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900000004

第4章 宇宙生成论(2)

二"夫混沌元始本一气"

——天体起源"混沌"之说

道教将"混沌"之说作为天体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观念在道教宇宙生成论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道教具有"气"特点的宇宙生成认识论,是道教对于天体演化过程"本然"及"规律"的又一基本认识。"按照伊利亚德的说法,人必须生活在有秩序的空间里。这个空间或者是被一种创世说规定的,或者是由一个宇宙轴定位的。被秩序化之前的空间是混沌。老君创世说和昆仑神话都包含了这种宗教内涵。"王宗显《〈道教义枢〉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无数劫来,混沌自然"。道教认为混沌元始本一气,二者均为天体起源与演化之源,是宇宙生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英国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认为:"宇宙初始态的选择纯粹是随机的。这意味着,早期宇宙可能是非常混沌和无序的。"(英)史蒂芬·霍金著,许明贤、吴忠超译《时间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59页。"混沌"概念最早见于《易纬·乾凿度》:"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沦。混沦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这里的"混沦",即"混沌",是万物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无上秘要》引《洞玄五称经》曰:"太上灵宝,常先天地,始生从本,无数劫来,混沌自然。"《道藏》第25册,第100页。对于"混沌"之说《无上秘要》又曰:"元始洞玄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生于元始之先,空洞之中,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无祖无宗,灵文晻暧,乍存乍亡。二仪待之以分,太阳待之以明,灵图革运,玄象推迁,垂机应会,于是存焉。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以发光。"同上,第68页。这里的"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无祖无宗"、"灵文晻暧"、"乍存乍亡"等说法是道教对于"混沌"元始状态形象而具体的解释。葛洪在《葛稚川真人校证术》中对于"混沌"在宇宙生成演化中的作用认为:"夫修大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太易在太素之前,虽含虚至妙则未立兆萌,太极在太乙之先,故有昆成乃混沌也,中有太乙之精,为天地之母,为万物之始。一气既分,二仪斯判,然后有乾坤焉,有阴阳焉,有三才五行焉,有五金八石焉。"《道藏》第19册,第66页。"混沌"在宇宙生成与演化中所具有的作用则表现为"天地之母,万物之始",然后才有"乾坤"、"阴阳"、"三才五行"、"五金八石"等天地万物之宇宙世界。

第二,"混混沌沌,溟涬无形"。道教六朝《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进一步解释认为:"天地未分之时,混混沌沌,溟涬无形,元始妙化,运转开张,清气上澄,浮而为天,浊气下凝,结而为地,阳精为日,阴精为月,日月之精为星辰。和气为人,旁气为兽,薄气为禽,繁气为虫。"《道藏》第6册,第125页。天地起源于"混混沌沌,溟涬无形",通过"元始妙化"使"清气上澄,浮而为天";"浊气下凝,结而为地",从而产生"日月"、"星辰"、"人兽"、"禽虫"。同时,道教认为天体起源于"混沌"还在于"混沌"所具有的本然之规律性,又称之为"自然之道",即《紫元君授道传心法》中所说:"天地齐毕,皆是凭自然混沌之气而成道焉,其混沌之气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泉源,沈如碧潭之色即是自然之道也。"《道藏》第4册,第315页。这里的宇宙天体演化之"本然"规律性,即自然之道表现为"混沌"-"道"-"天"-"雾露"-"地"-"泉源"等组成的宇宙生成链,从而形成"天地"、"雾露"、"泉源"等物质世界,其宇宙生成及演化的本质特点及其内在规律被道教称之为"自然之道",并认为现实的物质宇宙天体世界乃起源于"混沌"。《云笈七签》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混沌》中引《太始经》详细描述了"混沌"所具有的形状与特点:

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濛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玄黄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祖,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湛湛空虚,于幽原之中,而生一气焉。《云笈七签》第18页。

这里《云笈七签》将"混沌"所具有的"自然"形状与特点作了三个方面的叙述:一是"混沌"的形状,"混沌"如鸡子状"溟涬濛鸿";二是其特征为"无",即无"光象"、"音声"、"宗祖","混沌者,厥中惟虚,厥外惟无,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同上,第16页。三是"混沌"虽然"幽幽冥冥",但其具有"精"、"真"而生一气之功能。其中"洪源"又称"洪元",为"混沌"的另一名称,是道教所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本然"状态。

