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200000009

第9章 新文化史的兴起(2)

这一变化,其实是史无前例的。兰克虽然说是如实直书,他其实的真正意思是,历史背后的 “宏大叙事”,其实是由上帝决定的。一般凡人不用过于操心,更不必胡乱猜测、强作解人。他的意思是说像黑格尔这样从事历史哲学的研究,是在做无用功,想假扮上帝的角色,来勾勒世界精神的发展,比如历史的动力是热情与理性的交织的相互运动等等。这些对兰克来说都是没必要的,我把我所知道的历史如实写出来,上帝的意志就显现出来了。总之,历史是向上行进的,每一段过程都是有意义的。不过,兰克 1886年就死了,没有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没有遇到当代史家所碰到的问题。

而第一次大战结束不到二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这个冲击在战后显现出来,引起了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而其中1960年代是一个关键时期。对于不少在这个年代长大的年轻人来说,他们都比较左翼,也熟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意大利导演,曾经导演过《末代皇帝》的贝纳多·贝托鲁奇 (Bernardo Bertoluccci)在 2003年导演了《巴黎初体验》(The Dreamers)这部片子,讲述三个年轻人 1968年在巴黎的故事。这三个人的行为大胆前卫、不受世俗的束缚。在他们居住的房子里 ,还挂满了毛泽东的画像。虽然这小的细节 ,但却反映了毛泽东当时在法国年轻人中间的影响。

1960年代所过来的西方人 ,对生活在另一种社会制度的人 ,有一种不同的期待。比如我到美国以后 ,有些同学、同事就认为 ,你既然来自中国 ,那么你就应该厌恶资本主义的物质主义 ,如汽车、洋房等等。他们甚至对我开玩笑说,你如果与美国人一样同流合污 ,毛泽东在九泉底下都不会安睡。他们的这些想法显然很有意思 ,但更多的是反映了他们年轻时候的某种理想 —也就是如何突破资本主义社会的某种束缚。就历史观来看 ,就是如何探索在西方历史以外的不同的途径。

在中国发现什么历史?

在中国史研究的领域 ,柯文 (Paul Cohen)写的《在中国发现历史》,影响很大 ,主张要用中国人的眼光出发来研究历史。但在我看来 ,他所谓的中国眼光,其实正是他们这一代人的西方眼光 ,是从 19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发展所孕育出来的一种态度。柯文这一代人 ,都经历过六十年代 ,甚至可说是六十年代文化的产物。与他们的老师费正清 (John K.Fairbank)等人不同 ,因为当时中国与世隔绝 ,所以他们研究中国 ,不管是历史、文化还是社会 ,最多只能到香港或台湾 ,真所谓 “可望而不可即 ”。所以他们的问题意识 ,更多地与西方的学术背景相连。相反 ,费正清他们这一代人 ,却到过中国 ,也交过不少中国朋友。他们亲眼目睹了中国在近代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 ,他们也有些偏见 ,因为他们接触的中国人 ,大多是社会的精英 ,而这些精英 ,大多有留学的经历 ,回国以后 ,成了推动中国改革的主要力量 ,所以他们认为近代中国的变迁 ,是 “西方挑战、中国回应 ”,并以此为中心来解释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柯文他们对之不满 ,进行挑战 ,提倡要从中国出发研究历史、看待问题 ,自然有正确的一面 ,但其问题意识 ,却来自西方、来自一种希望突破西方中心论的企图。

费正清的 “西方挑战、中国回应 ”的观察 ,其实与当时中国学者的观察 ,颇为一致 ,其实也大部分符合历史。国共两党的领导人 ,大多有留学的经历。唯一的例外就是毛泽东。最后当然是毛泽东领导的革命 ,取得了政权 ,取得了胜利。而毛泽东的胜利 ,似乎证明了要改变中国的历史 ,必须像毛一样发动劳苦大众。就此意义上说 ,柯文他们的努力 ,或许是对的。他们欣赏毛 ,也反映了六十年代文化氛围的影响。但反过来说 ,近代中国所开始一系列变迁 ,却大都是留学归来的精英分子首先驱动的 ,包括共产主义的运动。所以费正清的论点,也没有根本的错误。至少我们两者都不能偏废。

