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100000036

第36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环境保护及其实践(1)

道教在“天人合一”生态整体观的指导下,不仅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动物、森林植被、土地及水资源的戒律,而且道门中人身体力行,非常重视宫观内外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并有具体的戒杀放生、植树造林等实践活动,此外道教的斋醮活动、堪舆活动也渗透了道教的环境保护思想。而基督教由于在神、人、自然的关系中,更多地关注神人关系,因此并没有道教那样详尽的保护自然万物的规定,但是散见在《圣经》中的环保经文,是以上帝绝对命令的律法形式颁布的。至于基督教在历史上的环保活动,值得关注的有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实践活动以及20世纪70-90年代的西方基督教会保护环境的绿色运动。

§§§第一节道教戒律与基督教律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道教戒律是道教用以防止信徒“恶心邪欲”、“乖言戾行”、为非作恶的一种伦理规范,是信徒修道成仙必须奉行的行为准则,是被神化了的道德律令。这样,道德命令就从外在的他律化为内在的自律,“神戒”化为信徒的一种自觉信条,令其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于是,外在的神的律令便和内在的从善意志相统一,信徒的道德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认为:“道学当以戒律为先……凡初入法门,皆须持戒。戒者,防非止恶,进善登仙,众行之门,以之为键。”《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道藏》第32册,第185页。《要修科仪戒律钞》也说:“有经而无戒,犹欲涉海而无舟楫,有口而无舌,何缘度兆身邪?”《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四,《道藏》第6册,第936页。清初龙门派道士王常月也强调:“仙圣无门,皆从戒入;圣贤有路,皆自戒行。实系仙真之要路通衢,贤哲之中门正道。”《碧苑坛经》卷上,《藏外道书》第10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168页。一般认为,最早形成的道教戒律是《道德真经想尔戒》,又称“想尔九戒”。道教有关戒律类的经书非常多,在明《正统道藏》中,仅“三洞”就有戒律类30种,而且戒律的种类繁多。唐代孟安排编的《道教义枢》的“十二部义”说:“戒之为义,又有详略;详者,太清道本无量法门百二十九条,老君及三元品戒百八十条,观身大戒三百条,太一六十戒之例是也;略者,道民三戒,录生五戒,祭酒八戒,想尔九戒,智慧上品十戒,明真二十四戒之例是也。”《道教义枢》卷三,《道藏》第24册,第818页。《要修科仪戒律钞》的“众戒及愿念合一千一百条”《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四,《道藏》第6册,第936页。记述了三戒、五戒、六戒、七戒、八戒、闭塞六情戒、六度生戒、太清九戒、十戒、十善劝助戒、太上十戒、十二可从戒、十四治身之法、二十七戒、三十六戒、十二禁、四十五念、五十二愿、一百二十九戒、老君百八十戒、百病戒、三百大戒等。道教不仅制定了规范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戒律,而且制定了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戒律。大多数道教戒律包含了保护动物、植物、水土的内容。这些戒律成为了道门中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以戒律的形式从道德上对信徒的行为进行规范。而且是否遵守戒律,成为是否得道成仙的重要条件。《太上老君经律》明确指出:“人生虽有寿万年者,若不持戒律,与老树朽石何异?宁一日持戒,为道德之人而死,补天官,尸解升仙……人生虽有寿万年,不持戒律,与瓦石何异?宁一旦持戒,终身为道德之人而死,不犯恶而生,持戒而死,灭度练形,上备天官,尸解升仙。世人不持戒律,死有重罪,无益魂神。”《太上老君经律》,《道藏》第18册,第218-219页。不少道教经典以善恶报应的方式直接叙述了保护关爱动物、植物必得善报,而伤害动物、植物者必遭恶报。尽管道教戒律中有关保护动物、植物的戒文打上了明显的神学烙印,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道教的最高“成仙”理想,但就戒律要求保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这一点,是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某些要求一致的。

道教劝善书是一种宗教的伦理教化书。现存于《道藏》、《藏外道书》中的道教劝善书主要有《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太微仙君功过格》、《文昌帝君功过格》、《十戒功过格》、《警世功过格》、《石音夫功过格》等。作为伦理道德教化书,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也用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蕴含着具有浓厚神学特征的生态伦理思想。劝善书是用作恶后遭神惩罚、为善者得神保佑的教化,来劝人为善去恶。功过格则进一步把人的善恶观念和行为,依据既定的价值判断规则,进行量化记录和对照,因此是一种道士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属于道教劝善书一类。道教劝善一般假托道教神仙的名义,强调有神明监督人的善恶,而且神明对人可以施行赏罚。于是,其关于保护动物、植物的规定也具有神学的特征。

