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900000004

第4章 宇宙生成论(2)

二"夫混沌元始本一气"

——天体起源"混沌"之说

道教将"混沌"之说作为天体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观念在道教宇宙生成论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道教具有"气"特点的宇宙生成认识论,是道教对于天体演化过程"本然"及"规律"的又一基本认识。"按照伊利亚德的说法,人必须生活在有秩序的空间里。这个空间或者是被一种创世说规定的,或者是由一个宇宙轴定位的。被秩序化之前的空间是混沌。老君创世说和昆仑神话都包含了这种宗教内涵。"王宗显《〈道教义枢〉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无数劫来,混沌自然"。道教认为混沌元始本一气,二者均为天体起源与演化之源,是宇宙生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英国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认为:"宇宙初始态的选择纯粹是随机的。这意味着,早期宇宙可能是非常混沌和无序的。"(英)史蒂芬·霍金著,许明贤、吴忠超译《时间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59页。"混沌"概念最早见于《易纬·乾凿度》:"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沦。混沦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这里的"混沦",即"混沌",是万物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无上秘要》引《洞玄五称经》曰:"太上灵宝,常先天地,始生从本,无数劫来,混沌自然。"《道藏》第25册,第100页。对于"混沌"之说《无上秘要》又曰:"元始洞玄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生于元始之先,空洞之中,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无祖无宗,灵文晻暧,乍存乍亡。二仪待之以分,太阳待之以明,灵图革运,玄象推迁,垂机应会,于是存焉。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以发光。"同上,第68页。这里的"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无祖无宗"、"灵文晻暧"、"乍存乍亡"等说法是道教对于"混沌"元始状态形象而具体的解释。葛洪在《葛稚川真人校证术》中对于"混沌"在宇宙生成演化中的作用认为:"夫修大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太易在太素之前,虽含虚至妙则未立兆萌,太极在太乙之先,故有昆成乃混沌也,中有太乙之精,为天地之母,为万物之始。一气既分,二仪斯判,然后有乾坤焉,有阴阳焉,有三才五行焉,有五金八石焉。"《道藏》第19册,第66页。"混沌"在宇宙生成与演化中所具有的作用则表现为"天地之母,万物之始",然后才有"乾坤"、"阴阳"、"三才五行"、"五金八石"等天地万物之宇宙世界。

第二,"混混沌沌,溟涬无形"。道教六朝《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进一步解释认为:"天地未分之时,混混沌沌,溟涬无形,元始妙化,运转开张,清气上澄,浮而为天,浊气下凝,结而为地,阳精为日,阴精为月,日月之精为星辰。和气为人,旁气为兽,薄气为禽,繁气为虫。"《道藏》第6册,第125页。天地起源于"混混沌沌,溟涬无形",通过"元始妙化"使"清气上澄,浮而为天";"浊气下凝,结而为地",从而产生"日月"、"星辰"、"人兽"、"禽虫"。同时,道教认为天体起源于"混沌"还在于"混沌"所具有的本然之规律性,又称之为"自然之道",即《紫元君授道传心法》中所说:"天地齐毕,皆是凭自然混沌之气而成道焉,其混沌之气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泉源,沈如碧潭之色即是自然之道也。"《道藏》第4册,第315页。这里的宇宙天体演化之"本然"规律性,即自然之道表现为"混沌"-"道"-"天"-"雾露"-"地"-"泉源"等组成的宇宙生成链,从而形成"天地"、"雾露"、"泉源"等物质世界,其宇宙生成及演化的本质特点及其内在规律被道教称之为"自然之道",并认为现实的物质宇宙天体世界乃起源于"混沌"。《云笈七签》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混沌》中引《太始经》详细描述了"混沌"所具有的形状与特点:

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濛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玄黄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祖,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湛湛空虚,于幽原之中,而生一气焉。《云笈七签》第18页。

这里《云笈七签》将"混沌"所具有的"自然"形状与特点作了三个方面的叙述:一是"混沌"的形状,"混沌"如鸡子状"溟涬濛鸿";二是其特征为"无",即无"光象"、"音声"、"宗祖","混沌者,厥中惟虚,厥外惟无,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同上,第16页。三是"混沌"虽然"幽幽冥冥",但其具有"精"、"真"而生一气之功能。其中"洪源"又称"洪元",为"混沌"的另一名称,是道教所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本然"状态。