所谓以中国为中心看待中国历史的变化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相信毛泽东的那句话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 ,中国也将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于是 ,中国的变迁 ,必须要从内部加以考察。这当然没有大错。但毛的话中的那个 “缓慢 ”两个字 ,我看十分重要。其实从这两个字的使用来看 ,毛也还是认为中国的变化 ,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加快了的。所以估计他老人家也不会特别反对费正清所论的 “西方挑战、中国反应 ”的观点。

中国情况的复杂 ,对所有研究者来说 ,都是一个挑战。如果一个西方人如果从新闻报道了解中国 ,就会觉得大多数中国人都千方百计想到西方来 ,因为媒体上常有中国人偷渡的消息。但其实这一到海外谋生、创业的想法 ,只是东南沿海一带的传统。而如果他们看了张艺谋早年拍的电影《老井》,可能又会觉得中国人很留恋故土 ,即使条件再艰苦 ,没水没电 ,也不想离开。所以 ,中国的文化不能就这么容易的概括起来 ,科文想以中国为中心研究中国的历史 ,可能很难轻易下手。所以我在上面强调 ,费正清和柯文的观察角度 ,都有一定的道理 ,不能偏废。

我唠叨了这么多 ,其实想从另一个角度、中国学生比较熟悉的角度 ,来阐述 “大写历史 ”的瓦解与 “新文化史 ”兴起的关系。柯文在 1980年代提出中国中心的观点 ,其实是对现代化理论的一种反省。具体说来 ,费正清的 “西方挑战、中国回应 ”的观点 ,其一个隐含的、不用说明的前提就是 ,人类的近代历史 ,就是要走向现代化。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避免 ,只是也许走的方式不同。这就是一种 “大写历史 ”的反映 ,也是 “宏大叙事 ”的写照。而柯文提出以中国为中心 ,其实就是想驳斥这种千篇一律看待问题的态度 ,从本质上最终否认原来那种百川归海、万流一宗的想法。我前面引用过安科施密特有关研究 “树干 ”还是研究 “树叶 ”的比喻。从现代化的观点考察历史的发展 ,还是以树的主干为其研究对象的。而如果强调从个体出发 ,则最终会走向研究一片片的 “树叶 ”,而且还会有意欣赏各种树叶的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和个个不同。于是 ,宏观的历史 ,就走向了终结。

史学的内在变化

以上是 “新文化史 ”发展的文化背景。还有一个方面我们也得考虑 ,那就是历史学科本身的演化 ,也为 “新文化史 ”在当代的兴起 ,创造了条件。20世纪历史学的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 ,是一个逐步科学化的过程 ,只是到了八十年代以后 ,才开始有了明显的转折。从 1903年开始 ,由约翰 ·布瑞提出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 ,不多也不少。但不久就有人提出 ,历史还是一门艺术。从此以后,历史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 ,一直有所争议 ,到现在为止 ,还没有结论。但是 ,不管有多少争议 ,这个科学化的趋向在八十年代以前应该没有什么疑义 ,只是其性质和方法有所不同罢了。具体而言 ,就是向哪一门科学靠拢和借鉴什么样的科学方法的问题而言。

有关这一趋向 ,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 ,很有代表性的意义。第一代的年鉴学派史家 ,马克 ·布洛赫 (Marc Bloch)和卢逊 ·费佛尔 (Lucien Febvre)创办了《社会史和经济史年鉴》( Annales d’histoire économique et sociale)杂志 ,但注意历史与地理的关系 ,因此侧重借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到了第二代 ,也就是布罗代尔 (Fernand Braudel)的时代 ,这一趋向继续了下去 ,并且发扬光大。布罗代尔提出著名的 “长时段 ”的概念 ,就是要突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持久和密切的联系 ,由此而突破史家注重政治史、军事史 ,也就是个别重大的历史事件会主导历史的传统观念。他的《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就是一个典型。从传统的观点来看 ,菲利普二世是一个强人。由于他的强悍 ,才造就了西班牙在那时的霸权地位。但布罗代尔则转换了一个角度 ,以地中海及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为重点来考察这段时期的历史。这样做法的意图 ,就是把历史学从人文学转向自然科学。而他所提出的 “长时段 ”概念 ,则显然是为了对历史做出更为宏观的解释 ,或者说是将历史的演化轨迹放在不同的时间段中考察。

