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000000013

第13章 汉晋文学对庄子生命意识的接受(4)

第二首写祭奠更具黑色幽默的意味,“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死者不为死亡悲哀,心中只惦记着醇醪浮蚁,不知什么时候能再次品尝。

最后一首写送葬和下葬: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里没有渲染送殡的悲痛场面,而只是简单地陈述在凄清阴冷的天气里,死者被运到荒郊野外埋进坟墓,从此不见天日,传达出一种圣人贤达也无可奈何的感伤。”参见黄亚卓《试论魏晋文人挽歌诗及“死亡”主题》,《柳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生死本只是自然的过程,死者的死也只是对于自己的亲戚会有一定的影响,而旁人则可能送葬归来就放声高歌。既是如此,死亡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重视的,死去即“托体同山阿”,归于永恒的大化。

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的挽歌诗较之陆机的挽歌诗,对待死亡的态度已经渐趋平淡自然了。如果说曹魏、西晋文士们深刻的死亡之悲更多是因为他们把死后的悲惨和生时的美好尖锐对立起来的话,那么到了东晋陶渊明已逐渐消解了这种尖锐对立,“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把荣辱享乐看成了虚幻、短暂的东西,生的一切不该永远留恋,死亡也不该如此悲痛了。生和死都不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只要顺其自然就行了。

在这里,陶渊明采取了“自挽”的形式,这与袁山松好听(作)挽歌有异曲同工之妙,《世说新语·任诞》云“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续晋阳秋》又云:“袁山松作《行路难》,辞句婉丽,听者莫不流泪。羊昙善倡乐,桓伊能挽歌,时称为‘三绝’。”可见,东晋士人实已将死亡当成了一种生命的自然现象,他们将其视为思考的对象,审美的对象,于思考和审美中将死亡的忧惧淡化、消释。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死亡主题在魏晋文学中反复奏响,形成了魏晋文学深重的、忧郁的、悲哀的底子。这种哀感几乎无处不在。魏晋文人似乎形成了一种习惯与爱好,只要一接触外物,总要想到生命的凋零;一想到死亡,总有不尽的哀愁。他们会为一棵树而感慨。桓温北伐,看到自己手植的柳树已经长大,便凄凉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言语》)。卫玠渡江南下,见滔滔逝水而神色惨悴:“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同上)这种心理状态虽然太灰暗、窒息,但却是一种广及宇宙的悲情,它赋予了人生以更深刻的含义。正如宗白华先生在《艺境》中说:“深于情者,不仅对宇宙人生体会到至深的无名的哀感,扩而充之,可以成为耶稣、释迦的悲天悯人。”参见宗白华《艺境》一书的观点。这种悲悯情怀正反映出魏晋文人对于生的留恋,正如李泽厚所说:“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参见李泽厚《美的历程》一书相关论述。

这是庄子重生思想在汉晋时代的敷衍。庄子一方面视生死为大化自然的过程,他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而另一方面,他又说:“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庄子·列御寇》)这里似乎存在矛盾,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这两者其实是统一的:正是因为生的眷恋,死的恐惧,才使庄子作此放达语,希望以此来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消解死亡恐惧。与庄子一样,魏晋文人由其生存状态生发出了对死亡的悲剧性认知,正是这种认知,使他们对于自我生命有了最为深切的体验。如果说庄子的放达还有某种规避死亡的意味,则魏晋文人可谓是真正地直面死亡。死亡是魏晋士人生命的灵根,他们的一切思想和文学几乎都从对死亡的审视而来。

生命之脆弱,死亡之不可避免,使得汉末魏晋文人对个体生命十分珍惜,他们用诗文表现对自己、对亲交的浓重关怀,如曹植《赠白马王彪》痛曹彰之死,伤与曹彪之即将分离,又悲兄弟间之猜嫌,叹人命之非金石,以“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束,表现作者出对生命的极度珍惜。阮侃《答嵇康诗》:“愿子荡忧虑,无以情自伤”;嵇康《与阮德如诗》:“君其爱德素,行路慎风寒”,互祝珍重之情弥漫纸面。类似的互赠互勉之言,在魏晋诗文中频频出现,往往意真情挚,满怀关爱。即便是代他人而作的赠妇诗,如陆机《为顾令文、彦先赠妇往返诗二首》、《为陆思远妇作诗》、《为周夫人赠车骑诗》,陆云《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四首》,以及曹丕、曹植、王粲、潘岳等所作《寡妇赋》,“皆以对个体生命的珍惜为出发点,诗人往往出以悲天悯人之情怀,既伤己之不幸,又伤他人之遭难”王晓卫:《魏晋赠答诗的兴盛及当时诗人的交流心态》,《贵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表现出士人对生命的深切关怀。

