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000000002

第2章 古蜀民族的记忆(2)

州城北门常闭不开,鉴问其故于虞悰,答曰:“蜀中多夷暴,有时抄掠至城下,故相承闭之。”鉴曰:“古人云‘善闭无关楗’,且在德不在门。”即令开之。戎夷慕义,自是清谧。于州园地得古冢,无复棺,但有石椁。铜器十余种,并古形;玉璧三枚;珍宝甚多,不可皆识;金银为蚕蛇形者数斗。又以朱沙为阜,水银为池,左右咸劝取之。鉴曰:“皇太子昔在雍,有发古冢者,得玉镜、玉屏风、玉匣之属,皆将还都,吾意常不同。”乃遣功曹何伫为之起坟,诸宝物一不得犯。

第二段文字记了两件事:一是打开城门示以恩德,二是发现古冢而不犯珍宝,都是在于安顿蜀地社会的举措。萧鉴治蜀取得成效,是他善于把握民心,因势利导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萧鉴得金蚕之古冢,是在“与记室参军蔡仲熊登张仪楼,商略先言往行及蜀土人物”之后发现的事,进而“起坟”。而且,前揭等言蜀地富饶的《史记》等典籍都没有提到“蚕”事,《华阳国志·蜀志》明确记载第四代古蜀王杜宇“教民务农”,“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也就是说,常璩所处的时代,巴蜀之民已崇祀杜宇为农业神。萧鉴为金蚕“起坟”,尚未与蚕丛直接联系起来。然而以此来安定社会、发展桑蚕业的用意十分明显。他是否真的发现藏有包括蚕形金银在内的大量珍宝古冢是值得怀疑的。

蚕丛作为蚕神来崇祀,以北宋初黄休复的记载为早。其说云:“蜀有蚕市,每年正月至三月,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耆旧相传,古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随蚕丛所在致市居,此之遗风也。又蚕将兴以为名也,因是货蚕农之具,及花木果草药什物。”[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九《鬻龙骨》。上海师大古籍所编《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一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第67页。也就是说,至迟在宋初,蚕丛已演化或者被塑造为农桑之神。南宋中期罗泌(1131—1189)的《路史》卷四有“蜀山氏”条,其子罗苹注云:

永明二年,萧鉴刺益,治园江南,凿石冢,有椁无棺。得铜器数千种,玉尘三斗,金蚕蛇数万,硃砂为阜,水银为池,珍玩多所不识,有篆云:蚕丛氏之墓。鉴责功曹何伫坟之,内无所犯,于上立神,衣青衣,即今成都青衣神也。

至此,萧鉴所发古冢之“金蚕”,已明确附会在了蚕丛身上,且被认定为蜀中养蚕的始祖而受到祭祀了。所谓“立神”,就是“立庙祀之”之意,属于“神道设教”一类。与《南史》所记相比,《路史》所记的萧鉴发现古冢不仅多了“立神,衣青衣”,也多了“蚕丛氏之墓”的内容。稍晚,南宋祝穆(?-1255)《方舆胜览》卷五一《成都府路》“蚕丛祠”条所载与之相类:“蜀王蚕丛氏祠也,今呼为青衣神,在圣寿寺。蚕丛氏教人养蚕,作金蚕数十,家给一蚕,后聚而弗给,瘗之江上,为蚕墓。”

至于蜀中青衣神,本与蚕事无关。唐代《元和郡县志》卷三三有记嘉州界(今属四川乐山)有青衣神:“青神祠即青衣神在今嘉州界。”北宋《太平寰宇记》卷七四“平羌”条有记云:“青衣津,南去县四十里,渡导江水。青衣神,《益州记》云:神号雷捶庙,班固以为离堆,下有石室,名玉女房,盖此神也。”均可见青衣神关于青衣神,岳珍有《青衣神考》,考之甚备,此不赘述,载《文史杂志》2003年第2期。本非蚕神,后来与蚕神合二为一,则值得关注。中原本有祭蚕衣青衣的习俗,而蜀中有江名青衣,岷江支流。将青衣祠附会在蚕丛身上,则是中原文化与蜀文化融合的产物。

