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200000010

第10章 清代嫁妆的整体描述(8)

尽管抬送嫁妆为苦力劳动,此项工作却常常由专人垄断,他人不可随意从事。如安徽休宁吴氏宗族规定:抬送嫁妆“古例以汪和受汪家数业相传,令其抬橱。近年又添出汪法、汪新发亦得汪家数业,亦应责在抬橱。今议汪和子孙抬一头,汪法、汪新发两人子孙轮流抬一头,各家一体唤用。如有两张橱者,则三人共抬,少者听本家另唤一人”②(“休宁吴葆和堂庄仆条规”,转引自章有义:《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13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可见当地抬送嫁妆由汪氏一姓中的某些宗支承担并垄断,他人不得参与,吴氏宗族对于汪氏的这种垄断不仅予以承认,而且为其内部的职业纷争进行调和,更加肯定了汪氏对于抬送嫁妆的垄断地位。扛夫工钱虽不高,但可以得到额外的犒赏,有时候赏钱大大高于工钱,如浙江嘉禾地区“凡抬奁物者,谓之‘行人’,过山过桥,送亲者必犒以红包钱数文”,如果路途多经山桥,扛夫收入不薄。③(参见《嘉禾县图志》卷九,《礼俗》,民国二十七年刻本) 另外,对于由女家请来抬送妆奁的人,男家也要给予犒赏,如锦县将女家送妆之人称为“新亲”,“以钱赉舁送者”①(《锦县志略》卷一七,《礼俗》,民国九年铅印本);息烽一带男家对送妆人也要“多给喜封”②(《息烽县志》1965年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511页);辽宁海城“舁送者赉以资”,谓之“赏钱”③(《海城县志》1937年铅印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66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浙江双林镇则有所谓“四道犒”的讲究,“曰到门、待茶、待筵、妆嫁”,每一道的赏钱约五六百文,各家多寡不等,“俱赏乐工及下人”④(《双林镇志》卷一五,《风俗》,民国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此外,扛夫抬送不同的物品,得到的薪酬亦不同,如江苏仪征,“捧奁簿者受上赏,若团圆镜、百年箕帚、百子桷以下,则赏有等杀焉”⑤(《中国风土志丛刊》第8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三,921页)。根据所抬物品在嫁妆中的重要性而领取高低不等的赏钱。由于不同家庭给予的赏钱不等,扛夫或“因此而论多寡焉”⑥(《德清县新志》卷二,《舆地略·风俗》,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为避免因争索赏钱而在婚礼中发生纠纷,破坏了婚礼喜悦和美的气氛,多数家庭都会从厚赏赐,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扛夫之所得。

扛夫酬劳的支付因各地习俗而不同,有为男家支付者,也有为女家支付者,从地方志的记载来看,男家支付的情况多于女家。届期,男家雇佣扛夫前往女家将嫁妆抬回,如直隶新河“男家遣人抬妆奁,俗称‘拉嫁妆’”⑦(《新河县志》第四册,《风土考》,民国十八年铅印本);贵州息烽一带,由四川、云南迁徙而来的百姓,“多由男家雇人往抬”嫁妆。⑧(参见《息烽县志》1965年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511页) 也有女家雇佣扛夫,男家支付费用的,如杭州习俗,嫁妆的“扎缚扛抬由搭应埠夫承值”,女家需要“埠夫抬力若干”,即开单与男家照发,“男家开销视妆奁之大小为定”,妆奁越多需要的扛夫越多,男家开销越大。①(参见范祖述:《杭俗遗风》,62页) 富家由于妆奁丰厚,“有需扛夫百余名者”②(《全县志》第二编,《社会·风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甚至“舁者动以千百计”③(《醴陵县志》卷四,《礼俗志》,民国三十七年铅印本),扛夫之值于男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些地方男家出于简便,在为女家送“催妆”礼时,即让所用夫役将妆奁抬回,以节省资费,如四川阆中,婚礼“先一日,备桌数张或十数张,凡首饰及衣裙等物分类陈列,豚酒、香烛、喜果毕具,着人舁之以行,送之女家,谓之“纳采”。女家妆奁亦仍用原桌舁归,设之新房”④(《阆中县志》卷一一,《风俗志》,民国十五年石印本); 贵州定番亦于婚期前一日举行“过礼”,“女家在同日同时,即回送一切衣服、床榻、桌凳、盆、椅等应有尽有的物品,摆列原盒中,仍由原来挑夫抬回男家”⑤(《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民国间抄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来宾县志》上篇,《人民·风俗》,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卷,667页);广西来宾,“女家仪物如装奁等,悉数因婿家来使,随鼓乐仪仗舁返”⑥()。两项仪式合用一班夫役,在金钱和程序上都是一种简省。

