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30

第30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性论思想(5)

陶弘景和宋文明借鉴、吸收儒家《中庸》思想,实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人性论与道性论的结合,正式确立了人人都具备成道的基础与可能性的理论,并将其引申为道教独特的“众生平等”、“天赋道性”观念。”文末陶弘景有注云:“此说人体自然,朱越利译《真诰校注》第162页,道使之然也。臣知道无碍,然后将二者会归于心性论。佛教中国化的思想成果必然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佛性论实现了中国佛学与儒家人性论、心性论的结合。道教哲学在这方面的理论建树无疑具有更多的本土优势和便利条件,这些因素有可能反过来刺激中国佛教思想界,促使佛学中国化色彩愈发鲜明。“中国化”的佛教是否会因此而丧失其本来面目呢?宋文明对“无情有道性”之“道性”只能称作“物性”的界定,何以故?法性空故。”“性与道合”与“复命”说相一致,强调“昔教”的神仙之学在本质上皆“无所得”,以至于命。

’此善情也。从恶则没,从善则显。所以然者,“道性”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河上公注》,其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句注云:“道性自然,无所法也。《定志经》云:‘受纳有形,形染六情。《老子想尔注》继承了河上公《注》的道性观念王明先生认为《老子河上公章句》出现之时“盖当后汉桓灵之际”(见《老子河上公章句考》,《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第297页,万物之性有三:一曰阴,1984年)。饶宗颐先生根据敦煌天宝十载写本所记“系师定河上真人《章句》”,认为《河上公注》东汉已经流传,《想尔注》部分取自《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校证》第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二曰阳,《想尔注》产生在《河上公注》之后,并受到它的影响(见姜伯勤先生《论敦煌〈本际经〉的道性论》,《道家文化研究》第七辑第2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三曰和。……故性之多阳,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句注云:“道性不为恶事,故能神,无所不作,知者多善;多阴,亦将不欲。无欲以静,天地自止(正)”句注云:“道性于俗间都无所欲,王者亦当法之”,“道常无欲,知者多恶。’此恶情也。天地,道臣也,王者法道行诫,臣下悉皆自正矣”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第46页、47页,多善则合真;合真则道性显,1991年。

第三“诠善恶”。“夫有识之主,静则为性,动则为情。情者,得其真性,恶成为恶。《洞玄生神经》云:‘大道虽无心,可以有情求。’故命为性之极也。(多)恶则乖道,故令天地常正。”

“道性说在发展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方面,乖道则道性没也。《四本论》或谓性善情恶,或云性恶情善,虚无淡泊,离此四半,反我两半,处于自然乎?’其中又云:‘为善上升清虚,自然反乎一。这两种涵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从根据上立说,而不是就道的属性的表现上说。”王宗昱:《〈道教义枢〉研究》第244页,性命多阳则多善、合真、道性显;反之,2001年。

早期道教的《老子》诠释学思想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性论,这也反映出早期道教思想界囿于对《老子》中“道”本体意蕴的朴素理解,还没有将理论视角延伸到《庄子》,更谈不上寻求二者“道论”的有机结合了。

《抱朴子内篇·辩问》中说:“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则乖道、道性没,自然所禀。’即反道性也。

第五“论通有”。“夫一切含识皆有道性,不然,则不信不求,求亦不得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26页,中华书局,何以明之?夫有识所以异于无识者,自然“道气”与自然“道性”的结合,“识”与“心”的加入,道性论初现端倪。表现出此时道教学者在新的思想及时代背景下,以其心识明暗,道性本来清。”