第三,"未判混沌,包藏元气"。宇宙创生于虚无,虚无之中,寂寞无表,无天无地,无阴无阳,由虚无之中渐化生出洪元,由洪元之中进一步分化,产生了更具体化、物质状态的宇宙世界万物。至于"混沌"所具有的本然内容,道教认为"混沌"乃为"包藏"元气,元气"聚"而生水:"天地未判混沌,包藏元气聚而生水也。盖水者气之始也,丹之祖也。五行之主也,万物之根也。"《道藏》第36册,第294页。天体起源于"混沌"之说包含了道教关于天体起源于"气"之思想,是天体起源于"气"之说的进一步深化。"夫混沌元始本一气,化散三万六千神气者,皆流约为其数。"《云笈七签》第1191页。道教认为"混沌"作为天体的起源还在于由"混沌"起经"三一"、"六一"、"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太一"而成"天地",其"形气有质"、"质变有气"、"气未分形"、"结胚象卵",从而形成生命之状态,并认为"混沌"使天体宇宙、大道、元气皆本一,在"一"的基础之上由于"混沌"而形成"太一"、"本一"。杜道坚注《道德玄经原旨》曰:"原旨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地之先,无物也,而曰:有物混成,是何物耶?天地之先有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而不言太极,又言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浑沦而未相离也。非太极乎。"《道藏》第12册,第735页。对此,《元气论》曰:

混沌之先,太无空焉!混沌之始,太和寄焉!寂兮寥兮!无适无莫。三一合元,六一合气。都无形象,窈窈冥冥。是为太易,元气未形。渐谓太初,元气始萌。次谓太始,形气始端。又谓太素,形气有质。复谓太极,质变有气。气未分形,结胚象卵。气圆形备,谓之太一。元气先清,升上为天;元气后浊,降下为地。太无虚空之道已生焉!道既无生,自然之本,不可名宣。乃知自然者,道之父母,气之根本也。夫自然本一,大道本一,元气本一。一者,真正至元纯阳一气,与太无合体,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则可以无始无终,无形无象,清浊一体,混沌之未质,故莫可纪其穷极。《云笈七签》第1215页。

"可以肯定道教的宇宙演化论,是以宇宙的自然的混沌状态为起点。"刘仲宇《道教法术》,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96页。"道教哲学在叙说太上老君或者三清尊神的时候基本上是从"道"与"气"的关系进行自然主义的论证,体现了宇宙混沌的理念。"詹石窗"宗教哲学新论"一文,收入《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一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页。"本一"思想体现出"混沌"之属性即"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无始无终"、"无形无象"、"清浊一体",说明"混沌之未质"。即混沌没有自己特有的属性,乃与太无合体,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一体";没有时间先后"无始无终"、没有自己的形状"无形无象",这种状态称之为"混沌",乃为天体宇宙之本然,即"自然之本"、"自然本一"、"自然同性"均体现出宇宙天体的"本然"之属性,体现了道教自然观在理解宇宙生成演化之"自然"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三"天地未分,先有太极"

