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200000005

第5章 “大写历史”的兴衰(2)

我所以花了这么多的时间讲述中世纪的教会及其影响 ,就是因为这一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 ,对近代社会的形成 ,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就历史观念而言 ,虽然启蒙运动反对天主教会 ,但其思想观念就是基督教思想的颠倒 ,抑或是其世俗化的表现。有关启蒙思想家与西方宗教传统的关系 ,有一本经典著作 ,至今仍然被当做教学参考书而采用。那就是卡尔 ·贝克尔 (Carl L.Becker, 1873—1945)写的《十八世纪哲学家的天国》,出版于 1932年。我说它是一部经典是因为大致说来 ,一部二十年以前出版的书就没人看了 ,也不会有人去引用了。当然像我这样研究史学史的人除外。但贝克尔的这本书 ,却仍然有新版,可见它的经久性。贝克尔在书中指出 ,虽然启蒙思想家反对教会 ,但其观念仍然受制于基督教的传统。他书名的原文如果直译 ,就不是 “天国 ”,而是 “上帝之城 ”。这是因为中世纪的基督教历史观念 ,与其神学大师圣 ·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 430)的《上帝之城》( The City of God)一书 ,有密切的关系。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历史的尽头有一个城 ,叫上帝之城。那么大家是不是能进入这个城呢 ?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因为一般的城都是有城门的 ,你可以进去也可以被它拦在外面 ,可以是护城河或者高高的大门 ,中外皆是。另外的一个城就是世界之城 ,那就是世俗的历史。奥古斯丁认为所有世俗的王国 ,其功能是为人类最后进入上帝之城做准备 ,因此对世俗王国来说 ,其好坏主要是基于是否你在那个历史时期内 ,为人类提供和平和秩序。因此 ,照奥古斯丁所阐述的历史观来看 ,”大写历史 ”和小写历史之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或不用做绝对的区分的。其原因在于 ,”大写历史 ”讲述人类历史的走向 ,走到上帝之城 ,那么小写历史描述在上帝之城到来以前的历史 ,因此两者之间是连在一起的。

在18世纪以前 ,这样的历史观念深入人心 ,被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强调的是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他们的的历史观念 ,虽然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 ,但在历史认知上却是与之相同的。所以贝克尔会说启蒙思想家有心中的天国 ,即他们的宗教观念。换句话说 ,启蒙思想家挑战天主教会 ,大多是出于对教会权力膨胀的厌恶 ,但启蒙运动所揭橥的的理性主义、普遍主义 ,却又与基督教的文化传统 ,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由于启蒙运动的深远影响 ,在 18世纪之后的西方历史学就基本上沿着这条道路 ,不把 “大写历史 ”和 “小写历史 ”区分开来 ,认为两者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 —史家写作历史 ,就是为了揭示人类历史的演化轨迹。那么我在讲一下 “大写历史 ”和 “小写历史 ”的另外一个区别。“大写历史 ”一般讲的是历史规律,我刚刚讲的三点很明显就是讲历史规律的 ,就是说历史有没有起点和终点等问题。这些都是 “大写历史 ”考虑的问题。所谓 “小写历史 ”,就是考虑你在具体写历史的时候 ,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这些是属于历史认知、或历史认识论的问题 ,原来是不太考虑的 ,但是后现代主义把它们提了出来 ,主要有关你的历史知识如何获得 ,你的历史认知经过了怎么样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有多少是你的东西 ,有多少是你直接反映出来的 ,有多少是你获取的 ,有多少是你选择擷取的。这些都牵涉到你个人的主观因素。举例来说 ,我在刚刚学习历史的时候去找过一个亲戚 ,他是一个历史学家。他对我说 ,学历史你要逐渐掌握两个 “ she4 li4”。我当时觉得很有道理 ,就与大家讲一下。他说一个是摄影的 “摄”,就是概况、归纳历史材料的本领 ,也即 “摄力 ”。另外一个 “设力”用的是建设的 “设”,就是你自己要将归纳以后的东西 ,加以重新整理 ,然后诉诸成文。这后面的 “设力 ”,就牵涉不少主观的成分 ,至少是主客观的互动和交融的产物。

历史如何“写出来”?