战后年鉴学派在布罗代尔的领导下 ,俨然成为西方史学的领头军。当然其他国家的史家 ,也有意探讨二十世纪接连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为了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一个方法是研究那些领导人物 ,也就是采取传统的史学方法。如对希特勒的研究 ,一直是一个热点。而第二种方法 ,是采用经济学、社会学和人口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 ,描述和解释社会的整体和结构性变迁。这后一种方法 ,在战后十分流行 ,而年鉴学派的发展 ,为此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和说明。布罗代尔的得意门生、年鉴学派的第三代掌门人勒华拉杜里 (Emmanuel Le Roy Ladurie),最早写了《朗格多克的农民》一书 ,是他的博士论文 ,用细致的人口学、社会学的方法 ,详细描述法国一个省的农民生活 ,希望能揭示虽然时间跨度有几百年 ,但当地的农民生活 ,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而拉杜里认为 ,这种长期停滞不变的生活方式 ,主要源自文化传统。

拉杜里的研究与他老师布罗代尔的研究 ,有一些明显的相似之处 ,但也有一些显著的不同。相似之处在于 ,拉杜里也主张 “长时段 ”的考察历史 ,注意他所谓的 “结构 ”(structures)的持久性和对历史变动的长期制约。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拉杜里比较注意的是这一 “结构 ”在文化层面的表现 ,而布罗代尔注意的是地理环境。显然布罗代尔与第一代年鉴学派的史家 ,有更多的传承关系。还有 ,他们都提倡研究区域史 ,或者地区史。不同之处在于 ,布罗代尔的视野比较宽广 ,观察的是整个地中海世界 ,而拉杜里则注重一个省份 ,而且他以后的研究 ,也基本以法国内部的一些地区为主。

另外 ,拉杜里在研究郎格多克的时候 ,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事件。于是 ,他在出版《郎格多克的农民》的仅仅九年以后 ,就写了另一本更为著名的书 ,那就是《蒙塔尤》。蒙塔尤是郎格多克省的一个小村落 ,显然他的这一研究的材料 ,是在写作前一本书的时候做了一些准备的。在《蒙塔尤》中,拉杜里对与事件的重视 ,就开始明显地显露出来了。如果说《郎格多克的农民》注重的文化、社会的结构 ,那么《蒙塔尤》就写的大多是个人的生活和经历。正如史学史研究的权威学者伊格尔斯 (Georg Iggers)所概括的那样 ,前一本书中 ,基本没有 “人”,也就是有关一个个人的描写 ,而后一本书则几乎全都是有关一个个人的事情 ,而且是很生动的事情。

拉杜里的这一转向 ,为许多人所效仿。我们甚至可以说 ,拉杜里是 “新文化史 ”和 “微观史 ”的创始人。而且他在写作《蒙塔尤》和其它的著作时 ,也开始运用了宗教裁判所的审讯记录 ,这也为后人所模仿。但拉杜里的广博兴趣,虽然没有受到布罗代尔的苛责 ———布罗代尔广博的胸襟 ,还是照样让拉杜里接班成为年鉴学派的掌门人 ,但这一接班对年鉴学派的传承 ,却有些负面的影响。从拉杜里开始 ,也就是年鉴学派的第三代开始 ,其成员的研究兴趣就开始变得驳杂多样起来。

