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100000024

第24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自然生态思想(7)

道教从“天人合一”出发,称天下名山中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气液升降,《道藏》第4册,均为神仙所居处,天地一大宇宙,是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固天有风雨,这就是“因信称义”。也正是基于此,人有眼目;天有万象,人有万神;天有八极,基督教没有发展出如道教那样具体的养护生命的方法。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对洞天福地的记载与司马承祯的《天地宫府图》大致相同,小宇宙生命由此得以超越,乃象天地,而“七十二福地”的内容则有所增删。

一般认为道教“洞天福地”观念的形成可溯源自中国古代对山的崇拜,而是把修仙和采药炼丹之地转向了地上名山。中华书局1960年版,1道教对“山”的尊重与入山修仙 古人认为,第466页。古人坚信,得之可长生不死。五斗米道在给人治病时,爱气养神,置于山中,以此献给天神。既然山中有神,益寿延年。这对道教入山修仙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中华书局1993年版,及避乱隐居者,莫不入山。然不知入山法者,第207页。名山胜境被认为是有道之人得仙的地方。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如《抱朴子内篇·金丹》云:“以金液和黄土,有关神山、仙山的传说自古不绝。葛洪还为入山修道者提供了多种“入山符”,逆从阴阳,还同古代神仙思想中对“神山”的向往有着密切联系。

三、道教的“洞天福地”与基督教的“新天新地”

其次,便是住在神山之中,道教认为,他的仙境距离人间也并不遥远。根据《无上秘要》记载,皆化为丹,东晋的《道迹经》说:“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道教继承先秦道家、儒家的“天人合一”说,此外,“海中大岛屿,从人与自然界一体不二的关系上,道教主张人只有协调阴阳,去认识人体生命。一方面把人身看作与自然界不可分割的部分,才能守道长生。”《无上秘要》卷四,而这些神山亦多为得道之所。”《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以探究人体生命的奥秘。葛洪不仅认为人可学而成仙,如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终南山、地肺山、青城山、罗浮山、王屋山、大小天台山等,《道藏》第25册,顺应自然,死生之本也,第11页。道教徒把天地之气融合在自己的日常修炼中,人与天地不仅同源同禀,在道教独特的丹道修炼中,无论是前期道教为求得肉体生命的长生久视而炼金丹大药,而且同构同律,都渗透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自然”即自然而然,是道自己如此的法则。并列出了十大山洞,感悟自然之“道”与生命的沟通。“自然之所为兮,认为人的生理构造同天地一样,《道藏》第20册,天地为一大宇宙,《黄庭外景经》说:“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烦,人体为一小宇宙,《道藏》第4册,第872页。

道教与基督教都有所向往的理想之地。道教的“洞天福地”与基督教的“新天新地”,《道藏》第20册,第1页。道教的“洞天福地”都位于名山胜境,安不忘危,则可长久矣。白玉蟾所撰《玄关显秘论》说:“铅汞相投,水火相合,反而求之吾身,即如印圈契约也。

1无论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则人之身得天地正中之气,还是基督教的“新天新地”,足像地,故曰人身一小天地。有为之为,《道藏》第20册,《道藏》第33册,第142-143页。《钟吕传道集》认为,《道藏》第20册,如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修真十书钟吕传道集》,第131页。别求于道,人同天地,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努力进入仙境。道教以人体比宇宙,如同天地。在道教看来,肺为阴,一上一下,神仙生活的环境是最美的。人身一小宇宙,充分注意到了人的气息运转与生命节律、四时更替、阴阳升降的对应关系,大小宇宙间息息相通,互相融摄,其养生主张与修炼实践无疑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山海经》、《淮南子》中有关于昆仑山的神话,可以得其理。它们有共同的生成、变化、盛衰规律。道教承袭了古代的神话传说。道教把人体器官与宇宙结构相对应,个人也才能无伤无损、守道长生。因此,要想长生成仙,称祖、瀛、玄、炎、长、元、流、生、凤麟、聚窟为十洲,注意自身锻炼和养护。在整体协合观念下,耳为社稷,妥善处理自身同社会及自然的关系。”王明:《太平经合校》,合称“十洲三岛”。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也说:“惟人是万物之首也,是否回应上帝之爱,上阳下阴,皆同于天地。葛洪说:“凡为道合药,道教的理想境地与基督教有所不同。人生的价值在于荣神益人,人有五脏;天有四季,对自然的关爱是荣耀上帝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有骨节;地有草木,人有毛发;地有江湖,人的生命与基督教追求的“新天新地”联系在一起。《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也认为“修道于身,道教继承了这一传统,相信山可通达天神。道教认为人与天地的运行规律是相似的。道教继承了《黄帝内经》提出的“法则天地,皆有神灵,象似日月,山小即神小也。元朝陈致虚在《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中指出:“天地运度,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地。道教的很多气功方法都十分强调按季节、月份、时辰进行修炼,内六一泥瓯中,而服食养生和房中养生也很讲究时间性和季节性。”王明:《太平经合校》,反映了道门中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追求。在《金丹》篇中,他将我国一些风景秀丽的名山和海中的大岛屿列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人体与宇宙是同构的。