我常听到历史系的博士、硕士生描述他们的学习生活。他们很自然地说 :我第一年修课 ,第二年收集资料 ,第三年我把收集的材料写出来 ,形成论文。一般人都这么说。写出来就是 write it up。英文里就是这样用的。许多人听了以后 ,可能没有多少反应。但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 ,问题就很大 ,因为你所谓的 “写出来 ”,就是诉诸你的 “设力 ”,是你个人的建设 ,这里就有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本来说 write it up,就是要将我个人的东西、或主观因素尽量排除 ,越少越好 ,以便让事实说话。但其实这只是 halfway,不是历史研究的终点。如果细究起来 ,牵涉的问题很多 ,如你选择写什么东西 (题目、断限等等),你怎么把这一东西写出来 ,你写了以后跟你想的是否一样 ,你能否自如地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等等。

这些问题以前不是没有出现过 ,但没有受到很多的重视 ,或者重视的角度不同。在西方 18世纪以前的历史学的研究 ,就没有人对这些问题探讨得很深入。到了 18世纪以后 ,就特别强调让事实说话 ,撇除主观因素 ,并由此来评价以往和西方以外的史学。如中国的传统历史学 ,以劝善惩恶为目的 ,因此就有人对此横加批评。其实这种批评问题很大 ,因为即使你想让事实说话 ,也没有那么简单。而中国的传统史家 ,也想尽量陈述事实 ,只是在陈述的时候 ,根据需要做了一些加工。比如说 ,周王实力衰弱 ,他被诸侯叫过去 ,也即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 ,而《春秋》讳之曰 “天王狩于河阳 ”,仅说周王去那里打猎。司马迁评论说 ,“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 ,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他对此做法十分赞扬。这里所揭示的情形是 ,《春秋》没有乱说 ,周王的确去了河阳 ,但为什么去的 ,是为了狩猎还是被迫去会见诸侯 ,就是史家隐晦的地方了。这里就有主观与客观两者之间的互动。换句话说 ,古代史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思维简单 ,他们考虑过求真与道德训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之处 ,并想加以调和。

另外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左传 ·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 ,身为正卿的赵盾 (赵穿之兄 )没有管 ,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 ,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 :“董狐 ,古之良史也 ,书法不隐 ”。董狐的做法得到孔子的赞扬 ,就是因为他在当时的条件下 (纸还没有发明因此史家记载历史无法非常繁琐 ),以最简练的手段将肇事者指出来了。所以说 ,历史学家写作历史 ,虽然要求真 ,但也常想反映历史的现实。要与现实产生一些关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古代史家比西方 18世纪后到 20世纪初的史家更了解历史记述中的主客观交融的问题。

那么 ,18世纪以后的西方史家为什么不注意这个问题呢 ?我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启蒙思想家所提炼出来的、与基督教传统相关的历史观念 ,也就是我说的历史的规律性发展 ,不仅被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一个人写历史 ,只是想以小见大 ,将对某个小的东西的观察与大的历史发展的趋势联系起来看。于是 ,历史就变得有意义了。这个小的东西,往往是史家认为是节骨眼的东西 ,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所以很多的历史书,都关注这些转折点、或节骨眼。比如 ,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 ,一般研究战争史 ,都比较重视战争的起源 ,特别是哪个特别的历史事件 ,是某个战争的起点。而注重研究战争过程的比较少。有关某场战争的争论 ,一般也集中在战争的起源上。

历史的“点”和“线”

换句话说 ,研究战争、革命和其它重要的历史事件 ,其发生比较重要 ,因为反映的是某种因果关系 ,而因果关系是历史研究的重点。这个起源 ,就是一个点 ,但要想研究这个点 ,往往就必须将它做线形的考察 ,于是就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相联系了。在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前 ,一般人不太关注这个线形的历史发展的潜在问题 ,将之视为一种理所当然。换言之 ,如果我们的历史观念没有改变 ,那么一个史家只要研究一个点就行了 ,因为点和线之间没有冲突矛盾。

所谓点和线之间没有冲突 ,是因为近代史家认为 ,只要能将一个点、也就是一个事件写清楚 ,那么就能帮助读者了解历史的线形发展。换句话说 ,他们没有认为将一个事件交代清楚有什么困难。这一信心从何而来呢 ?我们还得从文艺复兴讲起。文艺复兴的宗旨 ,就是恢复古典的文明 ,走出中世纪的黑暗。当然中世纪是否 “黑暗 ”,现在有不少人已经提出商榷。但至少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启蒙运动 ,欧洲思想家提倡这样一种努力。