蚕丛从蜀国的开创者,演化为蚕神并受到祭祀,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我认为,成都蚕丛祠,同后稷葬都广一样,都可视作是古蜀民“历史心性”的产物,这是蜀中桑蚕业有了发展至于唐宋极盛之时的反映。蜀中丝织业始于何时难以确考,可以确定的是在东汉时期已有传入,且发展很快,三国蜀汉时,得“锦城”之名较早记载蜀地丝织业的是唐徐坚《初学记》卷二七引刘宋山谦之的《丹阳记》:“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至是乃有之。”此前未有明确记载。成都别称“锦官城”或“锦城”,大体是在蜀汉之时。《初学记》卷二七引萧梁李膺《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官也。其处号锦里,城墉犹存。”。《隋书》卷二九《地理志》载蜀地“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殆侔于上国”。唐有“扬一益二”之说,而卢求《成都记序》谓蜀“罗锦之丽……扬不足以侔其半”。宋之成都,更是“罗纨锦绮等物甲天下”《宋史》卷二七六《樊知古传》。据《宋会要》载,宋代成都府路占了各路上供绫绮类的丝物的绝大多数《宋会要辑稿》之《食货》六四之一二至一四。,成都是宋代丝织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随着蚕丝业的日益繁荣,唐宋时成都“蚕市”兴起,于是关于“蚕”的故事多了起来,也与“蚕丛”联系在了一起。宋初田况的二十五首《成都遨乐诗》中,竟有四首是关于“蚕市”的。宋张仲殊词:“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粘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织柔,立马看风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鬻蚕器》引。蚕市是成都城中“鬻花果蚕器于一所”[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五三,僖宗乾符六年四月甲子条,胡三省注。的集市,宋人说,“蚕市盖蚕丛氏为之,俗往往呼为蚕丛”[元]费著:《岁华记丽谱·蜀锦谱》,谢元鲁点校,载《巴蜀丛书》第1辑,巴蜀书社,1988年,第113页。,蚕丛进一步被塑造成了唐宋成都“蚕市”的开创者,只能表明宋代成都的蚕业有了进一步的繁盛。

(本文据2008年8月在成都双流召开的“蚕丛与农耕文化会议”提交的论文《“都广之野”与古蜀文明——古蜀农耕文化与蚕丛记忆》和2009年9月在上海师大召开的“中古地域社会形态与文明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交的《中古时期蜀人关于蚕丛的记忆与塑造》发言提纲合写而成。主要内容刊于《中华文化论坛》会议专辑,2009年11月。)“僰国”释疑

在今四川宜宾、泸州地区,秦汉时期建立了“僰道”,根据当时的政策:“县有蛮夷曰道”,说明当地居住着“僰”这个民族。《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上》犍为郡“僰道”条注引东汉应邵所说:“故僰侯国也。”此后关于该地“僰国”的说法不绝于史书,似乎没有人提出疑问。今之学者为究其竟,考证求索者颇不乏人。较早有著名民族学家郑德坤先生《僰人考》载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秘书组编印《悬棺葬资料汇集》,1980年,原刊于1944年《说文月刊》第4卷。长文,对“僰国史”作了详细的考证,今人对此也多有论说。但是,古代真的存在着一个“僰侯国”或“僰国”吗?回答是否定的——虽然这多少有点令人遗憾!下面略作剖析,以释其疑。

所谓“侯国”,本是中原文化概念,是指诸侯之国,受封国之称。周分封各国国君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汉分王、侯二等。然在春秋时代,具体地说在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伐蜀之前,巴蜀与中原并无臣属受封之事。古代的巴蜀是一个独立于商周之外的存在,商周疆土,未达蜀地。最早言“僰侯国”的应劭为东汉末年汝南人,根据是什么?难以证实。

常璩撰《华阳国志》云:“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巂唐,侯王国以十数,或椎髻耕田,有邑聚,或编发、随畜迁徙,莫能相雄长。”[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此段文字诸本有所不同,此用任乃强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所述基本内容源自司马迁《史记》卷一一六《西南夷列传》,并补充以新的史料,如句町等。同时加以自己的诠释,如说“侯王国以十数”,这相当于司马迁所说的“君长”。其实,汉武帝之前,西南夷各部并无受中原王朝封号之事,故所言“在昔”之侯王国则无从谈起。同样,《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所说的“蜀侯蚕丛”,“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均以后世中原的封爵等级制度来描述秦国征服蜀国之前的中国西南地区复杂多元的社会政治面貌,这是不足为据的,这是生活在晋代的常璩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有人谓受蜀王之封为僰侯,则也无可稽考。《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载开明朝之第三代保子帝时,“攻青衣,雄张僚僰”,势力扩张到了今乐山地区一带。又说,开明王朝九世时,“始立宗庙。……人尚赤,帝称王”,如此,那么此时方取法中原而改制。但是否就有中原类似的分封制呢?也是没有任何证据的。《华阳国志·蜀志》说:“僰道有故蜀王兵兰”,“兰”即“栏”,自然与兵事活动有关。但此地指宜宾之北的赤岩山,蜀王兵事未见有更为南向深入僰地的痕迹。

