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700000009

第9章 东晋宋齐梁陈社会文化的(6)

“夫昆山多玉,尚有砾沙,浮水丰金,宁无土石。沙门之中,禅禁实多,不无五三,缺于戒律。正可以道废人,不应以人废道,子何睹此,遂替释教。故经曰:‘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广弘明集》卷八,《大正藏》第52册,第143页下。随着中国僧团的发展壮大,出现有悖于佛教教义的行为,略带普遍性,由此引发争论,成为社会问题焦点。所以,一定时期宗教政策的制定,既由统治者意志决定,又由僧人自身问题引发,与社会实际相关联,各朝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确立佛教合法地位——东晋时期

政府对佛教管理的要求,据已有文献记录,起于东晋成帝时期,现象是发起沙门是否致敬王者的争论。这一次争论形式上是讨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实际是执政党派间的派系冲突。

东晋咸康六年(340),“成帝幼冲,庾冰辅政,谓沙门应尽敬王者。尚书令何充等议不应敬。下礼官详议,博士议与充同。门下承冰旨为驳,尚书令何充及仆射禇翌、诸葛恢、尚书凭怀、谢广等奏:‘沙门不应尽敬。’”接着,何充等又二奏:“辄共寻详有佛无佛,固非臣等所能定也,然寻其遗文钻其要旨,五戒之禁实助王化。贱照照之名行,贵冥冥之潜操,行德在于忘身,抱一心之情妙。”从佛教有助于社会道德建设,有利于帝王统治的角度支持佛教。然后,何充等又三奏:“直以汉魏逮晋不闻异议,尊卑宪章无或暂亏也。今沙门之慎戒,专专然及为其礼,一而已矣。至于守戒之笃者,亡身不吝,何敢以形骸而慢礼敬哉。每见烧香咒愿,必先国家欲福佑之隆,情无极已,奉上崇顺。出于自然,礼仪之简,盖是专一守法。是以先圣御世,因而弗革也。”《尚书令何充奏沙门不应尽敬》,《弘明集》卷十二,《大正藏》第52册,第79页中-80页中。再从佛教历史沿革、宗教为王朝祈福等方面说明僧人行为可以超越世俗礼仪。

此次议沙门是否致敬王者的两派势力,庾冰代表皇族外戚,要求所有佛教僧人必须向统治者致敬,突出帝王的权威。另一派以何充为代表,属于有佛教信仰的顾命大臣,主张佛教僧人可以不向统治者致敬,在皇权统治之外,留有独立空间。通过三次上书,随着何充一派势力的增强,质问僧人是否需要遵守世俗礼仪管理的争论也平息下来,仍循前制。

何允、庾冰的权争,以何充胜而告终。正是这位何充,施宅建立了东晋第一所尼寺。由于何充对佛教的支持,东晋佛教,特别是比丘尼僧团得以顺利发展。

褚太后继何充后建立了东晋第二所尼寺——延兴寺,在她临朝称制期间,未对佛教出台限制政策。“桓温之废海西公也,太后方在佛屋烧香,内侍启云:‘外有急奏’,太后乃出。”《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下》,第636页。可见褚太后对佛教信仰的身体力行。

东晋孝武帝信仰佛教,太元六年(381)春正月,“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人,引诸沙门以居之”《晋书》卷九《帝纪第九·孝武帝》,第148页。佛教因而得以大力发展。案《比丘尼传》,孝武帝与简静寺支妙音有交往。同时,孝武帝曾供给僧朗物资,并有通信。他说:昔刘曜创荒戎狄继业,元皇龙飞遂息江表。旧京沦没,神州倾荡,苍生荼蓼,寄在左衽,每一念至嗟悼。朕心长驱魏赵,扫平燕伐,今龙旗方兴,克复洢洛,思与和上,同养群生。至人通微,想明朕意,今遣使者,送五色珠像一驱,明光锦五十匹,象牙簟五领,金钵五枚,到愿纳受。《晋天子司马昌明与僧朗书》,《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大正藏》第52册,第322页上。孝武帝希望信仰佛教可以带给他幸运及力量。

