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9700000005

第5章 太极推手——刚柔并济的智慧游戏(4)

当时清朝的疆域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千米,而台湾仅有三万五千多平方千米。和珅琢磨,如果皇帝为了小小的台湾战事御驾亲征,而这边一千三百万平方千米群龙无首,那么国家势必会乱作一团,因此和珅要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阻止乾隆亲征。

和珅说:“皇上,台湾战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在您统治的几十年里,轻徭薄赋,人头税都不征收了,只征一点儿地税,哪儿见过您这么体恤民情的皇上?但是台湾人肯定不知道您的仁慈,不知道您的恩德。什么原因呢?是领导者的责任,您派去管理台湾的人没有把您的恩德带到台湾。所以依奴才愚见,应作两手准备:一、继续用兵;二、撤掉台湾的官员,换上一个新的官员,把您的仁德带给台湾人。”短短的几句话,乾隆皇帝听了很受用,很爱听。和珅这几句话,第一打消了乾隆皇帝亲征的念头,第二夸耀了乾隆皇帝的功德,第三指出了破敌的方略。句句都说到了皇帝的心坎儿上,这样会说话的人,皇帝能不喜欢吗?

第三,对皇帝的生活起居体贴入微 在和珅眼中,乾隆皇帝不仅是个皇帝,而且是个很普通的老人。和珅发迹的时候,乾隆皇帝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而且乾隆皇帝还会越来越老。因此,学会如何照顾好年迈的乾隆皇帝,就成为和珅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二项基本条件。和珅是这样做的:

照顾好老年时的乾隆皇帝,本来应该是宫女、妃嫔、太监们的职责。但是这些宫女、妃嫔、太监都没有文化,既不能同乾隆皇帝谈论诗文、书画、佛经,也不能帮乾隆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对于老年乾隆来说,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替代和珅的。

更为重要的是,年老的乾隆皇帝与平常的老年人一样,也喜欢被别人奉承、照顾,和珅就陪伴在乾隆左右,对他服侍周到,体贴入微。从朝鲜《李朝实录》中可以看到,和珅虽贵为大学士、军机大臣,但每当皇帝咳嗽吐痰的时候,他就马上端个痰盂去接。

第四,紧紧追随乾隆皇帝的宗教信仰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社会的主流信仰是儒、释(佛教)、道三家。在这三家中,清朝的乾隆皇帝崇奉佛教中的喇嘛教,于是和珅也崇奉喇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是和珅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重要条件,也是和珅于乾隆之间联系的纽带。

乾隆皇帝不但崇奉喇嘛教,而且对喇嘛教的经典也颇有研究。乾隆皇帝还曾主持翻译并刻印了《满文大藏经》。喇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他教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与被称为“显教”的汉地佛教相比,“显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而藏传佛教以密教为精髓,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为其主要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崇奉喇嘛教,于是自己也认真研习喇嘛教的经典。很快,和珅就达到了能同乾隆皇帝一起“修持密宗”的程度,并且能够做到心意相通。

不少清人笔记中都记载着一件关于和珅同乾隆皇帝一起“修持密宗”的事:

乾隆皇帝当满60年皇帝退位以后,湖北襄阳地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起义军纵横驰骋于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甘肃五省,极大地震动了统治者。这也让已经当上太上皇的乾隆整日寝食难安,耿耿于怀。即使在乾隆弥留之际,也念念不忘。话说乾隆禅位之后,忽然有一天,单独传召和珅入大内觐见。和珅进宫后,发现乾隆面南而坐,而当时已登基称帝的嘉庆,则只坐在乾隆身边的一张小凳上。和珅跪在地上,过了很久也不见乾隆说话,乾隆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只是口中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嘉庆侧起耳朵,努力想听清楚,却终究无济于事,不明所以。过了一会儿,乾隆忽然睁开眼睛大喝道:“那人叫什么名字?”跪在地上的和珅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徐天德,苟文明。”乾隆不再说话,闭起眼睛继续默诵着。大约过了一个时辰,乾隆才让和珅起来,这其间,他没有同和珅说一句话。嘉庆大为惊愕,过了几天,秘密地传见和珅,问他说:“上一次,父皇召你进宫,他说了些什么,而你回答的那六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和珅颇有些得意地说:“太上皇背诵的是喇嘛教中的一种秘密咒语,默诵这种咒语,被诅咒的人虽然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也会突然死去。所以当时太上皇提问的时候,我用白莲教匪首徐天德和苟文明的名字来应答。”

