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200000002

第2章 总 序(2)

尽管奢嫁之风盛行于清代社会,但是与女性记录的缺失一样, 有关嫁妆的记录在清代的官方史书中也处于缺失状态,我们只能从一些侧面的记叙中得到只言片语。譬如一向被视为婚姻之完美程序的“六礼”,全部为男方家庭的行为和礼仪,“六礼备而婚姻成”, 对于女方家庭在婚姻缔结当中的作用丝毫没有提及。其中的“纳征”,即男家向女家下聘礼,被视为六礼的关键步骤,而女家的陪送妆奁则显得无足轻重。清代官方对于婚礼所做出的规定,一方面

强调对于“礼”的尊崇,如何告庙、如何礼宾、如何合卺等;另一方面严格婚礼中的等级顺序,如详细规定了官员士庶的婚礼标准, 以防止百姓僭越。但这也是针对男家而言的,对于女家的陪嫁,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只有一句:“婚期前一日,女氏以奁具往陈婿家。”①(《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三百二十五,《礼部》,9439页,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可见,从官方的角度讲,对于嫁妆或者婚姻中女家的行为并不重视。民间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我们从众多的地方志、私人笔记等记载中可以发现,首先女方家庭在婚姻缔结中往往掌握着相当的主动权,俗谚“抬头嫁女,低头娶妇”即蕴涵了这个道理; 其次嫁妆不仅是百姓婚姻缔结当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而且其从筹备到发送亦有着诸多的讲究和仪节,并不逊色于男家的“纳征”之礼。可见,百姓对于嫁妆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官府,通过对嫁妆以及陪嫁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清代不同地域的习俗、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对于婚姻和女性的不同理解,这也是本书所要体现的主旨之一。

嫁妆既然是围绕女性展开的,必然对女性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中女儿没有继承权,这是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的观点,因为财产继承的方式为诸子均分,女儿无权参与其中,宗祧、官爵等继承权利就更与女性无关了。但是,我们通过对分家文书等史料的研究发现,家庭在分家时十分注重女儿的经济利益,如果有女儿尚未出阁,要预先留出她们成婚之前的生活费用和成婚时的嫁妆花费,而且后者往往从厚。如果分家时女儿已经出嫁,一些家庭还会追赠她们一定数额的嫁妆,以补从前之不足,其实是以追赠奁产的名义分给女儿部分家财。这虽然不能充分说明女儿具有对母家财产继承权利,或者说女儿不能与儿子具有同等的财产继承权利,特别是在家庭有儿子的情况下①(清代法律规定,在家庭没有亲生子和合法继子的情况下,女儿可以继承家庭财产,见马建石、杨育尚:《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卷八,419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但是我们起码可以说,得到嫁妆是每个女儿的基本权利,家庭在分家时必须关注女儿,特别是未婚之女的这种经济权利,而女性也通过得到嫁妆参与了对于母家财产的分割。清代,女性本身对于自己的这种权利已经有所认识,并且积极争取,许多竹枝词和民间歌谣都有此方面的反映:

玉满奁,珠一斛,宝钿金钗杂罗縠。席卷母家财,女心犹未足。昔人嫁女仅卖犬,今者几至田宅典。锦绣以上侈裁剪, 犹道父母力弗免。女勿恹恹愿尔思,异日亦有嫁女时,破费不赀当自知。②(《中国风土志丛刊》第35册,《吴俗讽喻诗》卷三,14页)

女儿亲,不是亲,全副嫁妆还嫌轻。③(《沙川县志》卷十四,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

檐前鸟,噪奁前,看新娘子好妆奁。妆奁少,一定恼。④(《连城县志》卷十七,《礼俗》,民国二十七年石印本)

尽管词和歌谣的作者是站在维护男权的立场上斥责女儿对于家庭财产的分割,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向处于家庭阴影之中的女性开始勇敢地站出来,向父母争取自己应得的经济权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男不言内,女不言外”①(《礼记正义》卷二十七,《内则》,83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传统礼教的规定将妇女的活动范围和视野局限在家庭之内,即使在家庭中,她们还要从父、从夫、从子,扮演着第二性别的角色。除了儒家思想的渲染外,女性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她们在家庭中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她们需要依赖男性生活,没有独立决策事务的能力和机会。而嫁妆几乎是女性在婚后的漫长岁月中唯一可以独立支配的财产,这份财产无需融入夫家、不参与将来的分家,翁姑和丈夫都无权干涉,特别是当嫁妆达到一定的数额时,无疑成为女性一笔可观的人生财富。女性恰当地使用自己的嫁妆奁产,不仅可以帮助她们树立和巩固其在夫家的地位,例如不少妇女用奁资孝养翁姑、资助丈夫入仕或经商、为家庭其他成员谋福利等,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由刚刚踏入家门的“新妇”逐渐转变为整个家庭内部的核心;更为重要的是,凭借嫁妆所提供的经济实力,女性开始扩大她们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除家庭事务之外,一些妇女还利用嫁妆救济贫困族人、辅助族中老弱病残,从而得到宗族的认可和尊敬;另一些妇女则通过对丈夫和儿子事业的干涉,展现自己的政治和外交才能,这也建立在她们享有较高的家庭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