三汉晋文人人格选择的焦虑及其孤独意识

在对于宇宙和生命的观照中,汉晋文人感受到了“生命之轻”,人生如微尘,缥缈易逝、漂泊无主、孤独零落。“尘”的意象大量地出现在这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阮瑀《诗》:“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这时期文人亦有由社会政治遭际而来的不遇之感、弃材之叹。阮籍《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其一谓自己“才非允文,器非经武”,以此来表示自己愿意过优哉游哉、闲居安处的日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也说自己不愿做官是七不堪、二不可;陶渊明的诗文也表现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轻松和愉快。从表面看来,这种自主地对现实政治的弃绝似乎与以前士人的不遇悲叹不同,但实际上,我们知道,这种弃绝与疏离都不是这些文人的初衷,只是因为现实与其理想实在有太大的距离,他们没法在现实中实现政治抱负,而不得不游离开去。究其实,他们的现实人格与庄子的“弃材”的自我定位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发出的都是为社会所遗弃的边缘人的感叹,如左思的《咏史诗》等。

而现实处境的险恶,更让他们终日心焦。嵇康多次在诗文中说到世境的险恶:“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崄。”“豫子匿梁侧,聂政变其形。顾此怀怛惕,虑在苟自宁。”“详观凌世务,屯险多忧虞。施报更相市,大道匿不舒。夷路值积棘,安步将焉如。”他以鸾凤自比,悲叹“云网塞四区,高罗正参差。奋迅势不便,六翮无所施”。而阮籍也是“殷忧令志结,怵惕常若惊”(《咏怀诗》其二十四),“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其三十三)他的八十多首咏怀诗大都写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无常。如“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其二),“谗邪使交疏,浮云令画冥”(其三十),写的是友谊的无常;“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其六),“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其五),写的是富贵的无常;“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其三),“朝生衙路旁,久痊横术隅”(其五十九),写的是身家性命的无常;“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其十五),“荣名非已宾,声色焉足娱”(其四十一),又写的是名誉的无常。潘尼《恶道赋》,研究者认为“此赋虽为述行,实亦写时事,‘恶道’者亦恶世道也”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8页。潘尼《怀退赋》写出了现实处境之危殆:“背宇宙之寥廓,罗网罟之重深;常屏气以敛迹,焉游豫以娱心?”欧阳建《临终诗》:“恢恢六合间,四海一何宽。天网布闳纲,投足不获安。……不涉太行险,谁知斯路难?”左思《咏史诗》之八:“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途。”张翰《赠张弋阳诗》七章其一:“时道玄旷,阶轨难寻。”“失路”的意象常见于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

生命的焦虑转化为人格选择的焦虑: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将以什么样的人格形象出现,这几乎是每个士人都曾面对的问题。他们也热衷于探讨这个问题,而且这种探讨往往以双向交流或集体讨论的形式展开,通过玄理探讨、人物品评,他们共同来探索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式。对理想人格的探讨也就成为魏晋文学最重要的主题。

魏晋文学中对理想人格的探讨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一种是直接抒怀式。比较典型的有阮籍《咏怀诗》、郭璞《游仙诗》钟嵘《诗品》在序及中卷郭璞条中对郭璞游仙诗作出了评价:“辞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咏怀,非列仙之趣也。”沈德潜《古诗源》曰:“《游仙》诗本有托而言,坎咏怀,其本旨也……”何焯《义门读书记》:“景纯《游仙》,当与屈子同旨……”郭璞以“游仙”形式述怀,当无疑。等,就像个人的心灵日记,是自我的直接抒怀;除这种个体单独的直接抒怀外,还有集体的直接抒怀,如金谷诗人、兰亭诗人的创作,都是集体性的抒发人格理想的例子。

张华《鹪鹩赋》,以鹪鹩自拟,谓己穷居乡里,略无名器之累,而“委命顺理,与物无患”,“静守约而不矜,动因循以简易;任自然以为资,无诱慕于世伪”。潘尼出仕前著《安身论》,以明所守:“盖崇德莫大乎安身,安身莫尚乎存正,存正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现实处境之危殆,使其面临穷达之歧途选择,其《怀退赋》云:“穷独善以全质,达兼利以济时。”潘尼将“穷则独善其身”理解为“穷独善以全质”,研究者认为“这是将道德精神之‘独善’改成了肉体生命之保全。这反映了作者身处局势之严峻,联系到当时文士在大战乱中鲜有全者,潘尼最接近的亲友如潘岳、陆机等先后死于非命,即可理解其‘全质’观念之产生情由”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9页。陆云《逸民赋》序:“富贵者,是人之所欲也。而古之逸民,或轻天下、细万物,而欲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岂不以身重于宇宙而恬贵于纷华哉?故天地不易其乐,万物不干其志,然后可以妙有生之极,固无疆之休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形式,但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谓“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并认为《五柳先生传》“以极其简洁的笔墨表达了不同流俗的性格,清楚地划出了一条与世俗的界限,从而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一种是探讨、论辩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为作品中虚拟人物的论辩,一为赠答双方的切磋探讨。

