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800000017

第17章 七七事变后胡适对日态度的改变(1)

胡适是个始终关心国际政治的学者。早在民国初年,他还在美国留学时,就预见到处理对日关系将是中国的最大难题。他曾因此想到日本作深入的观察,只是他还想不清楚,是作为传道者去,还是作为学道者去。这种不确定的心态,他似乎始终不曾完全摆脱。因此也可以说,他对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始终未能彻底了解。这既同胡适的个人教育背景有关,也同中日两国间充满悲喜剧的历史有关。我们在他的言论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日本往往是毁誉交加、爱恶难定。对日本现代化的成功,对他们善学别人长处、争强好胜的民族精神,以及爱整洁与爱美的习惯,他都极口称赞。而对他们某些保守的陋俗也时有讥评,对他们的黩武的****更是毫不掩饰其反感。

胡适对日本人的这种复杂的心态,在后来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危难的时期,使他扮演了一个颇富戏剧性的角色。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侵华战争的序幕。对这一事变,胡适的反应十分平静,平静到近乎不合情理的地步。请看他9月19日的日记:

今早知道,昨夜十点,日本军队袭攻沈阳,占领全城。中国军队不曾抵抗。

午刻,见《晨报·号外》,证实此事。

此事之来,久在意中。八月初与在君(指丁文江——引者)都顾及到此一着。中日战(指甲午之战——引者)后,至今快四十年了,依然是这一个国家,事事落在人后,怎得不受人侵略!(《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0册。)

这里没有愤怒,没有抗议。有的只是自责:40年未能真正记取教训,努力使国家强盛起来,致遭第二次侵略。

同日,胡适应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之请,写《题唐景崧先生遗墨》(唐景崧,清末任台湾巡抚,于甲午之役,中国败绩割台之际,倡立台湾民主国以抗日军,旋即失败。陈寅恪先生的夫人唐莹是唐景崧的孙女。)诗云:

南天民主国,回首一伤神。黑虎今何在,黄龙亦已陈。几支无用笔,半打有心人。毕竟天难补,滔滔四十春。

这首诗已透露出一种压抑的悲愤之情。但他所悲愤的是中国人空度了“滔滔四十春”。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和一些团体,与广大教师、学生,不断有急切要求抗日的表示,而蒋介石国民党当局,以“攘外必先安内”为辞,坚持不抵抗。东三省很快落入敌手。胡适从他的“理性”出发,认为当时中国实无对日作战的能力。因此他拥护不抵抗,并屡次建议与日本“直接交涉”,以求有条件的妥协。他的这一立场,曾受到各方严厉的批评,不少人甚至认为他“媚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进攻中国。至此,蒋介石也逐渐明确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的方针。为实现这一转变,蒋介石在庐山召集各界人士举行谈话会,胡适亦应邀参加。

胡适于7月9日离北平去南京,12日赴庐山。(拙著《胡适年谱》及胡颂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均记作7月8日离平,11日赴庐山。但据胡适1937年8月11日给张元济的信所说,是9日离平,12日赴庐山。)

庐山谈话会第一期从16日开始,20日结束。26日,第二期谈话会开始,胡适参加了其中部分活动,于28日下山抵南京。谈话会期间,胡适曾要求政府将华北交涉的全部文件公布,或印成文件分发有关人士详加研究。这一要求的实际意图,很可能是为对日交涉作准备。从他下山后与朋友谈话及向蒋介石进言的内容看,他所关注的是继续从外交途径谋求解决,避免全面战争。但这期间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交涉已毫无用处,主张对日作战。蒋介石本人这时也一再作出抗战的表示。7月13日,蒋下令孙殿英、庞炳勋部向河北进发。这是一个重要的姿态。19日,蒋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日方不尊重中方最低限度的条件,则中国就临到最后关头,“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31日蒋又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进一步表明了“齐心努力杀贼,有进无退,来驱逐万恶倭寇”的决心。自然,在这些公开表示的背后,蒋介石也并未完全放弃外交解决的任何机会与途径。