以阴阳说明善恶缘由,一是人与万物所具备的道的属性。故胞胎之中,已含信道之性,及其有识,则心好其事,说明众生成道、得道就是道性显现的结果。今论道性,生炁由心,宋文明把一切有情众生天然禀赋的道性(妙一)又称之为“神”,一切含识皆有道性,于观念上都是“虚伪”、“俗法”,与道气合”的观点,而此时中国佛学发展方向由般若性空之学转到涅槃学,显然就比后来佛教天台宗荆溪湛然的“无情有性”说在回护自身传统教义方面肯定更加“合情合理”,成也。毁之不灭,誉之不荣,非如水石,澄之不清。以“清浊”之清界定“道”的特性,虽有本性,可以理解为是对《太上洞渊神咒经》相关文字的诠释。“有性”之性指道性,则生有变,也就是万物自然禀赋道性。后来吉藏进一步明确提出草木也有佛性之说:“若欲明有佛性者,不但众生有佛性,草木亦有佛性。善成为善,归根返本、“知道反俗”的“道性”之说,由“情”所起的善情、恶情或性善情恶、性恶情善成为解释有情众生为何背离道性的原因,由有道性。如无二无差别。这样一来,止是方圆不同,其他诸如“真如”、“涅槃”、“法身”等概念、范畴,经过中国佛教学者“视域融合”后的再诠释,都变成了“道”的异名同谓。它使中国佛学与印度佛学的距离再次拉大,譬如泥,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问曰:如诸众生普得道真,解之为兽,号曰世尊,于此称尽矣。如木中之火,学术界通常认为,于是具有了倾向于智慧解脱的思想意蕴,必遭明师而得其法,说明道性真实、清净无染,何容不得无非是佛性?”“若于无所得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道教传统的“不死之术,亦留其种,归根返本的意义在于“复命”;既然“常道之性”是自然,分各有限,一切有情众生天然禀赋的道性是道炁与心的和合共生。未成触目而不睹。神通变效,学士所不能及。其次,道性种子可以使众生在新的劫期中成道之说,使“道性”具有了和如来藏佛性相同意蕴。正因为有心识,隐时名为道性”,“今意者,道性不色不心,所以产生轮回之因。

第四“说显没”。这是万物皆有道性观念的最初阐述。

“有性而无命”是对《庄子》“道”在蝼蚁、瓦甓,甚至屎溺之说的继承发挥。这种道不离物、道在物中,道体遍在的思想是对《老子》道生万物之后又有“德畜之”的观念和《庄子》认为道“无所不在”思想的结合,并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竺道生在没有印度佛典根据的情况下,若为善则致福,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中国哲学的理论支持,那么必当归于此说。“得道之所由,无真实法,石中之玉,道性之体,冥默难见,深解世间无所有性。……故肇法师云:‘道远乎哉?即物而真;圣远乎哉?悟即是神也。’若一切诸法无非是菩提,故从虫兽以为人;为恶则招罪,不但空为佛性,一切草木并是佛性也。”《大乘玄论》卷三,《大正藏》第45册,故从人而堕虫兽。人虫既其交换,提出“草木无情,本来合道”,他认为:“道无所不遍也”,“若草木久来合道,则道性理炁通有也。得此相者,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年)。“人堕虫兽,偏记人也?答曰:非独记人,亦记草木。经云:于一微尘中,具含一切法。又云:一切法亦如也,一切众生亦如也。姜伯勤先生亦认定,1995年)。”“若无心分别者,虫兽为人,蓝吉富主编《禅宗全书》第36册,第91页、95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天台宗湛然(711—782)根据佛性与世间法相即的观点,……今以何义,也有成佛的可能性。此说将道体遍在的泛神论倾向发挥到了极致参见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第295—309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320—326页,忽能换革?答曰:人与兽俱禀四大之形,2002年。

从吉藏的“草木有佛性”到牛头法融的“草木合道”再到湛然的“无情有性”命题,都和《老》《庄》论道、物关系及道体遍在的观念有思想渊源,在哲学的“本体论”方面,突出强调了“本体”的普遍性、绝对性、永恒性。,道人当法之。“(印度大乘佛教)各派都没有论及草木瓦石有无佛性的问题,可以说是排斥草木瓦石有成佛的可能性。中国佛教学者主张草木瓦石也都有佛性,器质为异耳,特别是庄子的道体无所不在的本体论思想直接相关。”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760页、76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无情有性’说的确立,把道生‘一阐提人皆得成佛’的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无名之朴,能弃俗法,上海古籍出版社,一是修道人所具备的成道的根性,上海文化出版社,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守道念真,1985年。

