋受明皇特达之知,故感慕终身不替’,此论亦陋。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何关穷达事!使明皇不赏《三大礼赋》,子美将肆其诋耶?抑肃、代二帝于子美无知己之感,便可不需感慕耶?意在主持名教,而发论不本于性天,即不可以教忠而明礼。然则,‘大头脑差失处’,黄氏亦未能免。子美诗云:‘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斯言也,乃纯臣之言也。”(《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认为杜甫的忠君爱国是出于天性,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因而是最纯洁、最高尚的。潘德舆对于杜甫忠君爱国的认识不仅超过前代学者,也超过清代的前辈学者。潘德舆对杜甫的交游,也用儒家思想进行了评论。他说:“王氏应麟曰:‘鲜于京兆,仲通也;张太常、博士,均、垍也。所美非美。然昌黎之于于、李实类此。杜、韩晚节所守,如孤松劲柏,学者不必师法其少作也。’按少陵酬应投献之诗,不尽符其平素鲠直之谊,盖唐人风气使然,亦不独于鲜于京兆、张博士也。《投哥舒仆射》诗云:‘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而《潼关吏》则云:‘哀哉潼关卒,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无学哥舒。’何其前后违戾如此?此皆古人躁率失检处。而置之集中,不肯删其少作,又见古人朴实,不讳过也。然于翰等,犹可解曰:前时败阙未见,自不应逆探其恶而斥之。若王维、郑虔,大节已玷,犹从而美之曰‘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反复归圣朝,点染无涤荡。’何其深加惋惜乃尔!至称维曰天下‘高人’,称虔曰‘天然生知’,此真不能为少陵解矣。予尝反复推求其故,以少陵植志立身,忠爱贞洁,岂于此大节而反忘之?只缘于朋友一伦,长厚太过,有悱恻缠绵之仁,而无刚健断决之义。见维之取痢称瘖、作诗志痛也,则以为心尚可原。见虔之潜以密章达于灵武也,则以为未忘反正。而不知寺中之伪署,市令之求摄,皆法之所不得宥,而义之所必当绝也。故太白之可谅,在于辞官而逃。维与虔之难逭,在于已污伪命。少陵混视为一,虽无损于己之节目,然已增后学之疑矣。”“且朋友,以义合者也。友如未污,则当辨其冤于‘伤心’‘严谴’之时,友如已污,则当绝其交于功罪核实之日,此非硁硁自好也,义也。今也知其污而不得鸣冤,又痛其穷而为之饮泣,此温良而不断之失也。乃曰‘不以成败论人’,交谊始可歌泣,是少陵之偏好,亦皆为天地之常经,岂非疑误后人之极者哉?总之,爱古人者当为其诤臣,不当为其佞友。少陵只以中允、司户文学绝人,遂成偏好。然文章本非性命,朋友究次君亲,此义偶疏,难为典训。故‘食肉不知马肝,未为不知味’,学者不读昌黎上于襄阳、京兆李实等书,少陵赠张学士、鲜于京兆、哥舒仆射等诗,未为不知韩杜,而况《赠王中允》《送郑十八》等作,大有累于义理者哉!剔其繁枝,乃识孤松劲柏之成就非常处。此予之爱杜,而非予之谤杜,深于诗教者必知之耳。”(《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论述既实事求是,又合情合理,非常有深度,表现出很高的学术水平。

清代研究杜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考据的方法与以意逆志的方法结合,来阐扬杜诗的主旨。以意逆志是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也是古代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但它在运用时往往没有客观的依据,实际上是凭研究者的感觉来操作,故非常容易堕入穿凿附会的深渊。杜甫的很多诗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与政治内容,而清代有朴学的传统,学者们便搜寻与杜甫作品相关的唐代史料,来与杜甫作品内容比勘研究,以史证诗,或以诗证史,即所谓诗史互证。从更高的层次,以意逆志地来解读杜诗,深入挖掘杜诗的思想内容与社会意义,挖掘杜诗丰富的内涵。这样,可以使人们更多了解杜诗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系,更深刻地认识杜诗的伟大社会价值。当然,在诗史互证中,特别是在以意逆志中,难免有把无关的史实硬与杜诗扯到一起的地方,难免有郢书燕说、曲解杜诗的地方。