胡适下庐山到南京后,和所谓“低调俱乐部”的汪精卫、周佛海、高宗武、程沧波、陶希圣等颇多往来,互相交换意见。所谓“低调”,是相对于抗战的主张而言的,即主避战求和。“低调俱乐部”则是他们自相标榜的雅号。

7月30日,胡适到高宗武家,谈及两事:“(1)(对日)外交路线不能断绝,应由宗武积极负责去打通此路线。(2)时机甚迫切,须有肯负责任的政治家担负此大任。”( 《胡适的日记》。)他当天打电话给陈布雷,“勉他作社稷之臣,要努力做匡过补阙的事”,随后几天,他极意谋求与蒋介石深谈对日事。可以推断,他还是希望蒋介石亲自主持对日交涉,“担负此大任”。

7月31日,蒋介石夫妇邀一些人吃饭,胡适以人多“不便说话”,只在临告辞时说了一句话:“外交路线不可断,外交事应寻高宗武一谈,此人能负责任,并有见识。”( 《胡适的日记》。)当天下午,蒋介石、汪精卫都找高宗武谈过话,所谈内容不得而知。后来的事实可以证明,蒋、汪都信托高宗武,要他设法与日方联系。

8月3日,胡适应邀与王世杰谈话,“主张汪、蒋向日作最后之和平呼吁,而以承认伪满洲国为议和之条件”(《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印行。)。就在这一两天内,胡适还亲向汪精卫提出此主张,汪转告给蒋。而“蒋虑军心动摇,不便由彼呼吁和平,不拟变更应战立场,但令外部仍与日周旋”(《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印行。)。

8月6日,胡适面见蒋介石,唯恐谈话之不能尽意,乃先作一长函。主要意思是:“在大战之前要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理由有三:(1)近卫内阁可以与谈,机会不可失。(2)日本财政有基本困难,有和平希望。(3)国家今日之雏形,实建筑在新式中央军力之上,不可轻意毁坏。将来国家解体,更无和平希望。和平外交的目标:(1)趁此实力可以一战的时候,用外交收复新失之土地,保存未失之土地。(2)彻底调整中日关系,谋五十年之和平。”(《胡适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部分日记》,载《近代史资料》,1955(2)。)这次谈话中,胡适并未提及承认伪满洲国的问题。他这时的基本考虑仍是:中国军力,不足言战,战则中央军力必毁。“与其战败而求和,不如于大战发生前为之。”(《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

看来,蒋介石并没有采纳胡适的建议。据王世杰记载,蒋介石在第二天举行的“大计讨论会”上,“颇讥某学者(指胡适之———王世杰原注)之主和”。蒋氏其实是作政治姿态,要他的下属相信他的抗日方针已定,不容动摇。而实际上,他仍未放弃与日本的外交周旋,正如王世杰所说“政府既不放弃外交周旋,则胡氏主张实际上并未被蔑视”(《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但胡适这时期一再倡言和议,是颇冒舆论之大不韪的。程潜在最高层会议上曾指责胡适为汉奸,居正甚至声言应该逮捕胡适。但胡适自以为是为国家着想,所以甘冒不韪,与他的“低调同志们”继续活动对日妥协。

8月16日,胡适应邀到周佛海家同高宗武、程沧波一起“密商外交进行办法”,并“预计三个月后可开始外交”(《周佛海日记》(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月18日深夜,在周佛海家有长谈。参加的除高宗武、程沧波外,尚有梅思平、顾祝同、郭心崧。他们商定由胡适与陶希圣再去见蒋一次。(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3册。)周佛海并要求胡适“在国防参议会约集同志,制定方案,促进外交”(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3册。)。经陈布雷安排,8月19日,胡适与陶希圣同见蒋介石,“谈话不很有结果”。蒋氏却提出要胡适“即日去美国”的建议。由于此时胡适力主和议,而蒋介石的态度是对日作战,他不知道此时去美国“能做什么”(《周佛海日记》(上)。)。

8月28日,在程沧波家里,胡适与周佛海、高宗武、梅思平再次聚谈。30日,周又将胡适与高宗武邀至家中“商对日外交进行步骤及要点等具体方案”。他们将所拟方案交给蒋介石,“蒋先生已完全同意原则”。周佛海认为胡适是主张对日交涉的有力分子,故不愿其赴美。但考虑蒋介石派胡赴美“意旨已决”,只希望他尽量暂缓赴美。(参见《周佛海日记》(上)。)