--天体起源"太极"之说

道教天体起源的"太极"之说是道教宇宙生成观的基本概念。道教的"太极"来源于儒家的《易传》:"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辞》上)其中具有世界万物本源意义的范畴或概念,称"太极"。"《易传》认为"太极"(气)是宇宙的本源(元),世界的一切,空间、时间、物质(天地、四时、八卦)由此而发生。"崔大华《〈易传〉的宇宙图景与三个理论层面》,《中州学刊》1994年第1期。"太极"不但是天体起源与演化之源,而且是整个宇宙生成化生运动的开始,是宇宙天体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一,"能造天地,强名太极"。"道首先是一个宇宙论上的发生学起点,它是宇宙的原始创生状态。于是,一种普泛的生命力(元炁)生成了。这种普泛的生命力成就了最高的本体(太极)。"牟钟鉴、胡孚琛、王保玹主编《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齐鲁书社1991年版,第750页。道教认为"太极"作为天体的起源是宇宙生成和存在的原始本体,是"混沌"的"元气"形成"天地"过程的一个阶段。"宇宙是一个无极而太极,太极而无极的整合系统。"王大有《宇宙全息自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无极除了表达太极宇宙的前身之外,还表达了宇宙的无始无终、无边无垠。邵雍在《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中说:"心为太极。又曰道为太极。"《道藏》第23册,第444页。所谓心为太极之心即为"无心"、"无名",充分显示了道教关于"太极"思想的基本内涵,是道教具有"本心"内涵的宇宙起源之说,即:"谁能造万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极也。太极者,其可得而知乎?故强名之曰:"太极"。太极者,其无名之谓乎!"《无名君传》,《皇朝文鉴》(四部丛刊本)卷一四九。梁陶弘景在《真诰·甄命授》中从元炁(气)开始明确表示了"太极"在天体起源与演化顺序中的地位,即"道-元炁-太极-天地",其中太极在天地生成与演化中居于中心阶段,是道教对于宇宙天体起源思想的重要体现:"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道藏》第20册,第516页。"晚唐以来,内丹学还有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生成程序说,成为理学宇宙论的主要渊源。在这一生成模式中,无极一般被理解为道的同义语。"陈兵《道教之道》,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道教的宇宙生成论从"太极"开始,展示了从"太极"-"太素"至"阴阳"-"天地"-"万物"-"百川"-"四方"-"八极"-"风雨"-"雪霜"-"成人"-"男女"-"精血"整个宇宙生成与演化的过程。

第二,"天地未分,先有太极"。道教关于"起初在混沌之间"、"变化于鸿濛之内",是表示"太极"在天体演化运动中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其运动所具有的功能为"成万物于恍惚之中,化千灵在有无之外",即"成万物"、"化千灵",使"太极"作为天体起源与演化的本源之一,在宇宙生成运动中发挥着许多重要作用,并认为"太极"乃为"天地之用"、"天地之固",在宇宙演化过程中"皆与天地阴阳同用也"。南宋时期的《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认为:

天地未分,先有太极、太素,位立元始之名,才定阴阳之位。阳即轻清而为天,阴即重浊而为地。阳升上而圆,阴降下而方。起初在混沌之间,变化于鸿濛之内,三阳相会,六气交通,成万物于恍惚之中,化千灵在有无之外,或含胎抱卵,或幻化生湿,发万象于高天,滋百川于厚地者,造化耳。既然天地判,冲和之气应用,阳精成而红日辉曜,阴精结而皓月明朗,四方八极,施布风雨润泽。四序应时,雪霜移物,发新迁旧,暮更朝改,是以变化成人,或男或女皆合天地而生,男子为阳,应天之道;女子为阴,应地之道。方可天阳,而清轻下应男子,地阴重浊亦应女人。天地以日月为真,男女以精血为宝,皆得似天地之用,必能如天地之固也,长生久视之道皆与天地阴阳同用也。《道藏》第20册,第1页。

《周氏太极图》则从运动发展的角度具体表达了"太极"在天体起源与演化中的作用,即从"无极而太极"开始展示了"太极动而升阳"经"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到"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的顺序和过程:"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成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道藏》第3册,第130页。这里表达了"太极"在道教天体起源与演化之中所具有的"本然"的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由"太极"分阴分阳,两仪立;二是太极本无极也,"无极之真"则具有五行之生即"水火木金土";三是无极之真成男女,化成万物。从而形成了由"太极"-"阴阳"-"五行"-"万物"这样一个天体演化宇宙形成过程。

第三,"两仪既分,是生四象"。南宋彭耜《道德真经集注》引用北宋道士陈景元关于"太极生天地"的相关论述,认为"太极、阴阳、万物"等是宇宙天体万物生成演化的基本秩序,"太极"则是这一过程的起源,指出:"碧虚子陈景元曰:天门者,自然之门也。自然生太极,太极生天地,天地生阴阳,阴阳生万物,死万物。生死由之而往来。"《道藏》第13册,第129页。使"太极"之说成为万物生死变化的主要起源之一。而其中"自然之门也"、"自然生太极"则以"自"和"然"的结合表达了"太极"在宇宙生成所具有的"本然"内在规律性。《太极图》则将"太极"与"一气"结合起来,认为:

太极未有象数,惟一气耳。一气既分,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是生两仪也。两仪既分,则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是生四象也。水数六,居坎而生乾;金数九,居兑而生坤;火数七,居离而生巽;木数八,居震而生艮:是四象生八卦也。《道藏》第3册,第130页。

道教认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成为宇宙生成的基本过程,而"太极"则"未有象数"为天体宇宙生成演化之源,这种认识论对于道教宇宙生成论及道教自然观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易学与道教思想融合的最高境界就是"易道合一"理论的产生。它以《周易》的象数义理为主干,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内容,以人类的生存为宗旨,像一根长轴穿过道教的"先天太极"思维圈。"詹石窗《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8页。

四"太上老君乃为元气之父母"

——天体起源"老君"之说

道教天体起源与宇宙演化"老君"之说是其宗教化天体起源演化论的重要体现,是一种神秘化的宗教世界观。作为一种宗教,道教无可例外地和其他宗教一样,都曾为宇宙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设定一个造物主。詹石窗先生认为:"道教神创论建立在两个主要的基点上,一是以太上老君为"道"的形象代表,从而形成了太上老君创世说;二是以盘古神话和劫运思想为基础,建立了天尊创世说。"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147页。德国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康德认为:"人们用宇宙的美和完善安排来证明有一个最高的智慧创造者存在,我也承认这种证明的全部价值。"康德《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宇宙简史》,线装书局2003年版,第235页。老君之体"自然而然",其浩浩荡荡不可明是其神秘性和神圣化的具体体现。太上老君作为道教的"造物主"在天体起源和演化的过程中显示了惊人的作用和影响,其思想体现了老君在宇宙生成中所具有的神圣和至高无上性。

同类推荐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热门推荐
  • 校园全职高手

    校园全职高手

    "三好学生李奇,无意中激活了一块玉佩,获得了红颜系统,从此,面对各类美女,李奇只能抱歉的说一句,不是我不想低调,实在是哥们什么都会,看见有人显摆实在忍不住啊。
  • 紫云之巅:剑弑凡天

    紫云之巅:剑弑凡天

    他来自传说中消失了百年的江湖门派,身怀无数奇门绝技,却韬光养晦,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隐藏身份,究竟是为了什么?她一身红衣如火,倾国倾城,却生性豪爽,不谙世事,嗜酒如命,奇怪的姓氏又会勾勒出怎样曲折离奇的江湖仇怨?两人同时闯入表面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巨大阴谋中,偶然的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上演的一场弑杀群雄,剑指天涯的少年传奇。
  • 智慧变通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变通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变通术》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本书分为5章,包括了“做人的智慧”,“挺起胸膛做人”,“踏踏实实做人”,“做人要善于言谈”,“做人要豁达”等章节。
  • 和亲庶女之绝情冷帝

    和亲庶女之绝情冷帝

    三十岁的灵魂,五岁的身体。二十一世纪的内外科医生,却在领奖那天“意外”致死。月牙国,慕容府可有可无的六小姐,家人弃如敝屣。五岁的孩子却经历了一段惨不忍睹的记忆,她不光霸占了小女孩子的肉身,还拥有她的记忆。父母之情,兄长姐妹之情,在她眼里如过眼云烟。谷底生活十二年,和师哥、外婆三人相依为命。两道圣旨,从此两人命运陡变。寿宴相见,他身旁已有伊人,而她皆如此。两两相望,只能望而观之,叹为观止。她是慕容璃,也是白琳。江山如此多娇,图谋不轨的人多,荼毒生灵的人也多。争权夺利,她被卷进一场恩怨中。片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麦国七公主,上官绮,温婉娴淑,贤良淑德,燕麦国与月牙国交为友好之邦,两国连姻,下嫁给月牙国翌王,皇甫莫,今特下诏,钦此。”为了复仇,运筹帷幄二十年,为了东山再起他隐姓埋名,为了抢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他放弃心爱的女人娶了异国公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月牙国丞相兼国丈,慕容家六小姐,慕容璃,端庄娴淑,德才兼备,下嫁给睦王,皇甫傲,三个月后完婚,今特下诏,钦此。”外带一封家书。“女儿,我知道你恨慕容家,但是你不嫁也得嫁,嫁也得嫁。不嫁视为抗旨,诛灭九族,届时你二姐,将是第一个推向断头台的,因为是她向皇上请旨,要你嫁给睦王爷的。”别说九族,就是杀光姓慕容的人,她都无动于衷,她只在乎一个人,慕容家的二小姐,慕容紫。“两个人彼此喜欢对方,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生命中没有师哥,嫁给谁已不重要。”她与师哥有缘无份,只愿来生再与他结成连理,有缘无份,人生悲剧,有份无缘,人生无奈。幸福!幸福是什么?以前她认为自己的幸福,唾手可得,可是现在,幸福离她很遥远,比天上的星星还难摘。“我娶你是为了折磨慕容光焕,从今天起,睦王府就是你的地狱。”丢下一句话,甩袖离去。新婚之夜,她被判定为替罪羊,第二天成了下堂弃妃。欢迎讨论,群号:3031098
  • 美人寨,少主风流

