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03

第3章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3)

据灌顶在《智者大师别传》中说,智一生造寺三十六所,造大藏经十五藏,亲自度僧一万四千人。智著书约一百四十余卷(其中由他的弟子灌顶记录的有百余卷)。智不仅为天台宗取得一县的赋税,而且还倚仗皇上的权势,大量占有土地,以至他在《遗书》中尚不忘向隋炀帝要求:"乞(将)废寺(水)田,为天台基业。"(《国清百录》卷3,见《大正藏》卷46,810页。)杨广在《答遗旨文》中表示完全同意将"所求废寺水田,以充基业,亦勒王弘(司马),施肥田良地"(同上书,811页。)。智深深懂得寺院经济对佛教宗派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他曾反复举例,谆谆告诫后人,必须十分爱护寺院财产。智从思想上和经济上都为天台宗奠定了基础,真是天台宗的创业人,难怪后人称他为天台大师。在智之后天台宗的重要代表人物有其大弟子灌顶,往后在唐代则有湛然,旋因唐武宗会昌毁佛,天台宗的声势也就随之衰落了。天台宗的佛教理论中心,即体现其特色的基本观点又是什么呢?这主要有两点:

(一)"方便法门"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政治需要和佛教的发展趋势,天台宗竭力折中佛教各类经典和派别,乃至调和佛教以外的其他学说,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创造自己宗派的思想体系。这样做必须有佛教经典的根据,《法华经》第一卷的《方便品》恰恰提供了这种方便。所以天台宗以《法华经》为"宗经",因之又自称为法华宗。《法华经·方便品》说:"舍利弗(舍利弗,是释迦牟尼的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大正藏》卷9,7页。)"佛知见",是指佛的智慧、见解。意思是,佛之所以降到人世间来,目的就是为了教化(开、示、悟、入)众生,使众生都能具备这种"佛知见",而可能成为佛。又说:"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大正藏》卷9,7页。)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佛教只有"一佛乘",说有二乘、三乘,都是佛为了教化众生脱离火宅,进入佛土的"方便说"。天台宗正是利用这个说法,一方面自封本宗是"一乘",其他各派都是方便说而"会归"于本宗;一方面对佛教经典和其他学说都以方便圆通为名,加以任意解释,主观发挥,以构造自身的宗教思想体系。天台宗除了调和佛教各派以外,还以方便法门作为借口,用以调和反对派即中国固有的道、儒思想,这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这也是它之所以能取得广泛社会影响的原因之一。天台宗的先驱者慧思深受中国和印度都流行的长生不死方术的影响。他竭力从佛教立场出发,把神仙迷信纳入佛教,把道教和佛教融合起来。印度佛教原来是根本否定人能长生不死的,而在《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此文有人疑为伪托。然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如天台宗者,佛教宗派中道教意义最富之一宗也。(其创造者慧思所作《誓愿文》,最足表现其思想……)"(冯友兰:《中国哲学史》附录,《审查报告三》))中,慧思却发大愿,希望"成就五通神仙",他说:"我今入山修习苦行,忏悔破戒障道重罪。今身及先身是罪悉忏悔。为护法故求长寿命,不愿生天及余趣,愿诸贤圣佐助我,得灵芝草及神丹,疗治重病除饥渴。常得经行修诸禅,愿得深山寂静处,足神丹药修此愿。借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己身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大正藏》卷46,791页。)发愿入山得灵芝和内丹,先成为神仙,再成为佛。似乎成仙反而是成佛的必经步骤。天台宗还把道教的丹田、炼气等说法也纳入自己的止观学说,倡导修习止观坐禅除病法。智就说:"脐下一寸名忧陀那,此云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见《大正藏》卷46,471页。)"用六种气(六种气,指吹、呼、嘻、呵、嘘、呬。)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见《大正藏》卷46,471页。),"作十二种息(十二种息是上息、下息、满息、焦息、增长息、灭坏息、暖息、冷息、冲息、持息、和息、补息。息即呼吸。)能治众患"(《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见《大正藏》卷46,472页。),就是把守丹田归于止,六气十二息属于观。后来著名的天台宗九祖湛然也讲炼丹,他说:"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食可长生;太阴之精名曰钩吻,入口则死。……金丹者,圆法也,初发心时成佛大仙,准龙树法飞金为丹,故曰金丹。"(《止观辅行传弘决》,见《大正藏》卷46,445页。)这样,在调息、炼气、炼丹以至成仙等方面,天台宗显然是和道教信仰圆通,融合为一了。天台宗还进一步和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相沟通。如天台学者就把止观学说和儒家人性论调和起来。湛然在《始终心要》一书中说:"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大正藏》卷46,473页。)一切众生自然具有中、真(空)和俗(假)三谛的"性德",把佛教止观法门说成类似儒家的穷理尽性、恢复人的本性的理论学说和实践工夫。天台宗的方便法门,说明了我国第一个重要的佛教宗派是在调和佛教各派,乃至贯通佛教外部的道教、儒家的各种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它不仅与印度佛教甚为不同,而且和我国过去的佛教学派在精神面貌上也有着重大的差别。