嫁妆除对女性有着积极的影响之外,也引发或加重了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和歧视。尽管对于女性的偏见和歧视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但是“奢嫁”给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和女性对于嫁妆权利的争取,加重了人们———主要是作为社会主导性别的男性———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这首先表现在,在奢靡之风的影响下,婚姻的各个层面都日趋豪奢,而人们对于嫁妆之奢格外反感,“嫁女装资浪费,尤所宜戒”②(《海澄县志》卷十五,《风土》,乾隆二十七年刻本);“往往有因嫁一女竟至败产倾家,一蹶而不可复振。男家之不识事理者,犹以妆奁多寡揶揄;妯娌行坏俗不情,莫此为甚”①(《成安县志》卷十,《风土》,民国二十年铅印本);“至奁具,则糜费已甚,始而富家稍炫其妆,继而迭出求胜,渐至贫窭效尤,典卖以从,此则侈靡之宜变者也”②(《万载县志》卷一,《方舆·风俗》,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等等。不少地方志作者以厌恶的口吻描述了奢嫁对于社会风俗的恶劣影响,其中暗含着对于女性及其嫁妆权利的偏见。其次,“奢嫁”导致溺女之风日趋严重,“自俗之弊,竞炫妆奁,铺张街衢,女随其后入门,盛饰则翁姑喜,否则反唇相稽,率以女为劫,诞女则仇之,溺女之风于是乎炽”③(《德兴县志》卷一,《地理志·风俗》,民国八年刻本); “嫁女重妆奁,鼓吹迎送,炫耀俗目, 贫者固难取办,富家亦难为继,故溺女成风,始作俑者流害不浅”④(《龙南县志》卷二,《地理志·风俗》,光绪二年刻本);“中人家行嫁,无明珠、翠羽之属,卒以为耻,故愚拙之民生女多不举”⑤(《长泰县志》卷四,《地理·风俗》,民国三十六年铅印本);“女亦人也,虑其嫁之不足以逞,忍绝其天性之亲以为得计,是丰于嫁者之为祸烈也”⑥(《阳江县志》卷一,《地理志·风俗》,道光二年刻本);“嫁女资奁亦病于厚,女生多不举,盖有由矣”⑦(《淳安县志》卷一,《风俗》,光绪十年刻本); “贪者较妆奁,故有生女不举者”⑧(《萧山县志》卷八,《风俗志》,康熙三十二年刻本);等等。溺女之俗在中国存在已久,其成因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尽管清人也承认“惟溺女,旧有此风,询之州人,大半亟望生男者为之,未必预为奁饰计”⑨(《广德州志》卷二四,《典礼志·风俗》,光绪七年刻本),即性别歧视是溺女的主要原因,只是人们更乐意将其归咎于嫁妆罢了,这直接导致了对于女性的歧视。人们还将童养媳、抢婚等社会现象归为嫁妆的高昂,也是这个原因。再次,父母无力与“奢嫁”或“厚嫁”的社会风气抗争,转而将怒气宣泄在女儿身上,生育女儿称为“贼入家”,“率以女为劫,诞女则仇之”,嫁女“破娘家”等,将家庭贫困的根源归咎于女儿,更加重了人们对于女性的歧视。

三、清代嫁妆的差异与变化

嫁妆在清代并非一成不变,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年代的嫁妆均有一定的差异或变化,具体体现为城乡差别、人群差别和时代差别。