也有女家支付扛夫费用的。贵州息烽由四川、云南迁来的居民,嫁妆由男家雇人抬送,而“迁住是间多代者,则由女家雇工送于男家”⑦(《息烽县志》1965年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511页);《海龙县志》中也有女家雇佣扛夫的记载:“女家雇人将各妆奁包封舁送男家”⑧(《海龙县志》卷一四,《礼俗》,1937年铅印本)。但是,女家雇佣扛夫,或者说由女家支付扛夫费用的记载大大少于男家。

扛夫之外,抬送嫁妆时,还要有一人负责指挥装抬、前后照料,以保证妆奁万无一失地送达男家,此类人的称谓各地有所不同,如南川抬送妆奁时,“一人监之,谓之‘押礼’”①(《南川县志》卷五,《嘉礼》,民国二十年铅印本);万全女家“约男客二人伴送”嫁妆,谓之“押嫁妆者”②(《万全县志》卷九,《礼俗志·民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杭州抬送妆奁“在路上均有管家照料”,管家不仅要沿途照料妆奁,“至门之时,其立台等,均由管家亲自肩挑而进”③(范祖述:《杭俗遗风》,62页)。京城送嫁妆时,“蛮娘”必不可少,《都门杂咏》记载:“婚嫁几家忙,迎妆更送妆,江南风俗异,更与问蛮娘。”其注云:“嫁女之家,亲友随奁物至婿家,名‘送妆’,婿家迎之,名‘迎妆’。又有专习南礼之女媪,名‘老蛮’。” 原来,“蛮娘”系熟悉各项婚嫁礼节的妇女,专责沿途照料妆奁,打点礼节事宜。④(参见《中国风土志丛刊》第13册,《北平风俗类征》,131页)

除扛夫、管家等人外,女家往往还要派一些亲友跟随嫁妆到达男家,帮助陈设妆奁,即“铺床”(或“铺房”)。杭州女家送奁人到达男家后要“挂帐幔,铺设房奁器具、珠宝首饰动用等物。以至亲压铺房备礼,前来暖房,又以亲信妇人与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令外人入房,须待新人入,方敢纵步往来”⑤(《中国风土志丛刊》第9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966页)。镇江西石城,嫁妆送到后,“夫妇偕老者数人为陈之婿室,室中预设七星灯一座(脚盆略盛薄水浮一小盆列置灯草七茎注豆油燃之),凡物皆过焉(俗谓灯能照破不祥)。傅姆(俗云伴娘)与其家双全老妇为衽衾褥,择父母俱存之男童伴婚者宿焉(必男童者谓新妇至必生男也),谓之压床”⑥(《中国风土志丛刊》第30册,《西石城风俗志》,3页)。一些地方还有“开箱”之俗,即在夫家亲友面前将妆奁箱打开验看,开箱者一般也由女家亲友担任:“女家送嫁奁至男家,请尊长人开奁,祝以福寿多男数语。开箱时,即于箱内取花巾一幅挂开箱者肩上以酬之。相劝饮为乐。”有竹枝词反映嫁妆之盛与开箱之仪①(参见《武鸣县志》卷三,《风俗》,民国四年刻本):

