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200000017

第17章 嫁妆与清代妇女的财产继承权(1)

中国传统社会的继承权包括宗祧继承、爵位和官职的继承与袭荫、财产继承等方面。宗祧和官爵的继承是家庭中儿子(许多情况下只是嫡长子)特有的权利,这一点无论从法律还是民间实践的角度而言,都毋庸置疑。财产的继承则不同,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财产继承亦为儿子的特权,“诸子均分” 早已成为千年来财产分配和继承的准则,女儿无权参与家庭财产分割,“她唯一的权利是在成长时受抚养和出嫁时得到嫁妆”①(美国学者白凯在《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年》一书中征引日本学者滋贺秀三的观点,9页)。近年来,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财产继承权利开始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一些学者认为,女性在诸多方面享有财产的继承权利,如在家庭无子的情况下女儿对母家财产的继承、夫故后妻子对丈夫财产的继承和管理等。②(如邢铁:《家产继承史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白凯:《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年》等著作中均有关于此方面的论述) 其中,获取嫁妆是女儿继承母家财产的重要方式。

(第一节 妇女对母家财产的继承权利)

清代法律对于官爵和宗祧的继承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文武官职中可以世袭的,“令嫡长子孙袭荫”;如果嫡长子孙已经过世,或者有罪不能承袭,则“嫡次子孙袭荫”;没有嫡子,“方许庶长子孙袭荫”;嫡庶子孙皆无,“许令弟侄应合承继者袭荫”。承袭官职时要严格遵守以上次序,否则要受到“杖一百、徒三年”的惩罚。外姓养子无继承权,“瞒昧官府诈冒承袭者,乞养子杖一百,发边远充军”③(马建石、杨育尚:《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卷六,341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宗祧也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如无嫡子,“其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庶长子”,“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方许择立远房及同姓为嗣”④(马建石、杨育尚:《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卷八,409页)。法律允许无子之人按照由亲及疏的次序,从辈分相当的族人中选择宗祧继承人。在具体的选择问题上,法律又有所松动,“无子立嗣,除依律外,若继子不得于所后之亲,听其告官别立。其或择立贤能及所亲爱者,若于昭穆伦序不失,不许宗族指以次序告争并官司受理”,即在辈分相当的前提下,人们可以不顾亲疏次序,在辈分相当的族人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但决不允许异姓子承继宗祧。①(参见马建石、杨育尚:《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卷八,409页)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言,拥有官爵的人毕竟属于少数,而宗祧继承也只能由家庭中的一个儿子承担,因此,相对于官爵和宗祧的继承,财产继承是最为普遍的,也是关系到人群中多数人的继承类型。清代法律在处理财产继承问题时,也显得较为灵活、平等。首先,诸子不论嫡庶,一律均分财产,女儿在特定情况下也拥有继承财产的权利。根据清代法律,“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即使“奸生子”也可以得到相当于婚生子一半数额的家产:“奸生之子,依子量与半分”。如果家庭没有儿子,则可以选择“应继之人”,即按照昭穆亲疏次序在族内选择的财产继承人,也可按照户主的喜好在族内辈分相当之人中选择财产继承人。在有奸生子的情况下,所选的族内继承人与奸生子均分财产,如果族内无应继之人,允许奸生子“承继全分”。如果奸生子与应继之人皆无,可由“亲女承受”,“无女者,听地方官详明上司,酌拨充公”②(同上书,419页)。如此,清代法律将财产继承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婚生子,第二个层次为继子(必须为应继之人,在族中选辈分相当者担任)和奸生子;第三个层次为女儿。就是说,女儿在婚生子、继子、奸生子皆无的情况下,才可以继承母家的财产。

但是,清代法律意义上的财产继承,只包括了分家和父母去世时子女的财产继承两种情况,对于此外的继承方式并没有涉及,或者不将其视为财产继承。事实上,还存在一些“用无继产之名、有继产之实的间接方式继承的机会”①,譬如女儿出嫁时得到的嫁妆奁产。我们认为,法律所规定的婚生子、奸生子、继子皆无的情况很少有,就是说,法律意义上的女儿的财产继承权并不具有普遍意义,而得到嫁妆奁产才是女性继承母家财产的主要途径。

