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06

第6章 道教学者陶弘景评介(1)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生于刘宋孝建三年(456),卒于梁大同二年(536),享年八十一。他既是梁代著名道士,又是南朝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一生不仅对道教颇多建树,而且对我国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兵学、医药学、炼丹,乃至文学、艺术、经学等都有深入研究,尤以医药学和炼丹术的造诣最深,贡献最大,在我国古医药学和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不准备对他作全面评述,只就他对道教的贡献作一初步评介。

一代著名道士

陶弘景是在齐永明十年(492)三十六岁时,归隐茅山(江苏句容之句曲山)开始道士生涯的。在这之前,他从二十三四岁开始,在南齐高帝萧道成、武帝萧赜时代,任过十一二年的诸王侍读、奉朝请等闲曹职务。其间曾“求宰县不遂”,“永明中求禄,得辄差舛”(《南室·陶弘景传》。)。显然宦途并不顺利,政治上很不得志。他之所以离开宦途做道士,无疑是出于愤懑和无可奈何(《三洞群仙录》卷一一引《丹台新录》云:“陶隐居除奉朝请,颇怏怏,与从兄书曰:‘昔仕宦意以体中打断,必期四十左右作尚书郎……今三十六矣,方除奉朝请,不如早去,无自劳辱。’”)。但是以此为转折,一个原来在仕途中郁郁不得志的无名闲曹,却渐渐变成了朝野尊崇的著名道士,特别是在梁武帝时,更成了举世闻名的“山中宰相”。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固然一方面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受到梁武帝等人的景仰,而另一方面主要是他归隐以后,并未忘情于政治,而是站在世族知识分子的立场,积极地为封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所致。例如当萧衍对篡夺齐政权尚存犹豫时,他就“上观天象,知时运之变;俯察人心,悯涂炭之苦。乃亟陈图谶,贻书赞奖”(贾嵩《华阳陶隐居内传》卷中,《正统道藏》台湾艺文本第39册。)。当萧衍兵至新林时,又遣弟子戴猛之假道奉表,表示支持。当萧衍“平建康,闻议禅代”时,他又“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梁书·陶弘景传》。)。据说当协助萧衍的主要谋士范云、沈约等对采用什么作国号尚无定见时,陶弘景“引王子年《归来歌》水刃木处,及诸图谶,并称‘梁’字为应进之符”(贾嵩《华阳陶隐居内传》卷中。),才使萧衍把国号梁定了下来。所以萧衍在做了梁代皇帝以后,对这个有功于梁的道士,“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南史·陶弘景传》。),本来多次请他出去做官,只因他不愿做被套上“金笼头”的牛而婉言谢绝,才未重返仕途。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同上。)。皇帝如此,后妃及王公显贵们也不甘落后,馈赠“未尝脱时”。甚至梁武帝在天监二年(503)舍道事佛以后,也不曾怠慢这位与梁王朝休戚相关的道士。当陶弘景炼丹“苦无药物”时,萧衍派人送去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供其使用(《南史·陶弘景传》)。天监十二年,陶弘景外出寻药,“上又使司徒慧明迎还旧岭,道中书敕相望,仍欲先生至都下”(贾嵩《华阳陶隐居内传》卷中。)。天监十三年,又派人于雷平山北为他专门营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再为他“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上清道类事相》卷一《仙观品》引《道学传》。)。可见梁武帝对陶弘景的恩宠是始终不衰的。

陶弘景之显赫一时,不仅表现在朝廷的恩宠上,还表现为许多王公显贵争做他的弟子。《三洞珠囊》云:“梁高祖太子从而受道,梁简文、邵陵诸王、谢览、沈约、阮忻、虞权,并服膺师事之。”(转引自《太平御览》卷六七九。)贾嵩《华阳陶隐居内传》又说:“齐、梁间,侯王公卿从先生授(受)业者数百人,一皆拒绝,唯徐勉、江、丘迟、江淹、任窻、萧子云、沈约、谢瀹、谢览、谢举等在世日,早申拥彗之礼。”这样多达官显贵甘愿拜在他门下“申拥彗之礼”,可见其名望之高了。这在整个道教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道教史上的重要建设者

陶弘景之显赫于世,虽然史不多见,但他又非那些专靠逢迎媚上弄权欺世的道士,如唐赵归真、宋林灵素之流可比。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赫地位,并不是靠逢迎欺世的手段,而是靠他的学识和贡献。封建统治阶级之所以尊崇他,固然主要是欣赏他与统治者休戚相关的政治态度,同时也推尊他的学识和成就。由于他一生勤于学习和努力实践,使他在科学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和很大的成就,而在道教方面的主要成就有二:一是继寇谦之和陆修静之后,对道教的改造和建设有所建树;二是对道教理论,主要是修炼理论有许多补充。