百辆将来锦段鲜,画堂箫鼓正喧阗。开箱未毕多男祝,一幅花巾早挂肩。

抬送嫁妆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仪节和讲究,比如浙江西石城风俗,媒人去女家取奁具时应走的道路、女家接待方式、何种嫁妆由何人如何抬送都有定例:“媒氏如女家取奁具(上村应走何路均有定例)。女家迎入,各以汤圆四礼之,择全福妇人数辈(谓夫妇偕老有子孙者)为陈。奁物既具,从者舁以行,橱则以轿夫四人轮舁之,余如箱与杌子地板(床前搭板也,郡城男家连床购之,乡俗男家仅置一床,搭板必女家办也)诸物,则皆二人舁之。被褥帐枕及帐檐帐钩等事,陈设之抽屉棹上(被褥帐子及枕头内均置红鸭蛋数枚),烛台灯台茶酒壶茶酒杯木亮子面盆等,则以脚盆盛之,箱橱锁匙帐杆竹团圆镜必媒氏持焉。”②(《中国风土志丛刊》第30册,《西石城风俗志》,3页) 嫁妆的抬送表面上是以女家为主体,实际是由男女两家共同完成的婚礼中的一项重要程序。

6谢奁

嫁妆送至男家后,一些地方还有“谢奁”之俗。“谢奁”,也称为“谢妆”、“谢针黹”等,是新婿对于女家所赠妆奁表示感谢的仪式。清代,各地“谢奁”的时间不一,有为婚前一日(妆奁送到男家后),有为婚礼后之二三日。如《沈阳县志》记载,奉天一带于婚前一日“女氏陈奁婿室;婿往女家拜于堂,谓之“谢壮(妆)”③(《沈阳县志》卷一一,《礼俗》,民国六年铅印本); 《桦川县志》载,婚前一日,妆奁送至男家安排妥当,“婿亲往岳家拜谢女父母,名之曰‘谢针线’”④(《桦川县志》民国十七年铅印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476页);《米脂县志》载,婚礼后第三天,男家“备礼物酬装奁,曰‘谢针黹’”①(《米脂县志》1944年铅印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北卷,98页); 《崇仁县志》,“明日,新婿往叩妻父母,并馈酒筵,最丰厚者席费万钱有余,名曰‘谢奁’”②(《崇仁县志》卷一,《风俗》,同治十二年刻本)。“谢奁”时,男家要写具“谢帖”,由新郎出名。杭州谢帖“用小礼加金笺一,上写一嘉字”③(范祖述:《杭俗遗风》,62页)。

清代,出于节省花费及地方风俗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地方在婚礼中省却了“亲迎”一节,则整个婚姻缔结过程中,男女两家的往来都是以岳父母及公婆的名义进行的,比如“问名”、“纳采”、“请期”等仪式的文书中,都以男女双方父家长出名(如父亲亡故,则由兄长或家庭中的其他长辈出名),而“谢帖”是婚礼中首次以新婿出名的文书。这一方面表现出,此时新婿与岳家的关系已经完全确立,无需再由其父母代为沟通;另一方面,嫁妆是女家馈赠给新婚夫妇所组建之小家庭的礼物,而非赠送给男方的大家庭,再由男方家长出名谢奁显然是不妥的,只有新婿本人出名书写“谢帖”,并亲自前往女家完成“谢奁”仪式才符合其中的道理。