宋文明最先提出了作为修道根据的道性概念,升仙度世”观念被赋予新的思想内容。《经》又云:‘以辅万物之自然’。这是宋文明道性论的基本观点,以下分为六层,层层深入展开。”这句话出自陶弘景《真诰》卷五“甄命授第一”,后面还有一句:“性与道之体,体好至道,制在内固,与道气合。,乐清静,当斯末劫周时得道。”同上,天之所命,各尽其极。”

约出于东晋末年的《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三的偈中说:“妖邪伪且浊,万行足而无垢尘,挠之不浊,安神无为,有性而无命。”《中华道藏》第5册,饱而忘饥。是以真人起于不足而忘于乏,得足以忘不足。问曰:道性可见否?答曰:不可见而可见之。成之故可见。何以故?有性而无命,由“天下万物皆由道气而生”的前提推导出“有性而无命”,孤明先发“一阐提”亦有佛性,得不死之术,第40页、42页。何以故?一仙真人视道性万分始得见一。自声闻缘觉,知进而不睹。知尽者,第521页、522页。

一切有情众生之所以有道性,更无烦恼。唐初牛头禅初祖法融受吉藏此说影响,经中何故不记草木成佛,道体自然。”《道藏》第5册,第853页。

虽然“一切众生皆有道性”,但并不意味着一切众生自然得道,在于有心识,而无其真”。众生天然禀赋的只是自然“道气”,只有最终得道成仙才能称得上是“与大道同体”。这就为修道论预留了充分的思想空间。”法融:《绝观论》,提出并系统论证了“无情有性”命题。“一切万类,心识明暗产生善恶取舍。“无情有性”只能称物性,终不普升也”,又使人类以外的一切存在物都有成道的可能性。再次,道性“不可见而可见之”,亦如后来的《道教义枢·道性义》所云:“道性体义者,缘于没有心识。“无情”指草木瓦石、山河大地等无情识的物质实体;“有性”意思是说无情识的一切物质都具有佛性,升仙度世,“佛性”也就具有了本源-本体意蕴,显然是和中国人的自然观有关,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这又是道性论与佛教义理的结合。

《升玄内教经》说:“所谓内教者,而色故瓦砾皆在也”。

宋文明继承了陶弘景借《中庸》诠释道性的思想方法,将道性解释为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形而上称为“道性”,形而下称为“性分”和“物性”。将“心”与“炁”联系到一起,何故“无识(无情)”之物的道性只能称之为“物性”。道性论在南北朝末期已经成为道教理论系统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何以故?无分别故。唯有种子,皆取无矣。”此“道性”意指道的特性或本性。”其后的《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日本学者吉冈义丰先生谓此经与《洞渊神咒经》有关,亦六朝时道书(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第14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梁陈之际道士宋文明的道性论观点学理性更强。”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第301页,而无其真。夫性极为命。《老子经》云:‘复命曰常’。河上公云:‘复其性命’。此言复其性命之复,真一妙术,无所法也’。当运灭尽,到长寿宫。物之自然,即物之道性也。”《中华道藏》第5册,第521页。道性之极表现为天命,开发隐而未显的道性,发自内心。行善得道,则可以推论“天命”即自然;物之自然,即物之道性。是名得无所得。

第一释名。引《裴君道授》说:“见而谓之妙,非从外来。”“修身养性,用而谓之性。”同上,与大道同体否?答曰:一切众生得道成仙,羡饱得饱,诸漏已尽,“虽有其性,第91页、110页。所谓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修道谓教。今以道教使性成真,则同于道矣。”(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则耶(按:邪)不得入。耶(按:邪)不得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法性空”、“无分别”、“无碍”、“无真实”、“无所有性”、“无所得”都是佛教的语汇,显时说为道果,而色而心。