一、由嫁妆的构成看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利

我们之所以将嫁妆看作妇女对于母家财产的继承,首先是从嫁妆的构成而言,清代各地陪嫁的物品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各地陪嫁物品的种类非常丰富,衣服类有绸缎布素、单夹皮棉之分,首饰类有金银珠翠之别,家具有箱箧、橱柜、桌椅、凳杌、床榻等,摆设分锡器、铜器、瓷器等,日用品小至被褥毡帐、碗筷、盆桶,大至庄田、店铺、房产无不具备,还有一些地方有着陪送银钱、马牛、奴仆的风俗,甚至有将凶服、棺材全都为女儿筹备妥当的,凡是婚后生活需要的东西,只要女家有足够的经济能力,都会尽力陪送给女儿。如果说,嫁妆中的衣物首饰和日常用品只是母家送给女儿出嫁时的礼物,那么房宅、土地、牛马、奴婢等,无疑是母家分配给女儿的家庭财产。尤其是所谓的“全副”、“全堂”、“全面厅”嫁妆,几乎是为女儿置办起一个家庭所需要的全部用品。以“全面厅”为例,上表所列的台湾《南投县志稿》中记载了当地的“全面厅”,就是除“剪刀”和“菜刀”以外(由于刀为凶器,又有剪断、砍断之含义,因此各地的嫁妆中一般不含此类物品),其他物品则应有尽有,总体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新娘自身日需品”,实际为婚后家庭生活所需的一切物品,有新娘自己使用的衣物首饰、梳洗用具、卧房陈设,也有供全家人使用的柜橱桌椅等家具和厨房用具;第二类为家庭资产,如田亩、房宅、奴婢等。陪送土地时又有讲究,“用一量斗内装一块土,即表示其陪嫁的田地永远属于此女,即使此女死亡后仍可属于男方所有,而如果量斗里放一束稻禾,即表示此女陪嫁的田地仅给女有使用权,直到此女死亡后,此田地仍然需归还女方”,这是嫁妆中“田底权”与“田面权”的分别,我们将在稍后进行论述。除土地外,嫁妆中奴婢的多少也直接体现着女家陪送资产的厚薄。奴仆的陪送也有分别,婢女分为“粗”、“细”两种,做粗活的婢女称为“粗娴”,跟随女儿到达夫家后从事外房的各类工作,与夫家的其他婢女并无区别。“粗娴”在陪嫁时亦坐轿,但“轿窗打开”。做细活的婢女称为“幼娴”,她们主要是“在新妇身边供使唤”,从事一些轻便的工作。但是,“粗娴”与“幼娴”最主要分别并不在于工作的粗细,而是“做细活的幼娴得准与此女共一夫”,俗云“幼娴可通房”。即新婿可以将“幼娴”收为妾,使其与新妇共同“侍奉”丈夫,为男家传宗接代。这种情况并非南投所独有,清代许多地方都有将陪房丫头收入房内的习俗,譬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陪房丫鬟平儿,即被其夫贾琏收房;而薛蟠也将妻子夏金桂的陪房婢女宝蟾收为妾,则陪房婢女,也就是“幼娴”,还带有古代媵妾制度的某种残余。女家在为女儿准备嫁妆的同时,还要为陪送的婢女筹备一定的妆奁,“粗娴”要置办简单的衣物和日用品,“幼娴”则不仅要有衣物和日用品,还需要专为其置备衣柜等家具,供其婚后使用。

尽管“全面厅”的嫁妆并不多见,因为绝大多数人家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但是这种陪嫁形式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女儿对于母家财产的分割,即父母以陪送嫁妆的方式将一部分家产分赠给女儿,“陪奁高者可抵中等人家的家当”①(《武阳镇志》1983年铅印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76页。),从这个角度来看,陪送嫁妆与“分家”具有同样的功能———将生活用品和家庭财产分出一部分给女儿,让她在新的家庭中开始生活。

二、从嫁妆与聘礼的关系看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利

本书第一章中曾经提到,嫁妆的数量或额度依照家庭贫富和各地风俗而不同,多至千金万两,少则几两,甚至“有若无者”②(《万全县志》卷九,《礼俗志·民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就整个社会而言,奢靡之风盛行,许多地方有“倾产代奁”、“鬻产嫁女”、“嫁一女费过半矣”等有关“奢嫁”的记载①(参见《内邱县志》卷三,《风纪·婚嫁》,道光二十二年刻本;《厦门志》卷一五,《风俗》,道光十九年刻本。《威远县志》,乾隆四十年刻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133页)。那么,陪送给女儿的嫁妆到底占到家庭财产比例的多少?或者说,家庭分配给女儿的财产与分配给儿子的财产相差多少?由于缺乏有关这方面的详细史料,很难作出精细的估算,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一些记载中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嫁妆与聘礼的关系可以作为这个比较的切入口。

