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39

第39章 中国佛教的过去与未来(1)

——为纪念中国佛教两千年而作

一、引言

远在两千年前,古印度佛教僧侣奉持佛经,经由中亚细亚,踏着平沙莽莽的丝绸之路,进入我国新疆地区,再沿着马铃声声的河西走廊而深入到内地,传播佛教。以后,印度佛教的不同派别又分别北上,进入我国西南地区的西藏和云南,弘扬佛教。由此,中国佛教形成了汉语、藏语和巴利语三大语系的完整格局。

佛教传入中国后,它的独特宗教信仰逐渐深入到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佛教学者也创立了佛教宗派,并传入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的佛教就是中国佛教宗派的延伸。13世纪初,印度佛教被外来势力消灭。这样,事实上中国成了大乘佛教的第二母国。

两千年来,佛教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也程度不同地影响了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和这些地区国家的宗教、伦理、哲学、文学、艺术、医学、民俗等广泛领域,无不显示出佛教的巨大作用,这构成了中国历史和上述地区国家历史的显著特点。这是不同民族、国家的不同文化自由交流的成功范例,也是亚洲乃至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

1998年是中国佛教两千年,是有历史意义的年头,值得隆重纪念。纪念中国佛教两千年,最有意义的活动就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对中国佛教的两千年历程,进行深入的反思,做出深刻的总结。我们认为,中国佛教两千年的历程,其实质就是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佛教是怎样实现中国化的?有哪些成功的基本经验值得总结?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主题。佛教中国化的成功经验,是中国佛教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秀文化传统,构成了中国佛教的优势、长处、强项,也是佛教赖以长期存在和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认为,依托佛教历史经验的丰富思想资源,结合未来社会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课题,加以细致研究、缜密思考,就能比较准确地展望佛教的未来前景,并确定相应的思路和举措,以推动佛教适应时代和不断发展。

下面,我们拟从学术文化的视角出发,就中国佛教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走向,做一冷静的客观的探讨,以此作为对中国佛教两千年的纪念。

二、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

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就是佛教实现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总结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就要深入探讨和分析佛教是如何调整角色定位,应对排拒,化解障碍,消除矛盾,从而为中国人所接受,并得以存在的;就要深入探讨和分析佛教是如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提出与印度佛教既同又异的义理思想和修持方法,从而适应中国人的精神需要,并获得发展的。我们认为,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似可以概括为以下三项基本内容:

(一)与世俗政治的协调。政治通常涵括政权、政治制度与政治观念等内容。中国自秦汉以来,直至清代灭亡,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实行皇帝"家天下"制度,"天下"(国家)被认为是皇帝的私产。皇权至上,一切大权归于皇帝,"皇帝"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皇位世袭,传位被视为皇帝家庭的私事。皇帝还建立一套相应的政治制度来确保自身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强大政治权势,绝不会容许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也绝不会容许神权漠视皇权的尊严,更不会容许神权对皇权的挑战。因此,历代皇帝都要运用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样那样地驾驭、控制、支配、管理宗教,要求宗教服从自身统治的利益。中国封建皇权具有决定宗教命运的严峻现实,逐渐被中国佛教上层精英所认识,妥善处理佛教与封建皇权政治的关系,是佛教在中国获得存在与发展的首要条件。东晋时代佛教领袖道安就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释道安传》,见《高僧传》卷5。),明确地道出了政治对佛教生死攸关的重要作用和佛教必须采取的协调立场。道安弟子、东晋后期南方佛教领袖慧远的"政教离即"论,更是全面地阐发了政教关系说。当时以权倾一时的桓玄为代表的部分政界人士,要求沙门向王侯礼敬,并与慧远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答桓太尉书》(见《弘明集》卷5;卷12。)中就此做了两方面的答辩:首先,把在家信徒与出家信徒加以区别,肯定在家信徒必须顺应世俗礼法,尊亲敬君;同时又强调出家僧侣的特殊之处,一是要隐居,一是要变俗,也就是要独立于世俗之外,不随俗顺化,因而不恭敬王者。其次,慧远又从出家僧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方面说:"如令一夫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固已协契皇极,大庇生民矣。"(《答桓太尉书》,见《弘明集》卷12。)"一夫",此指沙门。"皇极",政治贤明。这是说,如果使沙门勤于修持,成就功德,就能使自己的六亲乃至天下都得到好处,这是完全符合王侯的政治利益的。慧远既高扬佛教的主体意识,维护佛教的独立立场,又强调佛教的道德教化有利于政治统治的巩固。也就是说,慧远十分强调出家僧侣独立于政治,强调政教分离,同时又论证佛教有益于政治,即与政治的一致性,肯定其相即不离的关系,将佛教与世俗政治协调起来,维护了佛教的生存权。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应当说,慧远的"政教离即"论是合乎理性的,有积极意义的,是封建时代佛教僧侣对政教关系所能做出的最出色的总结,为中国佛教处理政教关系确定了原则立场,它有助于避免因僧人染指政治而导致朝纲不振、政治腐败现象的出现,也有助于减少或避免王朝运用政治力量和行政手段压制宗教现象的发生。