东晋安帝时期,继庾冰、何充之争后,经桓玄发起,又展开了对僧门是否要致敬王者的争论。这一次争论的起因,起于桓玄整顿僧纪,“把遵守戒律修道和远离世俗归隐山林的修行人除外,放逐了一般庸僧,严格管理户籍”镰田茂雄著,关世谦译《中国佛教通史》第二卷,台北:佛光出版社,第377页。从实质上讲,同样是因为皇权微弱和大臣派系间的争斗。此次争论,以桓玄与王谧为代表。

桓玄认为,佛教是否服从世俗礼仪的规定,仅说“历代不革,非所以为证也。曩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故可任其方俗,不为之检耳。今主上奉佛,亲接法事,事异于昔,何可不使。其礼有准,日用清约,有助于教,皆如君言。此盖是佛法之功,非沙门傲诞言之所益也,今笃以祗敬,将无弥浓其助哉”《桓玄与王令书论敬王事》,《弘明集》卷十二,《大正藏》第52册,第81页中。他承认佛教的教义有助王化、改善社会道德风尚的功能,但是,这些并非是佛教僧人可以不遵守世俗礼仪的理由,僧人并不能完全代表佛教。由于桓温多年经营,桓玄权盖一时,僧尼面临被沙汰局面。

隆安元年(397),“桓玄劝帝沙汰僧尼。诏曰:‘沙门有通经律,行可宣寄大化者,听依所习,否者悉令罢道。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及远法师以书抵元(桓玄),遂停其诏”《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二,《续正藏》第76册,第29页上。对于此次下诏时间,《佛祖统纪》录为隆安二年(398),诏“有能伸述经牒,演说义理,律行修正者,并听依所习,余悉令罢道。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两书所录相差一年,除此之外别无记录。此次桓玄发起的沙汰僧尼行动,因收到庐山慧远书信而暂缓,后因篡位事发而中止。

隆安三年(399),发生支道林此段所记录的支道林,按时间考定,与“六家七宗”代表人物之一,著《即色游玄论》的支道林非同一人。著《即色游玄论》的支道林东晋太和元年(366)已去世,而建康支道林上书的时间明确为隆安三年(399),时差三十三年。但考虑到“六家七宗”的支道林与郗超交好,郗超与恒温关系密切,确有可能为支姓僧人上书桓玄,而后人托名为支道林。上书桓玄述沙门名籍一事:四月五日,京邑沙门等顿首白:夫标极有宗,则仰之者至;理契神冥,则沐浴弥深。故尼父素室,颜氏流涟。岂不以道隆德盛,直往忘反者哉。贫道等虽人凡行薄,奉修三宝,爱自天至,信不待习。但日损功德,抚心增忾,赖圣主哲王,复躬弘其道。得使山居者骋业,城傍者闲通,缘皇泽旷洒、朽干蒙荣。然沙门之于世也,犹虚舟之寄大壑耳。其来不以事,退亦乘闲,四海之内,竟自无宅。邦乱则振锡孤游,道洽则欣然俱萃。所以自远而至,良有以也。将振宏纲于季世,展诚心于百代,而顷频被州符求抄名籍,煎切甚急。未悟高旨,野人易惧,抱忧实深。遂使禅人失静,勤士废行,丧精绝气,达旦不寐,索然不知何以自安。伏愿明公,扇唐风于上位,待白足于其下,使怀道获济,有志俱全,则身亡体尽,毕命此矣。天听殊邈,或未具简,谨以上闻,伏追悚息。[梁]释僧祐《弘明集》卷十二,《大正藏》第52册,第85页下。案上文所录,此事虽以求沙门名籍为名,实则反映了时下僧尼“顷频被州符求抄名籍”的状况。