科学史学的强化

不过 ,虽然驳杂多样、斑驳陆离 ,年鉴学派在 1990年代以前 ,主要的研究重点还是谈讨比较宏观的东西。即使是拉杜里的《蒙塔尤》,以一个小村落为中心 ,但考察的时间段却很长 ,有几百年。年鉴学派在 1970年代和 1980年代的工作重心 ,是研究所谓的 “心态 ”(mentalités),其实这个词更好的翻译是 “集合心态 ”或者 “大众心理 ”。显然 ,这一重心与巴克尔和兰普勒希特在二十世纪初年尝试的 “科学史学 ”,有十分相近的地方。换句话说 ,那时史家还是希望对历史的变动或者不变 ,做出一些解释。不过 ,拉杜里的《蒙塔尤》及其狭窄的区域史研究 ,已经与前两代的年鉴史家 ,显出了明显的不同了。

如《年鉴》杂志的标题所示 ,为了探讨社会和历史的结构性变迁 ,经济学的方法十分重要。这个倾向在 1970年代 ,表现十分明显。于是有计量史学的出现。用计量史学的方法研究思想史、文化史 ,特别是上面提到的 “心态史 ”, 一般常见的做法是把一些重要名词的出现率,做一个统计,然后找出其波动的态势和规律,来说明历史的变化。这一方法,中文世界也有人提倡。如台湾大学的古伟瀛教授,就是台湾计量史学的一个前驱者。如今在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观涛教授,也尝试用 “革命”和 “改良”等术语出现的频率,来研究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

美国计量史学的代表人物,是以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 ·福格尔 (Robert W.Fogel)教授。他在罗切斯特大学任教的时候,与同事英格尔曼 (Stanley Engerman)一起写作《苦难的时代》(Time on the Cross)一书,研究美国南北战争以前,南方奴隶种植园的经济和奴隶的生活。他们用了不少数据,然后用统计学的方法将之整理,最后得出了有点惊世骇俗的结论:(1)南方种植园经济比北方自由农经济更能盈利;(2)生活在种植园内的奴隶生活不错,并不比北方的自由农差,他们也不常受到种植园主的鞭挞,因为对种植园主来说,奴隶是有价值的劳动力,没有必要故意折磨他们。因此照他们的说法,奴隶种植园经济是一个合理的存在。如果没有南北战争,这一经济形态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当然,福格尔本人对于种植园主使用奴隶,是加以道德上的谴责的。

显然,福格尔和英格尔曼的结论有些荒谬,不合常理。而且在他《苦难的时代》出版以后,一些学者也对他们运用的数据,做了细致的核对,发现有不少疏漏和错误的地方。不过,他们的研究的确挑战了以前一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想法。对于奴隶种植园,以前的史家认为是因为它的不合理,才会导致南北战争的爆发。这有明显的 “目的论”观点看待历史的痕迹,也就是以今度昔,因为战争爆发了,而战争又结束了南方的奴隶制,因此史家就想法对此结论作出解释。从现在的眼光来看,福格尔和英格尔曼的计量史学研究,虽然有明显的瑕疵,但却让史家看到史学科学化的某种弊病,让他们反省盲目的科学崇拜。

同类推荐
  • 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

    这本《史纲》不过是对过去百年内地质学者、古生物学者、胚胎学者和任何一类博物学者、心理学者、民族学者、考古学者、语言学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大量活动所揭示的现实的初始图景加以通俗的叙述。如果认为它在任何意义上超过了这一点,那就是荒唐的。
  •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文明大厦的主要基干,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如果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便是缀满枝头的奇花异果,为中国古代文明增添斑斓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又为世界科学技术园地增添了盎然生机。这是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中外许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真切可信的景象。
  •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本书围绕太平天国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制度、政治观念展开研究;善于从历史的细微处进行深入探讨,对太平天国史上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索,开拓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领域;新收几篇文章是作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充实,文字精当,考证细密,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经典性著作。
  •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描摹,能够给读者比较完整的印象。
  • 无良皇帝