清代的城乡差别反映在婚嫁之中为“大概乡里多俭,城市多侈”①(《安福县志》卷二四,《风俗》,同治八年刻本)。以嫁妆的抬送时间为例,清代法令规定嫁妆应于婚期前一日抬送至婿家②(参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三百二十五,《礼部》,9439页),城中多遵循这一规定,而乡村则多于吉期当日抬送。如《思南府续志》记载:“城中女家,于未嫁前一日,押送妆奁到婿家陈设,为女挂帐而归;乡村道里辽远者,则随彩舆以往。”③(《思南府续志》1965年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457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其实,道路遥远只是不提前抬送嫁妆的客观因素,主要原因为“乡村则随轿抬送,以节靡费”④(《沧县志》卷十二,《礼俗》,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先期抬送嫁妆是婚姻缔结中较为隆重的仪式,需要有相当规模的陪送物品并且配以迎、送嫁妆的队伍和鼓乐等,是婚礼中最为热烈、最吸引外人关注的仪式之一。这对于自给自足的乡村家庭而言,无疑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中国广大乡村一向保持着质朴的民风,不尚繁文缛节, “乡人辄以杯酒联姻,妆奁不以金玉为饰”⑤(《清平县志》第四册,《礼俗篇》,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因此先期抬送嫁妆在乡村往往简化为“随轿抬送”,这在士人眼中被看作“乡居不能备礼”⑥(《昆新两县续补合志》卷一,《风俗》,民国十二年刻本)。而城市,特别是那些工商业发达的大都市,百姓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较高,人们追求享乐,崇尚繁文缛节,奢靡之风正是从这里兴起:“嫁女奁仪,应当随家丰俭,近日趋于奢侈,古风渐靡,然惟城市大家为然”①(《万源县志》卷五,《教育门·礼俗》,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奢风既起,城中普通百姓虽“苦陪送”,也只得勉为其难,以免贻笑大家,多数城市家庭的嫁妆相对比较丰盛,在婚期之前隆重地抬送至男家。

清代各地的嫁妆都有其习惯构成,分为三六九等,如京城一带,嫁妆以抬数计,“中等之家,大半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富者则自数十抬至百余抬不等,贫者则十六抬、二十抬, 再次则仅备女子常用之物若干,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②(《北平风俗类征》,《中国风土志丛刊》第13册,128页)。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不同等次的嫁妆。因此,嫁妆的等次直接体现着家庭的社会等级,不同等级的人群陪送的嫁妆亦不相同。贫家的嫁妆可以十分简略,“随身奁箧而已”③(《汾阳县志》康熙五十八年刻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 599页),甚至“妆奁有若无者”④(《万全县志》卷九,《礼俗志·民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富家则“奁具美备,动费千金”⑤(《武昌县志》卷三,《风俗》,光绪十一年刻本)。清代的婚姻论财的记载多出现在贫困之家,如河南巩县“贫家亦有论财者”⑥(《巩县志》卷七,《民政·民俗》,民国二十六年刻本)、宜阳“夫小户贫家有论财者”⑦(《宜阳县志》卷六,《风俗》,光绪七年刻本),湖北钟祥“亲迎、纳采,称其家之有无,女之妆奁亦如之,独小户贫家始有论财之说”⑧(《钟祥县志》卷二,《建置沿革·风俗》,同治六年刻本)。贫家之温饱问题尚难解决,不仅不能为女儿提供嫁妆,而且希望借此缓解家庭的贫困,因此多索彩礼,少陪妆奁;富家一来实力雄厚,分财与女,二来追求时尚,奢靡夸耀,三来不愿有“卖女”之嫌,因此多多陪送妆奁。清代有俗谚,“上等之家贴钱嫁女,中等之家将女嫁女,下等之家卖儿卖女”,说的就是此种情形。因此,嫁妆与聘礼的多少往往成反比,“盖贫家聘礼,只索钱财,不重物品,其妆必少,甚至毫无。富者重礼物,不索钱财,其妆奁反多”①(《万全县志》卷九,《礼俗志·民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嫁妆的时代差异集中体现在它的由俭入奢、奢靡日甚,这也是清代嫁妆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地方志中有关这种变化的记载俯拾皆是:

《长寿县志》:“近来风气渐趋奢靡,物价奇昂,以数百金嫁一女,殊不足道,视前辈饶裕之家,至多以二百金为限者,且数倍矣。”②(《长寿县志》卷四,《风土》,民国三十三年铅印本)

《兴宁县志》:“嫁女者,前此奁物不过日用布帛,富者侍婢、奁田;今则中等之家亦彼此相效为观美装。郎须寒暑衣服,女更倍之,绫缎远求京扬,珠翠争夸新样,一切器具备极精工,除婢女外,尚有奁钱数十千、数百千不等。”③(《兴宁县志》卷五,《风土志》,光绪元年刻本)

《广宁县志》:“乾隆年间,中平之家妆奁之费大约数十金,或百金,即富厚之家亦不过三五百金。迩来多有倍于此者。”④(《广宁县志》卷一二,《风俗》,道光四年刻本)

