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37

第37章 弥勒信仰在中国(4)

总之,弥勒信仰在中国的演变就是一个不断为中国人所接受和改造的过程,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这种情况透露出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1章从中国佛教净土思想的演变看传统与现代的转换净土是佛教的概念,"净"是清净、洁净的意思,净土是指被净化的国土,也就是净化众生,远离污染、秽垢与恶道的世界。这是佛、菩萨和佛弟子所居住的地方,是众生仰望和追求的理想世界。佛教净土思想历来受到中国佛教学者和一般信徒的关注与重视。印度佛教的净土学说十分丰富,其中主要是弥勒净土(兜率天)和弥陀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两类思想,构成了印度佛教传统的净土观念。佛教净土经典传入中国后,最初盛行的是弥勒信仰,后来弥陀信仰与弥勒信仰发生争论,并取而代之,逐渐成为净土信仰的主流。由于天台、禅宗等宗派与弥陀信仰结合,约自中唐以来,唯心净土观念又日益流行,并成为此后中国净土思想的主导观念。迄至近代,则更衍化出人间净土的思想。这种由弥勒净土到弥陀净土,再到唯心净土,最后到人间净土的思想演变,实质上是传统与现代的转换,借以适应不同时代人们的信仰需要和佛教自身发展的需要。论述中国佛教净土思想的演变,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特定的宗教思想角度了解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了解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必然性,了解现代对传统的继承性。

一、弥勒净土信仰的兴衰中国

佛教的弥勒净土信仰始于晋代有关佛典的传译。南北朝时,弥勒信仰就在上层社会和民间流传开来,弥勒菩萨成为先于阿弥陀佛的信奉对象。弥勒净土信仰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是弥勒境界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弥勒具有两重身份,一是现今还在兜率天宫说法的弥勒菩萨,一是将来下生人间的弥勒佛。与这两种身份相应也有两种胜境,一是上生兜率天的天上胜境,一是下生成佛的人间胜境。弥勒菩萨居住的妙圣而庄严的兜率天,是早期中国佛教学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据载,最早提倡弥勒上生信仰的典型人物是东晋名僧释道安(312-385),在他的倡导下至少有包括昙戒在内的八位弟子也都专修弥勒兜率净土。此后在北方地区和江南一带,又都相继有不少追随者。迄至隋唐时代,天台宗人智、灌顶,法相唯识宗人玄奘、窥基等著名佛教学者也仍然奉持死后上生弥勒兜率净土的信仰。《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就弥勒下生的人间净土描绘说:"其地平净如琉璃镜。……大金叶华、七叶宝华、白银叶华,华须柔软,状如天缯。生吉祥果,香味具足,软如天绵。丛林树华,甘果美妙,极大茂盛。……城邑次比,鸡飞相及。……智慧威德,五欲众具,快乐安隐(稳),亦无寒热风火等病,无九苦恼(即九种灾难),寿命具足八万四千岁,无有中夭。人身悉长一十六丈,日日常受极妙安乐,游深禅定以为乐器。"(《大正藏》卷14,429页。)这是说,弥勒未来降生的人间世界,大地平整,花果飘香,人们健康长寿,快乐安稳,没有水火、刀兵、饥馑等各种天灾人祸。该经还说,当弥勒佛从兜率天下生人间时,大地一派光明,处处五谷丰登,百姓康乐幸福。弥勒将在华严树下三次说法,使广大民众得以解脱。弥勒下生信仰给人们带来了福音,不仅在佛教界,而且还在统治者和下层民众中引发出强烈的反响。如武则天就利用这种信仰,俨然以弥勒化身自居,在改唐为周时,自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就是弥勒。下层民众则利用弥勒下生信仰来造统治阶级的反,他们打着"弥勒下生"的旗号反对隋唐王朝。这就是说,弥勒信仰的特殊魅力使它得以在当时兴旺一时。弥勒信仰的发展,也使最高统治者敏感到了它对自身统治的负面影响,引起了高度的警觉和关注。唐玄宗就颁发了《禁断妖讹等敕》,明令禁止"假托弥勒下生"的名义从事各种不利于王朝统治的种种活动。这一举措给了弥勒下生信仰以沉重的打击。此外,弥勒信仰还遭到佛教内部弥陀信仰思想的不断冲击,在这内外双重压力之下,弥勒信仰也就渐趋衰落了。