    无良皇帝

    为自己的新书广告一下《横眉》,为一部都市类型小说。有如下几种方式能找到,在本浏览页把尾数替换为85220。或点击作者博客,可以找到。或在搜索栏中搜索。或在首页白金作者推荐栏中,可以找到。手头上有闲票的哥们,不要吝啬,帮忙投上票,不胜感激。
热门推荐
  • 娇妻哪里逃

    娇妻哪里逃

    不要在内容简介中泄露你的QQ,以免被他人冒用第一次见面,是在他和第一百零八号女友的分手宴上,而她,是他第一百零八号女友的闺密,她一个过肩摔,不仅让他的男性自尊受到了创伤,也让他的心,泛起了一丝异样的涟漪;第二次见面,是在自己好友的婚礼上,她小鸟依人的依偎在自己的另一个好友的怀中,那灿烂的笑容,让他的心,在那一霎那被深深的刺痛了;第三次见面,她勇斗歹徒,只为抢回一个年迈老人的皮包,那飒爽的英姿,在他的心里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第四次见面......第五次见面............世间女人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全部都在她的身上展现,既然如此,他甘愿为了她,而放弃全部花海;于是,一整套的猎妻A计划在他的大脑中迅速成型,实施!小女人,别逃!新文,亲们多多捧场!
  • 红楼之水溶玉心

    红楼之水溶玉心

    蓝淩又有开新文,大家多多支持哈!《红楼之溶掬黛》重新开文,多多支持《梦红楼之溶黛》青青仙草立河畔,天域海王守苍穹!仙草和海王相遇会有怎么样的情意演绎!前生三生石畔,绛珠仙草立在河边,收取天地之精华,修炼成女体,心中着实感激灌溉之恩的神瑛侍者!怎奈繁花入眼,神瑛侍者,渐渐忘记了这株仙草,若不是海王眼中血珠滋养,仙草必定香消玉殒,心中暗生情意,一颗芳心遗落海王身上,只盼来生来世一世情,用眼泪还了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用柔情蜜意用满身柔情还却海王神情!海王心中亦是心心念念于一棵灵动仙草,听得仙草下世,亦跟随下世,心中坚定信念,无论世间如何,必定要先遇到这仙草,用生生世世的呵护柔情保护着这株仙草不受欺负!用生生世世的情意守护仙草,只愿仙草永远快乐!陪着自己走过春夏秋冬!相知相守,生生世世永不分离!欢迎大家加我的群:77306446(红楼一梦)
  •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 骚扰:生命之痛

    骚扰:生命之痛

    性骚扰,这个无处不在的幽灵,带给人多少屈辱、隐痛、泪水和阴影!她,小小打字员,面对骚扰一忍再忍,上司却得寸进尺,步步进逼。
  • 金合欢爱人

    金合欢爱人

    《金合欢爱人》以长篇小说形式讲述了一代留学生学习、生活、感情的故事。以现实主义笔调,真实再现了他们在海外的种种现实遭遇。
  • 胡雪岩官商智慧全集

    胡雪岩官商智慧全集

    被誉为“旷世不遇的商贾奇人”的胡雪岩,白手起家,纵横商场江湖之间,出入朝廷庙堂之上,创建起庞大的“商业帝国”,既富且贵,当然有许多常人所不及之处。每天汲取一点他在经商、处世、做人、用人等方面的智慧,能帮助我们在职场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商场上风生水起,立于不败之地。
  • 抉择

    抉择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努力探索、刻苦钻石,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本书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科学的世界,了解科学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 探索发现未解之谜

    探索发现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每天读点经济学

    每天读点经济学

    你知道作为消费者,怎么做出消费决策吗?你知道作为厂家,怎么做出生产决策、怎么定价吗?你知道宏观经济是怎么运行的吗?你知道当前炙手可热的经济热点究竟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理财的重要性和怎么理财吗?这些都是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每天读点经济学》,你就能体会到这一点。经济学是一门人人应该懂、人人都能懂、人人都会用的学问,拿起《每天读点经济学》,我们将带你畅游经济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