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800000044

第44章 附录二中国现代史史料的丰富宝藏(3)

在这里要附带交代一下,在胡适档案中还保存了一大批其他人的手稿。这些手稿可分三大类:

(一)各界人士向《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独立评论》等刊物的投稿。这些稿子往往附有作者写给编者的信。这类文献相当地多。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以及人们对各种问题的具体主张及其理由,对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很有帮助。因为它们未曾被刊用,便成了世上仅见的材料。而这些文稿的作者,并非都是无名之辈。其中颇有一些当时很有名或后来成名的人物。

(二)专著书稿。这部分稿子数量有限,大体是作者要求胡适帮助审稿和为书写序。胡适名气太大,求助者太多,他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于是便有许多不很幸运的作者的书稿,长期埋在这里。

(三)译著书稿。1930年,胡适组织了中基会的编译委员会,聘请著名专家丁文江、赵元任、傅斯年、陈寅恪、梁实秋、陈源、闻一多、姜立夫、丁西林、王琎、胡先骕、胡经甫、竺可桢13人为委员,胡适为主任。由胡适拟定编译计划,确定译书目录,召请有关专家从事翻译。他们的译稿必须经过编译委员的认可,方有出版的资格。送请胡适审阅的译著书稿,数量颇不少,其中有些胡适曾阅过一部分,并作了修改,大部分未作修改,大概是水平太差,不具备修改的基础。

以上所述文稿、书稿肯定绝大部分未曾出版,但究有哪些已曾出版,一时难以厘清。

这些他人文稿,对研究相关人物,研究相关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恐怕它们难有问世的机会。

这批档案资料对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胡适本人,自然具有更为直接、更为重要的价值。任何个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包括家庭、亲戚、朋友、同事,以及因种种事件、种种因缘而发生各种关联的人物等等。每个人都生活在由上述种种人物而结成的人际关系之中。一个人的性情与修养、才华与事业,都是通过上述诸种人际关系而展现出来的。胡适档案以其丰富的史料为我们提供了胡适社会关系的全景画面。认真研究这些材料,一定可以帮助我们对胡适有更为全面而真切的认识,廓清某些片面和不实之论。

例如,鲁迅先生曾把胡适与陈独秀来作比较,说陈独秀的为人,好像他的门上明贴着招牌:内有武器,须小心,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胡适呢?招牌上写着:内无武器,尽可放心,而实际上,颇须小心,里面可能有什么(大意如此)。鲁迅的意思很明白:胡适不是个坦荡的以诚待人的人。我研究胡适近20年了,他写的东西,无论已刊、未刊,可以说,大部分我都看过,也看过不少别人所写关于他的文字。我总得不出和鲁迅相同的印象。当然,胡适交际广泛,是个深通世故的人。但他的通世故,不过是总力求理解人家,并无以权术害人之意。他若不能以诚待人,决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朋友;他若不能以诚待朋友,决不可能同那样多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保持终生的友谊。胡适常自律:“做学问要于不疑处有疑,待人要于有疑处不疑。”所谓“于有疑处不疑”,即不诬枉人,不作诛心之论,并非不分是非善恶。相反,朋友有过,他总是毫不矫饰,直言相谏。例如,他对刘文典就曾尖锐地批评他不该“以书贾待人,而以市侩自待”。这封信,即收在《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一书中,读者可以复按。