隆安年间,并发道教孙恩起义。“隆安三年十一月甲寅,妖贼孙恩陷会稽,内史王凝之死之。”“隆安四年五月,会稽内史谢琰为孙恩所败,死之。恩转寇临海。”“六月,辅国司马刘裕破恩于南山,恩将卢循陷广陵,死者三千余人。”“冬十一月,宁朔将军高雅之及孙恩战于余姚,王师败绩。”“义熙七年卢循走交州,刺史杜慧度斩之。”《晋书》卷十《帝纪第十·安帝》,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67页。刘宋武帝刘裕在对孙恩战争中获胜,也成为政治上的大赢家,迫使东晋末帝禅位,成为刘宋开国皇帝,这也是刘宋朝支持佛教的原因之一。

元嘉十二年(435),何尚之与宋文帝的对话,列举了东晋以降士族中的主要佛教信仰者:度江以来,则王导、周、庾亮、王濛、谢尚、郄超、王坦(之)、王恭、王谧、郭文、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孙绰、张玄、殷,或宰辅之冠盖,或人伦之羽仪,或置情天人之际,或抗迹烟霞之表,并禀志归依,厝心崇信。《高僧传》卷七,《大正藏》第50册,第367页下。总的来说,佛教在东晋得到了士族势力的支持,确立了合法地位。这一时期,何充、褚太后、东晋孝武帝、东晋穆帝的佛教信仰推动比丘尼僧团建设,使比丘尼僧团得以在东晋存在和发展。二佛教自由传播及其弊端显现——刘宋时期

元嘉八年(431),求那跋摩至建康,宋文帝曾就“戒杀”一事询问跋摩,说自己“常欲持斋不杀,迫以身殉物,不获从志。法师既不远万里来化此国,将何以教之?”求那跋摩回答:夫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且帝王与匹夫所修各异,匹夫身贱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苦躬,将何为用。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女咸悦,布一善政则人神以和。刑不夭命,役无劳力,则使风雨适时,寒暖应节,百谷滋繁,桑麻欝茂。如此持斋,斋亦大矣。如此不杀,德亦众矣。宁在阙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方为弘济耶。《高僧传》卷三,《大正藏》第50册,第340页下。此言深得宋文帝之心,于是感叹:“夫俗人迷于远理,沙门滞于近教。迷远理者谓至道虚说,滞近教者则拘恋篇章。至如法师所言,真谓开悟明达,可与言天人之际矣。”《高僧传》卷三,《大正藏》第50册,第341页上。这段记录显示出刘宋初期“五戒”与当时社会文化不相适应的一面。正如“俗人迷于远理”,“沙门滞于近教”所强调的,宋文帝对佛教及当时建康僧尼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元嘉八年(431)后,佛教内部进行局部改革。元嘉十一年(434),南林寺戒坛由僧伽跋摩主持重受戒,也可视作对建康佛教势力的干预与再分配。

元嘉十二年(435),刘宋朝颁布第一道限制佛教的诏书:丹阳尹萧摹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而自顷以来,更以奢竞为重。请自今以后,有欲铸铜像者,悉诣台自闻;兴造塔寺精舍,皆先列言,须许报然后就功。”诏可。又沙汰沙门,罢道者数百人。《南史》卷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八》,第1309页。《释教部汇考》(《续正藏》第77册,第4页中)并有记录:“太祖元嘉十二年,诏禁兴造寺塔,沙汰沙门罢道者。按《宋书·太祖本纪》不载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数。进可以系心,退足以招劝,而自顷以来,情敬浮末,不以精诚为至,更以奢竞为重。旧宇颓弛,曾莫之修,而各务造新以相姱,尚甲第显宅。于兹殆尽材竹铜彩,糜损无极,无关神祇,有累人事。建中越制,宜加裁检,不为之防,流道未息。请自今以后,有欲铸铜像者,悉诣台自闻。兴造塔寺精舍,皆先诣在所二千石,通辞。郡依事列言。本州岛须许报,然后就功。其有辄造寺舍者,皆依不承用诏书律。铜宅林苑,悉没入官。’诏可。又沙汰沙门,罢道者数百人。”因为佛教在元嘉年间得到极大发展,僧尼数量激增,需要大量建设佛寺。在造寺过程中,由于佛寺修建风格华丽,耗用社会财富较多,引起了社会人士的不满,并以此为由要求停止或暂缓佛寺建设。