这个故事明显地说明了和珅与乾隆皇帝在信仰方面的默契程度。

由于乾隆的宠信,和珅的官阶扶摇直上,在大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和珅的官职:武职——镶蓝旗满洲都统、正白旗满洲都统、镶黄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文职——内务府大臣、御前大臣、议政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领班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办理藩院尚书事;学职——殿试读卷官、日讲起居注官、《四库全书》馆正总裁、石经馆正总裁、国史馆正总裁、翰林院掌院学士;钱官——崇文门税务监督;内职——兼管太医院、御药房事务;爵位——太子太保、伯爵、公爵。

第五,本职、兼职工作样样尽善尽美 首先,设立“议罪银”制度。乾隆是一位英明的帝王,但到了晚年逐渐糊涂起来。这大概是中国帝王统治的普遍规律。他喜欢追求泱泱大国的皇家气派和豪华场面,却又想示人以严谨、爱民如子的明君形象。想奢华,又怕人家说他挥霍;欲享受,又不想让人说他贪图享乐。和珅为乾隆想了许多敛财的办法,心甘情愿地替乾隆背上奢侈的“黑锅”。他们之间好像形成了默契,乾隆一在朝廷上下令不要铺张,和珅便在下面怂恿、督促地方官员、各地富商们加紧进贡。在和珅的主持操办之下,只一年内务府就扭亏为盈,国库中的银子也多了起来。在替乾隆敛财的各种方式中,最重要的是和珅创立的“议罪银”制度。

“议罪银”制度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谁要是犯罪了,拿一笔钱交到皇帝那儿,皇帝根据钱数适当地减免罪罚。这个“议罪银”制度实际上和今天买保险是一个道理,就是为自己未知的风险提前埋单。在乾隆朝,谁出的主意这事儿就归谁办,所以,理所当然,和珅就是这项制度的经办人。大臣们如果想交“议罪银”的话,就都要交到和珅那儿。这就等于是和珅给皇帝建了一个私人小金库。皇上不知道这金库里的金子、银子有多少,和珅也不大清楚,他们只是知道小金库里面的金银太多了。

通过“议罪银”制度得到的巨额银两,有85%供皇帝个人挥霍,不入国库。这些钱除了乾隆皇帝使用就是和珅使用,这也是和珅巨大财富的一个来源。因为有了“议罪银”制度,和珅经营的内务府一年就扭亏为盈,原来的内务府一点儿钱都没有。乾隆皇帝因此让和珅当上了户部尚书,就因为他创立了“议罪银”制度。

其次,安排乾隆皇帝南巡。乾隆皇帝南巡这一历史事件,已经成了今天众多影视剧的题材,而这个南巡的主意就是和珅出的。和珅知道皇上极想出去走走,考察一下自己统治多年的天下百姓的生活情况,但是又怕被人冠以贪图享乐、挥霍无度的恶名。于是和珅便想出了一个主意为乾隆排忧解难。他向乾隆担保,说江南各地物产丰盛,官员和富商们久沐圣恩,早就一心图报。若皇上南巡,一应费用,江南的官员和富商们都愿捐献,可以不必动用国库。这样一来,那些说乾隆享乐的人就无话可说了。乾隆听了大喜,他当即令和珅全权安排南巡,御驾即刻起程。

和珅接到圣旨,向江南各地发出通知,言明皇上要巡视江南,要求各地官商悉心准备,鼓励商人捐钱捐物以作为皇上南巡之需。虽然公文中没有强求的意思,可是,这既是皇上南巡,又是和珅的主意,官员们若是还想坐稳自己的位子,岂敢怠慢。他们纷纷不惜折本,大兴土木,就怕皇上不满意,有的人还想趁这一机会讨好皇上,以谋得升迁。可是他们怎么会甘心掏自己的腰包呢?弄到最后,各种负担还是转嫁到了百姓的头上,百姓们被迫出工、出钱,疏通运河,建造行宫,修葺龙舟,把江南装扮得一派亮丽,但在这亮丽的背后却不知有多少百姓的哀叹。

在和珅的精心安排下,乾隆几乎没动用国库一分一毫就顺利、满意地完成了南巡,还到曲阜祭拜了孔府、孔庙和孔林,向天下人表示他尊师重道的仁德。

乾隆越是明令节俭,揣摩透了他心思的和珅就越发加紧催官员进贡,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人觉得乾隆皇帝“施行仁政”,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他的虚荣和奢侈。