在犹太人的历史中,大量的诫律被制定了出来。到了耶稣时代,共有诫律613条姚新中:《仁与爱比较研究:儒教与基督教》,赵艳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基督教诫律具有律法性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摩西“十诫”和耶稣“爱”的诫命,它们以绝对命令的形式宣布,是否遵从律法,是上帝恩典的条件。

一、保护动物

道教贵生,制定了各种戒律、功过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涉及范围非常广泛。道教明确规定道门中人“不得杀生”,并以“戒杀生”为主要大戒。《三洞众戒文》中的“五戒文”的第一戒说:“目不贪五色,誓止杀,学长生。”《三洞众戒文》卷下,《道藏》第3册,第399页。《洞玄灵宝六斋十直》说:“道教五戒:一者不得杀生。”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06页。

刘宋道士陆修静《受持八戒斋文》规定:“不得杀生以自活。”同上,第886页。《思微定志经十戒》规定:“不杀,当念众生。”同上,第839页。《初真十戒》规定:“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78页。《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说:“第一戒者,下土兆民,不得杀生及怀杀想、故杀、贪杀,常行慈悲,救度一切群生,观诸众生,长如自己。”《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卷九,《道藏》第3册,第501页。《老君二十七戒》规定:“戒勿食含血之物”,“戒勿杀生”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44页。《老君说一百八十戒》规定:“不得杀伤一切物命”同上,第848页。“不得渔猎,伤煞众生”同上,第854页。“不得绝断众生六畜之命”,“若人为己杀鸟兽鱼等,皆不得食”同上,第863页。《说十戒》规定:“不得杀生屠害,割截物命。”同上,第825页。《妙林经二十七戒》规定:“不得好杀物命”,“不得杀生淫祀”同上,第843页。《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道藏》第3册,第413页。《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有戒文三百条,又称“观身三百戒”,其中有“道学不得杀生暨蠕动之虫,道学不得教人杀生暨蠕动之虫”《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道藏》第33册,第797页。《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的“三百大戒”的第一戒是“不得杀害一切众生物命”;第二戒是“不得啖食众生血肉”《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31页。并称:“世人不持戒律,死有重罪。”《太上老君经律》,《道藏》第18册,第219页。《无上秘要》卷四十四《洞真三元品诫仪》之《中元品诫》认为“屠割六畜杀生”、“射刺野兽飞鸟”、“烧山捕猎”、“捕鱼张筌”《无上秘要》卷四十四,《道藏》第25册,第150页。等都是罪过。道教要人们将慈爱之心扩大到自然物上,不要杀戮众生。《警世功过格》规定:“救一有力于人之物命(牛、马、犬类),五功至五十功”,“救一无力于人之畜命(猪、羊之类),三功”《警世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76页。《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诫》认为“含血之类,有急投人,能为开度,济其死厄,见世康强,不遭横恶”,“施惠鸟兽有生之类,割口饴之,无所爱惜,世世饱满,常在福地”,“度诸蠢动,一切众生,咸使成就,无有夭伤,见世兴盛,不履众横”,“常行慈心,愍济一切,放生度厄,其功甚重,令人见世居危得安,居疾得康,居贫得富,举向从心”《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诫》,《道藏》第3册,第393页。《警世功过格》规定:“教人渔猎,三十过”,“毒药杀鱼,三十过”,“杀一牲口,五过”《警世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82页。“杀禽鱼昆虫一命,三过”同上,第83页。《十戒功过格》规定:“贪其滋味或利其毛骨而杀者,曰爱杀(如虾螺为馔、牡蛎为药、蚌珠为饰之类),一次为二过。至百命外加二过,千命为二十过”《十戒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43页。要人们“积德累功,慈心于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慈心于物”即是要仁爱动物、植物,《文昌帝君阴骘文》记载有“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济涸辙之鱼”,“救密罗之雀”,“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以道德劝化的方式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