清人对整部杜甫集做了非常高的评价,认为杜甫一生完全践行了儒家思想,而表现杜甫一生言行的杜甫集堪称经书。潘德舆将杜甫比作孟子,将杜甫集隐然比为六经。龚鼎孳说:“诗之有少陵,犹文之有六经也。”“文无奇正,必始乎经,诗无平险,必宗乎杜。此少陵之诗与六经之文,并不朽于天地间也。”(《杜诗论文序》,《杜诗论文》)将杜诗与经书相提并论。金圣叹更将杜诗称作最高经典,说:“读先生诗,真如闻无上甚深之经典,使小儒意见都尽。”(《秋兴八首·别批》,《杜诗解》卷三)经书是儒家思想的最好表现,是封建社会人们思想与言行的指南。清人把杜甫集评为经书一样的著作,是高度肯定书中所表现的纯粹的儒家思想,是高度肯定杜诗所能起的伟大的教育作用。

清人研究杜甫还有一个重要现象,即借研究杜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谓借杜言志。杜甫怀王佐之才,忠君爱国,却流离颠沛,坎坷不用,引起很多士人的同情与共鸣。怀才不用,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因此,清代一些学者借研究杜甫,抒发自己像杜甫一样的忠君爱国的热忱,表达自己像杜甫一样怀才不遇的苦闷,宣泄自己像杜甫一样困顿的牢骚。有时更是推开来,就研究者所关心的一切问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的方式各有不同。大致说来,有两种:一种是无我的境界,只谈杜甫,不谈自己,而将“言志”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对杜甫的论述中;另一种是有我,在研究杜甫中,找合适的机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金圣叹解杜甫《蜀相》诗:“丞相不可见于今日矣。然当时若非三顾草庐,丞相并不可见于昔日也。天下妙计,在混一不在偏安。丞相受眷于先,并效忠于后,虽不能混一天下,成开济之功,然老臣之计,老臣之心,是如是也。‘死而后已’者,老臣所自矢于我,捷而后死者,老臣必仰望于天。天不可必,老臣之志则可必。第七句‘未’字‘先’字妙,竟似后曾恢复而老臣未及身见者,体其心而为言也。当日有未了之事在,今日长留未了之计,未了之心。”(《杜诗解》卷四)其解新颖而细致。接下来议论与感慨云:“嗟乎!后世英雄,有其计与心而不获见诸事者,可胜道哉!在昔为英雄之计,英雄之心,在今日皆成英雄之泪矣。”该议论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观几千年社会的发展史,指出社会中很多士人都有安邦治国的大志和韬略,但绝大多数都无法实现,最终抱恨终生。这其中也包含着金圣叹自己。这种借研究杜诗来言志,不仅抒发了研究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从更广阔、更深刻的层面阐释了杜诗。

清代的杜甫研究,穿凿附会比较多。流传到现在的一些重要的杜甫研究著作,都有不少明显的穿凿附会之说。一方面清人对前人的穿凿附会深恶痛绝,一方面他们自己又在制造新的穿凿附会。钱谦益说:“宋人解杜诗,一字一句,皆有比托,若伪苏注之解屋上三重茅,师古之解笋根稚子,尤为可笑者也。”(《杜工部诗集笺注·略例》)取笑黄庭坚解《春日忆李白》“何以异于此乎”。而他自己对有的杜诗的解说,其穿凿可笑,丝毫不亚于宋人。浦起龙说:“杜之祸一烈于宋人之注,再烈于近世之解。”(《读杜心解·发凡》)称之为祸,可见穿凿附会的普遍与严重。就是浦起龙自己,也在所难免。造成穿凿附会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所致。首先,在研究杜诗时,人们总认为杜诗有政治含义,有微言大义。其次,用以意逆志作为基本研究方法,而这个方法实际上难以捉摸,以意逆志成为了想当然。而传统的比兴说诗的方法与以意逆志相表里,最终把研究者引向穿凿附会的道路。第三,一些研究刻意求新求深,最终也走向怪,走向穿凿附会的邪路。实际上,造成穿凿附会的原因,在古代各个时代都存在,就是学术风尚最盛的清代也无法克服。因而造成这种情况:一个时代在摈弃前代穿凿附会的同时,自己又在制造新的穿凿附会,最终无法走出这个怪圈。