如何恢复古典希腊、罗马文明 ,修复那些发掘出来的考古文物和塑像雕刻,当然是其中一个部分 ,还有一个部分 ,也就是与史学更为相关的部分 ,就是恢复古代的经典。这个工作其实挑战度很大 ,因为在印刷术发明以前 ,或者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以前 ,一般人都是用手抄来做学问的。手抄书籍的目的一般有两种 ,一是出于私人的兴趣 ,另一种是相互传阅。但显然前一种更为普遍。如果是抄给自己看的 ,那么就有可能在抄写的过程中 ,加一点自己的心得。但这一做法 ,却给后人带来许多问题。如果那个带有评论的抄本传到了另一个人手中 ,而那个人以为所加的评语 ,本来就有 ,是原文的一部分 ,因此就会将之植入他的抄本内。一传十、十传百 ,这样原文与评语就会融为一体了。这种情形在中国也出现过。像司马迁的《史记》到了唐代 ,也就是几百年以后,据说就有两百多个版本。唐代的学者因此就做了许多考证、注释和鉴定的工作。

这些工作 ,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的工作 ,有十分类似的地方。而且从西罗马帝国衰亡到文艺复兴 ,一共有一千年之久 ,所以可见恢复古代典籍的工作量之大。自文艺复兴以后直至 17世纪 ,欧洲许多印刷的古典书籍 ,一般都篇幅很大 ,留出许多空白 ,印出了前人的评语 ,当然与原文是分开的。这一区分,就展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成果 ,因为他们通过考证 ,已经能区别原文与评语了 (当然不是全部)。这就像我们现在读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里面有小字印出的裴骃、司马贞和张守节的注释一样 ,只是形式不同。但印制篇幅大的书,显然不利阅读 ,而且古典原文旁边 ,加了许多密密麻麻的注释 ,也为读者所不喜。因此以后的欧洲学者 ,就想出了脚注或页注的办法 ,以达到 “外行看原文 ,内行看注释 ”的效果。如果你是学者 ,就会关注脚注 ,因为其中体现了对该文本的研究 ,而一般的读者 ,只是想欣赏古典作品本身的优美和典雅。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位安东尼 ·格拉夫顿 (Anthony Grafton)教授 ,是欧洲学术史、史学史的专家。他写过一本小书 ———《脚注趣史》,就以脚注的发明为例 ,讲述和分析了欧洲在文艺复兴以来学术的不断演进。他的观点是 ,脚注的发明 ,是学术进步的一个标志。而且 ,在加入脚注的时候 ,学者之间常常同时又在对他们的同行做评论。这本书值得一读 ,也向中国读者介绍。

好古、崇古、疑古

要区分、核对、核实原文 ,就需要做大量的考证。而罗马的一些古典原本,其拉丁文本已经丢失 ,因此人文主义者只能从希腊文转译回来 ,这样的工作,更为艰难。因此人文主义者 ,有一种好古的风气 ,而且非常强烈。从史学观念上说 ,就是人文主义者还没有完全树立历史进步的观念。他们还是认为 ,古典时代的文化成就 ,如希腊、罗马的雕塑和悲剧创造 ,是今人、也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 ,很难超越的。其实有这种观念 ,也很容易理解 ,因为现代的中国人 ,也有可能认为唐诗宋词的成就 ,后人无法企及 ,更何谈超越了。到了 18 世纪,英法等国开始有学者争论古今的高下,称为 “书之战”(the battle of the books),或者就是 “古今之争”(the debate between the ancients and the moderns),但似乎也没有争出一个高下来。

从史学史的观点来看,这种崇拜过去的做法,主要表现在像中国古人一样,对古典作品的研究,以注释为多,想有所超越并重起炉灶的比较少。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马基雅维利,自然是一位有创意的学者,其《君主论》,是西方近代文化的一本经典,但他也写过一部《论李维》,以李维的《建城以来》也即《罗马史》为素材,阐述他的历史观点。他的做法类似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和《宋论》,虽然提出不少新的见解,但还是以古典文本为基础的。

但是到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代,历史进步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像伏尔泰就主张史家应该重视当代,而不是古代。这一历史进步观念在史学研究上的表现就是,史家开始重新写作历史,而不是对古人的作品做注释了。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19世纪初年的德国史家尼布尔 (Barthold George Niebuhr)。他是罗马史的专家。但与前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并不满足于对李维和塔西陀的著作,做一些详尽的注释,如裴松之注陈寿的《三国志》那样。相反,尼布尔希望通过开掘新的史料,超过这些古罗马的史著,而对罗马的历史,达到一种新的理解。这一突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尼布尔的史观,二是他的方法和史料。尼布尔所关注的,是罗马的建城及其规模、罗马人口的变化、平民与贵族的关系等。这些显然从阅读李维的书中,很难直接获取。另外,他的研究也通过对神话和诗歌等分析,来开拓史料的运用,以获取对罗马史更全面的理解。