后来有一种说法,说是炎帝的后裔受封在僰人所居的朱提(今云南昭通一带)。宋罗泌的《路史》卷二四《国名纪》说:“江水,祝庸之封地,今朱提。”罗泌《路史》多采纬书或道家之言,好追远古,所言多有不实,早有定说,此无需多议。这个祝庸,又写作祝融,《山海经·海内经》说是炎帝的五世孙:“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晋]郭璞:《山海经》卷一八《海内经》。这和蜀为黄帝之后一类的说法一样,都不过是后人为了将“蜀”与中原正统拉上关系而衍生出来的传说。中华民族多元一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能都强解作“封”与“受封”的关系。西南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大量的原始人类居住,在“僰国”地区的河滩上,发现有不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采集点,范围包括宜宾县、高县、筠连和宜宾市等七个县市。其采集地主要在南广河流域,其上流来自云贵,而这正是发现有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地区。如此,则“僰”地的早期居民当从南方而来。

另一种有影响的说法是,西周时僰人首领曾随周武王伐纣有功,受封为“僰侯”,建起了“僰侯国”。但是众所周知,武王伐纣时的“牧誓”包括其西土或南土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未有“僰”。正如清张邦伸说:《尚书》中的牧誓八国“称之曰人,不以诸侯待之”[清]张邦伸:《锦里新编》卷一五“古梁州”,巴蜀书社影印,1984年。 。八国未闻受封,何独有“僰侯”?八国所在,难以具指,历来的解释也颇有分歧。一般认为,当距周地(在今陕西)不远。而且,武王伐纣时,没有任何材料证明已经征服了在其南方的巴蜀之地,何况更在巴蜀之南的“僰国”呢?

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封其大者夜郎、滇国酋领为王。《史记·西南夷列传》说在西南夷数以百计的“君长”中,“独夜郎、滇受王印”,而滇乃小邑,最受宠。至于封其小者如“僰国”酋长为侯之事,于史无证,可存而勿论也。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否认“僰国”或“僰侯国”的存在,但并不否认这个地区是古代最大的僰人聚居区。《史记·西南夷列传》谈到:战国后期,楚将军庄“略巴黔中以西”而“王滇”。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唐《括地志》云:“五尺道在郎州”,唐代之郎州在今云南曲靖之地,此道当即由古“僰国”之地向南开拓之道。秦时尚未有通夜郎和滇国之事,故“诸此国”应与“君长以什数”同义。其所谓“国”亦即古“方国”之义,是势力大小不等、彼此间多无统辖关系的民族集团,或者释为部落或部落联盟,或者释为“酋邦”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埃尔曼·塞维斯的意见,人类社会可以区分为四种类型的组织,即游群组织、部落组织、酋邦和国家。参童恩正《文化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16页。, 古之“方国”大多作此解。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僰国”,则比较近于事实。在中国早期史籍中,所谓“族”、“国”都不能赋予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意义,这是没有疑义的。且国名、族名往往是不分的,如巴、蜀等皆是,这一点,早已成定论。

“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僰国”虽然其地尚无夜郎和滇的大君长,但也自有其“长”,即首领。五尺道由僰道而南直指牂牁江,所谓“僰国”应包括在“诸此国”之中。例如,《史记》所载之“巂、昆明”,唐司马贞《索隐》引崔浩说:“巂、昆明,二国名。”以今义理解,巂、昆明既无“君长”,当然无“国”。古人所谓“国”的含义应该比较清楚了。

一般而言,先秦时期一方之主或一国之君也往往“称王”,但这并不是被中原王朝“天子”所封比“侯”高一等级的“王”,后者具有政治和文化上的特定内涵。汉武帝封夜郎、滇国首领为“王”,方为西南夷受中原王朝封号之始。西汉末,王莽贬称某些民族首领之“王”为“侯”,引起轩然大波。或赐或贬,都是将这种封号政治化的结果。

