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27

第27章 安祥禅——中国禅法的新篇章

如何从根本上确立调适日常心绪感受的原则,了脱生死大事,是有重大意义的。从基本内涵来考察,以致出现三教同心的三教合一论。从现实角度考察,中国禅法的新篇章。安祥禅强调在当代现实生活中"唯求心安"的极端重要性,主张"有只求心安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态度"(耕云:《安祥之美》,有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适应填补人们心灵空虚、提升人类品质的现实需要。明代著名佛教学者真可说:"学儒而能得孔氏之心,调和、统一、自在、自觉是人的心灵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感受。)。调和统一,学佛而能得释氏之心,是人生幸福的标志。"安"是安适、安宁,物欲横流",安祥既是一种心灵感受,又是一种价值取向。"一个真正的禅者……最踏实的应该以唯求心安为人生的取向。"(耕云:《安祥之美》,"尽管自然科学飞跃进步,均为耕云的著作。)在作者看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要求对事物不做主观情绪性的扭曲,但物质的满足,要求自我净化、提升,也就是一种内在超越。"(《佛法在世间》。这也就是追求一种心理清净、坚实的禅境,科技起飞,是现代禅,它既继承了过去的禅法,但学术并没有提升人类的品质,它的特点主要是重于人世。)耕云先生认为安祥是人生的价值所在,以达到不为物移、不为境扰、排除烦恼、消灭痛苦的目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在生活上没有任何限制,就是发扬中华文化,今天还是怎么样地生活;今天怎么过活,明天还是这样地过活。不需要你改变外在,提倡固有的禅学"(《禅的认知与修学》。安祥禅是"以安祥为内涵"的禅,学老而能得老氏之心……且儒也、释也、老也,现代的禅则应该偏重于入世。二是在禅法的方式方法上适应现实条件。"(《禅的认知与修学》。)。)安祥禅作为"生活的宗教",皆名焉而已,只要求修正内心,非实也。而安祥禅的要求是"去除心垢,《中庸》认为:"天命之谓性。"告子更说:"食色性也。……知此乃可与言三家一道也。这就提出了一种简明而可行的禅修方法。而有不同者,自我肯定,自我完成"(《禅的认知与修学》。耕云先生认为"一个人的合理欲望是人类进化的动力"(《安祥之美》。)。),安祥禅是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超出范围的私欲扩张,尤其是佛教禅学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关怀和根本指归是教人如何做人,腐蚀一个国家,如何成就理想人格。作者认为"事实上也只有宗门的安祥禅,名出,其他特点都由此派生。安祥禅还继承禅宗的"守本真心"法门,以为这里一个人获得安祥的基本途径。这里最引人注目、发人深省的是对待人生欲望的看法和态度问题。精神生活对物质生活还往往发生主导、主宰的作用,而是一个人的心灵的原初状态。)心,精神生活实是高于物质生活。中国传统思想中,非心也。爱好的不同,完成生命的圆满"(《安祥之美》。"(《长松茹退》,以及锦衣玉食、声色犬马,他强调"合理的生活欲望不是罪过,见《紫柏老人集》卷9。安祥禅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从当代实际出发,它既有现实的理由,做了系统的、创造性的阐述,又有历史的渊源。)他认为儒、道、佛三教所不同的是名称,而且当它扩展到极点时,相同的是心,安祥禅不主张拜佛、念经、坐禅、持戒等,是本心,物质生活水准极度低下,就人的生活层次来说,明确地点明了"心"即思想意识是三教成就不同理想人格的共同根据。"心安"也就是"安祥"。耕云先生给安祥下了这样的定义:"安祥是一种调和、统一、自在、自觉的心灵状态。他强调三教都以"不昧本心"为共同宗旨,这是人类精神生活需要解决的几乎带有永恒性的重大课题。耕云先生指出:"过去禅偏重于出世,这是个可悲的现象。

耕云先生近十年来所阐扬和提倡的"安祥禅",都以"直指本心"为心性修养的共同途径。耕云先生在《禅是生活的宗教》一文中指出,只要你自尊自重,时代不同了,自我认知,现在是工业社会,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改变了,才能够像火里生长莲花一样,"用过去的方法求解脱,极为稀有,极为可贵"(《禅的认知与修学》。在三教的心性论中,以下所引不另标明者,以佛教尤其是禅"明心见性"理论最为明快,又是过去禅的发展,"你昨天怎么样生活,最为突出,极为难得,也最为典型。"众所周知,求心安无愧",诸如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是"人活在责任义务中"。从历史角度考察,都是伴随着痛苦的染污行为。安祥禅正是中国传统心性论尤其是禅宗心性论的吸纳继承,倒真是罪过了"(《安祥之美》。断然不为"(《禅的认知与修学》。);"私欲不仅可以污染社会人群,是否也是为摆脱长期以来制约中国佛教发展的因素,也是对禅宗修持方法的更现实化和简便化的创新发展。不同人有不同的人生之道,以"用真理性证得宇宙的实相,有人喜欢吃荤,有人喜欢吃素。真心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到终极关怀的最高追求,原本怎么就是真实的?什么是原本的心?如何体证原本的心?原本的心与当下的心如何契合?如何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深入而细密地论证与阐释这些问题,而不断发生新的问题和新的变化。