东汉末年产生的道教,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很原始,且在很多地方与封建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为了适应封建制度的要求,以求得自身更大的发展,道教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建设。在这方面,从东晋以来,葛洪、寇谦之和陆修静等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到梁代,这个任务尚未完成。陶弘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在前人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编制道教的神仙谱系

道教的最高信仰是不死成仙,它用以吸引信徒、影响群众的主要武器就是神仙理论。在陶弘景之前,一些道教徒为了信仰和宣传的需要,编写了不少神仙传记和描写神仙所居之仙山圣境的书,但是这些神仙皆漫无统序,互不联属,不能构成一个有秩序的神仙世界,而削弱它的吸引力。为了弥补这个缺陷,陶弘景撰写了《真灵位业图》,将道教信仰的天神、地、人鬼和诸仙真等庞大神仙群,用七个等级(或称七个系列)组织排列起来,构成一个等级分明的神团体系,满足了道教信仰和宣传上的需要。第一等级(或称神阶)以元始天尊为主神,左、右分列若干天神和仙真;等而下之,第四神阶的主神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老子),最后第七神阶的主神是管鬼魂的丰都北阴大帝,他的左、右也同样各列若干天神、地、人鬼和仙真。这样一个神仙谱系,当然是陶弘景的虚构,在今人看来,实在无聊得很。但是用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加以分析,仍可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历史材料。第一,这个神仙世界的等级制度,无非是两晋南北朝门阀士族

等级制度在天上的虚幻反映,是民间道教变为士族道教所必需,也是这一变化的标志之一。陶弘景在《真灵位业图》的序中说:“夫仰境玄精,睹景耀之巨细;俯眄平区,见岩海之崇深;搜访人纲,究朝班之品序;研综天经,测真灵之阶业……今正当比类正经,雠校仪服,埒其高卑,区其官域。”就是说,他是根据人间纲纪所需的“朝班之品序”来排列神仙世界“真灵之阶业”的;排列的目的,就是区分他们的尊卑。他认为神仙世界本来就有等级和尊卑之分:“虽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万千。”(《真灵位业图》。)且他们的等级尊卑,有如人间官府那样森严:“三清九宫,并有僚属,列左胜于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号,官位甚多也。”(《太平御览》卷六二二引《登真隐诀》。)很显然,给这些虚构的神仙世界的成员们,摊派上各种不同的等级和名目,原来是以人间的等级制度和官衔名称为模型仿制出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马克思致阿·卢格》。)为什么陶弘景要把人间的门阀士族等级制度引入神仙世界,并煞费苦心地给他们摊上各种称号和名目呢?这不能简单地认为他在做无聊的游戏,而是他根据道教发展的需要所作的有意安排。因为道教最初产生于民间,虽然难免带上孕育它的那个封建社会给它的封建烙印,如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等,但同时又包含了一些下层民众要求平等、实行互助互爱的思想。如《太平经》所鼓吹的“太平”社会,就是一个在皇帝统率下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乌托邦:“天地施化得均,尊卑大小皆如一,乃无争讼者,故可为人君父母也。”(王明《太平经合校》第683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它所描绘的神仙世界,也是一个彼此平等、相互亲爱的虚幻“乐土”:“诸神相爱,有知相教,有奇文异策相与见,空缺相荐相保。有小有异言相谏正,有珍奇相遗。”(同上,第539页。)说明早期道教所幻想的社会和神仙世界,等级尊卑观念都较薄弱。这种思想显然与两晋南北朝门阀士族等级制度的现实是不相适应的,有必要根据社会现存制度的模式加以改造。陶弘景把门阀士族等级制度搬进神仙世界,就是适应这种客观要求所做的努力,它表明民间道教在向士族道教的转化中又前进了一步。第二,在这个神仙谱系中,元始天尊被尊为道教最高神而取代了道教始祖老子的地位,反映了时代的特点。道教初创时,以老子李耳为教主,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现在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竟把老子降到第四神阶,而把最高神位给了元始天尊,这是一个带有时代特征的巨大变化。考其原因,大概是由于西晋以后,佛教摆脱了对道教的依附地位,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于是两教的矛盾渐深,争夺宗教正统地位和领导权的斗争渐烈,双方为了表明自己是正统,是当然领导者,都相率将自己祖师的出生年月不断推前,如道教把老子的出生年月推至周定王三年(北魏姜斌引《开天经》),再推至殷周之际(《三洞珠囊》卷九引《太平经》),后更推至殷武丁之时(为后世道书通行说法)。佛教把释迦牟尼的出生年月推至周庄王九年(三国谢承《后汉书》),再推至周昭王时(《周书异纪》)。但无论是老子或释迦,毕竟都是历史人物,这种随意篡改生年的做法,终究经不起辩驳,常常使他们自己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一些道士干脆抛开老子,另创新神,以一个“生于太元之先……常存不灭”的元始天尊做道教始祖和最高神,自然可望在和佛教斗争中处于优胜地位,而夺得宗教领导权了。推测起来,元始天尊就是在这样一个佛道斗争激化的时代背景下,为达上述目的而被道士们创造出来的。那么,这个最高神的确切创出年代是何年?现尚无资料可征,只能推知其大略年代。现存《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是一本正式以元始天尊名义演说经教的书,该书本经的创作年代在东晋之前,但它屡经后人增补,由开初的本经一卷,衍成后来的六十一卷,故很难断定“元始天尊”之名即为本经所有。后世许多道士为该书作注,其最早的注家为南齐道士严东,该注有云:“元始者,天尊也”,“元始灵书者,即元始天尊灵书八会之音也”(《灵宝度人经四注》卷三、卷四。)。据《三洞群仙录》引宋贾善翔《高道传》所记严东事推之,严东作注的时间当在南齐高帝建元(479—482)之后五六年,即齐永明五或六年(487—488)。据此,元始天尊之名出现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488年。而其上限则不会早于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因天师道尊老子,不会创此神,此神乃上清、灵宝道士所创,而上清创始于兴宁二年(364)。由此看来,陶弘景作《真灵位业图》之前,元始天尊之名已经出现,且被作为讲经传教的大神而存在着。陶弘景只是根据已有的思想资料,将它正式订入神谱之中。后来(大约至隋唐最后确定)道教以“三清”作为最高神(至现在未变),其中第一位是元始天尊,其次是灵宝天尊,最后是道德天尊(即老子)。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虽然尚无明显的“三清”概念,但元始天尊居于老子之前的格局则已非常清楚。所以《真灵位业图》实际是道教最高神的老子已让位给元始天尊、而“三清”尊神又尚未最后确立这个时代的历史记录。