除了“不杀生”外,道教还反对惊吓、虐待动物。《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规定:“不得以足踏六畜”,“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不得笼罩鸟兽”,“不得妄鞭打六畜群众”,“不得惊鸟兽”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51-859页。《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规定:“道学不得惊惧鸟兽,促以穷地”,“不得笼飞鸟走兽”《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道藏》第33册,第799页。《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规定:“不得鞭打六畜”,“不得有心践踏虫蚁”,“不得观玩钓弋以为娱乐”,“不得上树探巢破卵”,“不得便溺虫蚁上”,“不得笼罩鸟兽”,“不得惊散栖伏”,“不得冬月发掘地中蛰藏”,“不得热水泼地致伤虫蚁”,“不得惊惧鸟兽、促致穷地”《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31-39页。《太上感应篇》把伤害动物、植物列为恶行,劝人们不要“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太上感应篇》,《道藏》第27册,第59-63页。对于《太上感应篇》中的“惊栖”,李昌龄注曰:“太上戒人无得惊栖,与孔子弋不射宿之说意皆一也。大抵鸟之已栖亦犹人之已寝,忽然有惊,岂不举家惊扰?”同上,第60页。《太上感应篇集注》在注释“射飞逐走”时总结说:“一切禽兽皆有人性,皆有眷属。或飞或走,射而逐之,如人离家出游,路被杀害,妻子盼望,其惨何如。”《太上感应篇集注》,《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137页。

《要修科仪戒律钞》中规定:“不得惊怛鸟兽,蹴以穷地。”《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六,《道藏》第6册,第948页。“拘系禽兽一日,一过(致死一命者加)”《警世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83页。“牢养调弄曰戏杀(如斗蟋蟀、拍蝴蝶之类),一命为一过。虽不伤命而调弄不放,亦为一过。见卑幼牢养调弄可禁止者,不为禁止,亦作一过(以无慈心故也)”《十戒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43页。《云笈七签》卷四十《说百病》说,“骂詈虫畜是一病”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73页。“恶言好杀是一病”,“探巢破卵是一病,刳胎剖形是一病”同上,第874页。而将“不骂畜生”同上,第876页。、“好生恶杀”同上,第877页。、“不烧山林”、“慈愍怜爱”《玄都律文》,《道藏》第3册,第457页。作为治病良药。

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道德要求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人类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必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取利除害。但是,这种取利除害的行为必须适度,不能以一己的、少数人的私利的满足来损害人类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取利除害的行为不能危及生态平衡。环境伦理并不是要不杀生,而是要人们不要滥杀生。

其实,道教也不是无条件地反对杀生。在世俗生活中,道教只是要求人们不要滥杀动物,主张只“取作害者以自给,牛马骡驴不任用者,以给天下。至地祇有余,集共享食。勿杀任用者、少齿者,是天所行,神灵所仰也”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81页。认为“凡物当生旺之时杀之,方才为杀。至休囚衰弱之时杀之,不足为杀,可见生旺时乃天地发生万物之情,不可违悖天意。至乘天地收藏之时而取之,则用无穷也”《石音夫醒迷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88页。即是说万物初生,或生命正处在旺盛时期不得捕杀,不可过早地中断其生命进程,以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太上感应篇集注》在注“射飞逐走”一句时引有一诗:“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太上感应篇集注》,《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137页。表达了对于受到伤害动物的极大的同情。道教的这种禁止杀生、反对惊吓或虐待动物的主张,以及道教为拯救天下生灵而设的水陆道场、黄箓斋仪,都充分反映了道教对动物的极大关爱。

基督教《圣经》中也有爱护动物的记载,在大洪水到来之前,上帝吩咐挪亚:“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飞鸟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的昆虫各从其类,每样两个,要到你那里,好保全生命。”《圣经·创世记》6:19-20。这使生物的多样性得以维持。在《圣经》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也具有伦理特征,《箴言》中就说:“义人顾惜他牲畜的命,恶人的怜悯也是残忍。”《圣经·箴言》12:10。在“十诫”中的安息日休息也包括动物休息在内,而且即使在安息日,也要求拯救掉入沟渠中的公牛。又如《申命记》规定:“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圣经·申命记》25:4。这也体现了对牛的怜悯和关爱。在中世纪本尼狄克派修道院的《会规》中,有“不杀生”的规定。但另一方面,在上帝与挪亚的立约中,上帝说:“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你们的实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圣经·创世记》9:3。在这里,动物又是上帝赐予人类作为实物的。这条经文成了西方环境主义者对传统基督教神学进行诘难的证据之一。

二、保护森林植被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森林是以高大乔木为主的生物群落,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生活在一定的土地上,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破坏森林实际上不仅破坏了全球的自然经济,而且破坏了地球生命维持系统的自然基础。