元嘉二十一年(444),佛教僧人参与孔熙先谋反:“(王园寺)尼法净、昙览,染孔熙先谋,人身穷法,毁坏寺舍,诸尼离散。”《比丘尼传校注》,第159页。这次事件谋反,涉及彭城王刘义康、孔熙先及臧质。王国寺尼法静在其中起到上下勾通的作用。第一,她进出彭城王刘义康府宅;第二,她与孔熙先有交道;第三,法静的妹夫许耀,经法静介绍与孔熙先联系;第四,法静与豫章胡藩子遵世有交往。然就其政变需要依靠僧尼广为联系来说,如非夸大其词,则折射出刘宋元嘉年间比丘尼行动自由、与社会各界均有接触的现象。

元嘉年间比丘尼出入王宅府第并非孤例,宋文帝太子刘劭谋反参与人之一,女巫严道育利用巫蛊诅咒,事发后“道育叛亡,捕之不得。上诘责劭、浚,劭、浚唯陈谢而已。道育变服为尼,逃匿东宫”《南史》卷十四《列传第四·宗室》,第254-255页。由此可知太子府有比丘尼进出。同时,太子母宋文帝元皇后是佛教信仰者,资助建福寺建造无量寿佛像一尊;宋文帝潘妃供给青园尼寺四时物资,也与比丘尼有往来。可见刘宋朝允许佛教自由传播,比丘尼往来宫廷略带普遍性。

孝武帝孝建二年,大臣周朗上书言:释氏流教,其来有源。渊检精测,固非深矣;舒引容润,既亦广矣。然习慧者,日替其修;束诫者,月繁其过。遂至糜散锦帛,侈饰车从。复假粗医术,托杂卜数,延妹满室,置酒浃堂。寄夫托妻者,不无杀子,乞儿者继有,而犹倚灵假像。背亲傲君,欺废疾老,震损宫邑,是乃外刑之所不容戮,内教之所不悔罪。今宜申严佛律,裨重国令,其疵恶显著者,悉皆罢遣,余则随其艺行,各为之条。使禅义经诵,人能其一,食不过蔬,衣不出布。若应更度者,则令先习义行。本其神心,必能草腐,人天竦精,以往者,虽侯王家子,亦不宜拘。《释教部汇考》,《续正藏》第77册,第4页中-下。书奏忤旨,周朗自解去职。周朗上书所透露的信息显示,彼时僧人分为“习慧者”、“束戒者”;也有僧人行“医术”、“卜数”;寺院有“寄夫”、“托妻”、“杀子”、“乞儿”现象;僧尼来源有“侯王家子”及“宫邑”诸人。当时僧尼,甚至有“禅义经诵”不能其一、食有过于蔬、衣华丽于布的现象。然而孝武帝默许以上诸行为,究其原因,一是政权初立,僧尼势力对他仍有助益;二是延续东晋以来形成的传统。

同类推荐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热门推荐
  • 妖娆召唤师:嗜血邪凤

    妖娆召唤师:嗜血邪凤

    月影,绰号影魔。她要避,无影无痕,她要杀,如影噬骨。一场意外她魂穿异世,化身落魄娇小姐。影魔岂是盘中菜,任人鱼肉?六系妖孽召唤师横空出世,以杀止杀,掀起热血沸腾的废材铁血传奇。弱肉强食,任我纵横,亦正亦邪,黑白本无常。召唤世界,月影独尊!【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离婚再恋爱