新婿对于女家的馈赠表示感谢,本属人之常情,但此举无疑又为已经繁琐不堪的婚礼增添了礼节繁费,许多人家因而不行此礼。如奉天在婚前一日女家妆奁送至,“婿有于是日往女家拜于堂上者,谓之‘谢妆’。然行之者少,多于成婚之日行之于家”①(《奉天通志》卷九八,《礼俗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锦县“诗礼之家于过妆、拜堂后,亦有婿往女家行谢妆、谢亲之礼者”,普通百姓则不行。②(参见《锦县志略》卷一七,《礼俗》,民国九年铅印本) 因此,“谢奁”之礼常常被省却、与其他礼仪合并一处或相互替代。福建上杭风俗,于新妇三日庙见、拜见舅姑及家长后,“女家即邀婿女归,并邀婿之父,次日复邀婿之母,皆专席致敬”。此为婚礼中的“回门”,但由于其“烦琐而靡”,贫乏者不能行之。清代渐改为由男家“请妇之父母,称为‘谢奁’”,将“回门”与“谢奁”两个仪式合而为一。③(参见《上杭县志》乾隆二十五年刻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1333页) 北京地区,“奁具既入门,婿往女家拜于堂”,称为“谢奁”。根据《北平风俗类征》的记载,此举本为“亲迎”,即男家收到妆奁后前往迎娶新娘,“而今讹为‘谢奁’也”④(《中国风土志丛刊》第13册,《北平风俗类征》,138页)。这是将“亲迎”与“谢奁”合而为一。与此类似的还有黑龙江地区的汉人婚礼,“男家于期日,新郎率彩舆游街,鼓吹列仗,谓之‘演轿’,并至女家行谢嫁妆礼”。新郎在婚礼当天率领迎亲队伍及喜轿游街之后前往女家,名为“行谢嫁妆礼”,实为“亲迎”①(《黑龙江志稿》卷六,《地理志·风俗》,民国二十二年黑龙江通志局铅印本)。总之,女家将筹备好的嫁妆通过一定的仪式抬送至男家,并且安置铺陈妥当,完成了女家在婚礼中最为重要的任务,至于婚礼中的其他各项程序,都是以男家为主体了。

同类推荐
  •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可谓是近世纪以来史学界的一大异数,他的“大历史观”“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 三国之铁骑无双

    三国之铁骑无双

    得谋士,铁血三国,娶美人,颖川陈玉,一揽众美在三国,从傻X成为绝顶聪明之人,建至强骑兵,战骑无双,铁骑所向,收猛将,扬威无敌!,生于世家
  • 惊世奢华_解读满城汉墓

    惊世奢华_解读满城汉墓

    968年5月,轰动海内外,后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满城也因此被誉为“金缕玉衣”的故乡。本书著者以翔实鲜闻的史录、冷峻精肃的推理和文采飞扬的笔触,规模宏大,不仅为读者讲述了充满神秘离奇色彩的发掘过程,却成就了中国考古电上一个石破天惊的事件。满城汉墓出土文物一万多件,驰名中外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和“朱雀衔环杯”等稀世珍宝曾远赴欧、亚、美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是西汉第一代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陵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城西南1.5公里处陵山上的天下第一崖墓满城汉墓,更对满城汉墓的墓室建造特点、出土文物价值及相关历史背景等内容,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亲临考证发掘而面世。举世罕见,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宏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崖墓。满城汉墓凿山而成,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与研究,被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在进行国防施工时偶然发现,从而引导读者走进无比奢华的地下宫殿,一次极其偶然的发现,去破解深藏岩层中长达21OO多年的历史迷团……
  • 赤血令

    赤血令

    平凡年轻人如重生一样来到镜蓝大陆,携带着家传功法,书写新一代神话!实力至上的世界,女人,权势,财富紧紧相连。战兵团中的女子,家族的千金,逃亡的公主,皇朝的女王,龙族的公主,一个个绝色美女与聂鹰不期而遇,演绎出一曲惊心动魄的传奇……
  • 鹰扬三国

    鹰扬三国

    血与火的洗礼即将降临!战与乱的序曲已经奏响!潜伏在深渊之下的蛟龙,是为了等待时机,静候那翱翔天际的时刻!盘旋于云雾之间的雏鹰,是为了磨尖利爪,展现那雷霆一击的雄姿!一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大时代即将来临!留给后人的,将是数不尽、道不完的评述和追忆!
热门推荐
  • 异界魔武传说

    异界魔武传说

    中华古武世家的天才,未来家主继承人之一;异界魔武大陆的残疾,被家族抛弃的弃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转变,主角要如何去适应?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强婚密爱:宠妻上瘾