同类推荐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自巴黎一路南下

    自巴黎一路南下

    一段纸上的环球旅行,世界多国留学生携手旅外青春作家带你体验别样的留学生活和异国游历奇遇。在法国:难忘法国童话般的小镇,邂逅小镇里那个男子;在美国:开车穿越传说中的66号公路,遭遇惊悚的hitchhiker;在日本:一品浪漫的京都小雪;在德国:柏林墙头,一段穿越时光的生死恋;在俄罗斯:体会一个人在异国的独立生活;在印度:亚穆纳河波澜不惊的缓缓流过,有穿着红袍的印度女人,颈子里带着金色的项圈,咖啡色的皮肤美丽的暴露在阳光里,映着亚穆纳河波光粼粼的流水,闪耀的眸子带着夺人的亮光……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园王道:金牌女友

    校园王道:金牌女友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一个戒指的传说,一堆鸟屎的故事,她是啊Q版的功夫女生白晓童,一枚偷来的戒指开始了与阳光男孩的扯不清的关系,一堆拉在脸上的鸟屎又让她开始了与神秘少年奇异故事,两个不同性格的男孩,他们是兄弟,却也在莫名间的成为对手……
  • 凶手眼中的红纱巾

    凶手眼中的红纱巾

    年轻的刑警刘元从小酷爱《福尔摩斯探案》,一直梦想着能够像自己的传奇偶像福尔摩斯一样侦破一个又一个的疑难案件,但是机会却一直没有降临到他的身上,直到有一天晚上,外面大雨倾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冲进了刑警队,向刘元坦白:“我杀人了。”并拿出一条红纱巾……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夜王的冷情妃

    夜王的冷情妃

    前世,她是国家最出色的情报人员,却被唯一的朋友背叛。一声枪响,她带着满腔的恨意和讥讽闭上双眼。今生,她本为将军府尊贵的嫡长女,却出生丧母,又不得父爱,受尽屈辱与折磨!没有实力,她隐忍;没有权势,她建立。然而突如其来的圣旨仿佛一道枷锁,将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人硬生生的缠在一起,他追逐,她远离,却始终躲不开情之一字。既然注定纠缠,不如放手一搏!赢了,她笑!输了,她杀!如此简单,而已――可当身旁傲世无双的男子用那双狭长的冰蓝眸子深情不悔的看着她时;当那人为她笑,为她痴,为她怒时,她冰冷的心是否还能无动于衷?她心底的伤痛又能否彻底放下?【本文系宠文无虐型,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新文求支持,求收藏!】【初见】“蓝小姐并不似传闻那般怯懦无知?”他淡淡道,完美的俊脸上看似不带任何情绪,只是望向眼前清冷出尘的少女时,一向凉薄的心中却是不可抑制的浮上一抹诧异和惊艳之色。“传闻是什么?不过道听途说罢了!莫非夜王殿下相信?”蓝羽情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屑和讥讽,径自说道。“本王自是—不信!”他上前几步,低头看着她,神色很是专注。窗外的暖阳洒在两人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男子的风华绝代合着女子的清冷高贵绘成了一副唯美的画卷。【复仇篇】望着冷漠的连一丝感情都没有的白衣女子,蓝清灵心中尽是绝望和恐惧。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原来都逃不过她的掌控,自己就像个跳梁小丑般,一步步的走进她的陷阱。原以为可以将她永远踩在脚底,却不想自己才是万劫不复的那一个。“你到底要做什么?当初就该杀了你!杀了你!!”身边是亲生母亲的嘶喊,她瞪大了眼睛想出口阻止。可是,张了张嘴,却吐不出半个字,痛苦的泪水从那张已不复美貌的脸上滑落。她的舌,早已经被那个妖孽一般的男子下令拔掉了;她的脸,也已经被毒素彻底侵蚀。她怎么会忘了,那日日夜夜的折磨?一切都是她们自找的啊!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她张嘴大笑,无声的自嘲着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失败,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
  • 重生农家女

    重生农家女

    ,她重生到乡村。一醒来家徒四壁,且看小女子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
  • 鏖兵台儿庄

    鏖兵台儿庄

    蒋介石是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他调兵遣将,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策定津浦线防御战;他下令处决韩复榘;他同李宗仁及台儿庄前线各高级将领保持密切的电报联系;在台儿庄最危险的时刻,他亲临前线巡视;在举国欢庆台儿庄大捷时,他通电全国,告诫军民保持清醒头脑,“闻胜勿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