总之,若撇开思想信仰、政治主张不论,作为一个血肉性情的人来看,胡适应该可以说是一个胸怀坦荡、鞠诚待朋友的人。又例如,九一八事变后,胡适长期持低调立场,不主张对日作战;谋求交涉,寄希望于国际舆论。这在当时无疑是很不合时宜的。对他的主张,人们尽可以批评,但由此而论定为“卖国”,则显属诛心之论。实际上,胡适的主张,不过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凭他们的知识和理性,针对面临的形势而提出的一种选择。他们自认为这种选择相对来讲对国家利多害少。这是一个选择正确与否的问题,不是是否爱国的问题。我们看1935年华北形势危急的时候王世杰、傅斯年等给胡适的信,便可以明白胡适等一群教育界领袖是如何以中流自任,反对华北特殊化,坚持在危城中继续履行自己教育家的责任。从而可以知道,他们的爱国之心,与别人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观察的方法、选择的途径而已。当全国抗战爆发后,他破例地出任驻美大使。在当时,他认为这是战时应国家之召,尽一个公民应尽的兵役或差役义务。所以尽心尽力,除了日常外交工作之外,他时常连续奔走几万公里,在几十处地方,做上百次的讲演,以唤起美国人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心,打破美国政界的孤立主义和重欧轻亚的观念,支持中国抗战。这些,在他给朋友和家属的信中都有充分的反映。他在给夫人江冬秀的信中曾说:“我是为国家的事来的,吃点苦不要紧,我屡次对你说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国家是青山,青山倒了,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得做奴隶。”(胡适致江冬秀的信(1939年9月21日)。)我以为,把这样一个人说成是一个卖国主义者,实在是天大的冤枉。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即认为胡适是个“全盘西化”论者,甚至还有更难听的说法,如什么“买办文人”、“崇洋媚外”等等。看看胡适与他的家人、朋友间的通信,可以知道,胡适一生最重要的时期,从1917年留学回国,到1948年离开北平,前后30余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同现代化相衔接,也就是如何推陈出新,创造中国的新文化的问题。自然,他心目中的现代化和与之相适应的新文化,只能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为借鉴。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都有侵略中国、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劣迹。一般中国人,对他们的东西有相当的反感,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胡适动辄引证西方的模式来批评中国的旧传统,这是他背上“买办文人”、“崇洋媚外”和“全盘西化”的罪名的基本原因。但如果我们不单从形式上看问题,而是透过形式看实质,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更切合实际的、更公允的结论。

在胡适的全部著述中,介绍外国思想的文字甚为有限。而在这有限的介绍文字中,人们只要细心阅看,应可发现,他的介绍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相当中国化的阐释。胡适遗稿中的《杜威的“正统哲学观念”与中国哲学史》(编者拟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我要稍微提一下前些年我同吴森博士的一点争论。吴博士太强调了胡适对杜威思想的“中国化”的功夫,认为他是打着杜威的招牌,贩卖自己的私货,认为他的思想与杜威思想完全是两回事。我则认为,在实验主义一些最根本的观念上,两人是一致的。只是,胡适介绍杜威的实验主义时加上了“中国化”的阐释功夫。有没有这层“中国化”的阐释功夫是大不一样的。只有对中国传统有相当领悟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胡适一生著述,绝大多数都可看做对中国传统的重新阐释,也就是他所说的“整理国故”。我略估计一下,胡适一生著述2000余万字中,至少80%是直接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典籍和思想、人物为研究对象的。这其中固然有不少是做批判的、破坏的工夫。但同样也有不少是予以正面阐释、做推陈出新的工夫的。像《先秦名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白话文学史》,以及关于老子、孔子、墨子、王充、李觏、朱熹、顾炎武、颜元、程廷祚等思想家的许多独立的研究文字;还有关于王莽、王安石等历代改革家的论述,以及大批的古小说考证文字等等,都是这方面很有影响的著作。这些足以表明,在胡适看来,中国传统中也不乏积极的、至今仍有其价值的东西。而他同学界朋友的往来书信有相当多的部分涉及传统学术遗产的内容。他觅得罕见的珍本的快乐,他对某些古人的“奇见”的赏识,他与朋友讨论这些相关问题的执著,他对朋辈整理国故中有新创见时由认同感而引起的兴奋……这一切,在大量书信中都留有记录。而这些,同样可以证明,他决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全盘反传统”、“全盘西化”的一个人。

我不否认,胡适有激烈攻击中国旧传统的言论。其中有些言论是人们难以接受的。但如果了解发表这类言论的背景,了解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不同思想流派激烈论争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胡适那些过当的言论都是有所激而发。当他的对手们认为“西化”就是“蛮夷化”,认为中国“自古就是用美德铸成的黄金世界”的时候,胡适的过激言辞就可以理解了。

大凡在争论中,双方各自要强调自己看重的那一面道理去批驳对方,往往都会发生过当的言论。如果不顾及争论一方对有关问题的正面阐述,而只把争论中的过当言论孤立地提取出来,一定会得出片面的结论。胡适所保存的大量书信,极有助于我们了解民国时期思想文化论争的背景,因而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胡适的思想实质。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即胡适同中国许多老辈学者的深挚友谊。这些老辈学者都受过很完全的传统教育,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和很笃实的传统道德观念,例如蔡元培、梁启超、张元济、高梦旦、汪孟邹,乃至傅增湘、王小航(照)等等。读者从他们的通信中可以看出,胡适与这些老辈学者互相敬重、互相勉励和互相关切的那种情谊。如果胡适是一个狂妄的反对一切传统的人,他们之间的这种友谊是无法设想的。