如前文所述,嫁妆与聘礼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有时成正比: 若女家陪嫁以千百计,则“男家必多致聘钱”②(《醴陵县志》卷四,《礼俗志》,民国三十七年铅印本),若女家不取聘金,则“男家不索厚奁”③(《施南府志》卷一○,《典礼志·风俗》,同治十年刻本);有时成反比:“如家道殷实,聘金不过百元,而妆奁则甚丰厚,往往有逾数百金或数千金者;反之,家愈贫,而聘金逾多,甚有荡其所有仅足谋一妇者,而女家妆奁则除一身更无长物矣”④(《安达县志》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460页),“盖贫家聘礼,只索钱财,不重物品,其妆必少,甚至毫无。富者重礼物,不索钱财,其妆奁反多”⑤(《万全县志》卷九,《礼俗志·民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许多情况下,嫁妆还由聘礼转化而来:“贫家因以为奁,或多索金”⑥(《雩都县志》卷五,《风俗志》,同治十三年刻本)。

决定嫁妆多少最直接的因素是家庭的贫富。贫家由于生活穷困,没有财产可分给女儿,因此多索聘礼,少陪嫁妆;中产之家大抵聘礼与妆奁相当,稍有能力的家庭还要“量力从厚”①(《祁县志》卷四,《风俗》,光绪八年刻本),争取多陪送一些财物(略超过聘礼),以示家庭的体面和对女儿的关爱;富户则妆奁大大超过聘礼,甚至不受聘礼,只陪送妆奁,分财与女。嫁妆和聘礼的对比中体现出这样一条原则:在有产可分的家庭中(那些无产可分的家庭不仅女儿没有妆奁,儿子也没有财产可继承),都要或多或少地以嫁妆的形式分给女儿一些财产。

从功能上讲,嫁妆与聘礼存在很大的差别。聘礼是男家送给女家的礼物,使用权和受益者应为女方家庭,女方父母可以将聘礼转化为女儿的陪嫁,也可以利用聘礼作为家庭其他的经济支出;而嫁妆是女方家庭送给女儿女婿的礼物,使用权和受益者为女儿本人或者新婚夫妇,也就是说,对于男家而言,聘礼是家庭纯粹的经济支出,即使女方家庭将聘礼转化为妆奁返回男家———这是清人常常使用的做法,这笔财产也与新婿的父母无关了,他们必须在分家时重新考虑分配给儿子的财产份额,如休宁陈姓的分家阄书中明确指出:“诸子婚娶一切使费多寡不一,父手经用,概置不计。代代皆然,日后不得异言。”①(《康熙五十九年休宁陈姓阄书·定例》,转引自章有义: 《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313页) 而对于女方家庭而言,嫁妆的费用支出一部分可以与聘礼相抵,另一部分多余的支出正是他们希望分配给女儿的财产份额。这或许可以解释清代许多地方嫁女花费超过娶妇的原因。富裕家庭多轻聘礼而重陪嫁,原因就是儿子在结婚以后还可以通过分家析产的机会继承财产,而女儿继承家庭财产的途径主要在于陪送嫁妆。因此,富家往往借陪嫁之机分财与女,为女儿婚后的生活奠定物质基础,如表中湖南慈利“吉礼之嫁子耗金,又特多于聘妇”;直隶衡水“毕婚后,男家之费什一,女家之费什九”。再如晚清名臣曾国藩,女儿出嫁,寄银二百五十两,儿子娶妇只寄一百两;侄女出嫁寄一百两,侄子娶妇寄五十两,都是出于这个道理。②() 参见《曾国藩全集·家书》,495、787、812、815、1018等页

三、嫁妆与分家

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在“分家”时,女儿没有权利与儿子同等地参与家庭财产分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分家的时候,家庭往往会考虑到女儿特定的经济权利,那就是嫁资问题。

首先,在分家时机的选择上,父母一般会选择在多数儿女成婚之后再进行分家①(有关分家的时机问题,参看张研、毛立平:《19世纪中期中国家庭的社会经济透视》,23~2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一方面为儿女完婚是父母的责任,男婚女嫁各自成家立业之后,父母认为自己的职责已尽,大家庭应当解体,因此分家;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子女的婚姻花费问题,如果在子女婚嫁之前分家,那么在分家时还得预留出未婚子女,特别是未出阁的女儿的生活和嫁妆费用。因此,多数家庭都会在为子女完婚之后,或者多数子女已经完婚之后分家。许多分家文书在开始都要对女儿的婚嫁情况予以交代,说明子女都各已婚嫁,于是分家。以徽州的几件分家阄书为例:道光二十五年(1845)休宁胡姓阄书中写有,“所养二女,长姐字程,未嫁而殇,次妹归于苏姓”;光绪元年(1875)歙县程姓阄书,“长女桃弟,次女嬉弟,通已出阁”;道光十五年(1835)徽州潘氏阄书中提到,家中共有“兄弟四人,女弟三人”,“十余年来,男婚女嫁”,父母为子女主持婚嫁的任务都已完成,因此分家;顺治十一年(1654)徽州洪姓阄书中亦写明,共“诞生二子一女”,“女名桂花英娘,适霞溪,婿名汪维墀”,洪家经营布店生意,女婿也参与其中,“二子及婿各创玉山布店,续述吾志”。子女都已各自独立,于是主持分家;黟县王姓在阄书中还特别指出,分家的原因就是由于“婚嫁连年,用度浩繁,以致两典皆替,遗赀殆尽”。王姓在分家前共有180亩以上的土地,应当属于中产之家,而中产之家在婚嫁问题上介于贫富之间的尴尬地位,他们在乎体面,讲究仪节,不愿因嫁妆俭啬而使家庭和女儿蒙羞,因此嫁女费用成为中产之家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在嫁妆的赔累之下,有的家庭由中产之家落入贫困的行列。黟县王家也经历了因婚嫁而典当财产的艰难,大家庭难以维系,决定分家。②(参见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341、348、339、305、325页)