其实尼布尔的做法,反映了近代史家对于古典文化的一个新的认识。他们不再在古人面前唯命是从,而是希望通过自文艺复兴以来不断得到改进的史料检验与考证的方法,写出比古人更为精确和详实的历史著作。而这种信心,与历史进步的观念与 “大写历史 ”的普及,显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说, “大写历史”与历史叙述,也就是 “小写历史”,形成了一体。史家认为,只要掌握了史料,就能将历史 “写出来”(write it up),其中没有什么障碍。但是,随着 “大写历史”在战后受到的挑战,也使得人们对 “小写历史”的态度,也相应有了显著的改变。于是史学在当代陷入了严重的困境。这是我们下一讲的内容。

同类推荐
  • 爆宠狂妻:神医五小姐

    爆宠狂妻:神医五小姐

    (正文已完结)她是将军府的五小姐,却是东辰国第一废物,花痴成性,因为追求男子,被跟班失手打死;她是天之娇女,却被害身亡,惨遭家族灭门,从此背负血海深仇。当天才穿越到废物的身上,再次睁眼,命运从此不同!!!炼丹、炼器很难?她手到擒来。驯兽师很稀少?她一不小心就成了帝王驯兽师!逼婚?!你是美男你很拽?她一把拉过身边的妖孽男:魔王兄弟,他要抢你的位置。某妖孽冷眸一瞥,身形一动,下一秒渣男已经不见。转身,某妖孽笑容蛊惑:幽幽,继续刚才的话题,我们要个孩子吧!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展述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在那已然褪色的画卷中,将纷乱交错,遥不可及的人与事呈现出来,虽然不尽详述,但也可从中追寻到历史曾经的蛛丝马迹,在未来的方向中偶尔回首过去的沧海桑田。
  •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通史,为纪传体史书的创始。《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其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内容浩繁,艺术精湛。因其在史学和文学两大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了帮助青年朋友学习历史、增长智慧,《史记鉴赏》选取了包括述事、人物、议论、典故在内的章节予以注释、翻译,鉴赏精辟,深入浅出。文白对照,译文精微,详而不繁,阅读方便。
  • 兴唐

    兴唐

    我是唐朝的最大纨绔子弟。我是唐朝的皇太子。我是武则天的长子,有可能被母亲第一个干掉的儿子。(重要提示,还原当时真实历史,所以有11、萝莉养成、御姐控……,不喜欢的,请莫进入)
热门推荐
  • 十两银妻千金妾

    十两银妻千金妾

    三年前,洞房夜,黄酒小菜几碟,她嫁与他为妻,十两银钱的彩礼,取得了她一生的爱恋…两年后,他沉冤昭雪,一朝登天,赐封睿亲王爷,却在一月后娶回了凤彩楼头牌,赎金千两…爱情,孰是孰非?婚姻,孰对孰错?最看不透的,便是那个若即若离的背影…于是,心死了,情淡了…直到一杯毒酒置于眼前,严子诺才蓦然惊醒,他要的,不止是她正妻之位,还有她的性命!委屈,她为自己委屈,却无奈,只能跪在祠堂,在老夫人牌前失声痛哭。“娘!我心痛…”伊丫开新文《平阳长公主》!亲们支持一下!“长”为尊,她是一代武帝的同胞长姐,她有叱咤风云的帝王之才,她慧眼识人,危难时扭转乾坤。四岁时随母亲打入冷宫入住永巷,却凭“童言无忌”得以翻身。十岁时她已是心思细密,天真笑颜间,玩弄权术,助母亲登临后位,手掌六宫。十二岁,她巧施妙计,冷眼旁观又偶尔地推波助澜,她傲然霸气,太子之位只能由吾弟来做。十四岁花嫁,巧笑焉兮,拜别宫闱,跟随夫号,却心有不甘。皇宫的冷漠和残忍铸就了她的无情,而也确实是她的无情,成就了汉宫!她一手调教了一代皇后,也彻底伤害了另一个女人。未央宫里豪门宴,长门宫内泣无天…谁还能记得那被贬长门之人?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她是阳信公主,也是…平阳公主!伊丫会给大家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平阳公主的!与下一部(等这部连完了)写阿娇的会是一个系列的,伊丫想写汉代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一就像梓歌和严子诺一样,不同的追求,必然拥有不同的道路,希望大家喜欢!喜欢就支持伊丫吧!友情链接!木轻轻《未婚妈妈好抢手》小惹《总裁的七夜新娘》思衾《古玲精怪》羞木人儿《情殇之卿伤》江小骊《墨染千白》才发现米有吧伊丫的读者群宣上来……忏悔一下……丫寨:63948515想给伊丫当压寨夫人的都进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大清王朝2