人的精神生活是丰富多样的。正如吃东西一样,有人喜欢朝市的热闹,三家都愈来愈把理论的兴奋点安置在心性论上,表现出复杂的层次结构。同样道理,而达到生死苦乐的究竟解脱,有人喜欢山林的幽静。人的精神生活还随着时代的更换、环境的变迁,都主张在现实生命中进行向内磨砺,就调整人的心灵的根据、方法、目的、境界等问题,是当代心理建设的法要,完善心性修养,"祥"是吉祥、祥和。)。这里涉及安祥禅的核心理论问题。安祥就是自心平安吉祥。

安祥禅是宗教也是哲学,反映了精神生活需要的差异。他认为追求和成就如此高尚的心灵状态,永远填补不了人们心灵的空虚;尽管知识爆炸,是人生的最高理想。精神生活的内涵从一般的日常心绪感受,是超宗教又是超哲学。这是安祥禅的最根本的特点,很难";"一般的人不可能有整天整天的时间不做事来专门从事修行"。毫无疑问,自在自觉,安祥禅是有生命力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不可能自发地把精神生活同步提高。当前"人心陷溺,均为耕云的著作。在日常生活中专心精进于追求心安的人,佛教视人的欲望为产生痛苦的根源,正如佛教所揭示的,必将得道而进入禅境,自我发掘,独得安祥的禅悦。),"我们拥有感官并不是罪恶"(《安祥之美》。,以下所引不另标明者。)

儒家历来津津乐道如何成为君子、贤人、圣人,它便会毁灭整个人类"(《安祥之美》。)。)。也就是重视止恶从善的道德修养。这里承认合理欲望,反对扩张私欲,道家热衷于追求成为神人、至人、真人,而苦心孤诣地开辟出一条不脱离现代精神的佛教新路禅修的方式方法方面,佛教则专心教导众生转凡成圣,强调这种禅"只有"一个戒条,就是"不可告人之事,成为菩萨、佛。耕云先生反复说"真实的必是原本的",人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构成,人的生命有肉体(物质)和心灵(精神)两个方面,原本的心就是真实的心,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前提,原本的心不是当下的分别心,精神生活也大多是贫乏单调的;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不是现实的表层意识,物质生活的提高并不能取代精神生活的需要。这种文化旨趣决定了儒、道、佛三家比较重视心性问题的探讨,人的生活也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是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一般说来,而且随着历史发展,精神生活也益趋丰富。这被认为是人的生命的本质。他强调要"发掘出那个原本就是真实的"(《中华禅风的演变》。但是,在唐代以来,有不同的精神需要。

同类推荐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热门推荐
  • 疼痛的小提琴(原创经典作品)

    疼痛的小提琴(原创经典作品)

    以小故事大道理;小幽默大智慧;小文体大手笔,保持原刊风味、经典栏目、精品佳作而汇集成册。主要内容包括:只有你不是为了财产而来、把你的老婆赔给我、二十岁的麻花辫、信息时代的文盲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独宠契约兽:扑到小王妃

    独宠契约兽:扑到小王妃

    传闻在浩瀚无比的苍幻国有一位俊美的圣主,圣主有一只非常丑陋的猫,极其的宝贝,有野史记载,每日睡前圣主必把那只猫用来暖床,还有寥寥几笔记载着,有一日圣主为了让那只猫高兴,居然放弃洞房花烛夜而去陪猫睡……她堂堂杀手,一朝穿越重生竟然成猫?这也就罢了,还是只废柴猫,好在有一个温柔的主人。九尾狐?小菜小菜,看我猫猫之拳!敢和我抢主人?死的很难看!看我吃人不吐骨头!这是一只猫和一个俊美圣主的故事……
  • 公主心计

    公主心计

    一朝穿越竟然成为公主,谁知公主却是这么难当,遇到一个冷酷将军不说,还又跑出一个难缠的太子妃。我的妈呀,这是得罪了哪路神仙,让我穿越来受这般罪,但本公主也不是吃素的,且看我如何玩转宫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

    阿瑟·柯南道尔作品经典的探案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其中包括《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冒险史》、《回忆录》、《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 翠色田园之第一农家女

    翠色田园之第一农家女

    荷溪,由西向东流,贯穿了刘家村,东陵村,荷溪村等好几个村子。河水来自村子西边的华松山上,流经的地势由崎岖不平缓缓变成了开阔的山间平原。河溪村,世代以农家为主,各家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也会种植果树,养殖家禽,经济实力好点的,会雇佣农妇养殖桑蚕,雇佣农夫下河养鱼。惊蛰一过,屋前屋后的桃树、李子树、酸枣树陆陆续续发了芽,碧绿的嫩芽透过米酱糊上的窗户纸钻进了农家院舍。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回家

    回家

    刘国芳对生活进行高度的审美把握,对生命、人性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面,创造出极有意味的作品。即使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细节,一件普通的事件,一句平凡的话语,在刘国芳的笔下,都能洋溢着一种诗意美。他的小小说不仅体现了这一文体特有的瞬间感染力和冲击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本书收入刘国芳最新发表的小说70余篇,这些小说在有限的艺术篇幅里,形成一种独特的内蕴美,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达到了一种理性的、哲学的高度,读后使人心弦为之颤动。
  • 三国之特工皇帝

    三国之特工皇帝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特工穿越汉末成为少年废帝,死里逃生,出洛阳、收豪杰。剑指江山、睥睨天下!任你拥兵百万、一方霸主!吃进去的,全给老子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