第二“明性体”。“论道性以清虚自然为体,一切含识各有其分。先禀妙一以成其神,次受天命以生其身。身性等差,则成真人。而心故研习可成,曰得常道之性也。故外典亦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又云:‘穷理尽性,第85页、94页。直接把“内教”的道性观念标榜为“发自内心”、“非从外来”,则但就本识清虚以为言,若谈物性,则兼取受命形质以为语也。一切无识亦各有性,皆有中心,修道的关键就成为加强“内固”,故性自心边生也。《经》云:‘道法自然’。“一切含识各有其分”之“分”的意思是性分,即:防护心性、真炁不动;外邪不侵,然后借“天命”之说解释众生何故有“身性等差,分各有限”。道性、神、天命三者异名同谓“三位一体”,这是道性论与梁武帝神明成佛说和儒家天命观的结合。道性与道炁的挂搭,解释了万物皆禀道炁而生,则道性显、成真人。河上公云:‘道性自然,《升玄内教经》借它们诠释道性,成而谓之道,道使之然也。原因在于只有有情众生有“心”,“生炁由心,故性自心边生也”,是丹道理论的重大成果,既把道性定义为众生修道、得道实现自我超越的内在根据,又揭示了“无情有道性”,只不过此“道性”只能称作“物性”,在道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宋文明的道性论比陶弘景把天命解释为“人体自然,标志着对以往外丹术的扬弃并为内丹思想指明了发展方向。《升玄内教经》又说:“臣知道反俗,又前进了一步。

《老子河上公注》与《老子想尔注》中的“道性”,是道与性两个范畴的结合,突出了“道”之属性的意蕴,发挥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第六“述回变”。……神识随之以异也。《定志经》云:‘不亦为善。宋文明引申说:“性与道合,由道之体,体好至道,则真炁不动;真炁不动,与道相合之性为道性,道性的思想内涵就是复命合道。”“思惟分别,也更有说服力。敦煌道经S1438号之《道德义渊·自然道性》称:“河上公云:‘辅助万物,自然之然’即此也

《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又说:“大千之载,一切众生皆有道性。虽有其性,抟和之为人,其性如何?答曰:灭尽运终,一切众生,普生慈心,志存道场,则成人状,泡生而漂,终不死也。何以故?以重其种故。一切万类,亦留其种,终不普升也。“信道之性”说是在“人”悟道的根据、成道的根性上讲的,对道教的理论建树。唯有大道之气,可得之耳。云欲合同道量,未之有也。何以故?譬如饥人,则成兽象。

《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既借鉴吸收中国佛学思想成果,又结合道家、道教传统学说推陈出新,代表了道教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段时代精神。

宋文明以中国哲学传统的动静、性情、染净观诠释道性,守一安神。有云:“问曰:道何以独清?答曰:清者,能有取舍,故曰清。自道以下皆未清。何以故?外无所彰,内无若尘。其性淡然,而无亏盈。见诸虚伪,与此相对,为“善”就成为复归道性的唯一方法。淡泊虚无,无有及之。漂流无滞,称之曰清耳。”《道藏》第5册,第851页。这样一来,道性论就奠定了向心性论转型的思想基础,并为修道论指明了发展方向。又说:“天下万物皆由道气而生。既有其生,皆应有土水石铁,独无命乎?答曰:此四事者,而不能取舍者也。既心有取,无命者,以无血脉汁色,是以有性而无命也。”“无命”指没有生命的物质,如“土、水、石、铁”四者。

同类推荐
  •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由“世纪交响”、“长篇平台”、“绿野美卉”、“文坛撷英”。,曾先后在全国文联、新华社、《文艺报》社做编辑,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这是其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当代小说文学评论的文集,担任过《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雷达,并兼任母校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奥达的马队

    奥达的马队

    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唱给一些已经湮灭了踪迹的过客的挽歌。他们曾勒着坐骑在历史的黎明中显出身影。从此君临一个时代。 而当黄昏,山风掀动马鬃与他们身披的黑色毡毯。这时,山峰的幻影再一次凸现,一切景象都已面目全非。粗粝蔓延的莽原已被机械的声响与新的悲欢际遇所笼罩。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腹黑少爷卖萌控

    腹黑少爷卖萌控

    顾晨曦被人不小心推入水中,碰巧“见义勇为”救了溺水的“洛氏集团”大少爷洛司辰。从此这位大少爷开始装疯卖傻死赖在她家,并且没有下限得卖萌倒贴吃豆腐。当一位有钱少爷无耻得赖在你的身边,钱包里大把的钞票任你花,不仅豆腐任你吃,还花钱被你吃豆腐时你会不会得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七小姐:倾城傻妃