除了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和珅还利用一切机会,做好乾隆皇帝临时差遣的兼职工作并尽量使之尽善尽美。下面是能够体现出和珅做好兼职工作,使之尽善尽美的典型事例:

参与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一生抱负远大,不只是想留得当世的盛名,还希望能够万世不朽。古人曾说人有三不朽:“其上立德,其次立言,再次立功。”乾隆皇帝觉得自己的德行足以广泽天下,功绩也是百代无双,就想在“立言”上也做出一番成绩。他不仅要超过他的祖父康熙皇帝编纂《古今图书集成》的大业,而且要超过以前的历代君王编出的“功德”,如宋朝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明代的《永乐大典》。因此他命人编纂了《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丛书,收录书籍总计3503种,共计79337卷,在当时的世界上可谓是绝无仅有的。它收录的书,不仅包括皇室的原有藏书,还有国内各大藏书名家的珍本善本。这套书从公元1773年开始编纂,经十年完成。

其间,《四库全书》修纂馆的负责人数次更换,能够负责《四库全书》修纂的人必须是众望所归的饱学之士。因为《四库全书》修纂馆的总负责人决不能虚挂其名,而是能够切实地对书籍的入选与否、版本的选定等一系列事务作出决定。起初,《四库全书》修纂馆的负责人由大学士于敏中担任;于敏中病故后由和珅妻子的爷爷英廉接任;公元1780年又由和珅担任。

和珅的学问自然不能胜任这么重大的职责,不过,他为人机智、精明,而且还有学富五车的纪晓岚充任总纂官在一旁协助。和珅知道乾隆对《四库全书》的编纂极其重视,当做生平的一桩大事。因此,和珅办起事来理所当然地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和珅担任正总裁后,在编书之余多次上书建议乾隆严加查缴书籍,对于有问题的书籍应该一律销毁。即使是编入《四库全书》中的书,很多也作了删削或修改,几乎去掉了所有违逆的词句。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四库全书》里的各种图书,都是经过一番“清洗”后的洁本。修纂《四库全书》究竟功过如何,实在是不好判断。

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四库全书》确实为乾隆的业绩又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而这一笔中也确实包含了和珅所付出的辛劳。

和珅一生中除了充当《四库全书》的总裁外,还负责监督、修订了很多图书,如《皇清开国方略》、《日下旧闻考》、《清三通》、《钦定热河志》、《石经》、《大清一统志》等,为乾隆皇帝在立言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举办“千叟宴”为乾隆皇帝完美谢幕。叟,是老头儿的意思。千,是虚数,很多的意思。宴,是宴会的意思。“千叟宴”最早开始于康熙时期。所谓“千叟宴”,就是召集缙绅中60岁以上的高寿老翁在皇宫中举行酒宴,与皇帝同乐。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一共办过三次,其中,康熙年间一次,有一千多人参加;乾隆年间两次,前一次不是和珅主办的,一共有三千多人参加。这两次的效果不是太好,为什么呢?因为两次“千叟宴”都在冬天举行,皇帝从全国各地请来好几千个老头儿吃饭,可是,上一盘菜,没几分钟就凉了。虽然说没有吃好,但是皇帝的心意到了。因此,“千叟宴”这种形式便继续流传下来了。乾隆时期的后一次“千叟宴”就是大清朝的禅位归政大典,全国各地一共有五千多位60岁以上的老者参加。

举办“千叟宴”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可以达到提倡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目的,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规范;第二,可以表明乾隆皇帝的功德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首肯;第三,还可以表明在乾隆皇帝统治的60年中,四海升平,百姓都能长寿。这叫一举三得。

为了避免前两次“千叟宴”出现的冷锅冷菜的尴尬局面,和珅别出心裁,调来了一千五百五十多只火锅,举行火锅宴。这一设想,不但可以保证殿内的温度,而且燃烧的煤炭、沸腾的浓汤还能更好地烘托出喜庆气氛,实在妙不可言。

正月初四,“千叟宴”按照和珅的安排在宁寿宫皇极殿如期举行,声势浩大,不同凡响。单凭这一壮观的景象,和珅的名字就足以载入史册了。全国高寿老者都领受到皇帝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太上皇的仁爱也从他们那里传到了全国各地。和珅的这一安排为乾隆赢得了天下盛誉,令乾隆大为满意。

◎ 自绝退路 终获一死

如果说和珅充满传奇的、荣耀的一生是因为他本人深谙封建官场的进退之道,那么,他那与荣耀同样“著名”的结局也恰恰是因为他违反了自己前半生所遵守的进退之道,迷失在了权力的争斗中,终于走上了绝路。