清代对杜诗艺术的研究也有巨大的发展。

清代学者研究杜诗的艺术,着力探讨杜诗艺术的主要特点、艺术的“窽要”,试图解开杜诗艺术的秘诀,寻求杜诗艺术的规律。翁方纲的《杜诗附记》就是主要探讨杜诗艺术的。翁方纲说:“吾所欲读杜者,何为哉?非欲考史也,非欲缀辑词藻也,唯欲知诗之所以为诗而已。”(《杜诗附记》)意思非常明白,就是想通过探讨杜诗艺术的特点,进而掌握诗歌艺术的规律。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尽量熟悉全部杜诗,综合思考,融会贯通,努力寻求艺术的诀窍,寻求艺术的规律,摆脱了前人印象式的研究,即兴式的论说、灵感式的论说,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进行艺术研究。

研究杜诗的艺术需要很高的诗歌理论。清代很多学者有自己的诗歌理论体系。他们用自己的理论体系研究杜诗,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发明。沈德潜用格调说,王士禛用神韵说,翁方纲用肌理说来解杜诗,多有创见,使人耳目一新。尽管有时失之奇异,失之褊狭,但总能给人启迪。其余如仇兆鳌、杨伦、浦起龙、金圣叹、査慎行、何焯、朱彝尊、潘德舆也有很多精辟的见解,给人很多教益。

同类推荐
  •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晋献公宠爱骊姬,便废太子申生,立骊姬之子为嗣,重耳(晋文公)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在其舅舅狐偃、好友赵衰等一班文武贤才的护送下离开了晋国,并流亡国外19年,在其流亡期间先后到达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狄、齐、楚、秦等国的礼待。这期间,他先后与狄国公主季隗、齐国郡主齐姜相遇,并与她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继而结为夫妻。在流亡的19年里,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政治经验,为他后来称霸诸侯创造了条件。本书为你一一阐述了晋文公的传奇传奇一生。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是中国两代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主抓经济的第五号人物,排在毛刘朱周之后。在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第二号人物”,仅次于邓小平。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素有共和国“掌柜”之赞誉,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他在“文革”前经历了三起三落,毛泽东多次说他“右”,但是又不能不在经济发生困难时把陈云“请”出来。他有哪些过人的经济才能?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属于少数没有被打倒的高级领导人,遭到的批判也不多,他有哪些高明的人生智慧?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
  •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入主唐宁街10号,打破了保守党“五连冠”的美梦。成为180多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成为领导英国跨世纪的首相。
热门推荐
  • 捡个庄主做相公