胡适同辈或与他有亲交的晚辈都能够证明,在实际生活中,胡适是一个颇重传统道德、而又颇能尊重传统生活方式的人。他不同于守旧派的是他并非为了排斥新道德和新生活方式,而固守旧垒;他终生努力把旧传统包容着的民族生活同新时代连接起来,所以他极力倡新。但不以“新”而自居“奇”,不以“新”而自名“高”。他自己就是把旧传统与新时代连接起来的一个典型。人们都已经知道,他对婚姻、家庭问题的态度最能体现他的这种典型特点。他很不赞成那种一旦得了新思想,就不屑与旧人为伍的态度。他同新进少年固然有许多共同语言,他同老辈的人也能有所沟通。在这一方面,他颇与蔡元培相近。不了解他的人,还以为他“与旧势力太周旋了”,太讲调和了,怪他旗帜不鲜明。胡适在给钱玄同的一封信里最明白地表示了他的真实态度。他说:“我所有的主张,目的并不止于‘主张’,乃在‘实行这主张’。故我不屑‘立异以为高’。我獉‘立獉异獉’并不獉獉‘以为高獉獉獉’(着重点是原有的——引者)。我要人知道我为什么要‘立异’。换言之,我‘立异’的目的在于使人‘同’于我的‘异’(正当的‘立异’,皆所以‘求同’)。”从此态度出发,在实际生活中他才成为一个能为新旧人物都接受、都予以尊重的一个人。也因此,胡适是一个在东西文化激烈冲突与震荡中,最能自如地应付而无特别困惑的人。指责胡适破坏一切传统或埋怨胡适旗帜不够鲜明的人,都不了解真正的胡适。记得多年以前,一位研究胡适的朋友,把胡适在北大教书时的形象写成西服革履、满口“密斯”的人。我当时告诉他,这样写是不合实际的。大体说来,胡适在国内,能很自然地过一种东方人的生活;在国外时,能很自然地过一种西方人的生活。所以,在国内,除了有特别需要的场合,他都是着中式装,吃中国饭,讲中国话,行中国礼,过中国人的生活。把胡适想象成“全盘西化”的人物典型,实属大谬。那位朋友颇不以我的话为然。迄今仍有许多人,很不了解真正的胡适是个什么样子。我想,刊布胡适档案会有助于人们了解胡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同类推荐
  •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山西关夫子——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他的传记载于史籍,他的故事在说话、话本、小说、稗史以及民间口头演绎流传;他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勾画塑造;他的道德情操被讴歌赞颂;他的“神灵”被膜拜奠祀,以致于“庙食盈寰中,姓名遍妇孺”,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影响久远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崇拜长期不衰。非但如此,就是在国外如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关羽也受到相当的崇敬,有众多的信徒。
  • 刘邦传 刘备传 赵匡胤传 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刘邦传 刘备传 赵匡胤传 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不靠身世不靠人脉不靠财富只靠奋斗。《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看史上最牛四大草根皇帝如何从贫贱底层崛起翻身到权力高层。本书以草根的视野草根的笔触书写草根皇帝的成功传奇历程!本书由禾君编著。,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大富贵,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大荣耀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中国古代名人传

    中国古代名人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历史每走到关键处,总要凸现出几颗辰星,或明或淡,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中有英雄豪杰,也有跳梁小丑;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中国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他们身上浓缩了华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彰显着中国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本书的内容是熊彼特在1910—1950年间为各个经济学杂志(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一篇外)写的十篇经典的评述性文章,对影响世界经济学的十大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从马克思、瓦尔拉、门格尔,到马歇尔、帕累托、庞巴维克、陶西格,再到费雪、米切尔、凯恩斯。对他们的经济学说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评价
热门推荐
  • 空谷兰

    空谷兰

    完全出于对三位主人公的深深崇敬。正如女主人公韦惜玉以室谷幽兰自喻一样,飘逸英睿的男主人杨月楼,及另一位侠骨铮铮、热肠融融的女主人公沈月春,不都是宛如雄螗岣崖、清雅高洁、幽香远樯的空谷芳兰吗?如果读者潜心阅读,作品之所以取名《空谷兰》,相信定会不断嗅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幽兰异香。果真如此,说明您已成了《空谷兰》的知音。作为作者,将倍感荣幸!
  • 妈咪,你要爱爹地!

    妈咪,你要爱爹地!