乾隆皇帝在位时间与其祖父康熙一样长,他本可超过祖父,因为不愿对祖父不恭,便在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决定年底传位给皇十五子颙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正式传位仪式于次年元旦在太和殿隆重举行。乾隆皇帝当了三年的太上皇。

乾隆末年吏治腐败,官场一片污浊之气,贪官之首便是皇帝最宠信的和珅。和珅位高权重,忘记太上皇年事已高,不但不为自己预备退路,反而继续摆出一副权臣的架子。早在乾隆皇帝刚有意选颙琰继位时,和珅就打探到这一消息,并在宣布此事的头一天送给颙琰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对此事劳苦功高。乾隆皇帝退居幕后,和珅专权更甚,嘉庆皇帝有什么事反而要托和珅转告父亲。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硅由两广总督升任大学士,嘉庆皇帝写诗祝贺,没想到和珅向太上皇告了一状,说嘉庆皇帝在向下属“示恩”,结果朱硅被降为安徽巡抚,嘉庆皇帝也因此得罪了父亲。嘉庆皇帝隐忍不言,表面上更重视和珅。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爱新觉罗·弘历驾崩。次日,嘉庆皇帝命和珅与户部尚书福长安轮流看守殡殿,不得擅自出入,实施软禁。接着嘉庆下了一道圣旨,命令照实查办围剿白莲教不力者及幕后庇护之人。当天就有大臣领会到皇帝的意图,于是弹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嘉庆皇帝手中。嘉庆皇帝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令立即逮捕和珅。嘉庆皇帝本要将和珅凌迟处死,但由于身为和珅儿媳妇的皇妹和孝公主的求情,并且参考了董诰、刘墉诸大臣的建议,改为赐和珅狱中自尽。为避免政坛风波,嘉庆皇帝宣布对能弃恶从善的和珅余党一律免于追究。这门使得和珅不至于绝子绝孙的亲事,是和珅在受到乾隆皇帝宠信时所结的一门皇亲。

同类推荐
  • 我的吕布兄弟

    我的吕布兄弟

    章辕某日醒来,意外发现穿越到汉末,成了九原县令公子张援。幸机缘凑巧,结识了杀虎救杜鹃的吕布,与他结拜兄弟,并且爱上杜鹃。杜鹃却爱着吕布。吕布杀仇人判徙边。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

    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

    一个四岁的顽皮幼童突然被这个世界上唯一宠爱他的母亲抛弃。失去母爱庇护的帅望,带着自己沉重不堪的身世之谜时刻行走在生与死的边沿。他的童年过早地结束了,四岁,就结束了。从此开始的人生里,太多的疼痛、折磨甚至阴谋考验着他的善良和机智,他不断面临各种选择,在巨大的痛苦里挣扎的帅望,还能不能保持他天性的纯良和真诚呢?
  • 卫氏风云

    卫氏风云

    汉武帝末年,虽然不再波澜壮阔,却是暗流涌动。随着大将军卫青的逝世,皇后卫子夫的失宠,曾经风光无限的卫家已经风光不再。卫风,长公主最溺爱的幼子,卫青寄托了最大希望而又最不放心的儿子,带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奇思怪想,懵懵懂懂的闯入了这个充斥着阴谋与阳谋、卑鄙与高尚并存的世界。他是将卫氏推向败亡的深渊,还是重铸卫氏的辉煌?
  • 极品奸商

    极品奸商

    一次莫名其妙的穿越,让他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凭借着自己前世的本领,在另一个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浓重的笔墨。商场、战场、官场、情场,都是他纵横的舞台。日出东方,唯我不败……风姿冠绝的花魁、学富五车的才女、武功高绝的女侠、不落凡尘的仙子,或是纵横沙场的女将,谁会落入他的爱情陷阱?他无耻、他下流、他手段卑鄙让人瞠目结舌。可为何,这样的一个小人,却用他的肩膀,抗起了华夏的脊梁?
热门推荐
  • 嫡妃狠狂野:殿下休想进门

    嫡妃狠狂野:殿下休想进门

    不休我,我就给你戴绿帽子!“为什么要娶我?”“因为你八字够硬。”他是整个大陆里让人闻风丧胆的鬼刹王,做他嫡妃?不稀罕,成亲前逃不了,那她就成亲后逃。”你不休我,我就给你戴绿帽子,很多很多的绿帽子!!!”她是东方家族的大小姐,不小心穿越至异世大陆,成为身怀异能的将门千金,还被冠上鬼刹王妃头衔,大陆烽火狼烟四起,天赋异能却被压制,离家出走,各路追杀抢她,异能觉醒,她命由她不由人.
  • 风流的驼哥