同类推荐
  • 唐诗三百首新注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学术背景,重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本书的方法与特色是:第一,由单薄的个案研究与历史描述模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第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观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中外对话的理论生原则和方法原则。本书既有明晰的历史线索,又有厚重的观念辩析,为今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和观念指导。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红楼之黛妃难宠

    红楼之黛妃难宠

    ★★父亲病重,黛玉回南奉亲,亲聆父亲的教诲,迅速成长蜕变。父丧回京,太后赐婚,黛玉奉旨而嫁。她的夫君:人前亲昵地唤着娘子,人后却一把长剑抵着她的脖颈,是她看走了眼,还是他伪装得太深?原来,他娶她,只为报复,父债子还,天经地义!面对他层出不穷的算计,戏弄和羞辱,清傲的她终是无法再淡定。他狡诈阴险,步步为营;她沉着冷静,巧妙还击。权术与“仇恨”之间,且看聪慧机灵的林妹妹,如何智斗阴险狡诈的北静王!真相大白时,情何以堪,在彼此的目光中,还剩几分美好?恨,消失,爱,能否再开始…(此文非虐,主旨:有些缘因爱而起,有些缘由恨而生!风格轻松诙谐,请放心跳坑!)★★共分两卷:上卷溶心玉意;下卷江山美人★★本文男主:聪明、阴险、腹黑、无赖、霸道女主:冷静、理智、聪颖、机灵、俏皮★★推荐好友红楼佳作:栖霞公子:《红楼之情满潇湘》长天一啸:《水沁玉润红楼情》雨彤喜欢的文:《三段锦之醉红楼》(潇湘奇文,错过遗憾!)
  • 独宠冲喜霸妃

    独宠冲喜霸妃

    一睁眼,魂穿。再睁眼,毒药!没喝!苦逼的穿越啊!她居然穿到一个冲喜小媳妇身上,不但要为快翘辫子的相公挡灾挡厄,还要三不五时的用血给他解毒。左有看她不顺眼的婆婆!右有时时盼她挂掉,一日三餐外加宵夜下毒的一窝老姨娘们!前有想毁她名节的表妹!后有不成器的公公和纨绔小叔子!更有公主大BOSS,看中她的的渣相公,对她这个绊脚石欲除之而后快。相公要当陈世美,候府要和皇帝成亲家,欺她小孤女,偷毁婚书,降妻为妾!掀桌暴走:老娘又不是软柿子,谁都可以来捏两下!有本事统统放马过来!打地鼠谁不会?出来一个锤死一个!★★★★★1公主得意地看着某女,娇笑:“元郎,她这般上不得台面,又低贱,不如远远打发了!”某男迟疑地望着某女,眼神留恋。公主目光一闪,语气尖利:“怎么?舍不得吗?这贱人有什么好?”某女眸色一寒,猛地端起桌上的鲍鱼海参汤扣在公主头上。诸人瞬间石化。“啊!”公主顶着一头的鲍鱼海参,疯狂尖叫:“本宫要杀了你!”某女浅笑敲碗,锋利的瓷片抵着公主脏污扭曲的脸:“你最贱!一个太监样的男人都抢,实话告诉你,他,姑娘我还看不上!配你个傻B正好!”她笑看脸色铁青,羞怒交加的某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二货,祝你世世代代是太监!”谈笑间,将候府深宅搅了个天翻地覆,拍拍屁股,潇洒离开,誓要活出自己的锦色年华!2表妹故技重施,狠狠一撞某女,“哗啦”一声,某女在岸上,表妹尖叫落水。表妹恶狠狠的倒打一耙:“贱人!你竟敢推我下水?快拉我上来。”某女左右张望,撅断一根绿竹,往水中一伸:“你说什么?我耳朵不太好。”“贱人…啊啊…咕嘟咕嘟…”表妹被绿竹按入水中。放开竹子,表妹拼命浮了上来:“你个贱…”某女微一用力,表妹又咕嘟咕嘟的沉下去了。如此反复!表妹被灌了满肚子水,气若游丝:“别,是我…自己掉下来…”某女气定神闲:“这年头好人难做,先上来写血书,无凭无据的我怕人冤枉我。”
  •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 绝世妖言:别惹悍妻

    绝世妖言:别惹悍妻

    凤九言,原名凤微言,当朝大将军京城首府凤家的嫡长女。狗屁的人微又言轻!离开凤家,老娘从此叫九言!一言九鼎!谁敢不从!不做千金偏爱侠女的她舍弃了贵族身份,开始闯荡江湖。她内心要强,是为了要活下去;她的薄情毒辣,那是为了要顾着你的周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企业员工人手一本的培训工具书,全面提升企业战斗力的执行手册。完美复命,培养有命必复的复命精神;不折不扣,锻造非凡卓越的执行能力。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