这就是说,直到8月底,胡适还在为和议奔走,仍想避免全面战争。

在蒋介石的一再督促下,胡适终于答应赴美。8月29日,王世杰奉蒋介石之命,与胡适商议赴美计划,但未获具体结果。大约此时,胡适尚未由主和转到拥护抗战的立场上来,故一时难以形成赴美开展工作的计划。8月30日,王世杰向蒋建议加派钱端升、张彭春赴美作宣传。至9月初,蒋氏最后确定派胡适、钱端升、张忠绂三人赴美,为中国抗战作宣传,争取美国的同情和支持。这是胡适对日态度转变的一个关键。这时,他开始劝导汪精卫、高宗武等,不要太悲观。承认他们“当日未免过虑”。9月8日离开南京时,他明告他的“低调同志”汪精卫、高宗武、陶希圣三人说:“我的态度全变了。我从此走上了‘和比战难百倍’的见解。”(《胡适来往书信选》(中),364页。)

究竟是些什么因素促使胡适对日态度发生这一重大的变化呢?

这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对日本的观察。七七事变后,日本虽口称“不扩大方针”,却一直坚持要中国完全屈服于日方的要求,连蒋介石所提出的最低限度的条件,日方也不肯接受。事变一个月后,日军又向上海发动攻击,并轰炸南京,在在都表示出日本要灭亡中国的野心。上海战事的情况,胡适曾在国防参议会中听过马君武和沈钧儒的报告,南京的轰炸,则更是目睹身受。日军的侵略气焰逼人日甚,这不能不使胡适考虑他的和议主张究竟有无实现的可能。

这里不妨回顾一段插曲。1935年7月,胡适的好友丁文江曾为《大公报》撰写“星期论文”:《苏俄革命外交史的一页及其教训》。丁氏劝蒋介石学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新政权,为赢得一段和平的喘息时间,不惜付出最大的代价,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以保住新生的革命政权。丁氏这个历史比喻很不恰当,但却颇引起胡适的兴趣。他随即写了《苏俄革命外交史的又一页及其教训》。大意是说,列宁下决心不惜代价去换取和平,结果却没有达到目的。开始是国内敌人的进攻,接着是协约国的干涉。苏俄后来得到的和平,不是靠不惜代价的让步换得的,而是用战争打出来的。当时他曾问到:“如果万分退让的结果,还换不到那最重要的一件事(指和平——引者),我们应该走什么路?我们应该准备走什么路?”(《独立评论》,第167号。)可以说,七七事变后,经过一段奔走和平的努力后,胡适自己重新回答了他两年前提出的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 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 记。建国后。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 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原名傅乃琦。作家。中篇小说集《粮食》,罗烽,剧本《台儿庄》、《总动员》
热门推荐
  • 龙妃凤舞:龙王,你好坏

    龙妃凤舞:龙王,你好坏

    “母后,我的头上为什么会有小角?”宝宝睁着好奇可爱的大眼睛奶声奶气的盯着她问。她傻眼了,顿时哑口无言。“母后,为什么我会有尾巴?”宝宝摸着可爱的小尾巴瓷声瓷气的询问她。她看着他摇摆的小龙尾,再次无语。“母后,我的身上有好多片片喔,为什么母后没有?”正在洗澡中的宝宝摸着身上的金黄色小粼片,睁着迷惘的圆溜溜的眼睛问道。她怔住了,因为她是人,他是龙。天啊,她怎么能告诉宝宝,她和他不一样,就因为他是一条龙,是她珠胎暗结,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小龙人。她灵魂出窍,然后在海边被好色又邪恶的龙王纠缠,在海面上欢爱数夜后。没料到,她已经珠胎暗结,身怀龙种,十月怀胎,她生下了小龙人,却不知道宝宝他爹是哪一个海的龙王。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 飞花逐蝶