    大清王朝2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蔓蔓情陆

    蔓蔓情陆

    见她第一次时,她梳着清汤寡水的发型,但一张脸却生的俏丽妩媚像是悉心化过艳丽的妆。他礼貌的对她点头之后,心中鄙夷又是一个意图攀龙附凤的心机女子。然而散场子时,她毫不犹豫谢绝了他送她的好意,头也不回的离去,他却站在车边愣了三秒。.见她第二次时,他握着酒杯的手一点一点捏紧,最后忍不住把她拖了出去。她在路边狂吐,他双手环胸高傲的望住她冷冷讽刺:你就这么贪钱?她挥手给了他一耳光,又一次头也不回扬长而去。.猪哥的微博:直接新浪搜索(hongxiu_明珠还),大家去关注互动喔,一切动向都在微博上通知的~~~
  • 划过星空的wish

    划过星空的wish

    每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像是拥有鲜活的生命,让我们感动得流泪,也让我们开怀得大笑,有时候在这些故事里面我们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也能发现自己一直向往的恋情……
  • 洪荒天子轩辕绝第四卷

    洪荒天子轩辕绝第四卷

    盘古涅槃,圣主未现,诸神扰乱世界,导致洪荒分裂,从而引出神魔五帝重现,咒封苍穹一切,史称——“万神劫”。洪荒中毒虫遍地,异兽出没,危机无处不在,这便是始前的死亡之地。然而人类以天生生存的本能存于天地间,而他们之中的强者则在这片生机与死亡并存的土地上谱写出不老的神话。
  • 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

    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虽然相比以往安全意识有了提高,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有所增强,但仍不够,本书本着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目的,搜集了大量有关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的短文,包括《违规骑车危险多》、《提防马路骗子》等。
  • 豪门之弃妻不掉价

    豪门之弃妻不掉价

    寒夜里,她满眼绝望,跌撞跑出那栋豪华的别墅。绝望是什么?是我明明爱你,爱到至深至死,却抵不住你对我的残忍!※※※※※※※※十八岁的年纪,应该是如花儿般灿烂纯真,可她却因为家庭的重担,被送上陌生人的床。那一夜,她在黑暗中,被陌生男子压在身下…※※※※※※※※“我没有推她,更没有害她流产,上官,你相信我。”医院长廊里,她怔怔立着,兀自徒劳地解释着。“闭嘴!”他英俊的面容上,泛着森冷的气息,“我此刻,不想见到你!”她强忍着眼泪,终于安静下来。转身离开,远离开他视线范围的那一刻,挺直的身影忽然痛苦地弓了起来,苍白的手紧紧地捂住狠狠绞痛着的心口,如纸般苍白的面容上,却缓缓地露出了一抹浅笑,满满的绝望…※※※她涅槃重生,努力想要遗忘过去自己爱的遍体鳞伤的那几年,他的身影却在五年后的深夜里闪过伦敦的街头…锐利的眼神,缓缓凝聚在她怀里漂亮可爱的小男孩身上。她低头,轻柔浅笑,满眼的绝望,牵住宝宝的小手,想要离开,却被他拦住去路。“韩若曦…”他猩红的眼凝视着她,嗓音暗哑,“…你还想逃去哪里?”
  • 没有男主不幸福

    没有男主不幸福

    读者表示:没有男主不开心啊,大大!作者表示:修真文讲究的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不需要男主。读者表示:没有男主不开心啊,大大!作者表示:修真文讲究的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不需要开心。读者表示:诅咒你穿成女主,找不到男主再也穿不回来!于是,林双夕从此踏上了苦逼的寻求男主之路
  • 九世惊宠:妖妻惊天下

    九世惊宠:妖妻惊天下

    前世,他为她抛弃至高无上的荣耀,跃诛仙、路黄泉、灰飞烟灭也要誓死追随。九世再生,也是湮灭在即。她说:我愿用我一切换他前世所有,只要他活着就好。他说:山河为聘,娶她为妻,没了她,我要这天下有何用?权势之争,他将山河拱手,只愿换她一笑。她因他成魔,他亦为她堕神为魔。他说:就算她杀遍天下又如何,只要她高兴,我愿陪她毁了她想毁的一切!且看神界奇迹如何为她颠覆三界。(绝宠,一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