虽然我不认为有后世所谓的“僰国”或“僰侯国”存在,但该地作为古代“僰人”的最大聚居区则是事实。它是夜郎、邛都、滇、笮都、蜀、巴等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与“诸此国”发生着必然的联系,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主要而言,先秦时代的古“僰国”地区实际上长期处于北方蜀国和南方夜郎两大势力中间,不在蜀国或夜郎国的有效势力范围之内。

(原刊《巴蜀史志》1998年第3期)徐中舒先生巴蜀古民族史研究及其启示

同类推荐
  • 吕氏外戚

    吕氏外戚

    秦旭“不小心”“非礼”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父亲叫吕布!!于是秦旭悲催了!各种摧残各种恨啊!既然逃不出这魔掌!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身后的一大家子!那就玩命的搀和吧!于是……刘大耳朵、人妻曹和孙绿眼,你们要倒霉了……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王朝,这里有成熟完备的政治体制——内阁,这里有颠覆农业文明的商业文明,这里有空前繁华的市井文化,这里有意志决绝的士大夫,这里有激烈辩论开放式的儒学思想,这里有孤独无助的君主,这里有为了命运抗争的底层人物。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全3册)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全3册)

    第一部全景式解密大宋帝国的诗史巨作,揭开一个被铁蹄与悲情遮蔽的惊艳盛世!与世休息,使城市经济领先世界三百年!优容士人,令儒学历经千年后走向巅峰!重文抑武,让后嗣十七帝受尽异族欺辱!战场杀伐,帝王权术,帷幄诡计,传奇秘闻,思想智慧……《大宋帝国三百年》中每一页都充满着动人思想!是治世方略、商战兵法、政治宝典,更是大时代的命运密码。
  • 重生之铁血山河

    重生之铁血山河

    一个八零后的目光亲身看八年抗战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场,误入山匪、被俘、与部队失散、独自与鬼子周旋、创立特种小分队、袭扰敌人后方……
热门推荐
  • 逃来逃去

    逃来逃去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两宋:两京梦华;元代:大漠烟尘;明代:浮华世家;清代:天朝日暮;民国:走向复兴。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首席谋婚:扑倒名门老公

    首席谋婚:扑倒名门老公

    “不用遮了,该看的不该看的我都看见了,”虽然刚救她于火海,但这该死的男人也太毒蛇了吧!果未未人生第一次头等舱又让毒蛇男小瞧,点一杯红酒怎么了,凭啥说我是陪酒的,士可杀不可辱!好赖我还是时尚杂志工作的小白领。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大龄剩女怎么了!就活该被他误会是失足女性,如此几番践踏她的尊严,不过是救她一命而已,也不能太嚣张!怎么办?挽回声誉、弥补损失的最好办法就是嫁给他。没想到钻石男严辞拒婚:“打死也不会娶你!”可是,半路杀出的“未来婆婆”,却对她说:“放心,我会让我儿子娶你的……”且看婆媳联手大作战,彻底收服钻石男!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爱在渐暖的午后

    爱在渐暖的午后

    她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健全的身体,但他在她的眼中从来不是一个颓废的人——从一开始,我知道,我最终还是会爱上他的,那个男人,那个虽然瞎了眼瘸了腿也废了一颗心的男人,我不得不承认,他真的很好,他诚实、勇敢、优雅,他是名真正的勇士,值得这世上所有的人都爱他!
  • 魔帝宠妻妖娆后

    魔帝宠妻妖娆后

    她是华夏第一特工,国家隐秘高级官员,手下掌管官员无数,接到一个特殊任务,追回华夏国国宝,凤凰玉戒,传言得玉戒者一统天下,却没想这不过是华夏国官员里应外合想除掉她,她挡了太多人的利益,不得不死。刹那,混沌开,玉戒认主,把她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一世她发誓为自己而活,废物,是么?她有玉戒在手。没钱?玉戒在手,练练药,勾勾手。什么?怀孕?爸爸身份不明?没关系,美男一打,谁赢谁是!女人,某男咬牙切齿大吼,你想我儿子喊别人为爹!休想!你是我的!儿子也是我的!一大一小,大街上,爹地,麻麻又在勾搭漂亮叔叔喔。女人,真的是活的太逍遥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