第三,这个神仙谱系,把道教三个派别的创始人分别纳入不同等级的三个神阶中,表明陶弘景视三派地位有高低之分,也反映了三个派别当时的状况。《真灵位业图》在第一神阶主神元始天尊之下,所列神灵全是某某“道君”、“元君”、“天帝”等等,并无地、人鬼。其余六个神阶,才杂糅了各方面的神灵。第二神阶除列有其他神灵外,将所传上清派的创始人魏华存、许穆、许!等安排其中。第三神阶,除列其他神灵外,把据传为灵宝派创始人的徐来勒、葛玄等安排其中。第四神阶,除列其他神灵外,把五斗米道(天师道)创始人张陵安排其中。这种安排,反映了上清派道士陶弘景的立场,也反映了三派在当时社会上的实际状况和影响。陶弘景是上清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又是茅山宗(上清派的异名)的开山祖师,他把上清派驾临其他两派之上,自然是不难理解的事;但是这种安排,实际又是当时三派实际情况的近似反映。即上清派在东晋中叶产生以后,逐渐在江南士族分子中获得广泛的信徒,特别是到陶弘景归隐茅山后,随着陶弘景声名的日益提高,发展更为迅速,不仅陶弘景在世时,上清派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而且在陶弘景逝世后,它也代有传人,直至隋唐北宋,俨然而为道教正宗。灵宝派自东晋末叶由葛巢甫“造构《灵宝》(经)”以后,也同样发展较快,后经陆修静的增修,立成仪轨,灵宝之教,更大行于世,到陶弘景时,较之上清派,仅可谓略逊一筹。至于由张陵创立的天师道,则因基地屡易(汉末张鲁降曹,由蜀汉北迁,东晋偏安,又随之迁南),特别是其孙张鲁死后,没有得力的嗣教人,更无教理上的阐弘者,故到南北朝之时,天师道的传播范围虽然较前有所扩大,但其发展已渐呈衰颓之势。所以陶弘景将三派创始人作上述次第之安排(不按出现时间的先后),并非简单为其派性之表现,实为三派发展状况的现实反映。上述三派发展状况,延续的时间很长,直至南宋北方出现新的道派以后,道教内部的派别格局才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真灵位业图》对三派地位的安排,实具有历史意义。