第三,"未判混沌,包藏元气"。宇宙创生于虚无,虚无之中,寂寞无表,无天无地,无阴无阳,由虚无之中渐化生出洪元,由洪元之中进一步分化,产生了更具体化、物质状态的宇宙世界万物。至于"混沌"所具有的本然内容,道教认为"混沌"乃为"包藏"元气,元气"聚"而生水:"天地未判混沌,包藏元气聚而生水也。盖水者气之始也,丹之祖也。五行之主也,万物之根也。"《道藏》第36册,第294页。天体起源于"混沌"之说包含了道教关于天体起源于"气"之思想,是天体起源于"气"之说的进一步深化。"夫混沌元始本一气,化散三万六千神气者,皆流约为其数。"《云笈七签》第1191页。道教认为"混沌"作为天体的起源还在于由"混沌"起经"三一"、"六一"、"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太一"而成"天地",其"形气有质"、"质变有气"、"气未分形"、"结胚象卵",从而形成生命之状态,并认为"混沌"使天体宇宙、大道、元气皆本一,在"一"的基础之上由于"混沌"而形成"太一"、"本一"。杜道坚注《道德玄经原旨》曰:"原旨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地之先,无物也,而曰:有物混成,是何物耶?天地之先有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而不言太极,又言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浑沦而未相离也。非太极乎。"《道藏》第12册,第735页。对此,《元气论》曰:

混沌之先,太无空焉!混沌之始,太和寄焉!寂兮寥兮!无适无莫。三一合元,六一合气。都无形象,窈窈冥冥。是为太易,元气未形。渐谓太初,元气始萌。次谓太始,形气始端。又谓太素,形气有质。复谓太极,质变有气。气未分形,结胚象卵。气圆形备,谓之太一。元气先清,升上为天;元气后浊,降下为地。太无虚空之道已生焉!道既无生,自然之本,不可名宣。乃知自然者,道之父母,气之根本也。夫自然本一,大道本一,元气本一。一者,真正至元纯阳一气,与太无合体,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则可以无始无终,无形无象,清浊一体,混沌之未质,故莫可纪其穷极。《云笈七签》第1215页。

"可以肯定道教的宇宙演化论,是以宇宙的自然的混沌状态为起点。"刘仲宇《道教法术》,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96页。"道教哲学在叙说太上老君或者三清尊神的时候基本上是从"道"与"气"的关系进行自然主义的论证,体现了宇宙混沌的理念。"詹石窗"宗教哲学新论"一文,收入《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一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页。"本一"思想体现出"混沌"之属性即"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无始无终"、"无形无象"、"清浊一体",说明"混沌之未质"。即混沌没有自己特有的属性,乃与太无合体,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一体";没有时间先后"无始无终"、没有自己的形状"无形无象",这种状态称之为"混沌",乃为天体宇宙之本然,即"自然之本"、"自然本一"、"自然同性"均体现出宇宙天体的"本然"之属性,体现了道教自然观在理解宇宙生成演化之"自然"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三"天地未分,先有太极"