其次,分家时如果仍有尚未出嫁的女儿,家庭一般会在总财产中预留出筹办嫁妆的费用。如光绪《安平县杂记》中记载有当地“家财继袭习惯及各房产业分爨之事”:在分析家产之前,要延请本姓族长或亲友作为“公亲”,将家庭所有资产业契账簿交付公亲,并“查明长辈有几人,应先踏养赡丧费,下辈有男女几人,男未娶妻者应踏娶妻聘费,女未嫁夫者应踏妆奁”。此外,还要预留出一定的银两作“祀业”、“书田”和对主持分家的公亲的“谢仪”等款项,剩余的财产才能诸子均分。①(参见《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二辑,《安平县杂记》,16~17页) 可见,女儿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分家,但是她们应得的份额(嫁妆),已经在分家之前得以提留。下面以光绪十七年(1891)和二十年(1894)台湾王氏的两件分家文书为例:

同类推荐
  • 挖历史(第一辑)

    挖历史(第一辑)

    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
  •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徐大成编著的《康乾盛世》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康乾盛世的有关内容。 《康乾盛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吕氏外戚

    吕氏外戚

    秦旭“不小心”“非礼”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父亲叫吕布!!于是秦旭悲催了!各种摧残各种恨啊!既然逃不出这魔掌!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身后的一大家子!那就玩命的搀和吧!于是……刘大耳朵、人妻曹和孙绿眼,你们要倒霉了……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一生的忠告

    一生的忠告

    查斯特菲尔德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除了他非凡的外交才干,还有他集几十年心血写给其子菲利普?斯坦霍普的家书。菲利普未满6岁,查斯特菲尔德便开始给他写信,向他传授做人的基本准则、进入上流社会的礼仪风范,以及成就事业的基本学识和技巧。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之下,菲利普也成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贴近灵魂,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必得贴近身心。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天下姐妹

    天下姐妹

    大姐与边防军黎京生深深相爱,由于家庭变故,黎京生转业回到了北京。五年里,两人天涯咫尺地固守着一份承诺。二妹考大学来到北京,她代替大姐照顾黎京生和他的母亲。终于也代替姐姐嫁给了他。大姐为了圆自己的军人梦,偷偷改了三妹的大学志愿,三妹考上了军医大学,姐妹却反目成仇。多年以后,二妹为了事业远赴重洋,黎京生却失业下岗,并且得了尿毒症。大姐放弃自己的事业和优秀的男友,再次来到他身边,为他捐肾。三妹的丈夫在执行一次飞行任务时牺牲,留下了遗腹子。来自一个家庭的三姐妹,在经历了坎坷风雨之后,终于都得到了自己坚定地追求的东西。
  • 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

    每每提到90后,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两个字——叛逆!故事的主人公天若,就是这么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贴有叛逆标签的90后。他以自己上学来表现出的厌学、打架、早恋、去网吧、自动退学等事实,来表达自己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他认为这些严重摧残了他的心灵,他很无奈,他呐喊着……
  • 我们的冬天哪去了(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我们的冬天哪去了(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臭氧层遭到破坏,地球在发烧!海水在愤怒,冰川的消融和上涨的海水在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类的繁荣已激怒了大自然,大自然在惩戒人类,地震、海啸,鱼类的减少以及越来越多的细菌病毒和即将消失的冬天必将改变着人类,改变着人类生存的家园!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加注意,那么,若干年以后,地球将成为太阳系中又一个火星!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人类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倡导文明城市,只要我们不污染地球环境,不浪费地球的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发展绿色经济,就能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绿色、更环保。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 天封孽界

    天封孽界

    被封印的世界,可能拯救?迷失灵魂,又何时才能找寻到光明的所在?长生剑诀,修得长生,却修不得姻缘百年……且看破灭的世界里,一个坚强的少年如何手持由本源内世界凝聚而成的世界之剑,披荆斩棘,除咒战天。天既不仁,我奴苍天!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