(二)"一心三观"这是天台宗在理论方面新的主要论点,是由天台宗先驱慧文初步提出的,后来智进而系统发展为"三谛圆融"的学说。"一心三观"的思想,来源于鸠摩罗什译的《大品般若经》、《大智度论》和《中论》等印度大乘空宗一系列经论。《大品般若经》第二分宣扬,学习般若就能依次具备所谓三种智慧:"道种智"——了解大小乘各种宗教实践方法的智慧;"一切智"——了解一切法(法,基本意义有二:一指规范、真理,二泛指一切存在。此处指后者。)的共相的小乘的最高智慧;"一切种智"——了解一切法的自相的大乘的最高智慧。《大智度论》卷27在解释这个说法时发挥说,取得这三种智慧虽有次第,但最后是一时圆满地得到,在时间上可以同时兼有,可谓"一心中得"。有了这些智慧,就可以消灭一切烦恼心思,达到佛教信仰的理想境地。慧文由此独自领悟到修习般若的最终结果是"一心中得"三相(空、假、中)、"一心中得"三智。他说:"虽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后次第。如一心有三相,生因缘(因缘,佛教所说的事物赖以存在的各种关系,其中主要条件叫做"因",辅助条件叫做"缘"。)住,住因缘灭。"(《佛祖统纪》卷6引。)又说:"论中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且果既一心而得,因岂前后而获?故此观成时,证一心三智,双亡双照,即入初住无生忍位(初住无生忍位,是一种所谓菩萨乘修行过程中达到对于万物无生无灭的道理有了坚定不移的悟解的阶段。)。"(《佛祖统纪》卷6引。)慧文还联系《中论·观四谛品偈》"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大正藏》卷30,33页。),认为:"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为中道。"(《佛祖统纪》卷6引。)空、假、中三相同是因缘法,都是真实的,所以也称三谛:空是真谛,假是俗谛,中是中道谛。由此也可以说,一心可同时圆满地从这三个方面来观察,即空、假、中三种观门。这样三种智、相、谛相应:道种智——假——俗,一切智——空——真,一切种智——中——中道,也可说,由"一心三相"、"一心三智"进而"一心三谛",这就是所谓"一心三观"说。智又把上述慧文的"一心三观"说和"实相"论结合起来,进而发展为"三谛圆融"说。智认为三观的对象是一切事物的实相,所谓"一心三观"就是在同一时间内一心观空、假、中三种实相。这三种实相也称为三谛。为什么这样说呢?智认为《中论》的四谛品偈就包括空、假、中相即——即空、即假、即中的意思,只不过分别说成三谛。因为一切事物从具体区别和互相联系的角度来看有三个方面:一切事物由于具备相当条件而生("缘生"),因而没有自生的独立存在的本体,所以说是"空"的;事物虽然是"空",但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在显现着有可能被认识的相状,这是"假";这种"空"、"假"又都是所谓本来如此,即事物的本性如此,因而名之曰合乎中道,所以又说是"中"。由此,智提出空、假、中三层道理在任何境界上都有,也就是说并不是一种先后次第的关系,而是同时存在,互不妨碍,所以叫做"三谛圆融"。照这样说来,任何事物既是"空",也是"假",又是"中",任何一谛都包含了其他二谛的意义。如"空"即有"假"和"中"的意义,其他可以类推。因为,其所以是"假"和"中",则是由于缘生,而缘生即所谓"空"。这样就不仅"空"是"空","假"和"中"也是"空",于是一"空"一切"空"。同样,从"假"来看"空"和"中",从"中"来看"空"和"假",也是如此:无"空"、"中"而不"假",一"假"一切"假";无"空"、"假"而不"中",一"中"一切"中"。总之是三谛相即相通,圆融互摄。