《上林县志》:“咸、同以前,男家送聘金制钱二十四千文者谓之中礼,三十二千文者谓之上礼,迨光绪中叶后,有送至小洋六十、八十、百元不等者;女家赔奁所费称是,或且倍之,冀争体面。中资之家,每经一次婚嫁,为儿女还债必磬多年艰苦居积。”⑤(《上林县志》卷六,《社交部·风尚》,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定海县志》:“赠嫁之具,昔颇简朴,中人以下之家不过略备衣服、箱笼、用具,约值二三百金而已。迩年习尚奢靡,富家倡始于前,一女出嫁,动辄数千金,中家相率效尤,大抵以千金为律, 甚至割产举债而不惜,亦可异也。”⑥(《定海县志·方俗》,民国十三年铅印本)

《昌乐县志》:“二十年前,中产之家嫁女妆奁无多,今则华靡相竞,较前不啻倍蓰。婚姻论财, 不为怪,此风俗之大变也。”①(《昌乐县志》卷九,《风俗考》,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清代嫁妆规模的逐步升级,以及时人对于这种变化的惊诧和感慨,发出力挽此风的呼吁,这为清末新式婚姻的出现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近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出现“文明结婚”。清末有关“文明结婚”或者“新式婚姻”、“自由结婚”的记载甚多,在“文明结婚”中,一切传统的婚

姻礼仪都被弃置一边,婚姻的目的不再是“合二姓之好”,而是以自由结合为基础,不索要彩礼,不陪送嫁妆,使禁锢千年的两性思想得以解放。但是客观地讲,清末的“文明结婚”或者“新式婚姻”,仅限于少数“通都大邑”中的部分人群,广大的农村和内地受到的这种影响很小。“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近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地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②(程肃欠:《晚清乡土意识》,10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并没有给清代社会带来大的改变。

同类推荐
  • 爆笑中国史

    爆笑中国史

    一本让你笑破肚皮的书,网络红人麻辣解读中国历史上哪些传奇的事儿!
  • 中国远古帝王谱

    中国远古帝王谱

    原始初民时代收录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神话帝王6位,氏族联盟时代收录了各阶段十二个独立政权的帝王181位,王族分封时代收录了夏、商、西周三代帝王63位,诸侯争霸时代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王国的帝王115位。
  • 曙光初现(1940-1949)

    曙光初现(1940-194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从国共共同抗日为起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蒋介石父子最后逃离大陆。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热门推荐
  •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狼王梦

    狼王梦

    《狼王梦》实质上是一个梦想追寻的故事。作品以日曲卡雪山山麓为背景,讲述了为实现狼子当上狼王的梦想,母狼紫岚忍痛割爱,不惜以牺牲母爱的代价来训练狼子的成长。不幸的是,狼子们却在残酷的狼群竞争中先后死于非命。最后,为着狼王梦想的延续,为保护刚出生的狼孙,绝望中的紫岚在与老雕的搏斗中孤独地死去。《狼王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最令人震撼的代表作,是让无数人动容的动物小说经典。而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小说更具吸引力,是因为它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虚伪的表象,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产后营养食谱

    产后营养食谱

    《美食天下(第1辑):产后营养食谱》根据营养搭配食材,烹制出滋补瘦身两不误的营养美食,让新妈妈自在享用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恢复健康与活力!催乳食谱、补血养元食谱、哺乳期营养食谱、产后塑形食谱,顺利哺乳和健康瘦身两不误。
  • 戒指的记忆(印度卷)

    戒指的记忆(印度卷)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戒指的记忆·印度卷》中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生动细腻的插图,为中国孩子展示一个多样、奇妙、精彩、和谐的世界。在甜美的睡梦中,你可曾听见“东方的呼唤”?在太阳升起的土地上,在霞光最先照亮的神秘国度,晨风是否有着不一样的味道,鲜花是否更加艳丽而浓香馥郁?把这些美丽的故事介绍给中国小读者,是编者李鸣编写《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戒指的记忆·印度卷》的初衷。
  • 一九八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一九八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 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 新话”等词汇都已收人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 “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 之深远。
  • 创新力

    创新力

    《创新力》对创新力的本质与创新力的灵魂,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原理与创新原则,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能,创新力的激发,提高创新力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以及为培养提高创新力创造舞台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本书向人们诠释了科学思维的本质及多种思维视角的魅力,以及运用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父母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要成为教师,但是,创造卓越的成就。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如何做人。,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枭雄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枭雄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