    离婚再恋爱

    三个月的相识,三年的婚姻,结果不用三十分钟两人便分道扬镳。欧阳昱宸怎么也想不明白,蒋舒心为什么会和他离婚。而更让他想不明白的事,他怎么就这么答应离婚了。在拿到离婚证的时候他后悔了,可惜,人家拍拍屁股走人了。
  • 半生浮爱

    半生浮爱

    代夏被最信任的人害死,重生在好友的体内。原本已经打算平静地过完这一辈子,没想当年害死她的人亦与她一起重生。并且占据了她原来的身体。仇敌加情敌,看代夏如何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步步为营!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针对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中外成功的家教中,精心萃取了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的有效方法,总结出培养孩子爱学、乐学、善学的91个妙招。这些妙招,招招受家长欢迎,招招让孩子受益。可以说,本身是一本通俗简明、易学活用的家教方法全书。
  • 蝴蝶公主

    蝴蝶公主

    香蝶十三岁时,家中接二连三的出事,首先是家人离奇的失踪,其次是大宅莫明其妙的着火,接着贺达不明不白的死去,贺达的妻子也患了急病,她把一只镶有蓝宝石的金蝴蝶交给了香蝶,这是唯一能证明香蝶身份的证物,它和香蝶的身世有何关系,又会给这个不幸的孩子带来怎样的改变,接下又会发生什么呢?
  • 云上法师

    云上法师

    两千年前,洪水肆虐,幸存下来的人们向神祈祷,神便将大陆的三分之一从海面升起,直达无尽云海之上……“正是那段失去施法能力的日子让我理解了法师的存在意义,”讲台上,约翰·歌特侃侃而谈,非常欣赏听众们全神贯注的表情,“对于一位真正的法师而言,丧失施法能力并不是生活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发生在云上世界中的,少年与少女们的故事。欢迎阅读。提示:阅读请从第一卷《春日祭礼》开始。
  • 一世独宠:专属太子妃

    一世独宠:专属太子妃

    【完结】她,现代金牌寻宝专家,睿智冷静,温婉端庄。他,万人追捧楚国太子,温润如玉,腹黑如墨。他暗恋她五年,默默看她与青梅竹马殉情未遂,终以三十二抬大轿娶她入宫,却不知娶的是穿越而来的冒牌货!大婚之日,分房而睡,霸占他席位的,竟是一只色眯眯的灵狐?相敬如宾多少日,对战情敌几多时。他以一生独宠,换她一世倾心。一声怒喝,赶跑她的美男粉丝团:妖孽仙尊、魔宫少主、冷面富少……他大灰狼变小白兔,卖萌装可怜,“雅儿,为夫昨晚没吃饱,快让我再吃一口……”【静曼朵朵】书友QQ群号:239510544。新书古言穿越言情《毒妃来袭:邪帝,一边去》欢迎围观!
  •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有关混凝土的一些基本知识。
  •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

    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

    生长在福利院她忍了,死于飞机失事她认了。可为什么老天就是不放过她。她居然赶时髦,赶上清穿了!赶上清穿也就算了,为什么分给她的是八福晋?天哪!地啊!有没有天理啊!那个被挫骨扬灰的大清第一妒妇,她可不可以再死一次?她的丈夫漂亮到人见人爱,她的婆婆美到艳冠紫禁城,可这些和她全无关系,她就是一只扔在灰堆里的丑小鸭,为了不悲剧,为了能善终,她要奋斗,要加油,要反转,历史神马的都是浮云!新鲜出炉的书友群,欢迎大家来敲门:114017185
  • 大锦衣

    大锦衣

    穿越过后,父母双全,欣喜交加,身体强壮。怎奈身为王爷近卫的他,匹夫一怒严惩恶少,却得罪了恶少背后锦衣卫的权势,从此亡命天涯。结识江湖好汉,快意恩仇,尽显男儿本色。先皇驾崩,新皇登基,却是自己的奶兄弟,深入朝堂,入主锦衣卫,开始一场旧日江湖恩情和现实利益的纠葛,以及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