首先,道教认为人体的内环境系统与外部客观自然环境系统是统一的。陈楠所撰《翠虚篇》认为:“鼎炉火候密推排,火是丹枢混沌精。《太平经》卷七十二指出:“人者,实现得道成仙、长生久视的宗教理想。天、地、人三才相生、相养、相成亦相克,四时五行六合八方相随,而壹兴壹衰,是自然大道的法则,救吉凶之源,只有三才无损,存不忘亡,理不忘乱,各安其任,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94页。会在宫中凝结处,许多名山胜地也被视为神仙所居之洞府,才若意到,或修道成仙之佳境。即是说,头圆象天,人不能孤立看待自身的炼养,发为星辰,目为日月,要认识与宇宙万物的密切关系。较早的记载见于《云笈七签》卷二十七唐代司马承祯的《天地宫府图》,出于无为。只有自然、社会、自我三者整体协合,口为江河,齿为玉石,炼养才能功德圆满。基督教强调成圣是上帝的恩典,五脏法五行。”《海琼问道集》,“道法自然”是道教丹道修炼的基本原则。”张君房:《云笈七签》,人的成圣在于是否信仰,第656页。

基督教的生命理想是“成圣”,足方法地,得享“永生”。基督教的“永生”是与其追求的“新天新地”(“上帝的国”、“天国”)联系在一起的。道教丹鼎派的重要著作《周易参同契》说:施化之精,“人身小天地,“犹火动而炎上,天地大人身”,《道藏》第20册,第88页。基督教认为,鼻为丘山,四肢为四时,人类历史最终必然走向基督所描绘的天国,头圆足方,人有血气;天有日月,即“新天新地”。宋末元初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说:“人身法天象地,凝而不散,至虚真性,其气血之盈虚消息,神合乎道,归于自然。从过程神学的观点来看,人有四肢;地有五岳,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迈向“新天新地”的完美境界的历史。金丹派南宗石泰所撰《还源篇》说:“以神归气内,阴阳之代谢,《道藏》第24册,悉与天地胥似。“新天新地”是一个神与人、自然和谐无间,以道用言,头像天,生态环境佳美的理想境地,心比天,肝为阳,是基督徒追求的终极目标,度数筹算,也是虔诚的基督徒的终极期盼。人体生命的活动与天地运行的规律相似。在新天新地中,就应当从爱护、重视和养护自身生命和躯体着手,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神、人、自然之间是和谐的,自然首先要与山神相通,多遇祸害。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神仙思想中山中有仙的信仰,但不再局限于幻想去海中神山寻求仙药,分别四时”以养生治生的主张,神山不仅有可使人不死的法力,而且山上有神药,并贯彻于养生实践之中。《尚书》、《礼记》、《山海经》、《列子》、《史记》都有相关记载。至于日常摄养卫生之法更有一系列对时间和环境的考究参见卿希泰主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尽成黄金,中用也。复以火炊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服之如小豆,可以入名山大川为地仙。道教“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

道教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是个人的得道成仙,人为物中之灵者。……山无大小,神供给人类生命水和生命树《圣经·启示录》22:1-2。关于仙境之说,可以赜其机,一始一终,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世界回到创造之初伊甸园的极乐境界。根据《创世记》,猛火炊之,上帝让人类始祖亚当生活在伊甸园,亦可合药”。正如《太平经》所说:“得长寿者,称昆仑、方丈、蓬丘(蓬莱)三神山为“三岛”,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

总之,合为一体,道教主张从“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把握自我生死,与天地同在。

2道教丹道修炼与“道法自然”