    强婚密爱:宠妻上瘾

    家里一朝被人阴谋陷害以致破产,却让她遇上那个如冰块的男人一夜的抵死缠绵,她送了他三个字,男人却给她一纸合约,“我的一切我会夺回来的!”为了报复敌人,她甘愿签下,只为给敌人致命的一击。明里,他是跨国集团的总裁,冰冷容颜不喜言语;暗里,他却拥有多重骇人身份,杀戮决绝使人惧怕。“我不会爱你。”男人眼底的坚决,却在对上她的眼睛时瞬间崩塌。遇到男人上前搭讪,他会不悦道,“这是我的女人,谁让你碰了?”遇到花痴女挑衅,他会直接说,“我就只要她一个,你们谁也别肖想她的位置。”遇到蛮横人刁难,他也会说,“这是我宠的,她喜欢就好,你管不着。”是谁说不可能爱了,可是为什么一次次做出爱人之间的举动,让她一再沦陷。看着他身后那个女人,她才知道,原来她只是个替身,一夜之间,她最后选择了逃离,多年后,再回来,却再次被他缠上……【闷骚男口头禅】某女:谢谢你。某男:嗯。某女:对不起啊!某男:嗯。某女:那个,我不是故意的,我也没想到会惹来这些事情,我……某男:嗯。某女:你的话不会只有一个嗯吧?别人问你什么你都只会嗯的回答?某男:嗯?某女无奈,某男茫然。【女孩VS男人】一个小人从她身后钻了出来,看着面前的高人。“妈咪,这个人是谁啊?”粉嫩的小女孩嗲声问道,“他是不是也来征婚的?诶,你要来征婚是吗?”男人没有说话。“我告诉你,想要征婚,有三个条件,有车有房,父母双亡,不然婆媳关系很难搞的。”男人额上黑线布满。【用尽偷蒙拐骗】“宝贝,能不能帮爹地办一件事情。”某男狡黠道。女孩双手撑下巴,道,“说吧。”“爹地忘记你妈咪的名字怎么写了,可不可以去外公那里把妈咪的户口本拿出来给爹地看一下。”“我会写妈咪的名字,很简单,我教你吧!”说着就要去拿纸笔,却被某男制止了。“你们写的不一定对,只有户口本的才是最对的,万一你们写错了怎么办?”“哦,那好吧,我去问问外公。”在一旁的男孩鄙视的看着两人。注:一对一,不是回头草,男主身心健康,宠文无边。简介无能,请点进去看几章再决定咔嚓吧!本人古文:《吾家有妃初拽成》【已完结】《凰腾——绝杀鬼妃》【推荐姐妹文】姒锦《军婚撩人》鎏年《限制级霸宠》沐云清《狂霸老公极品妻》艺瑾天使《霸道老公,轻点爱》花卷儿《名门小妻——宠你上瘾》妆璧《少将,放过我》多浅《亿万老公誘宠妻》
  • 岸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宅男宅女甜品教坊

    宅男宅女甜品教坊

    每当遇到一份心仪的甜品,就会有一种馋馋的感觉在心中挠痒痒。于是火速找来精巧可爱的工具与食材,然后默默操持,静静期待,直到它如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般放在面前;光滑的奶油,鲜亮的果肉、松嫩的糕饼……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好日子离不开理财学

    好日子离不开理财学

    老百姓居家过日子,讲究细水长流,用金融专业人员的说法这就叫理财。到底怎么理财,有什么好的方法来理财,相信大家各有各的高招。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说,自己不善于理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与柴米油盐打交道,就已经在理财了。过日子理财要从点滴做起,只要留心。时时处处都能省下银子。
  • 复仇公主的王子殿下

    复仇公主的王子殿下

    她受不了继母和妹妹的折磨,离家出走。十年后,她拥有了世界上遥不可及的地位,坐上了女王的宝座,还是人人恭谨的公主殿下。为了报仇,她去了灵翼贵族学院,遇到了人人称赞的王子殿下。一开始,他们都看彼此不顺眼,互相使坏对付对方。后来,他们又想在一切。别人想阻碍?没门!
  • 光魂

    光魂

    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
  •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阐述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通过不同境遇中,面对不同机会、经历了不相同奋斗历程的人物事例,阐释机会改变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