(二)编造仙真授经故事和传授历史

这是陶弘景对道教建设作的另一重大贡献。把道经托之神授,这是道士的一贯做法。道教第一部经书《太平青领书》,就托称是于吉在曲阳泉水从神人手中得到的(见《后汉书·襄楷传》),寇谦之用以改造天师道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录图真经》,也托称是太上老君亲手所赐。这样宣传的目的,无疑是假借神人的魅力以提高道书的身价,招徕更多的信众。但是在齐、梁之前,仅有神人授书的说法,尚无叙述神人授经故事的专书。南齐顾欢为了扩大上清经的宣传效果,根据杨羲、许谧等人得神人真迹的传说,专门编写了一本叙述仙真向杨、许授经故事的书,名曰《真迹》,表示这批上清经书非凡人所写,而是仙真手迹传来人间的。陶弘景认为该书乖谬太多,决定加以改写,后在隐迹茅山期间,在过去所作的访寻杨、许真迹的基础上,把该书改写成为《真诰》。他解释说:“真诰者,真人口之诰也。”意即《真诰》所记录的是真人的诰语。同样很清楚,顾、陶两人之所以要写这样的书,无非是想用这些具体的授经故事,向人们证明上清经确非凡人所写,实为神人所授,借以增强人们对它的信念。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你的温柔好冷漠

    你的温柔好冷漠

    初遇的那年盛夏,他对她说,“你爱我,可以爱到为了我牺牲自己的性命吗?”交往的那年盛夏,他对她说,“若是我没有爱上你呢?”而当她离开他的那年盛夏,他抱着她的相片说,“是谁让你从我身边逃开的,用了这么卑劣的方式来逃开!叶欣婕,没有我的允许,你怎么可以!”……他说,“原来我也会怕,怕你把我丢下,让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迎接日升日落。”
  •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一个后世普通人,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却是一不小心成了刘备的小舅子。且看甘信如何逆转乾坤,助姐夫成就大业!袁绍:我袁氏四世三公,怎奈何不了汝这黄口小儿!曹操:甘信逆贼,毁我半生霸业!孙权:东吴三代基业,毁于甘信之手,吾与甘信势不两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绝色王妃斗苍穹

    绝色王妃斗苍穹

    天变异象,死而复活,二十一世纪女杀手冷如风重生异世,从此废材已去,冷如风,天才重生,妖娆如她,冷家废材五小姐,狡黠如她,腹黑如她,在被掩埋之际,狠辣如她,且看魔女冷如风如何在异世笑傲天下斗苍穹
  • 宗师毒妃

    宗师毒妃

    看她诸葛明月不顺眼的人,都说她腹黑邪恶,狡诈阴险,,心狠手辣,那些人恨她恨得要死,却也没办法,作为二十岁不到,就已晋升为宗师的武者,这个女人太强大。看他凌璟不顺眼的人,都说他腹黑狂妄,睚眦必报,嚣张冷魅,很多人多想杀他,可他却一直都毫发无伤地活着,没办法,这个男人太强大。她与他本处于不同的时空,本该没有交集,她为助其妹晋升而出意外,穿越到了他的时空。于是,两个同样腹黑邪恶,阴险狡诈,睚眦必报的却又无比强大的人相亲相爱了。于是,天下的怪兽怕了……片段“诸葛明月回来了,”“这个废物竟然还敢回来,她若是敢进我诸葛家的大门,就将她的腿给本小姐打断。”“她和三皇子一起回来的,”“三皇子,”“三皇子说,诸葛明月看诸葛家哪个人不顺眼,揍他踹他杀他都可以,如果揍累了,三皇子帮她揍,如果不想双手染血,三皇子很乐意帮她切萝卜头。”
  • 应怎样选择 该如何放弃

    应怎样选择 该如何放弃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觉得时间永远都不够用,处世技巧不够圆熟,成功离你太遥远?请不要在忧心、彷徨,本书系所提供的全方位的方法与技巧将在您的事业之旅中成为您成功的得力助手。成功是每一个人终身追求的目标,在这段追求的过程中,本书将扮演一个站在您身后的智囊团的角色,尽其之力,提供所知,着力于把最有效的成功方法和最新的成功资讯奉献给您……在伴您创造成功的历程中,使您获得精神上的指引、激励和扶持,最终让你品尝到不断成长中的成功喜悦。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教你学歇后语(上)

    教你学歇后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