    美人寨,少主风流

    抽风版简介:二十一世纪黑道少主穿越成山寨娇气二小姐,命运就此逆转。匪首大会上,众人商讨复仇大计与新首席领人选,大门被人从外一脚揣开,玉风流从容而入,将三山首领代表虎头牌拍在桌面上,“从今日开始,这灵狼山就由本小姐负责,没有异议…”一人终于微微回神,“二小姐我觉得…”“觉得什么?”少女眉峰微扬,截然不同的凛冽从眸中迸出,不怒自威,“就算是洞房花烛在上面的也必定是本小姐!父亲的仇,哥的失踪,弟兄们的死,我定会一一讨回。”此话一出,原本就惊呆的众人更是傻眼,目瞪口呆,哑鸦雀无声。灵狼山就此换主,惊掉了所有人的眼睛。❤❤❤❤❤❤❤~鸣金收金计两军,不,两匪军厮杀正酣,打斗中玉风流脸上的面具不慎被打落。看到那脸,男子一怔,随即笑了,那一笑原本正气凛然的脸邪佞尽显,“卿本佳人奈何为匪啊,可惜,可惜了啊…”话未说完,颈间抵上一抹薄凉,耳畔传来女子低柔的声音,“云寨主千万不要小看女人。”语毕,厉声喝道,“收兵!”“是,少主!”❤❤❤❤❤❤❤~灵狼山势力日渐壮大,朝廷再度派兵狡灭,只是这次派了个病娇王爷,一眼看到玉风流骇人的鬼面具便从马上摔了下来,白狼直接将人叼回,其余人顿作鸟兽散,结束,一兵未出。❤❤❤❤❤❤❤~两山结盟议和,男子卧于轿中,派人送出口信,“听闻灵狼山少主姿容俊美,若肯委身于本寨主,一切条件皆可商谈。”此话一出全体哗然,灵狼山众部下尽皆望向自家少主,等待发飙。孰知,玉风流毫无反应,淡淡然开口,“本少主只接受委身,不接受被委身。”“成交!”众人…❤❤❤❤❤❤❤~等等…
  • 南极姑娘

    南极姑娘

    一个北极熊和一个南极企鹅在北极相遇了,《南极姑娘》的故事由此娓娓展开。善良乐观的女文青企鹅米娜,跨越地球来到北极旅行,偶遇了对过往无法释怀而独居的北极熊大熊。大熊和米娜从吵吵闹闹的欢喜冤家,到逐渐接受彼此成为好友。一次暴风雪过后,他们意外捡到一只走失的小海豹,两人决定南行把小海豹送回族群栖息地。
  • 外星生命(走进科学)

    外星生命(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漂泊中的温柔

    漂泊中的温柔

    本书主要讲述寓居于海外的华人,在异国他乡的文化碰撞中所获得的生活感悟和人生智慧,是作者多年海外生活的积累。通过《等待花开》、《古巴假期》、《凌晨4点58分》、《情人节的玫瑰》等短篇故事诠释浓烈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并向读者展示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如何坚守责任。寓居加拿大多年的才女陆蔚青,带着她的多年作品回到故里,从最早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安之若怡,作者的内心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出故里、走向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外边的世界收回目光,审视自我的过程。在漂泊中守候着一份赤诚,在追寻中坚守责任,在温柔中挥洒坚强,在爱与自由的包围中释放热情。
  • 绝宠倔妈咪(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