天台宗的这种"一心三观"和"三谛圆融"说,包含了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于各种条件而生成的,因而不是永恒存在的观点,并且接触到从本体和现象相统一的角度去认识事物的某些思想,在认识论上带有一定的合理因素,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从总体来看,所谓"一心三观",是一种佛教神秘主义的直观,是排斥人类正常的感性活动和科学的逻辑思维的,是否定正常认识的。所谓"三谛圆融"也是神秘主义的认识论,是以掏空认识对象的物质内容、抹杀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为出发点,从而归结于否定现实世界,达到虚幻的佛教理想境界,这是佛教终极价值取向所决定的。

三、玄奘的历史地位和唯识宗的学说唯识

宗是法相唯识宗的简称。中国的创始人是著名的唐僧玄奘(600-664),俗姓陈,洛州偃师(今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附近)人,是世界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一生的宗教活动主要是西行求法,回国后的译经,扩大国际学术的交流。佛教流布到中国以来,由于先后传入各类佛经,乃至后来各个学派的理解不同,特别是对于成佛的根据和步骤,以及世界的本原等问题,长期以来争论纷纭。为了澄清疑窦,追本溯源,进而建立统一的佛教学说,以便更好地为新建立的统一的封建唐王朝服务,玄奘以"不惜生命"的决心和艰苦卓绝的精神,经中亚细亚远赴印度取经。在当时国外声誉之隆,千古一人。虽经佛教发源地印度学人一再多方恳留,但玄奘毅然决然,不辞劳苦,返回离别十七年的祖国,真可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佛教徒。玄奘在赴印度以前,在国内南北就名师饱学佛教大、小乘经论以及各家学说。路过西域和后来在印度,又热心好学,旁搜博探,有关佛学知识的方面之广,实在是超过他的老师、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的首席代表戒贤法师,实际上成为当时印度大乘唯识宗的集大成的学者。当时印度各地反对佛教的流派和佛教内部小乘势力都尚在盛行,大乘佛教内部也争吵不休,实际上没有统一的佛教。正是由于玄奘力破各种反对派,并且主张调和大乘"空"、"有"两大派别,从而战胜了各种论敌,多少扭转了局面,使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有宗)得以前进不坠,这对印度佛教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玄奘回国后,得到唐太宗、高宗父子的大力支持,政府为他提供了宏伟的译经场所,充分保证供应,使唯识宗在我国的形成和流传有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唐王朝的直接协助下,玄奘建立了组织完备的译场,专心从事翻译工作凡十九年,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在中国佛教史上是译书最多而且译文也是最精的。同时他译书的范围广泛,并不限于唯识宗。这是他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历史性的特殊贡献。玄奘还把译经、讲经和培养后学统一起来。在他的周围团结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佛教学者,长安(今西安市)一时成为名僧荟萃之地,甚至可以说是亚洲佛教的中心,显示了唐代佛教国际性的特点。当时,玄奘门下人才济济,外国如新罗(今朝鲜)的圆测、道证、胜庄和太贤等闻风而来求学,且都学有成就。此外,日本等国亦有学人前来。玄奘的高足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为"四哲",其中窥基(632-682)直绍玄奘所传并加以发扬,他的宗派意识也特别强,实际上在建立唯识宗的过程中起了尤为重要的作用。窥基以后唯识宗的代表人物是慧沼和智周,他们都努力使唯识宗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同类推荐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热门推荐
  • 冷血特工皇后