二、弥陀净土思想的歧解随着

弥陀信仰经典的译出,弥陀净土学说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同时在解释说明上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据史载,东晋慧远与其师父释道安不同,他转而信奉阿弥陀佛,他曾率弟子、同道123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同时代的僧肇、竺道生因深受鸠摩罗什传授的般若学说等影响,却不讲远在西方的极乐世界。僧肇说:"夫如来所修净土,以无方为体,故令杂行众生同视异见。异见,故净秽所以生;无方,故真土所以形。若夫取其净秽,众生之报也;本其无方,佛土之真也。岂曰殊域异处,凡圣二土,然后辨其净秽哉?"(《佛国品第一》,见《注维摩诘经》卷1,见《大正藏》卷38,334页。)"无方",无确定的方所。"杂行",泛指修习三学、六度等善行。"异见",指因烦恼而生起的见解。僧肇在这里说,佛的净土是无确定方所的,众生因修习的结果不同而有净秽的区别,净秽是众生的不同报应,是心的不同影响,并不是真正有净秽二土或凡圣二土的对立和区别。僧肇又说:"夫行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国土净。"(《佛国品第一》,见《注维摩诘经》卷1,见《大正藏》卷38,334页。)"净土盖是心之影响耳。"(同上书,337页中。)这都是说他不赞成离开众生的修持去另求佛国净土。竺道生著《佛无净土论》更明确地宣布佛无净土。为什么这样说?如前所述,竺道生认为法身是无色的,既然法身无色无形,自然也是无土的:"无秽之净,乃是无土之义。寄土无言,故言净土。无土之净,岂非法身之所托哉?"(《妙法莲华经疏》,见《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3套第4册,410页。)意思是说,净就是无土,无所谓净土。就土来讲,姑且称为净土,其实法身并不是寄托在净土上面的。竺道生认为,佛经上讲净土,完全是为了教化众生的需要:"净土不毁且令(原作"今",改)人情羡美尚好。若闻净土不毁,则生企慕意深。借事通玄,所益多矣。"(《妙法莲华经疏》,见《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3套第4册,410页。)净土说只是一种教化众生的方便说法,并不是真正的佛理。隋代的慧远、智、吉藏也都在佛身观的基础上,纷纷提出对净土的具体看法。慧远在《大乘义章》卷19《净土义》中解释说,净土里住有佛,也住有众生,他把净土分为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三种。事净土为凡夫所住,相净土为声闻、缘觉、菩萨所住,真净土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和诸佛所住。慧远又把真净土分为真土和应土两种,真土又分为法性土和实报土两种,应土则又称为圆应土。认为法性土、实报土和圆应土分别与佛的法、报、应三身对应。慧远认为阿弥陀佛并不是寿命无量,而是应身佛。阿弥陀佛的净土,一方面是凡夫于烦恼中发菩提心,借修行感得的世界,是事净土;一方面是佛借大悲愿力及其修行而得的世界,是真净土。(详见《大正藏》卷44,834页上~837页下。)天台宗创始者智进一步提出四净土说:(1)法身土是常寂光土,又作寂光土,是成佛者所住的国土;(2)报身土是实报无碍土,又作实报土,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所生的国土;(3)方便有余土,是应身土的一种,为声闻、缘觉及菩萨方便道者所住;(4)凡圣同居土,也是应身土的一种,它又分为秽土和净土两种,秽土是娑婆世界,净土是极乐世界。这二者都是凡夫和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者居住的国土。(详见《维摩经略疏》卷1,见《大正藏》卷38,564页中。)智与慧远的观点相同,也认为阿弥陀佛是法、报、应三身中的应身,阿弥陀佛净土是凡圣同居土。三论宗的创始人吉藏继承了慧远、智的净土思想,认为阿弥陀佛净土既是修行后得的报土,又是为众生而应现的应土,是凡圣同居的净土。(详见《观无量寿经义疏·明净土第五》,见《大正藏》卷37,235页。)自北魏昙鸾,经隋代的道绰到唐代的善导,都把阿弥陀佛看做是法、报、应三身中的报身,视净土为超越迷妄世界的报土。道绰和善导不仅强烈反对阿弥陀佛净土是应土(化土)的说法,甚至还主张弥陀净土优于弥勒净土。这都构成了净土宗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关于阿弥陀佛净土,道绰是这样说的:"今此无量寿国是其报净土,由佛愿故,乃该通上下,致令凡夫之善并得往生。……问曰:弥陀净国既云位该上下,无问凡圣,皆通往者,未知唯修无相得生,为当凡夫有相亦得生也?答曰:凡夫智浅,多依相求,决得往生。然以相善力微,但生相土,唯睹报化佛也。"(《安乐集》卷上,见《大正藏》卷47,6页。)"上下",指圣人凡夫。道绰认为,阿弥陀佛净土是报土,由于阿弥陀佛愿力之强大,圣人凡夫都得以往生,尤其是凡夫往生报土更离不开佛的愿力。凡夫智慧浅薄,是求有相净土而得往生的。善导继承道绰的思想,在其《观无量寿佛经疏》中云:"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观无量寿佛经疏·玄义分》,见《大正藏》卷37,251页。)"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这是说,阿弥陀佛报土是很难得入的,凡夫所以得入,完全是靠佛愿力这一强大外缘。善导认为,指明西方极乐世界为凡夫的最终归宿,这对凡夫的修持是极其重要的。他说:"或有行者,将此一门之义作唯识法身之观,或作自性清净佛性观者,其意甚错。绝无少分相似也。既言想象假立三十二相者,真如法界身岂有相而可缘,有身而可取也!然法身无包,绝于眼对,更无类可方,故取虚空以喻法身之体也。又今此观门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离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方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如似无术通人居空立舍也。"(《观无量寿佛经疏·正宗分定善义》,见《大正藏》卷37,267页。)"方",方位,此指西方。这是对《观无量寿佛经》第八想象观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大正藏》卷12,343页。)意义的解释。善导批评说,用唯心论("唯识法身之观")或观念论(自性清净佛性观)解释阿弥陀佛及其净土是极其错误的。他说既然法色无身,凡夫就无法直观,这就必须依靠使凡夫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形相,也就是要"指方立相",为凡夫指明方位(西方净土),树立形相(弥陀相好),以使凡夫"住心而取境",集中心力修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那种离开具体形相的修持实践,犹如没有神通力的人,想在空中建造楼阁一样,完全是一种空想。道绰和善导都强调阿弥陀佛净土是报土,而众生只有依持阿弥陀佛的愿力才能得以往生。道绰和善导还宣扬极乐之胜、兜率之劣的观念,如道绰在《安乐集》卷上就比较了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的优劣,文说:"一、弥勒世尊为其天众转不退法轮,闻法生信者获益,名为信同;著乐无信者,其数非一。又来虽生兜率,位是退处,是故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二、往生兜率,正得寿命四千岁,命终之后,不免退落。三、兜率天上虽有水鸟树林和鸣哀雅,但与诸天生乐为缘,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若向弥陀净国,一得生者,悉是阿毗跋致,更无退人与其杂居。又复位是无漏,出过三界,不复轮回。论其寿命,即与佛齐,非算数能知。其有水鸟树林,皆能说法,令人悟解,证会无生。四、据大经,且以一种音乐比挍者,经赞言:"从世帝王至六天,音乐转妙有八重,展转胜前亿万倍,宝树音丽倍亦然。复有自然妙伎乐,法音清和悦心神,哀婉雅亮超十方,是故稽首清净勋。""(《大正藏》卷47,9页。)"阿毗跋致",意为不退转。这是强调往生弥勒净土,不仅寿命有限,且会退转,而往生弥陀净土,则寿命就与佛一样无量,绝无退转。因而,弥陀净土是远远超过弥勒净土的。同时,还有迦才撰写的《净土论》(《大正藏》卷47。)更是宣扬极乐净土是实,兜率净土是虚;极乐净土是净,兜率天宫是秽。他又举出两者的十种差别来加以论证。经过净土宗人的阐扬,阿弥陀佛是报土,且优于净土的思想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三、唯心净土观念的流传唯心