--天体起源"太极"之说

道教天体起源的"太极"之说是道教宇宙生成观的基本概念。道教的"太极"来源于儒家的《易传》:"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辞》上)其中具有世界万物本源意义的范畴或概念,称"太极"。"《易传》认为"太极"(气)是宇宙的本源(元),世界的一切,空间、时间、物质(天地、四时、八卦)由此而发生。"崔大华《〈易传〉的宇宙图景与三个理论层面》,《中州学刊》1994年第1期。"太极"不但是天体起源与演化之源,而且是整个宇宙生成化生运动的开始,是宇宙天体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一,"能造天地,强名太极"。"道首先是一个宇宙论上的发生学起点,它是宇宙的原始创生状态。于是,一种普泛的生命力(元炁)生成了。这种普泛的生命力成就了最高的本体(太极)。"牟钟鉴、胡孚琛、王保玹主编《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齐鲁书社1991年版,第750页。道教认为"太极"作为天体的起源是宇宙生成和存在的原始本体,是"混沌"的"元气"形成"天地"过程的一个阶段。"宇宙是一个无极而太极,太极而无极的整合系统。"王大有《宇宙全息自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无极除了表达太极宇宙的前身之外,还表达了宇宙的无始无终、无边无垠。邵雍在《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中说:"心为太极。又曰道为太极。"《道藏》第23册,第444页。所谓心为太极之心即为"无心"、"无名",充分显示了道教关于"太极"思想的基本内涵,是道教具有"本心"内涵的宇宙起源之说,即:"谁能造万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极也。太极者,其可得而知乎?故强名之曰:"太极"。太极者,其无名之谓乎!"《无名君传》,《皇朝文鉴》(四部丛刊本)卷一四九。梁陶弘景在《真诰·甄命授》中从元炁(气)开始明确表示了"太极"在天体起源与演化顺序中的地位,即"道-元炁-太极-天地",其中太极在天地生成与演化中居于中心阶段,是道教对于宇宙天体起源思想的重要体现:"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道藏》第20册,第516页。"晚唐以来,内丹学还有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生成程序说,成为理学宇宙论的主要渊源。在这一生成模式中,无极一般被理解为道的同义语。"陈兵《道教之道》,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道教的宇宙生成论从"太极"开始,展示了从"太极"-"太素"至"阴阳"-"天地"-"万物"-"百川"-"四方"-"八极"-"风雨"-"雪霜"-"成人"-"男女"-"精血"整个宇宙生成与演化的过程。

第二,"天地未分,先有太极"。道教关于"起初在混沌之间"、"变化于鸿濛之内",是表示"太极"在天体演化运动中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其运动所具有的功能为"成万物于恍惚之中,化千灵在有无之外",即"成万物"、"化千灵",使"太极"作为天体起源与演化的本源之一,在宇宙生成运动中发挥着许多重要作用,并认为"太极"乃为"天地之用"、"天地之固",在宇宙演化过程中"皆与天地阴阳同用也"。南宋时期的《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认为:

天地未分,先有太极、太素,位立元始之名,才定阴阳之位。阳即轻清而为天,阴即重浊而为地。阳升上而圆,阴降下而方。起初在混沌之间,变化于鸿濛之内,三阳相会,六气交通,成万物于恍惚之中,化千灵在有无之外,或含胎抱卵,或幻化生湿,发万象于高天,滋百川于厚地者,造化耳。既然天地判,冲和之气应用,阳精成而红日辉曜,阴精结而皓月明朗,四方八极,施布风雨润泽。四序应时,雪霜移物,发新迁旧,暮更朝改,是以变化成人,或男或女皆合天地而生,男子为阳,应天之道;女子为阴,应地之道。方可天阳,而清轻下应男子,地阴重浊亦应女人。天地以日月为真,男女以精血为宝,皆得似天地之用,必能如天地之固也,长生久视之道皆与天地阴阳同用也。《道藏》第20册,第1页。

《周氏太极图》则从运动发展的角度具体表达了"太极"在天体起源与演化中的作用,即从"无极而太极"开始展示了"太极动而升阳"经"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到"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的顺序和过程:"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成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道藏》第3册,第130页。这里表达了"太极"在道教天体起源与演化之中所具有的"本然"的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由"太极"分阴分阳,两仪立;二是太极本无极也,"无极之真"则具有五行之生即"水火木金土";三是无极之真成男女,化成万物。从而形成了由"太极"-"阴阳"-"五行"-"万物"这样一个天体演化宇宙形成过程。

第三,"两仪既分,是生四象"。南宋彭耜《道德真经集注》引用北宋道士陈景元关于"太极生天地"的相关论述,认为"太极、阴阳、万物"等是宇宙天体万物生成演化的基本秩序,"太极"则是这一过程的起源,指出:"碧虚子陈景元曰:天门者,自然之门也。自然生太极,太极生天地,天地生阴阳,阴阳生万物,死万物。生死由之而往来。"《道藏》第13册,第129页。使"太极"之说成为万物生死变化的主要起源之一。而其中"自然之门也"、"自然生太极"则以"自"和"然"的结合表达了"太极"在宇宙生成所具有的"本然"内在规律性。《太极图》则将"太极"与"一气"结合起来,认为:

太极未有象数,惟一气耳。一气既分,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是生两仪也。两仪既分,则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是生四象也。水数六,居坎而生乾;金数九,居兑而生坤;火数七,居离而生巽;木数八,居震而生艮:是四象生八卦也。《道藏》第3册,第130页。

道教认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成为宇宙生成的基本过程,而"太极"则"未有象数"为天体宇宙生成演化之源,这种认识论对于道教宇宙生成论及道教自然观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易学与道教思想融合的最高境界就是"易道合一"理论的产生。它以《周易》的象数义理为主干,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内容,以人类的生存为宗旨,像一根长轴穿过道教的"先天太极"思维圈。"詹石窗《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8页。

四"太上老君乃为元气之父母"

——天体起源"老君"之说

道教天体起源与宇宙演化"老君"之说是其宗教化天体起源演化论的重要体现,是一种神秘化的宗教世界观。作为一种宗教,道教无可例外地和其他宗教一样,都曾为宇宙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设定一个造物主。詹石窗先生认为:"道教神创论建立在两个主要的基点上,一是以太上老君为"道"的形象代表,从而形成了太上老君创世说;二是以盘古神话和劫运思想为基础,建立了天尊创世说。"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147页。德国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康德认为:"人们用宇宙的美和完善安排来证明有一个最高的智慧创造者存在,我也承认这种证明的全部价值。"康德《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宇宙简史》,线装书局2003年版,第235页。老君之体"自然而然",其浩浩荡荡不可明是其神秘性和神圣化的具体体现。太上老君作为道教的"造物主"在天体起源和演化的过程中显示了惊人的作用和影响,其思想体现了老君在宇宙生成中所具有的神圣和至高无上性。

同类推荐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怡生幸福

    重生之怡生幸福

    唐一将洗干净的大米放入电饭煲,从冰柜里拿出一块羊肉切成片,剁了些香菜,打算涮碗羊肉。自从接受了这个身体,她还没有接触过肉腥。恐慌不安到现在的平静。既来之则安之,她决定要好好的活下去,快乐的生活。上辈子的唐怡出生在农村,父母的意外死亡使她不得不撑起这个家。为了供弟弟上学,她毅然到城市里谋生,脏活累活都干过,可是确从没有放弃过。弟弟学业有成,她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就是因为这该……
  • 异界之机关大师

    异界之机关大师

    八级技师的孙子常鸣,在现实世界中不知该如何追寻自己的梦想。一本机关天书,带常鸣进入机关师的世界。内置的终极机关师培养系统,让常鸣走上了最强机关师之路。机关天翼、机关兽、机关神龙……看常鸣立足机关师至高之巅,翱翔长空,俯看世界!——————————————————————————————————————————————————新书开始上传,请大家继续支持!星空进化整本书保持持续更新,新书我也会继续!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

    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

    对于现代女性而言,在和平年代,经济上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在男人面前,女人的财富,能保障自己的尊严。当然有钱不一定就有尊严,但是,没有钱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女人丧失尊严。 女人如果不能从经济上解放自己,往往很难保障自己身为女人的尊严。女人不能挣钱,现实生活中往往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连起码的生活自主能力都没有,这是对生命尊严的亵渎。女性朋友,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人生创造得更美丽一些呢?现在开始,正是你需要改变的时候,为了美丽人生,努力地向前冲吧!
  • 黑色感情线

    黑色感情线

    多年前的一次遇见,缘分天注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黑老大与女大学生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终成佳话。
  • 冒牌儿子来坑爹:王牌刁妻

    冒牌儿子来坑爹:王牌刁妻

    付出的爱收不回1:真爱如斯]逃婚十年她带女儿回归,小家伙女扮男装来坑爹,骗他钱财又毁他婚礼,[付爱,处处与他作对。看着那让人牙根痒的九岁小伙子,他怒:“女人,儿子是谁的?”“你猜,猜对就告诉你。”不说没关系,那就抢一搭一,他稳赚不亏!“东方先生,刚才我把你十年前的新娘介绍给南宫先生了。”小家伙得意冷笑,抢人,亲爹你还不够道行。好不容易修得团圆,他仰天长呼:“谁把我的儿子调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