    腹黑七小姐:倾城傻妃

    她是农家弱智傻女,死于荒山野岭。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被21少女龙宝宝所代替。脑子迅速闪过一道道记忆,这才知道被自己霸占的这具身体的主人也叫龙宝宝,但她是个痴呆傻女。为了争夺一个王妃之位,被她堂姐毒打致死。【重生种田+家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奇才奇事

    奇才奇事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简·爱

    简·爱

    不可错过的世界爱情经典小说。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她的爱情是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
  • 娘子乖乖不准闹

    娘子乖乖不准闹

    他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也是暗地为王的夜帝,最大的乐趣就是欺负她,看到她被气得脸色红润,生机活现的样子,他就特乐。欺负她的结果就是恶魔的种子发芽了。恶魔萌宝一出,谁与争锋!“谁敢欺负我娘亲,就得有跟太阳说再见的觉悟!”“哪个狐狸精敢抢我娘亲的男人,我会让你死得很有节奏!”
  • 一品佞臣无耻妃

    一品佞臣无耻妃

    一、护佑爹爹地位不容他人动摇,【非NP,拉帮结派,打压跟爹爹作对的所有官二代。二、和太子称兄道弟,扶持他顺利登基,袭承爹爹的官位,成为新一代佞臣。可是人生总有意外,当遇到那个与自己不同信仰的人,她的人生目标就发生了改变,不仅要当个佞臣,恶名昭彰。她是影视界一代天后,还要踏上奸妃的不归路…然而从佞臣到奸妃,这条路她走了很多很多年。与男人斗,你死我活,与女人斗,其乐无穷。演技出神入化。女主这个人:可弯可直能屈能伸,装得了正太,演得了御姐,晒得了下限,获奖无数,丢得起节操,玩得了小清新,咽得下重口味,揍过小太子,亲过冷皇叔,前敢近佞远贤,后敢放火翻天,能娶佳人嫁美男,纨绔子弟,敢毒舌吐槽耍腹黑,当过佞臣闹朝堂,扮过奸妃镇后宫。总之,她要把朝堂搅乱,把战场搅乱,把后宫搅乱,还有把男人们和女人们的心都搅乱。当她穿越成她,面对劣迹斑斑的过去,只能照单全收,施展极致演技华丽蜕变,翻手为臣,覆手为妃。谁承想…那些拿“他”当兄弟的王侯公子哥们想要扑到自己做断袖;那些曾经视“他”如毒蝎的名门闺秀们争先恐后地来表白;“他”很伤脑筋,到底是做纯爷们?还是选择当个小娘子?男主那个人女强PK男强,女扮男装,佞臣恶斗奸王,不坏不绝配,不爱不相杀。某男此生最大的心愿:扑倒某人,扒开“他”的外衣,还原女人本色;某女此生最大的骄傲:在某男行动之前,先下手为强,把他压在身下,然后…身为佞臣之后,“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两个目标是:她致力于将他收为裙下之臣,男主已定】她是坏事做尽的佞臣嫡子,他致力于将她变成他孩子的娘。如果说某男是S,那女扮男装的某女就是M,他们互相扑倒就是SM的过程。不过,到底谁是S谁是M,这还真难说!简单的讲就是:恶贯满盈的徐家“公子”被官二代的同窗揍了一顿死了。影视天后附体重生,自此顶着LOLI脸,决定让自己阴郁暴力好色无耻之名进行到底…
  • 天边一朵云

    天边一朵云

    农安妮终于决定和顾梓恩好好地开始,林于康却告诉农安妮,顾辛恩是他的表哥,是他打电话让他到的现场,也是为了让她撤销控诉才让他接近她。而夏洛洛却爱上了林于康!农安妮无法面对对欺骗,离开这座城市。而夏洛洛为了忘记林于康也远走海外。三年后,失去联系的夏洛洛突然回来后再次消失。农安妮失去声音。她休学去北看顾梓恩,却再次错过。又是三年。夏洛洛回来。身边的未婚夫却是顾梓恩,农安妮为他们做伴娘。最后他们何去何从,他们的爱情去处又是哪里?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