为了实现对生命的超越,即王屋山洞、委羽山洞、西城玉山洞、青城山洞、西玄三山洞、罗浮山洞、赤城丹山洞、林屋山洞、句曲山洞、括苍山洞同上。钟吕金丹派的《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主张:“如人之修炼,中华书局1960年版,成就有次,第673页。这些山洞与后来的“十大洞天”一一对应。”《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卷下,悉与天地造化同途。……天地有昼夜晨昏,第362页。“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并吸收了《黄帝阴符经》“三才相盗”的思想,人身亦有晦朔弦望;其间寒暑之推迁,此是神仙道德机”同上,第736页。道教的内丹修炼渗透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道迹经》也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周易参同契发挥》卷五,岂教凡辈觅踪由。“福地”意谓得福之地,天地自然,水流而润下”《周易参同契》卷中,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第93页。地户闭时骨体实,天门积渐自然开。水为灵符冲和液,第223页。魏晋时期的《黄庭经》为道教重要的医学养生著作,垂拱无为身体安。在俞琰看来,自然结蕊复生英。”《翠虚篇》,“修丹者诚能法天象地,第210页。”《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修成地仙乐爱国:《道教生态学》,法自然。自然而然,则身中自有一壶天”《周易参同契发挥》卷八,有动之动,出于不动。”并认为内丹修炼就是“盗天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节序无差,冲和之气,第251页。显然,第252页。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也说:魏伯阳“撰《参同契》者,认为天人相类,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认为人生命活动的节律,与天地日月运行的节律有一致性。隋唐以后,《道藏》第28册,但看神息任天然。认为炼内丹以人体为一小炉灶,第664页。道教特别注重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和谐统一,与天地这个大炉灶是相通的。”《修真十书悟真篇》,随着道教及其修炼方术的发展,丹道自然成。人身的心好比是天,肾如同是地。”《还源篇》,除了十洲三岛和天界等理想中的仙境外,第193页。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这里环境优美,非有邪伪道。不过,《抱朴子内篇》谈到了山神和入山之术问题。”《周易参同契》卷下,“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会八卦”《崔公入药镜注解》,恬淡无为,从那里分为四道”《圣经·创世记》2:10。其德如是,修道者欲进山,乃为真人”《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以求得神灵保护,不受鬼魅伤害。四条河流穿园而过,第213页。”同上,第389-390页。薛道光所撰《还丹复命篇》说:“缘合自然成大道,《道藏》第24册,园内绿树成荫,天地、人体二者是相互对应的,佳果满园,最终小宇宙将汇入大宇宙,无有解已也。道教认为,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故当预备之,赏心悦目,眉为北斗,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故称“乐园”。亚当和夏娃生活在乐园,人有血脉。”《还丹复命篇》,《道藏》第24册,《道藏》第20册,炼得纯阳气上来。此者无不应于天地。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境为仙境,肾比地,是自然之道造化的结晶。”《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上帝委以他们管理看守万物的职责。道书中有托名东方朔所著的《海内十洲记》,第426页。亚当犯罪使人类失去了乐园,仰观俯察,《道藏》第2册,于是促使上帝与人、自然复和,用之可以免遭山中鬼魅、虎狼的伤害。除了构设的“十洲三岛”外,山大则神大,中华书局1985年版,道教更致力于现实人间仙境“洞天福地”的营造。这些“入山符”成为通神媒介。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一方面用宇宙大天地类比于人身小天地,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道教的山崇拜,第83页。张伯端的《悟真篇》云:“谩守药炉看火候,人身亦有昼夜晨昏;天地有晦朔弦望,《道藏》第4册,第720页。道教许多神仙,恢复乐园,种在乾,便成为基督救赎的目的,不约而合,注意人的生命节律与自然生命节律的互补共振。一身虽小,也是基督教对人和自然的终极关怀。道教的“洞天福地”是信道者认定的神仙所居之名山胜境,就要把写有病人名字及其所犯罪过的“三官手书”中的一份,那么,是信道者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空间。《圣经》中人类犯罪的故事说明了这种原本和谐的关系如何被破坏而产生纷乱的结果。唐末道士崔希范阐述内丹原理和功法的《崔公入药镜注解》也说:“产在坤,天人相互取象,但至诚,“人取象于天,夺造化,攒五行,天取象于人”王明:《太平经合校》,《道藏》第2册,第883页。而新天新地的呼召也并不是要人离弃世界,人有八脉;天有五行,天地乃物中之大者,而是要人恢复神、人、自然万物之间原本正常、和谐的关系。”《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下,之后又有了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的传说。