    冷血特工皇后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美丽与丑陋,光荣与梦想,光辉与嘲弄,快乐与哀伤幻化成多彩的颜色,融入我们的内心和生活,伴我们走过人生每一个驿站。本书介绍了十二种颜色,用颜色来讲述文化,用颜色描述生活,用颜色表述心情。就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融化在颜色里,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吧!
  • 误入豪门:草根老婆萌萌哒

    误入豪门:草根老婆萌萌哒

    不过是口渴误喝了杯酒而已,竟然让她给他打一年的工还回来。每天要在酒吧里端盘子刷酒杯,忍受色狼、酒鬼的骚扰不说,还要每天品尝他调制的那些毒药酒!伊佳薇崩溃了,这还有没有天理!这喝的哪里是酒,简直是恶魔的唾液!她想要讨回公道,可面前那些身高马大的保镖让她望而止步了!那家伙不就是酒吧卖酒的吗,竟然还挺赶时髦,学别人雇起了保镖。在尊严和生命的对比中,她决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她人穷貌丑,小村姑出身,无社会背景,无家势撑腰。打工就打工吧!顺便还能挣点生活费……
  • 末世之带着空间求生存

    末世之带着空间求生存

    叶海星通宵到中午十二点才躺在床上,睡前还听到爸妈在楼下餐厅招呼客人的声音,伴着声音入睡的她梦到了最近狂迷的末世流小说,可却想不到等她醒来后世界全变了,好像变得毫无声音,然后又变得如世界末日般疯狂起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吹过的,夏天

    风吹过的,夏天

    林皓泽:”你再说一遍“叶小艇:”从今天起,不,是从现在起,我叶小艇跟你林皓泽再无半点关系“记得相识那年,她四岁,他十岁;十三年的朝夕相处,最终却是如此落幕;那年她离开,心里却再无他;心中那方城池满满的都是易浅两字!
  • 安小妹的幸福史

    安小妹的幸福史

    简介:本文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希望大家看完这个故事能莞尔一笑,也希望这个轻松平凡而又温馨幸福的故事能给正在大学里恋爱的情侣们一些帮助和一些鼓励。每段爱情都会从开始的狂热最终化为平淡,不要在争吵,误会,矛盾下轻易地说分手,也不要有着现有的感情还惦记着下一个是不是更好的想法。决定了在一起就牵着手认认真真解决面临的所有困难,只要不放开彼此的手,荆棘小路终会变成康庄大道。爱来了,就抓住。在一起了,就珍惜。幸福之门不会把任何人拒之门外,只要你一心打开。安小妹本名安雨凌,因在宿舍排行老幺又名安小妹。进校第一天由于“老生接新生”的活动遇见学长季洋。又因小妹大条,神经带着点泼辣的性子,常常搞的季学长头大无比,迷迷糊糊的深陷其中,痛并快乐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篮坛霸主

    篮坛霸主

    英俊的外表,球场近乎于冷酷的性格,热情的内心,他是为改变中国篮球未来而生的,本书讲述一个中国篮球少年的篮球之路,他是上帝的宠儿,篮球少年龙雪夜,儿时遭遇家变,父子成仇。篮球陪伴着龙雪夜的成长,龙雪夜天赋惊人,是集运动天赋与敏锐洞察力于一身的少年天才。在全市的高中联赛上,龙雪夜和一群同样拥有篮球梦想的热血少年共同比赛,战斗,成长。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给于他超人的天赋,有激情,有汗水,有泪水,有欢乐,有战斗,有友情……最后以完成亿万中国人民篮球梦想的篮球之神,成为了所有人提起都会热血沸腾的篮坛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