    风流的驼哥

    他屡战屡败,在世人眼里,又屡败屡战。他的经历无奈而辛酸,胸部凹陷,却能引起我们对置身其中的鄙俗的日常生活的深刻反思。于是,后背鼓凸的小驼哥,对周围的世界,显得非常滑稽,他便以一种居高临下、幽默调侃的眼光视之。,常成为众人捉弄与打趣的对象。常能洞悉某些事物的本质,一个天生驼背,做出一些令人叹服的非常之举。然而。他不屈地挣扎,他却长着一颗聪明绝顶的脑袋,有着超出普通人的智力,不懈地奋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教你学艺术体操

    教你学艺术体操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艺术体操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艺术体操
  • 狐狸王爷擒烈妻

    狐狸王爷擒烈妻

    一穿到古代就挨了下人的一顿鞭打?她可是堂堂王妃!这丈夫嫌弃,下人横行,小三嚣张的情景是怎么回事?身处异世,且看她收服下人,调教小三,休掉暴龙王爷,欺她之人她定然不饶!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历代帝王之死

    历代帝王之死

    许多皇帝之死尽管死因不明,成为历史悬案,但诸多蛛丝马迹,也有迹可寻,归根结底,仍是与最高权力息息相关。一切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最美好的情感,都在权力支配下烟消云散。许多帝王死状之惨,至今读来犹觉不寒而栗……
  • 儿子,别乱认爹地

    儿子,别乱认爹地

    灰姑娘的大结局:不一定就能嫁进豪门,也有可能选择跟一个流氓走。最难忘记他对她的冷若冰霜,却又那样深情地搭着另一个女人的肩膀:雅茹,兜了一个大圈子回来,我才发现谁是我最想要娶的人!那一刻,他们曾经的约定与誓言陡然变得那么的苍白。轻抚着平坦的小腹,她对一个黑老大说:“带我走!离开这个伤心地!”四年后,一个本不起眼的黑帮势力迅速掘起。昔日怯懦的‘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为五百名弟兄的领头大姐大。她脾气坏,易怒,但向来赏罚分明,令帮中弟兄对她心服口服。她的儿子,刚满三岁却有本事萌翻全帮,任其在帮人头上做窝,也无半句怨言,也就成就了小皇帝天不怕地不怕,无畏无惧的秉然天性。走私,贩卖军火,甚至运毒均是他们赖以生存之道。即便警所早已留有他们的案底,却无半点收敛,那是因为全帮的人都知道,大姐大和警所的年轻帅气的警官交情不浅。可谁曾想在一次重大交易中,她遇到一个戴着蝴蝶面具的男人后,便彻底打乱了她有条不紊的生活。一场别开生面的‘爹地’选拔赛也就正式拉开了帷幕……(注:因为架构设定问题,前部分主要交待宝宝出生之前所发生的故事,较慢热。无耐心的亲可直接跳过从第二十章开始阅读;后部分主讲母子混入黑道中发生的种种趣事和N个爹地的选拔晋级,最后一部分将是终卷,主讲尘埃落定……)每一个作者都希望得到读者的肯定,所以,您的收藏,留言,投票,便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与支持,也会让作者有信心走得更远,灵感如泉水般爆发……片断一:“儿子,老师投诉你抢女同学的玩具是怎么回事?”某妈咪严肃地问。“妈咪,老师根本不知道情况,瞎说的。是嫒嫒自愿把新买的玩具熊送给我的……我都不希罕要!”某儿子气呼呼地答。“那是老师冤枉你?”“那当然!我要是真的想要同学的玩具还用得着抢吗?你都不知道有多少小朋友主动送礼貌给我,想和搞好关系呢!”小家伙歪着脑袋十分臭屁地说。片断二:“妈咪,外面来了三个爹地,都叫我‘儿子’,我该怎么应付呀?”四岁刚满的小家伙急匆匆地闯入房间,拉着正在敷面膜的女人,很没主见地问。“这都不会处理?首先问他们带了应聘简历了吗?”“然后呢?”小家伙抓着一叠简历继续问。“再问有没有婚恋史啊?你不是在幼稚园经常问女同学,长大后要找几个男朋友了吗?妈咪也要了解一下,你的未来爹地,是不是喜欢劈腿的男人嘛?”“哦,明白!我这就去!”