同类推荐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热门推荐
  • 雨夹雪

    雨夹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最让中国人怀念的古典爱情小说

    最让中国人怀念的古典爱情小说

    本书由十二篇白话短篇小说、十二篇赏析文章、十二幅彩图组成,小说中多篇曾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主要选自冯梦龙“三言”和李渔的经典著作。如诗语言,纯美彩绘,引领最温柔的古典情。
  • 乱世猎人第五卷

    乱世猎人第五卷

    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其武功与智慧突起江湖,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而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凭其机缘运数,突破武学与智慧的极限,终成乱世之中真正的猎人,而使整个武林以至天下的局势运于掌中……
  • 一等豪门弃妇

    一等豪门弃妇

    她讨厌他,鄙视他是匹种马。他厌恶她是个花痴。然而,一觉醒来,他们竟然睡在同一张床上。她愤怒的看着他,“安凌宇,你好卑鄙,趁着我喝醉酒占我的便宜!”他忍不住笑了,指了指地面上被她撕破的衣服,“苏灿,你看好了,究竟是谁占了谁的便宜。还有,这里是我的办公室!”苏灿只觉得自己的头上一片乌鸦飞过~~。某男再一次开口,“苏灿,你占了我的便宜就要负责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朝秦不暮楚

    朝秦不暮楚

    爹爹是鳏夫,身边的其他长辈们集合了:老光棍,老鳏夫,寡妇,寡妾,望门寡……这一系列的单身形态。在这样奇葩的生长环境里,秦昭深感大人们全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嘴上义正言辞地要她嫁人,可同时却身体力行地向她证明着:“婚姻很重要,一次就够了;如果你够牛,一次都不要”的道理。遗憾的是,秦昭显然不够牛,还是需要嫁人的。仔细看看,左边是老实善良的青梅竹马,右边是帅到没朋友的花心大哥哥,前有情深意切的王孙公子一只,后有英俊潇洒的小将军一个……算了算了,就这个了!大不了日后再离婚好了!只是她的婚事,真的会这么顺利么?弱水三千取一斛,只愿朝秦不暮楚。
  • 偷学

    偷学

    出人头地需要一笔庞大的资本,你的资本在哪里?在现实的社会、残酷的竞争面前,若是没有强大的实力,就很难站得住脚。只有身负真本事的人才会脱颖而出,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
  • 亡灵物语之异界之旅

    亡灵物语之异界之旅

    因车祸而死的赵天赐,在灵魂即将消散的最后一刻,来到了异世,在亡灵法师的召唤下成为一个拥有灵魂的僵尸。经过自己修炼法术后,重生为人。随着他自己能力逐渐加强,在他的灵魂深处,人性,正在不知不觉中复苏。重生后的天赐能否融入人类社会?命运的齿轮又会将他带往何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极道修真

    极道修真

    相传,天地初开之时与创世之灵相伴而生的七色神光现世!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