    与慕少言离婚的第三十六天,许若妍很郁闷的被医生告知——她有宝宝了。仰头呈四十五度凝望天空,无语凝噎。她千方百计与他离婚,结束这段利益联姻,唯独漏算了这个意外宝宝的到来。******商场霸主,百花丛中的翩翩公子慕少言终于栽在一名充满神秘气息的女人裙下。为了她,不惜砸下百万名车豪宅,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甚至不顾家人劝阻,一意孤横与家中未曾谋面的妻子离婚,只为与佳人双宿双飞。无奈阴沟里翻船,眨眼间百万名车豪宅已易主,美人芳踪无影。*****五岁大的两个宝宝睁着无辜的大眼,无视于眼前男人寒霜似的脸庞,朝着另一个气质高贵的美男欢呼,“爸爸!”慕少言瞪着两个豆丁大的小家伙,那张可爱无比的小脸完全是自己的缩小版,再瞧瞧那美男身边站着浅笑吟吟的女人。不禁恨恨的磨牙,很好!当年不但把他耍得团团转后跑了,还是带球跑了。再次相见,许若妍挽着好友的哥哥,笑眯眯地开口,“前夫,你好!”瞬间,某男表情千变万化。
  • 秘密档案

    秘密档案

    1999年5月8日晚上10点,当我刚从外地采访顺道回到江苏常熟老家的父母亲身边时,电话铃突然响起:……你看新闻了吗?北约把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炸了!今天大学生们和不少市民都到大街上游行呢!在北京的妻子告诉我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 甜心的诱惑

    甜心的诱惑

    他说:陪我演场戏,演我老婆,期限一辈子!她说:请放心。我们之间没有离异只有丧偶!,她不想毁了兄长未来,嫁了风流不羁的他。他别有居心,娶了视老公如无物的她
  • 青少年历史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历史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便衣警察

    便衣警察

    这是一个年轻警察成长的故事,也是一曲美好爱情的颂歌。故事发生在粉碎“四人帮”之前的一九七六年。经群众举报,南州市公安局逮捕了一个名叫徐邦呈的台湾特务。当时没有弄清楚特务潜入南州市来的目的,在军代表甘副局长的诱供下,徐邦呈谎称他要在边境接应一支敌人的小分队入境,目的是破坏大陆的批林批孔运动……
  • 婚命难违:独占麻辣俏妻

    婚命难违:独占麻辣俏妻

    婚前她是城市姑娘,浪漫,爱玩,典型的月光族爱情是生活的必须品,一次冲动,她成为了未婚先孕的一员还好这个男人负责,我们结婚吧满心欢喜的见家长准备结婚,幻想婚后的美满生活,嘴角上扬城市姑娘嫁给家在农村的他,当下车的见到他的妈妈,姑娘嘴角扯着僵硬的笑容,目瞪口呆。婚后日子并非她想的那般幸福,开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爱情终究败给了现实何况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家庭的融合,开始争吵不休金钱与孩子的背后,他们是否还能一如当初?一路走来,她才真真的体会到什么叫婚姻。
  • 名门医娇

    名门医娇

    她本是实习医生,一朝穿越,还没搞懂情况就被扔到尼姑庵自生自灭;在一群尼姑的是是非非中,逃脱大计刚定,又遭北夷南下,被掳成贵戚丫鬟;什么?原来她是尚书嫡女,只是落难凤凰不如鸡?阮小幺:我从来没享受过一天凤凰的待遇,从穿越过来已经不如鸡了!!所以这是草鸡奋、斗、史!什么相公啊、夫君啊、主公啊、男宠啊,通通让开,她的人生目标是:拿到卖身契,成为一代医仙……的徒弟!(喂你实在是太没出息了……)
  • 黑老大的迷糊卧底妻

    黑老大的迷糊卧底妻

    (男主:腹黑、霸道、冷血、专一,女主:前期是搞笑受气包,中期装萌卖傻往上爬,后期强悍雷厉风行)*伊曦儿,顶着一张娃娃脸插科打诨的卧底。为了追捕抢劫犯,不小心失足‘跳’海,以为这辈子要因公殉职了,不料竟漂到金门海域,被当地渔民发现救起。脑子进水之后,曹爷爷笔下面的虚拟人物——王熙凤的记忆涌进她的脑海,伊曦儿华丽丽地精神分裂症了。可怜她无父无母,还要受到虐待,魔鬼上司不顾自己有病,强迫她去令人闻风丧胆的烈焰会当卧底。可是,谁告诉她一下,这黑老大怎么会在自己身上找到为人父的情感?难道他也脑子进水了吗?*宇文博,东南亚黑帮老大,铁血无情。第一次看见那一双明亮得耀眼的眼睛便开始注定了,这个女人,是他的。伊曦儿身上的温暖,让他多年来处于黑暗的心忽然明亮起来,于是,他决定这个女人只能留在他的身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