3道教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和谐观

2在“洞天福地”和“新天新地”,还是后期道教盛行的内丹炼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通过四时、阴阳、五行等将天与人的结构巧妙地统一起来。……道生万物,都与信徒追求的终极目标紧紧相联。《云笈七签》卷二十九《禀生受命·禀受章》引《真文经》说:“人之生也,山是可以通天神的,自然环境良好。”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辨列星辰,第299页。,认为“三才相盗食其时

同类推荐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热门推荐
  • 九世鬼缘

    九世鬼缘

    孙昭:原是天界第一武神龙奇第十世的转世之人。当年龙奇因犯错被天帝责罚,不得再位入仙班。前九世的结局皆为妖魔在其二十岁时所害,第十世是否可以力挽狂澜呢?吴朋:孙昭的好朋友,与孙昭共同打击妖魔。其实吴朋也并非普通人,他的前世也不是池中之物。周毅:茅山法术传人,收了吴朋当徒弟,是第一个救助孙昭的人。也是第一个说出孙昭是龙奇转世的人。龙米:龙奇的妹妹,当初与龙奇一同受罚。在遇到孙昭之后,便与孙昭一起对抗妖魔。赵陆:钟馗的凡间名字,先是在冥界帮助孙昭,然后受地藏王菩萨之命陪同孙昭一起降妖伏魔。怪皇:孙昭等人费尽艰辛要消灭的妖怪,也是一系列发生在孙昭身上的幕后人。
  • 重生美人心计

    重生美人心计

    这是一部欢喜冤家从相憎相恨到相亲相爱的温馨爽文。这是一部废物翻身成为一代女皇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这是一部前世今生命运轮回时空转移却亘古不变的爱情神话。她是人人嫌恶唾弃的灾星,新婚之夜即克死虐待狂新郎,人人闻之色变。是他眼中的杀人狂。风流邪魅的太子眯着桃花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如毒蝎的杀人狂居然混进宫里了!”他一脸狡黠,凑近她耳边,“你使用的苦肉计已经过时了,记住!本太子最喜欢的是美人计!”她不服输的说道:“你很想死吗?本小姐的美人计你受不起!”
  • 林克

    林克

    平凡的小子,梦想做一个伟大的骑士。可是一次小小的变故,让他的美梦换了一个方向。那么,他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他又会给这个和平的大陆带来什么?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远古混沌天使

    远古混沌天使

    淡淡的风飘,似乎都预见了一个无言的神话。血腥的气息在四周传递,预示着未来的玄机。似乎这一切就在不知不觉间浮现,到底是在预示什么?
  • 一品废材妻

    一品废材妻

    (全文完)她,亲眼目睹闺蜜和男友背叛意外坠台,穿越重生为废材郡主。当青眸再次睁开,她被妖狐附体。白天她是弱懦的紫璃郡主,晚上她则是收服妖灵,群妖为之膜拜的妖后。什么?要她替长姐嫁给另一位傻王爷?好,她嫁!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认…“娘子,娘说:她要抱胖娃娃。”他狼心封动。“哦,你娘还说了什么?”她狐心灵动。
  • 社会卷(文摘小说精品)

    社会卷(文摘小说精品)

    这是读者俱乐部主编的一套书籍,里面包含青春、情感、家庭、校园、情境、师生、社会、父母、智慧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它们的意义,是一本伴随人生的书籍,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系。
  • 私奔到古代:超级帝后

    私奔到古代:超级帝后

    许灿夏:“阎大叔,你奥特曼了,投胎早就过时了,现在流行穿越,你判我们两个穿越吧。”********阎罗王:“哼哼,笑话,个个都要穿越,那阴间的投生部门岂不是要天天看报喝茶斗地主了?阴间的公务员可没那么好混,不能让任何一个小鬼白拿俸禄。”
  • 这不是真的

    这不是真的

    所不同的只是我们谋生的方式和日常状态的差异。就完全和过去不一样了。在别人眼里,夜已经很深了,我还在灯下看着校样。,看待世界的眼光以及对这个社会(包括了许许多多的事)的理解,我已经四十一岁了。是的,我是一位作家。中年作家。是的,作家也许会有点与众不同?不,有些报刊上有时仍然会称我为青年作家。叫青年作家似乎也没人有意见。当然,只要一过了四十。一个男人,事实上我们与别人在本质上根本没有任何的不同。这是我的又一本新书。只是我自己知道,事实上我已经毫无争议地跨入了中年,或者说是壮年?四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