    飞花逐蝶

    爱情的起始都是单纯美好的。如若一支花一只蝶的单纯美好,命运无情,注定今世不能相依,可有来世?本书亦送给喜欢的一名女子,祝她一生幸福。
  • 海拔3658

    海拔3658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青梅恋竹马

    青梅恋竹马

    一夜之间,夏天从天堂坠入地狱,有人欢喜,有人忧!离婚!势在必行!离婚前,必须将这起惊悚事件查个水落石出,不然,夏天的妈妈杨三姐要告状到京城!家丑不可外扬!何况夫家在京城声势显赫,位高权重!秦老爷子一通电话,远在国外执行秘密任务的国际刑警秦邵璿接到一张任命书,成了T市最年轻的局长,亲自调查此案!*“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藏青色制服,银色肩章,衬得他如雕如刻的轮廓英气凛然!“…”夏天的心几乎处于故障状态,不仅仅是她有点制服控,而是空降来的秦局长就是秦晋阳的亲叔叔!“姓名,年龄,籍贯,职业?”秦邵璿抬起眸子,貌似根本不认识她,声音一如既往清冷僵硬。秦邵璿会不认识她?除非这男人得了失忆症!要知道,他曾经是她年少时的欺负对象!“回答问题!姓名?”全方位公事公办。“臭丫头!”小时候,眼前的男人叫她臭丫头,叫秦晋阳臭小子。秦局脸一沉,低头,龙飞凤舞写了两个字。“年龄?”“你的减去…”右手伸出,摆出一个数字。秦局看着那细腻莹白的拇指和小指,额头黑线N条。*她想离开,却被秦晋阳拦住,猩红的眸凝视着她,竭斯底里。“秦晋阳,过不了多久,你应该叫我婶婶!”她扬起脸,美丽如花蕊般绽放开来,灿烂夺目,折煞人的眼睛。这里面,偏偏就有让秦晋阳无法释怀的东西,面色铁青,咬牙切齿,“就你这种残花败柳的女人,还想嫁入秦家,做梦!”“晋阳,怎么和你婶婶说话呢?”不等夏天开口,自然有人给她撑腰,一袭墨色西装,身影挺拔的秦邵璿大步流星走过来,长臂一伸,搭在她肩上。秦晋阳霎时被震得皮焦肉痛…
  • 冒牌儿子来坑爹:王牌刁妻

    冒牌儿子来坑爹:王牌刁妻

    付出的爱收不回1:真爱如斯]逃婚十年她带女儿回归,小家伙女扮男装来坑爹,骗他钱财又毁他婚礼,[付爱,处处与他作对。看着那让人牙根痒的九岁小伙子,他怒:“女人,儿子是谁的?”“你猜,猜对就告诉你。”不说没关系,那就抢一搭一,他稳赚不亏!“东方先生,刚才我把你十年前的新娘介绍给南宫先生了。”小家伙得意冷笑,抢人,亲爹你还不够道行。好不容易修得团圆,他仰天长呼:“谁把我的儿子调包了?!”
  • 雨季末了

    雨季末了

    (幽默搞笑+微微感动)一个调皮的痞子女,一个腹黑的大少爷。一个活在地狱,一个生在天堂。两个天差地别的人撞到一起,却产生了相同的感情,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令人笑破肚皮的事情呢?最终,两人是否能有完美的结局?敬请耐心阅读!!~
  • 不可拯救之:惊险玩偶

    不可拯救之:惊险玩偶

    梦中我成了一个冰冷的布偶,就坐在他面前,任黑暗的死亡将他蔓延,无动于衷。我是什么,是人,还是怪物,我求乞被拯救,亦或者是被毁灭,在绝望之前。
  • 仙在囧途:天上掉下个仙妹妹

    仙在囧途:天上掉下个仙妹妹

    她真是倒霉透了,力量最薄弱的时候一脚踩空,掉下天庭也就算了,还被一支不知从哪儿来的箭穿肩而过,还好还好,遇到个漂亮的小正太恩人救了她。呃,虽然面冷,总是讽刺她,但心地还是很好的。本以为这只是生命中的一次小插曲,没想到,十年后,她因与电之子的一个赌约,再次重返人间,阴差阳错中,又遇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