    捡个庄主做相公

    冷兮颜冷漠一笑,呲之以鼻——胆小懦弱、迟钝愚笨?那只是她的保护色;琴棋书画样样不通?生财势力才是王道;父亲不爱谁皆可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母亲离世并非偶然?很好,那她也不用手下留情了;又有传闻,伊梦山庄庄主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一张银色面具,遮住的是奇丑无比;冷情孤傲,身世成谜...某庄主黯自挑眉,笑天下人无知——杀人如麻、冷酷无情?可笑,对那些要他命的人难不成还好言相劝不成?奇丑无比、身世成谜?万千风华,无需他人评价;不近女色、取向有问题?他的真心只为未来的主母预留。。当传闻中的她捡了传闻中的他,又将是怎样的碰撞和精彩?是多面的他邂逅了冷漠疏远的她,抑或是纯善的她忆起了坚毅雍容的他?竹马弄青梅,曾将同心结。一诺姻缘拥笑眠,化作黄粱梦。君赋满庭芳,妾歌蝶恋花。多情谁比痴中我,笑我痴情否?静听那涓涓流水,那清风伴着落花飞舞;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细水长流,传闻,流不完我一世情深。与尔携手,尽此一生,洗尽铅华!人生旅途风雨兼程,一切有你做伴不再一个人孤单!且看举步维艰的两人怎样携手共济,在荡气回肠的岁月里,谱写一曲温馨纯美的恋曲!PS:本文非宅斗,男女主身心干净,一生一世一双人。冷府嫡女软弱无能、胆小愚钝;长相一般,性情冷淡;幼年失母,不受关注...无赖版:“你究竟是谁?”恼怒。“你,你不记得我了?”男子不可置信。“我应该记得你吗?”努力寻找,“娘子,我是你相公...”委屈、幽怨...“...几...几时嫁人的?我怎不知?”惊讶。“你说了,大了娶我...”继续哀怨,狭长的美眸瞬间水雾萦绕“呃...”无语。“为你守身如玉多年,我的初吻...”某男子语不惊人死不休:“你得负责。”“......”石化的某人渐渐风化,轻轻一吹,消失尽矣霸气版:“谁若欺她,必将百倍还之!”慕容墨宸将冷兮颜护在怀中,冷厉的眸子扫向心怀不轨之人。那王者凌厉的气势瞬间让众人后退三步。他们怎么就忘了,这个爱妻如命的男子,不仅是闻名天下的伊梦山庄庄主,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拥有者!宠溺版:“颜儿,尝尝我亲手熬制的羹汤。”“我要出去!”“那看看我新做的画?”“我要出去!”“我给你讲故事吧。”“我要出去!”“那就弹琴给你听?”“我要出去!”“要不我舞剑?”“我要出去!”......
  • 嫡不如庶之嫡女不容欺

    嫡不如庶之嫡女不容欺

    穿越成嫡女,却顶着扫把星的名头,人人厌恶,地位低下,只能在尼姑庵过活。回到伯爵府,一朝被软禁。施巧计,借东风,终突围。老太太不待见,哼,她也不稀罕。父母冷淡,终会让你们刮目相看。二婶步步紧逼,她下狠手,绝地大反击,让所有人都知道嫡女不容欺!堂姐挑唆,陷害。哈哈,恶人自有恶人磨,被退婚,被打板子,反受其害。婚事受挫,不要紧,自有良人上门求娶。大宅门里是非多,与人斗,其乐无穷。且看嫡女永芳,如何过上自在如意的生活。
  • 相公连连看

    相公连连看

    当医学院“女屠夫”遭遇古代“温良”腹黑男,一场非礼进行时火热上演……她,一手小李飞刀走遍天下无敌手,他,一张安良纯纯面具横扫遍地芳草,他,心狠手辣举世闻名,他,赫赫战功之下累累血债。后面一群美男追着跑,青芙一害羞就成百变芙蓉帝……
  • 管理有道 领导无形大全集(超值金版)

    管理有道 领导无形大全集(超值金版)

    事必躬亲,而企业的发展还是缓慢?为什么下属只想被动地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地拿到成果?为什么你的激励措施有很多,为什么领导已经事无巨细,可下属就是不买账?如何避免以上问题,让企业快速拿到成果,是每个企业领导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绝对有效的解决之道——研读本书,您将知晓其中的一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咒情缘

    血咒情缘

    斗气,魔法,到底什么才是主宰?爱情,仇恨,到底什么才是想要的?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里。
  •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那些肩负着教化异教徒使命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词典,承担起“白种人的使命”。东方的亚洲人也派遣使者来到西方学习,这些人不仅对政治、宗教以及文学颇有研究,而且他们还精通我们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国家的人民。
  • 不一样的奋斗

    不一样的奋斗

    行走人生,不可或缺的智慧启迪,走向成功,独辟蹊径的奋斗指南。成功就像走路,前路不通的时候,停下来看清路况,你会发现,希望就在转角处。奋斗就是不停拼搏,永远不放弃希望,即使跌倒一万次,也要有一万零一次站起来的勇气,但奋斗不是稀里糊涂地努力,奋斗也应独辟蹊径。
  • 刺马

    刺马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畅销双色版)》一书,正是奉献给广大家长和老师们的一部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自学读物和教材。这本书组织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国外的若干教育专家和教授,集结了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诸多老师的教育智慧共同撰写而成。全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借鉴,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避免造成劳而无功、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一事无成等各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