为了协调政教关系,自5世纪末开始,中国佛教还设立了僧官制,在执政者的管制之下,僧官负责沙汰僧众、试经得度,禁止私建寺院、编制僧籍等,以匡正僧众纪律,控制僧团势力。由于慧远的"政教离即"论和僧官制度等的调节作用,即使是后来发生了"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佛教也没有被消灭,而是在新的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下,得以复兴。历史表明,古代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是关系中国佛教生死存亡的大事,而佛教保持与世俗政治的协调关系,正是它得以长期流传的重要原因。

(二)与固有文化的磨合。磨合是指摩擦与融合,由摩擦到融合。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磨合,即是佛教成功地与不同文化的交流,是使自身成为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中与儒、道并列的一系,并获得长期、广泛的流传的又一重要原因。

佛教与以儒、道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固有文化,是古代东方中印两大国家的两大文明体系,对人生和宇宙都做出了系统的、有深度的说明。这两大文明体系各有特点,旗鼓相当。当彼此产生交涉、撞击时,我们可以看到,两者都采取了相互选择的立场,经由相互摩擦、冲突,到相互会通、融合,寻找彼此认同的契合点,以共同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佛教与儒家曾发生"生死"、"形神"之争,有无因果报应之辩,和"沙门应否敬王者"之争。佛教与儒、道曾发生中印国民性格之辩,和儒、道、佛三教的高下优劣之争等。但是,从整个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涉史来看,双方真正在思想文化上的斗争不是十分突出的,也不是主要的。相反,彼此的融合则是经常的、普遍的,后来更是达到了"三教合一"的程度。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热门推荐
  • 探险记系列3

    探险记系列3

    罗布泊、楼兰、百慕大……浩瀚宇宙,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神秘所在的探险,依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技高一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技高一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技高一筹》用脍炙人口的智慧小故事来教育青少年,不仅简单实用,而且效果可喜。通过此书希望让孩子们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汲取智慧的养分。本书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里让你甩掉丝丝烦恼,拨开困惑茫然的迷雾,在为人处世上都技高一筹,收获茫茫人生的各种智慧。
  • 嫡庶争夫

    嫡庶争夫

    亲娘不亲,嫡姐不善,莫名其妙的一觉醒来,成了卓府不受宠的二小姐。她小心翼翼的生活,意改变上辈子富人中女流氓形象,却不想终身大事,也要成为嫡姐的替罪羊。她不争不抢,隐忍不言,并不代表她任人可欺,看温文尔雅的庶女再次成为女中流氓,誓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而奋斗!是换亲还是替嫁?既然是一潭混水,那她就再搅的混一点。看庶女如何在古代求生存,谋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深宫浮云

    深宫浮云

    “楹儿,今天可小心着点儿,朝廷选秀,听说宫里的娘娘们都厉害着呢,别出错啊。”“二娘,宫门深似海,您放心吧,最多就是选不上,这一年,能出什么大事儿呢?”云楹一派悠闲,在侍女的搀扶下上了马车……但她不知道,富贵帝王家。又到了三年一度秀女大选的日子,这一去,就陷入了永无止境的后宫争斗,帝王择妃,谱写了一代帝王的传奇爱情。云翳将军的女儿云楹正当妙龄,也在秀女之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心理罪教化场

    心理罪教化场

    他,在教师节里亲手杀死女友的班主任,为何又在方木出庭作证,力求免死的情况下突然越狱?他,收养了多名弃儿,为何又时常面对一个孩子的遗像黯然神伤?深邃的地下迷宫里,被电击致死的男子;商场里高悬的玩具熊忽然滴下血水;被阉割的男尸怀抱衣着完整的“女童”……他们是一群受伤的试验品,还是凶残的变态杀手?古老的戏剧,是救赎的良药,还是魔鬼的仪式?方木再次被卷入杀戮的漩涡中,是职责所在,还是身不由己?历经磨难的方木最终会遵从乔老师的遗愿做一名警察,还是从此归于平凡?如果有机会改变别人的命运,你会怎么做?
  •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激发青少年科学发明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激发青少年科学发明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励志故事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励志故事

    我们要加快自己的步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追求是永不放弃地奔跑,我们需要目标。追求是永不放弃地奔跑,我们需要坚持。追求是永不放弃地奔跑,我们需要超越。人可以没有永远的身体,但是不能没有房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